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0009
成片时长:约33分钟
阅读:11000
发表:2014/5/2 修改:2014/5/3
20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亲王浮沉录》第1集
1
2
3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常德公主:(沉吟片刻)本宫明白了。
9、太后宫。日,内。
△太后上坐,常德公主下坐。
太后:(脸色难看)她真是这么说的?
常德公主:臣女没记错。
太后:哼,那她便是婉言相辞了。
常德公主:或许……周夫人只是口误。
太后:(大声)绝非口误!周家婉言相拒,林家不置可否,哀家不信,哀家的心意会付诸东流。
△常德公主疑惑不解地看着太后,一时无言以对。
太后:梅子!
△梅子走过来,躬身行礼。
太后:传哀家的懿旨,上元节后,召周氏、林氏每日入宫抄录佛经。
10、司礼监。夜,内。
△王振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恭恭敬敬地站在王振身前。
马顺:阿父,越王已到密云,说是要把护卫军留在那里。
△王振猛然睁开双眼,楞了一会,又闭上双眼。
王振:他倒懂事,不象那些郡王,入京仪仗显赫于途,震动京城。
马顺:皇上此时召越王入京,定有蹊跷。
王振:(冷笑几声)方弱冠之龄,碍不了大事。
11、乾清宫。日,内。
△朱祁岳步入乾清宫正殿,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朱祁岳:(向御座上的英宗行请安礼)臣越王朱祁岳叩见皇上,恭请皇上圣安!
英宗:三弟!
△英宗猛然起身,喜不自胜地走下丹台,来到朱祁岳身边,伸手扶起朱祁岳。
英宗:这是干什么?往后无朝臣在场便不必行礼;有朝臣在也无须行大礼。
朱祁岳:多谢皇兄。
英宗:来,让朕好好看看你。
△英宗扶着朱祁岳双肩,上下打量起来。
△朱祁岳略显不自在,忍不住笑了起来。
英宗:你如今气宇轩昂,不失皇室风采。
朱祁岳:臣弟总算将头罩摘了去,否则,不知要吓坏多少人!
△英宗闻言大笑。
英宗:数年前,你可没少吓人。
△朱祁岳略显尴尬地笑了笑。
英宗:膳房已备好酒宴,走,朕与你先饮酒再闲叙不迟。
△英宗拉起朱祁岳的手,向膳房走去。
12、常德公主府。日,内。
△常德公主府内传来阵阵说笑声。
△正厅内,朱祁岳与常德公主并排而坐,相谈甚欢。
常德公主:据我所知,一年前,你与林姑娘还有书函往来。
此事若让皇太后知道,你少不了要挨一顿训斥。
朱祁岳:(显得窘迫)这……。
△常德公主掩嘴笑了起来。
常德公主:逗你的,别当真。
朱祁岳:(尴尬地笑了笑)多年不曾谋面,她如今可好?
常德公主:出落得如花似玉。无数贵室公子慕名提亲,全被林家拒绝了。
△朱祁岳双目发亮,垂首发起呆来。
常德公主:(脸上的笑意褪去了一大半)不过,婚姻大事,由不得你作主。
朱祁岳:(敛起笑容)为了林姑娘,我可以不计生死贵贱。
常德公主:(笑意全失)你以为皇上想起你时,是为了你的大婚之事?若皇上认为想你想得值,你的婚事或可自主,否则,你一生都要惟命是从。
朱祁岳:(笑了笑)不会的,皇上极重兄弟之情。
常德公主(面带忧色):皇上已成年,当然是先为天子,后为人兄。况且朝中情势今非夕比。
13、乾清宫。日,内。
△朱祁岳与郕王朱祁玉进入正殿。
△两人表情轻松,不时用眉眼交流,显得亲密无间。
△朱祁玉见殿中空无一人,便走到朱祁岳身边。
朱祁玉:(小声)皇上该不会出宫了吧?
朱祁岳:(摇了摇头)时辰尚早,皇上既有吩咐,你我侯着便是了。
△礼部尚书胡濙入内。
△朱祁玉、朱祁岳连忙站正身子。
△胡濙朝朱祁玉行两拜礼。
胡濙:拜见郕王殿下。
△朱祁玉颌首。
△胡濙扭头看朱祁岳,僵着身子迟疑了起来。
朱祁玉:(指朱祁岳看胡濙)哦,越王。
胡濙:(惊了一下,躬身行礼)礼部尚书胡濙拜见越王殿下,请殿下恕臣眼拙。
朱祁岳:胡大人不必多礼。胡大人这么早便来奏事?
胡濙:殿下说笑了。今日开经筵,臣来请皇上移驾文华殿。
朱祁玉:宫中一日一小讲,一旬一大讲,圣学经年不辍。今日天寒地冻的,皇上得一日之歇不为过。
胡濙:(正色)帝王大节莫先于讲学,讲学之要莫过于经筵,经筵不可一日稍废。
△朱祁玉上前几步,盯视胡濙。
朱祁玉:孔子之言,一字以蔽之,即为“仁”。一曰仁者爱人;二曰克已复礼以归仁;三曰君子之仁。本王不解,仅靠仁便可治天下?
△英宗从里间出来,冷眼看着三人。
胡濙:自仁宣以来,大明皆行仁政。
朱祁玉:世固有兴衰之替,人固有仁与不仁之分,万邦固有亲叛之别。为政岂能一“仁”以概之?
胡濙:如今是承平之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正是治国齐民之要。
朱祁玉:本王曾观史,战国之时,大争之世,孔、孟之道不行于列国;列国行孔、孟之道者必不久存于世。
胡濙:请殿下慎言!
△英宗脸色阴沉地走到三人面前。
△三人连忙转身朝英宗躬身行礼。
三人:臣拜见皇上。
△英宗瞪视朱祁玉,面有愠色。
英宗:今日开经筵,原想带着你二人前去,眼下看来,纯属多此一举。你二人且回去,多读些圣贤书!
△英宗指袖而去。胡濙含笑朝二人拱手行礼后,快步追了过去。
△朱祁玉、朱祁岳目瞪口呆地僵在原地。
朱祁玉:不过是争论儒学而已,皇兄何至于此?
朱祁岳:昨日我入宫谢恩,皇上待我甚为亲厚,不想隔了一日,竟……。哎,大明靠科举取士,考生是代圣人立言,行文须引经据典,言之意须有出处可考。你如此直抒胸臆谈圣人,朝中文臣是绝不会认同的。
朱祁玉:(摇摇头)并非如此简单!我在想,皇兄是因你我结伴入宫而不悦,还是因我不敬累朝老臣而动怒?抑或因我暗否太平盛世而生恼?
△朱祁岳面色一震,仰头发怔。
14、紫荆城。日,外。
△朱祁岳缓步走在宫道上,脸色显得格外凝重。
△天空一片灰黄,零星的雪花飘下,不时落在朱祁岳的寇袍上。
△前方巍峨的宫殿看上去灰朦朦的。
15、奉天殿。日,内。
△上元节,英宗大宴群臣。
△锦衣卫在殿外东西两侧设黄麾。有二十四名金吾卫护卫官守护在外。
△殿内,御座前设御筵,东西两侧设四品以上官员宴席。五品以下官员的宴席设于东西两廊。
△群臣于殿外东西相向而立。英宗站于殿门口。
司礼官:(跪下)恭请皇上升座。
△英宗入殿,就御座。宫中乐声响起。
△四品以上官员入殿,横班北向立。
五品以下官员列于殿外丹墀。
△光禄寺官员斟满一爵酒,送到英宗身前的筵席上。殿中奏响“炎精开运”乐曲。
司礼官:(高声)跪!
△群臣跪下。
教坊司官员:请皇上进酒。
△英宗举杯,一饮而尽。
司礼官:(高声)俯伏。
△群臣俯身于地。
司礼官:兴!
△群臣起身。
司礼官:四拜!
△群臣四拜。
司礼官:(高声)平身!
△群臣正身。殿中乐声休止。
司礼官:(高声)各就位!
△群臣入席而坐。殿中响起“皇风”乐曲。
△光禄寺官员为英宗斟酒,鸿胪寺序班官员为群臣斟酒。
教坊司官员:(跪下)请皇上进酒!
△英宗举起杯,群臣随之举杯。饮毕,殿中乐止。
△光禄寺官员进汤御前。序班官为群臣供汤。
英宗:今日是上元节,诸位爱卿不必拘礼,席间即便失态,朕也不予追究。从明日起,朕赐假十日。
群臣:(离席躬身)谢皇上!
英宗:(挥手)坐。
△群臣入席,开始进汤。
△舞班入殿,演“平定天下”之舞。
△大理寺左少卿于谦附在曹鼐身边耳语一阵,两人悄悄离席,走出殿外。
16、奉天门。夜,外。
△曹鼐和于谦来到奉天门。
△宫中到处张灯结彩,蔚为壮观。
曹鼐:已入夜,还得进七爵酒,奏七曲,演《安四夷》等舞,恐怕要到亥时方休。
于谦:如今演《安四夷》未免不合时宜。
曹鼐:边关险象环生,宫中却歌舞升平,还赐假十日。看来,皇上对瓦剌之患颇不以为意。
于谦:听说郕王、越王前几日惹恼了皇上,至今还在闭门思过。
曹鼐:(环顾一下四周)郕王对儒学素来有异议,一番话与宫中盛况不合,大煞风景啊!可惜连累了越王。
于谦:京中盛传越王奇丑无比,不知此事是否当真?
曹鼐:哎,越王十岁那年失足掉入宫中荷池,邪毒侵体,面生异疮,从此便总戴着面罩。
于谦:曹大人识得越王?
曹鼐:(摇摇头)只是听说而已。他是已故越靖王的独子。越靖王与先帝同母,皆为太皇太后所出。因这层关系,越靖王生前一直居京中,未赴国,越王自幼常被太皇太后召入宫中居住。正统四年,越靖王薨,王妃自尽。太皇太后怜越王幼小无依,便召入宫中交皇太后抚养。
于谦:(点点头)若非如此,想来越王也不会那么早便被打发到边关险地。
曹鼐:据说,行历边关是越王自请的。
于谦:如此说来,越王辞安逸、赴险难,不比寻常宗亲。
9、太后宫。日,内。
△太后上坐,常德公主下坐。
太后:(脸色难看)她真是这么说的?
常德公主:臣女没记错。
太后:哼,那她便是婉言相辞了。
常德公主:或许……周夫人只是口误。
太后:(大声)绝非口误!周家婉言相拒,林家不置可否,哀家不信,哀家的心意会付诸东流。
△常德公主疑惑不解地看着太后,一时无言以对。
太后:梅子!
△梅子走过来,躬身行礼。
太后:传哀家的懿旨,上元节后,召周氏、林氏每日入宫抄录佛经。
10、司礼监。夜,内。
△王振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恭恭敬敬地站在王振身前。
马顺:阿父,越王已到密云,说是要把护卫军留在那里。
△王振猛然睁开双眼,楞了一会,又闭上双眼。
王振:他倒懂事,不象那些郡王,入京仪仗显赫于途,震动京城。
马顺:皇上此时召越王入京,定有蹊跷。
王振:(冷笑几声)方弱冠之龄,碍不了大事。
11、乾清宫。日,内。
△朱祁岳步入乾清宫正殿,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朱祁岳:(向御座上的英宗行请安礼)臣越王朱祁岳叩见皇上,恭请皇上圣安!
英宗:三弟!
△英宗猛然起身,喜不自胜地走下丹台,来到朱祁岳身边,伸手扶起朱祁岳。
英宗:这是干什么?往后无朝臣在场便不必行礼;有朝臣在也无须行大礼。
朱祁岳:多谢皇兄。
英宗:来,让朕好好看看你。
△英宗扶着朱祁岳双肩,上下打量起来。
△朱祁岳略显不自在,忍不住笑了起来。
英宗:你如今气宇轩昂,不失皇室风采。
朱祁岳:臣弟总算将头罩摘了去,否则,不知要吓坏多少人!
△英宗闻言大笑。
英宗:数年前,你可没少吓人。
△朱祁岳略显尴尬地笑了笑。
英宗:膳房已备好酒宴,走,朕与你先饮酒再闲叙不迟。
△英宗拉起朱祁岳的手,向膳房走去。
12、常德公主府。日,内。
△常德公主府内传来阵阵说笑声。
△正厅内,朱祁岳与常德公主并排而坐,相谈甚欢。
常德公主:据我所知,一年前,你与林姑娘还有书函往来。
此事若让皇太后知道,你少不了要挨一顿训斥。
朱祁岳:(显得窘迫)这……。
△常德公主掩嘴笑了起来。
常德公主:逗你的,别当真。
朱祁岳:(尴尬地笑了笑)多年不曾谋面,她如今可好?
常德公主:出落得如花似玉。无数贵室公子慕名提亲,全被林家拒绝了。
△朱祁岳双目发亮,垂首发起呆来。
常德公主:(脸上的笑意褪去了一大半)不过,婚姻大事,由不得你作主。
朱祁岳:(敛起笑容)为了林姑娘,我可以不计生死贵贱。
常德公主:(笑意全失)你以为皇上想起你时,是为了你的大婚之事?若皇上认为想你想得值,你的婚事或可自主,否则,你一生都要惟命是从。
朱祁岳:(笑了笑)不会的,皇上极重兄弟之情。
常德公主(面带忧色):皇上已成年,当然是先为天子,后为人兄。况且朝中情势今非夕比。
13、乾清宫。日,内。
△朱祁岳与郕王朱祁玉进入正殿。
△两人表情轻松,不时用眉眼交流,显得亲密无间。
△朱祁玉见殿中空无一人,便走到朱祁岳身边。
朱祁玉:(小声)皇上该不会出宫了吧?
朱祁岳:(摇了摇头)时辰尚早,皇上既有吩咐,你我侯着便是了。
△礼部尚书胡濙入内。
△朱祁玉、朱祁岳连忙站正身子。
△胡濙朝朱祁玉行两拜礼。
胡濙:拜见郕王殿下。
△朱祁玉颌首。
△胡濙扭头看朱祁岳,僵着身子迟疑了起来。
朱祁玉:(指朱祁岳看胡濙)哦,越王。
胡濙:(惊了一下,躬身行礼)礼部尚书胡濙拜见越王殿下,请殿下恕臣眼拙。
朱祁岳:胡大人不必多礼。胡大人这么早便来奏事?
胡濙:殿下说笑了。今日开经筵,臣来请皇上移驾文华殿。
朱祁玉:宫中一日一小讲,一旬一大讲,圣学经年不辍。今日天寒地冻的,皇上得一日之歇不为过。
胡濙:(正色)帝王大节莫先于讲学,讲学之要莫过于经筵,经筵不可一日稍废。
△朱祁玉上前几步,盯视胡濙。
朱祁玉:孔子之言,一字以蔽之,即为“仁”。一曰仁者爱人;二曰克已复礼以归仁;三曰君子之仁。本王不解,仅靠仁便可治天下?
△英宗从里间出来,冷眼看着三人。
胡濙:自仁宣以来,大明皆行仁政。
朱祁玉:世固有兴衰之替,人固有仁与不仁之分,万邦固有亲叛之别。为政岂能一“仁”以概之?
胡濙:如今是承平之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正是治国齐民之要。
朱祁玉:本王曾观史,战国之时,大争之世,孔、孟之道不行于列国;列国行孔、孟之道者必不久存于世。
胡濙:请殿下慎言!
△英宗脸色阴沉地走到三人面前。
△三人连忙转身朝英宗躬身行礼。
三人:臣拜见皇上。
△英宗瞪视朱祁玉,面有愠色。
英宗:今日开经筵,原想带着你二人前去,眼下看来,纯属多此一举。你二人且回去,多读些圣贤书!
△英宗指袖而去。胡濙含笑朝二人拱手行礼后,快步追了过去。
△朱祁玉、朱祁岳目瞪口呆地僵在原地。
朱祁玉:不过是争论儒学而已,皇兄何至于此?
朱祁岳:昨日我入宫谢恩,皇上待我甚为亲厚,不想隔了一日,竟……。哎,大明靠科举取士,考生是代圣人立言,行文须引经据典,言之意须有出处可考。你如此直抒胸臆谈圣人,朝中文臣是绝不会认同的。
朱祁玉:(摇摇头)并非如此简单!我在想,皇兄是因你我结伴入宫而不悦,还是因我不敬累朝老臣而动怒?抑或因我暗否太平盛世而生恼?
△朱祁岳面色一震,仰头发怔。
14、紫荆城。日,外。
△朱祁岳缓步走在宫道上,脸色显得格外凝重。
△天空一片灰黄,零星的雪花飘下,不时落在朱祁岳的寇袍上。
△前方巍峨的宫殿看上去灰朦朦的。
15、奉天殿。日,内。
△上元节,英宗大宴群臣。
△锦衣卫在殿外东西两侧设黄麾。有二十四名金吾卫护卫官守护在外。
△殿内,御座前设御筵,东西两侧设四品以上官员宴席。五品以下官员的宴席设于东西两廊。
△群臣于殿外东西相向而立。英宗站于殿门口。
司礼官:(跪下)恭请皇上升座。
△英宗入殿,就御座。宫中乐声响起。
△四品以上官员入殿,横班北向立。
五品以下官员列于殿外丹墀。
△光禄寺官员斟满一爵酒,送到英宗身前的筵席上。殿中奏响“炎精开运”乐曲。
司礼官:(高声)跪!
△群臣跪下。
教坊司官员:请皇上进酒。
△英宗举杯,一饮而尽。
司礼官:(高声)俯伏。
△群臣俯身于地。
司礼官:兴!
△群臣起身。
司礼官:四拜!
△群臣四拜。
司礼官:(高声)平身!
△群臣正身。殿中乐声休止。
司礼官:(高声)各就位!
△群臣入席而坐。殿中响起“皇风”乐曲。
△光禄寺官员为英宗斟酒,鸿胪寺序班官员为群臣斟酒。
教坊司官员:(跪下)请皇上进酒!
△英宗举起杯,群臣随之举杯。饮毕,殿中乐止。
△光禄寺官员进汤御前。序班官为群臣供汤。
英宗:今日是上元节,诸位爱卿不必拘礼,席间即便失态,朕也不予追究。从明日起,朕赐假十日。
群臣:(离席躬身)谢皇上!
英宗:(挥手)坐。
△群臣入席,开始进汤。
△舞班入殿,演“平定天下”之舞。
△大理寺左少卿于谦附在曹鼐身边耳语一阵,两人悄悄离席,走出殿外。
16、奉天门。夜,外。
△曹鼐和于谦来到奉天门。
△宫中到处张灯结彩,蔚为壮观。
曹鼐:已入夜,还得进七爵酒,奏七曲,演《安四夷》等舞,恐怕要到亥时方休。
于谦:如今演《安四夷》未免不合时宜。
曹鼐:边关险象环生,宫中却歌舞升平,还赐假十日。看来,皇上对瓦剌之患颇不以为意。
于谦:听说郕王、越王前几日惹恼了皇上,至今还在闭门思过。
曹鼐:(环顾一下四周)郕王对儒学素来有异议,一番话与宫中盛况不合,大煞风景啊!可惜连累了越王。
于谦:京中盛传越王奇丑无比,不知此事是否当真?
曹鼐:哎,越王十岁那年失足掉入宫中荷池,邪毒侵体,面生异疮,从此便总戴着面罩。
于谦:曹大人识得越王?
曹鼐:(摇摇头)只是听说而已。他是已故越靖王的独子。越靖王与先帝同母,皆为太皇太后所出。因这层关系,越靖王生前一直居京中,未赴国,越王自幼常被太皇太后召入宫中居住。正统四年,越靖王薨,王妃自尽。太皇太后怜越王幼小无依,便召入宫中交皇太后抚养。
于谦:(点点头)若非如此,想来越王也不会那么早便被打发到边关险地。
曹鼐:据说,行历边关是越王自请的。
于谦:如此说来,越王辞安逸、赴险难,不比寻常宗亲。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