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7230
成片时长:约57分钟
阅读:2212
发表:2022/6/6
51集 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沙陀神王》第5集
1
…
4
5
6
…
51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周德威(思索):大王,他们是要利用官家压迫咱们从河中撤兵,估计还不敢公然篡逆。
李克用:这厮们如此狠毒,孤岂能坐视他们猖狂!若是他们伤害了官家,我河东必然尽灭丑类。嗯,镇远,立刻起兵,杀奔长安勤王。
周德威:大王三思,如今长安消息尚不明确,长安羽林大将军氏叔琮又是朱全忠的人,若是咱们贸然起兵,会不会与朱全忠发生冲突?
李克用(思索):也是,三帅犯阙,岂不是与朱温干上了?若是朱老三不许岐王放肆,氏叔琮作为羽林大将军,必然固守城门,三帅如何进得了长安?
李克用走到地图前思索。
李克用:镇远有何看法,不妨说来。
周德威:若是以臣所见,大王不妨双管齐下:一方面,大王可秘密发兵,接近长安,以备万一。另一方面,多派细作打听,且看氏叔琮是否奉命抵抗?
李克用:孤还是亲自走一遭,万一毗沙天王垂怜,说不定还能将勖儿寻回。
周德威:大王亲征,固然极好,若能寻回大郎,更是天大好事。臣想起宫中的张公公,似乎对咱们河东也是颇有好感。故臣想派人前往宫中,联络张公公,便好见机行事。
李克用点头:嗯,这却比广派细作强多了。也好,便命曹妃入宫,却好商量。
周德威(吃惊):大王说笑了,娘娘千金之躯,如何使得?
李克用:别人自然使唤不得,某让她去,有何使得使不得?
周德威:虽然是大王之意,然而让曹娘娘充作使者进宫,历朝历代未闻,臣不得而知,大王是否另派使者?
李克用:如今要去皇宫寻那张公公,你说谁进得去皇宫?当然只能是女流方好进入。况且曹妃随孤去过长安,如今再去一趟,当无大碍。你可去知会四郎,让他过来一趟,孤要命他暂署太原府留守。
周德威:臣立刻前去见司徒。
8、内 日 大明宫
人物:昭宗、张承业、李九娘
昭宗:九儿,如今岐王几个兴兵犯阙,形势有些不稳。你须得留在宫中,莫再外出。
李九娘:阿耶,莫要听风就是雨好吗?女儿今晚还想去秋水棚子唱上一宿呢。
昭宗(不悦):平安!你也知李茂贞一向桀骜,朕也是……
李九娘(拉住昭宗衣袖):好啦好啦,阿耶不是新练了殿后侍卫四军吗,什么安圣军啦、捧日军啦、宣威军啦,对啦,还有一个叫做神策军是吧?让诸位亲王统率这四军严防京城,以卫近畿,还怕什么岐王八王?
昭宗:偏你知晓军国大事!只是神策军已经裁撤,你却不知。此外安圣军已经改名扈跸军,另外还有耀德军,每军五千人马,并在一起也只有两万余众,且操练不久,恐怕难经战阵啊。
李九娘:阿耶,为何将神策军裁撤?那可是官家身边的劲旅,缓急之计,可以依赖的啊。女儿实在不解,莫非又是沛郡侯的主意?
昭宗:你又忘了,朱全忠乃栋梁也!朕要扫平权宦,刘季述竟然狗急跳墙,幸好朱全忠一力敉平,朕躬方得无忧。故朕将他进封为梁王,倚畀甚殷。
李九娘:女儿始终觉得,上阵还要父子兵。梁王纵然驯顺,总不如亲王典兵靠得住。
昭宗:亲王典兵,于制不合。骤然行之,必又引起轩然大波。
李九娘:阿耶,父皇,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又有何疑?阿耶若想乾纲独断,这兵权两字,女儿觉得还是装在阿耶囊中为好。
昭宗:你这计较,不但会导致朝野哗然,还必然导致梁王猜忌!你莫非不知,羽林大将军氏叔琮就是梁王的人。
李九娘(摇头):阿耶既如此说,女儿定要张夫人教梁王做个股肱之臣。不过还要父皇恩准女儿。
李九娘调皮地看着昭宗。
昭宗(无奈):罢了罢了,你要去玩,戌时前必须回返。若三帅乱军骤然而至。
李九娘(笑):好啦,官家,女儿明日便回,三帅乱军,须不得今夜便进了长安吧?
昭宗:恐怕不至于。
李九娘:可又来。女儿明日回宫,一定老老实实陪在阿耶身边,可好?
昭宗(叹口气):你要玩耍,也不必彻夜不回,戌时之前,务必返回。
李九娘:是,谨遵圣旨。
李九娘笑着跑开了。
看着李九娘的背影,昭宗叹了口气。
张承业:大家,岐王大军逼近,若是接战不利,恐怕大家还要南巡。
昭宗:只说兵部可有消息?
张承业:兵部并未报来。
昭宗(松了口气):兵部无事,朕又何必忙于南巡?
张承业:大家所言极是,只是老奴担心,最起码,大家该让九公主留在身边,以备缓急。
昭宗:尔等众人,或许觉得朕过于宠爱九儿?
张承业:奴婢不敢。
昭宗(叹气):昔日瑜妃最解人意,可惜生产九儿之时,不幸去世。朕每思瑜妃便觉心疼难忍,甚至涕泪纵横。故此朕对九儿,也就格外宽容了些。
张承业:大家仁慈之心,足感天地。
昭宗(挥挥手):罢了,九儿之事不必再说。你先将羽林大将军氏叔琮传来,朕要询问他战守事宜。朱全忠既然命他主管京畿一带,三帅犯阙,他岂能隔岸观火?
张承业:大家所言极是,老奴这就去宣他前来面圣。
昭宗:且慢。
张承业(返回)来:大家有何旨意?
昭宗(思索):适才九儿所言,张公公也听到了,依你之见,究竟如何?
张承业:奴婢妄言,觉得益昌公主所言,实在有理。大家若果然能命诸皇子典军,则缓急可恃,安危无虑,权臣藩镇,亦当有戒惕之心,不敢过分嚣张。
昭宗:朕原以为,德行充沛便可感化天下,谁知内有刘季述跋扈,外有藩镇常存不臣之心,难道说,真的要依靠皇子统领禁军来保护朕躬?
张承业:大家恕奴婢妄言,当今人心浇薄,大家固然德行充沛,仁义治国。然而总有人嚣张跋扈,缓急之际,奴婢觉得,恐怕还是皇子们靠得住啊。
昭宗(摇头):可是通王、延王、覃王这几个,但知斗鸡走马,弓马生疏,怎能倚靠?
张承业(笑):起码聊胜于无吧。
昭宗(苦笑):聊胜于无,呵呵,聊胜于无。嗯,你怎还不去寻那氏叔琮?
张承业:是奴婢惫懒,奴婢立刻便去。
昭宗看着张承业离开,满脸沉思。
9、内 夜 太原检校司徒府
人物:李克宁、孟氏
李克宁夫人孟氏给他斟茶。
孟氏:官人,既然大王一直想寻勖儿回来,以妾身看来,大王还是不情愿将王位传给你这个四郎啊。
李克宁(严肃):休如此说!不当之利,本来非福!王兄既然无意传位于某,某便安心做某的检校司徒,却又有何不可。且不论这个陇西郡王,某还看不上眼呢。
孟氏(微哂):官人果然大气量。不过,若是毫无希望,自可大喇喇说看不上眼。如今只差一步就做郡王,难道也就此放手?
李克宁:夫人之言差矣。如今王兄又去寻勖儿,寻来之后自然由他继位。怎说某只差一步?
孟氏(笑):对了官人,妾近来无事,学了一个金钱卦,不知官人可有兴趣一观?
李克宁(笑):既是夫人看中眼的,想必是好玩意。
孟氏:妾用这金钱卦卜了一卦,卦象是王子不归。
李克宁跳了起来
李克宁:夫人,噤声!这等事岂能胡说?
孟氏(淡淡):我自卜卦,却不与他人相干。
李克宁(焦急):岂不闻隔墙有耳,若是传扬出去,你我只得来生做夫妻了。
孟氏:此地便只有我夫妇,却从何处传扬。
李克宁坐了下来,想了想。
李克宁(犹豫):只恐你这卦象不准。
孟氏(悠然):准与不准,全靠官人成全了。
李克宁又跳了起来。
李克宁(手指孟氏):你,你总不成要某去做了他性命?
孟氏(坚定):妾正是要官人去请王命、寻大郎,寻到之后便可。
孟氏阴险凶狠地做了一个掐死的动作。
李克宁沉默良久,孟氏微笑看着他。
李克宁(摇头):此事怕是不妥。某终究是他嫡亲叔叔,怎能下得去这般毒手。
孟氏坐了下来,微笑看着李克宁。
孟氏:偌大一片好富贵,锦绣江山!官人果然毫不动心?还是个没志气的?古话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官人若想成就大事,又岂能有妇人之仁?
李克宁沉思良久,缓缓点头。
10、外 日 八里沟镇
人物:朱全忠、葛从周
朱全忠率领汴军开了进来,四处打量。
朱全忠:这就是八里沟了。
葛从周:正是。
朱全忠:那独眼贼的孽子,便是在这一带吧?
葛从周:末将特意又联络了兴绪,说他师徒两人,都在兴真观,另有一青年妇女,也在观中。
朱全忠(笑):这老也是个不守清规的,观清净之地,怎能容得妙龄女子藏身。亏得他还当过官家的国师。
葛从周:正是如此,这老必是个贪酒好色之徒。
朱全忠:不过今日天晚,只得再留他一夜,明早动手,也免得他趁夜遁逃。
葛从周:三郎,末将还有个计较。
朱全忠看看他。
葛从周:末将唯恐三郎贸然将荣夫人带回王府,会引来王妃发怒,不知下官所虑是否有理?
朱全忠(叹气):孤这王府的事,通美自然全都知晓。你看看满朝上下,谁不是三妻四妾,唯有某老朱!哎,某这夫人,百事都好,只是这件事,不瞒你,某也怕她。对了,通美你接着说,有何计较?
葛从周:下官这计较,不值一哂。不过是劝三郎生米煮成熟饭,今晚就在这八里沟圆了洞房。
朱全忠(大笑):好一个生米煮成熟饭!好主意,孤就先斩后奏,且看夫人如何处置?甚好,甚好。
葛从周:下官之意,即便王妃仍然愤怒,不许荣夫人进入府中,最起码,三郎也先尝了肉味不是?叛逆之正妻成了三郎縢妾,三郎所的号令天下之意,也算大功告成。
朱全忠(赞叹):通美,孤之智囊啊。甚好,你即刻便去布置。
葛从周:遵命。
11、内 日 大明宫
人物:昭宗、张承业
张承业(匆匆进入):大家,氏叔琮仍然不肯前来面圣。
昭宗(思索):莫非他有甚难处?
张承业(激愤):大家!氏叔琮全然不顾君臣之道,竟称忙于城防,拒不奉旨面圣!奴婢以为,羽林大将军不可由此等人担任,若是他继续掌控京畿,只怕贼寇入城他却隔岸观火,如何是好?
昭宗(沉吟):不至于。氏叔琮此人,脾气暴躁,也算耿直不阿。他既然忙于城防,贼寇焉能进得长安?名义上没有奉旨,其实朕召他前来,不外乎也就是询问他守城事宜。既然氏叔琮已有准备,岐王兵马定然铩羽而归。如此看来,张公公所说临阵换将,岂非荒唐?
张承业:老奴是看他毫无君臣之礼,故此……
昭宗(不悦):蠢奴。他既然能守护城池,便是尽到了为臣职守,朕又何必讲求形式、吹毛求疵?须知为君之道,贵在宽宥包容,贵在知人善任!
张承业:是,大家真英主也,老奴愚昧。
昭宗:即刻拟旨,以辉王李祚、梁王朱全忠为诸路兵马正副大元帅,守土保民,抗敌平乱,皆此二人职责所在,勿负朕恩。
李克用:这厮们如此狠毒,孤岂能坐视他们猖狂!若是他们伤害了官家,我河东必然尽灭丑类。嗯,镇远,立刻起兵,杀奔长安勤王。
周德威:大王三思,如今长安消息尚不明确,长安羽林大将军氏叔琮又是朱全忠的人,若是咱们贸然起兵,会不会与朱全忠发生冲突?
李克用(思索):也是,三帅犯阙,岂不是与朱温干上了?若是朱老三不许岐王放肆,氏叔琮作为羽林大将军,必然固守城门,三帅如何进得了长安?
李克用走到地图前思索。
李克用:镇远有何看法,不妨说来。
周德威:若是以臣所见,大王不妨双管齐下:一方面,大王可秘密发兵,接近长安,以备万一。另一方面,多派细作打听,且看氏叔琮是否奉命抵抗?
李克用:孤还是亲自走一遭,万一毗沙天王垂怜,说不定还能将勖儿寻回。
周德威:大王亲征,固然极好,若能寻回大郎,更是天大好事。臣想起宫中的张公公,似乎对咱们河东也是颇有好感。故臣想派人前往宫中,联络张公公,便好见机行事。
李克用点头:嗯,这却比广派细作强多了。也好,便命曹妃入宫,却好商量。
周德威(吃惊):大王说笑了,娘娘千金之躯,如何使得?
李克用:别人自然使唤不得,某让她去,有何使得使不得?
周德威:虽然是大王之意,然而让曹娘娘充作使者进宫,历朝历代未闻,臣不得而知,大王是否另派使者?
李克用:如今要去皇宫寻那张公公,你说谁进得去皇宫?当然只能是女流方好进入。况且曹妃随孤去过长安,如今再去一趟,当无大碍。你可去知会四郎,让他过来一趟,孤要命他暂署太原府留守。
周德威:臣立刻前去见司徒。
8、内 日 大明宫
人物:昭宗、张承业、李九娘
昭宗:九儿,如今岐王几个兴兵犯阙,形势有些不稳。你须得留在宫中,莫再外出。
李九娘:阿耶,莫要听风就是雨好吗?女儿今晚还想去秋水棚子唱上一宿呢。
昭宗(不悦):平安!你也知李茂贞一向桀骜,朕也是……
李九娘(拉住昭宗衣袖):好啦好啦,阿耶不是新练了殿后侍卫四军吗,什么安圣军啦、捧日军啦、宣威军啦,对啦,还有一个叫做神策军是吧?让诸位亲王统率这四军严防京城,以卫近畿,还怕什么岐王八王?
昭宗:偏你知晓军国大事!只是神策军已经裁撤,你却不知。此外安圣军已经改名扈跸军,另外还有耀德军,每军五千人马,并在一起也只有两万余众,且操练不久,恐怕难经战阵啊。
李九娘:阿耶,为何将神策军裁撤?那可是官家身边的劲旅,缓急之计,可以依赖的啊。女儿实在不解,莫非又是沛郡侯的主意?
昭宗:你又忘了,朱全忠乃栋梁也!朕要扫平权宦,刘季述竟然狗急跳墙,幸好朱全忠一力敉平,朕躬方得无忧。故朕将他进封为梁王,倚畀甚殷。
李九娘:女儿始终觉得,上阵还要父子兵。梁王纵然驯顺,总不如亲王典兵靠得住。
昭宗:亲王典兵,于制不合。骤然行之,必又引起轩然大波。
李九娘:阿耶,父皇,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又有何疑?阿耶若想乾纲独断,这兵权两字,女儿觉得还是装在阿耶囊中为好。
昭宗:你这计较,不但会导致朝野哗然,还必然导致梁王猜忌!你莫非不知,羽林大将军氏叔琮就是梁王的人。
李九娘(摇头):阿耶既如此说,女儿定要张夫人教梁王做个股肱之臣。不过还要父皇恩准女儿。
李九娘调皮地看着昭宗。
昭宗(无奈):罢了罢了,你要去玩,戌时前必须回返。若三帅乱军骤然而至。
李九娘(笑):好啦,官家,女儿明日便回,三帅乱军,须不得今夜便进了长安吧?
昭宗:恐怕不至于。
李九娘:可又来。女儿明日回宫,一定老老实实陪在阿耶身边,可好?
昭宗(叹口气):你要玩耍,也不必彻夜不回,戌时之前,务必返回。
李九娘:是,谨遵圣旨。
李九娘笑着跑开了。
看着李九娘的背影,昭宗叹了口气。
张承业:大家,岐王大军逼近,若是接战不利,恐怕大家还要南巡。
昭宗:只说兵部可有消息?
张承业:兵部并未报来。
昭宗(松了口气):兵部无事,朕又何必忙于南巡?
张承业:大家所言极是,只是老奴担心,最起码,大家该让九公主留在身边,以备缓急。
昭宗:尔等众人,或许觉得朕过于宠爱九儿?
张承业:奴婢不敢。
昭宗(叹气):昔日瑜妃最解人意,可惜生产九儿之时,不幸去世。朕每思瑜妃便觉心疼难忍,甚至涕泪纵横。故此朕对九儿,也就格外宽容了些。
张承业:大家仁慈之心,足感天地。
昭宗(挥挥手):罢了,九儿之事不必再说。你先将羽林大将军氏叔琮传来,朕要询问他战守事宜。朱全忠既然命他主管京畿一带,三帅犯阙,他岂能隔岸观火?
张承业:大家所言极是,老奴这就去宣他前来面圣。
昭宗:且慢。
张承业(返回)来:大家有何旨意?
昭宗(思索):适才九儿所言,张公公也听到了,依你之见,究竟如何?
张承业:奴婢妄言,觉得益昌公主所言,实在有理。大家若果然能命诸皇子典军,则缓急可恃,安危无虑,权臣藩镇,亦当有戒惕之心,不敢过分嚣张。
昭宗:朕原以为,德行充沛便可感化天下,谁知内有刘季述跋扈,外有藩镇常存不臣之心,难道说,真的要依靠皇子统领禁军来保护朕躬?
张承业:大家恕奴婢妄言,当今人心浇薄,大家固然德行充沛,仁义治国。然而总有人嚣张跋扈,缓急之际,奴婢觉得,恐怕还是皇子们靠得住啊。
昭宗(摇头):可是通王、延王、覃王这几个,但知斗鸡走马,弓马生疏,怎能倚靠?
张承业(笑):起码聊胜于无吧。
昭宗(苦笑):聊胜于无,呵呵,聊胜于无。嗯,你怎还不去寻那氏叔琮?
张承业:是奴婢惫懒,奴婢立刻便去。
昭宗看着张承业离开,满脸沉思。
9、内 夜 太原检校司徒府
人物:李克宁、孟氏
李克宁夫人孟氏给他斟茶。
孟氏:官人,既然大王一直想寻勖儿回来,以妾身看来,大王还是不情愿将王位传给你这个四郎啊。
李克宁(严肃):休如此说!不当之利,本来非福!王兄既然无意传位于某,某便安心做某的检校司徒,却又有何不可。且不论这个陇西郡王,某还看不上眼呢。
孟氏(微哂):官人果然大气量。不过,若是毫无希望,自可大喇喇说看不上眼。如今只差一步就做郡王,难道也就此放手?
李克宁:夫人之言差矣。如今王兄又去寻勖儿,寻来之后自然由他继位。怎说某只差一步?
孟氏(笑):对了官人,妾近来无事,学了一个金钱卦,不知官人可有兴趣一观?
李克宁(笑):既是夫人看中眼的,想必是好玩意。
孟氏:妾用这金钱卦卜了一卦,卦象是王子不归。
李克宁跳了起来
李克宁:夫人,噤声!这等事岂能胡说?
孟氏(淡淡):我自卜卦,却不与他人相干。
李克宁(焦急):岂不闻隔墙有耳,若是传扬出去,你我只得来生做夫妻了。
孟氏:此地便只有我夫妇,却从何处传扬。
李克宁坐了下来,想了想。
李克宁(犹豫):只恐你这卦象不准。
孟氏(悠然):准与不准,全靠官人成全了。
李克宁又跳了起来。
李克宁(手指孟氏):你,你总不成要某去做了他性命?
孟氏(坚定):妾正是要官人去请王命、寻大郎,寻到之后便可。
孟氏阴险凶狠地做了一个掐死的动作。
李克宁沉默良久,孟氏微笑看着他。
李克宁(摇头):此事怕是不妥。某终究是他嫡亲叔叔,怎能下得去这般毒手。
孟氏坐了下来,微笑看着李克宁。
孟氏:偌大一片好富贵,锦绣江山!官人果然毫不动心?还是个没志气的?古话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官人若想成就大事,又岂能有妇人之仁?
李克宁沉思良久,缓缓点头。
10、外 日 八里沟镇
人物:朱全忠、葛从周
朱全忠率领汴军开了进来,四处打量。
朱全忠:这就是八里沟了。
葛从周:正是。
朱全忠:那独眼贼的孽子,便是在这一带吧?
葛从周:末将特意又联络了兴绪,说他师徒两人,都在兴真观,另有一青年妇女,也在观中。
朱全忠(笑):这老也是个不守清规的,观清净之地,怎能容得妙龄女子藏身。亏得他还当过官家的国师。
葛从周:正是如此,这老必是个贪酒好色之徒。
朱全忠:不过今日天晚,只得再留他一夜,明早动手,也免得他趁夜遁逃。
葛从周:三郎,末将还有个计较。
朱全忠看看他。
葛从周:末将唯恐三郎贸然将荣夫人带回王府,会引来王妃发怒,不知下官所虑是否有理?
朱全忠(叹气):孤这王府的事,通美自然全都知晓。你看看满朝上下,谁不是三妻四妾,唯有某老朱!哎,某这夫人,百事都好,只是这件事,不瞒你,某也怕她。对了,通美你接着说,有何计较?
葛从周:下官这计较,不值一哂。不过是劝三郎生米煮成熟饭,今晚就在这八里沟圆了洞房。
朱全忠(大笑):好一个生米煮成熟饭!好主意,孤就先斩后奏,且看夫人如何处置?甚好,甚好。
葛从周:下官之意,即便王妃仍然愤怒,不许荣夫人进入府中,最起码,三郎也先尝了肉味不是?叛逆之正妻成了三郎縢妾,三郎所的号令天下之意,也算大功告成。
朱全忠(赞叹):通美,孤之智囊啊。甚好,你即刻便去布置。
葛从周:遵命。
11、内 日 大明宫
人物:昭宗、张承业
张承业(匆匆进入):大家,氏叔琮仍然不肯前来面圣。
昭宗(思索):莫非他有甚难处?
张承业(激愤):大家!氏叔琮全然不顾君臣之道,竟称忙于城防,拒不奉旨面圣!奴婢以为,羽林大将军不可由此等人担任,若是他继续掌控京畿,只怕贼寇入城他却隔岸观火,如何是好?
昭宗(沉吟):不至于。氏叔琮此人,脾气暴躁,也算耿直不阿。他既然忙于城防,贼寇焉能进得长安?名义上没有奉旨,其实朕召他前来,不外乎也就是询问他守城事宜。既然氏叔琮已有准备,岐王兵马定然铩羽而归。如此看来,张公公所说临阵换将,岂非荒唐?
张承业:老奴是看他毫无君臣之礼,故此……
昭宗(不悦):蠢奴。他既然能守护城池,便是尽到了为臣职守,朕又何必讲求形式、吹毛求疵?须知为君之道,贵在宽宥包容,贵在知人善任!
张承业:是,大家真英主也,老奴愚昧。
昭宗:即刻拟旨,以辉王李祚、梁王朱全忠为诸路兵马正副大元帅,守土保民,抗敌平乱,皆此二人职责所在,勿负朕恩。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