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6017
成片时长:约53分钟
阅读:1872
发表:2022/8/11
51集 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沙陀神王》第36集
1
…
35
36
37
…
51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王后(冷笑):她倒是不声不响,给大王来个惊喜。看来大王此番征赵,不会带她出征了吧?
张承业:潞妃是自己要求跟随大王出征的。
王后(冷笑一声):看来也是个不肯消停的。本宫天天忙着兴唐复辟,倒不曾料想被人忽然断了后路。
张承业:幸好娘娘还是永承王后。
王后:这后位?谁知大王将来心意?他虽说过许本宫做一世的娘娘,但若是潞妃先于本宫产下王子,也说不定另生事端。你那紫茄花,怎么不灵验嘛。
张承业:老奴打听了,好像是掺了紫茄花的几个菜,潞妃都嫌味道不好,后来也就不再吃了。这个,的确是老奴疏忽了,请娘娘治罪。
王后:事已至此,再说治罪有什么用?算了,她也未必就能诞下王子,说不定和幸儿一样也是个郡主。此事先搁一搁再说吧。现在还是先准备出征,本宫虽也守过太原,但如此远征,所需事项繁多,你先去好好准备。还有那个契丹马军,要从速联络,说不定,将来还有大用。说起来啊,四娘这一次带回来这么一支生力军,也不枉本宫疼爱她多年。
11、外 日 河中蒲州
人物:尚让、葛从周
尚让带领大队官兵,高举布幡,布幡上大书叛贼均王朱友贞绑缚开封字样,招摇过市,无数百姓围观。
葛从周从人群中挤出将布幡打倒。
尚让(大怒):葛通美!你竟敢无礼?拿下!
兵士们一拥上前。
葛从周(笑):尚公且慢!知否某是好意救你,你反不识好歹?
尚让想了想,立刻跳下马来。
尚让:通美兄,别来无恙。
葛从周:尚兄不是要将老夫擒往洛阳吗?
尚让(给他一拳):通美兄,如此睚眦必报?不是通美兄做派啊。
葛从周:老夫何等做派?要尚兄与均王一并去往洛阳的做派罢了。
尚让:通美,你还不依不饶了?
葛从周:尚公,还不速速将天子释放。
尚让(看看槛车):天子?通美说的是他?
葛从周:不与你真章,你自不信。
葛从周(取出一件文书):看看吧,这才是真命天子。
尚让接过来看了一遍。
尚让(吃惊):这是张夫人遗书?通美兄从何处得来?
葛从周:乃是夫人生前便秘传于某的。当年大郎死后,夫人屡次劝先帝立嗣,先帝却迟迟不肯。夫人无奈,便私下与了某这通文书,明说今后若有立嗣之争,概以此为准。
尚让(点头):难怪你如此做派!夫人信中得极是清楚,立均王友贞为王。不过,夫人去世时,先帝还是梁王,故此也只能是做王。
葛从周:不论是做王还是称帝,总是以夫人遗愿办理。你我老臣,都知先帝在世之时,便是唯夫人之命是从。如今虽然先帝驾鹤西去,但夫人之命,你我也当如先帝在世时一般尊重,尚公所见如何?
尚让:对了,通美你不是在赵国吗?
葛从周:某听知你前往河中,便知事情要糟。连忙将兵马交给了王子明,星夜赶来蒲州,却好赶个正着。此行一是救驾,二也是救你呢。
尚让(连连点头):通美兄的教训极是,咱们正该按照先帝在世时的作风,按照夫人之命行事。速速将均王松绑迎来。
葛从周(看看他):须遵君臣之道。
两人对着均王朱友贞下拜。
朱友贞(愕然):尚将军,何其前倨而后恭?
尚让(抹了把汗):末将敢请陛下恕臣无礼。只因末将事前并不知陛下才是真龙天子,如今追悔莫及,还望陛下给臣一条生路。
葛从周将张夫人遗书双手呈送朱友贞。
葛从周:陛下,此乃张夫人临终前交付老臣的遗书,命陛下继承大统。
朱友贞(接过来看看):竟有此事?孤却毫无所知。
尚让:陛下既然登基,还望赦免臣糊涂罪过。
葛从周:陛下,尚公虽奉乱命,然也是情非得已,老臣请陛下法外开恩。
朱友贞(点头):两位爱卿请起,朕已明了此事,尚将军虽奉乱命,然乃无心之过,朕不予追究!且朕命两位爱卿,即可统领大军杀奔开封,保朕继位。
葛从周:老臣还要请陛下一道圣旨,留下老臣留守河中,以防晋军前来偷袭。
朱友贞(想了想点头):也是,前者朕与晋国虚与委蛇,令那李存勖如堕五里雾中,如今他若果然来袭,还要烦请葛老将军迎头痛击。
朱友贞说完看看尚让。
葛从周:陛下但请放心,臣以阖家性命保证尚将军必然为陛下鞠躬尽瘁。陛下此行,再无风波。
尚让:陛下,末将但知真龙所在,自然殚精竭力,扫平逆党。
朱友贞(松了口气):二卿坦荡忠诚,朕心甚慰。既如此,即可全军东进,攻取开封。
小校(牵了马来):陛下,微臣四处寻觅小轿、步辇,均未寻获,不知此马可还当得圣意?
朱友贞:长途行军,自然乘坐孤……朕的玉龙马。速去均王府寻来。
小校:遵旨。
12、外 日 晋军行军路上
人物:李存勖、周德威、郭崇韬
李存勖:镇远。
周德威(策马上前):臣在。
李存勖:寡人还是想跟你商量。
周德威:大王是为了王镕的态度,还是为了太原那个宗室子弟?
李存勖:就是那个李晟珽。
周德威:是张公公又和大王有所建议?
李存勖:这一次是王后,执意要寡人带了那李晟珽参战。
周德威:大王何不将他带上?
李存勖(看看他):镇远且说,为何带他?
周德威:大王,臣想那李晟珽,不过一个宗室子弟,斗鸡走马的内行,风月场里的高手,如何立得了军功?让他参战,之后以寸功未立为借口,将他遣走,他们主张的复辟,不就没了下文了吗?
李存勖:王后之意,若他不济事,便要另选一个宗室子弟。
周德威(苦笑):如此说来,这复辟拥立新帝,竟然是无休无止了。大王,如今之计,臣以为唯有大王自立,方能堵住复辟。
李存勖(想了一阵):却不知有多少人支持寡人自立?
周德威(笑了笑):整个晋国啊,从文武百官到庶民百姓,无不支持大王自立为帝。
李存勖(点点头):若五处地盘尽皆得手,寡人也可考虑此事。可知幽州方面有何动静?
周德威:臣已派出细作打探,若有消息,当会立即报给大王。
郭崇韬(飞马赶来):大王。
李存勖(大惊):安时?莫非河中有事?
郭崇韬滚鞍下马,叩拜。
郭崇韬:大王,臣做事不力,请大王治罪。
李存勖(镇定):且将河中之事,如实说来。
郭崇韬:大王,臣奉旨前往河中,本来已经服朱友贞归顺,只是他唯恐兵力不足以对抗梁军,故此臣先返回太原搬兵。不料此时尚让大军忽然来到,之后事情有些蹊跷。
李存勖:有何蹊跷,不能直说?寡人已知,便是尚让打破蒲州之后,朱友贞束手就擒,是否如此?
郭崇韬:大王所料不差,朱友贞的确被尚让擒住,然臣所谓蹊跷,乃是后来尚让却奉朱友贞为梁帝,合力杀奔开封去了。
李存勖(一愣,大笑):朱友贞好福气,几世修来!本来是阶下囚,便该判个斩立决,谁料转身却成了天子。哈哈,连寡人都羡慕他。
郭崇韬:大王莫非忘了,梁贼乃是仇国?
李存勖:寡人自然没忘记梁国是仇敌,然而安时看,这朱友贞,是否很有福气?
郭崇韬:有福气虽然不假,然而臣……
李存勖:安时不必再说,寡人尽知。河中得而复失,固然令人惋惜,然而你赤手空拳,也不好都归罪于你。倒是此番梁兵突袭,来得好快!出乎寡人预料!本来以为梁贼忙于内讧,纵然河中有事,他们也无暇兼顾。却不料梁贼反应如此猛烈,尚让出兵如此迅速!河中得而复失,寡人之过也!错就错在,过于低估了梁贼。
周德威:臣也以为尚让不足虑,不料他此番用兵神速,好生意外。
郭崇韬:大王如此宽宏大度,古今罕见,其实丢失河中,也怪臣过于托大。臣惭愧,无地自容。
李存勖:可见轻敌乃是大忌啊!至于安时,有多少惭愧,就杀多少梁贼!如何?
郭崇韬:梁贼屠城,天怒人怨,大王不说,臣也要拼死杀敌,为枣强百姓复仇。
李存勖:寡人原来设想的,是和平收土,但才命名曰河中模式,就被梁贼一东一西,破坏无遗。唉,看来当此乱世,还是源兄说得对,只能以战止战!河中丢失,固然可惜,然而梁贼枣强屠城,丧尽天良,绝无可恕之理!只有为枣强百姓复仇,方能使天下明了,晋梁相争,乃是王师与贼匪之争。
周德威:大王所言,正义凛然,正是代天讨贼之意,顺天意,得民心,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郭崇韬:大王浩然正气,安时自然遵命,只是王镕……
李存勖(打断):不必多虑!寡人先去联络王镕,便知端的。他若首鼠两端,不思量为枣强百姓复仇,寡人并不介意顺手将他灭掉。安时,你也随寡人前往,若有不虞,也可及时进谏。
郭崇韬:大王说到进谏,臣倒是恰有一事,想要进谏。
李存勖(笑):安时,寡人忽然想到,你可真是像寡人的木偶,让你进谏,你便进谏了。
郭崇韬(摇头):大王此言差矣。如此说来,臣先谏此事。
李存勖(笑):又是差矣,又是先谏。安时,你弄什么玄虚?
郭崇韬:非也,大王,自古君臣之道,在于君乾臣坤,则上下肃然,为君者德,为臣者顺,则君之御臣,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上下同心,国无不昌。
李存勖:郭安时,你这是鸿篇大论呢。
郭崇韬:臣正要明说,自古有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李存勖: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是吧?你给寡人背孟子干嘛?哦,寡人称你为木偶,你要视寡人为寇仇啦?
郭崇韬:臣岂敢。
周德威(笑):大王仁义之名播于九州,视大王为寇雠的,只有朱贼。
李存勖(向周德威):镇远,虽然如此,不过安时这一谏,寡人明白了。今后待诸文武尤其是重臣,不可轻侮怠慢,嗯,寡人适才所言,是有不妥。不过,安时也知道,寡人素来喜去梨园,未免将些优伶习气,也带入了朝堂。呵呵,所谓积重难返呢。好吧,安时还有何谏?
郭崇韬:大王所言,臣愧不敢当。另有一事,便是臣听闻大王有意借助契丹,夹攻幽州?
李存勖:有何不妥?
郭崇韬:这一节,臣亦有歧见。
李存勖:且说来。
郭崇韬:大王,臣窃以为,自古以来,尊王攘夷,乃是天下根本。中原乃华夏之中原,而蛮夷虎视眈眈,故管子曾言,‘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管子本人襄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终成霸业。
李存勖勒住了马。
周德威:大王,安时言语虽然激烈,但都是为国为民呢。
李存勖看着前进的晋军,没有说话。
郭崇韬:大王……
李存勖(伸手拍拍他肩膀):安时,你才是寡人的管夷吾呢。
郭崇韬:大王,安时愧不敢当。
李存勖(点头笑道):你这第二谏,切中要害!不错,寡人是有些急功近利啦。不过当此乱世,谁又能免务实功利?
郭崇韬:所以,都是指挥千军万马,统辖万里河山,帝与王之不同,境界高下而已。
李存勖(点点头):安时,寡人试言之:若借兵契丹,纵然收了幽州,却也乱了华夷之辨,冷却诸夏之心,失却军民拥戴,是也不是?
郭崇韬:大王天纵聪明,微臣正是此意。
李存勖:寡人终于明了,先王何意赐寡人第三支令箭,驱逐契丹!寡人今日方知,先王境界,高于寡人多矣。
郭崇韬:大王。
张承业:潞妃是自己要求跟随大王出征的。
王后(冷笑一声):看来也是个不肯消停的。本宫天天忙着兴唐复辟,倒不曾料想被人忽然断了后路。
张承业:幸好娘娘还是永承王后。
王后:这后位?谁知大王将来心意?他虽说过许本宫做一世的娘娘,但若是潞妃先于本宫产下王子,也说不定另生事端。你那紫茄花,怎么不灵验嘛。
张承业:老奴打听了,好像是掺了紫茄花的几个菜,潞妃都嫌味道不好,后来也就不再吃了。这个,的确是老奴疏忽了,请娘娘治罪。
王后:事已至此,再说治罪有什么用?算了,她也未必就能诞下王子,说不定和幸儿一样也是个郡主。此事先搁一搁再说吧。现在还是先准备出征,本宫虽也守过太原,但如此远征,所需事项繁多,你先去好好准备。还有那个契丹马军,要从速联络,说不定,将来还有大用。说起来啊,四娘这一次带回来这么一支生力军,也不枉本宫疼爱她多年。
11、外 日 河中蒲州
人物:尚让、葛从周
尚让带领大队官兵,高举布幡,布幡上大书叛贼均王朱友贞绑缚开封字样,招摇过市,无数百姓围观。
葛从周从人群中挤出将布幡打倒。
尚让(大怒):葛通美!你竟敢无礼?拿下!
兵士们一拥上前。
葛从周(笑):尚公且慢!知否某是好意救你,你反不识好歹?
尚让想了想,立刻跳下马来。
尚让:通美兄,别来无恙。
葛从周:尚兄不是要将老夫擒往洛阳吗?
尚让(给他一拳):通美兄,如此睚眦必报?不是通美兄做派啊。
葛从周:老夫何等做派?要尚兄与均王一并去往洛阳的做派罢了。
尚让:通美,你还不依不饶了?
葛从周:尚公,还不速速将天子释放。
尚让(看看槛车):天子?通美说的是他?
葛从周:不与你真章,你自不信。
葛从周(取出一件文书):看看吧,这才是真命天子。
尚让接过来看了一遍。
尚让(吃惊):这是张夫人遗书?通美兄从何处得来?
葛从周:乃是夫人生前便秘传于某的。当年大郎死后,夫人屡次劝先帝立嗣,先帝却迟迟不肯。夫人无奈,便私下与了某这通文书,明说今后若有立嗣之争,概以此为准。
尚让(点头):难怪你如此做派!夫人信中得极是清楚,立均王友贞为王。不过,夫人去世时,先帝还是梁王,故此也只能是做王。
葛从周:不论是做王还是称帝,总是以夫人遗愿办理。你我老臣,都知先帝在世之时,便是唯夫人之命是从。如今虽然先帝驾鹤西去,但夫人之命,你我也当如先帝在世时一般尊重,尚公所见如何?
尚让:对了,通美你不是在赵国吗?
葛从周:某听知你前往河中,便知事情要糟。连忙将兵马交给了王子明,星夜赶来蒲州,却好赶个正着。此行一是救驾,二也是救你呢。
尚让(连连点头):通美兄的教训极是,咱们正该按照先帝在世时的作风,按照夫人之命行事。速速将均王松绑迎来。
葛从周(看看他):须遵君臣之道。
两人对着均王朱友贞下拜。
朱友贞(愕然):尚将军,何其前倨而后恭?
尚让(抹了把汗):末将敢请陛下恕臣无礼。只因末将事前并不知陛下才是真龙天子,如今追悔莫及,还望陛下给臣一条生路。
葛从周将张夫人遗书双手呈送朱友贞。
葛从周:陛下,此乃张夫人临终前交付老臣的遗书,命陛下继承大统。
朱友贞(接过来看看):竟有此事?孤却毫无所知。
尚让:陛下既然登基,还望赦免臣糊涂罪过。
葛从周:陛下,尚公虽奉乱命,然也是情非得已,老臣请陛下法外开恩。
朱友贞(点头):两位爱卿请起,朕已明了此事,尚将军虽奉乱命,然乃无心之过,朕不予追究!且朕命两位爱卿,即可统领大军杀奔开封,保朕继位。
葛从周:老臣还要请陛下一道圣旨,留下老臣留守河中,以防晋军前来偷袭。
朱友贞(想了想点头):也是,前者朕与晋国虚与委蛇,令那李存勖如堕五里雾中,如今他若果然来袭,还要烦请葛老将军迎头痛击。
朱友贞说完看看尚让。
葛从周:陛下但请放心,臣以阖家性命保证尚将军必然为陛下鞠躬尽瘁。陛下此行,再无风波。
尚让:陛下,末将但知真龙所在,自然殚精竭力,扫平逆党。
朱友贞(松了口气):二卿坦荡忠诚,朕心甚慰。既如此,即可全军东进,攻取开封。
小校(牵了马来):陛下,微臣四处寻觅小轿、步辇,均未寻获,不知此马可还当得圣意?
朱友贞:长途行军,自然乘坐孤……朕的玉龙马。速去均王府寻来。
小校:遵旨。
12、外 日 晋军行军路上
人物:李存勖、周德威、郭崇韬
李存勖:镇远。
周德威(策马上前):臣在。
李存勖:寡人还是想跟你商量。
周德威:大王是为了王镕的态度,还是为了太原那个宗室子弟?
李存勖:就是那个李晟珽。
周德威:是张公公又和大王有所建议?
李存勖:这一次是王后,执意要寡人带了那李晟珽参战。
周德威:大王何不将他带上?
李存勖(看看他):镇远且说,为何带他?
周德威:大王,臣想那李晟珽,不过一个宗室子弟,斗鸡走马的内行,风月场里的高手,如何立得了军功?让他参战,之后以寸功未立为借口,将他遣走,他们主张的复辟,不就没了下文了吗?
李存勖:王后之意,若他不济事,便要另选一个宗室子弟。
周德威(苦笑):如此说来,这复辟拥立新帝,竟然是无休无止了。大王,如今之计,臣以为唯有大王自立,方能堵住复辟。
李存勖(想了一阵):却不知有多少人支持寡人自立?
周德威(笑了笑):整个晋国啊,从文武百官到庶民百姓,无不支持大王自立为帝。
李存勖(点点头):若五处地盘尽皆得手,寡人也可考虑此事。可知幽州方面有何动静?
周德威:臣已派出细作打探,若有消息,当会立即报给大王。
郭崇韬(飞马赶来):大王。
李存勖(大惊):安时?莫非河中有事?
郭崇韬滚鞍下马,叩拜。
郭崇韬:大王,臣做事不力,请大王治罪。
李存勖(镇定):且将河中之事,如实说来。
郭崇韬:大王,臣奉旨前往河中,本来已经服朱友贞归顺,只是他唯恐兵力不足以对抗梁军,故此臣先返回太原搬兵。不料此时尚让大军忽然来到,之后事情有些蹊跷。
李存勖:有何蹊跷,不能直说?寡人已知,便是尚让打破蒲州之后,朱友贞束手就擒,是否如此?
郭崇韬:大王所料不差,朱友贞的确被尚让擒住,然臣所谓蹊跷,乃是后来尚让却奉朱友贞为梁帝,合力杀奔开封去了。
李存勖(一愣,大笑):朱友贞好福气,几世修来!本来是阶下囚,便该判个斩立决,谁料转身却成了天子。哈哈,连寡人都羡慕他。
郭崇韬:大王莫非忘了,梁贼乃是仇国?
李存勖:寡人自然没忘记梁国是仇敌,然而安时看,这朱友贞,是否很有福气?
郭崇韬:有福气虽然不假,然而臣……
李存勖:安时不必再说,寡人尽知。河中得而复失,固然令人惋惜,然而你赤手空拳,也不好都归罪于你。倒是此番梁兵突袭,来得好快!出乎寡人预料!本来以为梁贼忙于内讧,纵然河中有事,他们也无暇兼顾。却不料梁贼反应如此猛烈,尚让出兵如此迅速!河中得而复失,寡人之过也!错就错在,过于低估了梁贼。
周德威:臣也以为尚让不足虑,不料他此番用兵神速,好生意外。
郭崇韬:大王如此宽宏大度,古今罕见,其实丢失河中,也怪臣过于托大。臣惭愧,无地自容。
李存勖:可见轻敌乃是大忌啊!至于安时,有多少惭愧,就杀多少梁贼!如何?
郭崇韬:梁贼屠城,天怒人怨,大王不说,臣也要拼死杀敌,为枣强百姓复仇。
李存勖:寡人原来设想的,是和平收土,但才命名曰河中模式,就被梁贼一东一西,破坏无遗。唉,看来当此乱世,还是源兄说得对,只能以战止战!河中丢失,固然可惜,然而梁贼枣强屠城,丧尽天良,绝无可恕之理!只有为枣强百姓复仇,方能使天下明了,晋梁相争,乃是王师与贼匪之争。
周德威:大王所言,正义凛然,正是代天讨贼之意,顺天意,得民心,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郭崇韬:大王浩然正气,安时自然遵命,只是王镕……
李存勖(打断):不必多虑!寡人先去联络王镕,便知端的。他若首鼠两端,不思量为枣强百姓复仇,寡人并不介意顺手将他灭掉。安时,你也随寡人前往,若有不虞,也可及时进谏。
郭崇韬:大王说到进谏,臣倒是恰有一事,想要进谏。
李存勖(笑):安时,寡人忽然想到,你可真是像寡人的木偶,让你进谏,你便进谏了。
郭崇韬(摇头):大王此言差矣。如此说来,臣先谏此事。
李存勖(笑):又是差矣,又是先谏。安时,你弄什么玄虚?
郭崇韬:非也,大王,自古君臣之道,在于君乾臣坤,则上下肃然,为君者德,为臣者顺,则君之御臣,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上下同心,国无不昌。
李存勖:郭安时,你这是鸿篇大论呢。
郭崇韬:臣正要明说,自古有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李存勖: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是吧?你给寡人背孟子干嘛?哦,寡人称你为木偶,你要视寡人为寇仇啦?
郭崇韬:臣岂敢。
周德威(笑):大王仁义之名播于九州,视大王为寇雠的,只有朱贼。
李存勖(向周德威):镇远,虽然如此,不过安时这一谏,寡人明白了。今后待诸文武尤其是重臣,不可轻侮怠慢,嗯,寡人适才所言,是有不妥。不过,安时也知道,寡人素来喜去梨园,未免将些优伶习气,也带入了朝堂。呵呵,所谓积重难返呢。好吧,安时还有何谏?
郭崇韬:大王所言,臣愧不敢当。另有一事,便是臣听闻大王有意借助契丹,夹攻幽州?
李存勖:有何不妥?
郭崇韬:这一节,臣亦有歧见。
李存勖:且说来。
郭崇韬:大王,臣窃以为,自古以来,尊王攘夷,乃是天下根本。中原乃华夏之中原,而蛮夷虎视眈眈,故管子曾言,‘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管子本人襄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终成霸业。
李存勖勒住了马。
周德威:大王,安时言语虽然激烈,但都是为国为民呢。
李存勖看着前进的晋军,没有说话。
郭崇韬:大王……
李存勖(伸手拍拍他肩膀):安时,你才是寡人的管夷吾呢。
郭崇韬:大王,安时愧不敢当。
李存勖(点头笑道):你这第二谏,切中要害!不错,寡人是有些急功近利啦。不过当此乱世,谁又能免务实功利?
郭崇韬:所以,都是指挥千军万马,统辖万里河山,帝与王之不同,境界高下而已。
李存勖(点点头):安时,寡人试言之:若借兵契丹,纵然收了幽州,却也乱了华夷之辨,冷却诸夏之心,失却军民拥戴,是也不是?
郭崇韬:大王天纵聪明,微臣正是此意。
李存勖:寡人终于明了,先王何意赐寡人第三支令箭,驱逐契丹!寡人今日方知,先王境界,高于寡人多矣。
郭崇韬:大王。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