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7315
成片时长:约58分钟
阅读:2020
发表:2022/5/31
51集 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沙陀神王》第4集
1
3
4
5
…
51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李九娘(讥讽):原来还是个藩王,九娘倒是失敬了。
李存孝:好啦好啦,今日到此散场了,九娘这就要随吾们去唱堂会了,尔等散了吧。
李存孝一挥手,军汉们四处撵人。
满戏园的人发着牢骚走散了。
李九娘脸色一变,下台走向李存孝。
李九娘:你是何人?却敢来搅扰奴家兴头?
李存孝:适才说过了,让你去仁寿坊唱个通宵。你却问某是何人?不相干的少问,走出去就是。
李九娘:奴家若不去呢?
李存孝:这却不由你啦。
李九娘(冷笑):麾下,儿好心劝你一句,别把天子脚下当成你们山寨。
李存孝:你一个粉头……
李存孝冲上去伸手抓李九娘,忽然一道黄影飞来,李存孝急忙缩手,却有一截袍袖已经被利剑削断。李存孝大怒,立刻抽出宝剑,却见李九娘身边站着黄四娘,手持长剑瞪着自己。
李存孝将出匣的宝剑又插了回去。
李存孝:没得晦气,是个虔婆。
李九娘(怒斥):口出秽言,好生无礼。
李存孝(瞪着李九娘):你。
李克用:你也够了,还不退下。
李存孝皱着眉苦着脸退后两步。
李克用站起身来缓缓走近李九娘。
李克用:九娘好歌喉。连九娘身边这小娘,也是好身手。
李九娘(福了一福):没得让大王谬赞,只为奴家行走江湖,难免有时尴尬,故此四娘伴身保护,也好彼此方便。倒是适才这将军要去府上唱戏,果然是大王之意?
李克用回头看了一眼李存孝,点点头。
李克用:不知孤可有这个薄面,请得九娘登门?
李九娘(淡淡一笑):适才这将军甚是鲁莽,把奴家棚子里的看客悉数赶走,故此奴家已无唱戏的兴头!只好辜负大王欣赏了。
李九娘说着福了一福。
李存孝(猛然冲上前):你说什么?
黄四娘不知何时已经站在李存孝身前,盯着他。
李九娘:二位慢走,奴家不送。
李存孝冲向李九娘,黄四娘立刻仗剑挡住。
李存孝(大怒):你这虔婆,好生无礼!再不躲开,休怪本将军打女人。
李克用咳嗽一声。
李九娘:大王,敢问这位将军大名?
李克用:他叫李存孝。
李九娘轻轻“啊”了一声,顿时仔细打量起李存孝来。李存孝向后退了两步脸却红了。
李存孝:不当子!怎可如此打量人?
李九娘(撩了一下头发):莫不成大将军也会害羞?
黄四娘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李克用哼了一声转身离开,李存孝连忙追了上来
李存孝:父王。
李克用:走。
李克用一行人离开了。
李九娘看着两人背影,向黄四娘。
李九娘:原来这就是名震天下的陇西郡王李克用,打虎将李存孝呀。四娘知道吗?李存孝可是天下第一勇将呢,你竟然对他出手,真是好玩。
黄四娘(面无表情):主子,与其拉拢沛郡王,何不拉拢这陇西郡王?
李九娘:他是沙陀人。父皇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怎可拉拢?
黄四娘:只是李郎将那……
李九娘:不必说了,这李晟珽,是个无用之人。
黄四娘(不解):无用?
李九娘:原本他若有二张的能耐,倒也好说。哪知他是个送不出手的货。
黄四娘:主子吃亏了?
李九娘(惨笑):哎,终日打雁,还是让雁啄了眼。四娘,此事你知道就是,便是秋彤她们,也不可提起一字。
黄四娘:奴婢省得。那奴婢今天自作主张将他赶走,还是对了。
李九娘:他今日来了?
黄四娘:申牌时分来过。
李九娘:赶走他都是轻的,本宫恨他入骨,今生不再见他。
黄四娘默默点头。
32、外 日 梁王府门口
人物:朱全忠、葛从周、李振
朱全忠和葛从周都仰着头在看门口的牌匾,牌匾上“梁王府”三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葛从周:三郎又高升了一步,臣等俱感荣耀。
朱全忠(皱着眉):这几个字却嫌力道不足。
此时李振走了过来:大王。
朱全忠:兴绪来的正好,孤觉得这几个字写的没气力,你可寻个能写字的,重新写过。
李振:大王,柳老相国家传柳体,大王以为如何?
朱全忠(想了想):以孤看来,柳体也有些柔弱,无奈士人都异口同声夸他笔力遒劲!不过好在柳燦乃柳公权的亲侄子,确是正宗,此事孤改日当面与他说过。
李振:大王亲自去说,他自当殷勤写过。
朱全忠向院内走去,李振、葛从周紧随其后。
33、外 日 梁王府院内
人物:朱全忠、葛从周、李振
朱全忠(边走边说):此番官家封孤做了检校太师、中书令,又进封孤做了梁王,官家为何如此厚待于孤?
葛从周(笑):三郎何意?此番刘季述之乱,若非三郎出手,官家焉能脱困?官家为此专门赐大王‘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使朝野皆知大王乃天下第一忠臣功臣。
朱全忠没有回答,举步进了堂屋。
34、内 日 梁王府堂屋
人物:朱全忠、葛从周、李振
朱全忠(进屋坐下):通美所言,乃是众所皆知之事。但是你等莫要忘了,刘季述其实是孤授意,他才将官家囚禁东宫的!孤本想看看反响,若无人出头,便可乘机将那人了断。却没想到神策军孙德昭竟然强自出头!此事其中曲折,兴绪,你说官家究竟是否知晓?
李振(拱手):大王勿忧。如今那刘公公事败身死,所有干系,自然都是他一人承担,谁敢涉想大王?纵然官家有所疑惑,终究无凭无据,怎敢发作?
朱全忠:孙德昭出头护驾,实在出乎预料!由此可见,李唐毕竟立国长久,人心犹在啊。
李振:身为官家,自然有些死忠肯为他卖命,大王何须介意。
朱全忠喝着茶,皱了眉头:盐味不足。
葛从周:三郎府上煎茶,应该是合乎口味啊?
李振(笑):大王之意,想必是说,平乱这道茶里,茶叶虽好,却还欠些佐料。
葛从周(恍然大悟):盐味不够!原来是此意。
朱全忠:是啊,击杀一个孙德昭,竟然要孤的宣武军亲自动手!满朝文武,居然个个作壁上观!颇觉孤立啊。
李振:这些佐料,想来并非要为官家出头,而是该为大王出力。大王,臣如此想来,是否得当?
朱全忠点点头。
葛从周:本来韩建该当出头,谁知他居然跑去华州!不愧老奸巨猾。柳璨虽有相助之心,无奈他手中又没兵权。
朱全忠:所以这茶,还要多加些佐料。
李振:如今张浚仇恨李克用,明公岂有意乎?
朱全忠:李克用两句闲话,张浚便不肯干休,足见此人气量太小。
李振:臣之意,但凡他肯撺掇官家削弱河东,大王不妨拉拢一回。毕竟他身居宰辅之位,若肯为大王所用,茶水滋味,便多了几分。
朱全忠(笑):饮茶只靠作料,便是本末倒置。
葛从周:官家如今招募殿后四军做禁军,三郎这杯茶,怕是更难煎煮了。
朱全忠:官家招募禁军,似有防范之心。然孤杀孙德昭后,又顺势将他的神策军遣散,这一步铤而走险,孤其实心中惴惴,如今官家反而将孤封王!此举实在出乎意料之外。
李振:臣冒昧以为,大王过虑了。
朱全忠(看看李振):哦?
李振:官家纵非昏君,亦是庸君,刘季述此番作乱,臣料他只会有劫后余生之庆幸,焉能有洞察曲奥之能力?
朱全忠(想想笑了):或者是孤真的多虑了。通美,若要为民代唐,如何着手?
葛从周:三郎指明了方向,臣便知下一步,该当再将官家六军侍卫,加以削弱直到遣散。
朱全忠(笑):孤遣散神策军,你便遣散六军侍卫。你这可谓,东施效颦啦。兴绪?
李振:大王,臣以为或者请官家降诏,命辉王李祚为诸路兵马大元帅,而以大王副之。大王以为如何?
朱全忠(想想点头):嗯,此计尚可使得。你二人记住,李家天下,根深蒂固,只可徐徐图之,但又不可停止。此乃最需要耐心与恒心之大业,兴绪万无轻忽。
李振:臣不敢。臣必定谨记大王教诲,徐徐图之,既不操之过急,也不望难生畏,停止不前。
朱全忠:此等大事,该有哪几个步骤,你且说来。
李振:大王,臣以为,以京师而论,文有一帮清流该杀,武有殿后四军该当遣散。
葛从周:还有那帮亲王,恐怕也会碍手碍脚。
朱全忠嗯了一声:京师以外呢?
李振:藩镇之中,自然河东最是可恶,然而李克用实力雄厚,须臾之间恐怕难以消灭。岐王那厮虽号称皇叔,其实志大才疏,臣倒是觉得不必多虑。
葛从周:三郎已令魏博隔断河东与天平军联络,臣倒是觉得,可以先打朱瑄。
朱全忠:通美所言有理。然而感化军、泰宁军,也是一向愚忠。
李振:两个观军容使死了一个,另一个如何处置,也要大王示下。
朱全忠(站起身来):要拿出佛挡杀佛魔来杀魔的气概!否则大事如何得成?兴绪先想法子处置了殿后四军,通美随孤去讨伐天平军。这两步成功后,兴绪再去处置那些亲王,孤再去扫平感化军和泰宁军。
葛从周:三郎英明。
李振:大王,还有一事。已经查明那沙陀小厮,果然逃到了八里沟的兴真观,八里沟王员外称常见那小厮与道号水利的一个道人,来到镇上勾当。
朱全忠(皱眉):水利?莫不是上回逃出长安的国师水利道长?
李振:小可也知此人干系重大,故此详加盘问,道号、年齿以及相貌,俱都相符。
朱全忠:倒没料到,他两个做了一路。
葛从周:三郎,若是出兵捉拿,正是一举两得。
朱全忠:此事不可鲁莽。上回氏老捉他,却反被他逃走,看来这老道果然有几分道行,如今既然知他行踪,便当好生计较,莫再打草惊蛇。
李振:大王,臣以为这二人若逃离兴真观,下回再闻听消息,恐怕就难了。
朱全忠:那就看他造化了。如今天平军孤立,正是扫除朱瑄的良机。孤此去,说不定连泰宁军甚至武宁军也一概扫除。如此山东、两淮悉归于孤,大事成也!相比之下,捉他两个,反而不急于一时。
葛从周:捉这两人何须三郎亲往?还令氏老前往捉来便可。
朱全忠:氏老此人,只合上阵拼杀,这等捉人勾当,须得个精细人方才使得。况且他如今是羽林大将军,长安诸事,都要他给孤照看,如何离得开?另派别人,又怕事机不密,反而打草惊蛇,下回要想同时捉这两人,那就难于登天了。
李振:如此说来,大王之意是?
朱全忠:兴绪通知地方州府,严密监视兴真观。若是那老道有了异动,即刻报来,孤自有处置。
李存孝:好啦好啦,今日到此散场了,九娘这就要随吾们去唱堂会了,尔等散了吧。
李存孝一挥手,军汉们四处撵人。
满戏园的人发着牢骚走散了。
李九娘脸色一变,下台走向李存孝。
李九娘:你是何人?却敢来搅扰奴家兴头?
李存孝:适才说过了,让你去仁寿坊唱个通宵。你却问某是何人?不相干的少问,走出去就是。
李九娘:奴家若不去呢?
李存孝:这却不由你啦。
李九娘(冷笑):麾下,儿好心劝你一句,别把天子脚下当成你们山寨。
李存孝:你一个粉头……
李存孝冲上去伸手抓李九娘,忽然一道黄影飞来,李存孝急忙缩手,却有一截袍袖已经被利剑削断。李存孝大怒,立刻抽出宝剑,却见李九娘身边站着黄四娘,手持长剑瞪着自己。
李存孝将出匣的宝剑又插了回去。
李存孝:没得晦气,是个虔婆。
李九娘(怒斥):口出秽言,好生无礼。
李存孝(瞪着李九娘):你。
李克用:你也够了,还不退下。
李存孝皱着眉苦着脸退后两步。
李克用站起身来缓缓走近李九娘。
李克用:九娘好歌喉。连九娘身边这小娘,也是好身手。
李九娘(福了一福):没得让大王谬赞,只为奴家行走江湖,难免有时尴尬,故此四娘伴身保护,也好彼此方便。倒是适才这将军要去府上唱戏,果然是大王之意?
李克用回头看了一眼李存孝,点点头。
李克用:不知孤可有这个薄面,请得九娘登门?
李九娘(淡淡一笑):适才这将军甚是鲁莽,把奴家棚子里的看客悉数赶走,故此奴家已无唱戏的兴头!只好辜负大王欣赏了。
李九娘说着福了一福。
李存孝(猛然冲上前):你说什么?
黄四娘不知何时已经站在李存孝身前,盯着他。
李九娘:二位慢走,奴家不送。
李存孝冲向李九娘,黄四娘立刻仗剑挡住。
李存孝(大怒):你这虔婆,好生无礼!再不躲开,休怪本将军打女人。
李克用咳嗽一声。
李九娘:大王,敢问这位将军大名?
李克用:他叫李存孝。
李九娘轻轻“啊”了一声,顿时仔细打量起李存孝来。李存孝向后退了两步脸却红了。
李存孝:不当子!怎可如此打量人?
李九娘(撩了一下头发):莫不成大将军也会害羞?
黄四娘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李克用哼了一声转身离开,李存孝连忙追了上来
李存孝:父王。
李克用:走。
李克用一行人离开了。
李九娘看着两人背影,向黄四娘。
李九娘:原来这就是名震天下的陇西郡王李克用,打虎将李存孝呀。四娘知道吗?李存孝可是天下第一勇将呢,你竟然对他出手,真是好玩。
黄四娘(面无表情):主子,与其拉拢沛郡王,何不拉拢这陇西郡王?
李九娘:他是沙陀人。父皇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怎可拉拢?
黄四娘:只是李郎将那……
李九娘:不必说了,这李晟珽,是个无用之人。
黄四娘(不解):无用?
李九娘:原本他若有二张的能耐,倒也好说。哪知他是个送不出手的货。
黄四娘:主子吃亏了?
李九娘(惨笑):哎,终日打雁,还是让雁啄了眼。四娘,此事你知道就是,便是秋彤她们,也不可提起一字。
黄四娘:奴婢省得。那奴婢今天自作主张将他赶走,还是对了。
李九娘:他今日来了?
黄四娘:申牌时分来过。
李九娘:赶走他都是轻的,本宫恨他入骨,今生不再见他。
黄四娘默默点头。
32、外 日 梁王府门口
人物:朱全忠、葛从周、李振
朱全忠和葛从周都仰着头在看门口的牌匾,牌匾上“梁王府”三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葛从周:三郎又高升了一步,臣等俱感荣耀。
朱全忠(皱着眉):这几个字却嫌力道不足。
此时李振走了过来:大王。
朱全忠:兴绪来的正好,孤觉得这几个字写的没气力,你可寻个能写字的,重新写过。
李振:大王,柳老相国家传柳体,大王以为如何?
朱全忠(想了想):以孤看来,柳体也有些柔弱,无奈士人都异口同声夸他笔力遒劲!不过好在柳燦乃柳公权的亲侄子,确是正宗,此事孤改日当面与他说过。
李振:大王亲自去说,他自当殷勤写过。
朱全忠向院内走去,李振、葛从周紧随其后。
33、外 日 梁王府院内
人物:朱全忠、葛从周、李振
朱全忠(边走边说):此番官家封孤做了检校太师、中书令,又进封孤做了梁王,官家为何如此厚待于孤?
葛从周(笑):三郎何意?此番刘季述之乱,若非三郎出手,官家焉能脱困?官家为此专门赐大王‘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使朝野皆知大王乃天下第一忠臣功臣。
朱全忠没有回答,举步进了堂屋。
34、内 日 梁王府堂屋
人物:朱全忠、葛从周、李振
朱全忠(进屋坐下):通美所言,乃是众所皆知之事。但是你等莫要忘了,刘季述其实是孤授意,他才将官家囚禁东宫的!孤本想看看反响,若无人出头,便可乘机将那人了断。却没想到神策军孙德昭竟然强自出头!此事其中曲折,兴绪,你说官家究竟是否知晓?
李振(拱手):大王勿忧。如今那刘公公事败身死,所有干系,自然都是他一人承担,谁敢涉想大王?纵然官家有所疑惑,终究无凭无据,怎敢发作?
朱全忠:孙德昭出头护驾,实在出乎预料!由此可见,李唐毕竟立国长久,人心犹在啊。
李振:身为官家,自然有些死忠肯为他卖命,大王何须介意。
朱全忠喝着茶,皱了眉头:盐味不足。
葛从周:三郎府上煎茶,应该是合乎口味啊?
李振(笑):大王之意,想必是说,平乱这道茶里,茶叶虽好,却还欠些佐料。
葛从周(恍然大悟):盐味不够!原来是此意。
朱全忠:是啊,击杀一个孙德昭,竟然要孤的宣武军亲自动手!满朝文武,居然个个作壁上观!颇觉孤立啊。
李振:这些佐料,想来并非要为官家出头,而是该为大王出力。大王,臣如此想来,是否得当?
朱全忠点点头。
葛从周:本来韩建该当出头,谁知他居然跑去华州!不愧老奸巨猾。柳璨虽有相助之心,无奈他手中又没兵权。
朱全忠:所以这茶,还要多加些佐料。
李振:如今张浚仇恨李克用,明公岂有意乎?
朱全忠:李克用两句闲话,张浚便不肯干休,足见此人气量太小。
李振:臣之意,但凡他肯撺掇官家削弱河东,大王不妨拉拢一回。毕竟他身居宰辅之位,若肯为大王所用,茶水滋味,便多了几分。
朱全忠(笑):饮茶只靠作料,便是本末倒置。
葛从周:官家如今招募殿后四军做禁军,三郎这杯茶,怕是更难煎煮了。
朱全忠:官家招募禁军,似有防范之心。然孤杀孙德昭后,又顺势将他的神策军遣散,这一步铤而走险,孤其实心中惴惴,如今官家反而将孤封王!此举实在出乎意料之外。
李振:臣冒昧以为,大王过虑了。
朱全忠(看看李振):哦?
李振:官家纵非昏君,亦是庸君,刘季述此番作乱,臣料他只会有劫后余生之庆幸,焉能有洞察曲奥之能力?
朱全忠(想想笑了):或者是孤真的多虑了。通美,若要为民代唐,如何着手?
葛从周:三郎指明了方向,臣便知下一步,该当再将官家六军侍卫,加以削弱直到遣散。
朱全忠(笑):孤遣散神策军,你便遣散六军侍卫。你这可谓,东施效颦啦。兴绪?
李振:大王,臣以为或者请官家降诏,命辉王李祚为诸路兵马大元帅,而以大王副之。大王以为如何?
朱全忠(想想点头):嗯,此计尚可使得。你二人记住,李家天下,根深蒂固,只可徐徐图之,但又不可停止。此乃最需要耐心与恒心之大业,兴绪万无轻忽。
李振:臣不敢。臣必定谨记大王教诲,徐徐图之,既不操之过急,也不望难生畏,停止不前。
朱全忠:此等大事,该有哪几个步骤,你且说来。
李振:大王,臣以为,以京师而论,文有一帮清流该杀,武有殿后四军该当遣散。
葛从周:还有那帮亲王,恐怕也会碍手碍脚。
朱全忠嗯了一声:京师以外呢?
李振:藩镇之中,自然河东最是可恶,然而李克用实力雄厚,须臾之间恐怕难以消灭。岐王那厮虽号称皇叔,其实志大才疏,臣倒是觉得不必多虑。
葛从周:三郎已令魏博隔断河东与天平军联络,臣倒是觉得,可以先打朱瑄。
朱全忠:通美所言有理。然而感化军、泰宁军,也是一向愚忠。
李振:两个观军容使死了一个,另一个如何处置,也要大王示下。
朱全忠(站起身来):要拿出佛挡杀佛魔来杀魔的气概!否则大事如何得成?兴绪先想法子处置了殿后四军,通美随孤去讨伐天平军。这两步成功后,兴绪再去处置那些亲王,孤再去扫平感化军和泰宁军。
葛从周:三郎英明。
李振:大王,还有一事。已经查明那沙陀小厮,果然逃到了八里沟的兴真观,八里沟王员外称常见那小厮与道号水利的一个道人,来到镇上勾当。
朱全忠(皱眉):水利?莫不是上回逃出长安的国师水利道长?
李振:小可也知此人干系重大,故此详加盘问,道号、年齿以及相貌,俱都相符。
朱全忠:倒没料到,他两个做了一路。
葛从周:三郎,若是出兵捉拿,正是一举两得。
朱全忠:此事不可鲁莽。上回氏老捉他,却反被他逃走,看来这老道果然有几分道行,如今既然知他行踪,便当好生计较,莫再打草惊蛇。
李振:大王,臣以为这二人若逃离兴真观,下回再闻听消息,恐怕就难了。
朱全忠:那就看他造化了。如今天平军孤立,正是扫除朱瑄的良机。孤此去,说不定连泰宁军甚至武宁军也一概扫除。如此山东、两淮悉归于孤,大事成也!相比之下,捉他两个,反而不急于一时。
葛从周:捉这两人何须三郎亲往?还令氏老前往捉来便可。
朱全忠:氏老此人,只合上阵拼杀,这等捉人勾当,须得个精细人方才使得。况且他如今是羽林大将军,长安诸事,都要他给孤照看,如何离得开?另派别人,又怕事机不密,反而打草惊蛇,下回要想同时捉这两人,那就难于登天了。
李振:如此说来,大王之意是?
朱全忠:兴绪通知地方州府,严密监视兴真观。若是那老道有了异动,即刻报来,孤自有处置。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