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6017
成片时长:约53分钟
阅读:1872
发表:2022/8/11
51集 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沙陀神王》第36集
1
…
35
36
37
…
51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张承业(连忙):大王息怒,当时李郎君也是不知大王乃是人中龙凤,眼中……
李存勖(打断):胡说!他分明是欺寡人年幼无力,故意折辱寡人!此仇不报非君子!
王后(拉拉李存勖袖子):大王。
李存勖:张公公,若是有人一掌将寡人推倒在地,该如何处置?
张承业:禀大王,依照大唐律法,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
李存勖(哈哈大笑):就是这个李郎将,当年一掌将寡人推倒在地,那时李郎将好像满了十六了吧?
李晟珽(面如土色跪下哀求):大王饶命。
王后:大王,不知者不罪,再说他凡夫俗子……
李存勖(笑着打断):九娘说得好!
李九娘看着他。
李存勖:他乃是个凡夫俗子,并不知他推倒的是将来的晋王,是吧?
李晟珽:大王恕罪,小的的确是个凡夫俗子,不知以后大王会成为……
李存勖(打断他):你也说得好!
李晟珽迷惑地看着他。
李存勖:你也说自己是凡夫俗子,不能预知未来?
李晟珽(连忙):正是,正是,小的不过是个凡夫俗子,岂能预知未来?
李存勖(笑着问王后):这李郎将既然是凡夫俗子,又怎能受命于天、做得天子?
王后和张承业都呆住了。
李存勖:李郎将,寡人念在你无知的份上,饶你一命。
李晟珽(大喜):大王洪恩,在下感激不尽。
李存勖(哈哈大笑):你且平身。
李晟珽站起身来。
李存勖(大喝一声):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敬新磨你几个过来,也照样将他推倒。
敬新磨、郭从谦几个伶人过来将李晟珽推倒在地。
李存勖(笑):没看清,让他站起身来,重新来过。
李存勖凑近去看。
伶人们笑着,将李晟珽扶起来,重新推倒在地。王后和张承业面面相觑,一脸无奈。李晟珽刚站起身又被推倒,反复几回。
李存勖(哈哈大笑):好极好极,真是天旋地转,总算出了寡人胸中这口恶气!
王后(挥挥手):且听大王旨意。
敬新磨等停止,郭从谦把李晟珽扶起来,李晟珽满身尘灰狼狈不堪地站在那里。
王后:大王,不必与之计较了。
李存勖(笑着坐回到王后身边):九娘有言,寡人如何不听!这厮不过是有眼无珠而已,不值当寡人为之愤怒。是否如此啊,九娘?
王后(笑):大王越来越有王者气度了。
李存勖:倒也不是气度,而是孟子,孟子不是说了吗,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推其倒地,行拂乱其所为。李郎君,寡人说错了吗?
李晟珽(犹豫一下连忙):不敢,不敢,大王所说,自然是对的。
李存勖(笑):你倒是聪明会说话。不过你既然是个凡夫俗子,又怎做得天子?张公公,你来说说?
大家的眼睛都看向张承业。
张承业:大王,昔年之事,李郎君少不更事,虽然得罪了大王,但也可说是不知者不罪。如今大王拥立李郎君为帝,乃是王者风范,是为了大唐复辟着想,为了天下苍生平安,故此老奴斗胆,还请大王不计前嫌,待李郎君立下军功之后,便择日将其立为唐帝。
李存勖(大笑):张公公,什么不计前嫌?寡人不过是与李郎君叙旧罢了,李晟珽,你说呢?
李晟珽(一躬到底):正是,大王礼贤下士,是在下往年少不更事,竟然未能识得大王今后乃是一等一的英雄好汉。
李存勖(打断):你若那时便能识得寡人将来,那你倒真可以受命于天了。
哄堂大笑。
李存勖:李郎君,你这等人真是好命,落在寡人手里,只是将你推倒在地。你可知若是桀燕刘守光会怎样处置冒犯者?
王后:刘守光活活将人烹死,必受天谴。大王乃是有道明君,桀燕岂能相比?
李晟珽脸色苍白,悄悄看了李存勖一眼,却不敢说话。
李存勖(笑):好啦,张公公,你且将李晟珽好生安顿,寡人回头自会封他个官儿,也好将来领兵打仗。不过,李晟珽,你能否立下军功,可要看你的本事了。虽然是个便宜天子,但也不能让个酒囊饭袋来做,你觉得呢?
李晟珽(恭敬):大王谕旨,李撒自当铭记,一旦到了沙场之上,必当一刀一枪博个军功回来,也博大王一笑。
李存勖:嗯,还算有志气,也经得起寡人折辱,有些办大事的模样。
一名内侍赶来。
内侍:大王,大太保在明政殿候旨。
李存勖(皱皱眉头):大太保?嗯,九娘你先回去,张公公随寡人过去看看。
张承业:老奴遵旨。
王后:臣妾这就返回流霜殿。
李存勖等人离开了梨园,敬新磨等恭送。
敬新磨(嘲讽):李橵,李郎君!没想到你当初还动过娘娘的歪脑筋啊?
李晟珽(连连摇头):过往之事,上下不提也罢。
敬新磨(冷笑):下官只是警告郎君,莫再存这等不良念头!否则休说做不成皇帝,连做鬼都是个糊涂鬼!你记住没有?
李晟珽(退后一步低声):谨记上下教导。
敬新磨(点点头):嗯,这还差不多,李郎君李郎将,你可记住了,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了吧!哈哈。
4、内 日 明政殿
人物:李存勖、张承业、李嗣源、周德威
李存勖带着张承业进入明政殿,李嗣源、周德威、李存璋都在。
李嗣源: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李存勖(笑):源兄如此兴高采烈,莫不是河中有消息了?
李嗣源:大王英明,臣正是来报告此事。刚刚接到郭安时消息,梁均王朱友贞在他劝说下,已经弃暗投明,河中已经是大王的了。
几位臣属都一齐向李存勖贺喜。
李存勖(忽然又唱又跳):喝酒吃肉快乐无边。
李嗣源和周德威面面相觑,张承业连忙让内侍端上酒肉来。
李存勖(一愣):嗯?在这里吃喝?
李嗣源:大王并没有少在这里喝酒啊,何况今日乃是大喜。
周德威:大王,河中收复,诚然是大喜之事。然而臣以为,此刻必定是梁贼大悲之事。故此说来,梁兵反扑,势在必行。
李嗣源:镇远提醒很及时啊。大王,臣也觉得梁兵势必会疯狂反扑,不可不慎。
李存勖:你两个好生扫兴。
周德威和李嗣源看看张承业。
张承业(笑):大王,大太保和周将军,也是忧国忧民啊。
李存勖(落座):先问尔等,可知寡人适才为何失态?为何如此放歌?仅仅是为了河中回归王土吗?错了!寡人向来就不喜欢打仗!战火一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可是,朱贼倒行逆施,又不容寡人袖手旁观!如此怎么办?
李嗣源:恐怕以战止战,方为上策?
周德威:噢!原来大王推崇的乃是河中模式?不动干戈就夺取朱梁的地盘?
李存勖(大笑):镇远深得寡人之心!你说这叫河中模式?很好,实际上,寡人此番要夺取五处地盘,就都指望用这种河中模式,不动干戈,扩大王土,压迫梁贼。
张承业:还真是哎,大王,除了汾辽两州要动武……
李存勖(打断):汾辽也未必要动武!若郭威、元行钦两个手脚利索,擒贼擒王,便未必要打得血流成河!其实你等再想寡人夺回云州,夺取登元军,又何尝靠打仗夺回?虽有柏乡大战,但随后夺取魏州三州,也没有血战嘛!
李嗣源(拱手):大王这么一说,臣真正了解了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周德威:正是,包括与契丹关系,大王也是通过和亲,没有进行大战。现在两家和好,大王其实都可以归还一支令箭啦。
李存勖:嗯,契丹令箭,还要再看看。虽然两国没有打仗,但是阿保机唯利是图,反复不定,寡人若是就此纳还令箭,万一阿保机不给面子又来侵扰,莫非再去太庙请先王赐回令箭?
张承业(笑):那自然不可。
李存勖:所以寡人刚才欣喜若狂,乃是此番的河中模式建立,将来可以推广!不论汾辽两州,还是北平国、赵国,都可以照章办理!呵呵,如果使用妥当,虽汴梁也可和平收复嘛。
李嗣源:大王,这朱贼老巢恐怕……
李存勖(打断):源兄!朱贼老巢怎么啦?河中不也是朱贼地盘吗?事在人为!官军是仁义之师,只要他们听得懂道理,为何一定要血战一场呢?不过,目前还是要赶紧支援河中,避免被朱梁夺回。
李存璋(进入):大王。
李存璋将一份军书交给李存勖,李存勖展开看过,勃然大怒。
李存勖(拍案而起):好笑!寡人还在吹嘘河中模式,朱梁却容不得寡人不战!源兄,立刻点兵五万!
李嗣源(拱手):臣遵旨。
李存勖:朱梁在枣强,不分良莠,不论老幼,一概屠杀!他们在枣强屠城!寡人既然忝居晋王手握重兵,便该替天行道,为枣强百姓复仇!
张承业:朱梁可谓丧心病狂!
周德威:朱贼残暴,必遭天谴。大王兴仁义之师,臣请为前锋。
李嗣源(慨叹):当今乱世啊,大王纵然仁义,无奈处处虎狼。恕臣直言,河中模式,恐怕不过昙花一现。
李存勖:源兄提到河中,正好。
李存勖跑到沙盘旁边指着,几人都跟随过来。
李存勖:这援赵一仗,一定要打狠!将葛从周所部彻底消灭!令天下独夫民贼,有所畏惧!此后官军逼迫洛阳,朱贼自然不敢再派大军攻取河中。
周德威:围魏救赵!大王高明。
李存勖点头:事不宜迟,如今夺取镇定二州,便是保全河中!源兄立刻赶赴魏博,第一安定人心,第二组织一路兵马,准备北上镇定两州。
李嗣源:大王刚才令臣点兵。
李存勖(打断):点兵自有镇远前去。源兄去魏博,寡人也立刻赶往镇州,迎头痛击梁贼。
5、外 日 梁军行军
人物:尚让
尚让大军行进中,一名斥候飞马而来
斥候:大将军,圣旨到。
尚让(勒住马):谁的圣旨?
斥候:大将军,如今信王已败,郢王继位为天子,特此降诏,请大将军接旨。
尚让点点头下马跪拜,斥候宣读圣旨。
斥候:朕初登九五,而河中背反,故命尚让为骠骑大将军、征西平北招讨使,即日启程,统领三军,扫穴擒渠,平定河中,功在社稷,朕心慰焉。钦此。
尚让(大声):臣叩谢圣恩。
尚让(接旨后下令):儿郎们,两日路做一日赶,随本帅杀奔河中。
一眼看不到头的梁军大军匆匆西进。
6、内 日 延芳殿
人物:真如月、黄四娘、乌云嘎、李存勖
真如月(笑):四娘,阿娘在信里可是把你大大夸奖了一番啊。
李存勖(打断):胡说!他分明是欺寡人年幼无力,故意折辱寡人!此仇不报非君子!
王后(拉拉李存勖袖子):大王。
李存勖:张公公,若是有人一掌将寡人推倒在地,该如何处置?
张承业:禀大王,依照大唐律法,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
李存勖(哈哈大笑):就是这个李郎将,当年一掌将寡人推倒在地,那时李郎将好像满了十六了吧?
李晟珽(面如土色跪下哀求):大王饶命。
王后:大王,不知者不罪,再说他凡夫俗子……
李存勖(笑着打断):九娘说得好!
李九娘看着他。
李存勖:他乃是个凡夫俗子,并不知他推倒的是将来的晋王,是吧?
李晟珽:大王恕罪,小的的确是个凡夫俗子,不知以后大王会成为……
李存勖(打断他):你也说得好!
李晟珽迷惑地看着他。
李存勖:你也说自己是凡夫俗子,不能预知未来?
李晟珽(连忙):正是,正是,小的不过是个凡夫俗子,岂能预知未来?
李存勖(笑着问王后):这李郎将既然是凡夫俗子,又怎能受命于天、做得天子?
王后和张承业都呆住了。
李存勖:李郎将,寡人念在你无知的份上,饶你一命。
李晟珽(大喜):大王洪恩,在下感激不尽。
李存勖(哈哈大笑):你且平身。
李晟珽站起身来。
李存勖(大喝一声):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敬新磨你几个过来,也照样将他推倒。
敬新磨、郭从谦几个伶人过来将李晟珽推倒在地。
李存勖(笑):没看清,让他站起身来,重新来过。
李存勖凑近去看。
伶人们笑着,将李晟珽扶起来,重新推倒在地。王后和张承业面面相觑,一脸无奈。李晟珽刚站起身又被推倒,反复几回。
李存勖(哈哈大笑):好极好极,真是天旋地转,总算出了寡人胸中这口恶气!
王后(挥挥手):且听大王旨意。
敬新磨等停止,郭从谦把李晟珽扶起来,李晟珽满身尘灰狼狈不堪地站在那里。
王后:大王,不必与之计较了。
李存勖(笑着坐回到王后身边):九娘有言,寡人如何不听!这厮不过是有眼无珠而已,不值当寡人为之愤怒。是否如此啊,九娘?
王后(笑):大王越来越有王者气度了。
李存勖:倒也不是气度,而是孟子,孟子不是说了吗,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推其倒地,行拂乱其所为。李郎君,寡人说错了吗?
李晟珽(犹豫一下连忙):不敢,不敢,大王所说,自然是对的。
李存勖(笑):你倒是聪明会说话。不过你既然是个凡夫俗子,又怎做得天子?张公公,你来说说?
大家的眼睛都看向张承业。
张承业:大王,昔年之事,李郎君少不更事,虽然得罪了大王,但也可说是不知者不罪。如今大王拥立李郎君为帝,乃是王者风范,是为了大唐复辟着想,为了天下苍生平安,故此老奴斗胆,还请大王不计前嫌,待李郎君立下军功之后,便择日将其立为唐帝。
李存勖(大笑):张公公,什么不计前嫌?寡人不过是与李郎君叙旧罢了,李晟珽,你说呢?
李晟珽(一躬到底):正是,大王礼贤下士,是在下往年少不更事,竟然未能识得大王今后乃是一等一的英雄好汉。
李存勖(打断):你若那时便能识得寡人将来,那你倒真可以受命于天了。
哄堂大笑。
李存勖:李郎君,你这等人真是好命,落在寡人手里,只是将你推倒在地。你可知若是桀燕刘守光会怎样处置冒犯者?
王后:刘守光活活将人烹死,必受天谴。大王乃是有道明君,桀燕岂能相比?
李晟珽脸色苍白,悄悄看了李存勖一眼,却不敢说话。
李存勖(笑):好啦,张公公,你且将李晟珽好生安顿,寡人回头自会封他个官儿,也好将来领兵打仗。不过,李晟珽,你能否立下军功,可要看你的本事了。虽然是个便宜天子,但也不能让个酒囊饭袋来做,你觉得呢?
李晟珽(恭敬):大王谕旨,李撒自当铭记,一旦到了沙场之上,必当一刀一枪博个军功回来,也博大王一笑。
李存勖:嗯,还算有志气,也经得起寡人折辱,有些办大事的模样。
一名内侍赶来。
内侍:大王,大太保在明政殿候旨。
李存勖(皱皱眉头):大太保?嗯,九娘你先回去,张公公随寡人过去看看。
张承业:老奴遵旨。
王后:臣妾这就返回流霜殿。
李存勖等人离开了梨园,敬新磨等恭送。
敬新磨(嘲讽):李橵,李郎君!没想到你当初还动过娘娘的歪脑筋啊?
李晟珽(连连摇头):过往之事,上下不提也罢。
敬新磨(冷笑):下官只是警告郎君,莫再存这等不良念头!否则休说做不成皇帝,连做鬼都是个糊涂鬼!你记住没有?
李晟珽(退后一步低声):谨记上下教导。
敬新磨(点点头):嗯,这还差不多,李郎君李郎将,你可记住了,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了吧!哈哈。
4、内 日 明政殿
人物:李存勖、张承业、李嗣源、周德威
李存勖带着张承业进入明政殿,李嗣源、周德威、李存璋都在。
李嗣源: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李存勖(笑):源兄如此兴高采烈,莫不是河中有消息了?
李嗣源:大王英明,臣正是来报告此事。刚刚接到郭安时消息,梁均王朱友贞在他劝说下,已经弃暗投明,河中已经是大王的了。
几位臣属都一齐向李存勖贺喜。
李存勖(忽然又唱又跳):喝酒吃肉快乐无边。
李嗣源和周德威面面相觑,张承业连忙让内侍端上酒肉来。
李存勖(一愣):嗯?在这里吃喝?
李嗣源:大王并没有少在这里喝酒啊,何况今日乃是大喜。
周德威:大王,河中收复,诚然是大喜之事。然而臣以为,此刻必定是梁贼大悲之事。故此说来,梁兵反扑,势在必行。
李嗣源:镇远提醒很及时啊。大王,臣也觉得梁兵势必会疯狂反扑,不可不慎。
李存勖:你两个好生扫兴。
周德威和李嗣源看看张承业。
张承业(笑):大王,大太保和周将军,也是忧国忧民啊。
李存勖(落座):先问尔等,可知寡人适才为何失态?为何如此放歌?仅仅是为了河中回归王土吗?错了!寡人向来就不喜欢打仗!战火一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可是,朱贼倒行逆施,又不容寡人袖手旁观!如此怎么办?
李嗣源:恐怕以战止战,方为上策?
周德威:噢!原来大王推崇的乃是河中模式?不动干戈就夺取朱梁的地盘?
李存勖(大笑):镇远深得寡人之心!你说这叫河中模式?很好,实际上,寡人此番要夺取五处地盘,就都指望用这种河中模式,不动干戈,扩大王土,压迫梁贼。
张承业:还真是哎,大王,除了汾辽两州要动武……
李存勖(打断):汾辽也未必要动武!若郭威、元行钦两个手脚利索,擒贼擒王,便未必要打得血流成河!其实你等再想寡人夺回云州,夺取登元军,又何尝靠打仗夺回?虽有柏乡大战,但随后夺取魏州三州,也没有血战嘛!
李嗣源(拱手):大王这么一说,臣真正了解了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周德威:正是,包括与契丹关系,大王也是通过和亲,没有进行大战。现在两家和好,大王其实都可以归还一支令箭啦。
李存勖:嗯,契丹令箭,还要再看看。虽然两国没有打仗,但是阿保机唯利是图,反复不定,寡人若是就此纳还令箭,万一阿保机不给面子又来侵扰,莫非再去太庙请先王赐回令箭?
张承业(笑):那自然不可。
李存勖:所以寡人刚才欣喜若狂,乃是此番的河中模式建立,将来可以推广!不论汾辽两州,还是北平国、赵国,都可以照章办理!呵呵,如果使用妥当,虽汴梁也可和平收复嘛。
李嗣源:大王,这朱贼老巢恐怕……
李存勖(打断):源兄!朱贼老巢怎么啦?河中不也是朱贼地盘吗?事在人为!官军是仁义之师,只要他们听得懂道理,为何一定要血战一场呢?不过,目前还是要赶紧支援河中,避免被朱梁夺回。
李存璋(进入):大王。
李存璋将一份军书交给李存勖,李存勖展开看过,勃然大怒。
李存勖(拍案而起):好笑!寡人还在吹嘘河中模式,朱梁却容不得寡人不战!源兄,立刻点兵五万!
李嗣源(拱手):臣遵旨。
李存勖:朱梁在枣强,不分良莠,不论老幼,一概屠杀!他们在枣强屠城!寡人既然忝居晋王手握重兵,便该替天行道,为枣强百姓复仇!
张承业:朱梁可谓丧心病狂!
周德威:朱贼残暴,必遭天谴。大王兴仁义之师,臣请为前锋。
李嗣源(慨叹):当今乱世啊,大王纵然仁义,无奈处处虎狼。恕臣直言,河中模式,恐怕不过昙花一现。
李存勖:源兄提到河中,正好。
李存勖跑到沙盘旁边指着,几人都跟随过来。
李存勖:这援赵一仗,一定要打狠!将葛从周所部彻底消灭!令天下独夫民贼,有所畏惧!此后官军逼迫洛阳,朱贼自然不敢再派大军攻取河中。
周德威:围魏救赵!大王高明。
李存勖点头:事不宜迟,如今夺取镇定二州,便是保全河中!源兄立刻赶赴魏博,第一安定人心,第二组织一路兵马,准备北上镇定两州。
李嗣源:大王刚才令臣点兵。
李存勖(打断):点兵自有镇远前去。源兄去魏博,寡人也立刻赶往镇州,迎头痛击梁贼。
5、外 日 梁军行军
人物:尚让
尚让大军行进中,一名斥候飞马而来
斥候:大将军,圣旨到。
尚让(勒住马):谁的圣旨?
斥候:大将军,如今信王已败,郢王继位为天子,特此降诏,请大将军接旨。
尚让点点头下马跪拜,斥候宣读圣旨。
斥候:朕初登九五,而河中背反,故命尚让为骠骑大将军、征西平北招讨使,即日启程,统领三军,扫穴擒渠,平定河中,功在社稷,朕心慰焉。钦此。
尚让(大声):臣叩谢圣恩。
尚让(接旨后下令):儿郎们,两日路做一日赶,随本帅杀奔河中。
一眼看不到头的梁军大军匆匆西进。
6、内 日 延芳殿
人物:真如月、黄四娘、乌云嘎、李存勖
真如月(笑):四娘,阿娘在信里可是把你大大夸奖了一番啊。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