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4008
成片时长:约113分钟
阅读:8879
发表:2021/5/31 修改:2022/8/26
主旋律,军事
电影剧本
战友家书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教导处主任带着吕成信走进校长办公室。校长正低头写字。
教导处主任:校长,吕成信同志来报到了。
吕成信:校长好。
校长放下手中的笔,走过去握住吕成信的手。
校长(满脸笑容):吕老师来了,快请坐。
校长和吕成信都坐下,教导处主任给吕成信倒了一杯水。
校长:吕老师,你在师范院校是读什么专业的?
吕成信喝了口水:我是读历史专业的。
校长:哎呀,真是太好了。学校刚好缺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就由你来担任语文老师和历史教师吧。
吕成信(爽快):好。
教导处主任:吕老师年轻有为,阅历又丰富,以后肯定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吕成信:校长,我有个请求。
校长:有什么请求?你说。
吕成信:今天报到后,我想先请假两个月,把牺牲战友的家书送出去,然后再回到学校上课。
校长(思考了一会):这个请求我批准了。
教导处主任:吕老师,学校给你安排了宿舍,我带你过去看看。
吕成信站起来:校长,那我先过去看看宿舍。
校长:你先安顿好。
吕成信提着行李跟着教导处主任走出校长室。
67、学校。日。外
下课铃响起来,学生们背着书包欢呼着走出教室,一起涌向校门。
68、校道。日。外
汤勤秀和张老师(女老师)在校道上走着,看到了教导处主任和吕成信。
汤勤秀:听说那个是新来的吕老师。
张老师:人长得还不赖,(皱皱眉头)就那个右手好像有点毛病。
汤勤秀:他是抗美援朝的战士,听说那只手是因为战争受伤的。
张老师:可惜了。
四人越走越近。
教导处主任:汤老师,张老师,你俩有空不,帮吕老师收拾一下宿舍。
张老师(满脸带笑):主任,不好意思,我要回家帮父母干农活。
教导处主任:那汤老师有空不?
汤勤秀:有空有空,我带吕老师去宿舍吧。
张老师:那我就先回去了,再见。
张老师做了个再见的手势,抱着书小跑着走出校门。
教导处主任:这鬼机灵,净会找借口。
汤勤秀:主任,你去忙你的吧,我会照顾好新老师的。
教导处主任点点头,转头走向办公室。
汤勤秀:吕老师,走吧,我带你去宿舍。
吕成信:麻烦你了。
汤勤秀:客气什么,不麻烦。
吕成信跟着汤勤秀走向宿舍。
69、宿舍。日。内
宿舍里放着一张有年份的木床和一张比较破旧的书桌,书桌上满是灰尘。
吕成信扫着地,汤勤秀则用毛巾擦着木床和书桌。
吕成信:汤老师,真是辛苦你了,帮我忙上忙下的。
汤勤秀:帮助新同事,是应该的。
汤勤秀看着吕成信的手:吕老师,你的手是怎么伤的?
吕成信低头看了看手:在朝鲜战场上,被敌人的炮火烧伤了,在医院里医治了好一段时间,但也无法恢复。
汤勤秀一脸惋惜。
吕成信(伸出左手):我还有左手呢,一样可以干活和写字。
汤勤秀微微一笑,没有说话,继续打扫卫生。
汤勤秀:好了,打扫干净了,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吕成信:汤老师,真是太感谢你了。
汤勤秀:还没吃饭吧,走,我请你下馆子去。
吕成信:你不说我还不觉得肚子饿,你一说我的肚子就咕咕叫了,好,吃饭去。
吕成信关上房门,跟着汤勤秀走出学校。
70、宿舍。夜。内
吕成信在油灯下给田晓霞写信。
吕成信(画外音):晓霞,我的右手烧伤严重,无法再返回前线和你见面了,我被组织分配到湘潭市的一间中学,学校也给我安排了宿舍,暂时安顿下来。以后的日子,我打算边教书边给战友送家书。你在前线要照顾好自己,我等你回来……
吕成信的脸映照在油灯下,画面越来越朦胧。
71、火车站门口。日。内。
出字幕:1951年夏天。
吕成信站在火车站门口,乘客提着行李不时从他身边走过。
吕成信从兜里掏出黄维德的家书和他留下的子弹吊坠,又抬头朝火车站里望了望。
吕成信:先给老班长送家书。
吕成信走进火车站售票厅。
72、售票厅。日。内
火车站里熙熙攘攘的,乘客在排队买票。
吕成信:给我买一张到怀化市的车票。
售票员:好勒。
售票员给了吕成信一张票,吕成信付钱给售票员,拿着票走向月台。
73、月台。日。内
吕成信把火车票给检票员检票后,登上火车。
74、一组镜头
火车 日 内
吕成信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快速掠过的风景。
火车穿过原野、山涧和大河。
拖拉机 日 外
吕成信坐在拖拉机上,身子随着拖拉机摇晃着。
骡子车 日 外
吕成信坐在骡子车上,车夫用鞭子摔打着骡子。
75、山路。日。外。
吕成信独自一人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一个牵着牛扛着犁铧的农夫从吕成信身边走过。
吕成信:大叔,向你问个路。
农夫:你随便问。
吕成信:你认识黄维德吗?
农夫:黄维德?是当年参加八路打鬼子的黄维德吗?
吕成信:对对,就是他。
农夫:他参加八路后就没有再回来过了,快有10年了吧。
吕成信:你知道黄维德的家人住在什么地方吗?我想找他的家人。
农夫:你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往里走,到了山坳里有个村庄,村东边种有两棵枣子树的就是黄维德家了。
吕成信:谢谢大叔。
农夫:不用谢。
吕成信告别农夫后,顺着山路朝山坳走去。
76、黄维德家门口。日。外。
黄维德家是一栋破旧的泥砖房,只有两个房间和一间厨房,鸡舍是临时搭建的。
门口有两棵枣子树,枣子树下是黄维德的父母、妻子和儿子。
黄维德父亲的眼睛里长满了白膜,眼角还流着泪水,正坐在凳子上削竹篾。
黄维德的母亲满头白发,佝偻着腰在喂鸡。
黄维德的老婆阿红则挑水在浇菜。
黄维德的儿子十多岁了,正在堆石头,衣服上的补丁是打了一个又一个,连屁股都露出来了。
他们见到吕成信朝他们走过来,都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惊讶地看着吕成信这个陌生人。
吕成信(小心翼翼):你们好,请问是黄维德的家人吗?
黄维德的儿子躲到妈妈背后,然后探出头怯生生地看着吕成信。
吕成信:我叫吕成信,是他的战友。
黄维德父亲:你找阿德吗?他去朝鲜打美帝国主义了,还没有回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黄维德母亲:我看到隔壁村老黄那当兵的儿子都回来了,估摸着我的儿子也快要回来了。
黄维德儿子摇着阿红的手:妈妈,阿爸什么时候回来?
阿红用手摸着黄维德儿子的头,一直看着吕成信。
教导处主任:校长,吕成信同志来报到了。
吕成信:校长好。
校长放下手中的笔,走过去握住吕成信的手。
校长(满脸笑容):吕老师来了,快请坐。
校长和吕成信都坐下,教导处主任给吕成信倒了一杯水。
校长:吕老师,你在师范院校是读什么专业的?
吕成信喝了口水:我是读历史专业的。
校长:哎呀,真是太好了。学校刚好缺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就由你来担任语文老师和历史教师吧。
吕成信(爽快):好。
教导处主任:吕老师年轻有为,阅历又丰富,以后肯定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吕成信:校长,我有个请求。
校长:有什么请求?你说。
吕成信:今天报到后,我想先请假两个月,把牺牲战友的家书送出去,然后再回到学校上课。
校长(思考了一会):这个请求我批准了。
教导处主任:吕老师,学校给你安排了宿舍,我带你过去看看。
吕成信站起来:校长,那我先过去看看宿舍。
校长:你先安顿好。
吕成信提着行李跟着教导处主任走出校长室。
67、学校。日。外
下课铃响起来,学生们背着书包欢呼着走出教室,一起涌向校门。
68、校道。日。外
汤勤秀和张老师(女老师)在校道上走着,看到了教导处主任和吕成信。
汤勤秀:听说那个是新来的吕老师。
张老师:人长得还不赖,(皱皱眉头)就那个右手好像有点毛病。
汤勤秀:他是抗美援朝的战士,听说那只手是因为战争受伤的。
张老师:可惜了。
四人越走越近。
教导处主任:汤老师,张老师,你俩有空不,帮吕老师收拾一下宿舍。
张老师(满脸带笑):主任,不好意思,我要回家帮父母干农活。
教导处主任:那汤老师有空不?
汤勤秀:有空有空,我带吕老师去宿舍吧。
张老师:那我就先回去了,再见。
张老师做了个再见的手势,抱着书小跑着走出校门。
教导处主任:这鬼机灵,净会找借口。
汤勤秀:主任,你去忙你的吧,我会照顾好新老师的。
教导处主任点点头,转头走向办公室。
汤勤秀:吕老师,走吧,我带你去宿舍。
吕成信:麻烦你了。
汤勤秀:客气什么,不麻烦。
吕成信跟着汤勤秀走向宿舍。
69、宿舍。日。内
宿舍里放着一张有年份的木床和一张比较破旧的书桌,书桌上满是灰尘。
吕成信扫着地,汤勤秀则用毛巾擦着木床和书桌。
吕成信:汤老师,真是辛苦你了,帮我忙上忙下的。
汤勤秀:帮助新同事,是应该的。
汤勤秀看着吕成信的手:吕老师,你的手是怎么伤的?
吕成信低头看了看手:在朝鲜战场上,被敌人的炮火烧伤了,在医院里医治了好一段时间,但也无法恢复。
汤勤秀一脸惋惜。
吕成信(伸出左手):我还有左手呢,一样可以干活和写字。
汤勤秀微微一笑,没有说话,继续打扫卫生。
汤勤秀:好了,打扫干净了,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吕成信:汤老师,真是太感谢你了。
汤勤秀:还没吃饭吧,走,我请你下馆子去。
吕成信:你不说我还不觉得肚子饿,你一说我的肚子就咕咕叫了,好,吃饭去。
吕成信关上房门,跟着汤勤秀走出学校。
70、宿舍。夜。内
吕成信在油灯下给田晓霞写信。
吕成信(画外音):晓霞,我的右手烧伤严重,无法再返回前线和你见面了,我被组织分配到湘潭市的一间中学,学校也给我安排了宿舍,暂时安顿下来。以后的日子,我打算边教书边给战友送家书。你在前线要照顾好自己,我等你回来……
吕成信的脸映照在油灯下,画面越来越朦胧。
71、火车站门口。日。内。
出字幕:1951年夏天。
吕成信站在火车站门口,乘客提着行李不时从他身边走过。
吕成信从兜里掏出黄维德的家书和他留下的子弹吊坠,又抬头朝火车站里望了望。
吕成信:先给老班长送家书。
吕成信走进火车站售票厅。
72、售票厅。日。内
火车站里熙熙攘攘的,乘客在排队买票。
吕成信:给我买一张到怀化市的车票。
售票员:好勒。
售票员给了吕成信一张票,吕成信付钱给售票员,拿着票走向月台。
73、月台。日。内
吕成信把火车票给检票员检票后,登上火车。
74、一组镜头
火车 日 内
吕成信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快速掠过的风景。
火车穿过原野、山涧和大河。
拖拉机 日 外
吕成信坐在拖拉机上,身子随着拖拉机摇晃着。
骡子车 日 外
吕成信坐在骡子车上,车夫用鞭子摔打着骡子。
75、山路。日。外。
吕成信独自一人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一个牵着牛扛着犁铧的农夫从吕成信身边走过。
吕成信:大叔,向你问个路。
农夫:你随便问。
吕成信:你认识黄维德吗?
农夫:黄维德?是当年参加八路打鬼子的黄维德吗?
吕成信:对对,就是他。
农夫:他参加八路后就没有再回来过了,快有10年了吧。
吕成信:你知道黄维德的家人住在什么地方吗?我想找他的家人。
农夫:你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往里走,到了山坳里有个村庄,村东边种有两棵枣子树的就是黄维德家了。
吕成信:谢谢大叔。
农夫:不用谢。
吕成信告别农夫后,顺着山路朝山坳走去。
76、黄维德家门口。日。外。
黄维德家是一栋破旧的泥砖房,只有两个房间和一间厨房,鸡舍是临时搭建的。
门口有两棵枣子树,枣子树下是黄维德的父母、妻子和儿子。
黄维德父亲的眼睛里长满了白膜,眼角还流着泪水,正坐在凳子上削竹篾。
黄维德的母亲满头白发,佝偻着腰在喂鸡。
黄维德的老婆阿红则挑水在浇菜。
黄维德的儿子十多岁了,正在堆石头,衣服上的补丁是打了一个又一个,连屁股都露出来了。
他们见到吕成信朝他们走过来,都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惊讶地看着吕成信这个陌生人。
吕成信(小心翼翼):你们好,请问是黄维德的家人吗?
黄维德的儿子躲到妈妈背后,然后探出头怯生生地看着吕成信。
吕成信:我叫吕成信,是他的战友。
黄维德父亲:你找阿德吗?他去朝鲜打美帝国主义了,还没有回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黄维德母亲:我看到隔壁村老黄那当兵的儿子都回来了,估摸着我的儿子也快要回来了。
黄维德儿子摇着阿红的手:妈妈,阿爸什么时候回来?
阿红用手摸着黄维德儿子的头,一直看着吕成信。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