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7768
                                    
                                    
										成片时长:约59分钟
                                    
                                    
                                        阅读:3737
                                    
                                    
										发表:2021/9/4 修改:2021/9/7
                                    
                                    
                                    
                                        25集 古装 网剧剧本
                                    
                                    
                                    
                                    
                                        《千古怪才》第2集
                                    
                                    
                                1
                                        2
                                    5
                                        7
                                        …
                                    25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崔母:多嘴!你给我退下!
崔玫瑰(佯装生气) :嗯。
邹大牛:大姑娘出嫁头一回,还请亲家母息怒!
崔母:是我女儿没有教养,还望诸位不要记怀!
严云:大妹子,你太客气啦,哈哈!
  
场景20 汪家/日/内
汪芝栋在花园里哼着小调,给花草浇水。
邹大牛:老爷,你在这儿?
汪芝栋:大牛啊,这次辛苦啦!
邹大牛:为老爷办事,苦点没啥。只不过……
汪芝栋(他停下了浇水):说!
邹大牛:那个崔……崔玫瑰,真是玫瑰,带刺呢!
汪芝栋:此话怎讲?
邹大牛:昨天送彩礼,她不高兴啊!
汪芝栋:怎么不高兴?她嫌礼轻?
邹大牛:有点,不过她说,年芳十八,六十花甲,相差甚远,这意思是……
汪芝栋:哈哈,没事,她是闹着玩的,故意这么说的。
邹大牛:不过,她娘嘛,还是挺高兴的,见了这如此厚礼,嘴巴都笑得合不拢了。
汪芝栋:这就好,我还担心她娘不高兴呢!
这时,陶红杏一脸春风地走了过来。
陶红杏:老爷,钱这个东西,就是好呢!不然,怎么会有人说,有钱使得鬼推磨呀!
汪芝栋:就你嘴多。
陶红杏(见老爷怀了她一眼,便急忙改口):老爷,你歇歇去,还是让红杏我来浇花吧!
陶红杏从汪芝栋手中接过喷桶,一边浇花,一边在和邹大牛挤眉弄眼。这一动作,又被刚路过的六姨太看在眼里。
  
场景21 吴家/日/内
房间里一阵阵咳嗽声,吴半文端了碗药汤走到母亲床沿。
吴半文:娘,该吃药了。
吴母:半文啊,你马上都要进京考试了,盘缠都凑齐了吗?
吴半文:娘,你操心这个干做甚?
汪玉珍:娘,盘缠都备齐了,不用你老人家操心!你现在身体不好,趁热把这药汤喝了,也补补身子。这里头,有我从娘家刚刚捎来的人参,带补呢!
吴母:玉珍,真是难为你了,能讨到你这么个好的媳妇,可是我前世修来的福份啊!
汪玉珍:娘,这一家人,你说这些干嘛?
吴母:行,我不说了,不说了。
吴半文坐在床沿上,一口一口地给母亲喂着药。
冬冬(跑进房来):奶奶,奶奶,你老咳嗽,什么时候好呀?
吴母:冬冬,你是个好孩子,可得多听话!奶奶的咳嗽不要紧的,我看呀,喝了你妈煎的这药汤,会好得更快呢!去,你去陪妹妹秀秀玩吧!
  
场景22 汪家/日/内
汪芝栋来到东厢房里,察看新房准备的情况。
他见严管家正带着几名伙计忙着收拾东西。
汪芝栋:严管家,这房间多时没住人了,你们可得花点功夫,费些心思好好布置一下。新房嘛,总得有点新房的气息,让人见了耳目一新才是。
严云(点着头说) :请老爷你放心,我们照办就是。
汪芝栋:打开窗户透透气。
严云:嗯。
汪芝栋离开这里,来到大夫人戚氏的房间。
大夫人:老爷,你来了,坐吧!
汪芝栋(在房里转了两圈):老婆子啊,最近,让你费力费神的,可是消瘦了不少呢!
大夫人(抿起嘴来笑道) :老爷,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呢!这会你到我这儿,就是来房里转悠的吗?那么大的年纪,也不怕转昏了头。
汪芝栋(笑笑,立马坐了下来说) :哈哈,还真是让夫人你说准了。不瞞你说,我今天呀,真是有点昏了头呢!
大夫人(她与老爷并排坐下,侧身向着老爷说) :我看你呀!不是昏了头,而是昏了心呢!
汪芝栋(也转朝老伴他说) :老夫老妻的,你说这话干嘛!我这会过来,是有件正事与你商量呢!
大夫人(收起笑容说) :老爷的事,桩桩是正事。你说,是不是又要娶小啊?
汪芝栋(尴尬地一笑说道): 看来,啥事也瞒不过你呢!我这不是来和你商量吗?
大夫人(装得挺认真的样子说): 还商量个啥啊!你把彩礼都给送上门了,新房也准备好了。我看呀,你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呢!
汪芝栋(瞥了一眼戚氏连忙解释说) :哈哈,你可别……别把话说得这么难听嘛!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我们汪家门里后继有人吗?
大夫人(扑哧一笑说) :人家才十八,还是个黄花闺女。你都花甲了,就象一头到了口的老黄牛。也不想想,你能行吗?要说生孩子这事呀,可由不得你想的。我是怕你把人家娶进门之后,荒废了人家,何苦呢!
汪芝栋(老脸给刷红了) :老婆子啊!你就别笑话我了,行不?咱们说正经的,你倒是同意不同意嘛?
大夫人(挺认真地说) :老爷,你拿定主意要做的事,为妻的不都由着你吗?何时反对过啊?不过嘛,有件事我得与你挑明,把话说在前头。你把那姓崔的姑娘娶进家门之后,可别把我这老婆子给忘了就是,如果这样的话,今后可有你好受的。
汪芝栋(乐滋滋地说) :哈哈,你呀,就别那么劳心不满了,好不好?你我本是结发夫妻,什么时候你都是正的,这个位置是谁也抢不了的。你、你就放一百二十四个心好了,我就是犯了健忘症,也不会把你忘掉呢!
大夫人:行了、行了,你别讨了便宜又卖乖的,赶紧去忙你的正事去吧!
  
场景23 汪家/日/内
汪家装修一番,张灯结彩,红红的大双喜贴在大堂,卧室门口。
汪家院门口一幅对联令人羡慕。
黄花飘满院院内上下喜上加喜喜逢春
汪家兴事旺旺财四季南通北达达山川
到处洋溢着热闹气氛。
汪芝栋扮起了新郎官,大张旗鼓地把崔玫瑰娶进了家门。
  
场景24 吴家/日/内
吴半文呆在书房中埋头功读。
他聚精会神地在翻阅《论语》这本书。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吴母卧室里传来阵阵咳嗽之声。他扔下书,出了书房,朝母亲的卧房走去。
吴半文(他坐在母亲身旁,轻轻地拍打着她的背部,轻言细语地说) :娘,我说不让你上园子种菜的,你偏不听。这么大岁数了,你还以为十几年前呢!你自己的老毛病又不是不知道,一受风寒就咳嗽个不停。这样,你难过,我这当儿子的心里也难受啊!
吴母(点点头说): 半文,明天就出门。娘现在身体还行,做点手头活不碍事。娘知道玉珍也不容易,鞋鞋脚脚,衣服补补缝缝。
她说上几句的就剧烈一阵咳嗽。吴半文拿过药汤,让母亲喝下。
吴半文(安慰着她说) :娘,家里事有你媳妇玉珍呢,上手上肩的活,你以后就不要做了。安心养好自己的病,比什么都重要,你先好好躺着,我再上药店给你抓几副药来。
吴半文正准备起身,见妻子汪玉珍端来一碗人参药汤,放在桌上。
汪玉珍:(交代吴半文说) 相公,这药刚煎的,待会让咱娘趁热喝了,我现在去园子里,砍点菜回来,啊!
吴半文:嗯。
吴半文(端过药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吹) :娘,这是参汤补身体的。
吴母:这汤,我都喝过的。儿呀,你天天看书到深夜,敖夜失困的,人都瘦了一圈呢!这汤,还是你留着喝吧!
吴半文:娘,儿子年轻,有饭吃饱就行,你的身体要紧啊!
吴母:儿呀!娘知道你是一个大孝子,你爹死时守孝七七四十九天。你娘子玉珍她也个好媳妇。娘倒是认为,你这次进京城考试,有名无名不打紧,持好这个家才是最重要的。现在,你爹不在了,你就是这个家里的主呢!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你要为你的娘子玉珍多分担一些。别象以往那样,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吴半文:娘,你说的我懂,我会谨记在心的。这回考试,我一定尽心尽力。万一、万一还是没指望,考不上的话,我也就死了这份心了。你儿我好手好脚的,到那寻点事做,应该不成问题的。你老人家放心吧!
吴母(点着头说) :那就好、那就好!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都三十了,成了两个孩子的爹了,也是要担当些。你娘我老了不中用了,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帮不了你们的大忙不说,还尽拖累你们。
吴半文(紧接着说) :娘,你这说的啥话啊!要说拖累,是我拖累你呢!不是因为我读书考试,家里也不会穷得叮当响啊!
吴母(摇了摇手说) :儿呀!好了,别说这些了。你明天又要出远门,上京考试,也该准备准备了。我现在没事,喝了你媳妇煎的药,听说里面还有人参呢!娘好多了。
吴半文(站起身来) :哪……好吧!娘你要多多保重身子,不要再受风寒了。娘,我现在就回房准备去。
吴母:去吧、去吧!明天就要去京城了,再不准备那行啊!
  
场景25 吴家大堂/日/内
吴半文别过母亲,来到自个房内。
他刚一进房,就在整理衣物。
毛四急匆匆的样子跑了进来。
毛四:蛤蟆哥!你明天几时动身?
吴半文:照旧。
毛四(点头说) :好呐,我明天照旧送你!
吴半文:嗯,明天见。
待毛四匆匆忙忙地离开时,让端了碗参汤的汪玉珍碰上了。
汪玉珍:毛四,慢走。
毛四:嫂子,我还有事呢!明天我再过来送蛤蟆哥。
说完他走了。
汪玉珍(走到丈夫面前说) :相公,你明天就要上京考试了,这一去,少说又得一两个月。这碗人参汤你喝了吧!也补补身子,听说还补脑呢!
吴半文(感激地说) :娘子,真是难为你了,我看还是端给娘喝吧!她老人家年老体弱的,病还没完全好呢!现在急需要大补,据说人参大补元气,元气足精力才旺盛。
吴半文从妻子的手中接过汤碗,正准备端给母亲的时候。
汪玉珍(止住他说) :娘那儿,我已经端过去了,相公,你为了读书考试,脑子用得多,精气神也不如往年,你就快些喝了吧!
这会,冬冬、秀秀满头大汗地跑进房来,汪玉珍示意着他俩出去,只见冬冬的双眼盯着爹手中的那碗汤,并轻轻移着步子靠拢过去。
冬冬:爹!我饿了。
吴半文(把碗递给冬冬) :冬冬,还是你喝吧。剩下点给你妹妹秀秀。
冬冬接过汤便喝开了,吴半文瞧着儿子的那股劲儿,挺开心地。
吴半文:这孩子,就象我小时候,哈哈!
冬冬喝完后,将碗递给秀秀,用衣袖把嘴一揩。
冬冬(天真地向着他爹说) :爹,你小的时候也象我,是不是啊?
吴半文大笑起来 ,将冬冬抱起,指着他的小鼻梁。
吴半文:傻孩子,是爹大还是你大?
冬冬:爹大。
                        
                
                                            
                                            
                                            
                                崔玫瑰(佯装生气) :嗯。
邹大牛:大姑娘出嫁头一回,还请亲家母息怒!
崔母:是我女儿没有教养,还望诸位不要记怀!
严云:大妹子,你太客气啦,哈哈!
场景20 汪家/日/内
汪芝栋在花园里哼着小调,给花草浇水。
邹大牛:老爷,你在这儿?
汪芝栋:大牛啊,这次辛苦啦!
邹大牛:为老爷办事,苦点没啥。只不过……
汪芝栋(他停下了浇水):说!
邹大牛:那个崔……崔玫瑰,真是玫瑰,带刺呢!
汪芝栋:此话怎讲?
邹大牛:昨天送彩礼,她不高兴啊!
汪芝栋:怎么不高兴?她嫌礼轻?
邹大牛:有点,不过她说,年芳十八,六十花甲,相差甚远,这意思是……
汪芝栋:哈哈,没事,她是闹着玩的,故意这么说的。
邹大牛:不过,她娘嘛,还是挺高兴的,见了这如此厚礼,嘴巴都笑得合不拢了。
汪芝栋:这就好,我还担心她娘不高兴呢!
这时,陶红杏一脸春风地走了过来。
陶红杏:老爷,钱这个东西,就是好呢!不然,怎么会有人说,有钱使得鬼推磨呀!
汪芝栋:就你嘴多。
陶红杏(见老爷怀了她一眼,便急忙改口):老爷,你歇歇去,还是让红杏我来浇花吧!
陶红杏从汪芝栋手中接过喷桶,一边浇花,一边在和邹大牛挤眉弄眼。这一动作,又被刚路过的六姨太看在眼里。
场景21 吴家/日/内
房间里一阵阵咳嗽声,吴半文端了碗药汤走到母亲床沿。
吴半文:娘,该吃药了。
吴母:半文啊,你马上都要进京考试了,盘缠都凑齐了吗?
吴半文:娘,你操心这个干做甚?
汪玉珍:娘,盘缠都备齐了,不用你老人家操心!你现在身体不好,趁热把这药汤喝了,也补补身子。这里头,有我从娘家刚刚捎来的人参,带补呢!
吴母:玉珍,真是难为你了,能讨到你这么个好的媳妇,可是我前世修来的福份啊!
汪玉珍:娘,这一家人,你说这些干嘛?
吴母:行,我不说了,不说了。
吴半文坐在床沿上,一口一口地给母亲喂着药。
冬冬(跑进房来):奶奶,奶奶,你老咳嗽,什么时候好呀?
吴母:冬冬,你是个好孩子,可得多听话!奶奶的咳嗽不要紧的,我看呀,喝了你妈煎的这药汤,会好得更快呢!去,你去陪妹妹秀秀玩吧!
场景22 汪家/日/内
汪芝栋来到东厢房里,察看新房准备的情况。
他见严管家正带着几名伙计忙着收拾东西。
汪芝栋:严管家,这房间多时没住人了,你们可得花点功夫,费些心思好好布置一下。新房嘛,总得有点新房的气息,让人见了耳目一新才是。
严云(点着头说) :请老爷你放心,我们照办就是。
汪芝栋:打开窗户透透气。
严云:嗯。
汪芝栋离开这里,来到大夫人戚氏的房间。
大夫人:老爷,你来了,坐吧!
汪芝栋(在房里转了两圈):老婆子啊,最近,让你费力费神的,可是消瘦了不少呢!
大夫人(抿起嘴来笑道) :老爷,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呢!这会你到我这儿,就是来房里转悠的吗?那么大的年纪,也不怕转昏了头。
汪芝栋(笑笑,立马坐了下来说) :哈哈,还真是让夫人你说准了。不瞞你说,我今天呀,真是有点昏了头呢!
大夫人(她与老爷并排坐下,侧身向着老爷说) :我看你呀!不是昏了头,而是昏了心呢!
汪芝栋(也转朝老伴他说) :老夫老妻的,你说这话干嘛!我这会过来,是有件正事与你商量呢!
大夫人(收起笑容说) :老爷的事,桩桩是正事。你说,是不是又要娶小啊?
汪芝栋(尴尬地一笑说道): 看来,啥事也瞒不过你呢!我这不是来和你商量吗?
大夫人(装得挺认真的样子说): 还商量个啥啊!你把彩礼都给送上门了,新房也准备好了。我看呀,你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呢!
汪芝栋(瞥了一眼戚氏连忙解释说) :哈哈,你可别……别把话说得这么难听嘛!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我们汪家门里后继有人吗?
大夫人(扑哧一笑说) :人家才十八,还是个黄花闺女。你都花甲了,就象一头到了口的老黄牛。也不想想,你能行吗?要说生孩子这事呀,可由不得你想的。我是怕你把人家娶进门之后,荒废了人家,何苦呢!
汪芝栋(老脸给刷红了) :老婆子啊!你就别笑话我了,行不?咱们说正经的,你倒是同意不同意嘛?
大夫人(挺认真地说) :老爷,你拿定主意要做的事,为妻的不都由着你吗?何时反对过啊?不过嘛,有件事我得与你挑明,把话说在前头。你把那姓崔的姑娘娶进家门之后,可别把我这老婆子给忘了就是,如果这样的话,今后可有你好受的。
汪芝栋(乐滋滋地说) :哈哈,你呀,就别那么劳心不满了,好不好?你我本是结发夫妻,什么时候你都是正的,这个位置是谁也抢不了的。你、你就放一百二十四个心好了,我就是犯了健忘症,也不会把你忘掉呢!
大夫人:行了、行了,你别讨了便宜又卖乖的,赶紧去忙你的正事去吧!
场景23 汪家/日/内
汪家装修一番,张灯结彩,红红的大双喜贴在大堂,卧室门口。
汪家院门口一幅对联令人羡慕。
黄花飘满院院内上下喜上加喜喜逢春
汪家兴事旺旺财四季南通北达达山川
到处洋溢着热闹气氛。
汪芝栋扮起了新郎官,大张旗鼓地把崔玫瑰娶进了家门。
场景24 吴家/日/内
吴半文呆在书房中埋头功读。
他聚精会神地在翻阅《论语》这本书。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吴母卧室里传来阵阵咳嗽之声。他扔下书,出了书房,朝母亲的卧房走去。
吴半文(他坐在母亲身旁,轻轻地拍打着她的背部,轻言细语地说) :娘,我说不让你上园子种菜的,你偏不听。这么大岁数了,你还以为十几年前呢!你自己的老毛病又不是不知道,一受风寒就咳嗽个不停。这样,你难过,我这当儿子的心里也难受啊!
吴母(点点头说): 半文,明天就出门。娘现在身体还行,做点手头活不碍事。娘知道玉珍也不容易,鞋鞋脚脚,衣服补补缝缝。
她说上几句的就剧烈一阵咳嗽。吴半文拿过药汤,让母亲喝下。
吴半文(安慰着她说) :娘,家里事有你媳妇玉珍呢,上手上肩的活,你以后就不要做了。安心养好自己的病,比什么都重要,你先好好躺着,我再上药店给你抓几副药来。
吴半文正准备起身,见妻子汪玉珍端来一碗人参药汤,放在桌上。
汪玉珍:(交代吴半文说) 相公,这药刚煎的,待会让咱娘趁热喝了,我现在去园子里,砍点菜回来,啊!
吴半文:嗯。
吴半文(端过药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吹) :娘,这是参汤补身体的。
吴母:这汤,我都喝过的。儿呀,你天天看书到深夜,敖夜失困的,人都瘦了一圈呢!这汤,还是你留着喝吧!
吴半文:娘,儿子年轻,有饭吃饱就行,你的身体要紧啊!
吴母:儿呀!娘知道你是一个大孝子,你爹死时守孝七七四十九天。你娘子玉珍她也个好媳妇。娘倒是认为,你这次进京城考试,有名无名不打紧,持好这个家才是最重要的。现在,你爹不在了,你就是这个家里的主呢!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你要为你的娘子玉珍多分担一些。别象以往那样,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吴半文:娘,你说的我懂,我会谨记在心的。这回考试,我一定尽心尽力。万一、万一还是没指望,考不上的话,我也就死了这份心了。你儿我好手好脚的,到那寻点事做,应该不成问题的。你老人家放心吧!
吴母(点着头说) :那就好、那就好!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都三十了,成了两个孩子的爹了,也是要担当些。你娘我老了不中用了,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帮不了你们的大忙不说,还尽拖累你们。
吴半文(紧接着说) :娘,你这说的啥话啊!要说拖累,是我拖累你呢!不是因为我读书考试,家里也不会穷得叮当响啊!
吴母(摇了摇手说) :儿呀!好了,别说这些了。你明天又要出远门,上京考试,也该准备准备了。我现在没事,喝了你媳妇煎的药,听说里面还有人参呢!娘好多了。
吴半文(站起身来) :哪……好吧!娘你要多多保重身子,不要再受风寒了。娘,我现在就回房准备去。
吴母:去吧、去吧!明天就要去京城了,再不准备那行啊!
场景25 吴家大堂/日/内
吴半文别过母亲,来到自个房内。
他刚一进房,就在整理衣物。
毛四急匆匆的样子跑了进来。
毛四:蛤蟆哥!你明天几时动身?
吴半文:照旧。
毛四(点头说) :好呐,我明天照旧送你!
吴半文:嗯,明天见。
待毛四匆匆忙忙地离开时,让端了碗参汤的汪玉珍碰上了。
汪玉珍:毛四,慢走。
毛四:嫂子,我还有事呢!明天我再过来送蛤蟆哥。
说完他走了。
汪玉珍(走到丈夫面前说) :相公,你明天就要上京考试了,这一去,少说又得一两个月。这碗人参汤你喝了吧!也补补身子,听说还补脑呢!
吴半文(感激地说) :娘子,真是难为你了,我看还是端给娘喝吧!她老人家年老体弱的,病还没完全好呢!现在急需要大补,据说人参大补元气,元气足精力才旺盛。
吴半文从妻子的手中接过汤碗,正准备端给母亲的时候。
汪玉珍(止住他说) :娘那儿,我已经端过去了,相公,你为了读书考试,脑子用得多,精气神也不如往年,你就快些喝了吧!
这会,冬冬、秀秀满头大汗地跑进房来,汪玉珍示意着他俩出去,只见冬冬的双眼盯着爹手中的那碗汤,并轻轻移着步子靠拢过去。
冬冬:爹!我饿了。
吴半文(把碗递给冬冬) :冬冬,还是你喝吧。剩下点给你妹妹秀秀。
冬冬接过汤便喝开了,吴半文瞧着儿子的那股劲儿,挺开心地。
吴半文:这孩子,就象我小时候,哈哈!
冬冬喝完后,将碗递给秀秀,用衣袖把嘴一揩。
冬冬(天真地向着他爹说) :爹,你小的时候也象我,是不是啊?
吴半文大笑起来 ,将冬冬抱起,指着他的小鼻梁。
吴半文:傻孩子,是爹大还是你大?
冬冬:爹大。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