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4990
成片时长:约48分钟
阅读:8144
发表:2018/6/10
37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乱世精英》第37集
2
…
36
37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有虚有实,虚实相融)
乱世精英(传奇性历史剧) 第 37 集
根据张祖荣小说《东游记》改编 (本剧为《东游记》第一部)
编剧:方夫人 方洁影
执笔:方夫人
编剧方夫人已于1996年买断小说《东游记》的版权
(要求:人物对白等台词全部打上字幕)
(片头曲前角色道白):
谢灵芝:“……真是大喜啊!淑妃喜得皇子,乃圣上龙福,天下大福!大晋朝后继有人了!” ……
刘裕:“为了表达圣上对佛祖的虔诚,这位刚出世三天的太子司马远殿下就要舍身佛门,皈依在佛祖的莲花台下了。” ……
慧基:“那就叫慧深吧!” ……
慧深:“是啊,该起程了……乘筏浮于海,去天竺!” ……
陶弘景:“西去的路,被重兵堵住了!” ……
祖冲之:“换一条道,往东走,欲西而东,往东航行也能到达天竺。” ……
司马义:“根据碑文上所记载的年代换算,大约在公元485年模样,中国南朝有个叫慧深的高僧,带着他的义女谢英姑、义子山神等,经历了千难万险,历时两年半,跨越了太平洋,来到这块土地。也就是说,这批中国人登上美洲大陆的一千多年以后,你们的先人克利斯托弗·哥伦布才于1492年越过大西洋,登上了巴哈马群岛的海岸。” ……
片头曲(片名、原著、编剧、导演……)
(接前集尾)
37-1华阳精舍三楼书斋 (内,日)
道僮苦叽叽的脸:“是,记住了。这两个字那么难!……”他低声嘟噜着,见陶弘景望着自己,赶紧夸张地闭上嘴。
陶弘景:“这蜾蠃呢,是一种细腰蜂,……不要随便惹它,啊?会螫人的!而这螟蛉呢……,螟蛉是什么东西,知道吗?” (化回):
37-2茅山山中 (外,日)
道僮:“哎,螟蛉是什么东西,你们都知道吗?”
慧深笑着点头:“知道。”
范缜笑道:“我们当然知道!那是在稻田里或菜地里,常常能见到的,一种螟蛾的幼虫。臭小子,快往下说!”
道僮:“嘿嘿嘿嘿,我也是这么说的,我对我们道长说……” (化出):
37-3华阳精舍三楼书斋 (内,日)
道僮:“螟蛉……,哦,知道!就是稻田里的螟蛉虫,还有菜地里也有菜螟蛉。”
陶弘景:“嗯,那蜾蠃细腰蜂呢……”
道僮:“哦,蜾蠃就是细腰蜂啊!我想起来了,其实,这种蜾蠃细腰蜂我也见过的,我还逮到过一只玩儿的呢,我把它的刺儿都拔了!”
陶弘景:“哟?”
道僮:“嘿嘿,只是没想到就是这两个字。”
道僮说着,忍不住得意起来,见陶弘景望着他,又赶忙挤出几分苦几几的怪笑。
陶弘景:“嗯,‘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就是讲螟蛾的幼虫儿螟蛉,常常会被蜾蠃这种细腰蜂背负回去。”
陶弘景喝了口茶,站起身来。
道僮:“背负回去?螟蛉……被蜾蠃背负回它的蜾蠃窝里去?”
陶弘景:“对,就是那蜾蠃细腰蜂,把螟蛉虫背回它蜾蠃自己的窝里去。”
道僮:“哎,道长,这螟蛾的幼虫儿螟蛉……,也就是说,螟蛉是螟蛾的儿子,对吧?”
陶弘景:“对。”
道僮:“这螟蛉既然是螟蛾的儿子,而不是蜾蠃的儿子,那蜾蠃干嘛要把人家的儿子背回到自己家去啊?”
陶弘景:“这,你就不懂了。据说啊,这种叫蜾蠃的细腰蜂呢,只有雄的没有雌的,所以它自己不会产子。”
道僮:“哦,这蜾蠃只有雄的没有雌的,所以它们没有儿子,嗯,于是……”
陶弘景:“于是,蜾蠃们就飞到稻田或菜地里,把那种叫螟蛉的绿色虫儿,衔回到自己的窝里,然后就对它念念有词地祝愿:‘象我,象我’……” 陶弘景说着自己笑了,道僮也呵呵地笑了。
道僮:“嘿嘿嘿嘿,这蜾蠃想收养人家的儿子!对着人家的儿子说:象我,象我……,难不成果然就象了?”
陶弘景:“不久以后呢,螟蛉就变成小蜾蠃飞出窝来了。”
彤儿:“哟,螟蛉虫还真变成小蜾蠃了?这么说,果然就象了,啊?嘿嘿嘿嘿……”
陶弘景端起茶碗:“所以啊,人们就习惯把收养的义子、养子,也称为螟蛉子。你看,《诗经》里都这么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道僮摇头晃脑地:“嗯,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陶弘景说着喝了几口茶,但突然,陶弘景愣着不动了,手中的茶碗举在半空……
道僮:“哎,道长,道长你怎么了?……”
陶弘景自语道:“……哎?不对呀!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螟蛉怎么会变成蜾蠃的呢?” 他放下了茶碗。
道僮:“嗯,是啊,这螟蛉,它凭什么会变成蜾蠃的呢!……”道僮彤儿又为道长添满了茶。
陶弘景:“这倒真是有点奇怪啊……”
道僮:“哎,我想起来了,道长,咱们后山坡上,不是有间茅草棚屋吗?”
陶弘景:“啊,以前看山人住的。”
道僮:“对,现在没人住了。那茅草棚屋的泥墙上有一个洞,那墙洞里,就是一个蜾蠃窝,我前些天还看到的。”
陶弘景一听:“是吗!走,我们去看看。”
37-4华阳精舍后山 (外,日)
陶弘景和道僮踏上了那块吊桥似的跳板,过跳板,往后山而去……
后山上,两人的身影很快就隐没在炼丹炉亭后面的树丛里……
37-5茅山山坡茅棚 (外,日)
一棵大树……,横伸出的枝叉……,枝叉遮住了那间废弃了的茅棚屋……
道僮蹑手蹑脚地拨开树枝,在那泥墙上,找准了地方……,陶弘景跟过来,他们慢慢弯腰凑过去……
陶弘景折了根树枝,小心地挑开遮挡了光线的枝叶……,泥墙上,清楚地露出了那个不大的蜾蠃家族的窝……
陶弘景一动不动,静静地观察着,道僮也在旁,屏息看着……
37-6茅山 (外,傍晚)
茅山起伏延绵……
初秋的骄阳,阳光灿烂,初秋的山景甚是迷人,山上林中的树木正交换着夏秋之装,有的果树上已经结满果实……
一论夕阳,渐渐西沉……
37-7华阳精舍后山 (外,傍晚)
夕阳西下,陶弘景和道僮,两人披着晚霞,心满意足地归来了,他们边说边走……
道僮:“哎道长,忘了跟你说件事,这几天我们天天往后山跑,老管家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呢,昨儿堵着我问了好半天。”
陶弘景:“你怎么说?”
道僮:“嘿嘿嘿,当时我真想逗他玩玩,说后山发现了希奇怪物。”
陶弘景:“彤儿,不可胡来啊,老管家年龄大了,万一他也过来,摔着了或是让蜂儿螫着了,我可不饶你。”
道僮:“我知道!所以嘛,我就跟老管家如实地说,说咱们去看细腰蜂,蜾蠃。嗨,谁知他反倒不信了,他说,道长怎么会玩起小孩子的把戏来了。”小道僮的滑稽表情把陶弘景逗得哈哈大笑。
陶弘景:“嗯,玩……小孩子的把戏?哈哈哈哈……”
道僮:“嘿嘿嘿嘿……”
陶弘景:“这小孩子的把戏倒也有趣,我们还终于把真相弄明白了呢!哈哈哈哈……”
道僮:“就是啊,哈哈哈哈……” (化回):
37-8茅山山中 (内,日)
“哈哈哈哈……”慧深和范缜听得兴趣正浓,也跟着大笑。
范缜:“好好,要说到真相了!往下说,接着往下说。”
道僮:“我们天天去后山细看,终于把真相弄明白了!嘿嘿,那真相啊,你们再也想不到!”
范缜:“是什么样的真相?”
道僮:“嗯——你们猜呢?”
范缜:“又卖关子!”
道僮:“不是我要卖关子,这回啊,你们肯定猜不到什么真相!”
慧深:“那你就快说吧,快说!”
道僮:“嘿嘿嘿嘿,好,听我说啊……”
37-9华阳精舍后山 (外,傍晚)
后山上,陶弘景和道僮两人边走边说。
陶弘景:“好个狡猾的蜾蠃,它竟然能通过尾巴针,把卵产入到螟蛉虫的体内!”
道僮:“就是,它把卵产入到人家螟蛉虫的体内,让它自己的虫仔仔在螟蛉虫的体内孵出来,长成小蜾蠃幼虫。”
陶弘景:“而那些小蜾蠃幼虫呢,在螟蛉的体内就以螟蛉为食,慢慢地吞吃!”
道僮:“就是!哎哟哟,实际上这蜾蠃是让自己的儿子吃人家的儿子!”
陶弘景:“这是造孽哦!”
道僮:“对对,造孽造孽!”
陶弘景:“可人们都还以为,蜾蠃把螟蛉背负回窝去,当作自己的儿子来扶养。”
道僮:“就是!还念叨什么:‘象我,象我’。”
陶弘景:“呜呼哀哉,等到小蜾蠃长成之日,也就是螟蛉被食尽之时!”
道僮:“就是啊!我呸!呀呀呸它那个蜾蠃!想不到这飞虫界,也有此等欺诈行为!” 小道僮脸上一副义愤填膺的表情。
陶弘景笑了:“嗨嗨,其实呢,这螟蛉本来就是害虫,蜾蠃吞噬螟蛉亦非坏事。”
道僮:“嗯?哦!这螟蛉本来就是害虫啊?嗯……行行,那就吃吧,吃吧吃吧!嘿嘿嘿嘿,多吃点。”
陶弘景:“但问题是,自古以来,人们都被这蜾蠃蒙骗,还以为它在收养螟蛉。以至于人间对收养的义子、养子,都称作螟蛉子!这,岂不是谬误么?”
道僮:“对,就是谬误!要是人们早知道,才不会……” 道僮正要发表他的高见时,突然被一个声音打断了。一个弟子上山来:“道长!——道长!道长,有远客求见!”
乱世精英(传奇性历史剧) 第 37 集
根据张祖荣小说《东游记》改编 (本剧为《东游记》第一部)
编剧:方夫人 方洁影
执笔:方夫人
编剧方夫人已于1996年买断小说《东游记》的版权
(要求:人物对白等台词全部打上字幕)
(片头曲前角色道白):
谢灵芝:“……真是大喜啊!淑妃喜得皇子,乃圣上龙福,天下大福!大晋朝后继有人了!” ……
刘裕:“为了表达圣上对佛祖的虔诚,这位刚出世三天的太子司马远殿下就要舍身佛门,皈依在佛祖的莲花台下了。” ……
慧基:“那就叫慧深吧!” ……
慧深:“是啊,该起程了……乘筏浮于海,去天竺!” ……
陶弘景:“西去的路,被重兵堵住了!” ……
祖冲之:“换一条道,往东走,欲西而东,往东航行也能到达天竺。” ……
司马义:“根据碑文上所记载的年代换算,大约在公元485年模样,中国南朝有个叫慧深的高僧,带着他的义女谢英姑、义子山神等,经历了千难万险,历时两年半,跨越了太平洋,来到这块土地。也就是说,这批中国人登上美洲大陆的一千多年以后,你们的先人克利斯托弗·哥伦布才于1492年越过大西洋,登上了巴哈马群岛的海岸。” ……
片头曲(片名、原著、编剧、导演……)
(接前集尾)
37-1华阳精舍三楼书斋 (内,日)
道僮苦叽叽的脸:“是,记住了。这两个字那么难!……”他低声嘟噜着,见陶弘景望着自己,赶紧夸张地闭上嘴。
陶弘景:“这蜾蠃呢,是一种细腰蜂,……不要随便惹它,啊?会螫人的!而这螟蛉呢……,螟蛉是什么东西,知道吗?” (化回):
37-2茅山山中 (外,日)
道僮:“哎,螟蛉是什么东西,你们都知道吗?”
慧深笑着点头:“知道。”
范缜笑道:“我们当然知道!那是在稻田里或菜地里,常常能见到的,一种螟蛾的幼虫。臭小子,快往下说!”
道僮:“嘿嘿嘿嘿,我也是这么说的,我对我们道长说……” (化出):
37-3华阳精舍三楼书斋 (内,日)
道僮:“螟蛉……,哦,知道!就是稻田里的螟蛉虫,还有菜地里也有菜螟蛉。”
陶弘景:“嗯,那蜾蠃细腰蜂呢……”
道僮:“哦,蜾蠃就是细腰蜂啊!我想起来了,其实,这种蜾蠃细腰蜂我也见过的,我还逮到过一只玩儿的呢,我把它的刺儿都拔了!”
陶弘景:“哟?”
道僮:“嘿嘿,只是没想到就是这两个字。”
道僮说着,忍不住得意起来,见陶弘景望着他,又赶忙挤出几分苦几几的怪笑。
陶弘景:“嗯,‘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就是讲螟蛾的幼虫儿螟蛉,常常会被蜾蠃这种细腰蜂背负回去。”
陶弘景喝了口茶,站起身来。
道僮:“背负回去?螟蛉……被蜾蠃背负回它的蜾蠃窝里去?”
陶弘景:“对,就是那蜾蠃细腰蜂,把螟蛉虫背回它蜾蠃自己的窝里去。”
道僮:“哎,道长,这螟蛾的幼虫儿螟蛉……,也就是说,螟蛉是螟蛾的儿子,对吧?”
陶弘景:“对。”
道僮:“这螟蛉既然是螟蛾的儿子,而不是蜾蠃的儿子,那蜾蠃干嘛要把人家的儿子背回到自己家去啊?”
陶弘景:“这,你就不懂了。据说啊,这种叫蜾蠃的细腰蜂呢,只有雄的没有雌的,所以它自己不会产子。”
道僮:“哦,这蜾蠃只有雄的没有雌的,所以它们没有儿子,嗯,于是……”
陶弘景:“于是,蜾蠃们就飞到稻田或菜地里,把那种叫螟蛉的绿色虫儿,衔回到自己的窝里,然后就对它念念有词地祝愿:‘象我,象我’……” 陶弘景说着自己笑了,道僮也呵呵地笑了。
道僮:“嘿嘿嘿嘿,这蜾蠃想收养人家的儿子!对着人家的儿子说:象我,象我……,难不成果然就象了?”
陶弘景:“不久以后呢,螟蛉就变成小蜾蠃飞出窝来了。”
彤儿:“哟,螟蛉虫还真变成小蜾蠃了?这么说,果然就象了,啊?嘿嘿嘿嘿……”
陶弘景端起茶碗:“所以啊,人们就习惯把收养的义子、养子,也称为螟蛉子。你看,《诗经》里都这么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道僮摇头晃脑地:“嗯,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陶弘景说着喝了几口茶,但突然,陶弘景愣着不动了,手中的茶碗举在半空……
道僮:“哎,道长,道长你怎么了?……”
陶弘景自语道:“……哎?不对呀!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螟蛉怎么会变成蜾蠃的呢?” 他放下了茶碗。
道僮:“嗯,是啊,这螟蛉,它凭什么会变成蜾蠃的呢!……”道僮彤儿又为道长添满了茶。
陶弘景:“这倒真是有点奇怪啊……”
道僮:“哎,我想起来了,道长,咱们后山坡上,不是有间茅草棚屋吗?”
陶弘景:“啊,以前看山人住的。”
道僮:“对,现在没人住了。那茅草棚屋的泥墙上有一个洞,那墙洞里,就是一个蜾蠃窝,我前些天还看到的。”
陶弘景一听:“是吗!走,我们去看看。”
37-4华阳精舍后山 (外,日)
陶弘景和道僮踏上了那块吊桥似的跳板,过跳板,往后山而去……
后山上,两人的身影很快就隐没在炼丹炉亭后面的树丛里……
37-5茅山山坡茅棚 (外,日)
一棵大树……,横伸出的枝叉……,枝叉遮住了那间废弃了的茅棚屋……
道僮蹑手蹑脚地拨开树枝,在那泥墙上,找准了地方……,陶弘景跟过来,他们慢慢弯腰凑过去……
陶弘景折了根树枝,小心地挑开遮挡了光线的枝叶……,泥墙上,清楚地露出了那个不大的蜾蠃家族的窝……
陶弘景一动不动,静静地观察着,道僮也在旁,屏息看着……
37-6茅山 (外,傍晚)
茅山起伏延绵……
初秋的骄阳,阳光灿烂,初秋的山景甚是迷人,山上林中的树木正交换着夏秋之装,有的果树上已经结满果实……
一论夕阳,渐渐西沉……
37-7华阳精舍后山 (外,傍晚)
夕阳西下,陶弘景和道僮,两人披着晚霞,心满意足地归来了,他们边说边走……
道僮:“哎道长,忘了跟你说件事,这几天我们天天往后山跑,老管家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呢,昨儿堵着我问了好半天。”
陶弘景:“你怎么说?”
道僮:“嘿嘿嘿,当时我真想逗他玩玩,说后山发现了希奇怪物。”
陶弘景:“彤儿,不可胡来啊,老管家年龄大了,万一他也过来,摔着了或是让蜂儿螫着了,我可不饶你。”
道僮:“我知道!所以嘛,我就跟老管家如实地说,说咱们去看细腰蜂,蜾蠃。嗨,谁知他反倒不信了,他说,道长怎么会玩起小孩子的把戏来了。”小道僮的滑稽表情把陶弘景逗得哈哈大笑。
陶弘景:“嗯,玩……小孩子的把戏?哈哈哈哈……”
道僮:“嘿嘿嘿嘿……”
陶弘景:“这小孩子的把戏倒也有趣,我们还终于把真相弄明白了呢!哈哈哈哈……”
道僮:“就是啊,哈哈哈哈……” (化回):
37-8茅山山中 (内,日)
“哈哈哈哈……”慧深和范缜听得兴趣正浓,也跟着大笑。
范缜:“好好,要说到真相了!往下说,接着往下说。”
道僮:“我们天天去后山细看,终于把真相弄明白了!嘿嘿,那真相啊,你们再也想不到!”
范缜:“是什么样的真相?”
道僮:“嗯——你们猜呢?”
范缜:“又卖关子!”
道僮:“不是我要卖关子,这回啊,你们肯定猜不到什么真相!”
慧深:“那你就快说吧,快说!”
道僮:“嘿嘿嘿嘿,好,听我说啊……”
37-9华阳精舍后山 (外,傍晚)
后山上,陶弘景和道僮两人边走边说。
陶弘景:“好个狡猾的蜾蠃,它竟然能通过尾巴针,把卵产入到螟蛉虫的体内!”
道僮:“就是,它把卵产入到人家螟蛉虫的体内,让它自己的虫仔仔在螟蛉虫的体内孵出来,长成小蜾蠃幼虫。”
陶弘景:“而那些小蜾蠃幼虫呢,在螟蛉的体内就以螟蛉为食,慢慢地吞吃!”
道僮:“就是!哎哟哟,实际上这蜾蠃是让自己的儿子吃人家的儿子!”
陶弘景:“这是造孽哦!”
道僮:“对对,造孽造孽!”
陶弘景:“可人们都还以为,蜾蠃把螟蛉背负回窝去,当作自己的儿子来扶养。”
道僮:“就是!还念叨什么:‘象我,象我’。”
陶弘景:“呜呼哀哉,等到小蜾蠃长成之日,也就是螟蛉被食尽之时!”
道僮:“就是啊!我呸!呀呀呸它那个蜾蠃!想不到这飞虫界,也有此等欺诈行为!” 小道僮脸上一副义愤填膺的表情。
陶弘景笑了:“嗨嗨,其实呢,这螟蛉本来就是害虫,蜾蠃吞噬螟蛉亦非坏事。”
道僮:“嗯?哦!这螟蛉本来就是害虫啊?嗯……行行,那就吃吧,吃吧吃吧!嘿嘿嘿嘿,多吃点。”
陶弘景:“但问题是,自古以来,人们都被这蜾蠃蒙骗,还以为它在收养螟蛉。以至于人间对收养的义子、养子,都称作螟蛉子!这,岂不是谬误么?”
道僮:“对,就是谬误!要是人们早知道,才不会……” 道僮正要发表他的高见时,突然被一个声音打断了。一个弟子上山来:“道长!——道长!道长,有远客求见!”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