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035
成片时长:约90分钟
阅读:10580
发表:2019/9/27 修改:2019/10/29
主旋律,农村,家庭
电影剧本
县委书记的妻子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663】
主要人物
杨秀敏:云南省丽江县拉市公社海东梅子村农民,丽江县委书记和学武的妻子。
和学武:1966年起先后担任丽江县县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华坪县县长、县委副书记、丽江县县委书记、县武装部第一政委、县政协主席、县人大主任、地委副厅级巡视员等职。
王翠兰:丽江县拉市公社海东梅子村农民,杨秀敏的母亲。
胜 旗: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考上合同制干部,先后在丽江县拉市区公所、县政协工作,和学武、杨秀敏的儿子。
贵 旗:中专毕业后在丽江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工作,和学武、杨秀敏的女儿。
和明强:丽江县拉市公社海东管理区党支部副书记兼梅子村生产队长。
和 文:丽江县拉市公社海东梅子村小学民办教师。
和占坤:丽江县拉市公社海东梅子村农民。
和仕琳:丽江县拉市公社海东梅子村农民,和明强的长女。
序
1、杨秀敏家新院。
字幕:1996年4月24日
梅子村那个农家小院里,坐北朝南正房走廊上、院子里站立着的亲朋好友们一个个心情沉痛,脸色凝重、悲伤!
堂屋里家人和亲朋们在为刚离世的和学武老书记更换新衣,除了胜旗的小叔杨泽龙、公爹和国棠、表弟和红阳、哥哥杨茂章、表叔和作典(70岁),还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学文和邻里几个中老年男子,他们小心翼翼地为老书记穿上一套蓝色棉布服装,戴上蓝色棉布解放帽。再为他换上新袜子,穿上新布鞋的时候,由于右脚踝变形,布鞋始终穿不上去,大家有些着急,相互交换着眼神,一时不知所措!和作典向另一边跪于草席上的家人中喊着:“秀敏,你起来找把剪子和针线过来,我们想办法让‘县长孟’稳稳当当的穿上新鞋子!”
杨秀敏热泪盈眶地从草席上站立起来,走到里间拿来了这几样东西,和作典接过剪子认真地讲到:“这种情况我以前看见过,有办法的,你把针线穿好,一会你来穿针引线最好!”
和作典走到床边,拿上布鞋,又仔细看了一下床上老书记的右脚踝处,然后小心地在布鞋后端处剪了不大不小的一口子,随后终于把布鞋穿到了老书记右脚上。
和作典轻轻地平整了一下布鞋后端剪口处后,向旁边的杨秀敏轻声叮嘱着:“来,秀敏呀,用你灵巧的手,最后在学武漂亮的新鞋上留下深情的印迹啊!”
杨秀敏流淌着泪水,坐到床边,在和作典的协助下,左手扶着丈夫的右脚,右手拿着针线,低头哽咽着:“他爸呀,我把新鞋子替你好好整理一下,让你舒舒服服的啊!”
杨秀敏泣不成声,一边的家人们也是泪雨纷飞……
一会,杨秀敏把胜旗喊到走廊里人少处,无奈地对胜旗:“伍旗,我们家里有的钱大都用在这所楼房上了,现在只有几百元钱了,你爸虽然是县委书记,但经常扶贫济困、捐资兴教,身后没有给我们留下一点钱。按照纳西族的风俗办丧事,需要花四五仟元钱,所以,你明天早早去地委会借点钱回来。”
胜旗却:“我不好意思去地委会借钱。”
杨秀敏耐心地:“我儿,没有办法啊!你爹是不小的官员,如果我们没有办好你爹的丧事,村民们会笑我们的,我们只能厚着脸皮去借钱了!当然,办完丧事后我们一定要把钱足额还给地委会。”
胜旗答:“好的,那我明天早早去借钱。”
和作典过来扶住杨秀敏的双手,动情地:“秀敏啊!别太伤心了,我理解你,我太理解你了,你这辈子不容易,遇上这么一个刚正的丈夫。一个曾经是县长、县委书记、政协主席、人大主任第一把手的全县父母官,却让你这位夫人至今仍是农民身份,你受的委屈有多深我最清楚,但这就是你最让人们佩服和感动之处,你是丽江纳西族妇女的骄傲啊!”
叠印片名:县委书记的妻子
2、梅子村一农户小麦田。
字幕:1949年夏
12岁的杨秀敏跟在一个割麦子的娘娘后面捡着麦穗,当她背起半篮麦穗想回去的时候,娘娘对她:“秀敏,你等一下,我割几把麦穗送给你,你和母亲两个人当一个家,确实太可怜了。幸好你这么懂事、勤快,好好干,以后你家就看你了!”……
3、杨秀敏家老宅。
杨秀敏家坐落在村中间,她家有一所坐西朝东的三间平房,右边一间连着走廊隔成一间作厨房,西面有老式土灶,灶前有一张两人坐凳子;东面有一张小饭桌。其它两间作卧室,并放着柜子、罐子。在南边有一所一间木楞房作畜圈。北面是一堵土墙。东面是邻居家的楼房后墙。东南角有一个朝东的简陋大门。
王翠兰在平房走廊里坐着怀念杨世伟儿子而在流泪,杨秀敏回到家里,她对王翠兰:“阿姆,您又想哥哥了吗?您经常这样伤心流泪,身体会跨掉的!”
王翠兰见女儿背着满满一篮麦穗就赶紧擦了一下眼泪,然后站过来:“我忘不了你的哥哥,女儿,今天捡着这么多的麦穗嘎?”
杨秀敏赶紧回答:“不是的,是一个娘娘把她家的麦子割给我的。”
王翠兰:“噢!原来如此,现在乡亲们的生活这样苦,他们还这样关心帮助我家,女儿,你要记住乡亲们的恩情啊!长大以后要好好报答呀!”
杨秀敏点头答到:“我会记住的。阿姆,我在路上遇到爸爸了,他要给我一块粑粑,我拒绝了,但他硬放到我的篮子里了。”她把这块粑粑拿给王翠兰。
王翠兰:“妈妈知道了,我已做好饭了,咱们先去吃饭。”于是母女先后走进厨房里,每个人拿起一块粑粑和一碗白菜汤,坐在灶边的凳子上吃了起来。
王翠兰:“说到你的爸爸,虽然他找了小老婆,把我们分出来了,但你不要埋怨他啊!”
杨秀敏忙:“为什么?”
王翠兰:“旧社会男尊女卑。我和你爸先后生了3个儿子、5个女儿,但后来都病死掉了,特别是高中已毕业的儿子杨世伟 也因病去世了,他是丽江地区中学的尖子生!在旧社会,没有一个男孩的妇女在家庭里是站不住脚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在村里几个同龄人的撮合下,你爸爸娶了小老婆,所以,他也是有苦衷的,我们不能埋怨他啊!”
杨秀敏似乎有了一些理解,若有所思后转过话题:“阿姆,我已经12岁了,今年您要让我上学啊!”
王翠兰轻快地:“好的,现在我们丽江已经解放了,新社会男女平等,不论咱们家如何困难,我也要让你上学!”
杨秀敏听了高兴地叫了起来:“我可以去上学了!我可以去上学了!”
4、梅子村小学。
梅子村小学设在村头一个寺庙里,一年级教室,校内唯一一个老师桑为铎正准备点名,有10个男女小学生坐在下面交头接耳地说着话。
桑老师微笑着亲切地:“同学们,请安静。今天是我们梅子村小学开学的日子。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是丽江解放后梅子村的第一批一年级学生,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好好读书,争取成为有用人才,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做出贡献。阿哇勒?(纳西语,意为‘是不是?’)”
“哇!(纳西语,意为‘是!’)”堂下回应着。
桑老师接着:“下面,我们点名,我喊到哪个同学的名字,哪个同学就要站起来,并说一声“到”,让大家认识一下。当然,同学们都是一个村里的人,而且都已经是十一二岁了,大部分同学都是互相认识的,我这个老师对大部分同学也是见过面的,特别是对家住学校旁边的同学还是有所了解的。好,下面,我们进行点名。”他看了一张名单后喊:“木明。”
男孩木明一边说“到”,一边站起来。
桑老师看了一眼木明后:“请坐下,”木明应声坐下。桑老师又看了名单后喊:“杨秀敏。”
杨秀敏敏捷地站起来说出:“到!”
桑老师看了一眼杨秀敏后:“我们大家都知道杨秀敏同学是一个懂事勤快孝顺的好姑娘,她的妈妈艰辛地养育她,而她小小年纪就帮母亲找猪食捡麦穗。杨秀敏同学的哥哥杨世伟曾经是丽江中学的尖子,他也是从我们学校出去的,我从来没有教过这样勤奋、聪明的学生,可惜他高中毕业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现在新社会男女平等,女同志也大有可为。希望杨秀敏同学学习哥哥的精神,勤奋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女能人,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练就一副好体魄,战胜人生的各种挑战!噢,杨秀敏同学站累了吧!”
杨秀敏铿锵有力地答应到:“不累!”
5、杨秀敏家老宅。
字幕:1953年7月。
一天早上,杨秀敏为参加当天上午在海南中学进行的五年级升学考试而和妈妈王翠兰开展舌战。
王翠兰:“秀敏,你已小学四年级毕业了,已会写名字,会用算盘,还会看书了,一个女孩子学到这个程度已经够用了。你的哥哥这么优秀的高中生都死了,你就不要去考五年级再读书了。”
杨秀敏却:“我爱读书,我还要上学,我今天一定要去考五年级,桑老师都说我会考得着的。阿姆,我求您了,让我赶快去海南中学参加考试吧!”
王翠兰:“孩子,你不要逼我了,你要和妈妈一起好好种地,搞好家庭生活,过几年找一个好婆家嫁出去得了,为了你的幸福,不论你想嫁到哪里,我都不会拦着你!”
杨秀敏:“阿姆,您扯远了,现在我想继续读书,我只要你满足我的这个要求!”
王翠兰坚持:“我不能满足你的这个要求,只想让你快快长大, 早日成家,现在我懒得与你磨嘴皮了,你在家里好好呆着,我要出去找猪食了。”她背起篮子出门去了。
此时,杨秀敏明知去海南参加考试为时已晚,但一心想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促使她快速拿起毛笔和墨盒跑出去了……
6、梅子村边道路。
杨秀敏一路拼命地跑……
7、海南中学大门前。
杨秀敏跑到海南中学大门时,一群考完试的男女学生互相交谈着走了出来,她望着这些幸运的学生们呆在学校的大门前……
8、梅子村生产队粮场。
字幕:五年后
晚上,走廊里,耀眼的大气灯“丝丝丝”地发响着被高高挂起,中央桌子上的两盏马灯也最大限度地扭亮,七八张长长的矮凳子放在两侧。
场院里的几堆篝火在燃烧。
有很多群众围着篝火坐着,许多人在跳《阿丽里》,其中,与和仕琳牵手在一起的身材略显高挑的是杨秀敏。明亮、飘动的火光在她们一张张年轻漂亮的脸庞上闪动着!悠扬、悦耳动听的《阿丽里》调子在场院里回荡着!
和明强队长看着场院里的人群大声地喊话了:“大家停下来吧,我们要开会了……”喊话两遍后,人们有的围坐到篝火边上,有的来到走廊里,坐到摆放着的长条凳上,八九个跳《阿丽里》的姑娘们则是坐到了走廊里靠墙的一端,这儿离放有桌子的堂屋那边较近,开会时听工作队同志的讲话那就会听得一清二楚。杨秀敏硬是被和仕琳牵手拉上来的。
和明强队长向一旁的地委会工作队队员和学武低声:“那开始吧,和同志!”和学武点着头。于是和明强提高嗓门作开场白:“大家安静了啊!下面就请工作队的和学武同志给我们讲话!”说完他给桌子上的口缸倒上水后,自己在桌子一侧坐了下去。
和学武站到桌子跟前,看了看走廊上和场院里几堆篝火周围前后大约二百多人的群众后,深情地:“梅子村的贫下中农同志们,你们好,我是地委会工作队的和学武,昨天中午就进村来了,住在和书记的家里。晚上参加了村委会会议,今天白天又与村里老同志、老贫协会员等进行了座谈,也到村里转了转,还和群众下地劳动了一阵子,看到咱们梅子村贫下中农群众团结一心,干部齐心协力为群众服务,我自己心里感到特别高兴!”
和学武坐了下来,喝了一口水后继续讲:“我们工作队这次下来,主要是来检查一下农村基层里存在的一些‘五风’现象,进而对开展反对‘五风’作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这‘五风’呢,就是指前些时期在我们国家有些领域、有些单位和部门里表现出来的‘浮夸风、共产风、贪污腐败风、官僚主义的瞎指挥风和铺张浪费风’,这些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党的威信,损害了我们领导干部的形象,给我们国家的城乡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坚定地遵照中央的精神,认真地开展‘反五风’运动……”
杨秀敏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和学武的讲话,深深地被和学武的才貌所吸引。
9、和明强家闷楼堂屋。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和明强走进闷楼堂屋里点亮了马灯,又泡上两杯热茶,然后对着刚进屋的和学武:“来,和干事,咱俩谈正事!”
和学武在桌子前椅子上坐下来,看着坐在对面床上的和明强笑:“和书记,看您挺认真的样子,要和我谈什么正事呀?”
和明强说出了藏在内心多日的心里话:“和干事呀,我看你年轻有为,人诚恳实在,应该找一个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姑娘呢!你看我们村里的秀敏姑娘怎样?”
和学武不假思索地:“我虽然只遇过秀敏两三次,但我感觉她是个好姑娘!”
和明强接着:“和干事,你喜欢她吗?”
和学武一愣,脸一红,话里似乎少了些底气:“哎,和书记,您……您叫我怎么回答嘛!人家……秀敏姑娘家里已经收了……收了聘礼呢,别人……别人不应该再有非分之想,更不要随心所欲地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了呢!”
和明强会心地一笑,看着和学武点了点头:“和干事,我要是说秀敏姑娘家里已经把聘礼退了,那你会怎么想,敢不敢说一句心里话呢?”
和学武沉吟了一会,审慎地:“和书记,这么快就退了聘礼,不会是传说的吧!这可是婚姻大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才算数的!”
和明强喝了一口茶水,认真地:“和干事,记得第一天下午你一个人在家中那会,秀敏姑娘来家中找我不是?你知道她找我是什么事吗?”
和学武苦笑着摇摇头:“不知道,您也没给我讲过呢!”
和明强有点激动着:“秀敏姑娘要在第二天退回聘礼,她是要我做个证人呢!”
和学武微微一怔:“啊!真有的事!她要亲自去男方家里退聘礼是吧?”
和明强看着有些着急了的和学武,接上了话头:“倒也不是上男方家直接去退,只是去本村那个介绍人家里的。”
“那和书记,第二天您去了吗?”和学武急忙问道。
和明强诙谐地笑了笑:“哎!我一个村长怎能好意思去做这退聘礼的证人呢!我让仕琳陪着秀敏姑娘去的。”
和学武平静了下来,脸上掠过笑纹,看着和明强关切地:“和书记,看来是这秀敏姑娘有主见的,还能做通母亲的思想工作的样子啦!”
和明强赞同地:“那是,这姑娘没得说!和干事呀,前几天你曾给我讲,说是你不太乐意去找城里的姑娘,那我看你就找秀敏姑娘好了,我觉得你二人特别般配,郎才女貌,真是天赐姻缘,天赐姻缘啊!”
和学武此刻心里十分激动,不过也是感到了存在着压力,他思考了一下后,郑重地对和明强表示:“和书记呀,这我怎么给您说呢!谈对象是两个人的事,不能一厢情愿的,咱也不知道这秀敏姑娘是怎么想的,再说她不愿出嫁,那就可能是要找上门女婿的意思了,要是这样,我那边父母亲可能就不会同意的,事情不好办了呢!”
和明强也郑重其事的告诉和学武:“和干事,也许是你多虑了,我听说秀敏姑娘也不是一味的要对方做上门女婿,说是有变通方法呢!我看你们具体谈谈,说不定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和学武沉思着:“要是……要是这样……”
和明强提议:“要不,明天早上你先别忙着走,我让仕琳把秀敏喊过来,你们见见面交流一下怎样?”
和学武急忙:“不妥,这不妥,明早要赶到公社去开会呢!再说了,我来梅子村是工作队队员,千万不能让人家说是工作队的人利用工作之便在谈对象,还是过段时间再说为宜呢!”
和明强点了点头:“也是啊,和干事你说的没错!不过你要给我一句实在话,你是真的想给秀敏姑娘交心吗!”
和学武红着脸点头:“只要刚才说的情况属实,她自己也同意的话,那我就真心实意与她做夫妻!”
和明强高兴地:“好,我就要你这句话,和干事,我没看错,你是一个真诚实在的人,我很乐意为你们做这红媒人,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会让秀敏姑娘到你们地委会来找你……”
10、丽江地委会大院。
丽江“三月会”(骡马物资交流会)期间的一天傍晚,和学武领着和明强、和仕琳、杨秀敏走进他的宿舍,开关线一拉,电灯亮了。房间整洁,办公桌、书柜、椅子崭新排列,里头床上的被子、床单等也崭新新的,真所谓是一应俱新,当然还包括这一排排的红砖房和里面住着的人也都是全新的。
和明强仔细观看着这漂亮整洁的屋子,不住地点头赞叹着:“好啊!和干事,看着都感觉到很舒服了,满屋子全是新的,电灯亮闪闪!我们农村还是煤油灯甚至是松明火,不知什么时候也会有电灯呢?”
和学武为大家泡上茶水,端上一杯送到和明强手上,笑着:“和书记,我们马上就要建设关坡电站了,咱们农村用上电灯的日子不远了!”
和学武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包糖果,放在和仕琳、杨秀敏面前,热情地招呼着:“仕琳、秀敏,你俩吃糖果啊!”
和学武又打开一包“大重九”香烟,抽出一支递给和明强:“来,和书记,抽上一支!”
和明强抽着香烟,看了一眼杨秀敏,然后看着和学武笑笑,高兴地:“和干事,上个月你离开我们村子时咱俩说的事,我已经给秀敏说过了,也还给她母亲谈了,人家都没啥说的,现在我把秀敏姑娘领过来了,等会你俩就亲自谈谈,总之呢,我这媒人当定了,而且还巴望快点喝上喜酒哟!”
杨秀敏脸上顿时一阵红晕,看着和明强难为情地:“和书记,您说什么呀,我们还没有正式交流过呢!您就……”
和仕琳“嘻嘻嘻”地笑着:“和大哥,你就好好给秀敏姐交流啊!我爹说他从不当媒人,和大哥是第一个也说是仅此一个,一定要珍惜哟!和大哥,秀敏姐可是我们海东甚至是拉市坝里数一数二的,千万不要错过了啊!”
杨秀敏:云南省丽江县拉市公社海东梅子村农民,丽江县委书记和学武的妻子。
和学武:1966年起先后担任丽江县县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华坪县县长、县委副书记、丽江县县委书记、县武装部第一政委、县政协主席、县人大主任、地委副厅级巡视员等职。
王翠兰:丽江县拉市公社海东梅子村农民,杨秀敏的母亲。
胜 旗: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考上合同制干部,先后在丽江县拉市区公所、县政协工作,和学武、杨秀敏的儿子。
贵 旗:中专毕业后在丽江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工作,和学武、杨秀敏的女儿。
和明强:丽江县拉市公社海东管理区党支部副书记兼梅子村生产队长。
和 文:丽江县拉市公社海东梅子村小学民办教师。
和占坤:丽江县拉市公社海东梅子村农民。
和仕琳:丽江县拉市公社海东梅子村农民,和明强的长女。
序
1、杨秀敏家新院。
字幕:1996年4月24日
梅子村那个农家小院里,坐北朝南正房走廊上、院子里站立着的亲朋好友们一个个心情沉痛,脸色凝重、悲伤!
堂屋里家人和亲朋们在为刚离世的和学武老书记更换新衣,除了胜旗的小叔杨泽龙、公爹和国棠、表弟和红阳、哥哥杨茂章、表叔和作典(70岁),还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学文和邻里几个中老年男子,他们小心翼翼地为老书记穿上一套蓝色棉布服装,戴上蓝色棉布解放帽。再为他换上新袜子,穿上新布鞋的时候,由于右脚踝变形,布鞋始终穿不上去,大家有些着急,相互交换着眼神,一时不知所措!和作典向另一边跪于草席上的家人中喊着:“秀敏,你起来找把剪子和针线过来,我们想办法让‘县长孟’稳稳当当的穿上新鞋子!”
杨秀敏热泪盈眶地从草席上站立起来,走到里间拿来了这几样东西,和作典接过剪子认真地讲到:“这种情况我以前看见过,有办法的,你把针线穿好,一会你来穿针引线最好!”
和作典走到床边,拿上布鞋,又仔细看了一下床上老书记的右脚踝处,然后小心地在布鞋后端处剪了不大不小的一口子,随后终于把布鞋穿到了老书记右脚上。
和作典轻轻地平整了一下布鞋后端剪口处后,向旁边的杨秀敏轻声叮嘱着:“来,秀敏呀,用你灵巧的手,最后在学武漂亮的新鞋上留下深情的印迹啊!”
杨秀敏流淌着泪水,坐到床边,在和作典的协助下,左手扶着丈夫的右脚,右手拿着针线,低头哽咽着:“他爸呀,我把新鞋子替你好好整理一下,让你舒舒服服的啊!”
杨秀敏泣不成声,一边的家人们也是泪雨纷飞……
一会,杨秀敏把胜旗喊到走廊里人少处,无奈地对胜旗:“伍旗,我们家里有的钱大都用在这所楼房上了,现在只有几百元钱了,你爸虽然是县委书记,但经常扶贫济困、捐资兴教,身后没有给我们留下一点钱。按照纳西族的风俗办丧事,需要花四五仟元钱,所以,你明天早早去地委会借点钱回来。”
胜旗却:“我不好意思去地委会借钱。”
杨秀敏耐心地:“我儿,没有办法啊!你爹是不小的官员,如果我们没有办好你爹的丧事,村民们会笑我们的,我们只能厚着脸皮去借钱了!当然,办完丧事后我们一定要把钱足额还给地委会。”
胜旗答:“好的,那我明天早早去借钱。”
和作典过来扶住杨秀敏的双手,动情地:“秀敏啊!别太伤心了,我理解你,我太理解你了,你这辈子不容易,遇上这么一个刚正的丈夫。一个曾经是县长、县委书记、政协主席、人大主任第一把手的全县父母官,却让你这位夫人至今仍是农民身份,你受的委屈有多深我最清楚,但这就是你最让人们佩服和感动之处,你是丽江纳西族妇女的骄傲啊!”
叠印片名:县委书记的妻子
2、梅子村一农户小麦田。
字幕:1949年夏
12岁的杨秀敏跟在一个割麦子的娘娘后面捡着麦穗,当她背起半篮麦穗想回去的时候,娘娘对她:“秀敏,你等一下,我割几把麦穗送给你,你和母亲两个人当一个家,确实太可怜了。幸好你这么懂事、勤快,好好干,以后你家就看你了!”……
3、杨秀敏家老宅。
杨秀敏家坐落在村中间,她家有一所坐西朝东的三间平房,右边一间连着走廊隔成一间作厨房,西面有老式土灶,灶前有一张两人坐凳子;东面有一张小饭桌。其它两间作卧室,并放着柜子、罐子。在南边有一所一间木楞房作畜圈。北面是一堵土墙。东面是邻居家的楼房后墙。东南角有一个朝东的简陋大门。
王翠兰在平房走廊里坐着怀念杨世伟儿子而在流泪,杨秀敏回到家里,她对王翠兰:“阿姆,您又想哥哥了吗?您经常这样伤心流泪,身体会跨掉的!”
王翠兰见女儿背着满满一篮麦穗就赶紧擦了一下眼泪,然后站过来:“我忘不了你的哥哥,女儿,今天捡着这么多的麦穗嘎?”
杨秀敏赶紧回答:“不是的,是一个娘娘把她家的麦子割给我的。”
王翠兰:“噢!原来如此,现在乡亲们的生活这样苦,他们还这样关心帮助我家,女儿,你要记住乡亲们的恩情啊!长大以后要好好报答呀!”
杨秀敏点头答到:“我会记住的。阿姆,我在路上遇到爸爸了,他要给我一块粑粑,我拒绝了,但他硬放到我的篮子里了。”她把这块粑粑拿给王翠兰。
王翠兰:“妈妈知道了,我已做好饭了,咱们先去吃饭。”于是母女先后走进厨房里,每个人拿起一块粑粑和一碗白菜汤,坐在灶边的凳子上吃了起来。
王翠兰:“说到你的爸爸,虽然他找了小老婆,把我们分出来了,但你不要埋怨他啊!”
杨秀敏忙:“为什么?”
王翠兰:“旧社会男尊女卑。我和你爸先后生了3个儿子、5个女儿,但后来都病死掉了,特别是高中已毕业的儿子杨世伟 也因病去世了,他是丽江地区中学的尖子生!在旧社会,没有一个男孩的妇女在家庭里是站不住脚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在村里几个同龄人的撮合下,你爸爸娶了小老婆,所以,他也是有苦衷的,我们不能埋怨他啊!”
杨秀敏似乎有了一些理解,若有所思后转过话题:“阿姆,我已经12岁了,今年您要让我上学啊!”
王翠兰轻快地:“好的,现在我们丽江已经解放了,新社会男女平等,不论咱们家如何困难,我也要让你上学!”
杨秀敏听了高兴地叫了起来:“我可以去上学了!我可以去上学了!”
4、梅子村小学。
梅子村小学设在村头一个寺庙里,一年级教室,校内唯一一个老师桑为铎正准备点名,有10个男女小学生坐在下面交头接耳地说着话。
桑老师微笑着亲切地:“同学们,请安静。今天是我们梅子村小学开学的日子。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是丽江解放后梅子村的第一批一年级学生,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好好读书,争取成为有用人才,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做出贡献。阿哇勒?(纳西语,意为‘是不是?’)”
“哇!(纳西语,意为‘是!’)”堂下回应着。
桑老师接着:“下面,我们点名,我喊到哪个同学的名字,哪个同学就要站起来,并说一声“到”,让大家认识一下。当然,同学们都是一个村里的人,而且都已经是十一二岁了,大部分同学都是互相认识的,我这个老师对大部分同学也是见过面的,特别是对家住学校旁边的同学还是有所了解的。好,下面,我们进行点名。”他看了一张名单后喊:“木明。”
男孩木明一边说“到”,一边站起来。
桑老师看了一眼木明后:“请坐下,”木明应声坐下。桑老师又看了名单后喊:“杨秀敏。”
杨秀敏敏捷地站起来说出:“到!”
桑老师看了一眼杨秀敏后:“我们大家都知道杨秀敏同学是一个懂事勤快孝顺的好姑娘,她的妈妈艰辛地养育她,而她小小年纪就帮母亲找猪食捡麦穗。杨秀敏同学的哥哥杨世伟曾经是丽江中学的尖子,他也是从我们学校出去的,我从来没有教过这样勤奋、聪明的学生,可惜他高中毕业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现在新社会男女平等,女同志也大有可为。希望杨秀敏同学学习哥哥的精神,勤奋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女能人,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练就一副好体魄,战胜人生的各种挑战!噢,杨秀敏同学站累了吧!”
杨秀敏铿锵有力地答应到:“不累!”
5、杨秀敏家老宅。
字幕:1953年7月。
一天早上,杨秀敏为参加当天上午在海南中学进行的五年级升学考试而和妈妈王翠兰开展舌战。
王翠兰:“秀敏,你已小学四年级毕业了,已会写名字,会用算盘,还会看书了,一个女孩子学到这个程度已经够用了。你的哥哥这么优秀的高中生都死了,你就不要去考五年级再读书了。”
杨秀敏却:“我爱读书,我还要上学,我今天一定要去考五年级,桑老师都说我会考得着的。阿姆,我求您了,让我赶快去海南中学参加考试吧!”
王翠兰:“孩子,你不要逼我了,你要和妈妈一起好好种地,搞好家庭生活,过几年找一个好婆家嫁出去得了,为了你的幸福,不论你想嫁到哪里,我都不会拦着你!”
杨秀敏:“阿姆,您扯远了,现在我想继续读书,我只要你满足我的这个要求!”
王翠兰坚持:“我不能满足你的这个要求,只想让你快快长大, 早日成家,现在我懒得与你磨嘴皮了,你在家里好好呆着,我要出去找猪食了。”她背起篮子出门去了。
此时,杨秀敏明知去海南参加考试为时已晚,但一心想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促使她快速拿起毛笔和墨盒跑出去了……
6、梅子村边道路。
杨秀敏一路拼命地跑……
7、海南中学大门前。
杨秀敏跑到海南中学大门时,一群考完试的男女学生互相交谈着走了出来,她望着这些幸运的学生们呆在学校的大门前……
8、梅子村生产队粮场。
字幕:五年后
晚上,走廊里,耀眼的大气灯“丝丝丝”地发响着被高高挂起,中央桌子上的两盏马灯也最大限度地扭亮,七八张长长的矮凳子放在两侧。
场院里的几堆篝火在燃烧。
有很多群众围着篝火坐着,许多人在跳《阿丽里》,其中,与和仕琳牵手在一起的身材略显高挑的是杨秀敏。明亮、飘动的火光在她们一张张年轻漂亮的脸庞上闪动着!悠扬、悦耳动听的《阿丽里》调子在场院里回荡着!
和明强队长看着场院里的人群大声地喊话了:“大家停下来吧,我们要开会了……”喊话两遍后,人们有的围坐到篝火边上,有的来到走廊里,坐到摆放着的长条凳上,八九个跳《阿丽里》的姑娘们则是坐到了走廊里靠墙的一端,这儿离放有桌子的堂屋那边较近,开会时听工作队同志的讲话那就会听得一清二楚。杨秀敏硬是被和仕琳牵手拉上来的。
和明强队长向一旁的地委会工作队队员和学武低声:“那开始吧,和同志!”和学武点着头。于是和明强提高嗓门作开场白:“大家安静了啊!下面就请工作队的和学武同志给我们讲话!”说完他给桌子上的口缸倒上水后,自己在桌子一侧坐了下去。
和学武站到桌子跟前,看了看走廊上和场院里几堆篝火周围前后大约二百多人的群众后,深情地:“梅子村的贫下中农同志们,你们好,我是地委会工作队的和学武,昨天中午就进村来了,住在和书记的家里。晚上参加了村委会会议,今天白天又与村里老同志、老贫协会员等进行了座谈,也到村里转了转,还和群众下地劳动了一阵子,看到咱们梅子村贫下中农群众团结一心,干部齐心协力为群众服务,我自己心里感到特别高兴!”
和学武坐了下来,喝了一口水后继续讲:“我们工作队这次下来,主要是来检查一下农村基层里存在的一些‘五风’现象,进而对开展反对‘五风’作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这‘五风’呢,就是指前些时期在我们国家有些领域、有些单位和部门里表现出来的‘浮夸风、共产风、贪污腐败风、官僚主义的瞎指挥风和铺张浪费风’,这些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党的威信,损害了我们领导干部的形象,给我们国家的城乡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坚定地遵照中央的精神,认真地开展‘反五风’运动……”
杨秀敏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和学武的讲话,深深地被和学武的才貌所吸引。
9、和明强家闷楼堂屋。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和明强走进闷楼堂屋里点亮了马灯,又泡上两杯热茶,然后对着刚进屋的和学武:“来,和干事,咱俩谈正事!”
和学武在桌子前椅子上坐下来,看着坐在对面床上的和明强笑:“和书记,看您挺认真的样子,要和我谈什么正事呀?”
和明强说出了藏在内心多日的心里话:“和干事呀,我看你年轻有为,人诚恳实在,应该找一个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姑娘呢!你看我们村里的秀敏姑娘怎样?”
和学武不假思索地:“我虽然只遇过秀敏两三次,但我感觉她是个好姑娘!”
和明强接着:“和干事,你喜欢她吗?”
和学武一愣,脸一红,话里似乎少了些底气:“哎,和书记,您……您叫我怎么回答嘛!人家……秀敏姑娘家里已经收了……收了聘礼呢,别人……别人不应该再有非分之想,更不要随心所欲地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了呢!”
和明强会心地一笑,看着和学武点了点头:“和干事,我要是说秀敏姑娘家里已经把聘礼退了,那你会怎么想,敢不敢说一句心里话呢?”
和学武沉吟了一会,审慎地:“和书记,这么快就退了聘礼,不会是传说的吧!这可是婚姻大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才算数的!”
和明强喝了一口茶水,认真地:“和干事,记得第一天下午你一个人在家中那会,秀敏姑娘来家中找我不是?你知道她找我是什么事吗?”
和学武苦笑着摇摇头:“不知道,您也没给我讲过呢!”
和明强有点激动着:“秀敏姑娘要在第二天退回聘礼,她是要我做个证人呢!”
和学武微微一怔:“啊!真有的事!她要亲自去男方家里退聘礼是吧?”
和明强看着有些着急了的和学武,接上了话头:“倒也不是上男方家直接去退,只是去本村那个介绍人家里的。”
“那和书记,第二天您去了吗?”和学武急忙问道。
和明强诙谐地笑了笑:“哎!我一个村长怎能好意思去做这退聘礼的证人呢!我让仕琳陪着秀敏姑娘去的。”
和学武平静了下来,脸上掠过笑纹,看着和明强关切地:“和书记,看来是这秀敏姑娘有主见的,还能做通母亲的思想工作的样子啦!”
和明强赞同地:“那是,这姑娘没得说!和干事呀,前几天你曾给我讲,说是你不太乐意去找城里的姑娘,那我看你就找秀敏姑娘好了,我觉得你二人特别般配,郎才女貌,真是天赐姻缘,天赐姻缘啊!”
和学武此刻心里十分激动,不过也是感到了存在着压力,他思考了一下后,郑重地对和明强表示:“和书记呀,这我怎么给您说呢!谈对象是两个人的事,不能一厢情愿的,咱也不知道这秀敏姑娘是怎么想的,再说她不愿出嫁,那就可能是要找上门女婿的意思了,要是这样,我那边父母亲可能就不会同意的,事情不好办了呢!”
和明强也郑重其事的告诉和学武:“和干事,也许是你多虑了,我听说秀敏姑娘也不是一味的要对方做上门女婿,说是有变通方法呢!我看你们具体谈谈,说不定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和学武沉思着:“要是……要是这样……”
和明强提议:“要不,明天早上你先别忙着走,我让仕琳把秀敏喊过来,你们见见面交流一下怎样?”
和学武急忙:“不妥,这不妥,明早要赶到公社去开会呢!再说了,我来梅子村是工作队队员,千万不能让人家说是工作队的人利用工作之便在谈对象,还是过段时间再说为宜呢!”
和明强点了点头:“也是啊,和干事你说的没错!不过你要给我一句实在话,你是真的想给秀敏姑娘交心吗!”
和学武红着脸点头:“只要刚才说的情况属实,她自己也同意的话,那我就真心实意与她做夫妻!”
和明强高兴地:“好,我就要你这句话,和干事,我没看错,你是一个真诚实在的人,我很乐意为你们做这红媒人,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会让秀敏姑娘到你们地委会来找你……”
10、丽江地委会大院。
丽江“三月会”(骡马物资交流会)期间的一天傍晚,和学武领着和明强、和仕琳、杨秀敏走进他的宿舍,开关线一拉,电灯亮了。房间整洁,办公桌、书柜、椅子崭新排列,里头床上的被子、床单等也崭新新的,真所谓是一应俱新,当然还包括这一排排的红砖房和里面住着的人也都是全新的。
和明强仔细观看着这漂亮整洁的屋子,不住地点头赞叹着:“好啊!和干事,看着都感觉到很舒服了,满屋子全是新的,电灯亮闪闪!我们农村还是煤油灯甚至是松明火,不知什么时候也会有电灯呢?”
和学武为大家泡上茶水,端上一杯送到和明强手上,笑着:“和书记,我们马上就要建设关坡电站了,咱们农村用上电灯的日子不远了!”
和学武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包糖果,放在和仕琳、杨秀敏面前,热情地招呼着:“仕琳、秀敏,你俩吃糖果啊!”
和学武又打开一包“大重九”香烟,抽出一支递给和明强:“来,和书记,抽上一支!”
和明强抽着香烟,看了一眼杨秀敏,然后看着和学武笑笑,高兴地:“和干事,上个月你离开我们村子时咱俩说的事,我已经给秀敏说过了,也还给她母亲谈了,人家都没啥说的,现在我把秀敏姑娘领过来了,等会你俩就亲自谈谈,总之呢,我这媒人当定了,而且还巴望快点喝上喜酒哟!”
杨秀敏脸上顿时一阵红晕,看着和明强难为情地:“和书记,您说什么呀,我们还没有正式交流过呢!您就……”
和仕琳“嘻嘻嘻”地笑着:“和大哥,你就好好给秀敏姐交流啊!我爹说他从不当媒人,和大哥是第一个也说是仅此一个,一定要珍惜哟!和大哥,秀敏姐可是我们海东甚至是拉市坝里数一数二的,千万不要错过了啊!”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