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7945
成片时长:每集约32分钟
阅读:7691
发表:2019/7/22 修改:2019/7/23
20集 爱情,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潮浸台城春草长》第13-16集
1-4
5-8
9-12
13-16
17-19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袁太妃
前来宣旨的几个军官要带施太妃前往长安。
施太妃:我走得匆忙,昨晚教你们几位熟悉织布机、纺纱机,以后我不在这里,机械坏了你们可自行修理。毕竟时间太仓促,我晚上又熬夜将这些修理的方法写了下来,以后你们自己看着,再想法子修理。
王女节:施太夫人要离开我们,我真是舍不得你。
袁太妃:施太夫人去长安是去享福的,大家该高兴才是。
施太妃:我先去长安等你们。你们虽说不能离开陇西,但毕竟我们家的处境已经好转了。陈慧既然已经受宠,等到时机成熟,定然会接你们去长安的。
袁太妃、王女节、沈氏、申氏等人连忙点头。
9. 陇西,陈氏家族拘禁地附近军营内,日
主要人物
陈叔达
李密
陈叔达又去军营看望李密。
李密:恭喜叔达兄!
陈叔达:李密兄伤势可痊愈?
李密:多谢叔达兄前来看望。再过几天应该就能下地走路了。军中事务繁忙,我不可在此久留,过几天我就回陇西复命。
10. 陇西,陈氏家族拘禁地附近军营外,日
主要人物
陈叔达
李密
李密起身上路,陈叔达前来与李密相送。
李密:此番多亏了叔达兄照料,心中不胜感激。叔达兄文韬武略,才华卓著,如今又逢圣旨赦免你全家。我到了陇西,定然在太守那里举荐你。
陈叔达:多谢李密兄厚爱!
11.陇西,陇西太守府内,日
陈叔达:拜见李大人
李子雄:你就是陈叔达?
陈叔达:正是在下。
李子雄:李密推荐你是饱读诗书之人,有旷世经略之才。
陈叔达:李密兄过奖了。在下哪有什么旷世经略之才,只是谨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一教诲而已。
李子雄:你有如此见地,定能做个好官。我会上书吏部,为你谋一个陇西郡户曹参军之职。
陈叔达:多谢李大人提携。
12.长安,大兴宫,日
陇西发生地震。
高熲:陛下。户部尚书李同和前去地震灾区诸郡督办赈灾事宜。不料李同和到了地震灾区诸郡,一些地方官员趁机侵吞朝廷拨给的钱粮,真正发放到灾民手中的钱粮寥寥无几,一时民变四起。李同和督办赈灾不力,恳请陛下将户部尚书李同和就地革职查办,另派钦差大臣前去地震灾区各郡督办。
杨坚:准奏。唐国公李渊在吗?
李渊:臣在。
杨坚:朕命你为钦差大臣,前去地震灾区各郡督办赈灾,安抚百姓。
李渊:遵旨。
13.陇西,陇西太守府内,日
主要人物
李渊
陈叔达
李子雄
李渊:早闻李大人仁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我到了陇西,所见虽然也是震后一片废墟,但安置百姓井井有条,整个陇西城秩序井然。地震灾区诸郡的太守要是都能像李大人一样治理有方,就不会有民变之事发生了。
李子雄:属下实不敢贪功。陇西赈灾一事,全仗陇西户曹参军陈叔达。陈叔达用了赈粜之法,将赈灾款滚动购买粮食,在灾区适当贱卖。用售得款再去非灾区购买粮食继续平买低卖。二是严惩囤积居奇,囤积粮食不出售,恶意收购抬高物价的都予以法办。三是以工代赈,在让灾民参与灾后筑城、筑堤、修路、疏通河渠,灾民拿了报酬也能养家糊口。因此陇西百姓并未流离失所。
李渊:这位陈叔达是什么人?可是昔日南陈皇族陈叔达?
李子雄:正是此人!
李渊:如此能干之人,我倒想见上一见。
李子雄:(对衙役道)快叫陈叔达过来。
李渊:刚听闻李大人对你赞不绝口。叔达真乃人才也!陇西赈灾有方,你功不可没!此番回京,我定在陛下面前为你表功!
陈叔达:多谢唐国公!
14.长安,大兴宫仁寿宫,日
主要人物
李渊
杨坚
杨坚:陇西诸郡赈灾,你办的非常好。至于那个陈叔达,虽然他年轻富有才干,但毕竟是南陈皇族,就怕他对我大隋仍有异心。
李渊:陈叔达绝非心怀异心之人。他虽是南陈皇族出身,但自从被举族迁到陇西这几年,亲自躬耕,甘于平淡,依然苦读不已。被荐为陇西郡户曹参军这几年,仍忠于职守,办事亲力亲为,陇西百姓有口皆碑。陈叔达真乃良臣也,陛下应尽其所能为我大隋所用。
杨坚:依你所见,朕应如何安排陈叔达更为合适?
李渊:最近陛下惩办吏治,冀州绛郡、清河郡,豫州济阴郡、淮安郡等郡太守被革职查办后,迄今还未有合适人选上任。依臣所见,陈叔达便是合适人选。
杨坚:冀州绛郡、清河郡,豫州济阴郡、淮安郡,何地更适合陈叔达赴任?
李渊:冀州非南陈故土,冀州两郡中,绛郡吏治混乱、百姓民怨四起,陈叔达此去,刚好可以安抚百姓,稳定绛郡民心。
杨坚:准奏。
15.陇西,陈氏家族拘禁地,日
军士宣旨:陈叔达接旨。陛下有令,陈叔达三个月内赶赴冀州绛郡上任,不得有误。
陈叔达:谢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陈叔达回到家中收拾行李。
临行前陈叔达将陈氏家族的诸多侄子聚在一起。
陈叔达:你等须更加勤勉读书,方才有机会走出陇西,大展宏图。你们中如有更多人出人头地,才能振兴我陈氏家族。
众侄子同声道:谨记叔父教诲。
16.长安,大兴宫安仁宫,日
陈叔达携家人到达长安。
飘絮:禀报贵人,候任绛郡太守陈叔达差人到宫中求见贵人。
陈贵人:(惊喜万分)我七哥已经在长安了?快让来人进来。
来人:参见陈贵人。
陈贵人:免礼。
来人:陈大人让我进宫来,是想进宫中和贵人见上一面。
陈贵人:你回去转告陈大人。我虽在宫中,却不便出宫去见他。我们陈氏家族刚被赦免,行事仍需低调,故也不便宣七哥进宫。以后择机兄妹仍可见面。
来人:是。
17.长安,陈叔达住处,日
陈叔达:贵人说的对,我们在长安不可过于张扬,原先我还想去见一见大哥,看来还是不见为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不过我还是应登门拜访唐国公李渊大人,以感谢李大人提携之恩。
王女节点头。
18.长安,唐国公李渊府内客厅外,日
主要人物
陈叔达
李渊
陈叔达拿着帖子登门拜访唐国公李渊。
李渊正在家中会客。
家仆:老爷,陈叔达在府外求见。
李渊:好巧!怎么今日叔达也来了!快快有请!
李渊出来迎接。
陈叔达:唐国公不必如此,让我如何担待得起!
李渊:我知你已在长安,前几日便寻思请你来我府中,不想你不请自来,叫我如何不惊喜?
陈叔达:这是为何?
李渊:我正为次子世民寻找一位良师,叔达才识过人,望不吝赐教。
陈叔达:岂敢岂敢!折煞在下了!
19. 长安,唐国公李渊府内客厅内,日
主要人物
陈叔达
李渊
李世民
长孙无忌
高士廉
李渊:这是高士廉,原是北齐宗室,乃是我大隋的一代名儒。受司隶大夫薛道衡举荐,前来为我次子世民传道授业。
陈叔达:久仰大名,幸会幸会!
高士廉:叔达在南陈时写的很多诗篇,就已经在长安流传。闻得叔达仁政爱民,治理陇西有方,最近又要高升赴任去绛郡,真是一代英才,可喜可贺呀!
李渊:这是高大人的外甥长孙无忌,也是世民的伴读。
长孙无忌:见过陈大人。
陈叔达:真是少年才俊。
李渊:这是次子世民。
陈叔达:真是少年英才辈出,幸甚幸甚!
前来宣旨的几个军官要带施太妃前往长安。
施太妃:我走得匆忙,昨晚教你们几位熟悉织布机、纺纱机,以后我不在这里,机械坏了你们可自行修理。毕竟时间太仓促,我晚上又熬夜将这些修理的方法写了下来,以后你们自己看着,再想法子修理。
王女节:施太夫人要离开我们,我真是舍不得你。
袁太妃:施太夫人去长安是去享福的,大家该高兴才是。
施太妃:我先去长安等你们。你们虽说不能离开陇西,但毕竟我们家的处境已经好转了。陈慧既然已经受宠,等到时机成熟,定然会接你们去长安的。
袁太妃、王女节、沈氏、申氏等人连忙点头。
9. 陇西,陈氏家族拘禁地附近军营内,日
主要人物
陈叔达
李密
陈叔达又去军营看望李密。
李密:恭喜叔达兄!
陈叔达:李密兄伤势可痊愈?
李密:多谢叔达兄前来看望。再过几天应该就能下地走路了。军中事务繁忙,我不可在此久留,过几天我就回陇西复命。
10. 陇西,陈氏家族拘禁地附近军营外,日
主要人物
陈叔达
李密
李密起身上路,陈叔达前来与李密相送。
李密:此番多亏了叔达兄照料,心中不胜感激。叔达兄文韬武略,才华卓著,如今又逢圣旨赦免你全家。我到了陇西,定然在太守那里举荐你。
陈叔达:多谢李密兄厚爱!
11.陇西,陇西太守府内,日
陈叔达:拜见李大人
李子雄:你就是陈叔达?
陈叔达:正是在下。
李子雄:李密推荐你是饱读诗书之人,有旷世经略之才。
陈叔达:李密兄过奖了。在下哪有什么旷世经略之才,只是谨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一教诲而已。
李子雄:你有如此见地,定能做个好官。我会上书吏部,为你谋一个陇西郡户曹参军之职。
陈叔达:多谢李大人提携。
12.长安,大兴宫,日
陇西发生地震。
高熲:陛下。户部尚书李同和前去地震灾区诸郡督办赈灾事宜。不料李同和到了地震灾区诸郡,一些地方官员趁机侵吞朝廷拨给的钱粮,真正发放到灾民手中的钱粮寥寥无几,一时民变四起。李同和督办赈灾不力,恳请陛下将户部尚书李同和就地革职查办,另派钦差大臣前去地震灾区各郡督办。
杨坚:准奏。唐国公李渊在吗?
李渊:臣在。
杨坚:朕命你为钦差大臣,前去地震灾区各郡督办赈灾,安抚百姓。
李渊:遵旨。
13.陇西,陇西太守府内,日
主要人物
李渊
陈叔达
李子雄
李渊:早闻李大人仁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我到了陇西,所见虽然也是震后一片废墟,但安置百姓井井有条,整个陇西城秩序井然。地震灾区诸郡的太守要是都能像李大人一样治理有方,就不会有民变之事发生了。
李子雄:属下实不敢贪功。陇西赈灾一事,全仗陇西户曹参军陈叔达。陈叔达用了赈粜之法,将赈灾款滚动购买粮食,在灾区适当贱卖。用售得款再去非灾区购买粮食继续平买低卖。二是严惩囤积居奇,囤积粮食不出售,恶意收购抬高物价的都予以法办。三是以工代赈,在让灾民参与灾后筑城、筑堤、修路、疏通河渠,灾民拿了报酬也能养家糊口。因此陇西百姓并未流离失所。
李渊:这位陈叔达是什么人?可是昔日南陈皇族陈叔达?
李子雄:正是此人!
李渊:如此能干之人,我倒想见上一见。
李子雄:(对衙役道)快叫陈叔达过来。
李渊:刚听闻李大人对你赞不绝口。叔达真乃人才也!陇西赈灾有方,你功不可没!此番回京,我定在陛下面前为你表功!
陈叔达:多谢唐国公!
14.长安,大兴宫仁寿宫,日
主要人物
李渊
杨坚
杨坚:陇西诸郡赈灾,你办的非常好。至于那个陈叔达,虽然他年轻富有才干,但毕竟是南陈皇族,就怕他对我大隋仍有异心。
李渊:陈叔达绝非心怀异心之人。他虽是南陈皇族出身,但自从被举族迁到陇西这几年,亲自躬耕,甘于平淡,依然苦读不已。被荐为陇西郡户曹参军这几年,仍忠于职守,办事亲力亲为,陇西百姓有口皆碑。陈叔达真乃良臣也,陛下应尽其所能为我大隋所用。
杨坚:依你所见,朕应如何安排陈叔达更为合适?
李渊:最近陛下惩办吏治,冀州绛郡、清河郡,豫州济阴郡、淮安郡等郡太守被革职查办后,迄今还未有合适人选上任。依臣所见,陈叔达便是合适人选。
杨坚:冀州绛郡、清河郡,豫州济阴郡、淮安郡,何地更适合陈叔达赴任?
李渊:冀州非南陈故土,冀州两郡中,绛郡吏治混乱、百姓民怨四起,陈叔达此去,刚好可以安抚百姓,稳定绛郡民心。
杨坚:准奏。
15.陇西,陈氏家族拘禁地,日
军士宣旨:陈叔达接旨。陛下有令,陈叔达三个月内赶赴冀州绛郡上任,不得有误。
陈叔达:谢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陈叔达回到家中收拾行李。
临行前陈叔达将陈氏家族的诸多侄子聚在一起。
陈叔达:你等须更加勤勉读书,方才有机会走出陇西,大展宏图。你们中如有更多人出人头地,才能振兴我陈氏家族。
众侄子同声道:谨记叔父教诲。
16.长安,大兴宫安仁宫,日
陈叔达携家人到达长安。
飘絮:禀报贵人,候任绛郡太守陈叔达差人到宫中求见贵人。
陈贵人:(惊喜万分)我七哥已经在长安了?快让来人进来。
来人:参见陈贵人。
陈贵人:免礼。
来人:陈大人让我进宫来,是想进宫中和贵人见上一面。
陈贵人:你回去转告陈大人。我虽在宫中,却不便出宫去见他。我们陈氏家族刚被赦免,行事仍需低调,故也不便宣七哥进宫。以后择机兄妹仍可见面。
来人:是。
17.长安,陈叔达住处,日
陈叔达:贵人说的对,我们在长安不可过于张扬,原先我还想去见一见大哥,看来还是不见为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不过我还是应登门拜访唐国公李渊大人,以感谢李大人提携之恩。
王女节点头。
18.长安,唐国公李渊府内客厅外,日
主要人物
陈叔达
李渊
陈叔达拿着帖子登门拜访唐国公李渊。
李渊正在家中会客。
家仆:老爷,陈叔达在府外求见。
李渊:好巧!怎么今日叔达也来了!快快有请!
李渊出来迎接。
陈叔达:唐国公不必如此,让我如何担待得起!
李渊:我知你已在长安,前几日便寻思请你来我府中,不想你不请自来,叫我如何不惊喜?
陈叔达:这是为何?
李渊:我正为次子世民寻找一位良师,叔达才识过人,望不吝赐教。
陈叔达:岂敢岂敢!折煞在下了!
19. 长安,唐国公李渊府内客厅内,日
主要人物
陈叔达
李渊
李世民
长孙无忌
高士廉
李渊:这是高士廉,原是北齐宗室,乃是我大隋的一代名儒。受司隶大夫薛道衡举荐,前来为我次子世民传道授业。
陈叔达:久仰大名,幸会幸会!
高士廉:叔达在南陈时写的很多诗篇,就已经在长安流传。闻得叔达仁政爱民,治理陇西有方,最近又要高升赴任去绛郡,真是一代英才,可喜可贺呀!
李渊:这是高大人的外甥长孙无忌,也是世民的伴读。
长孙无忌:见过陈大人。
陈叔达:真是少年才俊。
李渊:这是次子世民。
陈叔达:真是少年英才辈出,幸甚幸甚!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