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9976
成片时长:约33分钟
阅读:11527
发表:2015/7/1 修改:2023/6/14
话剧舞台剧剧本
棋道江湖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独眼龙(有些不好意思地):是地,是地,应该,应该。
少年:要按这样的说法,每弈必先是霸道,胜者活命败者祭刀更是霸道。只有让人心服口服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我们汉人先贤有言,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这里的柔弱二字,富含多么深邃的王者气象!真正大格局的霸道首先不能偏离王道,偏离了王道的霸道,就算能逞一时之勇,却最终不能长久。阁下只痴迷于汉人的象棋,为什么不体悟一下我们汉人棋中的柔胜之道呢?(话锋一转)将军现在还要烧我们的匾杀我们的人吗?
独眼龙(没等少年说完,急忙打断):别说了,小英雄!我听明白了,你才是真正的霸道!(惭愧地对远处的棋士甲行了个不伦不类的汉礼)这位棋士,本将军得罪了,给你赔礼!
棋士甲(赶忙回礼,诚恳地道):将军十六吃的绰号确实名不虚传,攻势凌厉。在下自愧不如,惭愧惭愧,羞煞人也。
独眼龙:哪里哪里!今天虽然输了棋,但我心里高兴!让我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霸道!
棋士甲:是和棋,将军并没有输。不过,看将军这么快又学会了汉人的礼让之道,真的是从善如流,善之善者也。将军对象棋确实天赋异禀,十六吃的凌厉杀招令人叹为观止。如此天资超凡再加上我们中原的人文化成,不日必将有所大成。
少年:我叔叔说的极是,将军从善如流慧根匪浅。今日对弈之前,将军能允许我说那么多话,就已经看出将军与郑学先祖的缘分了。在下作为先祖康成的第十一世孙,甚感欣慰!
独眼龙(给棋士甲行礼后又转向白衣少年):小英雄,好一个霸道!下棋能看五步,即为高手中的高手,而你却能看两个五步!怎不让人佩服!某愿拜阁下为师,跟阁下学习真正的霸道如何?
少年(哈哈一笑):谁敢给将军你当老师啊。中原文化讲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徒弟必须超越师傅,方能薪火相传又发扬光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一定要超越师傅,否则就不是好学生。而同时我们的礼教传承还讲究尊师重教,徒弟本事再大也必须尊敬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在下听说将军你一旦超了师傅就会把师傅杀掉,在下怎敢做将军的师傅?(说着又转向众村人,语重心长地)我辈传承的先祖之学也是一个道理啊,历经这么多年来的碰撞和交流,不也是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吗?没有源头就谈不上破立,更谈不上源远而流长发扬而光大了!(众村人点头称是,独眼龙听得入神。)
棋士丙:徒弟永远超不过师傅,那就是黄鼠狼下豆雏子,一辈不如一辈。(众村人哄笑,场面十分活跃。)
独眼龙(恍然道):小师傅,我要学霸道,我要学王道!我要学柔胜之道!
少年:看将军态度倒也恳切,我就献丑了。那就不妨先教你刚才棋中的柔胜之道。这三盘棋看似都是和棋,其实每盘我都让招于你,如果变化一下,都是赢棋,信吗?(众村人皆惊)
独眼龙(略作迟疑,最终还是十分干脆地道):我信你!(转而难为情地)可弟子愚昧,还望师傅明示一二。
【少年在棋盘前坐下,飞快对三盘棋逐一复盘,众人围拢,人缝中只见少年手拿棋子演示如飞:炮八平二 、马七进六、车九进一……片刻,众人纷纷称赞少年的强记之功】
独眼龙(忽地单腿跪地):师傅真乃神人也。三盘棋复盘精准记忆惊人,让招儿不露痕迹巧妙成和,如此王者风度闻所未闻也!
少年(正襟危坐侃侃而谈):弈的境界有三,最下一等是杀。这种人棋风狰狞,只以屠戮为快,心智低下情智也低下,根本不识弈道为何物也。(边说边语重心长地看了独眼龙一眼,接着又道),第二种境界是将。将,一赢胜百子,一输丢全盘,以置对方死地为快。岂不知这种快乐也还只是肤浅的快乐。有赢必有输,有胜就有败,乐到极处便生悲!这一等,还是不足取。所以为棋之道的最高境界便是求和(边说边将俯首跪地的独眼龙扶起,提高了嗓音道):和棋,遇弱而不强,遇强而不弱,与各色人等各等棋艺皆可交流切磋,共进共赢,共娱共趣。看似平平实则大有深意,对棋手的要求更高,提高棋艺也更快。须得宽严相济,攻守得当,把玩局势于股掌之间,此为弈道之上乘。古贤有言,和为贵也。
独眼龙(站起,恍然大悟状):我说呢,师傅棋力如此高深,胜我当如囊中取物一般,为何三盘皆和,却不赢我!
少年:先贤早有《象棋十诀》一书,一诀不得贪胜,二诀入界宜缓,三诀攻彼顾我。夫弈棋之道,让一招不为亏我,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不赢棋,却嬴你的心。输赢本乃弈家之常,赢一盘棋容易,却未必能使对方心服。所谓心服口服才是服,能赢其心者,虽和犹赢也。是故下弈赢棋,上弈赢心。这就是柔胜之道,宽严相济的霸王之道,真正的霸道和王道是合二为一的,偏离王道的霸道绝不会长久。先祖康成和历代古圣先贤都主张四个字,那就是和而不同(一边说着一边目光灼灼盯着拓跋生):和而不同,不只是思想上兼容并包,其实也是万事万物的大势所趋和必然走向,任何人任何力量都难以改变的自然大道!任何试图改变这种大道的人,其实自己本身也在顺应这种大道。知道吗?就拿将军本人来说,其实早已是和而不同的典范了!
独眼龙(莫名其妙张嘴结舌状):这……这……
少年(朗声大笑):因为和而不同,汉人学会了胡服骑射,而将军阁下也学会了中原的象棋不是吗?只有和而不同,才能生生不息啊。将军的名讳中不是也有个“生”字吗?历代习惯于马上征战的少数民族,为了所谓的“南下牧马”而屡犯我中原,对我汉人赶尽杀绝杀绝,追求的恰恰是同而不和而不是和而不同。结果怎样呢?匈奴还有吗?还不是被我们同化了吗?
独眼龙(思忖良久,感叹状)好一个和而不同!师傅赢了我的棋,更赢了我的心,敬佩之至!师傅下棋前说有个条件要讲,请师傅尽快讲来,在下定当万死不辞!
少年(朗声笑道):我的条件已在棋中了。将军乃性情中人,何须多言乎?先祖康成生逢乱世,却不畏权贵,顶天立地。多次拒绝高官厚禄之邀,专注三礼,讲学译经,虽颠沛流离之中仍秉持不可剥夺的操守,当年黄巾之乱,先祖以其醇厚的名士风骨感化了黄巾军,致使数万黄巾军“见玄皆拜”,并相约永不侵入高密县境,由此促成一段“秀才遇上兵,有理能说清”的历史佳话。今日将军能放下屠刀行跪拜大礼,不正是当年“以和为贵”的重演吗?
独眼龙(若有所思,忽然眼睛一亮,恍然大悟状)高!实在是高!寓深意于棋中,令人叹为观止!棋到这般境界,羞煞我也!(转而召集众胡兵,朝众村人深深鞠躬)师傅啥也别说了,在下这就退兵,永不侵犯!师傅保重!(众胡兵退场,慕闭)。
第二幕
谁是赢家
分场梗概:二十年后,白衣少年成长为康成村学的山长,已经放下屠刀且被基本汉化的拓跋生再次前来下棋,却不想在实战中杀出了“单马擒王”的精妙排局。拓跋生以其马炮士象全五个过河兵的强大阵容,竟然负于仅存一马和一个干巴老帅的山长。恼羞成怒自己挖掉了另一只眼睛……
时间:二十年后
登场人物:
少年:要按这样的说法,每弈必先是霸道,胜者活命败者祭刀更是霸道。只有让人心服口服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我们汉人先贤有言,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这里的柔弱二字,富含多么深邃的王者气象!真正大格局的霸道首先不能偏离王道,偏离了王道的霸道,就算能逞一时之勇,却最终不能长久。阁下只痴迷于汉人的象棋,为什么不体悟一下我们汉人棋中的柔胜之道呢?(话锋一转)将军现在还要烧我们的匾杀我们的人吗?
独眼龙(没等少年说完,急忙打断):别说了,小英雄!我听明白了,你才是真正的霸道!(惭愧地对远处的棋士甲行了个不伦不类的汉礼)这位棋士,本将军得罪了,给你赔礼!
棋士甲(赶忙回礼,诚恳地道):将军十六吃的绰号确实名不虚传,攻势凌厉。在下自愧不如,惭愧惭愧,羞煞人也。
独眼龙:哪里哪里!今天虽然输了棋,但我心里高兴!让我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霸道!
棋士甲:是和棋,将军并没有输。不过,看将军这么快又学会了汉人的礼让之道,真的是从善如流,善之善者也。将军对象棋确实天赋异禀,十六吃的凌厉杀招令人叹为观止。如此天资超凡再加上我们中原的人文化成,不日必将有所大成。
少年:我叔叔说的极是,将军从善如流慧根匪浅。今日对弈之前,将军能允许我说那么多话,就已经看出将军与郑学先祖的缘分了。在下作为先祖康成的第十一世孙,甚感欣慰!
独眼龙(给棋士甲行礼后又转向白衣少年):小英雄,好一个霸道!下棋能看五步,即为高手中的高手,而你却能看两个五步!怎不让人佩服!某愿拜阁下为师,跟阁下学习真正的霸道如何?
少年(哈哈一笑):谁敢给将军你当老师啊。中原文化讲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徒弟必须超越师傅,方能薪火相传又发扬光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一定要超越师傅,否则就不是好学生。而同时我们的礼教传承还讲究尊师重教,徒弟本事再大也必须尊敬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在下听说将军你一旦超了师傅就会把师傅杀掉,在下怎敢做将军的师傅?(说着又转向众村人,语重心长地)我辈传承的先祖之学也是一个道理啊,历经这么多年来的碰撞和交流,不也是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吗?没有源头就谈不上破立,更谈不上源远而流长发扬而光大了!(众村人点头称是,独眼龙听得入神。)
棋士丙:徒弟永远超不过师傅,那就是黄鼠狼下豆雏子,一辈不如一辈。(众村人哄笑,场面十分活跃。)
独眼龙(恍然道):小师傅,我要学霸道,我要学王道!我要学柔胜之道!
少年:看将军态度倒也恳切,我就献丑了。那就不妨先教你刚才棋中的柔胜之道。这三盘棋看似都是和棋,其实每盘我都让招于你,如果变化一下,都是赢棋,信吗?(众村人皆惊)
独眼龙(略作迟疑,最终还是十分干脆地道):我信你!(转而难为情地)可弟子愚昧,还望师傅明示一二。
【少年在棋盘前坐下,飞快对三盘棋逐一复盘,众人围拢,人缝中只见少年手拿棋子演示如飞:炮八平二 、马七进六、车九进一……片刻,众人纷纷称赞少年的强记之功】
独眼龙(忽地单腿跪地):师傅真乃神人也。三盘棋复盘精准记忆惊人,让招儿不露痕迹巧妙成和,如此王者风度闻所未闻也!
少年(正襟危坐侃侃而谈):弈的境界有三,最下一等是杀。这种人棋风狰狞,只以屠戮为快,心智低下情智也低下,根本不识弈道为何物也。(边说边语重心长地看了独眼龙一眼,接着又道),第二种境界是将。将,一赢胜百子,一输丢全盘,以置对方死地为快。岂不知这种快乐也还只是肤浅的快乐。有赢必有输,有胜就有败,乐到极处便生悲!这一等,还是不足取。所以为棋之道的最高境界便是求和(边说边将俯首跪地的独眼龙扶起,提高了嗓音道):和棋,遇弱而不强,遇强而不弱,与各色人等各等棋艺皆可交流切磋,共进共赢,共娱共趣。看似平平实则大有深意,对棋手的要求更高,提高棋艺也更快。须得宽严相济,攻守得当,把玩局势于股掌之间,此为弈道之上乘。古贤有言,和为贵也。
独眼龙(站起,恍然大悟状):我说呢,师傅棋力如此高深,胜我当如囊中取物一般,为何三盘皆和,却不赢我!
少年:先贤早有《象棋十诀》一书,一诀不得贪胜,二诀入界宜缓,三诀攻彼顾我。夫弈棋之道,让一招不为亏我,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不赢棋,却嬴你的心。输赢本乃弈家之常,赢一盘棋容易,却未必能使对方心服。所谓心服口服才是服,能赢其心者,虽和犹赢也。是故下弈赢棋,上弈赢心。这就是柔胜之道,宽严相济的霸王之道,真正的霸道和王道是合二为一的,偏离王道的霸道绝不会长久。先祖康成和历代古圣先贤都主张四个字,那就是和而不同(一边说着一边目光灼灼盯着拓跋生):和而不同,不只是思想上兼容并包,其实也是万事万物的大势所趋和必然走向,任何人任何力量都难以改变的自然大道!任何试图改变这种大道的人,其实自己本身也在顺应这种大道。知道吗?就拿将军本人来说,其实早已是和而不同的典范了!
独眼龙(莫名其妙张嘴结舌状):这……这……
少年(朗声大笑):因为和而不同,汉人学会了胡服骑射,而将军阁下也学会了中原的象棋不是吗?只有和而不同,才能生生不息啊。将军的名讳中不是也有个“生”字吗?历代习惯于马上征战的少数民族,为了所谓的“南下牧马”而屡犯我中原,对我汉人赶尽杀绝杀绝,追求的恰恰是同而不和而不是和而不同。结果怎样呢?匈奴还有吗?还不是被我们同化了吗?
独眼龙(思忖良久,感叹状)好一个和而不同!师傅赢了我的棋,更赢了我的心,敬佩之至!师傅下棋前说有个条件要讲,请师傅尽快讲来,在下定当万死不辞!
少年(朗声笑道):我的条件已在棋中了。将军乃性情中人,何须多言乎?先祖康成生逢乱世,却不畏权贵,顶天立地。多次拒绝高官厚禄之邀,专注三礼,讲学译经,虽颠沛流离之中仍秉持不可剥夺的操守,当年黄巾之乱,先祖以其醇厚的名士风骨感化了黄巾军,致使数万黄巾军“见玄皆拜”,并相约永不侵入高密县境,由此促成一段“秀才遇上兵,有理能说清”的历史佳话。今日将军能放下屠刀行跪拜大礼,不正是当年“以和为贵”的重演吗?
独眼龙(若有所思,忽然眼睛一亮,恍然大悟状)高!实在是高!寓深意于棋中,令人叹为观止!棋到这般境界,羞煞我也!(转而召集众胡兵,朝众村人深深鞠躬)师傅啥也别说了,在下这就退兵,永不侵犯!师傅保重!(众胡兵退场,慕闭)。
第二幕
谁是赢家
分场梗概:二十年后,白衣少年成长为康成村学的山长,已经放下屠刀且被基本汉化的拓跋生再次前来下棋,却不想在实战中杀出了“单马擒王”的精妙排局。拓跋生以其马炮士象全五个过河兵的强大阵容,竟然负于仅存一马和一个干巴老帅的山长。恼羞成怒自己挖掉了另一只眼睛……
时间:二十年后
登场人物: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