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6659
成片时长:约54分钟
阅读:7449
发表:2018/9/9
35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电视连续剧钱弘佐》第4集
1
…
3
4
5
…
35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诏书在文武大臣中间传递,最后一排的大臣刺血落名,内侍将诏书捧回给许太后。
**许太后对商总管:你亲自将此血誓诏书,张贴在罗城正门。三年前大火,杭州城百姓深受其害。不论贵贱,愿意在这个血誓诏书上签名的百姓,都许他们签名;不会写字的,按手印也可以。就算是对死去的亲人和乡亲的追悼吧。
商总管恭敬接过血誓诏书,平稳端住,快步走出勤政殿。
**许太后对众文武大臣:等一会,刺客就要在罗城正门处决。这个凶徒原本应凌迟处死,念在他能招供罪行的份上,降等为犬决。各位爱卿,请随哀家到牙城得胜门城楼观刑。
96场,杭州城街道,日
快马疾驰,马上的禁军将士在鸣锣高喊:罗城正门,斩杀刺客,王上有旨,全城百姓,集结观刑。
97场,罗城正门,日
血誓诏书前,人头攒动,有的人在大声读诵,有的人在刺血签名,有的人在按手印,后边的人在向前拥挤。
成群的猎犬由人牵着,嘶嚎躁动。禁军将士林立,枪头互架,将刑场围城圆形。高台上,商总管坐在官椅上,他身前的长条桌上,供着圣旨。高台下,要“处决”的刺客被绑在矮小的木桩上,披头散发遮住了面孔,衣服稍有血污但还算穿得整齐,他半坐半躺在地上,无声无息。
**一内侍跑到商总管身边:启禀总管大人,时辰已到。
**商总管:击鼓。
98场,得胜楼,日
隆隆的鼓声中,高耸如塔的得胜门城楼上,观刑的众多大臣肃然站立在各层外廊,眺望刑场。
得胜楼最顶层,只有许太后和钱弘佐并肩站立。
**钱弘佐俯身看了眼围廊下的侍卫,借着鼓声掩盖对许太后低声:母后,昨日在洗心堂,那个刺客,已经被侍卫们乱刀砍死了。商总管他……。
**许太后打断:哀家知道。刺客是谁、是生、是死不重要,他不过是个替人卖命的人,我们要对付的,是他的幕后主使。
**钱弘佐:可是刺客当场被砍死,很多人都看见了。
第一遍鼓声停止,许太后默然。
刑场上,商总管站起身,捧下桌上的圣旨,展开,大声宣读:王上有旨,夜叉门罪恶滔天,人神共愤……
刑场外围人山人海的百姓在静听。
城门楼上,戴恽僵直地站立,面色阴沉。
**刑场上,一百姓挥臂大喊:誓杀国贼!
**所有的百姓挥拳齐喝:誓杀国贼!!!
喊声震彻天地。
第二遍鼓声擂响,声传四野。得胜楼顶层,鼓声伴随着百姓的呼喊声。
**许太后对钱弘佐继续道:知道的人,眼下都关押在内廷刑狱。即便以后放出来,哀家保证,他们谁也不敢说出真相。王上大可放心。
**钱弘佐依旧担心:如果他们之中有内奸,他会不会告诉主谋的人?
**许太后:主谋知道了又如何?难道他还敢当众与哀家对质吗?
钱弘佐紧盯着许太后,对她公然扯谎,有些愕然。
**许太后解释道:没有人敢承认派人刺杀你。更重要的是,短期内再无人敢觊觎王权。因为今日他刚刚肩负下了,近三年来所有最严重的罪行,是吴越臣民发誓要碎尸万段的人!
第二次鼓声停下的同时,许太后的话也停了下来。
钱弘佐目光闪烁。
刑场上,商总管将圣旨放回到桌案上。
兵士牵着猎犬,跑步入场。百姓们都静了下来。
第三次鼓声大作,所有的猎狗被同时放开,扑向了被绑在地上的刺客。刺客被绑住的身体边,围满了猎犬,数条猎犬纵跳上刺客的身体。鼓声停下来的时候,猎犬依旧狂吠不止,互相争抢着人肉,啃噬着骨头,地面上全都是碎肉残渣和鲜血。
**钱弘佐低声又问:母后,您查出来幕后主使是谁吗?
**许太后微微摇头:还不是查出来的时候。
钱弘佐不解,许太后无声地示意他,不要再问。
楼下传来噔噔的脚步声,一个侍卫从楼梯处上来。
**侍卫躬身施礼:启禀太后,启禀王上,刺客已经被猎狗撕咬得只剩下残骨,但百姓们不解恨,有人要砸碎凶徒的骨头,为死去的亲人报仇。商总管因不知可否,故而请太后、王上裁定。
**许太后:这凶徒,原本就要弃尸于市,不用阻拦,让百姓们随意砸。传令文武百官,观刑已毕,散朝!
99场,大路上,日
大军滚滚向前,蜿蜒不见首尾。一个将领坐在马上,画外音人物介绍:居不移——边军防御副使,戴峰副手兼亲信。
士兵们在跑步前进,一个兵士累得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居不移看着那个兵士,挑了挑眉毛,将马匹停在他旁边,问:怎么?跑不动了?
兵士还在喘息。
居不移拔出宝剑,作势要砍。兵士吓得飞奔回队伍内。
**居不移对随从们:去,传我的将令,如果有人掉队,格杀勿论。
**随从们齐声:是。
100场,马将军府内,日
马将军躺在床上打瞌睡,奴婢在给他捶腿。画外音人物介绍:废后马氏之父马义,原吴越国大将军,因废后事件牵连,被贬为越州防御使。一将领匆匆走入。
**将领:参见将军,末将有要事禀告。
**马义未睁开眼睛,依旧躺着:说吧。
**将领:有部队经过越州。
**马义:是谁带的兵马?有兵部印信吗?
**将领:是边军防御副使居不移带领的兵马,说要赶到钱塘县,抵御潮患。有戴元帅的调遣令。
**马义嗤笑:边军在西部南唐边境驻扎,横跨国土去东边抵御潮患,这种借口,戴恽在这骗鬼那?朝中只怕有大事发生,难道许太后已经跟戴恽翻脸了?
**将领:我们要不要拦截他们?
**马将军:他们有兵部印信,我们凭什么拦阻?
**将领担心:您说他们会不会去攻打杭州?
**马将军反问:这是你操心的事吗?
**将领:将军,我家就在杭州。
**马将军睁开眼睛:你家就算在咱们越州,如果内战发生,也灾劫难逃,听天由命吧。
**将领:将军,我虽然不知道王室和戴元帅的恩怨,但我知道,那年杭州城大火,是有人纵火,救火救灾的是王室还有禁军,不是戴元帅。许太后是个女人,王上又未成年,真是可怜。
**马将军合上了眼睛: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戴家势力是先王一手扶植起来的,他把虎符兵印交给戴恽,就等于将王族生杀大权交给了别人。如今危局,又能怪谁?
101场,闽妃宫内,傍晚
许太后在打坐念佛,佛珠在她手中一颗颗捻过。
102场,山道上,夜
人困马乏的兵士们,步履沉重地向前挪动。居不移在马上打瞌睡,身体向旁斜倒,险些掉下马来。居不移惊醒,坐直了身体。
103场,慧政殿,日
大殿上方的匾额:慧政殿。
慧政殿内,许太后在批阅奏折,商总管附身在她耳边,低声说着什么,宫女杜青儿等人侍立左右。
**一宫女走过来向许太后施礼:启禀太后,王上求见。
**许太后:请他进来。
钱弘佐走了进来。
**商总管和侍立的宫女,向钱弘佐跪拜:参见王上。
钱弘佐向他们点了点头,以示答礼。
**钱弘佐向许太后躬身:参见母后。
**许太后:今日御书房,不是已经为王上安排了讲经吗?王上为何来到慧政殿中?
**钱弘佐:我有件事,想请母后恩准,之后便去听先生讲经。
**许太后和蔼:王上请讲。
**钱弘佐:我非常惦念司亮的伤势。明日没有朝会,我想到仿梨山庄去看望他。
**许太后坚决:此事万万不可。王上刚刚遇刺,王宫中戒备森严,可保万无一失。但仿梨山庄地处偏僻,王上身系国运,不可轻易涉险。再说你腿上的伤,也没有好,不宜多走动。
**钱弘佐恳求:母后,司亮伤势沉重,令人忧虑。我腿上的伤,是小磕碰,不碍事。我习武多年,只要多带些侍卫,提高警觉,定能出入平安。
**许太后:王上担心那孩子的伤势,哀家能理解。毕竟你与他共过生死,可是哀家已经派人去探望过,你不必亲自前去。
**钱弘佐惊讶:母后派人探望过?真的吗?
**许太后:哀家是今早派人前去探视的,刚刚已经回禀过我,说伤势稳定,王上不必担心。
**钱弘佐又问:真的吗?
许太后看了看儿子,钱弘佐目光飘忽。许太后走到钱弘佐身边,携他一起到桌案对面的软榻上,坐了下来。
**许太后倒了一杯茶,递给钱弘佐:你先喝口茶,听母后慢慢跟你说。
**钱弘佐起身:谢母后赐茶。而后又坐下。
**许太后:哀家听派去的人禀报说,那个孩子叫四两,随仿梨山庄闲置的残疾伶人曲流觞学艺。因为没有出徒,还没有取艺名,四两是小名,意为四两银子,是八年前他卖身给仿梨山庄的身价钱。
104场,灵隐寺内,日
时间介绍:八年前佛诞日。
寺庙匾额:灵隐寺。
大殿内香火缭绕,佛、菩萨宝相慈悲,和尚们坐在蒲团上在唱诵佛曲。大殿门口,曲流觞坐在地上,在记录曲谱。他轻声跟着唱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105场,灵隐寺外,日
一口大锅,热气升腾,两个光头和尚在搅动已经快要煮好的粥,灾民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待,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拿着碗,排在第一位,满眼期待地望着大锅。“好了,好了”队伍里发出了欢呼声。
施粥僧拿起饭勺,原本排着的队伍,陡然混乱,灾民争先恐后,拥挤到施粥摊前。摊子摇摇欲坠。
**施粥僧焦急:各位施主,各位施主,不要挤,不要挤!
灾民蜂拥而上,排第一的小孩被挤到最外围,惶恐地望着拥挤的大人们。
几个维持秩序的兵士原本坐在不远处乘凉,见状站了起来,推搡灾民
**兵士对拥挤的灾民:排好队,排好队,不怕挤出人命吗?!
拥挤的人群被兵士们强行推回成队伍。早以被挤出去的小孩,望着长长的队伍,眼里噙满了泪水。
**施粥僧向小孩招手:小施主,小施主,快过来,我看到你刚才是排第一的。
小孩奔跑过去,递上碗。
**施粥僧给他盛了一碗:快去吃吧。
**小孩落泪:谢谢菩萨。
**施粥僧:别哭了。小心让人抢了去,快吃吧。
小孩用手护着饭碗,快步离开了摊子。
**许太后对商总管:你亲自将此血誓诏书,张贴在罗城正门。三年前大火,杭州城百姓深受其害。不论贵贱,愿意在这个血誓诏书上签名的百姓,都许他们签名;不会写字的,按手印也可以。就算是对死去的亲人和乡亲的追悼吧。
商总管恭敬接过血誓诏书,平稳端住,快步走出勤政殿。
**许太后对众文武大臣:等一会,刺客就要在罗城正门处决。这个凶徒原本应凌迟处死,念在他能招供罪行的份上,降等为犬决。各位爱卿,请随哀家到牙城得胜门城楼观刑。
96场,杭州城街道,日
快马疾驰,马上的禁军将士在鸣锣高喊:罗城正门,斩杀刺客,王上有旨,全城百姓,集结观刑。
97场,罗城正门,日
血誓诏书前,人头攒动,有的人在大声读诵,有的人在刺血签名,有的人在按手印,后边的人在向前拥挤。
成群的猎犬由人牵着,嘶嚎躁动。禁军将士林立,枪头互架,将刑场围城圆形。高台上,商总管坐在官椅上,他身前的长条桌上,供着圣旨。高台下,要“处决”的刺客被绑在矮小的木桩上,披头散发遮住了面孔,衣服稍有血污但还算穿得整齐,他半坐半躺在地上,无声无息。
**一内侍跑到商总管身边:启禀总管大人,时辰已到。
**商总管:击鼓。
98场,得胜楼,日
隆隆的鼓声中,高耸如塔的得胜门城楼上,观刑的众多大臣肃然站立在各层外廊,眺望刑场。
得胜楼最顶层,只有许太后和钱弘佐并肩站立。
**钱弘佐俯身看了眼围廊下的侍卫,借着鼓声掩盖对许太后低声:母后,昨日在洗心堂,那个刺客,已经被侍卫们乱刀砍死了。商总管他……。
**许太后打断:哀家知道。刺客是谁、是生、是死不重要,他不过是个替人卖命的人,我们要对付的,是他的幕后主使。
**钱弘佐:可是刺客当场被砍死,很多人都看见了。
第一遍鼓声停止,许太后默然。
刑场上,商总管站起身,捧下桌上的圣旨,展开,大声宣读:王上有旨,夜叉门罪恶滔天,人神共愤……
刑场外围人山人海的百姓在静听。
城门楼上,戴恽僵直地站立,面色阴沉。
**刑场上,一百姓挥臂大喊:誓杀国贼!
**所有的百姓挥拳齐喝:誓杀国贼!!!
喊声震彻天地。
第二遍鼓声擂响,声传四野。得胜楼顶层,鼓声伴随着百姓的呼喊声。
**许太后对钱弘佐继续道:知道的人,眼下都关押在内廷刑狱。即便以后放出来,哀家保证,他们谁也不敢说出真相。王上大可放心。
**钱弘佐依旧担心:如果他们之中有内奸,他会不会告诉主谋的人?
**许太后:主谋知道了又如何?难道他还敢当众与哀家对质吗?
钱弘佐紧盯着许太后,对她公然扯谎,有些愕然。
**许太后解释道:没有人敢承认派人刺杀你。更重要的是,短期内再无人敢觊觎王权。因为今日他刚刚肩负下了,近三年来所有最严重的罪行,是吴越臣民发誓要碎尸万段的人!
第二次鼓声停下的同时,许太后的话也停了下来。
钱弘佐目光闪烁。
刑场上,商总管将圣旨放回到桌案上。
兵士牵着猎犬,跑步入场。百姓们都静了下来。
第三次鼓声大作,所有的猎狗被同时放开,扑向了被绑在地上的刺客。刺客被绑住的身体边,围满了猎犬,数条猎犬纵跳上刺客的身体。鼓声停下来的时候,猎犬依旧狂吠不止,互相争抢着人肉,啃噬着骨头,地面上全都是碎肉残渣和鲜血。
**钱弘佐低声又问:母后,您查出来幕后主使是谁吗?
**许太后微微摇头:还不是查出来的时候。
钱弘佐不解,许太后无声地示意他,不要再问。
楼下传来噔噔的脚步声,一个侍卫从楼梯处上来。
**侍卫躬身施礼:启禀太后,启禀王上,刺客已经被猎狗撕咬得只剩下残骨,但百姓们不解恨,有人要砸碎凶徒的骨头,为死去的亲人报仇。商总管因不知可否,故而请太后、王上裁定。
**许太后:这凶徒,原本就要弃尸于市,不用阻拦,让百姓们随意砸。传令文武百官,观刑已毕,散朝!
99场,大路上,日
大军滚滚向前,蜿蜒不见首尾。一个将领坐在马上,画外音人物介绍:居不移——边军防御副使,戴峰副手兼亲信。
士兵们在跑步前进,一个兵士累得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居不移看着那个兵士,挑了挑眉毛,将马匹停在他旁边,问:怎么?跑不动了?
兵士还在喘息。
居不移拔出宝剑,作势要砍。兵士吓得飞奔回队伍内。
**居不移对随从们:去,传我的将令,如果有人掉队,格杀勿论。
**随从们齐声:是。
100场,马将军府内,日
马将军躺在床上打瞌睡,奴婢在给他捶腿。画外音人物介绍:废后马氏之父马义,原吴越国大将军,因废后事件牵连,被贬为越州防御使。一将领匆匆走入。
**将领:参见将军,末将有要事禀告。
**马义未睁开眼睛,依旧躺着:说吧。
**将领:有部队经过越州。
**马义:是谁带的兵马?有兵部印信吗?
**将领:是边军防御副使居不移带领的兵马,说要赶到钱塘县,抵御潮患。有戴元帅的调遣令。
**马义嗤笑:边军在西部南唐边境驻扎,横跨国土去东边抵御潮患,这种借口,戴恽在这骗鬼那?朝中只怕有大事发生,难道许太后已经跟戴恽翻脸了?
**将领:我们要不要拦截他们?
**马将军:他们有兵部印信,我们凭什么拦阻?
**将领担心:您说他们会不会去攻打杭州?
**马将军反问:这是你操心的事吗?
**将领:将军,我家就在杭州。
**马将军睁开眼睛:你家就算在咱们越州,如果内战发生,也灾劫难逃,听天由命吧。
**将领:将军,我虽然不知道王室和戴元帅的恩怨,但我知道,那年杭州城大火,是有人纵火,救火救灾的是王室还有禁军,不是戴元帅。许太后是个女人,王上又未成年,真是可怜。
**马将军合上了眼睛: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戴家势力是先王一手扶植起来的,他把虎符兵印交给戴恽,就等于将王族生杀大权交给了别人。如今危局,又能怪谁?
101场,闽妃宫内,傍晚
许太后在打坐念佛,佛珠在她手中一颗颗捻过。
102场,山道上,夜
人困马乏的兵士们,步履沉重地向前挪动。居不移在马上打瞌睡,身体向旁斜倒,险些掉下马来。居不移惊醒,坐直了身体。
103场,慧政殿,日
大殿上方的匾额:慧政殿。
慧政殿内,许太后在批阅奏折,商总管附身在她耳边,低声说着什么,宫女杜青儿等人侍立左右。
**一宫女走过来向许太后施礼:启禀太后,王上求见。
**许太后:请他进来。
钱弘佐走了进来。
**商总管和侍立的宫女,向钱弘佐跪拜:参见王上。
钱弘佐向他们点了点头,以示答礼。
**钱弘佐向许太后躬身:参见母后。
**许太后:今日御书房,不是已经为王上安排了讲经吗?王上为何来到慧政殿中?
**钱弘佐:我有件事,想请母后恩准,之后便去听先生讲经。
**许太后和蔼:王上请讲。
**钱弘佐:我非常惦念司亮的伤势。明日没有朝会,我想到仿梨山庄去看望他。
**许太后坚决:此事万万不可。王上刚刚遇刺,王宫中戒备森严,可保万无一失。但仿梨山庄地处偏僻,王上身系国运,不可轻易涉险。再说你腿上的伤,也没有好,不宜多走动。
**钱弘佐恳求:母后,司亮伤势沉重,令人忧虑。我腿上的伤,是小磕碰,不碍事。我习武多年,只要多带些侍卫,提高警觉,定能出入平安。
**许太后:王上担心那孩子的伤势,哀家能理解。毕竟你与他共过生死,可是哀家已经派人去探望过,你不必亲自前去。
**钱弘佐惊讶:母后派人探望过?真的吗?
**许太后:哀家是今早派人前去探视的,刚刚已经回禀过我,说伤势稳定,王上不必担心。
**钱弘佐又问:真的吗?
许太后看了看儿子,钱弘佐目光飘忽。许太后走到钱弘佐身边,携他一起到桌案对面的软榻上,坐了下来。
**许太后倒了一杯茶,递给钱弘佐:你先喝口茶,听母后慢慢跟你说。
**钱弘佐起身:谢母后赐茶。而后又坐下。
**许太后:哀家听派去的人禀报说,那个孩子叫四两,随仿梨山庄闲置的残疾伶人曲流觞学艺。因为没有出徒,还没有取艺名,四两是小名,意为四两银子,是八年前他卖身给仿梨山庄的身价钱。
104场,灵隐寺内,日
时间介绍:八年前佛诞日。
寺庙匾额:灵隐寺。
大殿内香火缭绕,佛、菩萨宝相慈悲,和尚们坐在蒲团上在唱诵佛曲。大殿门口,曲流觞坐在地上,在记录曲谱。他轻声跟着唱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105场,灵隐寺外,日
一口大锅,热气升腾,两个光头和尚在搅动已经快要煮好的粥,灾民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待,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拿着碗,排在第一位,满眼期待地望着大锅。“好了,好了”队伍里发出了欢呼声。
施粥僧拿起饭勺,原本排着的队伍,陡然混乱,灾民争先恐后,拥挤到施粥摊前。摊子摇摇欲坠。
**施粥僧焦急:各位施主,各位施主,不要挤,不要挤!
灾民蜂拥而上,排第一的小孩被挤到最外围,惶恐地望着拥挤的大人们。
几个维持秩序的兵士原本坐在不远处乘凉,见状站了起来,推搡灾民
**兵士对拥挤的灾民:排好队,排好队,不怕挤出人命吗?!
拥挤的人群被兵士们强行推回成队伍。早以被挤出去的小孩,望着长长的队伍,眼里噙满了泪水。
**施粥僧向小孩招手:小施主,小施主,快过来,我看到你刚才是排第一的。
小孩奔跑过去,递上碗。
**施粥僧给他盛了一碗:快去吃吧。
**小孩落泪:谢谢菩萨。
**施粥僧:别哭了。小心让人抢了去,快吃吧。
小孩用手护着饭碗,快步离开了摊子。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