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4560
成片时长:约47分钟
阅读:6245
发表:2018/9/9
35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电视连续剧钱弘佐》第20集
1
…
19
20
21
…
35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钱弘佐》第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剧本)
(共三十五集)
作者:放生第一
片头:本作品为演义性质历史题材剧目,存在大量虚构情节和人物,多谢鉴赏。
(**为人物对话符号)
(上接第556场)
**谢香存闻言站起:国公夫人抬爱,甄大人是晚生尊敬的先贤,……
**许太后连忙打断:结拜成姐弟,当然是大喜事。我看还是等锦书服丧期满之后,再结拜比较妥当。谢爱卿是甄大人的关门弟子,甄大人不幸早逝,锦书就算代父亲授课,也无不妥,根本不需要避讳男女之嫌。
甄锦书松了口气。谢香存只好重新坐下。
**甄夫人勉强:也好,也好。
**许太后:你们彼此的称呼,太过客套。既然谢大人是甄大人的关门弟子,应该称呼忠国公夫人为师母,称呼锦书为师姐才对。
**谢香存再次起身:那晚生敬师母,师姐一杯。
甄夫人和甄锦书均欢喜起身,与谢香存对饮。众人饮酒的场面,谢香存屡次端起酒杯的手,谢香存的目光变得迷离,眼前的景物开始晃动。谢香存起身,离开酒席。其他的人还在谈笑。钱弘佐向厅外张望,有些焦急。
**钱弘佐问旁边伺候的吴德章:谢爱卿说出去透透气,为何去了这许久?
**吴德章含笑:谢大人不胜酒力,睡在园子里了。
**吴德章隔窗指点:就在那边的大树下。
钱弘佐和甄锦书不约而同站起身,望向窗外,只见九曲回廊对面,一棵大柳树下的石板上,谢香存已经和衣而卧,柳丝拂荡,谢香存身上的黄色纱衣轻薄飘逸,随风浮动,远远一看,就如同一簇茂盛的萱花,迎风怒放。
钱弘佐一时间看得呆了。
**甄锦书:外边风大,我去看看。
**钱弘佐: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离席。席间仅剩下了许太后和甄夫人。
**甄夫人叹息:锦书又大了一岁,年满二十。如今连亲事,都尚未定下,居丧期间,按照习俗又不能嫁娶,真是令人烦恼。
**许太后问:锦书这般出众,求娶的应该不少,为何竟延误了?
**甄夫人:不瞒太后,老身和我家老爷的初衷,都不是让锦书嫁人,而是要招上门女婿。我这身子不争气,只得了锦书这一个女儿。我家老爷,因为顾及夫妻情分,一直不肯纳妾。我们的本意是让锦书招婿,以便为甄家传宗接代。
**许太后:原来如此。
**甄夫人:可是这出众的男子,都不愿当上门女婿,而一般的男子,又如何配得上锦书,高不成低不就,这婚事竟然成了难题。
许太后远眺九曲回廊外,只见甄锦书和钱弘佐,都来到了酣睡的谢香存身边。
**甄锦书轻轻呼唤:谢师弟,谢师弟。
**甄锦书有些着急,对钱弘佐:谢师弟可能比较少饮酒,我刚才应该提醒他一下。
**钱弘佐对跟过来的吴德章:找人去取毯子过来。
吴德章答应了一声,去吩咐身边的小内侍。钱弘佐将自己的外袍脱下来,轻柔地盖在谢香存身上。
**许太后收回目光,转对甄夫人:国公夫人,锦书和谢爱卿,结成异姓姐弟之事,你可知道哀家刚才为何打断吗?
**甄夫人:太后的意思是?
**许太后:哀家看得出来,锦书和谢爱卿,彼此都有好感。如果结为异姓姐弟,反而耽误了谈婚论嫁。如果国公夫人有意招上门女婿,那谢爱卿就更是好人选。他孤身一人,没有父母家人,若召他上门,锦书所出子女,都可姓甄。
**甄夫人:锦书比他大了四五岁,谢大人的年纪只怕太小。
**许太后:孔夫子说三十而立,如果照他的说法,谢爱卿已过而立之年。他虽年少,却饱经忧患,肩负重任,却游刃有余。就算他实际年龄小,等锦书守孝期满的时候,谢爱卿的年龄,已经接近婚龄,正好是他们谈婚论嫁的时候。
**甄夫人眼前一亮,随即担心:谢大人已经官居二品,他怎么会同意当上门女婿那?
**许太后:驸马是可以纳妾的,他妾侍所生的孩子,跟他姓谢也就是了。
甄夫人内心独白:我家老爷亡故后,谢大人曾经为他执长子礼,难道真是姻缘早定?
**甄夫人转忧为喜:谢大人重情重义,对我和锦书都极好。我跟谢大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有种老来得子的感觉,所以才想让他跟锦书结拜为姐弟。如果不是年纪不般配,也许我早已经想到这层。
**许太后:夫人暂时先不要说破这件事,多找机会让两人相处,谢大人虽然年少,情窦未开,但越是初恋,感情越是真挚,一旦相爱,也许会成神仙眷侣。
**甄夫人:但愿太后吉言成真。
556场,慧政殿内,日
慧政殿匾额,殿门口众多的侍卫,大殿空着,较小的偏殿里,钱弘佐坐在气派的书案后,吴德章站在他身边,书案前袁半梦佝偻着腰,正在跟钱弘佐交谈。
**钱弘佐:袁先生,母后推荐你担任户部主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袁半梦吃了一惊:这怎么行?我是个内侍,怎么能担当如此要职?
**钱弘佐:你虽然出身内侍,但是得我父王提拔,担任了御前秉笔一职,而且你还是我的侍读先生,当户部主事不过是升职而已,不会有人有异议。
**袁半梦还是推脱:户部掌管财政,是国家的命脉之一,我无才无能,真地不适合担任。
钱弘佐仔细观察着袁半梦,只见袁半梦一脸真诚,内心独白:升职对做官的人,向来都是大喜事,袁先生这是在假谦虚,还是真地不愿意担任这一职务呢?
**钱弘佐:先生不必过谦,你辅导我读书多年,孤王知道你颇有才学。
**袁半梦:书呆子念了几本书而已,而做官主要看是否会做事,我既不通人情世故,也没有办事能力。
钱弘佐没想到袁半梦这么抵触,不禁咋舌。
**吴德章替钱弘佐道:袁先生,你谦虚过头就不对了,难道太后还能看错了人吗?
袁半梦不敢接茬,一时间气氛变得有点尴尬。
钱弘佐瞟了一眼吴德章,感觉出吴德章的口气过于生硬了。
**钱弘佐和缓问:袁先生,你是不是担心担任户部主事会有危险?毕竟发生了甄大人被刺杀的惨祸。
**袁半梦如实道:王上,戴家势力已经被铲除,而且您代理户部主事好长时间,大政方针您已经确定了,继任者只不过是继续推行,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钱弘佐:孤王也是这么认为。袁先生,有件事孤王想听听你的看法:兵部主事谢爱卿向孤王提议,由国库来拨出银两或者粮食,在开春的时候,以大概不到民间高利贷的十分之一的利息,贷给农户。等秋收后,农户再还给官家。这样做一方面能打击民间高利贷,另一方面也能为国库创收。袁先生,你觉得谢爱卿的建议如何?
**袁半梦直截了当:我反对这样做。
**钱弘佐:为什么?
**袁半梦:王上,谢大人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
**钱弘佐:说说看。
**袁半梦:比如会养肥很多贪官。
**钱弘佐不信:怎么会那?
**袁半梦:王上,您想想,如果官家的利息不到民间高利贷的十分之一,这么大的落差,如果倒买倒卖,那是多么丰厚的利润。管这件事的官吏,自然会动心的。
**钱弘佐:如果严加审核,不给贪官以可乘之机那?
**袁半梦:那得消耗多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才能审核清楚?用在审核的耗费,甚至会多于创收本身。
钱弘佐皱眉沉吟。
**钱弘佐:孤王可以任用不贪财的官吏实施这件事。
**袁半梦:表面不贪财的官吏,贪一样更可怕的东西?
**钱弘佐好奇:贪什么?
**袁半梦:贪名声。他们追求政绩,谢大人的建议是非常明显的德政,为了追求好名声,那些不贪财的官吏,会追求多为国创收,以便为您所看重。
**钱弘佐:这有什么不对呢?
**袁半梦:其结果简单说就是无论农户是否需要,官员都会摊派给他们,以增加秋后的创收,久而久之,这就成了农户的负担,成为一个变相的税收。
**钱弘佐语气中带有明显的怒意:袁先生,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推断的?
**袁半梦:根据“无官不贪”这四个字,而谢大人心地单纯,他恰恰忘了估算官心。
**钱弘佐反问:袁先生,无官不贪这四个字,也包括你自己吗?你无家无儿无女,据我观察,你并不贪财,也不贪好名声。
**袁半梦有点难堪,但最终还是点头道:也包括我,我没机会的时候自然不贪,但求财之心还是有的。
**钱弘佐:你贪财有用吗?
**袁半梦:用处很多,小到吃喝,大到认几个小内侍还有宫女当干儿子、干女儿。
**钱弘佐惊愕:干儿子?干女儿?
**袁半梦:是呀,等我死得那天,他们会给我操办丧事,为我哭丧。
**钱弘佐无言以对,过了半晌缓缓道:袁先生,你先退下,你任职的事情,以后再说。
**袁半梦躬身告辞:奴才告退。
袁半梦佝偻着腰倒退着退出慧政殿。吴德章给钱弘佐斟茶。
**吴德章对钱弘佐:王上,您请喝茶。
钱弘佐指了指角落的座位,吴德章会意,走过去,坐下来休息。
**钱弘佐一边休息喝茶,一边随口问吴德章:袁半梦说有的小内侍认别人当干爹,有这种事情吗?
**吴德章:有,挺普遍的。我小时候也认过干爹,好几个那。
**钱弘佐:爹怎么能乱认那?
**吴德章:我们小时候都想在年节的时候,多得点压岁钱,不在乎叫人爹爹。
**钱弘佐哭笑不得:那么,你真的会为那些爹去哭丧吗?
**吴德章挺了挺胸膛:这是当然,我们内侍没有家人,能给老内侍哭丧的人,才是有情有义的人。
钱弘佐摇头叹息。
**钱弘佐沉郁:孤王没想到袁半梦跟甄大人和谢爱卿的差异,竟是如此之大。
**吴德章问:王上,是不是袁半梦惹你厌恶?
**钱弘佐:不是,他有他的好处。
**吴德章不解:他有什么好处?他刚才说他也贪财。
**钱弘佐:这就是他的好处——够坦白,能讲实情。我想先委任他当户部侍郎试验一下。
557场,王室藏书馆内,日
袁半梦在一排书架前,向他身边的一个太学生介绍书架上存放的殿前秉笔记录。袁半梦身体并无残疾,但总是习惯性地低头弯腰,身体佝偻着走路。太学生尚未得到官服,还是一身书生打扮。袁半梦拿出一册,指着书脊的小字讲解。
**袁半梦:这些殿前秉笔记录,都是按日期排序,上角的标号,是代表记载的时段,王上和其他大人经常查阅。他们查阅之后,你切记要及时收回,放回原位,这样才不致丢失。
袁半梦殷殷嘱咐,太学生频频点头,两个人在满屋子书架中慢慢移动。
**袁半梦:这些卷册不但记载有我国,也记载了中原朝廷、南唐、闽国、北汉、楚国、蜀国等诸国大事,是将传于后世的史料,要小心保存。太阳好的时候,你要拿出来晾晒,防止纸页发霉。
**太学生:晚生记下了。
**太学生讨好:恭喜袁大人担任户部侍郎。
**袁半梦佝偻着腰,只微微抬头看了眼太学生,苦笑:有什么好恭喜的?在我眼中,只是多填了许多劳累。
**太学生:袁大人此言差矣,王上暂代户部主事,终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的户部侍郎很可能就是未来的户部主事,袁大人身受王上器重,才能升任如此要职。
**袁半梦:王上刚刚即位的时候,太后有意让我做他的太傅,我尚且以自己出身内侍,如果担任太傅,会有损王上威名加以婉拒,只是当了伴读先生。户部主事,难道比太傅官职高吗?
**太学生惊叹:袁大人,您对官职当真淡薄!我读完太学后,等了多年,才等到了殿前秉笔的空缺。我们读书人十年寒窗苦,不就是为了施展抱负吗?
**袁半梦摇了摇头:前两位户部主事,都是读书人。徐伟被老百姓当街打死,甄伏被戴恽当街刺杀,若不是因为徐伟横征暴敛,也不用甄伏有所作为,如今吴越国更需要的是能于民休息的无为之臣。
**太学生反驳:可现在天下大乱,正是有所作为的时候。
袁半梦内心独白:这话说反了吧。若不是胡作非为,也不至于天下大乱。袁半梦没有接续与太学生的对话。
**袁半梦停在一个大书架边感慨:户部侍郎事情多而杂乱,实在不如这里轻松自在,只是太后钦点,我不得不从罢了。等到另有合适的人选,我希望早日回来再当殿前秉笔,埋首文牍,清净少事。
**太学生:袁大人,您说笑了,您回来当殿前秉笔,那我又该做什么差事?
**袁半梦拍了拍太学生的肩膀:你这么上进,到那时早就高升了。殿前秉笔虽然职位不高,但接触到王上的时候很多,上进的人,很快就会高升要职。
**太学生眼里充满了憧憬:谢袁大人吉言。
太学生在想入非非,袁半梦随手将一本书册的折痕细致展平。
(共三十五集)
作者:放生第一
片头:本作品为演义性质历史题材剧目,存在大量虚构情节和人物,多谢鉴赏。
(**为人物对话符号)
(上接第556场)
**谢香存闻言站起:国公夫人抬爱,甄大人是晚生尊敬的先贤,……
**许太后连忙打断:结拜成姐弟,当然是大喜事。我看还是等锦书服丧期满之后,再结拜比较妥当。谢爱卿是甄大人的关门弟子,甄大人不幸早逝,锦书就算代父亲授课,也无不妥,根本不需要避讳男女之嫌。
甄锦书松了口气。谢香存只好重新坐下。
**甄夫人勉强:也好,也好。
**许太后:你们彼此的称呼,太过客套。既然谢大人是甄大人的关门弟子,应该称呼忠国公夫人为师母,称呼锦书为师姐才对。
**谢香存再次起身:那晚生敬师母,师姐一杯。
甄夫人和甄锦书均欢喜起身,与谢香存对饮。众人饮酒的场面,谢香存屡次端起酒杯的手,谢香存的目光变得迷离,眼前的景物开始晃动。谢香存起身,离开酒席。其他的人还在谈笑。钱弘佐向厅外张望,有些焦急。
**钱弘佐问旁边伺候的吴德章:谢爱卿说出去透透气,为何去了这许久?
**吴德章含笑:谢大人不胜酒力,睡在园子里了。
**吴德章隔窗指点:就在那边的大树下。
钱弘佐和甄锦书不约而同站起身,望向窗外,只见九曲回廊对面,一棵大柳树下的石板上,谢香存已经和衣而卧,柳丝拂荡,谢香存身上的黄色纱衣轻薄飘逸,随风浮动,远远一看,就如同一簇茂盛的萱花,迎风怒放。
钱弘佐一时间看得呆了。
**甄锦书:外边风大,我去看看。
**钱弘佐: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离席。席间仅剩下了许太后和甄夫人。
**甄夫人叹息:锦书又大了一岁,年满二十。如今连亲事,都尚未定下,居丧期间,按照习俗又不能嫁娶,真是令人烦恼。
**许太后问:锦书这般出众,求娶的应该不少,为何竟延误了?
**甄夫人:不瞒太后,老身和我家老爷的初衷,都不是让锦书嫁人,而是要招上门女婿。我这身子不争气,只得了锦书这一个女儿。我家老爷,因为顾及夫妻情分,一直不肯纳妾。我们的本意是让锦书招婿,以便为甄家传宗接代。
**许太后:原来如此。
**甄夫人:可是这出众的男子,都不愿当上门女婿,而一般的男子,又如何配得上锦书,高不成低不就,这婚事竟然成了难题。
许太后远眺九曲回廊外,只见甄锦书和钱弘佐,都来到了酣睡的谢香存身边。
**甄锦书轻轻呼唤:谢师弟,谢师弟。
**甄锦书有些着急,对钱弘佐:谢师弟可能比较少饮酒,我刚才应该提醒他一下。
**钱弘佐对跟过来的吴德章:找人去取毯子过来。
吴德章答应了一声,去吩咐身边的小内侍。钱弘佐将自己的外袍脱下来,轻柔地盖在谢香存身上。
**许太后收回目光,转对甄夫人:国公夫人,锦书和谢爱卿,结成异姓姐弟之事,你可知道哀家刚才为何打断吗?
**甄夫人:太后的意思是?
**许太后:哀家看得出来,锦书和谢爱卿,彼此都有好感。如果结为异姓姐弟,反而耽误了谈婚论嫁。如果国公夫人有意招上门女婿,那谢爱卿就更是好人选。他孤身一人,没有父母家人,若召他上门,锦书所出子女,都可姓甄。
**甄夫人:锦书比他大了四五岁,谢大人的年纪只怕太小。
**许太后:孔夫子说三十而立,如果照他的说法,谢爱卿已过而立之年。他虽年少,却饱经忧患,肩负重任,却游刃有余。就算他实际年龄小,等锦书守孝期满的时候,谢爱卿的年龄,已经接近婚龄,正好是他们谈婚论嫁的时候。
**甄夫人眼前一亮,随即担心:谢大人已经官居二品,他怎么会同意当上门女婿那?
**许太后:驸马是可以纳妾的,他妾侍所生的孩子,跟他姓谢也就是了。
甄夫人内心独白:我家老爷亡故后,谢大人曾经为他执长子礼,难道真是姻缘早定?
**甄夫人转忧为喜:谢大人重情重义,对我和锦书都极好。我跟谢大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有种老来得子的感觉,所以才想让他跟锦书结拜为姐弟。如果不是年纪不般配,也许我早已经想到这层。
**许太后:夫人暂时先不要说破这件事,多找机会让两人相处,谢大人虽然年少,情窦未开,但越是初恋,感情越是真挚,一旦相爱,也许会成神仙眷侣。
**甄夫人:但愿太后吉言成真。
556场,慧政殿内,日
慧政殿匾额,殿门口众多的侍卫,大殿空着,较小的偏殿里,钱弘佐坐在气派的书案后,吴德章站在他身边,书案前袁半梦佝偻着腰,正在跟钱弘佐交谈。
**钱弘佐:袁先生,母后推荐你担任户部主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袁半梦吃了一惊:这怎么行?我是个内侍,怎么能担当如此要职?
**钱弘佐:你虽然出身内侍,但是得我父王提拔,担任了御前秉笔一职,而且你还是我的侍读先生,当户部主事不过是升职而已,不会有人有异议。
**袁半梦还是推脱:户部掌管财政,是国家的命脉之一,我无才无能,真地不适合担任。
钱弘佐仔细观察着袁半梦,只见袁半梦一脸真诚,内心独白:升职对做官的人,向来都是大喜事,袁先生这是在假谦虚,还是真地不愿意担任这一职务呢?
**钱弘佐:先生不必过谦,你辅导我读书多年,孤王知道你颇有才学。
**袁半梦:书呆子念了几本书而已,而做官主要看是否会做事,我既不通人情世故,也没有办事能力。
钱弘佐没想到袁半梦这么抵触,不禁咋舌。
**吴德章替钱弘佐道:袁先生,你谦虚过头就不对了,难道太后还能看错了人吗?
袁半梦不敢接茬,一时间气氛变得有点尴尬。
钱弘佐瞟了一眼吴德章,感觉出吴德章的口气过于生硬了。
**钱弘佐和缓问:袁先生,你是不是担心担任户部主事会有危险?毕竟发生了甄大人被刺杀的惨祸。
**袁半梦如实道:王上,戴家势力已经被铲除,而且您代理户部主事好长时间,大政方针您已经确定了,继任者只不过是继续推行,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钱弘佐:孤王也是这么认为。袁先生,有件事孤王想听听你的看法:兵部主事谢爱卿向孤王提议,由国库来拨出银两或者粮食,在开春的时候,以大概不到民间高利贷的十分之一的利息,贷给农户。等秋收后,农户再还给官家。这样做一方面能打击民间高利贷,另一方面也能为国库创收。袁先生,你觉得谢爱卿的建议如何?
**袁半梦直截了当:我反对这样做。
**钱弘佐:为什么?
**袁半梦:王上,谢大人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
**钱弘佐:说说看。
**袁半梦:比如会养肥很多贪官。
**钱弘佐不信:怎么会那?
**袁半梦:王上,您想想,如果官家的利息不到民间高利贷的十分之一,这么大的落差,如果倒买倒卖,那是多么丰厚的利润。管这件事的官吏,自然会动心的。
**钱弘佐:如果严加审核,不给贪官以可乘之机那?
**袁半梦:那得消耗多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才能审核清楚?用在审核的耗费,甚至会多于创收本身。
钱弘佐皱眉沉吟。
**钱弘佐:孤王可以任用不贪财的官吏实施这件事。
**袁半梦:表面不贪财的官吏,贪一样更可怕的东西?
**钱弘佐好奇:贪什么?
**袁半梦:贪名声。他们追求政绩,谢大人的建议是非常明显的德政,为了追求好名声,那些不贪财的官吏,会追求多为国创收,以便为您所看重。
**钱弘佐:这有什么不对呢?
**袁半梦:其结果简单说就是无论农户是否需要,官员都会摊派给他们,以增加秋后的创收,久而久之,这就成了农户的负担,成为一个变相的税收。
**钱弘佐语气中带有明显的怒意:袁先生,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推断的?
**袁半梦:根据“无官不贪”这四个字,而谢大人心地单纯,他恰恰忘了估算官心。
**钱弘佐反问:袁先生,无官不贪这四个字,也包括你自己吗?你无家无儿无女,据我观察,你并不贪财,也不贪好名声。
**袁半梦有点难堪,但最终还是点头道:也包括我,我没机会的时候自然不贪,但求财之心还是有的。
**钱弘佐:你贪财有用吗?
**袁半梦:用处很多,小到吃喝,大到认几个小内侍还有宫女当干儿子、干女儿。
**钱弘佐惊愕:干儿子?干女儿?
**袁半梦:是呀,等我死得那天,他们会给我操办丧事,为我哭丧。
**钱弘佐无言以对,过了半晌缓缓道:袁先生,你先退下,你任职的事情,以后再说。
**袁半梦躬身告辞:奴才告退。
袁半梦佝偻着腰倒退着退出慧政殿。吴德章给钱弘佐斟茶。
**吴德章对钱弘佐:王上,您请喝茶。
钱弘佐指了指角落的座位,吴德章会意,走过去,坐下来休息。
**钱弘佐一边休息喝茶,一边随口问吴德章:袁半梦说有的小内侍认别人当干爹,有这种事情吗?
**吴德章:有,挺普遍的。我小时候也认过干爹,好几个那。
**钱弘佐:爹怎么能乱认那?
**吴德章:我们小时候都想在年节的时候,多得点压岁钱,不在乎叫人爹爹。
**钱弘佐哭笑不得:那么,你真的会为那些爹去哭丧吗?
**吴德章挺了挺胸膛:这是当然,我们内侍没有家人,能给老内侍哭丧的人,才是有情有义的人。
钱弘佐摇头叹息。
**钱弘佐沉郁:孤王没想到袁半梦跟甄大人和谢爱卿的差异,竟是如此之大。
**吴德章问:王上,是不是袁半梦惹你厌恶?
**钱弘佐:不是,他有他的好处。
**吴德章不解:他有什么好处?他刚才说他也贪财。
**钱弘佐:这就是他的好处——够坦白,能讲实情。我想先委任他当户部侍郎试验一下。
557场,王室藏书馆内,日
袁半梦在一排书架前,向他身边的一个太学生介绍书架上存放的殿前秉笔记录。袁半梦身体并无残疾,但总是习惯性地低头弯腰,身体佝偻着走路。太学生尚未得到官服,还是一身书生打扮。袁半梦拿出一册,指着书脊的小字讲解。
**袁半梦:这些殿前秉笔记录,都是按日期排序,上角的标号,是代表记载的时段,王上和其他大人经常查阅。他们查阅之后,你切记要及时收回,放回原位,这样才不致丢失。
袁半梦殷殷嘱咐,太学生频频点头,两个人在满屋子书架中慢慢移动。
**袁半梦:这些卷册不但记载有我国,也记载了中原朝廷、南唐、闽国、北汉、楚国、蜀国等诸国大事,是将传于后世的史料,要小心保存。太阳好的时候,你要拿出来晾晒,防止纸页发霉。
**太学生:晚生记下了。
**太学生讨好:恭喜袁大人担任户部侍郎。
**袁半梦佝偻着腰,只微微抬头看了眼太学生,苦笑:有什么好恭喜的?在我眼中,只是多填了许多劳累。
**太学生:袁大人此言差矣,王上暂代户部主事,终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的户部侍郎很可能就是未来的户部主事,袁大人身受王上器重,才能升任如此要职。
**袁半梦:王上刚刚即位的时候,太后有意让我做他的太傅,我尚且以自己出身内侍,如果担任太傅,会有损王上威名加以婉拒,只是当了伴读先生。户部主事,难道比太傅官职高吗?
**太学生惊叹:袁大人,您对官职当真淡薄!我读完太学后,等了多年,才等到了殿前秉笔的空缺。我们读书人十年寒窗苦,不就是为了施展抱负吗?
**袁半梦摇了摇头:前两位户部主事,都是读书人。徐伟被老百姓当街打死,甄伏被戴恽当街刺杀,若不是因为徐伟横征暴敛,也不用甄伏有所作为,如今吴越国更需要的是能于民休息的无为之臣。
**太学生反驳:可现在天下大乱,正是有所作为的时候。
袁半梦内心独白:这话说反了吧。若不是胡作非为,也不至于天下大乱。袁半梦没有接续与太学生的对话。
**袁半梦停在一个大书架边感慨:户部侍郎事情多而杂乱,实在不如这里轻松自在,只是太后钦点,我不得不从罢了。等到另有合适的人选,我希望早日回来再当殿前秉笔,埋首文牍,清净少事。
**太学生:袁大人,您说笑了,您回来当殿前秉笔,那我又该做什么差事?
**袁半梦拍了拍太学生的肩膀:你这么上进,到那时早就高升了。殿前秉笔虽然职位不高,但接触到王上的时候很多,上进的人,很快就会高升要职。
**太学生眼里充满了憧憬:谢袁大人吉言。
太学生在想入非非,袁半梦随手将一本书册的折痕细致展平。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