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7600
成片时长:约192分钟
阅读:11276
发表:2019/8/15
古装,
电影剧本
骆宾王传奇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骆文:我没指望着能找到啊。
张琳慧:那我们走吧。
骆文:根据我的路线图,我们明天到长安去。
张琳慧:不是还有洛阳吗?你不是说骆宾王曾在洛阳呆过吗?
骆文:老祖宗是在洛阳呆过,但那只是游学交友,没有长住,他真正长住的地方除了这瑕丘县外,就是长安,还有后来的二次出塞从军,在东北随太宗亲征高丽,在大西北守边,在西南平叛,再后来是回京任职,最后贬职临海,二年后前往扬州参与李敬业讨伐武则天的起义。如果我们要将老祖宗呆过的地方都走一遍的话,没有半年时间是走不下来的。你有时间吗?
张琳慧:时间倒是有,钞票少一些。
骆文:我呢?时间虽然有,但也有限制,三个月后我就要到学校开始教课。江州大学已经聘请我做他们本科班的古典文学老师。钞票嘛,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走的地方也是有限的。
张琳慧:那我们选几个地方去走走吧。你那老祖宗神出鬼没的,让人不大好找。
骆文:是命运坎坷,是四处飘泊。
张琳慧:是吗?我还真不知道。
骆文:以后我慢慢跟你讲。
张琳慧:那我们快快到长安去吧。到那儿,你再慢慢地给我讲你家老祖宗的故事。
骆文:以后也是你家的老祖宗。
张琳慧:现在还不算,以后算了再说。
骆文:OK。
27、日,效外,外。
一列西行列车疾速行驶在山间,平原。
28、日,列车上,内。
骆文与张琳慧在车内,这次二人坐在一边,紧紧相依。
张琳慧:还有多长时间到西安呢?
骆文:我去问问列车长?
张琳慧:你不会算算吗?
骆文:这真算不出来,第一我不知道我们这段路程的距离,第二我也不知道这列车的速度。
张琳慧:你瞧,那显示屏上写着呢?流动着呢。瞧,每小时220公里。
骆文:是吗?我怎么看不见?
张琳慧:刚才有的,现在溜走了,等会儿还会来的。
骆文:那没用,这动车速度是变化的,我们不可能知道它的平均速度,还有距离呢。还是得问列车长。
张琳慧:你是看见那列车长年轻漂亮,你想找茬儿再看她一眼?找茬儿与她搭讪?我知道你们男人的这些鬼心思。
骆文:那不一定。虽然,你说得有些道理。
正好身边走边一个列车员。
骆文叫住了她:你好,请问,到西安的时间?
列车员:还有一个多小时吧。
骆文:哦,谢谢。(转脸对张琳慧)这不是列车长吧?
张琳慧:可她比列车长更漂亮。
骆文:那你不能不让我与陌生女生说话吧?
张琳慧:我逗你玩呢,我的嫉妒心哪有那么大?实际上,女人哪里真能管得住男人?除非用爱。
骆文:对对。像我的老祖宗骆宾王一生就私生活严谨,一生只忠于他的夫人范允明。
张琳慧:你怎么知道的?
骆文:史无不良记载者即为真,即为好。
张琳慧:不一定。史无记载者也有假,也有坏的。
骆文:道理不错,不过,我还是相信我的老祖宗是忠于爱情的,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是风流才子。
张琳慧:我不管你的老祖宗,我只要你忠于我就行。
骆文:那是必须的。
张琳慧:到西安还有一个多小时呢?你继续给我讲讲你的老祖宗故事吧。我有兴趣。以前我读唐诗,倒没怎么注意骆宾王。如果骆宾王的故事够好,我或许会写出一部电影剧本来,将来将你的才祖宗搬上银幕。
骆文:那是有趣的事儿。骆宾王先生名气没有李杜大,脍炙人口的传世诗篇也不是很多。所以,对你们这些一般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来说,就较为陌生了。
张琳慧:什么叫作一般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能背几百首唐诗呢。
骆文:你能背一千首,但没有深入研究,那还是普通爱好者,而不是学者、专家。
张琳慧:你是学者,专家,现在的好多学者、专家都是让人瞧不起的。
骆文:为什么?
张琳慧:因为他们不是真有学问,平庸,而且,而且他们有偏见,无良知。
骆文:那样的学者与专家是伪学者,伪专家,真正的学者、专家是有真学问,真良知的。
张琳慧:我们别扯啦,说吧,说你老祖宗的故事吧。我要听了。
骆文:我说故事,你可别睡觉,一路上,你老是睡啊睡的?像什么动物?
张琳慧:猪!我就是属猪的,怎么啦?属猪的有福呢。成天吃啊喝,喝啊吃,然后就是睡啊睡,睡啊睡。
骆文:要不要给你来一段摇篮曲?就像《生活大爆炸》里佩妮给西尔顿唱的那首?
张琳慧:不要。
骆文:为什么?
张琳慧:那首歌虽有趣,但那是美国人的歌,我们要唱我们中国人的新歌。
骆文:下次,我给你写一首,请人作了曲,唱给你听。下面,听我讲故事吧。我要求你运用你的想象,去想象我讲的故事的内容。
29、一组镜头。与以下画外音相符。
骆文画外音:骆宾王新婚之后,潜心学习,四处访友拜师,求学,古人称之为“游学”。先后在张学士、程老夫子、辟闾公等处求学求教,同时广泛接触了解社会,进一步增强了学识。后经人推荐并经参考,他到右卫府上将军府中做了一名录事,也就是现在的秘书之类的工作。同时,他致力于文学写作。在京城长安文学圈内渐有名声。
30、日,长安城南乐游原,外。
一群人熙熙攘攘地从山脚走向山顶。山脚下停着一些马车与轿子。
这一群人中有一个为首的人叫上官仪,官拜秘书郎,是知名的宫廷诗人,官位又高,故众人如众星捧月一样地簇拥着他。骆宾王、卢照邻、张二、季小武等人走在后面跟着。
一位与上官仪走在一起的官员著作郎李秉义:上官兄此次领衔主持重阳登山吟唱活动,真是一件莫大的雅事啊。
上官仪:著作郎能拔冗前来参加我们秘书省的诗歌吟唱,是我们秘书省的荣耀。
李秉义:哪里,哪里。我是凑凑热闹,助助雅兴而已。
上官仪:秉义兄,上次你向我呈诗的那位骆宾王来了没有?
李秉义:来了,我特意遵照你的吩咐,要他前来,向你这大诗人请教学习。
上官仪:哪里,哪里,后生可畏,上次在你那儿读他的诗“夏日游目聊作”, 你听(吟诗)
暂屏嚣尘累,言寻物外情。致逸心逾默,神幽体自轻。
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讵假沧浪上,将濯楚臣缨。
对仗工致,出六朝窠臼,很不简单哪!不过,述志抒情,过于直白,文辞也欠飘逸,是其缺点。
李秉义:因此,需要上官先生的指点啊。
上官仪:哪里,哪里。请。
旁边的二位诗会参加者:
甲:看来,上官先生很欣赏骆宾王啊。
乙:不不,上官先生看出骆宾王的才情,但恐二人不是一路诗风呢。
甲:骆宾王七岁咏鹅,后成名于齐鲁,看来今后要闻名于长安,甚至闻名于华夏了。
甲:有这个可能。
骆宾王与卢照邻、张二、季小武在一起走着。
卢照邻:宾王兄,过几日我就要回襄阳了。
骆宾王:不再多留些时吗?前些时上将军府中事多,公务在身,没有时间陪贤弟游赏吟咏,正好这些时府中事闲,我可请假陪贤弟。
卢照邻:本想前几日就走的,听说这次重阳诗会,诗友众多,就留下了。诗会结束,就准备起程。
骆宾王:再住几日吧。
卢照邻:谢宾王兄厚意。我得走了,后会有期的。
骆宾王:好吧,贤弟去后要记得给我来信啊。
卢照邻:一定。
张二(开玩笑地):小武哥,你这武人怎么也跟着我们这些文人来吟诗?
季小武:武将就不能吟诗了?当然吟得没有你们好罢了。上阵打仗我可比你强。上了战场,你若是我的对手,用不了十个回合,我就能将你送回你姥姥的外婆家去。
张二:那也不一定,我不会溜吗?知道你武功高,我挡一阵还是可以的。
季小武:哈哈,战场上可是真刀真枪相拚,只能挡一阵是不行的。张二老弟,如果真到了战场上,我们一起上阵打仗,我就得时时提防着,保护你了。作诗作文我可不如你。到时,我写出歪七歪八的诗来,你可得给我改改。
张二:改诗,你还是请你宾王哥哥,他的诗风正,我那自由粗俗诗风会把你教坏的。
季小武:不教拉倒,中午没有酒给你喝。
张二:好好,教教,教得不好,不要怪我。
季小武:教不好不行,一定要教好,武将无文,也是不行,我也要好好学点诗文呢。
二人一起嘻嘻哈哈地走在人群里。
一行人终于走到山顶。山顶是一平缓的山坡。大家有的站着,有的坐下。侍从、佣人们将书桌,笔墨纸砚摆放好。有人还搬出了酒坛,酒碗、酒杯等。
上官仪:大家好!今天是重阳佳节。与大家相会在这里吟诗啸咏,十分高兴。诗会嘛,先要推举一个诗序捉笔人。大家看,谁合适呢?
众:上官大人,上官兄。
众鼓掌。
上官仪:不能每次聚会都是我作序啊,再推一个。德高望重的,才学出众的。
李秉义:上官兄就不要推辞了,你是当今公认的诗坛领袖。太宗皇帝钦定的宫廷大诗人,大学士,你不主持作序,谁配作呢?
众欢呼:对对,上官大人,上官兄。
上官仪:既是大家推荐我主持、作序。我就不客气了。今天是重九登山,天高云淡,真是佳秋季节,大家就作“白云和山石”吧。
众人听上官仪讲毕,就各自看景,沉思,作诗。有人提笔就写,有人慢慢思考,有人还喝起了酒,边饮边唱,也有的低声吟咏。骆宾王第一次参加如此隆重的高规格诗会,心里有些紧张,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上官仪想起了骆宾王,就走过来,很随和地对骆宾王说“你就写赋得白云抱幽石”吧?骆宾王点点头,然后四下望了一下景色,一首五言诗立即浮现在脑里。他最先走到为众人搭就的写诗台前,提笔写道:
重岩抱危石,幽涧曳轻云。绕镇仙衣动,飘蓬羽盖分。
锦色连花静,苔光带叶熏。讵知吴会影,长抱穀城文。
写完,骆宾王欲离开。上官仪叫住了他:慢。
上官仪将骆宾王写好的诗拿起一看,然后将诗交给骆宾王:你念一下,大声点。
骆宾王点点头,然后大声朗诵道。
重岩抱危石,幽涧曳轻云。绕镇仙衣动,飘蓬羽盖分。
锦色连花静,苔光带叶熏。讵知吴会影,长抱穀城文。
上官仪:你们瞧,这首诗将白云幽石的神态写得多么生动。轻柔的白云有如仙子的衣袂,又如翠羽装饰的车盖,五颜六色的奇葩缠绕在光吉如镜、形似莲花的幽石上,美哉此诗,美哉骆生!
众鼓掌。卢照邻、张二、季小武喜悦的脸。著作郎李秉义满意的脸。
张琳慧:那我们走吧。
骆文:根据我的路线图,我们明天到长安去。
张琳慧:不是还有洛阳吗?你不是说骆宾王曾在洛阳呆过吗?
骆文:老祖宗是在洛阳呆过,但那只是游学交友,没有长住,他真正长住的地方除了这瑕丘县外,就是长安,还有后来的二次出塞从军,在东北随太宗亲征高丽,在大西北守边,在西南平叛,再后来是回京任职,最后贬职临海,二年后前往扬州参与李敬业讨伐武则天的起义。如果我们要将老祖宗呆过的地方都走一遍的话,没有半年时间是走不下来的。你有时间吗?
张琳慧:时间倒是有,钞票少一些。
骆文:我呢?时间虽然有,但也有限制,三个月后我就要到学校开始教课。江州大学已经聘请我做他们本科班的古典文学老师。钞票嘛,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走的地方也是有限的。
张琳慧:那我们选几个地方去走走吧。你那老祖宗神出鬼没的,让人不大好找。
骆文:是命运坎坷,是四处飘泊。
张琳慧:是吗?我还真不知道。
骆文:以后我慢慢跟你讲。
张琳慧:那我们快快到长安去吧。到那儿,你再慢慢地给我讲你家老祖宗的故事。
骆文:以后也是你家的老祖宗。
张琳慧:现在还不算,以后算了再说。
骆文:OK。
27、日,效外,外。
一列西行列车疾速行驶在山间,平原。
28、日,列车上,内。
骆文与张琳慧在车内,这次二人坐在一边,紧紧相依。
张琳慧:还有多长时间到西安呢?
骆文:我去问问列车长?
张琳慧:你不会算算吗?
骆文:这真算不出来,第一我不知道我们这段路程的距离,第二我也不知道这列车的速度。
张琳慧:你瞧,那显示屏上写着呢?流动着呢。瞧,每小时220公里。
骆文:是吗?我怎么看不见?
张琳慧:刚才有的,现在溜走了,等会儿还会来的。
骆文:那没用,这动车速度是变化的,我们不可能知道它的平均速度,还有距离呢。还是得问列车长。
张琳慧:你是看见那列车长年轻漂亮,你想找茬儿再看她一眼?找茬儿与她搭讪?我知道你们男人的这些鬼心思。
骆文:那不一定。虽然,你说得有些道理。
正好身边走边一个列车员。
骆文叫住了她:你好,请问,到西安的时间?
列车员:还有一个多小时吧。
骆文:哦,谢谢。(转脸对张琳慧)这不是列车长吧?
张琳慧:可她比列车长更漂亮。
骆文:那你不能不让我与陌生女生说话吧?
张琳慧:我逗你玩呢,我的嫉妒心哪有那么大?实际上,女人哪里真能管得住男人?除非用爱。
骆文:对对。像我的老祖宗骆宾王一生就私生活严谨,一生只忠于他的夫人范允明。
张琳慧:你怎么知道的?
骆文:史无不良记载者即为真,即为好。
张琳慧:不一定。史无记载者也有假,也有坏的。
骆文:道理不错,不过,我还是相信我的老祖宗是忠于爱情的,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是风流才子。
张琳慧:我不管你的老祖宗,我只要你忠于我就行。
骆文:那是必须的。
张琳慧:到西安还有一个多小时呢?你继续给我讲讲你的老祖宗故事吧。我有兴趣。以前我读唐诗,倒没怎么注意骆宾王。如果骆宾王的故事够好,我或许会写出一部电影剧本来,将来将你的才祖宗搬上银幕。
骆文:那是有趣的事儿。骆宾王先生名气没有李杜大,脍炙人口的传世诗篇也不是很多。所以,对你们这些一般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来说,就较为陌生了。
张琳慧:什么叫作一般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能背几百首唐诗呢。
骆文:你能背一千首,但没有深入研究,那还是普通爱好者,而不是学者、专家。
张琳慧:你是学者,专家,现在的好多学者、专家都是让人瞧不起的。
骆文:为什么?
张琳慧:因为他们不是真有学问,平庸,而且,而且他们有偏见,无良知。
骆文:那样的学者与专家是伪学者,伪专家,真正的学者、专家是有真学问,真良知的。
张琳慧:我们别扯啦,说吧,说你老祖宗的故事吧。我要听了。
骆文:我说故事,你可别睡觉,一路上,你老是睡啊睡的?像什么动物?
张琳慧:猪!我就是属猪的,怎么啦?属猪的有福呢。成天吃啊喝,喝啊吃,然后就是睡啊睡,睡啊睡。
骆文:要不要给你来一段摇篮曲?就像《生活大爆炸》里佩妮给西尔顿唱的那首?
张琳慧:不要。
骆文:为什么?
张琳慧:那首歌虽有趣,但那是美国人的歌,我们要唱我们中国人的新歌。
骆文:下次,我给你写一首,请人作了曲,唱给你听。下面,听我讲故事吧。我要求你运用你的想象,去想象我讲的故事的内容。
29、一组镜头。与以下画外音相符。
骆文画外音:骆宾王新婚之后,潜心学习,四处访友拜师,求学,古人称之为“游学”。先后在张学士、程老夫子、辟闾公等处求学求教,同时广泛接触了解社会,进一步增强了学识。后经人推荐并经参考,他到右卫府上将军府中做了一名录事,也就是现在的秘书之类的工作。同时,他致力于文学写作。在京城长安文学圈内渐有名声。
30、日,长安城南乐游原,外。
一群人熙熙攘攘地从山脚走向山顶。山脚下停着一些马车与轿子。
这一群人中有一个为首的人叫上官仪,官拜秘书郎,是知名的宫廷诗人,官位又高,故众人如众星捧月一样地簇拥着他。骆宾王、卢照邻、张二、季小武等人走在后面跟着。
一位与上官仪走在一起的官员著作郎李秉义:上官兄此次领衔主持重阳登山吟唱活动,真是一件莫大的雅事啊。
上官仪:著作郎能拔冗前来参加我们秘书省的诗歌吟唱,是我们秘书省的荣耀。
李秉义:哪里,哪里。我是凑凑热闹,助助雅兴而已。
上官仪:秉义兄,上次你向我呈诗的那位骆宾王来了没有?
李秉义:来了,我特意遵照你的吩咐,要他前来,向你这大诗人请教学习。
上官仪:哪里,哪里,后生可畏,上次在你那儿读他的诗“夏日游目聊作”, 你听(吟诗)
暂屏嚣尘累,言寻物外情。致逸心逾默,神幽体自轻。
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讵假沧浪上,将濯楚臣缨。
对仗工致,出六朝窠臼,很不简单哪!不过,述志抒情,过于直白,文辞也欠飘逸,是其缺点。
李秉义:因此,需要上官先生的指点啊。
上官仪:哪里,哪里。请。
旁边的二位诗会参加者:
甲:看来,上官先生很欣赏骆宾王啊。
乙:不不,上官先生看出骆宾王的才情,但恐二人不是一路诗风呢。
甲:骆宾王七岁咏鹅,后成名于齐鲁,看来今后要闻名于长安,甚至闻名于华夏了。
甲:有这个可能。
骆宾王与卢照邻、张二、季小武在一起走着。
卢照邻:宾王兄,过几日我就要回襄阳了。
骆宾王:不再多留些时吗?前些时上将军府中事多,公务在身,没有时间陪贤弟游赏吟咏,正好这些时府中事闲,我可请假陪贤弟。
卢照邻:本想前几日就走的,听说这次重阳诗会,诗友众多,就留下了。诗会结束,就准备起程。
骆宾王:再住几日吧。
卢照邻:谢宾王兄厚意。我得走了,后会有期的。
骆宾王:好吧,贤弟去后要记得给我来信啊。
卢照邻:一定。
张二(开玩笑地):小武哥,你这武人怎么也跟着我们这些文人来吟诗?
季小武:武将就不能吟诗了?当然吟得没有你们好罢了。上阵打仗我可比你强。上了战场,你若是我的对手,用不了十个回合,我就能将你送回你姥姥的外婆家去。
张二:那也不一定,我不会溜吗?知道你武功高,我挡一阵还是可以的。
季小武:哈哈,战场上可是真刀真枪相拚,只能挡一阵是不行的。张二老弟,如果真到了战场上,我们一起上阵打仗,我就得时时提防着,保护你了。作诗作文我可不如你。到时,我写出歪七歪八的诗来,你可得给我改改。
张二:改诗,你还是请你宾王哥哥,他的诗风正,我那自由粗俗诗风会把你教坏的。
季小武:不教拉倒,中午没有酒给你喝。
张二:好好,教教,教得不好,不要怪我。
季小武:教不好不行,一定要教好,武将无文,也是不行,我也要好好学点诗文呢。
二人一起嘻嘻哈哈地走在人群里。
一行人终于走到山顶。山顶是一平缓的山坡。大家有的站着,有的坐下。侍从、佣人们将书桌,笔墨纸砚摆放好。有人还搬出了酒坛,酒碗、酒杯等。
上官仪:大家好!今天是重阳佳节。与大家相会在这里吟诗啸咏,十分高兴。诗会嘛,先要推举一个诗序捉笔人。大家看,谁合适呢?
众:上官大人,上官兄。
众鼓掌。
上官仪:不能每次聚会都是我作序啊,再推一个。德高望重的,才学出众的。
李秉义:上官兄就不要推辞了,你是当今公认的诗坛领袖。太宗皇帝钦定的宫廷大诗人,大学士,你不主持作序,谁配作呢?
众欢呼:对对,上官大人,上官兄。
上官仪:既是大家推荐我主持、作序。我就不客气了。今天是重九登山,天高云淡,真是佳秋季节,大家就作“白云和山石”吧。
众人听上官仪讲毕,就各自看景,沉思,作诗。有人提笔就写,有人慢慢思考,有人还喝起了酒,边饮边唱,也有的低声吟咏。骆宾王第一次参加如此隆重的高规格诗会,心里有些紧张,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上官仪想起了骆宾王,就走过来,很随和地对骆宾王说“你就写赋得白云抱幽石”吧?骆宾王点点头,然后四下望了一下景色,一首五言诗立即浮现在脑里。他最先走到为众人搭就的写诗台前,提笔写道:
重岩抱危石,幽涧曳轻云。绕镇仙衣动,飘蓬羽盖分。
锦色连花静,苔光带叶熏。讵知吴会影,长抱穀城文。
写完,骆宾王欲离开。上官仪叫住了他:慢。
上官仪将骆宾王写好的诗拿起一看,然后将诗交给骆宾王:你念一下,大声点。
骆宾王点点头,然后大声朗诵道。
重岩抱危石,幽涧曳轻云。绕镇仙衣动,飘蓬羽盖分。
锦色连花静,苔光带叶熏。讵知吴会影,长抱穀城文。
上官仪:你们瞧,这首诗将白云幽石的神态写得多么生动。轻柔的白云有如仙子的衣袂,又如翠羽装饰的车盖,五颜六色的奇葩缠绕在光吉如镜、形似莲花的幽石上,美哉此诗,美哉骆生!
众鼓掌。卢照邻、张二、季小武喜悦的脸。著作郎李秉义满意的脸。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