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5847
成片时长:约50分钟
阅读:8920
发表:2015/8/5 修改:2015/8/9
37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乱世精英》第2集
2
3
…
37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韩雁:“哦!”
司马义:“这就是我一直要找这本书的关键!你知道吧,这里面有三篇文章,有三篇最让我兴奋的好文章哪!”
韩雁:“什么好文章?” 她停下手中的活儿。
司马义:“你看啊,就是这三篇文章:《谁最早发现美洲》,《‘扶桑’小考》,《由慧深的国籍说起》!”
韩雁:“哦……慧深!这里也说到了慧深?”
司马义:“啊,这可是来源于正史!正史《梁书》第五十四卷中提到的——慧深!”
韩雁:“哎,你那什么,你说的那个……墨西哥湾的大石碑上写着的,不也叫慧深吗?”
司马义:“对啊,就是慧深!太棒了,太棒了!我又找到了一个佐证!美洲大陆,美洲大陆是咱中国人第一个发现的!是中国南朝的慧深发现的!哈哈哈哈……”
司马义兴奋无比,韩雁也惊喜无比。
韩雁:“哟,《燕山夜话》中也说到美洲大陆是慧深发现的了,啊?拿来我瞧瞧!” 她拿过书,快阅起来……
司马义指着书中:“你看,你看,这里!……”
韩雁:“……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廓。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
韩雁在读着,司马义在一旁摇头晃脑地跟着背诵。
韩雁:“哎呀,《燕山夜话》里引用的……就是这个《梁书》中的那段文字嘛,这跟你在史书中查到的,就是你那小纸条上抄的,一模一样!”
司马义:“对啊,我就是从史书中抄下的嘛。”
韩雁:“你那纸条,连我都快要背得了。说真的,每次读起它来,我都有一种激动感。”
司马义:“这可是正史中的记载哦!”
韩雁:“是啊。”
司马义:“你看啊,这‘沙门慧深’,和墨西哥的尤卡坦海边打捞上来的那块石碑上所记载的慧深,其名字、身份、生活年代都一致,应该是同一个人!”
韩雁:“嗯,很可能!”
司马义:“而且,《粱书》中记载的扶桑国的国情,和那碑文记述中所提及到的,也颇为相似!”
韩雁:“而且,这个沙门慧深也姓司马!” 她笑得很调皮。
司马义也笑:“哈,对对,正好是我们司马本家。”
韩雁:“没准啊,那位俗姓也是姓司马的高僧慧深,与你们司马家的祖上,还牵着一点儿瓜藤枝叶呢!” 说完咯咯地笑了起来。
司马义:“嘿,嘿嘿,你还别不信,这也完全可能啊!”
韩雁:“好好,可能可能,我信!哎,你说这位叫慧深的高僧,原本……是哪个?哪个皇帝的太子?”
司马义:“哦,是东晋最后第二个皇帝司马德宗的太子。来来,你来看。”
司马义说着,进了他的小书房,韩雁往茶杯里加了水,也跟着进来。
2-9司马义家书房(内,日)
司马义从他的书架上搬过《辞海》,翻到后面……
司马义:“你看这历史年代表:这是晋安帝司马德宗,司马德宗死后不到两年,东晋就改朝为宋了。这个宋,就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齐、梁、陈的那个宋!”
韩雁:“哟,这东晋的末代皇帝就一年多时间,也太短命了。要是那个太子后来不做和尚,那你们司马家的江山肯定还要长得多!”
司马义:“哈哈哈哈……,他再长也没用,反正也轮不到我呀!……”
韩雁:“美得你!……” 说着,韩雁也跟着他哈哈大笑起来……,可是一会儿,韩雁收住了笑。
韩雁:“啧,可惜那大石碑给毁掉了,还有那个衣冠冢金字塔也给毁掉了!那个该死的桑切斯,……叫什么桑切斯来着?”
司马义:“米盖尔·德,米盖尔·德·桑切斯。”
韩雁:“那个米盖尔·德·桑切斯说翻脸就翻脸,真不是个东西!”
司马义:“唉,多宝贵的历史文物啊,全毁了!真可惜!”
韩雁:“不过你当时啊,幸亏没跟他们硬拼,你若真跟他们硬拼了,肯定要遭他们的毒手!那我们娘俩就……” 韩雁说到这儿,竟有点鼻子发酸。
司马义:“哎,哎哎,别瞎想,别瞎想,啊,我这人命大着呢!” 他逗着妻子。
韩雁:“那人也真是的,太小心眼了,他害怕别人比他的祖宗哥伦布先到美洲大陆,竟不惜把那么重要的文物给毁了!”
司马义:“什么他的祖宗!其实啊,是他姥爷姓哥伦布,又不是他爷爷。”
韩雁:“切,那个鬼桑切斯,就算他爷爷姓哥伦布,那也未必就是那个克利斯托弗·哥伦布的后代!”
司马义:“对啊。就好比我司马义,啊?我姓司马,但未必就一定是司马迁或者晋朝司马皇帝的后代呀。” 他强调着“一定” 两个字。
韩雁:“就是。”
司马义:“……哎等等,那位米盖尔·德·桑切斯,他的姥爷虽然姓哥伦布,可是……也许还真的不是哥伦布的后裔!”
韩雁:“嗯?这话怎么说?”
司马义:“我想起来了,那天我们临回国前在宾馆里气愤地议论的时候,林翻译的话,一下点到了要害之处!那天……(化出):
2-10宾馆客房 (内,日)
小罗:“哎,咱不跟那种人一般见识!什么鬼桑切斯啊,桑切死,死!哦,他外公姓了哥伦布,就可以不尊重历史啦!”
大个儿:“嗨,要我说呀,就算他外公姓哥伦布,也未必就是那个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的后代!”
小罗:“大个儿这话说得有道理!”
林翻译:“对,大个儿这话,让我想起来了,虽然,米盖尔·德·桑切斯先生说,他身上有一半是哥伦布家族的血统,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很肯定他外公就是航海家哥伦布的后人。”
众人:“为什么?……”
林翻译:“大家想想,那一天,就是咱刚来这儿参观时,米盖尔·德·桑切斯当时是怎么说来着?”
众人:“怎么说来着?”
林翻译:“他给大家介绍这座海上石油城,说这里曾经发生过西班牙战舰和当地土著人的独木舟队发生过一场海战,说着说着又说到了哥伦布发现这块美洲大陆,然后就说到了他的外祖父……”
小罗:“哦对,我当时就在林翻译旁边。”
司马义:“嗯对,是这样,我也想起来了。”
林翻译:“想起来了吧,他当时说他外祖父时,他这样说,……” (闪回):
2-11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外,日)
米盖尔·德·桑切斯(西班牙语):“是的,我外祖父也姓哥伦布!” 西班牙人露出一脸自豪的笑容。
林翻译认真地翻译着。
司马义:“哦,失敬失敬!原来,米盖尔·德·桑切斯先生的外祖父也姓哥伦布啊!就是那位了不起的航海家哥伦布的后裔么?”
林翻译译成西班牙语。
米盖尔·德·桑切斯(从西班牙语转说英语):“我相信是的。我们西班牙人以哥伦布姓氏为荣。既然我外祖父姓哥伦布,那么,我的身上也就有一半是哥伦布家族的血统了!啊?哈哈哈哈……”
林翻译几乎同步地译成中文。(闪出):
2-12宾馆客房 (外,日)
林翻译:“咱司马团长说,‘原来,米盖尔·德·桑切斯先生的外祖父也姓哥伦布啊!就是那位了不起的航海家哥伦布的后裔么?’结果他回答:‘我相信是的。我们西班牙人以哥伦布姓氏为荣。既然我外祖父姓哥伦布,那么,我的身上也就有一半是哥伦布家族的血统了!’”
陈总:“对,我也记得他是这么说的。”
林翻译:“大家明白了么?他回答的是:‘我相信是的。’而没说:‘那当然是的!’您说呢司马团长?”
她望着司马义团长。
司马义:“嗯嗯,对,他当时是这么回答的。如果他的外公的确是航海家哥伦布的后裔,那么他应该十分明确地回答:是的!我外公就是航海家哥伦布的后人,甚至可以说出是第几代后人,而不应该说‘我相信是的’。”
丁可勤:“呵呵,‘我相信是的’!这回答有意思!这叫摸棱两可!”
小罗:“没准,他外公小时候是个孤儿,被哥伦布家族的某一支收养的,然后就姓了哥伦布。”
大个儿:“对!然后这人自小就以有一半哥伦布家族的血统而自豪。然后又……”
李欣:“哎哟坏了,这都几点了,咱得赶紧走了!”
陈总:“哟,对对对,咱别猜了,也别‘然后’了,再不动身走,‘然后’咱就要误航班了!
众人:“噢,走了走了……” (化出):
2-13司马义家书房(内,日)
韩雁:“哎呀,看来,那个桑切斯还真的未必是航海家哥伦布的后裔呢!”
司马义:“我估计啊,这位桑切斯对哥伦布特别崇拜,是有一种崇拜情结!所以,他外公姓了哥伦布,他自小就以有一半哥伦布家族的血统而自豪。”
韩雁:“呵,他那崇拜情结一发作不要紧,倒是可惜了那块大石碑!”
司马义:“是啊,那珍贵的大石碑被毁,真是可惜了!”
韩雁:“那个鬼桑切斯,充其量也就有一半哥伦布家族的血统,偏还那么激动!”
司马义:“就是,历史该什么样,就什么样,他激动,激动嘛呀!”
韩雁打趣道:“行了行了,也甭说别人,你自己个儿也够激动的,瞧瞧你这几年忙的!啊,跟中了邪似的。”
司马义:“哎,不过啊,就为了这事儿,这几年里,我从大量的史料中,查阅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呣,应该说是理出了许多精彩的历史篇章!哦不,是历史画卷!不不,是壮美的史诗!还不对,应该,应该是……”
韩雁:“怕是——,你想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历史剧吧?”
司马义:“历史剧?对!历史剧,就应当是激动人心的历史剧!好!你说得对极了,对极了对极了!哈哈哈哈,我查阅的那么多资料,完全可以写出激动人心的、传奇性的历史剧!”
韩雁:“哟,瞧你,还真的顺着竿子往上爬了!激动人心的、传奇性的历史剧。激动人心的、传奇性的历史剧是那么好写的?”
司马义:“哎哎真的!已经有好些日子了,我眼前吧,不时地浮现着一千五百年前的各种人物、故事,活生生的人物,激动人心的场面,那真是激动人心的历史剧!”
韩雁:“瞧瞧,越说越来劲了,还真写剧本啊?你又没干过编剧!”
司马义:“啧,没干过编剧就一定不能写剧本啊?我不能学嘛,再说,我有这灵感啊!哎哎,真的真的,灵感很宝贵,灵感可太重要了!”
韩雁:“要说你的灵感嘛……,嗯,这我信!” 韩雁的表情有点调皮还带点深情。
司马义:“哎,这就对了!到底是我夫人!”说到“夫人”二字时,他对韩艳亲昵一笑。
韩雁笑着拿起空茶杯,往客厅走去。
司马义:“哦哦,还有个事儿……” 他拿起个不太大的地球仪,也跟了出来。
2-14司马义家客厅(内,日)
司马义:“哎,还有啊,很多人都以为扶桑是日本,其实……,其实日本离中国才有多远?啊?你来看。”
韩雁递上加了水的茶杯,两人一起坐到沙发上。司马义喝了两口,放下茶杯,他转动起地球仪,找到日本。
司马义:“你看,日本是个狭长的岛国,中国和日本两陆地之间的距离……,大概,大概相距不到一千公里吧,上海到东京最多也就……两千?两千公里吧。”
韩雁:“这个,不知道,嗯,差不多吧。”
司马义:“可这扶桑国呢,扶桑国,它是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燕山夜话》中,也说到了这点!” 他使劲地强调着“大汉国东二万余里” 这一句。
韩雁:“所以,扶桑国就不会是日本。”
司马义:“对啊!按史书上的记载,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文身国又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再加上倭国与中国之间的距离,我们往少了算,算它一千五百公里,也就是三千里。好,加上大汉国东的二万余里,这么加起来,得多少?”
韩雁:“嗯,五千,七千,三千,嗯,一万五。再加上两万多里,这样加起来总共,总共要三万五千多里了,三万五、六千里!”
司马义:“对啊,三万五、六千里!三万五、六千里的距离,都快半个赤道远了,怎么可能是日本呢?”
韩雁:“嗯,不可能。”
司马义:“哦,还要注意这一句:‘地在中国之东’,这就是方位!知道吗?方位!这一点呀,还是咱们儿子提醒我的呢!……”
韩雁:“嗯对!那这一点呀,是咱们儿子的功劳!”
司马义:“对对,咱儿子的功劳!哈哈哈哈……” 他把地球仪转动起来……
司马义:“你看啊,方位是中国的东方,距离约三万五、六千里,就是半个赤道不到一点儿……,瞧,这不就到墨西哥了吗?怎么会是日本呢!”
韩雁:“是呀,日本在古代叫作‘倭国’,我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历史老师就是这么说过的。”
司马义:“这就是我一直要找这本书的关键!你知道吧,这里面有三篇文章,有三篇最让我兴奋的好文章哪!”
韩雁:“什么好文章?” 她停下手中的活儿。
司马义:“你看啊,就是这三篇文章:《谁最早发现美洲》,《‘扶桑’小考》,《由慧深的国籍说起》!”
韩雁:“哦……慧深!这里也说到了慧深?”
司马义:“啊,这可是来源于正史!正史《梁书》第五十四卷中提到的——慧深!”
韩雁:“哎,你那什么,你说的那个……墨西哥湾的大石碑上写着的,不也叫慧深吗?”
司马义:“对啊,就是慧深!太棒了,太棒了!我又找到了一个佐证!美洲大陆,美洲大陆是咱中国人第一个发现的!是中国南朝的慧深发现的!哈哈哈哈……”
司马义兴奋无比,韩雁也惊喜无比。
韩雁:“哟,《燕山夜话》中也说到美洲大陆是慧深发现的了,啊?拿来我瞧瞧!” 她拿过书,快阅起来……
司马义指着书中:“你看,你看,这里!……”
韩雁:“……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廓。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
韩雁在读着,司马义在一旁摇头晃脑地跟着背诵。
韩雁:“哎呀,《燕山夜话》里引用的……就是这个《梁书》中的那段文字嘛,这跟你在史书中查到的,就是你那小纸条上抄的,一模一样!”
司马义:“对啊,我就是从史书中抄下的嘛。”
韩雁:“你那纸条,连我都快要背得了。说真的,每次读起它来,我都有一种激动感。”
司马义:“这可是正史中的记载哦!”
韩雁:“是啊。”
司马义:“你看啊,这‘沙门慧深’,和墨西哥的尤卡坦海边打捞上来的那块石碑上所记载的慧深,其名字、身份、生活年代都一致,应该是同一个人!”
韩雁:“嗯,很可能!”
司马义:“而且,《粱书》中记载的扶桑国的国情,和那碑文记述中所提及到的,也颇为相似!”
韩雁:“而且,这个沙门慧深也姓司马!” 她笑得很调皮。
司马义也笑:“哈,对对,正好是我们司马本家。”
韩雁:“没准啊,那位俗姓也是姓司马的高僧慧深,与你们司马家的祖上,还牵着一点儿瓜藤枝叶呢!” 说完咯咯地笑了起来。
司马义:“嘿,嘿嘿,你还别不信,这也完全可能啊!”
韩雁:“好好,可能可能,我信!哎,你说这位叫慧深的高僧,原本……是哪个?哪个皇帝的太子?”
司马义:“哦,是东晋最后第二个皇帝司马德宗的太子。来来,你来看。”
司马义说着,进了他的小书房,韩雁往茶杯里加了水,也跟着进来。
2-9司马义家书房(内,日)
司马义从他的书架上搬过《辞海》,翻到后面……
司马义:“你看这历史年代表:这是晋安帝司马德宗,司马德宗死后不到两年,东晋就改朝为宋了。这个宋,就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齐、梁、陈的那个宋!”
韩雁:“哟,这东晋的末代皇帝就一年多时间,也太短命了。要是那个太子后来不做和尚,那你们司马家的江山肯定还要长得多!”
司马义:“哈哈哈哈……,他再长也没用,反正也轮不到我呀!……”
韩雁:“美得你!……” 说着,韩雁也跟着他哈哈大笑起来……,可是一会儿,韩雁收住了笑。
韩雁:“啧,可惜那大石碑给毁掉了,还有那个衣冠冢金字塔也给毁掉了!那个该死的桑切斯,……叫什么桑切斯来着?”
司马义:“米盖尔·德,米盖尔·德·桑切斯。”
韩雁:“那个米盖尔·德·桑切斯说翻脸就翻脸,真不是个东西!”
司马义:“唉,多宝贵的历史文物啊,全毁了!真可惜!”
韩雁:“不过你当时啊,幸亏没跟他们硬拼,你若真跟他们硬拼了,肯定要遭他们的毒手!那我们娘俩就……” 韩雁说到这儿,竟有点鼻子发酸。
司马义:“哎,哎哎,别瞎想,别瞎想,啊,我这人命大着呢!” 他逗着妻子。
韩雁:“那人也真是的,太小心眼了,他害怕别人比他的祖宗哥伦布先到美洲大陆,竟不惜把那么重要的文物给毁了!”
司马义:“什么他的祖宗!其实啊,是他姥爷姓哥伦布,又不是他爷爷。”
韩雁:“切,那个鬼桑切斯,就算他爷爷姓哥伦布,那也未必就是那个克利斯托弗·哥伦布的后代!”
司马义:“对啊。就好比我司马义,啊?我姓司马,但未必就一定是司马迁或者晋朝司马皇帝的后代呀。” 他强调着“一定” 两个字。
韩雁:“就是。”
司马义:“……哎等等,那位米盖尔·德·桑切斯,他的姥爷虽然姓哥伦布,可是……也许还真的不是哥伦布的后裔!”
韩雁:“嗯?这话怎么说?”
司马义:“我想起来了,那天我们临回国前在宾馆里气愤地议论的时候,林翻译的话,一下点到了要害之处!那天……(化出):
2-10宾馆客房 (内,日)
小罗:“哎,咱不跟那种人一般见识!什么鬼桑切斯啊,桑切死,死!哦,他外公姓了哥伦布,就可以不尊重历史啦!”
大个儿:“嗨,要我说呀,就算他外公姓哥伦布,也未必就是那个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的后代!”
小罗:“大个儿这话说得有道理!”
林翻译:“对,大个儿这话,让我想起来了,虽然,米盖尔·德·桑切斯先生说,他身上有一半是哥伦布家族的血统,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很肯定他外公就是航海家哥伦布的后人。”
众人:“为什么?……”
林翻译:“大家想想,那一天,就是咱刚来这儿参观时,米盖尔·德·桑切斯当时是怎么说来着?”
众人:“怎么说来着?”
林翻译:“他给大家介绍这座海上石油城,说这里曾经发生过西班牙战舰和当地土著人的独木舟队发生过一场海战,说着说着又说到了哥伦布发现这块美洲大陆,然后就说到了他的外祖父……”
小罗:“哦对,我当时就在林翻译旁边。”
司马义:“嗯对,是这样,我也想起来了。”
林翻译:“想起来了吧,他当时说他外祖父时,他这样说,……” (闪回):
2-11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外,日)
米盖尔·德·桑切斯(西班牙语):“是的,我外祖父也姓哥伦布!” 西班牙人露出一脸自豪的笑容。
林翻译认真地翻译着。
司马义:“哦,失敬失敬!原来,米盖尔·德·桑切斯先生的外祖父也姓哥伦布啊!就是那位了不起的航海家哥伦布的后裔么?”
林翻译译成西班牙语。
米盖尔·德·桑切斯(从西班牙语转说英语):“我相信是的。我们西班牙人以哥伦布姓氏为荣。既然我外祖父姓哥伦布,那么,我的身上也就有一半是哥伦布家族的血统了!啊?哈哈哈哈……”
林翻译几乎同步地译成中文。(闪出):
2-12宾馆客房 (外,日)
林翻译:“咱司马团长说,‘原来,米盖尔·德·桑切斯先生的外祖父也姓哥伦布啊!就是那位了不起的航海家哥伦布的后裔么?’结果他回答:‘我相信是的。我们西班牙人以哥伦布姓氏为荣。既然我外祖父姓哥伦布,那么,我的身上也就有一半是哥伦布家族的血统了!’”
陈总:“对,我也记得他是这么说的。”
林翻译:“大家明白了么?他回答的是:‘我相信是的。’而没说:‘那当然是的!’您说呢司马团长?”
她望着司马义团长。
司马义:“嗯嗯,对,他当时是这么回答的。如果他的外公的确是航海家哥伦布的后裔,那么他应该十分明确地回答:是的!我外公就是航海家哥伦布的后人,甚至可以说出是第几代后人,而不应该说‘我相信是的’。”
丁可勤:“呵呵,‘我相信是的’!这回答有意思!这叫摸棱两可!”
小罗:“没准,他外公小时候是个孤儿,被哥伦布家族的某一支收养的,然后就姓了哥伦布。”
大个儿:“对!然后这人自小就以有一半哥伦布家族的血统而自豪。然后又……”
李欣:“哎哟坏了,这都几点了,咱得赶紧走了!”
陈总:“哟,对对对,咱别猜了,也别‘然后’了,再不动身走,‘然后’咱就要误航班了!
众人:“噢,走了走了……” (化出):
2-13司马义家书房(内,日)
韩雁:“哎呀,看来,那个桑切斯还真的未必是航海家哥伦布的后裔呢!”
司马义:“我估计啊,这位桑切斯对哥伦布特别崇拜,是有一种崇拜情结!所以,他外公姓了哥伦布,他自小就以有一半哥伦布家族的血统而自豪。”
韩雁:“呵,他那崇拜情结一发作不要紧,倒是可惜了那块大石碑!”
司马义:“是啊,那珍贵的大石碑被毁,真是可惜了!”
韩雁:“那个鬼桑切斯,充其量也就有一半哥伦布家族的血统,偏还那么激动!”
司马义:“就是,历史该什么样,就什么样,他激动,激动嘛呀!”
韩雁打趣道:“行了行了,也甭说别人,你自己个儿也够激动的,瞧瞧你这几年忙的!啊,跟中了邪似的。”
司马义:“哎,不过啊,就为了这事儿,这几年里,我从大量的史料中,查阅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呣,应该说是理出了许多精彩的历史篇章!哦不,是历史画卷!不不,是壮美的史诗!还不对,应该,应该是……”
韩雁:“怕是——,你想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历史剧吧?”
司马义:“历史剧?对!历史剧,就应当是激动人心的历史剧!好!你说得对极了,对极了对极了!哈哈哈哈,我查阅的那么多资料,完全可以写出激动人心的、传奇性的历史剧!”
韩雁:“哟,瞧你,还真的顺着竿子往上爬了!激动人心的、传奇性的历史剧。激动人心的、传奇性的历史剧是那么好写的?”
司马义:“哎哎真的!已经有好些日子了,我眼前吧,不时地浮现着一千五百年前的各种人物、故事,活生生的人物,激动人心的场面,那真是激动人心的历史剧!”
韩雁:“瞧瞧,越说越来劲了,还真写剧本啊?你又没干过编剧!”
司马义:“啧,没干过编剧就一定不能写剧本啊?我不能学嘛,再说,我有这灵感啊!哎哎,真的真的,灵感很宝贵,灵感可太重要了!”
韩雁:“要说你的灵感嘛……,嗯,这我信!” 韩雁的表情有点调皮还带点深情。
司马义:“哎,这就对了!到底是我夫人!”说到“夫人”二字时,他对韩艳亲昵一笑。
韩雁笑着拿起空茶杯,往客厅走去。
司马义:“哦哦,还有个事儿……” 他拿起个不太大的地球仪,也跟了出来。
2-14司马义家客厅(内,日)
司马义:“哎,还有啊,很多人都以为扶桑是日本,其实……,其实日本离中国才有多远?啊?你来看。”
韩雁递上加了水的茶杯,两人一起坐到沙发上。司马义喝了两口,放下茶杯,他转动起地球仪,找到日本。
司马义:“你看,日本是个狭长的岛国,中国和日本两陆地之间的距离……,大概,大概相距不到一千公里吧,上海到东京最多也就……两千?两千公里吧。”
韩雁:“这个,不知道,嗯,差不多吧。”
司马义:“可这扶桑国呢,扶桑国,它是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燕山夜话》中,也说到了这点!” 他使劲地强调着“大汉国东二万余里” 这一句。
韩雁:“所以,扶桑国就不会是日本。”
司马义:“对啊!按史书上的记载,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文身国又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再加上倭国与中国之间的距离,我们往少了算,算它一千五百公里,也就是三千里。好,加上大汉国东的二万余里,这么加起来,得多少?”
韩雁:“嗯,五千,七千,三千,嗯,一万五。再加上两万多里,这样加起来总共,总共要三万五千多里了,三万五、六千里!”
司马义:“对啊,三万五、六千里!三万五、六千里的距离,都快半个赤道远了,怎么可能是日本呢?”
韩雁:“嗯,不可能。”
司马义:“哦,还要注意这一句:‘地在中国之东’,这就是方位!知道吗?方位!这一点呀,还是咱们儿子提醒我的呢!……”
韩雁:“嗯对!那这一点呀,是咱们儿子的功劳!”
司马义:“对对,咱儿子的功劳!哈哈哈哈……” 他把地球仪转动起来……
司马义:“你看啊,方位是中国的东方,距离约三万五、六千里,就是半个赤道不到一点儿……,瞧,这不就到墨西哥了吗?怎么会是日本呢!”
韩雁:“是呀,日本在古代叫作‘倭国’,我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历史老师就是这么说过的。”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