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21-A-02591】
架空 宫廷
人物简介:
[展开]
伶十三(沈慎):父亲沈文仲死于叛乱,和母亲、兄长艰难度日,因家贫流入乐坊,化名伶十三,无意中卷入朝廷立嗣之争,结识金吾将军萧踪。
萧踪:字追远,丹阳尹萧华之子,齐朝宗室远亲,最初的齐朝金吾将军,在齐王室倾轧和齐魏两国对抗中逐渐登上权力最高峰,建立梁朝,与乐伎伶十三有一段不解之缘。
张黍:袭爵西江县侯,萧踪朋友。
沈悦:沈慎大哥,曾任齐文惠太子舍人。
沈忱:沈慎二哥,曾帮助萧踪打天下。
萧赏:字云赐,巴陵王,四皇子,被太子陷害而死。
萧盛:文惠太子,喜欢伶十三,因谋害萧赏之事披露,畏罪自杀。
萧善:竟陵王,二皇子,本是皇位的竞争者,因不愿做逆臣贼子而放弃皇位。
王和:中书令,支持二皇子,矫诏谋反,失败,入狱服毒酒而死。
尹亮:尹中丞的孙子,萧踪朋友。
萧凤:萧踪堂叔,后来的齐朝皇帝。
萧卷:萧凤之子,萧凤死后继承皇位,荒淫无道。
简要梗概:
遗腹子沈慎因家贫流入乐坊,化名伶十三,成为乐伎,成年后结识金吾将军萧踪,卷入朝廷立嗣之争,巴陵王为证实自身清白掳走伶十三,在兵败之际留下血书托伶十三交给萧踪,为扳倒太子,伶十三进入东宫,意外得到太子宠爱,血书事发,太子畏罪自尽,齐王室倾轧不断,魏国屡屡侵伐,萧踪守丧期满后,抵御魏军,最后,在伶十三帮助下,萧踪起兵,建立梁朝。
详细梗概:
(1078字) 襄城被叛军围攻,城主率将士突围求援,其妻身怀六甲,襄城城破,其妻在地牢中得知丈夫遇难,离开地牢,产下一子,名沈慎。沈慎七岁,家庭愈发拮据,为使家庭度过难关,沈慎主动要求母亲将自己卖入乐坊,自此,更名伶十三。伶十三长大后,名满建康,得到许多权贵追捧,在西江县侯的宴会上,与金吾将军萧踪相识。在追查巴陵王谋反案中,萧踪将伶十三收入府中。不久,伶十三在相国寺被巴陵王掳走,原来巴陵王想让伶十三为他证明清白。这时,因为太子陷害,巴陵王起兵,被丹阳尹萧华打败,巴陵王要自首,自首之前,留下控诉太子的血书,让伶十三带给萧踪。随后,为扳倒太子,伶十三被萧踪送入东宫,意外见到了已成为太子舍人的大哥沈悦,又意外得到太子萧盛的宠爱。太子东窗事发,畏罪自杀。在太子国丧期间,萧踪之父丹阳尹萧华病重,不久去世,伶十三陪萧踪服丧。服丧期内,齐王室倾轧更甚,王和一心助推二皇子登上皇位,但二皇子不愿做逆臣贼子,导致王和失败入狱,最终服毒自尽。
萧踪堂叔萧凤独掌大权,后取而代之,魏国借口此事入侵。萧踪受萧凤之命前往寿阳坐镇,赢得贤首山大捷,一战封神。萧凤病重传位其子萧卷,遗诏命萧踪为雍州刺史。萧卷猜忌,将萧踪大哥萧踔诱骗至建康杀害,萧踪为免嫌疑赴建康为大哥收尸,遇张黍前来抓捕。伶十三假扮萧踪诱张黍离开,萧踪趁机返回雍州起兵,然而伶十三进入天牢。
虽然在天牢里屡遭毒打,但伶十三丝毫不肯透露萧踪下落,侍郎柳韵因与萧踪交好,在新皇萧卷面前美言,伶十三离开天牢,成为萧卷的乐奴。而萧卷荒淫,趁机侮辱了伶十三。萧踪大军逐渐进逼建康,萧卷以柳韵幼弟要挟想要染指柳韵,情急之下,伶十三打晕萧卷,放柳韵离开。萧卷最终被杀,但伶十三再度被关押至天牢。后来大赦天下,伶十三被放出,遇到将军府原来的丫鬟朱珍儿,原来朱珍儿一直暗恋伶十三,明白了朱珍儿的心意,伶十三愿娶朱珍儿为妻。两人在建康城外的茅草屋成婚。几个月后,朱珍儿怀孕,此时,萧踪也找到了伶十三的住处,将朱珍儿杀害。
干完农活回茅草屋的伶十三难以置信,萧踪此时是权势滔天的梁王,在萧踪逼迫下,伶十三跟他到了梁王府邸。伶十三心如死灰,对萧踪不理不睬。不久,萧踪登基,建立梁朝。在寿昌殿的宴会上,萧踪故意找文惠太子时的署官让伶十三辨认,伶十三只认出了沈悦。萧踪让伶十三弹琴,伶十三弹了一首清商《黄鹄曲》。沈悦引用《列女传》告知萧踪《黄鹄曲》的故事。萧踪封赏了伶十三的母亲,但伶十三依旧对萧踪冷淡。
伶十三请求萧踪帮他寻找道人白晨,在白晨的帮助下,点燃通天观,从通天观密道逃走。萧踪失去伶十三的下落,回忆两人初见,只能无奈感叹“如蔷薇花开,似蔷薇花落”。
阅读剧本正文
第一集
襄城被叛军围攻,身怀六甲的年轻妇人将县衙里的仆役遣散,自己遭到叛军逮捕进入地牢,狱卒扔进来头颅让妇人辨认,妇人认出是自己的丈夫,妇人被释放,两个儿子来接她,妇人在巷子深处产下一子,按丈夫生前的愿望,取名沈慎。转眼间,七年过去,妇人带着三个儿子艰难生活,沈慎吹西洲曲给妇人听,妇人大怒,原来这西洲曲是乐坊李叔教的,李叔对沈慎不怀好意,妇人不愿沈慎跟乐坊的李叔过多接触。沈慎却希望自己进入乐坊以换取钱财帮家里度过难关。晚上,李叔又来劝妇人把沈慎卖给乐坊,被妇人赶走。深夜,妇人辛勤缝制福袋,希望能卖出去换些钱财买米度日,天亮后,沈慎发现米缸已经空了,母亲宁肯自己饿肚子也给自己剩了米粥,便假装不饿跑出小院。沈慎又遇到李叔,在李叔劝诱下,学了黄鹄曲,领了五个铜板买了豆面回家,撒谎是偷的母亲的刺绣卖了出去,沈慎内心坚定了将自己卖给乐坊的想法。
第二集
沈慎劝母亲为大哥、二哥的前途着想。妇人与沈慎抱在一起痛哭。沈悦、沈忱读书回来,希望早点入仕改变家境,但沈慎心知,如果不把自己卖出去,是等不到大哥沈悦出仕了。妇人给沈慎缝了一个福袋,第二天,把沈慎卖给了乐坊。沈慎改名伶十三。11年后,西平县侯府花园,伶十三抱琴从花园走过,遇到一位威风赫赫的将军,正是萧踪。在宴会厅,伶十三献艺弹琴,中途被许大夫请走。雅间里,许大夫欲对伶十三不轨,被闯进来的卫兵制止,带走,萧踪进来询问伶十三关于许大夫通敌叛国之事,伶十三不知,被带到监牢拷打。李叔花重金从监牢里把伶十三赎回。一个月后,萧踪追查许大夫通敌叛国案,搜查乐坊,将伶十三带回将军府。萧踪让伶十三演奏,以黄鹂比喻伶十三,伶十三表示会按萧踪的要求去做。萧踪派老师教伶十三学习六艺。伶十三白天骑射,晚上还要算鸡兔同笼的问题,借此打探萧踪对自己的态度,得知萧踪不会卖自己,但同时萧踪也要议亲和朱家的女儿结婚了。
第三集
将军府大厅张灯结彩,萧踪和朱家女儿成亲,伶十三当众演奏祝贺婚礼,回到房间,准备歇息之时,喝醉的萧踪闯入,倒地,伶十三不得不和前来找寻的家仆一起把萧踪送到洞房,遇到朱家女子的陪嫁丫鬟,伶十三扶着萧踪进入洞房。这年秋天,朱氏怀孕,因朱氏善妒,萧踪把伶十三送给西江县侯张黍,回西江县侯府的马车上,张黍表示不会亏待伶十三。冬夜大雪,萧踪冒风雪来看伶十三,被伶十三拒绝,张黍前来询问原因,伶十三以不合礼法答对,张黍哑口无言。第二年春天,张黍极力邀伶十三去相国寺,巧遇萧踪,两人言谈间谈到许大夫通敌叛国的事跟巴陵王有关,禅房里,萧踪以茶为喻,问伶十三对他有情无情,伶十三巧言避开,走出禅房,讨水喝时中蒙汗药,被掳到船舱。原来给他水喝的小沙弥是巴陵王手下,从小沙弥口中,伶十三得知,许大夫参奏巴陵王的奏表中,说巴陵王的书信是伶十三交给他的,为证明巴陵王的清白,不得不出此下策。
第四集
伶十三被带到巴陵郡,在王府地牢,巴陵王要与伶十三比试,把伶十三两根肋骨打断,威胁伶十三不听话就把他杀害。密室里,医官给伶十三留下出入王府的令牌,巴陵王来看伶十三,说明自己的立场,要伶十三在皇帝使臣面前作证,伶十三允诺。巴陵郡江边高台,巴陵王准备宴请皇帝使臣,却意外遭到箭矢攻击,伶十三躲在桌案底下,捡回一命,巴陵王率勇士暂时撤退。萧踪之友尹亮找到伶十三,与伶十三闲话家常,这时,巴陵王率勇士打回来了。尹亮等兵士的小船被前后夹击,尹亮不得不弃船往岸上逃,在岸边,尹亮为保护伶十三中箭,好在箭未射透铠甲,尹亮和伶十三拼命逃跑,还是被俘来到了巴陵王府。巴陵王大怒,要杀尹亮,伶十三以尹亮救过自己,挺身而出,巴陵王不得不作罢。回到密室,伶十三又把医官给自己的通行令牌给了尹亮,也意味着把逃跑的机会给了尹亮,尹亮答应伶十三,一定把他的证言传达给胡特使。
第五集
皇帝派丹阳尹萧华来讨伐巴陵王,巴陵王连连失败,眼看大势已去。巴陵王在花园里醉酒,以项羽、刘邦比喻自己和太子,认为太子是小人,他向伶十三吐露心声,撕开自己的外衣,脱下白色里衣,咬破中指,写下血书,要伶十三带给萧踪,意图扳倒太子。伶十三以性命起誓,把血书交给萧踪。巴陵王告知伶十三,尹亮给伶十三的传书被他截下,他明日将自缚请罪,同时派人送伶十三离开王府,去尹亮接应的地点。伶十三见到尹亮,弓箭手和巴陵王手下勇士剑拔弩张,伶十三高喊制止,随即晕厥。再醒过来,是在将军府萧踪的寝室,萧踪表达对伶十三的担心,伶十三却一心担忧血书的下落,萧踪生气,表示没有血书他也能做到,伶十三猜测到萧踪的真正目的是扳倒太子。萧踪警告伶十三不要自作聪明。傍晚,萧踪看《九章算术》,询问伶十三志向,伶十三自知自己已入贱籍,不可能再立军功改变命运。
第六集
萧踪告诉伶十三觉得伶十三像黄鹂的原因,伶十三表示自己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安稳度日,但伶十三已经预感道萧踪要把他送到太子身边。深秋时节,萧踪在屋内摆满了盛开的菊花,伶十三赏菊,被萧踪推入床帏。这年冬天,萧踪带伶十三进入东宫,太子让伶十三弹奏沈爱卿的曲谱,伶十三认出太子口中的沈爱卿就是自己的大哥沈悦,太子依次请萧踪、沈悦和伶十三赋诗,太子非常满意伶十三,让他做了东宫乐伎。沈悦带伶十三熟悉了东宫环境,主事宦官告诉了伶十三宫廷礼仪,乐官向伶十三介绍了宫廷乐曲,伶十三认识了跟自己同寝室的乐伎乐康,两人命运相似,不由惺惺相惜。在东宫的私宴上,太子和二皇子互相赠送礼物,太子为梁州叛乱之事忧心,二皇子推荐的平叛人选正是伶十三的二哥沈忱。伶十三失神弹断琴弦,手指流血,请罪告退。宴会厅外,萧踪追着伶十三出来,为伶十三包扎手指,邀请伶十三陪他弈棋。
第七集
伶十三连输数盘,萧踪决定亲手教伶十三下棋,伶十三和萧踪摆了一整晚死活棋。伶十三体力不支睡去,天亮后,萧踪离开,伶十三被前来打扫的宦官叫醒,想到今天有一天假,决定贿赂文渊阁的看守宦官,进入文渊阁寻棋谱看。伶十三看棋谱入迷,不知不觉到了日暮,恍然发现不知何时太子也来了,太子邀请伶十三跟他一起用膳,用膳时,太子向伶十三诉苦,表达希望自己只是个富贵散人,悠游于山水之间的想法。此后,太子时常让伶十三弹琴或看书,他就在一旁欣赏,太子以殿内简陋,带伶十三进入玄圃园,这里用机关遮蔽避免皇帝发现,极尽奢华,太子还带伶十三到密室中,展示种种珍玩,并让伶十三穿孔雀毛织的裘衣弹琴让他看。太子对伶十三愈发痴迷,甚至修筑了东田小苑,在东田小苑,太子表白,被伶十三拒绝,太子脚受伤,回东宫后,伶十三给太子上药。
第八集
东宫中又举行宴会,伶十三遇到萧踪,诉说太子对自己的执迷,萧踪不为所动,伶十三离去,恶心干呕,遇一华服年长者把自己错认,年长者走后,伶十三才意识到这是当今皇帝。伶十三不知不觉又走回上次和萧踪对弈的客舍,在客舍外面,听到萧踪和乐康调情的声音,伶十三嘲笑自己太傻了,回到玉衡殿寝室便高烧病倒。医官以伶十三感染时疫为由让士兵把伶十三带到了庵卢草棚。伶十三醒来后,沈悦前来看他。交谈中,伶十三方知是乐康请沈悦来的,而太子因太过奢华惹皇帝恼怒被关在东宫禁足思过。伶十三希望借此机会诈死改头换面生活,沈悦答应。伶十三发现自己一直带在身边的娘亲送的福袋不见了,请沈悦回东宫找寻,沈悦没有找到。伶十三得知娘亲被沈悦照顾得很好后,安然接受新身份,离开了庵卢草棚。在庵卢外树林,又遇到萧踪,萧踪胁迫下,伶十三放弃诈死,答应跟萧踪回将军府。
第九集
伶十三刚答应跟萧踪回将军府,便遇到太子銮驾赶来,太子不顾皇帝禁足的命令也要亲眼见到伶十三无恙,伶十三深受感动。太子请伶十三跟他回东宫,萧踪没有意见。回东宫的马车里,太子再次向伶十三表白,伶十三却意识到太子的危机不远了。回到东宫后三日,因发现巴陵王血书,皇帝把太子软禁在天枢殿,并派萧踪看管,不允许任何人探视。萧踪借此连一日三餐都不给太子准备。伶十三从乐康口中得知情况,要来了催眠香,拜见萧踪,偷偷放在香炉里,趁萧踪沉睡之际拿走他的令牌去天枢殿见太子。伶十三喂太子蜂蜜水,太子告诉伶十三,自己决定以死谢罪,请求父皇原谅。伶十三出了天枢殿,被萧踪的卫兵带到萧踪面前,萧踪生气,伶十三表示是为萧踪着想。萧踪决定把这一页翻过去,以后都不再提。太子去世,举国哀悼。国丧期间,禁止宴乐。而萧踪之父丹阳尹萧华此时中风,卧床不起。
第十集
萧华病危,萧踪衣不解带,日夜照料,很快消瘦。伶十三在一旁熬药、送药,帮着萧踪照顾。从医官口中委婉得知父亲的病回天乏术之后,萧踪在萧华门外抽泣出声,伶十三陪在萧踪身边安慰,给萧踪擦泪。萧华去世了,萧踪的堂叔、右卫将军萧凤前来悼念,萧踪还是非常悲痛。在萧华陵前的草庐,萧踪因悲痛过度咳血,伶十三找医官为他诊治,又跑前跑后拿药熬药。萧踪不肯吃饭,伶十三就跟萧踪一起绝食,甚至宁肯磕头至死求萧踪吃饭。看着伶十三磕得满头鲜血,萧踪终于动容,按时吃饭了。萧踪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太孙被册封为王太孙。萧踪的朋友中书令王和找萧踪下棋之际,透露趁皇帝病危矫诏立二皇子的意图,萧踪反对,王和坚持己见,政变之时被萧凤控制下狱,王太孙即位。萧踪服丧期过,回到将军府,一位小娘子请求伶十三劝萧踪找二皇子救王和,原来这位小娘子是王和妻子的陪嫁丫鬟。
第十一集
阅读剧本正文
1、襄城县衙
(黑云滚滚,叛军围攻,襄城孤立无援,摇摇欲坠,在天地间好像随时会倾覆,县衙里,一群仆役、丫鬟围着一位身怀六甲的年轻妇人,神情焦虑)
仆役甲:夫人,襄城就要失陷了!城主亲自率将士突围求救,至今杳无音信,夫人您身怀六甲,现在可怎么办啊?
年轻妇人:不必管我了,你们各自逃生去吧!
丫鬟环儿:夫人,奴自小跟您,怎能在这时丢下您一个人逃走?
年轻妇人:环儿,你在我身边有十五年了吧,你若侥幸逃生,见到城主告诉他,妾守节不渝,与城同亡,叛军一时猖狂,定不长久,来日诛灭叛军,就是为我和他未出世的孩儿报仇了!
丫鬟环儿:夫人……
年轻妇人:环儿,你走吧。(对众人)你们都收拾细软赶紧逃命去吧!
众人(跪地磕头):谢夫人大恩!
(襄城县衙内一众奴仆作鸟兽散,年轻妇人落寞地站在庭院里,狂风将庭院里枯黄的桑叶纷纷吹落)
2、襄城城内
(叛军攻进城了,四处烧杀抢掠,城中居民呼号求救,转瞬就死在叛军刀下)
3、襄城地牢
(年轻妇人坐在柴草上,狱卒进来扔进来一个头颅)
狱卒(吼):快看看,是不是沈文仲的!
年轻妇人(走近,跪地,双手颤抖着捧起头颅,难以置信):不会的,夫君怎会……(泪如雨下)
狱卒(满意地对另一个狱卒):快告诉大人,死的是沈文仲无疑了!
4、牢房门口
(妇人木然地走出牢房,两个半大的孩子跑来)
两个孩子:娘,爹爹死了,是真的吗?
年轻妇人(点点头,红肿的眼睛又流出泪水来):是,从此以后,这世上就剩咱们相依为命了!你们放心,无论多难,娘一定抚养你们长大成人!啊……
稍大一点的孩子:娘,你怎么了?
年轻妇人:我腹痛,娘怕是要生了,你们快扶娘到一僻静处!
5、襄城小巷
(巷子深处,产后虚弱的妇人抱着一男婴)
年轻妇人(有气无力):悦儿,忱儿,你们又添弟弟了,你爹早给他起好了名字,叫慎儿。
(七年后)
6、襄城某处小院
(一处简陋的院子内,沈慎用树叶放在嘴边吹,吹出好听的曲子来。苍老许多的妇人走出屋子)
妇人:慎儿,这曲子是什么?谁教你的,这么好听?
沈慎(毫不思索):是乐坊的李叔教的,他说叫西洲曲。
妇人(大怒):你怎么又跟乐坊的李叔混在一起了?娘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咱们是士族,就算你爹死了,咱们落魄了,也不能跟乐籍的那些伶人混在一起,你大哥二哥都在努力读书,准备出仕,你怎么就不学习你哥哥们?你不好好读书,整天尽用树叶吹些不入流的曲子有什么用?
沈慎:士族?娘,爹死了,咱们还能称为士族吗?外面在检校户籍,若是没有当过官的印信凭证,谁承认你是士族?就算有,不给那些官员一大笔好处,他们也能诬陷你是造假。咱家连锅都快揭不开了,哪里还有钱去贿赂他们!
妇人:娘自有办法!
沈慎:娘,你能有什么办法?靠卖你那些针脚粗大的刺绣?老太太绣得都比你好,你的根本卖不出去。
妇人:那你成天跟乐坊的李叔混在一起就有办法了?
沈慎:对,李叔说我乐感极佳,只要我肯卖入他们乐坊,就给咱家一大笔钱,那天,李叔找娘商量,我都听见了!只要有了钱,咱们就还是士族,大哥二哥就能出仕!咱家的苦日子就算到头了!
妇人:慎儿!你知不知道卖入乐坊意味着什么?
沈慎:我知道,一辈子是乐籍,是奴隶,从此就从士族中除名!
妇人:慎儿,咱家再落魄,也是士族,士人的风骨不能丢,宁肯饿死冻死,也不能卖子啊!
沈慎:娘,人若真饿死冻死了,士人的风骨还有什么用?您若嫌丢人,就对外称慎儿死了吧!这样慎儿加入乐坊,很快就跟着乐坊去京城,你们也不怕被说闲话。
妇人:慎儿,京城的权贵,你没有听说过吗?根本不把乐伎当人,随意玩弄,你、你到了乐坊,并不仅仅是演奏啊!
沈慎:我知道,乐坊收集我们这样年纪的小孩子,就是给权贵们玩乐的。但这有什么要紧,牺牲我一个,换咱家一条活路,我求之不得!
(“啪”一声,妇人给了沈慎一巴掌)
妇人: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孽子,你给我滚!
(沈慎跑出小院)
7、襄城某处小院·傍晚
(沈慎走到门口)
成年男子:沈家娘子,听我一句劝,让你家三郎进乐坊吧,好处少不了你的,你失去一个儿子,换另两个儿子的前途,有什么不好呢?难道你想三个儿子都埋没了?
沈慎(心道):是李叔!
妇人(大声赶李叔走):天杀的,挨千刀的,我家三郎才七岁,你就觊觎他,让他做取悦人的低贱差事!姓李的,我告诉你,我活着一天,你想都别想!滚!快滚!
(李叔被妇人连推带搡赶出了小院,李叔看了看沈慎,灰溜溜离开,妇人看到沈慎)
妇人(余怒未消):你还知道回来?
沈慎(低头,小声辩解):阿娘,你这样做,把李叔赶走了,谁来帮我们度过难关呢?病急不能乱投医,但穷极还怎么顾及脸面呢?
妇人(气得说出上话来):你……
(沈悦、沈忱赶过来拉住妇人)
小沈悦:阿娘,您不要生气了!三弟就是说着玩儿呢!您不要当真。
小沈忱:对啊,阿娘,你千万不要跟三弟生气!累了一天,休息一会儿吧!(对沈慎使眼色)快去,屋里还有给你剩的菜粥!
8、襄城某处小院·深夜
(妇人缝福袋,针脚又粗又大,一不小心,扎到了手,嘬了嘬手指,又揉揉眼睛,沈慎走过来,看天上的星星)
沈慎:阿娘,人死后会去哪里?
妇人(抬头看天):也许会变成天上的星星。
沈慎:爹爹死了,是变成天上的星星了吗?
(妇人不说话)
沈慎:真希望我死了,见到爹爹,和爹爹一起在天上做星星。
妇人(训斥):小小年纪,为何想死?你一定会活很久,长命百岁的!
沈慎(郁愤):这世道,活着就是受苦,长命百岁就是受百年的苦!不如我们一家人都死了,到天上做星星,阿娘,你看那几颗星离得多近啊!说不定他们就是一家人,到天上团聚了!
妇人(气恼):说什么胡言乱语!还不快去睡!
9、襄城某处小院屋内茅草席上·深夜
(沈慎辗转反侧)
10、襄城某处小院屋内·清晨
(清晨的熹光射进来,沈慎睁开眼睛,妇人的声音传来)
妇人(劝勉):悦儿,忱儿,你们多喝一点米粥,一会儿去学堂,好认真听先生教书!
(沈慎从草席上坐起来,走到厨房,掀开米缸盖子,米缸里空空如也)
沈慎(暗道):缸里没米了,阿娘煮了这顿米粥,下一顿饭哪儿有着落呢?
妇人(听到沈慎的动静,喊):慎儿,你醒了吗?快来喝粥。
沈慎(轻轻阖上米缸盖子,走到院内):阿娘,大哥,二哥。
沈悦:三弟,你起得这么晚,我们可要把粥都喝完了!
沈忱:是呀,三弟,你再不来,就没你的份儿了!
沈慎(故作恼怒):你们不赶着去学堂,还打趣我!
沈悦、沈忱(放下碗筷):阿娘,我们吃完了,要去学堂了!
妇人(欣慰):别理三郎,你们快去吧!中午等着你们回来吃饭!
(沈悦、沈忱行礼,走出小院)
沈慎(揉揉眼,假装对一切懵懂无知):阿娘,我饿了,还有米粥喝吗?
妇人(不说话,转过身去,用手捂着脸,肩膀轻微地抖动,用手指了指院子中央的石桌):给你剩的,快喝吧!
沈慎(端起碗,暗道):大哥、二哥吃得早,桌上只有三个碗,莫非阿娘还没吃?(放下碗,心内疑惑)阿娘哭了吗?(镇定出声)阿娘,我还不饿,城外有野菜,我去挖些回来吧?
(妇人挥挥手,沈慎飞快地跑开)
11、襄城城内
(襄城城中随处可见乞讨的灾民)
沈慎(心道):这年头野菜也不好找,饥民太多了,暴雨洪水,许多人莫说收成,连自己都被冲走了……
(一个成年男子拦住沈慎的去处,是李叔)
李叔(笑眯眯):小慎儿,要不要和叔叔学曲子,学会了,就可以演奏给达官贵人们,挣好多钱呢!
沈慎:挣了钱可以买米吗?
李叔:当然,买的米够你一辈子都吃不清!
12、襄城城内·大榆树下面
(李叔从榆树上摘下两片树叶,给沈慎一片)
13、襄城城内·大榆树下面·中午
(日头渐高,沈慎学李叔的样子吹树叶,有了些曲调)
李叔(从怀中摸出五个铜板,放到沈慎手中,高兴):小慎儿真是学什么像什么!这黄鹄曲学得真快!
14、襄城城内·豆面摊前
沈慎(紧紧攥着五个铜板):我要豆面。
摊主:要多少?
沈慎(摊开手):能买多少就要多少!
摊主:你这真买不了多少!(盛了一小兜递给沈慎,抓过铜板)不能再多了!
沈慎(接过豆面,心道):能挨过一天是一天。
15、襄城某处小院屋内
妇人(疑惑):慎儿,你这豆面哪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