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7749
成片时长:约159分钟
阅读:1718
发表:2024/9/13
主旋律
电影剧本
毛泽东和他的老师们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12·李家屋场李漱清家。日。内。
毛泽东(向李漱清施拱手鞠躬礼):上屋场学生毛泽东,欣闻先生大名,特来拜访、求教。
李漱清(还礼):不敢,还望同学赐教,请坐。
二人坐定。
毛泽东:听说先生办了个洋学堂,是不是真的?
李漱清:的确是想办洋学堂的。
毛泽东(欣喜地):我能来跟您读书吗?
李漱清(看着毛泽东,有些遗憾地):办洋学堂难于走蜀道,地方当权的不允许,老百姓也不赞成!眼下学堂倒是办了一个,不过讲的还是四书五经,哈哈,你还想来吗?
毛泽东(一愣):那些,我也学了点,总觉得像嚼生腊肉,没什么味道。
李漱清:哦?
毛泽东:我对新鲜的知识更有兴趣。
李漱清:好,哈哈,这一点我们倒是一样的,可见我们能做忘年交。你等着。(走进内室,拿着一本小书出来,递给毛泽东):这本书借给你看看,最好不要外传。
毛泽东连忙点头,起身接书。
小书封面特写:論中國有被列強瓜分之危險。
毛泽东打开第一页。
画外音: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毛泽东被深深地震动、吸引了,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李漱清(欣赏地看着毛泽东):要不,坐下来读一会?
毛泽东(不好意思地合起书,拱手):多谢先生,学生告辞。改日还书,再来请教。
李漱清:不必客气,有空尽管过来切磋。
13·韶山冲毛泽东家。晚。内。
毛泽东关闭房门,拿一件衣服挡住窗户,拨亮桌上的油灯,从枕头下面取出《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坐下默读。
画外音:父亲严厉的声音:早点睡觉,别耗灯油,明天打早工,把黄豆地的草拔了。
毛泽东:晓得了。(继续埋头读书。忽然起身,激动地在屋内踱步,不一会又坐下默读)
(闪回毕)
14·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餐厅。晚。内。
毛泽东(握着筷子,看着屋顶的电灯,非常感慨地):就在那个时期,特别是在读了李先生那本小册子以后,我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到现在还记得那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话:呜呼!中国其将亡矣!从那时候起,我就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后来,我一有空闲,就去找李先生,跟他探讨中国的社会问题。
江青(笑着):问题后面再探讨行吗?饭菜都凉了。
毛泽东(回过神,微微一笑,对众人):几十年不见面了,有说不完的话。民以食为天,吃饱饭再说。
众人笑着纷纷吃饭。
15·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客厅。晚。内。
毛泽东和众亲戚坐着喝茶。
文炳璋:姑爷,您停学务农几年啊?
文运昌:我记得是二年。
文炳璋:后来怎么复学的呢?
毛泽东:这个就得感谢我父亲的仇人了。那一年,父亲输了一场官司,一片山林被人家霸占了。我趁机向父亲提出重新读书的要求,跟他说,少文化,不懂法律,就会吃亏。父亲觉得我要是学会了打官司,也能给他争一口气。正好湘潭县韶山冲附近的乌龟颈有一位懂得官场世故的老先生,在家授徒,父亲就让我去了。我在那里读了半年,又转到东茅塘毛麓钟二伯那里就读。
毛宇居:二伯是韶山毛氏家族中唯一的府学秀才,而且思想进步,主张推倒满清政府,建立民国。
毛泽东:是啊,那时我已经16岁,真正晓得下功夫求学了,在二伯那里得益匪浅。
(闪回)
16·东茅塘私塾。日。内。
字幕:东茅塘私塾
毛麓钟给14位学生讲课。
毛泽东、毛裕初等同学聚精会神地听讲。
毛麓钟(站在讲席后,两只手按在桌上,侃侃而谈):诗三百,风雅颂,打开了中国诗歌的大门,开辟了韵文的大道。此后,屈原用楚辞树立起第一座个人诗歌的丰碑,经过汉乐府、三国两晋的演化,到唐代形成了群峰高耸,名篇迭出的繁荣局面。你们应该多读楚辞和大小李杜、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佳作。
17·东茅塘私塾。日。内。
毛麓钟(站着打着手势,跟学生们慷慨讲说):今日之中国老大腐朽,急需医国能手。你们少年学子,切不可庸庸碌碌,老死牖下,当自强不息,立志成才,报效国家。
毛泽东睁大眼睛凝神听着。
18·东茅塘私塾。日。内。
毛麓钟(坐在讲席后,桌上放着几本《纲鉴类纂》,对站着的毛泽东):你从《史记》、《汉书》中读出了杰出人物的不同特点,已经很好,但最为重要的是,你要从大处着眼,从史书中悟出治乱兴衰的道理。
毛泽东庄重地点头。
毛麓钟:这部《纲鉴类纂》先借给你看,看完了,再把《资治通鉴》、《贞观政要》、《日知录》借给你看。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找我。
毛泽东(感激地欠身一躬):多谢二伯。
19·东茅塘私塾。日。内。
毛麓钟:放学。
毛泽东和同学们:谢谢先生。(纷纷拿起书包向外走)
毛麓钟:润之,你留一下。
毛泽东回身走到毛麓钟身边。
毛麓钟(从讲席下面柜中取出四五份报纸,指着):这是几期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里面有一些新思想、新言论,你可以读读,如果感兴趣,读完了再换几本。
毛泽东(十分感激地欠身一躬):多谢二伯。
(闪回毕)
20·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客厅。晚。内。
毛泽东(对众亲戚):遇到好老师是学子的幸运。遇到麓钟二伯就是我的幸运。可惜我跟他只学了半年。
文炳璋:这回你怎么又半途而废啊?
毛宇居(严肃地纠正):叫中道辍学。
毛泽东:父亲认为我读书读得差不多了,朝廷又宣布不再科举考试,做官这条路断了,不如趁早学做生意赚钱发财,就让我停学,到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我不肯屈服,就向麓钟二伯求援,幸亏二伯联络(扳着手指)我八舅,(指文运昌)和这位十六哥,(指毛宇居)我这位大哥,还有钟楚二叔、季范九哥,这些我的“贵人”,一起到我家跟父亲开辩论会,劝说会。
(闪回)
21·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家。日。内。
堂屋中间放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搁着几个茶碗。
文正莹独自坐上席,毛麓钟、毛钟楚坐对席,王季范、文运昌坐东首,毛宇居、毛顺生坐西边。
毛泽东站在侧门后探听。
文七妹在灶屋里做饭。
毛泽民在灶后烧火。
毛顺生满脸不高兴:三伢子的事情,惊动舅爷和各位,真是抱歉。
毛麓钟:客气话就不要说了,为了毛氏家族的人才,在座的都愿意出力帮言。
毛顺生:什么人才?读了6年私塾了,不过如此,还想去东山上洋学堂,能上出什么名堂?
毛宇居:三叔,你这就说偏了,我早就跟你谈过,润之的记忆力不同寻常、理解力高出同辈,不让他继续读书,真是太屈才、太可惜了。
王季范(笑着慢条斯理地):我也深有同感。
文运昌:二十三弟有些方面我自愧不如呢!
毛顺生:你们都会说好话,再读下去能读出黄金还是白米呢?
毛钟楚: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毛麓钟(向毛钟楚摆摆手):社会在进步,人也要跟着进步,不然就会变成庸庸碌碌的平凡之辈。润之底子好,到洋学堂去再深造深造,能成大器,做大事,让他学做小生意,就好比拿栋梁当椽子用,实在不值当。
毛顺生:我也晓得读书能做大事是好的,但那是没把握的,庄稼人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文正莹:就算谈赚钱,文化高的也比文化低的赚钱的……
[作者只公开了10000字]
毛泽东(向李漱清施拱手鞠躬礼):上屋场学生毛泽东,欣闻先生大名,特来拜访、求教。
李漱清(还礼):不敢,还望同学赐教,请坐。
二人坐定。
毛泽东:听说先生办了个洋学堂,是不是真的?
李漱清:的确是想办洋学堂的。
毛泽东(欣喜地):我能来跟您读书吗?
李漱清(看着毛泽东,有些遗憾地):办洋学堂难于走蜀道,地方当权的不允许,老百姓也不赞成!眼下学堂倒是办了一个,不过讲的还是四书五经,哈哈,你还想来吗?
毛泽东(一愣):那些,我也学了点,总觉得像嚼生腊肉,没什么味道。
李漱清:哦?
毛泽东:我对新鲜的知识更有兴趣。
李漱清:好,哈哈,这一点我们倒是一样的,可见我们能做忘年交。你等着。(走进内室,拿着一本小书出来,递给毛泽东):这本书借给你看看,最好不要外传。
毛泽东连忙点头,起身接书。
小书封面特写:論中國有被列強瓜分之危險。
毛泽东打开第一页。
画外音: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毛泽东被深深地震动、吸引了,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李漱清(欣赏地看着毛泽东):要不,坐下来读一会?
毛泽东(不好意思地合起书,拱手):多谢先生,学生告辞。改日还书,再来请教。
李漱清:不必客气,有空尽管过来切磋。
13·韶山冲毛泽东家。晚。内。
毛泽东关闭房门,拿一件衣服挡住窗户,拨亮桌上的油灯,从枕头下面取出《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坐下默读。
画外音:父亲严厉的声音:早点睡觉,别耗灯油,明天打早工,把黄豆地的草拔了。
毛泽东:晓得了。(继续埋头读书。忽然起身,激动地在屋内踱步,不一会又坐下默读)
(闪回毕)
14·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餐厅。晚。内。
毛泽东(握着筷子,看着屋顶的电灯,非常感慨地):就在那个时期,特别是在读了李先生那本小册子以后,我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到现在还记得那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话:呜呼!中国其将亡矣!从那时候起,我就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后来,我一有空闲,就去找李先生,跟他探讨中国的社会问题。
江青(笑着):问题后面再探讨行吗?饭菜都凉了。
毛泽东(回过神,微微一笑,对众人):几十年不见面了,有说不完的话。民以食为天,吃饱饭再说。
众人笑着纷纷吃饭。
15·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客厅。晚。内。
毛泽东和众亲戚坐着喝茶。
文炳璋:姑爷,您停学务农几年啊?
文运昌:我记得是二年。
文炳璋:后来怎么复学的呢?
毛泽东:这个就得感谢我父亲的仇人了。那一年,父亲输了一场官司,一片山林被人家霸占了。我趁机向父亲提出重新读书的要求,跟他说,少文化,不懂法律,就会吃亏。父亲觉得我要是学会了打官司,也能给他争一口气。正好湘潭县韶山冲附近的乌龟颈有一位懂得官场世故的老先生,在家授徒,父亲就让我去了。我在那里读了半年,又转到东茅塘毛麓钟二伯那里就读。
毛宇居:二伯是韶山毛氏家族中唯一的府学秀才,而且思想进步,主张推倒满清政府,建立民国。
毛泽东:是啊,那时我已经16岁,真正晓得下功夫求学了,在二伯那里得益匪浅。
(闪回)
16·东茅塘私塾。日。内。
字幕:东茅塘私塾
毛麓钟给14位学生讲课。
毛泽东、毛裕初等同学聚精会神地听讲。
毛麓钟(站在讲席后,两只手按在桌上,侃侃而谈):诗三百,风雅颂,打开了中国诗歌的大门,开辟了韵文的大道。此后,屈原用楚辞树立起第一座个人诗歌的丰碑,经过汉乐府、三国两晋的演化,到唐代形成了群峰高耸,名篇迭出的繁荣局面。你们应该多读楚辞和大小李杜、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佳作。
17·东茅塘私塾。日。内。
毛麓钟(站着打着手势,跟学生们慷慨讲说):今日之中国老大腐朽,急需医国能手。你们少年学子,切不可庸庸碌碌,老死牖下,当自强不息,立志成才,报效国家。
毛泽东睁大眼睛凝神听着。
18·东茅塘私塾。日。内。
毛麓钟(坐在讲席后,桌上放着几本《纲鉴类纂》,对站着的毛泽东):你从《史记》、《汉书》中读出了杰出人物的不同特点,已经很好,但最为重要的是,你要从大处着眼,从史书中悟出治乱兴衰的道理。
毛泽东庄重地点头。
毛麓钟:这部《纲鉴类纂》先借给你看,看完了,再把《资治通鉴》、《贞观政要》、《日知录》借给你看。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找我。
毛泽东(感激地欠身一躬):多谢二伯。
19·东茅塘私塾。日。内。
毛麓钟:放学。
毛泽东和同学们:谢谢先生。(纷纷拿起书包向外走)
毛麓钟:润之,你留一下。
毛泽东回身走到毛麓钟身边。
毛麓钟(从讲席下面柜中取出四五份报纸,指着):这是几期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里面有一些新思想、新言论,你可以读读,如果感兴趣,读完了再换几本。
毛泽东(十分感激地欠身一躬):多谢二伯。
(闪回毕)
20·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客厅。晚。内。
毛泽东(对众亲戚):遇到好老师是学子的幸运。遇到麓钟二伯就是我的幸运。可惜我跟他只学了半年。
文炳璋:这回你怎么又半途而废啊?
毛宇居(严肃地纠正):叫中道辍学。
毛泽东:父亲认为我读书读得差不多了,朝廷又宣布不再科举考试,做官这条路断了,不如趁早学做生意赚钱发财,就让我停学,到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我不肯屈服,就向麓钟二伯求援,幸亏二伯联络(扳着手指)我八舅,(指文运昌)和这位十六哥,(指毛宇居)我这位大哥,还有钟楚二叔、季范九哥,这些我的“贵人”,一起到我家跟父亲开辩论会,劝说会。
(闪回)
21·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家。日。内。
堂屋中间放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搁着几个茶碗。
文正莹独自坐上席,毛麓钟、毛钟楚坐对席,王季范、文运昌坐东首,毛宇居、毛顺生坐西边。
毛泽东站在侧门后探听。
文七妹在灶屋里做饭。
毛泽民在灶后烧火。
毛顺生满脸不高兴:三伢子的事情,惊动舅爷和各位,真是抱歉。
毛麓钟:客气话就不要说了,为了毛氏家族的人才,在座的都愿意出力帮言。
毛顺生:什么人才?读了6年私塾了,不过如此,还想去东山上洋学堂,能上出什么名堂?
毛宇居:三叔,你这就说偏了,我早就跟你谈过,润之的记忆力不同寻常、理解力高出同辈,不让他继续读书,真是太屈才、太可惜了。
王季范(笑着慢条斯理地):我也深有同感。
文运昌:二十三弟有些方面我自愧不如呢!
毛顺生:你们都会说好话,再读下去能读出黄金还是白米呢?
毛钟楚: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毛麓钟(向毛钟楚摆摆手):社会在进步,人也要跟着进步,不然就会变成庸庸碌碌的平凡之辈。润之底子好,到洋学堂去再深造深造,能成大器,做大事,让他学做小生意,就好比拿栋梁当椽子用,实在不值当。
毛顺生:我也晓得读书能做大事是好的,但那是没把握的,庄稼人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文正莹:就算谈赚钱,文化高的也比文化低的赚钱的……
[作者只公开了10000字]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