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314
成片时长:约28分钟
阅读:7491
发表:2019/9/25
65集 都市,家庭 电视剧剧本
《教育世家传奇》第24集
1
…
24
64
65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二十四集:宁折不弯的李婉月
画外音:1958年9月婉月接到教育局的通知,是发给全市高考落榜生的。
【字幕】通知:为了对今年高考落榜生进行锻炼和考验,教育局组织全市落榜生进行劳动锻炼。于9月5日上午8点在第四建筑公司礼堂集合。
婉月画外音:(手捧通知,热泪盈眶)我太高兴了!让我从绝望中走出来,这是给我一个最好的机会,来证明我是一个好人、一个坚强的人。
场景一:建筑公司一楼大厅(日)(内)
9月5日,婉月早早地来到建筑公司。开会时,大约有七八十人,女生很少,最多也不超过十个人。
画外音: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各不相同:【特写】有的趾高气扬、【特写】有的萎靡不振;【特写】有的满不在乎、【特写】有的心思沉重;【特写】有的喜笑颜开、【特写】有的愁眉苦脸。
李婉月:(看到两个比她大的女生正在窃窃私语,就走到她们身边)同学,你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性质的劳动锻炼?
女生:我们也一无所知。
画外音:开会了,教育局政工科的一位科长讲了这次劳动锻炼的目的、意义、计划、安排。
陈科长:这次参加劳动锻炼的全是58年高考落榜生。你们当中有的是家庭出身不好,有的是父母有严重历史问题和政治问题。有的是在去年的运动中有比较严重的右派言论。所以你们必须经过劳动锻炼来改造自己。如果表现好,明年还可以考大学。从明天起,你们就是第四建筑公司的建筑工人了,一切工作安排都由建筑公司来决定。初步定为明年六月中旬结束。
建筑公司政工科科长:你们明天早晨七点前,带着行李和伙食费全部到公司大厅报道。分成三个小组,由工人组长带着队,到了一个纺织厂工地干活。
场景二:纺织厂工地(日)(外)
这个工程是盖一座四层楼,已经盖完两层了。他们的任务上往上面挑砖、挑沙子、挑水泥。从楼下到上面,没有楼梯,一律走跳板。男同学上跳(挑东西上跳板)腿都打颤,女同学谁也不敢干这冒险的活。
婉月就是不听邪,非要试试不可。她挑着两土篮沙子上跳,大家为她捏把汗。女同学转过脸不敢看她。她面不改色心不跳,一步一步地、稳稳当当地一直走到楼上。
休息时,三五成群闲聊。
韩英:李婉月,我真佩服你,跳板那么窄,上的又那么高,挑着沙子,一步一步颤颤巍巍你不害怕吗?
李婉月:我的经验是:脚踩稳,向前看,不回头,莫打颤。一次、两次、三次……走几次就不害怕了。
画外音:经过一个多月的锻炼,李婉月在一种特殊力量的指使下,终于创造了奇迹——上跳能挑三码砖。
一位老师傅:(看到李婉月挑三码砖上跳,非常吃惊)小李同学你多少斤?
李婉月:八十三斤。
老师傅:(惊讶)哎呀!我的妈呀!你八十三斤?你知不知道三码砖一共有多少斤?
李婉月:我不知道。
老师傅:一块砖是五斤,三码砖是二十四块,你算算你挑多少斤?
李婉月:哎呀!是120斤?比我的体重多了37斤?
一位男同学:你比我挑的多,真不愧是大力士!
工人:(赞口不绝)一个刚刚一米六的瘦弱女孩,竟然能挑起比她体重还多的砖上跳,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场景三:小南山(晨)(外)
晨曦微露,太阳还没有升起。背着行李,拎着脸盆的年轻人,徒步走到小南山山脚下。大嗓门的工长在布置任务。
工长:同学们,我们这次来小南山的任务是修宏余铁路,这条铁路从宏达煤矿到余凯镇,路经小南山和太子河。我们这个工程队第一期任务是负责开山和架桥。你们看,山已经炸开了,你们的任务是清理山石和泥土。现在你们是三个小队,每队二十五人——二十八个人,配两名工人,包干清理三十是米。
山被炸开之后,工人们把山上的沙石泥土用大筐抬到上面,有时遇到土层,便用筒锹往两米多高的山上甩土。
婉月一点都不示弱,和男生一样拼力往上面甩土。
徐冬梅:(对婉月小声说)李婉月,我求求你,别那么干行不行?你不怕累死呀?即使你不怕,也得为我们想一想,都一样的人,你那样能干,我们却干不了。你能得个好鉴定,我们咋办?
画外音:婉月很无奈,她干起活来就忘记同伴们的嘱咐,还是照样拼命。
姑娘们窃窃私语。
徐冬梅:大家都记住,从现在起,谁也不许搭理李婉月。
刘露:好主意!让她尝尝脱离群众的苦头。
画外音:婉月是个活泼开朗的人,她的人缘始终很好,和谁都能合得来,一切总是为他人着想。可是突然没人搭理她了,她感到莫名其妙。
场景四:工棚子(夜)(内)
十几名女生在一个简陋工棚子里,躺在长长的木板床上。
李婉月:(两只膀子像掉下来一样疼痛难忍,她翻来覆去睡不着。内心独白)我从来没有得罪过谁,为什么大家都不搭理我?
身旁的石梅狠狠地推了她一下。
石梅:(气凶凶地说)你有病呀?折腾个啥?
婉月:(低声说)石姐,对不起,我实在是太疼了,怎么躺着都不得劲。
石梅:活该!谁让你干活不要命了!现在大家对你意见老大了。你知道大家说你啥?说你好出风头,个人英雄主义,太能显!
婉月:我实在弄不明白,大家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内心独白)人必须有拼搏精神,才能实现自己宏伟的、远大的理想。在各种困难面前不认输、不气馁、不叫苦、才能达到所追求的峰巅。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人们把这种精神叫做个人英雄主义呢?为什么你一拼,人们就说你出风头呢?如果大家都甘居中游,那我们国家就会拉在世界各国之后。 我是实在说服不了自己去迎合这些人的观点。
场景五:食堂(晨)(内)
打饭师傅:李婉月,要多少饭?
李婉月:一扣碗。
画外音:因为能干所以能吃,每顿婉月能吃一扣碗——两个四两饭扣在一起,和那些身强力壮的男工人吃的一样多。
场景六:修桥工地(日)(外)
婉月他们和工人一起抬桥桩,一个大原木24个人抬。女孩子在最后。领头人喊着号子,迈着统一步伐,非常壮观。村里的男女老少跟在后面看热闹。
小孩子们:(大喊)快来看呀!女的抬大木头!
画外音:婉月不觉得难看,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为了能踩上点,在大家休息时,婉月一个人一边唱,一边自己喊号子练习踩点。
李婉月:哈腰地挂吧!撑腰地起来!嘿嘿!嗨黑呦黑呦黑呦!……婉月那清脆嘹亮的号子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好奇。
工人们:(喊)我们再抬木头让小宛(同学们都管李晚月叫“婉月”工人们误认为她姓宛)领头喊号子!
婉月:(笑呵呵地故意逗乐)小宛?(喊)小宛,你在哪呀?师傅们让你喊号子,快出来呀!
工人甲:小姑娘,别逗了,大家让你喊号子,你喊谁呀!
李婉月:让我?我不姓宛,我姓李。
工人乙:你们同学都管你叫婉月我们都以为你姓宛呢。
工人甲:小姑娘,别打岔,一会儿抬起来,一定你喊号子!
大家鼓掌起哄。
李婉月: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大家准备好,(放开大嗓门)哈腰地挂吧!
众:嘿呦!
李婉月:撑腰地起来!
众:嘿嘿!
李婉月:嗨黑呦!
众:黑呦黑呦!……
李婉月:修桥不觉苦呀!
众:黑呦黑呦!……
李婉月:抬木迈大步呀!
众:黑呦黑呦!……
李婉月:走起一阵风呀!
众:哎嘿呦,嘿呦嘿呦!
李婉月:脚板不觉疼呀!
众:哎嘿呦,嘿呦嘿呦!
李婉月嘹亮清脆的女高音和低沉浑厚众男低音在山谷里回荡。
画外音:女同学不再孤立李婉月了,都被她这种顽强的精神感动了。在这欢快的氛围中苦、忧、烦、闷、愁全部被扫荡殆尽。
场景七:路基旁(夜)(外)
铺路基时,秋雨绵绵,为了赶进度,他们一直冒雨干活。每人发一个黄色油布雨衣。夜里等待小火车运来沙子,他们卸车。在火车没到的时候,他们都躺在路基旁休息。
天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小雨淅沥沥地下着。这些疲惫不堪的人们躺在泥水里假寐。
路过一群小学生,叽叽喳喳地好像看电影刚从镇里走回来,几个小男孩,站一排往路基下撒尿。
被尿浇着的同学立即蹦起来,大家也都站起来了,七吵乱嚷。孩子们狼抓似地喊起来。
孩子们:不好了!来鬼了!你们看!鬼!鬼!鬼!
一大队小学生拼命逃跑。
画外音:原来这里是一片坟地,这些黑夜工作的人们都穿着尖帽雨衣像美国的三K党,难怪孩子把他们当做鬼。
李婉月:(高声喊着)别害怕!我们是人不是鬼!
同学:(一起喊)我们是人不是鬼!
场景八:火车上(日)(内)
铁路铺好了,通车了,大队人马坐火车返回省城。
场景九:东郊钢管厂工地(日)(外)
他们的工作是挖土方。(挖地基)两个人包一段。大约有十米长,一米宽,必须挖一米半深。
上面有1米多的冻土层,必须用尖镐刨。每镐下去只刨个小圆坑。和婉月在一组的是个姓林的高个儿男生,他膀大腰圆。非常有力气,他看李晚月又瘦又小 就不忍心让婉月刨镐。
大林:李婉月,你别刨了,我刨。你往出清理冻土吧!
婉月:(故意装作可怜相)大林,你和我一组是不是太累了?我知道我是一个废物,拖累你了,对不起!
大林:(有些不满意地说)说的啥话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谈不上谁拖累谁。既然把咱俩分到一组,就是因为我胳膊粗力气大,你身小力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多干点。你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实在干不动就偷偷找个没人的地方歇一会儿。
画外音:大林没去铁路工地,是在市里其他工地,所以不了解李婉月的底细,一看她弱不禁风的样子,就以为分给他一个照顾对象。李婉月为有这样一个搭档而感到欣慰,所以慢慢的俩人交谈起来。
李婉月:大林,你为什么没考上大学?
大林:我老爸有严重历史问题。你呢?你为什么没考上?
婉月:什么原因都有,我都占全了。家庭出身不好,我哥是右派,我被开除团籍。
大林:(沉默了,他低声说)我真不理解,前辈的问题为什么要涉及我们后代?
画外音:大林是个只顾闷头干活儿,而不愿意多说话的人。他心地善良,为人忠厚老实,对体质弱的李晚月非常照顾,为了和其他组拉平速度,他总是抢着干最重的活。可是李婉月抡起大镐,一镐下来一大块冻土,她比大林干得都猛,看得大林目瞪口呆。
大林:我真的小瞧你了,原来你是个巾帼英雄呀!哈哈哈,我知道了,你就是那个能挑三码砖、能抬大桥桩的女中豪杰呀!失敬!失敬!
李婉月:大林,你真逗!给我戴这么重的高帽,我可怕压弯了腰。
场景十:回工棚路上(凌晨)(外)
学生们扛着镐,拎着锹三五成群地往工棚子走。
大林:今天天气预报说,最低气温是零下28度。
李婉月:每天这个时间最冷,老人把这段时间叫做:“鬼呲牙”。
石梅:为什么叫“鬼呲牙”?
李婉月:这时最冷,把鬼都冻呲牙了!
因为冬天奇冷,他们每天都要打夜班,经常是在后半夜回工棚。干起活来全身大汗淋漓,往往棉袄都会湿透了。呼呼冒着热气。下工时,后背棉袄结成厚厚的冰壳,像古代盔甲一样,走起路来哗啦哗啦直响。
场景十一:工棚里(凌晨)(内)
有些女同学回到工棚瘫在床上一动不动,有的哇哇直哭。
工棚里非常冷,李婉月到外面捡回很多破板子和没用的边角废料,把火炉生起来。然后到外面弄回一筐大块煤,放到炉子里。她不敢睡,蹲在炉旁看火。
石梅:(下地把她硬拽上床。指着手表给李婉月看)你看看!都四点多了,八点半就又上工了,我求你了,快快睡一会吧!
李婉月:现在炉里的煤还没烧尽,我得看着,万一煤烟中毒怎么办?
画外音:李婉月时时处处都为大家着想。可是她也不是钢铸铁打的,她是个体弱多病的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她始终一声不吭,腰像折了一样疼痛,【特写】两手磨出了大泡,用针挑破之后钻心似的疼,有时手套粘在手上摘不下来。可是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
李婉月是个乐观的人,在工棚里常常说笑话逗大家开心,有时大声唱歌。如果坚持不住了她就高声朗读。
李婉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姑娘们为她鼓掌叫好。
场景十二:建筑公司政工科(日)(内)
画外音:1958年9月婉月接到教育局的通知,是发给全市高考落榜生的。
【字幕】通知:为了对今年高考落榜生进行锻炼和考验,教育局组织全市落榜生进行劳动锻炼。于9月5日上午8点在第四建筑公司礼堂集合。
婉月画外音:(手捧通知,热泪盈眶)我太高兴了!让我从绝望中走出来,这是给我一个最好的机会,来证明我是一个好人、一个坚强的人。
场景一:建筑公司一楼大厅(日)(内)
9月5日,婉月早早地来到建筑公司。开会时,大约有七八十人,女生很少,最多也不超过十个人。
画外音: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各不相同:【特写】有的趾高气扬、【特写】有的萎靡不振;【特写】有的满不在乎、【特写】有的心思沉重;【特写】有的喜笑颜开、【特写】有的愁眉苦脸。
李婉月:(看到两个比她大的女生正在窃窃私语,就走到她们身边)同学,你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性质的劳动锻炼?
女生:我们也一无所知。
画外音:开会了,教育局政工科的一位科长讲了这次劳动锻炼的目的、意义、计划、安排。
陈科长:这次参加劳动锻炼的全是58年高考落榜生。你们当中有的是家庭出身不好,有的是父母有严重历史问题和政治问题。有的是在去年的运动中有比较严重的右派言论。所以你们必须经过劳动锻炼来改造自己。如果表现好,明年还可以考大学。从明天起,你们就是第四建筑公司的建筑工人了,一切工作安排都由建筑公司来决定。初步定为明年六月中旬结束。
建筑公司政工科科长:你们明天早晨七点前,带着行李和伙食费全部到公司大厅报道。分成三个小组,由工人组长带着队,到了一个纺织厂工地干活。
场景二:纺织厂工地(日)(外)
这个工程是盖一座四层楼,已经盖完两层了。他们的任务上往上面挑砖、挑沙子、挑水泥。从楼下到上面,没有楼梯,一律走跳板。男同学上跳(挑东西上跳板)腿都打颤,女同学谁也不敢干这冒险的活。
婉月就是不听邪,非要试试不可。她挑着两土篮沙子上跳,大家为她捏把汗。女同学转过脸不敢看她。她面不改色心不跳,一步一步地、稳稳当当地一直走到楼上。
休息时,三五成群闲聊。
韩英:李婉月,我真佩服你,跳板那么窄,上的又那么高,挑着沙子,一步一步颤颤巍巍你不害怕吗?
李婉月:我的经验是:脚踩稳,向前看,不回头,莫打颤。一次、两次、三次……走几次就不害怕了。
画外音:经过一个多月的锻炼,李婉月在一种特殊力量的指使下,终于创造了奇迹——上跳能挑三码砖。
一位老师傅:(看到李婉月挑三码砖上跳,非常吃惊)小李同学你多少斤?
李婉月:八十三斤。
老师傅:(惊讶)哎呀!我的妈呀!你八十三斤?你知不知道三码砖一共有多少斤?
李婉月:我不知道。
老师傅:一块砖是五斤,三码砖是二十四块,你算算你挑多少斤?
李婉月:哎呀!是120斤?比我的体重多了37斤?
一位男同学:你比我挑的多,真不愧是大力士!
工人:(赞口不绝)一个刚刚一米六的瘦弱女孩,竟然能挑起比她体重还多的砖上跳,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场景三:小南山(晨)(外)
晨曦微露,太阳还没有升起。背着行李,拎着脸盆的年轻人,徒步走到小南山山脚下。大嗓门的工长在布置任务。
工长:同学们,我们这次来小南山的任务是修宏余铁路,这条铁路从宏达煤矿到余凯镇,路经小南山和太子河。我们这个工程队第一期任务是负责开山和架桥。你们看,山已经炸开了,你们的任务是清理山石和泥土。现在你们是三个小队,每队二十五人——二十八个人,配两名工人,包干清理三十是米。
山被炸开之后,工人们把山上的沙石泥土用大筐抬到上面,有时遇到土层,便用筒锹往两米多高的山上甩土。
婉月一点都不示弱,和男生一样拼力往上面甩土。
徐冬梅:(对婉月小声说)李婉月,我求求你,别那么干行不行?你不怕累死呀?即使你不怕,也得为我们想一想,都一样的人,你那样能干,我们却干不了。你能得个好鉴定,我们咋办?
画外音:婉月很无奈,她干起活来就忘记同伴们的嘱咐,还是照样拼命。
姑娘们窃窃私语。
徐冬梅:大家都记住,从现在起,谁也不许搭理李婉月。
刘露:好主意!让她尝尝脱离群众的苦头。
画外音:婉月是个活泼开朗的人,她的人缘始终很好,和谁都能合得来,一切总是为他人着想。可是突然没人搭理她了,她感到莫名其妙。
场景四:工棚子(夜)(内)
十几名女生在一个简陋工棚子里,躺在长长的木板床上。
李婉月:(两只膀子像掉下来一样疼痛难忍,她翻来覆去睡不着。内心独白)我从来没有得罪过谁,为什么大家都不搭理我?
身旁的石梅狠狠地推了她一下。
石梅:(气凶凶地说)你有病呀?折腾个啥?
婉月:(低声说)石姐,对不起,我实在是太疼了,怎么躺着都不得劲。
石梅:活该!谁让你干活不要命了!现在大家对你意见老大了。你知道大家说你啥?说你好出风头,个人英雄主义,太能显!
婉月:我实在弄不明白,大家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内心独白)人必须有拼搏精神,才能实现自己宏伟的、远大的理想。在各种困难面前不认输、不气馁、不叫苦、才能达到所追求的峰巅。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人们把这种精神叫做个人英雄主义呢?为什么你一拼,人们就说你出风头呢?如果大家都甘居中游,那我们国家就会拉在世界各国之后。 我是实在说服不了自己去迎合这些人的观点。
场景五:食堂(晨)(内)
打饭师傅:李婉月,要多少饭?
李婉月:一扣碗。
画外音:因为能干所以能吃,每顿婉月能吃一扣碗——两个四两饭扣在一起,和那些身强力壮的男工人吃的一样多。
场景六:修桥工地(日)(外)
婉月他们和工人一起抬桥桩,一个大原木24个人抬。女孩子在最后。领头人喊着号子,迈着统一步伐,非常壮观。村里的男女老少跟在后面看热闹。
小孩子们:(大喊)快来看呀!女的抬大木头!
画外音:婉月不觉得难看,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为了能踩上点,在大家休息时,婉月一个人一边唱,一边自己喊号子练习踩点。
李婉月:哈腰地挂吧!撑腰地起来!嘿嘿!嗨黑呦黑呦黑呦!……婉月那清脆嘹亮的号子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好奇。
工人们:(喊)我们再抬木头让小宛(同学们都管李晚月叫“婉月”工人们误认为她姓宛)领头喊号子!
婉月:(笑呵呵地故意逗乐)小宛?(喊)小宛,你在哪呀?师傅们让你喊号子,快出来呀!
工人甲:小姑娘,别逗了,大家让你喊号子,你喊谁呀!
李婉月:让我?我不姓宛,我姓李。
工人乙:你们同学都管你叫婉月我们都以为你姓宛呢。
工人甲:小姑娘,别打岔,一会儿抬起来,一定你喊号子!
大家鼓掌起哄。
李婉月: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大家准备好,(放开大嗓门)哈腰地挂吧!
众:嘿呦!
李婉月:撑腰地起来!
众:嘿嘿!
李婉月:嗨黑呦!
众:黑呦黑呦!……
李婉月:修桥不觉苦呀!
众:黑呦黑呦!……
李婉月:抬木迈大步呀!
众:黑呦黑呦!……
李婉月:走起一阵风呀!
众:哎嘿呦,嘿呦嘿呦!
李婉月:脚板不觉疼呀!
众:哎嘿呦,嘿呦嘿呦!
李婉月嘹亮清脆的女高音和低沉浑厚众男低音在山谷里回荡。
画外音:女同学不再孤立李婉月了,都被她这种顽强的精神感动了。在这欢快的氛围中苦、忧、烦、闷、愁全部被扫荡殆尽。
场景七:路基旁(夜)(外)
铺路基时,秋雨绵绵,为了赶进度,他们一直冒雨干活。每人发一个黄色油布雨衣。夜里等待小火车运来沙子,他们卸车。在火车没到的时候,他们都躺在路基旁休息。
天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小雨淅沥沥地下着。这些疲惫不堪的人们躺在泥水里假寐。
路过一群小学生,叽叽喳喳地好像看电影刚从镇里走回来,几个小男孩,站一排往路基下撒尿。
被尿浇着的同学立即蹦起来,大家也都站起来了,七吵乱嚷。孩子们狼抓似地喊起来。
孩子们:不好了!来鬼了!你们看!鬼!鬼!鬼!
一大队小学生拼命逃跑。
画外音:原来这里是一片坟地,这些黑夜工作的人们都穿着尖帽雨衣像美国的三K党,难怪孩子把他们当做鬼。
李婉月:(高声喊着)别害怕!我们是人不是鬼!
同学:(一起喊)我们是人不是鬼!
场景八:火车上(日)(内)
铁路铺好了,通车了,大队人马坐火车返回省城。
场景九:东郊钢管厂工地(日)(外)
他们的工作是挖土方。(挖地基)两个人包一段。大约有十米长,一米宽,必须挖一米半深。
上面有1米多的冻土层,必须用尖镐刨。每镐下去只刨个小圆坑。和婉月在一组的是个姓林的高个儿男生,他膀大腰圆。非常有力气,他看李晚月又瘦又小 就不忍心让婉月刨镐。
大林:李婉月,你别刨了,我刨。你往出清理冻土吧!
婉月:(故意装作可怜相)大林,你和我一组是不是太累了?我知道我是一个废物,拖累你了,对不起!
大林:(有些不满意地说)说的啥话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谈不上谁拖累谁。既然把咱俩分到一组,就是因为我胳膊粗力气大,你身小力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多干点。你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实在干不动就偷偷找个没人的地方歇一会儿。
画外音:大林没去铁路工地,是在市里其他工地,所以不了解李婉月的底细,一看她弱不禁风的样子,就以为分给他一个照顾对象。李婉月为有这样一个搭档而感到欣慰,所以慢慢的俩人交谈起来。
李婉月:大林,你为什么没考上大学?
大林:我老爸有严重历史问题。你呢?你为什么没考上?
婉月:什么原因都有,我都占全了。家庭出身不好,我哥是右派,我被开除团籍。
大林:(沉默了,他低声说)我真不理解,前辈的问题为什么要涉及我们后代?
画外音:大林是个只顾闷头干活儿,而不愿意多说话的人。他心地善良,为人忠厚老实,对体质弱的李晚月非常照顾,为了和其他组拉平速度,他总是抢着干最重的活。可是李婉月抡起大镐,一镐下来一大块冻土,她比大林干得都猛,看得大林目瞪口呆。
大林:我真的小瞧你了,原来你是个巾帼英雄呀!哈哈哈,我知道了,你就是那个能挑三码砖、能抬大桥桩的女中豪杰呀!失敬!失敬!
李婉月:大林,你真逗!给我戴这么重的高帽,我可怕压弯了腰。
场景十:回工棚路上(凌晨)(外)
学生们扛着镐,拎着锹三五成群地往工棚子走。
大林:今天天气预报说,最低气温是零下28度。
李婉月:每天这个时间最冷,老人把这段时间叫做:“鬼呲牙”。
石梅:为什么叫“鬼呲牙”?
李婉月:这时最冷,把鬼都冻呲牙了!
因为冬天奇冷,他们每天都要打夜班,经常是在后半夜回工棚。干起活来全身大汗淋漓,往往棉袄都会湿透了。呼呼冒着热气。下工时,后背棉袄结成厚厚的冰壳,像古代盔甲一样,走起路来哗啦哗啦直响。
场景十一:工棚里(凌晨)(内)
有些女同学回到工棚瘫在床上一动不动,有的哇哇直哭。
工棚里非常冷,李婉月到外面捡回很多破板子和没用的边角废料,把火炉生起来。然后到外面弄回一筐大块煤,放到炉子里。她不敢睡,蹲在炉旁看火。
石梅:(下地把她硬拽上床。指着手表给李婉月看)你看看!都四点多了,八点半就又上工了,我求你了,快快睡一会吧!
李婉月:现在炉里的煤还没烧尽,我得看着,万一煤烟中毒怎么办?
画外音:李婉月时时处处都为大家着想。可是她也不是钢铸铁打的,她是个体弱多病的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她始终一声不吭,腰像折了一样疼痛,【特写】两手磨出了大泡,用针挑破之后钻心似的疼,有时手套粘在手上摘不下来。可是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
李婉月是个乐观的人,在工棚里常常说笑话逗大家开心,有时大声唱歌。如果坚持不住了她就高声朗读。
李婉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姑娘们为她鼓掌叫好。
场景十二:建筑公司政工科(日)(内)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