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271
成片时长:约28分钟
阅读:7510
发表:2019/7/21
65集 都市,家庭 电视剧剧本
《教育世家传奇》第3集
1
…
3
64
65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三集:梦幻般的发家史
场景一: 王家大院(拂晓)(外)
【字幕:农历七月十五】
张三麻子和金满库两伙凶徒带领大队人马,天刚刚见亮,就悄无声息地来到王家大院门前。
凤海、凤江发现敌情之后,立即向高处开炮,以为可以把他们吓走,可是土匪在张三麻子指挥下硬往前靠近。李家这两个神炮手,实在没有办法,凤海就朝指挥者的右腿肚子打了一抢,当时就把他打趴下了。张三麻子的部下一看炮声不断,没有一人敢上前救他,大队人马如鸟兽散。
等到人跑光了,张三麻子还是趴在地上起不来。凤海和凤江下了炮楼,打开大门把张三麻子驾到院里。
场景二:伙房(清晨)(内)
凤海和凤江把张三麻子抬进伙房,放在炕上,扯了一块白布把他的大腿系上,防止再出血。
凤海:(对凤江说)你赶快把东家请来!
凤江走了。
凤海:(倒了一碗水,把张三麻子扶起来)你喝水吧!血流的太多了,一定还很渴。
痛苦万分张三麻子忍着剧痛喝了几口水。
画外音:王福金战战兢兢走进伙房,看到躺在炕上的胡子头,又恨又怕,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张三麻子没了往日的威风,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低三下四地和王福金谈判。
张三麻子:虎落平阳被犬欺,我张老三今天败在你家两个小毛孩子手里,这是因为我走了霉运,我认倒霉。只要你们不把我送进官府,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王福金:你们三番五次攻打我家大院,今天要不是这两个孩子把你生擒,我家不知要死多少口呢?为了确保我家安全,我们必须把你送到官府。
张三麻子:(苦苦哀求)你如果真把我送去,我这条命也就送去了,我还能活着回来吗?
王福金:(始终没答应)我不能放虎归山留后患,你就死了这份心吧!
凤江:东家,不管怎么说?我们也不能看着他这么遭罪。给他请个治黑红伤的郎中吧!东家,你看炕上那么一滩血,这样会流死人的。怎么办?我们想想办法吧!
画外音:王福金不肯给张三麻子治伤,也没有把他立即送走。张三麻子烧不退、疼痛难忍,后来整天昏睡。凤海和凤江四处寻找偏方给他治伤。两个孩子的恻隐之心感动了张三麻子,他对李家兄弟不仅不记仇,反而心存感激之情。
【字幕:五天之后】
场景二:王家厅堂(日)(内)
凤海去找王福金,
凤海:东家,把张三麻子怎么处理?
王福金:我这是两手捧刺猬猬,扔也扔不得,撂也撂不得。(想了半天说)说实在的,我看他那带死不拉活的样子,也真不敢往府衙里送,万一死到半道上,他那一伙人也不会饶了我们。送回去还怕他们卷土重来。这样吧!你们哥俩把他送回去,如果死到半道上,就挖个坑给他埋了,别让外人知道。
凤江:我们也不知他们住在哪儿?让我们往哪儿送呀?
王福金:等他醒过来之后问问他,他们老巢在哪儿?反正他也活不了啦,送回去吧!我把他交给你们哥俩啦。咋的都行,收拾收拾就走吧。我让黑子套车送你们。
场景三:路上(日)(内)
黑子赶着老牛车慢慢腾腾地走着。
凤海、凤江坐在车上看着躺着的张三麻子,面露难色。
画外音:张三麻子伤口烂了,流脓淌水发高烧,迷迷糊糊睡不醒。凤江推他、拽他、晃他,他就是不醒。
凤海:往哪送呢?真让人犯愁。拉回去吧!还怕东家训斥,怎么办?实在没办法就把张三麻子拉到咱家。
凤江:他都这样了,眼看快烟气了,又问不出他们老巢在哪儿?咱们总不能在路上瞎晃荡呀!
凤海:豁出来了,拉家去。
场景四:李木匠家(日)(内)
画外音:李木匠和王秀香看到儿子拉回一个半死不拉活的人,吓了一大跳。
李木匠、王秀香:这是谁呀?咋啦?
凤海:我们和黑子出车,在路上见到一个快死的病人。
画外音:两个孩子怕父母担心,没敢说真话,两位老人信以为真,原本都是善良之人,也就什么都没说,就把张三麻子留下了。
凤海:(把黑子拉到一边,低声说)黑子,我们回去就说胡子老窝住得很远很远,我们来回走了好几天。咱们都不要马上回王家大院,在家呆几天,等等张三麻子醒过来,问明白他们住在哪儿?然后再送他回去。你先回家等信。
画外音:好在他们两家都离王家大院很远,不能被王家人发现,他们就在家等张三麻子醒过来。
场景五:李木匠家小仓房(晚)(内)
张三麻子:(整整睡了一天一夜,醒了之后,一看躺在一个陌生的人家很吃惊。)这是哪儿呀?
凤海:你醒了?王老财让我们把你送回去,可是我们不知你住在什么地方?没有办法就把你拉到我家了。
王秀香:(端着菜饭进了仓房。)凤海,你爹告诉我说你们救的人醒了,我就给他熬的小米粥、把家的老母鸡也杀了,给他炖的鸡汤,蒸的鸡蛋糕。你喂喂他吧!
张三麻子:(病得很重,痛苦地哼哼着)我什么也吃不下。
画外音:李木匠到处给张三麻子寻医找药,出去干活挣点钱,都给张三麻子买药了,可是张三麻子一点也不见好。王秀香调着样,给他做吃的,可是他很少吃饭。两个孩子伺候他大小便。等了好几天,他的病还不见好转。而且越来越重。
凤海:张大爷,我们东家让我们把你送回去,可是这都好几天了,我们也该回去干活了,你就告诉我们你家在哪儿吧?
张三麻子:(有气无力地说)我哪有家呀?从小没爹没妈,吃百家饭长大。长大以后,不甘心当要饭花子,就投奔山里能人金钱豹,和他们那伙人打家劫舍。因为我不怕死,心狠手辣,敢打敢拼,金钱豹收我做他的干儿子。他死了以后,我就占山为王。这些年来,我们杀人放火、绑票勒索,欺男霸女,杀人不眨眼。我落到今这个地步,不怪你们,是老天爷惩罚我,这全是报应。
凤江:你太累了,歇一会儿再说。
张三麻子:让我死在你们家吧!我绝对不能回去了,那里的人我一个都没交下。你们没看着吗?我被打伤了,没有一个人来救我。若不是你们哥俩救我,我也就早死了。我知道我没有几天活头了。等我死了,你们哥俩找个地方把我埋了就行了,我没儿没女没老婆,亲戚朋友都没有。二十来年,我没干好事,杀人放火啥都干,造孽了。我现在落到这一步,不能怪你们,这是报应。我这些年打家劫舍攒下点金银财宝,我就全都给你们家。(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十里堡南山坡有棵大榆树,榆树南面有一口枯井,井里面有个大坛子,里面有金条、金砖、金元宝,还有房地契。地是我在黑龙江买的,120垧,房子五十间,也在那儿。我死了以后,你们偷偷把坛子取出来,够你们全家花好几辈子了。
场景六:李木匠家(夜)(内)
李木匠两口子躺在炕上唠嗑。
王秀香:今天我给下屋那个人送饭,在外面听他和凤海、凤江唠嗑。他不是两孩子在路上捡的病人,是胡子头。
李木匠:(胆小怕事,听了之后精神极度紧张)哎呀!这两孩子怎么这么胆大?把胡子头弄到家里来,这要叫官府知道,把他俩都得抓去,这怎么办?这不惹大祸了吗?
王秀香:(非常冷静)你别怕,咱们这天高皇帝远,官府的人不会来的,乡里的人,谁也不知道胡子头在咱家,明天咱们告诉两个孩子把他送走。
场景七:李木匠院里(日)(外)
李木匠把凤海从西厢房叫出来。
李木匠:凤海,我听你娘说,那个人不是你在路上捡的而是胡子头。你赶快把他送走吧!这要让官府知道了,我们这不是引火烧身吗?
我和凤江和他商量很多次了,他说什么也不告诉他们老窝在哪?我也想把他送走,可是真的不知道该送到哪儿去?
李木匠:我和他说。(和凤海一起进屋)
场景八:西下屋(日)(内)
李木匠:(非常亲切和蔼地问张三麻子)好点了吗?
张三麻子:好不了啦,整天流脓淌水地,发高烧,一口东西吃不进去。熬不了几天了。
李木匠:你不要这么想,你会好的,你得吃药、吃饭。我们家人口多,从山东过来年头短,到现在还是吃了上顿接不下来下顿。你在我家我们真的没钱给你治伤。我让孩子把你送回去,你的同伙一定会给你请郎中治伤的。
张三麻子:我和你两个孩子说了。我这辈子作恶多端,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报应,是老天爷对我的惩罚。这辈子我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我手下的那些人表面怕我,背后都恨我,我已经再也不能领他们抢抢夺夺了,他们不会管我的。我虽然是你孩子打伤的,可是我不怨他们,也不恨他们。他们给财主看家护院,挣人家的钱,就得听人家的喝。这些天我看到你们这家人都特别善良,把我当人来伺候。我很感激你们。我没有一个亲人,所以我死后把全部财产都给你们。你们不要怕,那钱的确不干净,可是跟你们没关系。够你家花几辈子的了。你们如果实在不愿意管我,就弄点毒药把我要死吧!我求你了,不要把我送走。
画外音:善良的李木匠,听了张三麻子这番话,也很感动,他认为一个快死的人就不要难为他了。
全家人不管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他们不为他的钱,也不为他的房子和地,就是看他太可怜,一个快要死的人了,不管他从前干了多少坏事?也不能不管,也不能不救。所以全家人都全力以赴伺候张三麻子,想方设法给他治病,可是他到底死了。
场景八:南山坡(日)(外)
画外音:李木匠砍了一颗红松,给张三麻子做了一口大棺材,爷几个把他埋在他说的南山坡那颗大榆树下。
场景九:李木匠家(晚)(内)
一家五口埋葬张三麻子之后,回家吃饭。还是野菜团子萝卜条汤。一边吃饭,一边唠嗑。
凤河:爹,我就是不明白,人家老王家哥俩儿怎么那么有钱?咱家怎么这么穷呢?
李木匠:因为人家有房有地有车有马。咱家什么都没有。
凤河:为什么他们有钱?咱家就没有钱呢?
王秀香:老王家的人都知书达理,不像咱们全是睁眼瞎,斗大的字认不到一口袋。咱们只能给人家当牛做马,人家得现成的,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凤河:(恍然大悟,大声说)我明白了,这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人,治与人者食与人。
画外音:十三岁的放牛娃说出这样的话,全家人都闹蒙了。
李木匠:(惊奇地问三儿)你说什么?
凤河说:妈妈说的老规矩就是说那些不干活的人——像那些当官的、有钱的、有势的人,就得管着咱们这些没念过书的、只能干活的人。他们靠我们养活,我们必须养活他们。
李木匠:(惊奇地问)孩子,你怎么知道这些?这些话是谁告诉你的?
凤和:我听后屯私塾赵先生说的。我在东甸子放牛,离他们学堂近,有时我就偷偷在窗底下听课,我能背下很多古文。
画外音:全家人都感到太意外了,没想到三儿这么有心计,还偷偷到学堂听课。三儿为了证明自己的确经常去听课,背了几段《论语》、《孟子》、《桃花源记》,把全家人听得目瞪口呆。
娘:我们三儿这么聪明,应该进学堂念书。
凤河:(拉住爹的手央求道)爹,你让我念书吧。我长大了一定挣大钱养全家。
李木匠:(拉着三儿的手说)孩子,爹对不起你,爹没能干,供不起你念书。
凤江、凤海:(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出去挣钱,供你念书。你等着,我们一定能办到。
画外音:小哥俩一看弟弟这么有志气,便下决心挣钱供弟弟的读书。李木匠两口听到孩子这话非常高兴。
娘:你们哥俩一定把三儿供出来,小三儿又聪明又懂事,长大一定错不了。
凤河:(一看全家都夸他,便兴高采烈地背起了孟子的《孟子.告子下》)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我现在明白了,我现在受苦受累都是因为老天爷为了给我重任才让我这样的。
李木匠:(听了激动)我们凤河是神童,爹和你两个哥哥一定让你念大书。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画外音:其实,这从山东重灾区挑担过来的闯关东的穷人,想念书就等于白日做梦。连饭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家,只能想想说说而已,根本不能实现。然而李凤河却时时刻刻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场景十:【情景再现】
画外音:凤河利用一切机会偷偷听私塾先生讲课。超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使他超过了在屋里上课的学生 。当时屋子的窗户全是纸糊的,所以站在窗下可以听得清清楚楚。凤河一年四季不顾酷热严寒、不管寒风刺骨,一直坚持听课。
场景十一【情景再现】
严冬,凤河牵着牛从私塾窗前走过,老牛在窗下拉了一泡屎。凤河把牛牵到甸子之后,立即跑回来,把两只赤脚插到牛粪里取暖。
画外音:小凤河踩着一块石头在窗外听赵老先生讲《桃花源记》,他听得津津有味,一不小心踩偏了,从石头上滑落下来,他“哎呀”一声,惊动了赵老先生。老人家急忙出来,扶起了小凤河。
老先生:孩子,你怎么了?
凤河:我没站住,滑下来了。
老先生:你为什么要爬窗台呀?
凤河:我喜欢听你讲课。
老先生:听我讲课?你能听懂吗?
凤河:你讲的好,我全听懂了。我会背,还会讲。
老先生:你背一段,我听听。
凤河:好啊!我背你刚才讲的这段行吗?
老先生:行行行!你背吧!
凤河:(拿腔作调,模仿老先生的口吻背起来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老先生:背得非常好!一字不差。这段话什么意思?
凤河:(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老先生:太好了!太好了!一点不差!天才!神童!从今以后,你不要在外面听课了,进屋坐在板凳上听我讲课。我不要你的学费。
凤河:不行啊!我给老财家放牛,你看(他只着草甸子上的四头牛说)我进屋听课牠们跑远了怎么办?
老先生:你真是个好孩子,将来必有大出息。
场景十二:李木匠家(晚)(内)
凤河:爹,娘,我要读书。
李木匠:孩子,爹知道你脑袋灵,喜欢读书。可是咱家穷,没钱是不能读书的。
凤河:在咱家养伤那个胡子头,不是说南山坡大榆树下的枯井里,有金银财宝吗?我们把它们取出来,供我念书!
场景一: 王家大院(拂晓)(外)
【字幕:农历七月十五】
张三麻子和金满库两伙凶徒带领大队人马,天刚刚见亮,就悄无声息地来到王家大院门前。
凤海、凤江发现敌情之后,立即向高处开炮,以为可以把他们吓走,可是土匪在张三麻子指挥下硬往前靠近。李家这两个神炮手,实在没有办法,凤海就朝指挥者的右腿肚子打了一抢,当时就把他打趴下了。张三麻子的部下一看炮声不断,没有一人敢上前救他,大队人马如鸟兽散。
等到人跑光了,张三麻子还是趴在地上起不来。凤海和凤江下了炮楼,打开大门把张三麻子驾到院里。
场景二:伙房(清晨)(内)
凤海和凤江把张三麻子抬进伙房,放在炕上,扯了一块白布把他的大腿系上,防止再出血。
凤海:(对凤江说)你赶快把东家请来!
凤江走了。
凤海:(倒了一碗水,把张三麻子扶起来)你喝水吧!血流的太多了,一定还很渴。
痛苦万分张三麻子忍着剧痛喝了几口水。
画外音:王福金战战兢兢走进伙房,看到躺在炕上的胡子头,又恨又怕,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张三麻子没了往日的威风,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低三下四地和王福金谈判。
张三麻子:虎落平阳被犬欺,我张老三今天败在你家两个小毛孩子手里,这是因为我走了霉运,我认倒霉。只要你们不把我送进官府,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王福金:你们三番五次攻打我家大院,今天要不是这两个孩子把你生擒,我家不知要死多少口呢?为了确保我家安全,我们必须把你送到官府。
张三麻子:(苦苦哀求)你如果真把我送去,我这条命也就送去了,我还能活着回来吗?
王福金:(始终没答应)我不能放虎归山留后患,你就死了这份心吧!
凤江:东家,不管怎么说?我们也不能看着他这么遭罪。给他请个治黑红伤的郎中吧!东家,你看炕上那么一滩血,这样会流死人的。怎么办?我们想想办法吧!
画外音:王福金不肯给张三麻子治伤,也没有把他立即送走。张三麻子烧不退、疼痛难忍,后来整天昏睡。凤海和凤江四处寻找偏方给他治伤。两个孩子的恻隐之心感动了张三麻子,他对李家兄弟不仅不记仇,反而心存感激之情。
【字幕:五天之后】
场景二:王家厅堂(日)(内)
凤海去找王福金,
凤海:东家,把张三麻子怎么处理?
王福金:我这是两手捧刺猬猬,扔也扔不得,撂也撂不得。(想了半天说)说实在的,我看他那带死不拉活的样子,也真不敢往府衙里送,万一死到半道上,他那一伙人也不会饶了我们。送回去还怕他们卷土重来。这样吧!你们哥俩把他送回去,如果死到半道上,就挖个坑给他埋了,别让外人知道。
凤江:我们也不知他们住在哪儿?让我们往哪儿送呀?
王福金:等他醒过来之后问问他,他们老巢在哪儿?反正他也活不了啦,送回去吧!我把他交给你们哥俩啦。咋的都行,收拾收拾就走吧。我让黑子套车送你们。
场景三:路上(日)(内)
黑子赶着老牛车慢慢腾腾地走着。
凤海、凤江坐在车上看着躺着的张三麻子,面露难色。
画外音:张三麻子伤口烂了,流脓淌水发高烧,迷迷糊糊睡不醒。凤江推他、拽他、晃他,他就是不醒。
凤海:往哪送呢?真让人犯愁。拉回去吧!还怕东家训斥,怎么办?实在没办法就把张三麻子拉到咱家。
凤江:他都这样了,眼看快烟气了,又问不出他们老巢在哪儿?咱们总不能在路上瞎晃荡呀!
凤海:豁出来了,拉家去。
场景四:李木匠家(日)(内)
画外音:李木匠和王秀香看到儿子拉回一个半死不拉活的人,吓了一大跳。
李木匠、王秀香:这是谁呀?咋啦?
凤海:我们和黑子出车,在路上见到一个快死的病人。
画外音:两个孩子怕父母担心,没敢说真话,两位老人信以为真,原本都是善良之人,也就什么都没说,就把张三麻子留下了。
凤海:(把黑子拉到一边,低声说)黑子,我们回去就说胡子老窝住得很远很远,我们来回走了好几天。咱们都不要马上回王家大院,在家呆几天,等等张三麻子醒过来,问明白他们住在哪儿?然后再送他回去。你先回家等信。
画外音:好在他们两家都离王家大院很远,不能被王家人发现,他们就在家等张三麻子醒过来。
场景五:李木匠家小仓房(晚)(内)
张三麻子:(整整睡了一天一夜,醒了之后,一看躺在一个陌生的人家很吃惊。)这是哪儿呀?
凤海:你醒了?王老财让我们把你送回去,可是我们不知你住在什么地方?没有办法就把你拉到我家了。
王秀香:(端着菜饭进了仓房。)凤海,你爹告诉我说你们救的人醒了,我就给他熬的小米粥、把家的老母鸡也杀了,给他炖的鸡汤,蒸的鸡蛋糕。你喂喂他吧!
张三麻子:(病得很重,痛苦地哼哼着)我什么也吃不下。
画外音:李木匠到处给张三麻子寻医找药,出去干活挣点钱,都给张三麻子买药了,可是张三麻子一点也不见好。王秀香调着样,给他做吃的,可是他很少吃饭。两个孩子伺候他大小便。等了好几天,他的病还不见好转。而且越来越重。
凤海:张大爷,我们东家让我们把你送回去,可是这都好几天了,我们也该回去干活了,你就告诉我们你家在哪儿吧?
张三麻子:(有气无力地说)我哪有家呀?从小没爹没妈,吃百家饭长大。长大以后,不甘心当要饭花子,就投奔山里能人金钱豹,和他们那伙人打家劫舍。因为我不怕死,心狠手辣,敢打敢拼,金钱豹收我做他的干儿子。他死了以后,我就占山为王。这些年来,我们杀人放火、绑票勒索,欺男霸女,杀人不眨眼。我落到今这个地步,不怪你们,是老天爷惩罚我,这全是报应。
凤江:你太累了,歇一会儿再说。
张三麻子:让我死在你们家吧!我绝对不能回去了,那里的人我一个都没交下。你们没看着吗?我被打伤了,没有一个人来救我。若不是你们哥俩救我,我也就早死了。我知道我没有几天活头了。等我死了,你们哥俩找个地方把我埋了就行了,我没儿没女没老婆,亲戚朋友都没有。二十来年,我没干好事,杀人放火啥都干,造孽了。我现在落到这一步,不能怪你们,这是报应。我这些年打家劫舍攒下点金银财宝,我就全都给你们家。(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十里堡南山坡有棵大榆树,榆树南面有一口枯井,井里面有个大坛子,里面有金条、金砖、金元宝,还有房地契。地是我在黑龙江买的,120垧,房子五十间,也在那儿。我死了以后,你们偷偷把坛子取出来,够你们全家花好几辈子了。
场景六:李木匠家(夜)(内)
李木匠两口子躺在炕上唠嗑。
王秀香:今天我给下屋那个人送饭,在外面听他和凤海、凤江唠嗑。他不是两孩子在路上捡的病人,是胡子头。
李木匠:(胆小怕事,听了之后精神极度紧张)哎呀!这两孩子怎么这么胆大?把胡子头弄到家里来,这要叫官府知道,把他俩都得抓去,这怎么办?这不惹大祸了吗?
王秀香:(非常冷静)你别怕,咱们这天高皇帝远,官府的人不会来的,乡里的人,谁也不知道胡子头在咱家,明天咱们告诉两个孩子把他送走。
场景七:李木匠院里(日)(外)
李木匠把凤海从西厢房叫出来。
李木匠:凤海,我听你娘说,那个人不是你在路上捡的而是胡子头。你赶快把他送走吧!这要让官府知道了,我们这不是引火烧身吗?
我和凤江和他商量很多次了,他说什么也不告诉他们老窝在哪?我也想把他送走,可是真的不知道该送到哪儿去?
李木匠:我和他说。(和凤海一起进屋)
场景八:西下屋(日)(内)
李木匠:(非常亲切和蔼地问张三麻子)好点了吗?
张三麻子:好不了啦,整天流脓淌水地,发高烧,一口东西吃不进去。熬不了几天了。
李木匠:你不要这么想,你会好的,你得吃药、吃饭。我们家人口多,从山东过来年头短,到现在还是吃了上顿接不下来下顿。你在我家我们真的没钱给你治伤。我让孩子把你送回去,你的同伙一定会给你请郎中治伤的。
张三麻子:我和你两个孩子说了。我这辈子作恶多端,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报应,是老天爷对我的惩罚。这辈子我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我手下的那些人表面怕我,背后都恨我,我已经再也不能领他们抢抢夺夺了,他们不会管我的。我虽然是你孩子打伤的,可是我不怨他们,也不恨他们。他们给财主看家护院,挣人家的钱,就得听人家的喝。这些天我看到你们这家人都特别善良,把我当人来伺候。我很感激你们。我没有一个亲人,所以我死后把全部财产都给你们。你们不要怕,那钱的确不干净,可是跟你们没关系。够你家花几辈子的了。你们如果实在不愿意管我,就弄点毒药把我要死吧!我求你了,不要把我送走。
画外音:善良的李木匠,听了张三麻子这番话,也很感动,他认为一个快死的人就不要难为他了。
全家人不管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他们不为他的钱,也不为他的房子和地,就是看他太可怜,一个快要死的人了,不管他从前干了多少坏事?也不能不管,也不能不救。所以全家人都全力以赴伺候张三麻子,想方设法给他治病,可是他到底死了。
场景八:南山坡(日)(外)
画外音:李木匠砍了一颗红松,给张三麻子做了一口大棺材,爷几个把他埋在他说的南山坡那颗大榆树下。
场景九:李木匠家(晚)(内)
一家五口埋葬张三麻子之后,回家吃饭。还是野菜团子萝卜条汤。一边吃饭,一边唠嗑。
凤河:爹,我就是不明白,人家老王家哥俩儿怎么那么有钱?咱家怎么这么穷呢?
李木匠:因为人家有房有地有车有马。咱家什么都没有。
凤河:为什么他们有钱?咱家就没有钱呢?
王秀香:老王家的人都知书达理,不像咱们全是睁眼瞎,斗大的字认不到一口袋。咱们只能给人家当牛做马,人家得现成的,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凤河:(恍然大悟,大声说)我明白了,这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人,治与人者食与人。
画外音:十三岁的放牛娃说出这样的话,全家人都闹蒙了。
李木匠:(惊奇地问三儿)你说什么?
凤河说:妈妈说的老规矩就是说那些不干活的人——像那些当官的、有钱的、有势的人,就得管着咱们这些没念过书的、只能干活的人。他们靠我们养活,我们必须养活他们。
李木匠:(惊奇地问)孩子,你怎么知道这些?这些话是谁告诉你的?
凤和:我听后屯私塾赵先生说的。我在东甸子放牛,离他们学堂近,有时我就偷偷在窗底下听课,我能背下很多古文。
画外音:全家人都感到太意外了,没想到三儿这么有心计,还偷偷到学堂听课。三儿为了证明自己的确经常去听课,背了几段《论语》、《孟子》、《桃花源记》,把全家人听得目瞪口呆。
娘:我们三儿这么聪明,应该进学堂念书。
凤河:(拉住爹的手央求道)爹,你让我念书吧。我长大了一定挣大钱养全家。
李木匠:(拉着三儿的手说)孩子,爹对不起你,爹没能干,供不起你念书。
凤江、凤海:(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出去挣钱,供你念书。你等着,我们一定能办到。
画外音:小哥俩一看弟弟这么有志气,便下决心挣钱供弟弟的读书。李木匠两口听到孩子这话非常高兴。
娘:你们哥俩一定把三儿供出来,小三儿又聪明又懂事,长大一定错不了。
凤河:(一看全家都夸他,便兴高采烈地背起了孟子的《孟子.告子下》)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我现在明白了,我现在受苦受累都是因为老天爷为了给我重任才让我这样的。
李木匠:(听了激动)我们凤河是神童,爹和你两个哥哥一定让你念大书。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画外音:其实,这从山东重灾区挑担过来的闯关东的穷人,想念书就等于白日做梦。连饭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家,只能想想说说而已,根本不能实现。然而李凤河却时时刻刻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场景十:【情景再现】
画外音:凤河利用一切机会偷偷听私塾先生讲课。超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使他超过了在屋里上课的学生 。当时屋子的窗户全是纸糊的,所以站在窗下可以听得清清楚楚。凤河一年四季不顾酷热严寒、不管寒风刺骨,一直坚持听课。
场景十一【情景再现】
严冬,凤河牵着牛从私塾窗前走过,老牛在窗下拉了一泡屎。凤河把牛牵到甸子之后,立即跑回来,把两只赤脚插到牛粪里取暖。
画外音:小凤河踩着一块石头在窗外听赵老先生讲《桃花源记》,他听得津津有味,一不小心踩偏了,从石头上滑落下来,他“哎呀”一声,惊动了赵老先生。老人家急忙出来,扶起了小凤河。
老先生:孩子,你怎么了?
凤河:我没站住,滑下来了。
老先生:你为什么要爬窗台呀?
凤河:我喜欢听你讲课。
老先生:听我讲课?你能听懂吗?
凤河:你讲的好,我全听懂了。我会背,还会讲。
老先生:你背一段,我听听。
凤河:好啊!我背你刚才讲的这段行吗?
老先生:行行行!你背吧!
凤河:(拿腔作调,模仿老先生的口吻背起来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老先生:背得非常好!一字不差。这段话什么意思?
凤河:(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老先生:太好了!太好了!一点不差!天才!神童!从今以后,你不要在外面听课了,进屋坐在板凳上听我讲课。我不要你的学费。
凤河:不行啊!我给老财家放牛,你看(他只着草甸子上的四头牛说)我进屋听课牠们跑远了怎么办?
老先生:你真是个好孩子,将来必有大出息。
场景十二:李木匠家(晚)(内)
凤河:爹,娘,我要读书。
李木匠:孩子,爹知道你脑袋灵,喜欢读书。可是咱家穷,没钱是不能读书的。
凤河:在咱家养伤那个胡子头,不是说南山坡大榆树下的枯井里,有金银财宝吗?我们把它们取出来,供我念书!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