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5148
成片时长:约83分钟
阅读:9425
发表:2018/7/4
悬疑,动作,
电影剧本
江口沉银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1、片断:江面上 外 夜
◆江流不息,一艘小船在江中停泊。篾篷中渔火昏暗,隐约有声音传出。
甲:你看看这上面的字都写什么啊?
乙:这好象是八大王的东西……
◆甲吃惊地看着乙和胸前透出一截刀刃,随即另一把刀从甲的背后刺透了身体。
◆船外,几个黑衣劲装的蒙面人将锋利的长刀深深扎透蔑篷,船中所有人都被屠杀一尽。
◆一名黑衣蒙面人进入舱中,掰开乙紧握的手,从中取出一物出了舱。随后,尸体被抛入水中,蒙面人也无声无息地潜入江里。
2、片断:成都专员公署办公室 内 白
◆专员端坐上座,数位不同年纪的人分坐两侧。
专员:抗战已经进入了最为关键的时期了,随着战争的持续,如今国民政府的财政是日渐窘迫。不瞒诸位,此次敝人前来,便是奉了上峰的命令,寻找传说中的张献忠宝藏。今天我请来的,有研究编纂地方史的,有博览古今的,也有耳目灵通的社会名流。请大家各抒己见,说说该如何寻宝?
一老者:当初咸丰年间,为了筹集镇压长毛的军费,成都将军裕瑞在岷江边寻掘过;民国初期袁世凯曾派人在我们四川各地挖了七十多个大坑,后来外国的传教士、贵州现任的杨主席、本省的刘主席都找过,但所有人都是一无所获。这宝藏之说,实在是查无实据啊!
另一人:据我等调查,关于张献忠宝藏之说简直众说纷纭,以民谣来看就有好几种之多:比如说第一种“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第二种“石公对石母,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成都买到简州府。”第三种“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第四种“石刀对石斧,黄金万万五,谁能猜得破,买下成都府”;第五种“石锣对石鼓,黄金万万数,谁能识得破,买个成都府”。
专员:这么多的说法啊……
老者:这是以流传在民间的歌谣而言的,若是以藏宝的地点而言:有说宝藏藏于锦江的,有说宝藏沉于岷江的,有说藏于青城山普照寺的,也有说在雅安芦山青衣镇……
专员(揉揉太阳穴):这么说,我们要根据民谣,在上述地方组织人手一个点一个点地仔细排查,再确定重点区域进行发掘。
徐原烈:没必要这么做吧。我们可以先进行逻辑分析,把那些不合理的地方先排除掉,比如说青城山普照寺、雅安的青衣镇。
专员:你是……哪位?
徐原烈:敝姓徐,名原烈,字幼常。现任彭山县编志局局长。
3、片断:眉山县街上 外 白
◆面摊上,几位人在吃面。警察郭柯峰要了一份面,坐在了一位商人模样的对面。
郭柯峰:你是从哪儿来滴,脸生的很?
商人:跑码头,四海为家。
郭柯峰:哪一个码头?
商人:朝天门。
郭柯峰:朝天门能朝上天吗?
商人:只要肯努力,克服困难就能上天。
◆两人相视一笑,低下头,开始吃面。
商人(轻声):柯峰,从重庆方面有情报传来,一支日本特工已经潜入成都地区,人数不详,目的不详,组织上希望你们能注意一下。
郭柯峰(皱眉头):老李哈,你们情报能不能具体点撒。这叫我们怎么工作啊,水陆码头,一个一个地排查?会不会打草惊蛇先不说,这叫我以什么理由去开展工作。
商人:情报嘛,要详细是不可能滴。(低头大口大口吃面)
◆郭柯峰看着商人吃面,笑了。
商人:你啷个笑啊?
郭柯峰:我发现你也喜欢吃担担面了。
商人(吃完最后一口面):我还是喜欢吃小面,你个成都人连吃个面也好慢。
郭柯峰:吃得慢,那是享受,是懂生活嘛。我就喜欢天天吃担担面。
商人(站了起来):走啰!
郭柯峰:慢走哈……(慢慢地吃面)
4、片断:成都专员公署办公室 内 白
徐原烈:正如我推测的那样,如果张献忠真把宝藏埋在青城山普照寺的话,他没有理由焚毁寺庙,何况当时青城山一直是明军和忠于明朝的番兵与张献忠作战的重要根据地,张献忠的大西军多次战败,他又怎么可能笨到把宝藏埋在前线呢?同样雅安芦山青衣镇也是当年重要的战场,1645年前,天全土司高跻泰打败大西军,攻入芦山,杀了大西军的李国杰。1645年后,明军占据雅州,在小关山屡败大西军。张献忠远在成都,根本无法进入雅安,又怎么可能历千难万险去几百里外的明军控制区芦山县埋宝藏呢?。
专员:说得好啊,徐……幼常,你的分析很合理,很到位啊。那么你觉得这批宝藏应该藏在哪里呢?
徐原烈:这个不太好说,只能一点点从史籍中找,根据张献忠的性格和当时的处境一步步地进行分析。我们首先来分析张献忠当时的处境……
5、片断:成都都江堰山上 外 白
◆山顶上,二人出神地远眺都江堰。另一人快速小跑地上山到了身后。
高桥:小仓君,你这么匆忙,一定是有了好消息吧。
小仓:是的。石田在眉山地区得到重要的线索。(凑上前耳语几句)
高桥(神色一动):命令下去,在成都的所有人连夜赶往眉山,我们随后也会赶来的。
◆小仓嗨依一声,转身小跑而去。
◆高桥依然呆呆地看着都江堰良久,才转身对身后人说。
高桥:柴崎君,你知道我看到这一切,在想什么吗?
柴崎:这里的景色确实很迷人……
高桥:我在想,二千多年前的支那人竟创造了如此的水利工程!成就了这天府之国。四川表里山河,千里沃野。当年如丧家之犬的刘备得了它,成就三足鼎立的一番霸业。
柴崎(痴痴):是啊,这真是一片传奇的地方,当年我看《三国演义》时我就很喜欢这里的。
高桥:错!我很讨厌四川。当年蒙古人南下时,这四川就是最后的抗元基地;后来清军南下时,这里又是重要的反清基地。只要有四川,支那人就有抵抗下去的能力和信心。
柴崎:嗨!
高桥:圣战以来,在这都江堰和岷江的灌溉下,这片土地上众多的人口和高产的粮食已经为支那军队提供了近三百万兵源,近八千万担的粮食。可以说这奔流不息的岷江,就是源源不断的兵员、粮食,没有这四川就没有支那的抵抗力量!
◆高桥回头远眺岷山。
高桥:圣战至今,双方都已经是精疲力竭了,无论是人员、还是物质都已经到了极限。这时,如果有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出现……那就是打破平衡的关键一个砝码。
柴崎:所以我们此次行动……
高桥(长叹一气):岷江,你不仅灌溉了这富饶的土地,生养了这众多的人口。居然还藏有这样可怕的一笔财富……无论如何,这笔财富都将归我们所有,绝不能落入支那之手!
6、片断:成都专员公署办公室 内 白
徐原烈:张献忠此人在整个明末起义中,几经浮沉,心志顽强,不肯屈服。埋宝藏,那是绝望之举。而张献忠最后进军川西之时,虽说局势危急,但这样的情况张也不是平生第一次经历。对他而言,还没到绝望之时又岂能把宝藏一埋了之,再说他要进入川西,当地人烟稀少,不带金银又拿什么来给军队发饷呢。
专员:那以你之见,这些金银最后又在哪里呢?
徐原烈:以敝人之见,张献忠率军队转移之初,应该是把宝藏带在身边的;而宝藏后来的遗失也最终导致张献忠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所以我们应该沿着当年张献忠军队最后作战的路线来寻找宝藏才是正道。
专员:你有线索吗?
徐原烈:岷江,当年张献忠军队最后转战川西时重要的路线,也是在这岷江上他的军队损失惨重,规模一下子缩小了许多。
专员:除了你的推断,你还有其他证据吗?
徐原烈:有。清代,岷江里多次打捞上疑似张献忠宝藏的银锭。所以咸丰让成都将军裕瑞在岷江里寻找这批宝藏。以敝人之见,我们应该把寻找的重点放在岷江眉山、彭山附近。
专员(思考一阵):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吗?如果没有,我们就这么定下来了,按幼常老弟的建议进行搜寻。大家回去准备吧。
◆众人纷纷告辞,转身出去。专员忽然喊住了徐原烈。徐原烈在门口处停了下来,转身看着专员。
专员:幼常老弟,此番按你的意见寻宝,且又在你所在的县内,还请老弟多多费心啊。只要能找到这批宝藏,老弟前途无量啊。
徐原烈(肃然):幼常不求富贵,只求为国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7、片断:眉山江边 外 白
◆江上的渔民捕鱼时,突然打捞上了一具尸体。随即发现了另外的三具尸体。
8、片断:江岸边 外 白
◆几具尸体躺在草席下,郭柯峰从围观的人群中挤出。
警员:报告警长。
郭柯峰:是什么情况?
警员:江上捕鱼人发现了四具尸体,三男一女,包括一个小孩,看起来是一家人。尸体应该是从其他地方漂来的。
郭柯峰:死因是什么?
警员:刀伤,都是被长刀一刀毙命的,像是专业人士所为。而且那一家子看起来也不像是有钱人,应该不是谋财害命。
9、片断:成都专员公署卧室 内 白
◆专员推开门,两位女子站了起来。
专员(疑惑地看着一位女子):这位是……
三姨太:老爷,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便是我在成都的表妹,文丽雅。
专员:啊呀,难怪听人说成都出美女。你过去可从没提起过有这么迷人的一位表妹啊。
三姨太:老爷,我当初离开成都时,她还是个小姑娘呢。
专员:哈哈哈,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啊。
三姨太(缠着专员):老爷,难道我已经不漂亮了吗?
专员:漂亮,漂亮。我们明天就要去鼓山,这次如果能发现这批宝藏,我一定把最珍贵的那份送给你……
文丽雅:不是说,这些宝藏要用来进行抗战,用来购买美国军火物资的吗?
专员:当然,那是当然。不过这巨额的财富中,也会有我的一份酬劳,这是我应有的份。当然也少不了你的那份,你也不算是外人嘛。
10、片断:眉山市警察局 内 白
警员:据对尸体的检查,已经确认了刀伤,四个人四刀,其中一男一女和一个小孩是本地的渔民,另一个身份不明。从刀口的创伤面积判断,应该是长刀,从背后刺穿。
郭柯峰:呃,补充一点。从尸体背上,发现了粘在的伤口处的小片蔑片,这说明了四个死者当时是在船篷里,被人从篷外用刀刺入,一刀致命。这样干净利索的手法已经不是一般江湖上跑码头的人干的了,这是一流杀手的水平啊。眉山这片地界上绝没有这样的人物。
一个警员:现在的问题是,这普通的渔民怎么会招来这样的灭门之灾呢?另外船上还有一个人,他是谁? 我觉得此人的身份一定要调查清楚,他可能是本案的重点。
郭柯峰:我的意见正好相反,我觉得他并不是本案的重点。因为从他的衣着、手上的戒指、身上的怀表来看,此人小富。但他的皮肤较黑较为粗糙,说明他也是长年奔波在外的人。据此,我分析他是个小商人。而且我们已经找到了死者的船,在船里发现了几十个大洋的一个包裹。
郭柯峰(扫视了一看全场):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小商人是在船上与这家渔民进行某场交易,这时被人突然袭杀。现在的关键是,这倒底是一场什么交易?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全城进行排查,重点是所有非眉山的人,另外要查出那商人的身份?
11、片断:眉山大街 外 白
◆几个人神情紧张四下里张望着,快速走在街上,平泽一郎时不时地摸摸口袋。
◆街道拐角处的杨猪儿仔细地观察着他们,注意到那个时不时捏捏的口袋。
◆突然横里窜出一个乞丐,向那几人伸出破碗。
乞丐:可怜可怜哦……
◆几人吃了一惊,其中一个猛地把乞丐推倒在路边,滚开!
乞丐(坐在地上,看着碎碗):龟儿子滴,不给老子钱也没啥子关系嘛,你推老子干啥子呢?你瓜娃子敢打老子,格老子滴,你再打一下子试试,打老子的人还没生出来……
平泽一郎(低语):介川,你刚才的动作太鲁蛮了……
◆几人低头快走之时,撞上了迎面而来的杨猪儿。
杨猪儿:对不起,对不起……
◆平泽和杨猪儿互看了一眼,然后不语快速地离开了,杨猪儿望着他们的背景面露得意之笑。
◆江流不息,一艘小船在江中停泊。篾篷中渔火昏暗,隐约有声音传出。
甲:你看看这上面的字都写什么啊?
乙:这好象是八大王的东西……
◆甲吃惊地看着乙和胸前透出一截刀刃,随即另一把刀从甲的背后刺透了身体。
◆船外,几个黑衣劲装的蒙面人将锋利的长刀深深扎透蔑篷,船中所有人都被屠杀一尽。
◆一名黑衣蒙面人进入舱中,掰开乙紧握的手,从中取出一物出了舱。随后,尸体被抛入水中,蒙面人也无声无息地潜入江里。
2、片断:成都专员公署办公室 内 白
◆专员端坐上座,数位不同年纪的人分坐两侧。
专员:抗战已经进入了最为关键的时期了,随着战争的持续,如今国民政府的财政是日渐窘迫。不瞒诸位,此次敝人前来,便是奉了上峰的命令,寻找传说中的张献忠宝藏。今天我请来的,有研究编纂地方史的,有博览古今的,也有耳目灵通的社会名流。请大家各抒己见,说说该如何寻宝?
一老者:当初咸丰年间,为了筹集镇压长毛的军费,成都将军裕瑞在岷江边寻掘过;民国初期袁世凯曾派人在我们四川各地挖了七十多个大坑,后来外国的传教士、贵州现任的杨主席、本省的刘主席都找过,但所有人都是一无所获。这宝藏之说,实在是查无实据啊!
另一人:据我等调查,关于张献忠宝藏之说简直众说纷纭,以民谣来看就有好几种之多:比如说第一种“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第二种“石公对石母,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成都买到简州府。”第三种“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第四种“石刀对石斧,黄金万万五,谁能猜得破,买下成都府”;第五种“石锣对石鼓,黄金万万数,谁能识得破,买个成都府”。
专员:这么多的说法啊……
老者:这是以流传在民间的歌谣而言的,若是以藏宝的地点而言:有说宝藏藏于锦江的,有说宝藏沉于岷江的,有说藏于青城山普照寺的,也有说在雅安芦山青衣镇……
专员(揉揉太阳穴):这么说,我们要根据民谣,在上述地方组织人手一个点一个点地仔细排查,再确定重点区域进行发掘。
徐原烈:没必要这么做吧。我们可以先进行逻辑分析,把那些不合理的地方先排除掉,比如说青城山普照寺、雅安的青衣镇。
专员:你是……哪位?
徐原烈:敝姓徐,名原烈,字幼常。现任彭山县编志局局长。
3、片断:眉山县街上 外 白
◆面摊上,几位人在吃面。警察郭柯峰要了一份面,坐在了一位商人模样的对面。
郭柯峰:你是从哪儿来滴,脸生的很?
商人:跑码头,四海为家。
郭柯峰:哪一个码头?
商人:朝天门。
郭柯峰:朝天门能朝上天吗?
商人:只要肯努力,克服困难就能上天。
◆两人相视一笑,低下头,开始吃面。
商人(轻声):柯峰,从重庆方面有情报传来,一支日本特工已经潜入成都地区,人数不详,目的不详,组织上希望你们能注意一下。
郭柯峰(皱眉头):老李哈,你们情报能不能具体点撒。这叫我们怎么工作啊,水陆码头,一个一个地排查?会不会打草惊蛇先不说,这叫我以什么理由去开展工作。
商人:情报嘛,要详细是不可能滴。(低头大口大口吃面)
◆郭柯峰看着商人吃面,笑了。
商人:你啷个笑啊?
郭柯峰:我发现你也喜欢吃担担面了。
商人(吃完最后一口面):我还是喜欢吃小面,你个成都人连吃个面也好慢。
郭柯峰:吃得慢,那是享受,是懂生活嘛。我就喜欢天天吃担担面。
商人(站了起来):走啰!
郭柯峰:慢走哈……(慢慢地吃面)
4、片断:成都专员公署办公室 内 白
徐原烈:正如我推测的那样,如果张献忠真把宝藏埋在青城山普照寺的话,他没有理由焚毁寺庙,何况当时青城山一直是明军和忠于明朝的番兵与张献忠作战的重要根据地,张献忠的大西军多次战败,他又怎么可能笨到把宝藏埋在前线呢?同样雅安芦山青衣镇也是当年重要的战场,1645年前,天全土司高跻泰打败大西军,攻入芦山,杀了大西军的李国杰。1645年后,明军占据雅州,在小关山屡败大西军。张献忠远在成都,根本无法进入雅安,又怎么可能历千难万险去几百里外的明军控制区芦山县埋宝藏呢?。
专员:说得好啊,徐……幼常,你的分析很合理,很到位啊。那么你觉得这批宝藏应该藏在哪里呢?
徐原烈:这个不太好说,只能一点点从史籍中找,根据张献忠的性格和当时的处境一步步地进行分析。我们首先来分析张献忠当时的处境……
5、片断:成都都江堰山上 外 白
◆山顶上,二人出神地远眺都江堰。另一人快速小跑地上山到了身后。
高桥:小仓君,你这么匆忙,一定是有了好消息吧。
小仓:是的。石田在眉山地区得到重要的线索。(凑上前耳语几句)
高桥(神色一动):命令下去,在成都的所有人连夜赶往眉山,我们随后也会赶来的。
◆小仓嗨依一声,转身小跑而去。
◆高桥依然呆呆地看着都江堰良久,才转身对身后人说。
高桥:柴崎君,你知道我看到这一切,在想什么吗?
柴崎:这里的景色确实很迷人……
高桥:我在想,二千多年前的支那人竟创造了如此的水利工程!成就了这天府之国。四川表里山河,千里沃野。当年如丧家之犬的刘备得了它,成就三足鼎立的一番霸业。
柴崎(痴痴):是啊,这真是一片传奇的地方,当年我看《三国演义》时我就很喜欢这里的。
高桥:错!我很讨厌四川。当年蒙古人南下时,这四川就是最后的抗元基地;后来清军南下时,这里又是重要的反清基地。只要有四川,支那人就有抵抗下去的能力和信心。
柴崎:嗨!
高桥:圣战以来,在这都江堰和岷江的灌溉下,这片土地上众多的人口和高产的粮食已经为支那军队提供了近三百万兵源,近八千万担的粮食。可以说这奔流不息的岷江,就是源源不断的兵员、粮食,没有这四川就没有支那的抵抗力量!
◆高桥回头远眺岷山。
高桥:圣战至今,双方都已经是精疲力竭了,无论是人员、还是物质都已经到了极限。这时,如果有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出现……那就是打破平衡的关键一个砝码。
柴崎:所以我们此次行动……
高桥(长叹一气):岷江,你不仅灌溉了这富饶的土地,生养了这众多的人口。居然还藏有这样可怕的一笔财富……无论如何,这笔财富都将归我们所有,绝不能落入支那之手!
6、片断:成都专员公署办公室 内 白
徐原烈:张献忠此人在整个明末起义中,几经浮沉,心志顽强,不肯屈服。埋宝藏,那是绝望之举。而张献忠最后进军川西之时,虽说局势危急,但这样的情况张也不是平生第一次经历。对他而言,还没到绝望之时又岂能把宝藏一埋了之,再说他要进入川西,当地人烟稀少,不带金银又拿什么来给军队发饷呢。
专员:那以你之见,这些金银最后又在哪里呢?
徐原烈:以敝人之见,张献忠率军队转移之初,应该是把宝藏带在身边的;而宝藏后来的遗失也最终导致张献忠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所以我们应该沿着当年张献忠军队最后作战的路线来寻找宝藏才是正道。
专员:你有线索吗?
徐原烈:岷江,当年张献忠军队最后转战川西时重要的路线,也是在这岷江上他的军队损失惨重,规模一下子缩小了许多。
专员:除了你的推断,你还有其他证据吗?
徐原烈:有。清代,岷江里多次打捞上疑似张献忠宝藏的银锭。所以咸丰让成都将军裕瑞在岷江里寻找这批宝藏。以敝人之见,我们应该把寻找的重点放在岷江眉山、彭山附近。
专员(思考一阵):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吗?如果没有,我们就这么定下来了,按幼常老弟的建议进行搜寻。大家回去准备吧。
◆众人纷纷告辞,转身出去。专员忽然喊住了徐原烈。徐原烈在门口处停了下来,转身看着专员。
专员:幼常老弟,此番按你的意见寻宝,且又在你所在的县内,还请老弟多多费心啊。只要能找到这批宝藏,老弟前途无量啊。
徐原烈(肃然):幼常不求富贵,只求为国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7、片断:眉山江边 外 白
◆江上的渔民捕鱼时,突然打捞上了一具尸体。随即发现了另外的三具尸体。
8、片断:江岸边 外 白
◆几具尸体躺在草席下,郭柯峰从围观的人群中挤出。
警员:报告警长。
郭柯峰:是什么情况?
警员:江上捕鱼人发现了四具尸体,三男一女,包括一个小孩,看起来是一家人。尸体应该是从其他地方漂来的。
郭柯峰:死因是什么?
警员:刀伤,都是被长刀一刀毙命的,像是专业人士所为。而且那一家子看起来也不像是有钱人,应该不是谋财害命。
9、片断:成都专员公署卧室 内 白
◆专员推开门,两位女子站了起来。
专员(疑惑地看着一位女子):这位是……
三姨太:老爷,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便是我在成都的表妹,文丽雅。
专员:啊呀,难怪听人说成都出美女。你过去可从没提起过有这么迷人的一位表妹啊。
三姨太:老爷,我当初离开成都时,她还是个小姑娘呢。
专员:哈哈哈,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啊。
三姨太(缠着专员):老爷,难道我已经不漂亮了吗?
专员:漂亮,漂亮。我们明天就要去鼓山,这次如果能发现这批宝藏,我一定把最珍贵的那份送给你……
文丽雅:不是说,这些宝藏要用来进行抗战,用来购买美国军火物资的吗?
专员:当然,那是当然。不过这巨额的财富中,也会有我的一份酬劳,这是我应有的份。当然也少不了你的那份,你也不算是外人嘛。
10、片断:眉山市警察局 内 白
警员:据对尸体的检查,已经确认了刀伤,四个人四刀,其中一男一女和一个小孩是本地的渔民,另一个身份不明。从刀口的创伤面积判断,应该是长刀,从背后刺穿。
郭柯峰:呃,补充一点。从尸体背上,发现了粘在的伤口处的小片蔑片,这说明了四个死者当时是在船篷里,被人从篷外用刀刺入,一刀致命。这样干净利索的手法已经不是一般江湖上跑码头的人干的了,这是一流杀手的水平啊。眉山这片地界上绝没有这样的人物。
一个警员:现在的问题是,这普通的渔民怎么会招来这样的灭门之灾呢?另外船上还有一个人,他是谁? 我觉得此人的身份一定要调查清楚,他可能是本案的重点。
郭柯峰:我的意见正好相反,我觉得他并不是本案的重点。因为从他的衣着、手上的戒指、身上的怀表来看,此人小富。但他的皮肤较黑较为粗糙,说明他也是长年奔波在外的人。据此,我分析他是个小商人。而且我们已经找到了死者的船,在船里发现了几十个大洋的一个包裹。
郭柯峰(扫视了一看全场):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小商人是在船上与这家渔民进行某场交易,这时被人突然袭杀。现在的关键是,这倒底是一场什么交易?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全城进行排查,重点是所有非眉山的人,另外要查出那商人的身份?
11、片断:眉山大街 外 白
◆几个人神情紧张四下里张望着,快速走在街上,平泽一郎时不时地摸摸口袋。
◆街道拐角处的杨猪儿仔细地观察着他们,注意到那个时不时捏捏的口袋。
◆突然横里窜出一个乞丐,向那几人伸出破碗。
乞丐:可怜可怜哦……
◆几人吃了一惊,其中一个猛地把乞丐推倒在路边,滚开!
乞丐(坐在地上,看着碎碗):龟儿子滴,不给老子钱也没啥子关系嘛,你推老子干啥子呢?你瓜娃子敢打老子,格老子滴,你再打一下子试试,打老子的人还没生出来……
平泽一郎(低语):介川,你刚才的动作太鲁蛮了……
◆几人低头快走之时,撞上了迎面而来的杨猪儿。
杨猪儿:对不起,对不起……
◆平泽和杨猪儿互看了一眼,然后不语快速地离开了,杨猪儿望着他们的背景面露得意之笑。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