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1366
成片时长:约38分钟
阅读:10911
发表:2013/9/1 修改:2014/1/17
34集 剧情 电视剧剧本
《柳暗花明》第17集
1
…
16
17
18
…
34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十七集 自己当家作主人
时间:1954年
地点:北京
人物:明珠,24岁
祁柯,25岁
林鹏,30岁
于主任,33岁
薛干警,29岁
李嫂,32岁
蒋如新,27岁
陈宇,19岁
汪沁芳,22岁
罗世贵,26岁
徐淑芬,38岁
片头曲: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童声合唱)
天上有蓝色的梦想
故乡有黑黑的土壤
真理的大海在召唤
脚下的小路弯又长
啊
多少次回首
多少次展望
寻寻觅觅
峰回路转
心灵啊
我该在何处安放
啊
无数次磨难
无数次坚强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祖国啊
我和你一起成长
字幕:第十七集(1954年)
[1]明珠家,腹部明显隆起的明珠颇为艰难地把做好的饭端到桌子上,然后闷闷不乐地走进卧室,靠在床上。过了一会儿,钥匙开门的声音,林鹏开门进来。
林鹏:(吸着鼻子)唔,好香啊。明珠,你的厨艺大有长进啊。(走进卧室,见明珠懒洋洋地半躺着),哎哟,怎么啦,累着了?你看看,上完了课你就多休息嘛,我回来也可以做饭的。
明珠:(神色黯淡地起身)没什么,快吃饭吧。
两个人坐在餐桌前,林鹏帮明珠盛饭。
林鹏:(看看明珠)你的脸色不太好,我看我们得赶快请个保姆了,这样下去非把你累坏了不可。
明珠:(吃了口饭)孩子生下之前还没有关系。预产期还有两个多月就到了,我今天去找过居委会的于主任了。
林鹏:(大口吃着饭)哦?怎么样?她答应帮忙找保姆了吗?
明珠:(点点头)答应倒是答应了,可就是…唉。
[2](闪回)明珠所住楼群居委会的办公室,派出所薛干警在听于主任汇报工作。明珠推门进来,见到薛干警和于主任在谈话就想退出去。
于主任:(问明珠)同志,你有什么事?
明珠:哦,我是这楼里的居民,我有点私事想麻烦您一下,不重要。您忙的话,我等会儿再来吧。
于主任:不用,(指着旁边的椅子),你在这里稍坐一会儿,我和派出所的同志谈完了工作,就处理你的事情。
明珠只好进来坐下。
薛干警:(看了明珠一眼)这样吧,于主任,我以后会派小王来找你的,关于居委会的具体工作由他向你传达,我还有其他事,我先走了。
于主任:那好,好,薛同志,您慢走。(将薛干警送出门,回来问明珠),你是…?
明珠:我在这栋楼里居住,我和我丈夫都是北国大学的教师,是这样的,我…
于主任:等等,你和你丈夫叫什么名字?
明珠:我叫金明珠,他叫林鹏。
于主任:(用手指在口中沾湿,在桌上一堆表格里翻了一通)金…明…珠,林…鹏,你们还没有来居委会登记过吧?
明珠摇摇头。
于主任:(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空白表格)那就先填个表吧。
明珠:(接过表格,填写,在家庭出身一栏,犹豫起来)这里是不是应该填上我丈夫的出身?
于主任:两个人的家庭出身都要填,(指着表格),你看,有两个空格。
明珠只好在自己的家庭出身一栏填上‘地主’,又填上其他栏目,把表格递给于主任。
于主任:(接过表格上下看了一眼)嗯,可以了。以后需要开会和学习的时候,我会通知你们的。哦,当然了,你们是有单位的人,平时主要是归单位管理,只有周末和节假日归我们居委会管理。好了,没事了,你可以走了。
明珠:于主任,我还有件事儿想麻烦您。
于主任:什么事儿?
明珠:(指着腹部)您看,我再有两个多月就是预产期了,生了孩子以后,想请个保姆帮忙。
于主任:这事儿啊,我考虑一下。不过,现在是新社会了,保姆,那是旧社会的叫法,现在应该叫家庭助理员。(想了想),这样吧,我有个妹妹,刚好在家里没有事情做,我去和她商量一下,看她能不能来你家做这个工作。
明珠:呃,我是第一次生孩子,对带孩子的事什么也不懂,希望这个保……哦……家庭助理员比较懂怎么带孩子。还有啊,她最好是南方人,这样在生活习惯上会和我们比较一致……
于主任:(不高兴地)金明珠同志,你需要家庭助理员的帮助,我这里马上就给你解决了问题,你怎么还挑挑拣拣的呢。这里是北京,哪里去找南方人啊。这生活习惯,是可以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嘛。
明珠:(还有些担心地)那,您妹妹她带过孩子吗?
于主任:她没有结过婚,所以自己没有孩子,不过她不久前在一个革命干部家里做过一段时间家务。你不用担心,我这个妹妹从小受苦,是贫农出身,就是因为家里穷才把自己的婚姻给耽误了。她政治觉悟是很高的,学习热情也高,进过识字班,为了工作,她看了不少怎样带孩子的书呢,所以,我相信她一定能干好的。
这时候一个妇女推门进来,不管不顾地挤到明珠前面。
妇女:于主任,我的事儿你们居委会到底管不管,你们要是不管我就直接找派出所去了。
于主任:哎呀,李嫂啊,不就是你家楼上厕所漏水的事情吗,已经找人去给你们楼上张师傅家修理了。
李嫂:可他家的那老婆子还是忒不讲理,好像我家欠了她啥似的。这不,今天又故意把湿淋淋的墩布晾在阳台上,结果墩布上的水就滴滴答答地滴在我晾的衣服上。我给她提意见,那老太婆叽里呱啦地冲我一通嚷嚷,那口音,啊?说的是什么我也听不明白。可她那什么态度啊。你说说,啊?弄这么个邻居住我楼上,我以后这罪还有完吗!
于主任:(劝解)李嫂啊,这邻居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能担待的时候就该尽量担待。你们两家都是工人,又都是穷苦人出身,咱们都是阶级兄弟,阶级姐妹,可不能因为一点儿小事儿就闹不团结,让阶级敌人看咱们的笑话啊。你先回去吧,过后我去找张师傅说道说道。
李嫂:那行,我先回去了,你可一定得找他说说,我那可都是洗干净的衣服,她那墩布是干什么的,墩地的,就算洗过了,滴下来的能是干净水吗。我们家就那么点大的屋子,孩子又多,湿衣服总不能晾在屋子里啊。(出去)。
于主任:(自语)唉,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对明珠),你呢,还有别的事吗?
明珠:(还想说什么,见于主任一脸不容商量的表情)那……没别的事了,谢谢您费心了。(转身离去)。
于主任:(看着明珠离去,拿起明珠填写的表格看,自语)嗯,一看就是地主家里娇生惯养出来的。看来,这栋楼里的阶级成份还挺复杂哩。
[3]明珠家,饭桌旁,明珠和林鹏在吃饭。
明珠:到居委会去了一趟,我怎么觉得我不是去找了个保姆,而是经历了一番政治审查后请来了个监督员。看于主任那个样子,就知道她妹妹也不是个好相处的。如果她跟我有个矛盾啥的,还不得跑到她姐姐那儿去说三道四的,那…
林鹏:别想那么多了,我看请这样一个人来也好,我们都是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接触劳动人民的机会不多。
明珠:怎么不多?我小的时候,家里帮忙干活儿的不都是劳动人民吗,我跟他们相处的都挺好的。
林鹏:现在不是新社会了吗,和你小时候的情况大不相同了。如今劳动人民都翻身了,我们得重新学习如何同他们相处。
明珠:(无可奈何地)那好吧,我又有了新的学习任务了。(低头抚摸着自己的腹部),唉,都怪你这个小东西,还嫌我不够忙,又给我添那么多麻烦。
[4]教室里,明珠在讲台上坐着上课,学生们在认真听讲。
明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吧,大家回去先把习题做了交给我,下次上习题课的时候我就可以针对大家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好,下课。(想站起来却感到十分困难)。
几个女同学过来搀扶明珠。
同学甲:金老师,您慢点。
明珠:谢谢,不要紧的,你们下节还有其他课吧,快走吧,别迟到了。我自己慢慢走就行了。
同学们:金老师,再见。
明珠:再见,(望着学生们离去)。
[5]会议室,普通物理教研室的几位教师在开会。
蒋如新:今天我们还要讨论一下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如何培养调干生的问题。
明珠:调干生?什么是调干生?
蒋如新:调干生就是不通过招生考试,由国家保送来上大学的工农革命干部。今年入学的这批调干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也有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了功的英雄。党和国家选派他们来上大学,不仅是为了表彰和鼓励这些先进工作者和英模,也是为了改变旧社会传下来的只有考试合格才能上大学的单一模式,能尽快培养出真正来自劳动人民的大学毕业生。
汪沁芳:(担心地)没有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这些调干生会不会跟不上我们的教学进度。
蒋如新:是的,这正是我们将面临的问题。为了帮助他们跟上教学进度,我们必须进行强化的个别辅导。今年分到我们物理系的调干生有两个,一个是工厂来的劳动模范,一个是志愿军荣军。他们的文化都不高,只有初中水平,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补习中学的数学和物理知识。
教师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蒋如新:这没什么好说的,把这些学生教好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必须完成。这样吧,金明珠老师,你从下学期开学起就不要上课了,你的身体情况也不适合了。你的普通物理课暂时由我代上,在你修产假之前就负责帮助这两个调干生补习中学的课程吧。
汪沁芳:(碰了碰明珠,小声地)得,又降级使用了。
明珠:(见蒋如新正等待自己表态)好的,谢谢领导上照顾我。
蒋如新:关于两个调干生的基本情况,你到教务姚丽娜那里了解一下,好有所准备。他们一开学就要入校了。
[6]教务室,姚丽娜在办公桌前坐着看几张表格。明珠敲门。
姚丽娜:请进。
明珠:姚丽娜,蒋如新说让我到你这里来了解调干生的情况。
姚丽娜:(把手中的表格递给明珠)这两个调干生,年龄可都不小了,这个从工厂来的,都有孩子了。这是个志愿军荣军,倒还没结婚,在部队还是文艺骨干呢。只学三年就让他们毕业,肯定是作为行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培养的,工农干部没点儿专业水平在大学里怎么领导知识分子啊。
明珠:(接过表格,祁柯的照片和名字映入眼帘,画外)祁柯,是他。
[7]北京火车站,十多个背着背包,提着行李的调干生们聚集在一起,祁柯和罗世贵也在其中,他们都兴奋地东张西望。一位年轻人举着一面红旗来到这些人面前,大家看到红旗上‘北国大学’几个字都激动地围了上来。
年轻人:欢迎大家来北国大学读书,(指着一辆大轿车),大家快上车吧。行李和背包都请放在车顶架上。
调干生们纷纷把行李和背包放在车顶上,然后登上大轿车。祁柯在提行李时右手有些吃力,
时间:1954年
地点:北京
人物:明珠,24岁
祁柯,25岁
林鹏,30岁
于主任,33岁
薛干警,29岁
李嫂,32岁
蒋如新,27岁
陈宇,19岁
汪沁芳,22岁
罗世贵,26岁
徐淑芬,38岁
片头曲: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童声合唱)
天上有蓝色的梦想
故乡有黑黑的土壤
真理的大海在召唤
脚下的小路弯又长
啊
多少次回首
多少次展望
寻寻觅觅
峰回路转
心灵啊
我该在何处安放
啊
无数次磨难
无数次坚强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祖国啊
我和你一起成长
字幕:第十七集(1954年)
[1]明珠家,腹部明显隆起的明珠颇为艰难地把做好的饭端到桌子上,然后闷闷不乐地走进卧室,靠在床上。过了一会儿,钥匙开门的声音,林鹏开门进来。
林鹏:(吸着鼻子)唔,好香啊。明珠,你的厨艺大有长进啊。(走进卧室,见明珠懒洋洋地半躺着),哎哟,怎么啦,累着了?你看看,上完了课你就多休息嘛,我回来也可以做饭的。
明珠:(神色黯淡地起身)没什么,快吃饭吧。
两个人坐在餐桌前,林鹏帮明珠盛饭。
林鹏:(看看明珠)你的脸色不太好,我看我们得赶快请个保姆了,这样下去非把你累坏了不可。
明珠:(吃了口饭)孩子生下之前还没有关系。预产期还有两个多月就到了,我今天去找过居委会的于主任了。
林鹏:(大口吃着饭)哦?怎么样?她答应帮忙找保姆了吗?
明珠:(点点头)答应倒是答应了,可就是…唉。
[2](闪回)明珠所住楼群居委会的办公室,派出所薛干警在听于主任汇报工作。明珠推门进来,见到薛干警和于主任在谈话就想退出去。
于主任:(问明珠)同志,你有什么事?
明珠:哦,我是这楼里的居民,我有点私事想麻烦您一下,不重要。您忙的话,我等会儿再来吧。
于主任:不用,(指着旁边的椅子),你在这里稍坐一会儿,我和派出所的同志谈完了工作,就处理你的事情。
明珠只好进来坐下。
薛干警:(看了明珠一眼)这样吧,于主任,我以后会派小王来找你的,关于居委会的具体工作由他向你传达,我还有其他事,我先走了。
于主任:那好,好,薛同志,您慢走。(将薛干警送出门,回来问明珠),你是…?
明珠:我在这栋楼里居住,我和我丈夫都是北国大学的教师,是这样的,我…
于主任:等等,你和你丈夫叫什么名字?
明珠:我叫金明珠,他叫林鹏。
于主任:(用手指在口中沾湿,在桌上一堆表格里翻了一通)金…明…珠,林…鹏,你们还没有来居委会登记过吧?
明珠摇摇头。
于主任:(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空白表格)那就先填个表吧。
明珠:(接过表格,填写,在家庭出身一栏,犹豫起来)这里是不是应该填上我丈夫的出身?
于主任:两个人的家庭出身都要填,(指着表格),你看,有两个空格。
明珠只好在自己的家庭出身一栏填上‘地主’,又填上其他栏目,把表格递给于主任。
于主任:(接过表格上下看了一眼)嗯,可以了。以后需要开会和学习的时候,我会通知你们的。哦,当然了,你们是有单位的人,平时主要是归单位管理,只有周末和节假日归我们居委会管理。好了,没事了,你可以走了。
明珠:于主任,我还有件事儿想麻烦您。
于主任:什么事儿?
明珠:(指着腹部)您看,我再有两个多月就是预产期了,生了孩子以后,想请个保姆帮忙。
于主任:这事儿啊,我考虑一下。不过,现在是新社会了,保姆,那是旧社会的叫法,现在应该叫家庭助理员。(想了想),这样吧,我有个妹妹,刚好在家里没有事情做,我去和她商量一下,看她能不能来你家做这个工作。
明珠:呃,我是第一次生孩子,对带孩子的事什么也不懂,希望这个保……哦……家庭助理员比较懂怎么带孩子。还有啊,她最好是南方人,这样在生活习惯上会和我们比较一致……
于主任:(不高兴地)金明珠同志,你需要家庭助理员的帮助,我这里马上就给你解决了问题,你怎么还挑挑拣拣的呢。这里是北京,哪里去找南方人啊。这生活习惯,是可以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嘛。
明珠:(还有些担心地)那,您妹妹她带过孩子吗?
于主任:她没有结过婚,所以自己没有孩子,不过她不久前在一个革命干部家里做过一段时间家务。你不用担心,我这个妹妹从小受苦,是贫农出身,就是因为家里穷才把自己的婚姻给耽误了。她政治觉悟是很高的,学习热情也高,进过识字班,为了工作,她看了不少怎样带孩子的书呢,所以,我相信她一定能干好的。
这时候一个妇女推门进来,不管不顾地挤到明珠前面。
妇女:于主任,我的事儿你们居委会到底管不管,你们要是不管我就直接找派出所去了。
于主任:哎呀,李嫂啊,不就是你家楼上厕所漏水的事情吗,已经找人去给你们楼上张师傅家修理了。
李嫂:可他家的那老婆子还是忒不讲理,好像我家欠了她啥似的。这不,今天又故意把湿淋淋的墩布晾在阳台上,结果墩布上的水就滴滴答答地滴在我晾的衣服上。我给她提意见,那老太婆叽里呱啦地冲我一通嚷嚷,那口音,啊?说的是什么我也听不明白。可她那什么态度啊。你说说,啊?弄这么个邻居住我楼上,我以后这罪还有完吗!
于主任:(劝解)李嫂啊,这邻居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能担待的时候就该尽量担待。你们两家都是工人,又都是穷苦人出身,咱们都是阶级兄弟,阶级姐妹,可不能因为一点儿小事儿就闹不团结,让阶级敌人看咱们的笑话啊。你先回去吧,过后我去找张师傅说道说道。
李嫂:那行,我先回去了,你可一定得找他说说,我那可都是洗干净的衣服,她那墩布是干什么的,墩地的,就算洗过了,滴下来的能是干净水吗。我们家就那么点大的屋子,孩子又多,湿衣服总不能晾在屋子里啊。(出去)。
于主任:(自语)唉,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对明珠),你呢,还有别的事吗?
明珠:(还想说什么,见于主任一脸不容商量的表情)那……没别的事了,谢谢您费心了。(转身离去)。
于主任:(看着明珠离去,拿起明珠填写的表格看,自语)嗯,一看就是地主家里娇生惯养出来的。看来,这栋楼里的阶级成份还挺复杂哩。
[3]明珠家,饭桌旁,明珠和林鹏在吃饭。
明珠:到居委会去了一趟,我怎么觉得我不是去找了个保姆,而是经历了一番政治审查后请来了个监督员。看于主任那个样子,就知道她妹妹也不是个好相处的。如果她跟我有个矛盾啥的,还不得跑到她姐姐那儿去说三道四的,那…
林鹏:别想那么多了,我看请这样一个人来也好,我们都是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接触劳动人民的机会不多。
明珠:怎么不多?我小的时候,家里帮忙干活儿的不都是劳动人民吗,我跟他们相处的都挺好的。
林鹏:现在不是新社会了吗,和你小时候的情况大不相同了。如今劳动人民都翻身了,我们得重新学习如何同他们相处。
明珠:(无可奈何地)那好吧,我又有了新的学习任务了。(低头抚摸着自己的腹部),唉,都怪你这个小东西,还嫌我不够忙,又给我添那么多麻烦。
[4]教室里,明珠在讲台上坐着上课,学生们在认真听讲。
明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吧,大家回去先把习题做了交给我,下次上习题课的时候我就可以针对大家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好,下课。(想站起来却感到十分困难)。
几个女同学过来搀扶明珠。
同学甲:金老师,您慢点。
明珠:谢谢,不要紧的,你们下节还有其他课吧,快走吧,别迟到了。我自己慢慢走就行了。
同学们:金老师,再见。
明珠:再见,(望着学生们离去)。
[5]会议室,普通物理教研室的几位教师在开会。
蒋如新:今天我们还要讨论一下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如何培养调干生的问题。
明珠:调干生?什么是调干生?
蒋如新:调干生就是不通过招生考试,由国家保送来上大学的工农革命干部。今年入学的这批调干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也有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了功的英雄。党和国家选派他们来上大学,不仅是为了表彰和鼓励这些先进工作者和英模,也是为了改变旧社会传下来的只有考试合格才能上大学的单一模式,能尽快培养出真正来自劳动人民的大学毕业生。
汪沁芳:(担心地)没有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这些调干生会不会跟不上我们的教学进度。
蒋如新:是的,这正是我们将面临的问题。为了帮助他们跟上教学进度,我们必须进行强化的个别辅导。今年分到我们物理系的调干生有两个,一个是工厂来的劳动模范,一个是志愿军荣军。他们的文化都不高,只有初中水平,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补习中学的数学和物理知识。
教师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蒋如新:这没什么好说的,把这些学生教好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必须完成。这样吧,金明珠老师,你从下学期开学起就不要上课了,你的身体情况也不适合了。你的普通物理课暂时由我代上,在你修产假之前就负责帮助这两个调干生补习中学的课程吧。
汪沁芳:(碰了碰明珠,小声地)得,又降级使用了。
明珠:(见蒋如新正等待自己表态)好的,谢谢领导上照顾我。
蒋如新:关于两个调干生的基本情况,你到教务姚丽娜那里了解一下,好有所准备。他们一开学就要入校了。
[6]教务室,姚丽娜在办公桌前坐着看几张表格。明珠敲门。
姚丽娜:请进。
明珠:姚丽娜,蒋如新说让我到你这里来了解调干生的情况。
姚丽娜:(把手中的表格递给明珠)这两个调干生,年龄可都不小了,这个从工厂来的,都有孩子了。这是个志愿军荣军,倒还没结婚,在部队还是文艺骨干呢。只学三年就让他们毕业,肯定是作为行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培养的,工农干部没点儿专业水平在大学里怎么领导知识分子啊。
明珠:(接过表格,祁柯的照片和名字映入眼帘,画外)祁柯,是他。
[7]北京火车站,十多个背着背包,提着行李的调干生们聚集在一起,祁柯和罗世贵也在其中,他们都兴奋地东张西望。一位年轻人举着一面红旗来到这些人面前,大家看到红旗上‘北国大学’几个字都激动地围了上来。
年轻人:欢迎大家来北国大学读书,(指着一辆大轿车),大家快上车吧。行李和背包都请放在车顶架上。
调干生们纷纷把行李和背包放在车顶上,然后登上大轿车。祁柯在提行李时右手有些吃力,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其实,被人管着的感觉也不是都不好,就像是一个家庭中的孩子,既想自由自在,又不能没有家长管,人还是需要有个组织的,属于一个社会群体,才不孤独。当然如果这种管理是带有敌意的,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