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1790
成片时长:约39分钟
阅读:11834
发表:2013/9/14 修改:2014/1/17
34集 剧情 电视剧剧本
《柳暗花明》第30集
1
…
29
30
31
…
34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三十集 七亿人民七亿兵
时间:1969~1970年
地点:北京,金村,野鹅滩
人物:香柳,64~65岁
明珠,39~40岁
祁柯,40~41岁
汪沁芳,37~38岁
陈宇,34~35岁
来福,68~69岁
晓栋,15~16岁
小楣,10~11岁
秀秀,11~12岁
玉莲,11~12岁
武欣玲,14~15岁
谢老师,29~30岁
赵俊英,21~22岁
韩代表,43~44岁
霍指导员,42~43岁
片头曲: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童声合唱)
天上有蓝色的梦想
故乡有黑黑的土壤
真理的大海在召唤
脚下的小路弯又长
啊
多少次回首
多少次展望
寻寻觅觅
峰回路转
心灵啊
我该在何处安放
啊
无数次磨难
无数次坚强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祖国啊
我和你一起成长
字幕:第三十集(1969~1970年)
[1]明珠家,明珠在帮小楣做纸葵花,她们用硬纸板剪成圆形,贴上橘黄色的纸做成花盘,再用淡黄色的纸剪出一个个花瓣儿贴在花盘边沿上。小楣拿起一朵做好的葵花仔细看,又比划着做了个挥舞葵花的舞蹈动作。
[2]小学校操场上,小楣和同学们站在操场上,每人手里都拿着两朵葵花。前面的水泥台上站着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在做舞蹈示范,另一位女老师手里拿着喇叭喊着口令跑前跑后地负责指挥,小学生们跟着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学着跳一种动作简单的集体舞蹈。
女老师:(对着喇叭唱) 长江滚滚向东方,
葵花朵朵向太阳。
满怀豪情迎九大,迎九大。
我们放声来歌唱,
我们放声来歌唱。
女老师:(挥手)停!大家在跳舞的时候,不光动作要整齐,还要充满无产阶级感情,大家想想,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该是多么激动和兴奋啊,所以,大家的动作一定要有激情,脸上要有表情,像这样,(连唱带跳做示范),满怀豪情迎九大,迎九大。大家明白了吗?
小学生们:(齐声)明白了。
女老师:好,我们再来一遍。
[3]历史镜头,九大召开,毛泽东,林彪等中央领导走上主席台,会场上的代表们热烈而重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
[4]历史镜头,全国各地人民在大街上载歌载舞欢庆九大召开。
[5]北京的一条大街上,小楣和同学们跳着葵花舞游行,对面来了另一个学校的游行队伍,唱着同样的歌,跳着同样的舞蹈,只不过他们手里拿的葵花比较小,颜色也不够鲜艳,小楣等感觉自己的学校占了上风,很骄傲的样子,歌唱得更加嘹亮,舞跳得更加起劲儿。
[6]校园里,湖边的景色显示春去秋来。
[7]明珠家,明珠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着做饭,晓栋手里拿着几本书从外面进屋来,把书放到桌子上,开始摆弄收音机。
明珠:(从厨房里走过来)晓栋,你去附中报到了?上课了吗?
晓栋只是应了一声,头也不抬,继续摆弄收音机。明珠翻看晓栋放在桌上的课本,课本封面的特写,每本书封面上都有光芒四射的毛主席头像。下面的字各自写着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
[8]实验大楼的阶梯教室里,物理系正在召开全系教职工大会。黑板上写着: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五七路上炼红心,物理系下放农场和支援三线建设动员大会。
韩代表:同志们,我们中国人民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引起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他们一方面妄图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在我国复辟资本主义,另一方面悍然发动了武装侵略。今年上半年发生在珍宝岛上的事件大家都知道了,虽然他们的侵略被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击退了,但是苏修亡我之心不死,还在我们的边境上部署、屯集兵力,随时有出兵进犯我们的可能。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在做好战争准备的同时,我们还要提高警惕,防止国内的阶级敌人趁机捣乱破坏,我们要把这次战备疏散和贯彻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结合起来,和继续深入搞好斗批改结合起来。下面,由老罗同志给大家传达中央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
[9]阶梯教室门口,刚刚散会的教师们议论着走出来。明珠在前面走,汪沁芳追上她。
汪沁芳:明珠,你报名去哪儿了?野鹅滩还是三线694基地?
明珠:野鹅滩,你呢?
汪沁芳:我也是去野鹅滩,这名字听着倒是挺浪漫的,可听说那儿可荒凉了,根本没什么野鹅,条件非常艰苦,其实你该再好好想想到底去哪儿好。
明珠:那你怎么也选择了去野鹅滩?
汪沁芳:我是没办法,摘帽右派,属于有前科的,劳动改造的事儿我能不去吗?说是自愿报名,可明摆着有问题的人都必须去野鹅滩。可你就不同了,你又没戴过什么帽子,普通群众而已,我觉得你还是去三线694好,那里虽然是大西北,但最起码不是农场,不用整天劳动。
明珠:(下决心地)我还是去农场吧,我怎么没戴过帽子,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顶帽子就够让我改造一辈子了。没准儿到艰苦的地方去劳动一段时间还真能脱胎换骨,变成一个真正的劳动者。
汪沁芳:那孩子们呢?也和你一起去吗?
明珠:嗯,我考虑让他们到我母亲那里生活一段时间。把他们单独留在北京我怎么能放心呢。野鹅滩在南方,去的路上刚好路过我的老家。
[10]明珠家,邻居小路的母亲在屋里照看一岁多的小孙子冲冲,小楣在教冲冲跳舞,逗着他玩儿。
小楣:(连唱带跳)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小楣被冲冲幼稚滑稽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这时明珠从外面推门进来。
小楣:妈妈。你看,冲冲都学会跳忠字舞了。
明珠点点头,勉强地笑了笑,心事重重地进自己家屋去了。
[11]明珠家,明珠走进自己的屋子,小楣也跟进来,看见晓栋正在收听自己装的收音机。
明珠:晓栋,小楣,咱们从今天起就开始收拾东西吧,过几天就要离开北京了。
晓栋:离开北京?去哪儿啊?
明珠:那个地方叫野鹅滩,在很远的南方,要坐两天一夜的火车呢,路上经过外婆家,我们先去那里看看。
小楣:(兴奋地)噢,太好了,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这下可以坐火车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喽。我要去告诉小五,哎,对了,妈妈,小五家也去吗?
明珠:大家都报名了,她家是工人,大概是去另一个地方,三线。
小楣:我去问问她,(跑出去)。
晓栋:(有点忧虑地)那,我们以后还回北京来吗?我上学怎么办?
[12]明珠家里,地上摆着一个木板钉成的大箱子,小楣拿着毛笔在箱子上写上了金明珠和北国大学的字样。晓栋和明珠很吃力地用大张的塑料布包好叠起来的被褥和衣服,两个人朝两边用力拽着绳子尽可能地把行李捆紧。这时候外面传来汽车鸣笛的声音,小楣忙跑到阳台上张望,见一辆卡车停在楼下,车上已经装了不少同样的大木头箱子和五颜六色塑料布包着捆扎好的被褥。祁柯,陈宇还有几个男教工跳下车来。
小楣:(从阳台上跑进屋里,喊)妈妈,运行李的卡车来了。
祁柯等人上楼来到明珠家里,开始搬东西,祁柯用手提了提捆好的被褥,发现捆得太松,就动手把绳子解开,把被褥重新叠好,用塑料布包好,明珠想上去帮忙,可插不上手,只见祁柯用训练有素的军队打背包的方法几下就把被褥捆得结结实实。几个男人把行李和木箱子运到楼下,搬到车上。搬走了行李箱子的屋子十分凌乱,明珠四下里看看,动手收拾,小楣也帮着妈妈收拾。晓栋打开书柜,拿出一本书来翻了翻,恋恋不舍地放回去,拿出另一本看看,又放回去。
[13]北京站,明珠提着手提包,晓栋和小楣各自背着书包在站台上等候上车。
[14]原野上,一列火车飞驰而过。
[15]江南的一个小站,明珠提着手提包带着背着书包的晓栋和小楣下了火车。
[16]长途汽车站,明珠带着两个孩子上了长途汽车。
[17]金村外,明珠带着晓栋和小楣走在村口的大路上。晓栋和小楣望着江南农村的景色,感到很新奇的样子。
小楣:(指着村子里的房子)外婆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吗?
明珠:嗯,差不多吧。
晓栋:妈妈,这里就是你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吗?我记得外婆告诉我说这里的风景可好了,看起来不像外婆说得那么好啊。
明珠:(环顾四周)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的家乡最美了。嗯,不过,我小的时候,那个山坡上还有很多大树,现在怎么都没了?那时候的风景确实比现在好多了,我们家里有很多间房子,是个大院子,我记得,还有…咳,不说了。看见前面那个大院子了吗?就是那里,咱们快到外婆家了。
[18]香柳家所在的院子,院子里还有另外几户人家合住着。有一家门口,一个看上去七十来岁,衣衫破旧的老婆婆坐在稻草编的蒲团上,在那里不停的用手从棉花条里拉出棉纱来搓成线,眼睛却很茫然地向前望着。走进院子,明珠不用指哪间房子是香柳家,因为晓栋和小楣都看到了香柳家门上那刺眼的牌子。香柳从屋里出来,手扶门框,擦着眼泪望着明珠和两个孩子。
[19]香柳家,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
明珠:(给两个孩子夹菜)多久都没有吃外婆做的饭了。娘,您刚走的时候,他们都说我做的饭没有您做的好吃,尤其是林鹏。(眼圈儿一红,忙岔开),来,多吃点儿。现在啊,晓栋都学会做好几样菜了。
小楣:外婆,我也学会做饭了。
晓栋:你会什么呀,煮的饭不是夹生就是糊了。(三口两口吃完,把碗一推),我吃完了,我要出去转转,看看这江南的农村是什么样子的。
小楣:(也把碗一推)我也吃完了,我也要出去转。
时间:1969~1970年
地点:北京,金村,野鹅滩
人物:香柳,64~65岁
明珠,39~40岁
祁柯,40~41岁
汪沁芳,37~38岁
陈宇,34~35岁
来福,68~69岁
晓栋,15~16岁
小楣,10~11岁
秀秀,11~12岁
玉莲,11~12岁
武欣玲,14~15岁
谢老师,29~30岁
赵俊英,21~22岁
韩代表,43~44岁
霍指导员,42~43岁
片头曲: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童声合唱)
天上有蓝色的梦想
故乡有黑黑的土壤
真理的大海在召唤
脚下的小路弯又长
啊
多少次回首
多少次展望
寻寻觅觅
峰回路转
心灵啊
我该在何处安放
啊
无数次磨难
无数次坚强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祖国啊
我和你一起成长
字幕:第三十集(1969~1970年)
[1]明珠家,明珠在帮小楣做纸葵花,她们用硬纸板剪成圆形,贴上橘黄色的纸做成花盘,再用淡黄色的纸剪出一个个花瓣儿贴在花盘边沿上。小楣拿起一朵做好的葵花仔细看,又比划着做了个挥舞葵花的舞蹈动作。
[2]小学校操场上,小楣和同学们站在操场上,每人手里都拿着两朵葵花。前面的水泥台上站着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在做舞蹈示范,另一位女老师手里拿着喇叭喊着口令跑前跑后地负责指挥,小学生们跟着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学着跳一种动作简单的集体舞蹈。
女老师:(对着喇叭唱) 长江滚滚向东方,
葵花朵朵向太阳。
满怀豪情迎九大,迎九大。
我们放声来歌唱,
我们放声来歌唱。
女老师:(挥手)停!大家在跳舞的时候,不光动作要整齐,还要充满无产阶级感情,大家想想,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该是多么激动和兴奋啊,所以,大家的动作一定要有激情,脸上要有表情,像这样,(连唱带跳做示范),满怀豪情迎九大,迎九大。大家明白了吗?
小学生们:(齐声)明白了。
女老师:好,我们再来一遍。
[3]历史镜头,九大召开,毛泽东,林彪等中央领导走上主席台,会场上的代表们热烈而重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
[4]历史镜头,全国各地人民在大街上载歌载舞欢庆九大召开。
[5]北京的一条大街上,小楣和同学们跳着葵花舞游行,对面来了另一个学校的游行队伍,唱着同样的歌,跳着同样的舞蹈,只不过他们手里拿的葵花比较小,颜色也不够鲜艳,小楣等感觉自己的学校占了上风,很骄傲的样子,歌唱得更加嘹亮,舞跳得更加起劲儿。
[6]校园里,湖边的景色显示春去秋来。
[7]明珠家,明珠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着做饭,晓栋手里拿着几本书从外面进屋来,把书放到桌子上,开始摆弄收音机。
明珠:(从厨房里走过来)晓栋,你去附中报到了?上课了吗?
晓栋只是应了一声,头也不抬,继续摆弄收音机。明珠翻看晓栋放在桌上的课本,课本封面的特写,每本书封面上都有光芒四射的毛主席头像。下面的字各自写着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
[8]实验大楼的阶梯教室里,物理系正在召开全系教职工大会。黑板上写着: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五七路上炼红心,物理系下放农场和支援三线建设动员大会。
韩代表:同志们,我们中国人民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引起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他们一方面妄图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在我国复辟资本主义,另一方面悍然发动了武装侵略。今年上半年发生在珍宝岛上的事件大家都知道了,虽然他们的侵略被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击退了,但是苏修亡我之心不死,还在我们的边境上部署、屯集兵力,随时有出兵进犯我们的可能。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在做好战争准备的同时,我们还要提高警惕,防止国内的阶级敌人趁机捣乱破坏,我们要把这次战备疏散和贯彻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结合起来,和继续深入搞好斗批改结合起来。下面,由老罗同志给大家传达中央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
[9]阶梯教室门口,刚刚散会的教师们议论着走出来。明珠在前面走,汪沁芳追上她。
汪沁芳:明珠,你报名去哪儿了?野鹅滩还是三线694基地?
明珠:野鹅滩,你呢?
汪沁芳:我也是去野鹅滩,这名字听着倒是挺浪漫的,可听说那儿可荒凉了,根本没什么野鹅,条件非常艰苦,其实你该再好好想想到底去哪儿好。
明珠:那你怎么也选择了去野鹅滩?
汪沁芳:我是没办法,摘帽右派,属于有前科的,劳动改造的事儿我能不去吗?说是自愿报名,可明摆着有问题的人都必须去野鹅滩。可你就不同了,你又没戴过什么帽子,普通群众而已,我觉得你还是去三线694好,那里虽然是大西北,但最起码不是农场,不用整天劳动。
明珠:(下决心地)我还是去农场吧,我怎么没戴过帽子,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顶帽子就够让我改造一辈子了。没准儿到艰苦的地方去劳动一段时间还真能脱胎换骨,变成一个真正的劳动者。
汪沁芳:那孩子们呢?也和你一起去吗?
明珠:嗯,我考虑让他们到我母亲那里生活一段时间。把他们单独留在北京我怎么能放心呢。野鹅滩在南方,去的路上刚好路过我的老家。
[10]明珠家,邻居小路的母亲在屋里照看一岁多的小孙子冲冲,小楣在教冲冲跳舞,逗着他玩儿。
小楣:(连唱带跳)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小楣被冲冲幼稚滑稽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这时明珠从外面推门进来。
小楣:妈妈。你看,冲冲都学会跳忠字舞了。
明珠点点头,勉强地笑了笑,心事重重地进自己家屋去了。
[11]明珠家,明珠走进自己的屋子,小楣也跟进来,看见晓栋正在收听自己装的收音机。
明珠:晓栋,小楣,咱们从今天起就开始收拾东西吧,过几天就要离开北京了。
晓栋:离开北京?去哪儿啊?
明珠:那个地方叫野鹅滩,在很远的南方,要坐两天一夜的火车呢,路上经过外婆家,我们先去那里看看。
小楣:(兴奋地)噢,太好了,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这下可以坐火车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喽。我要去告诉小五,哎,对了,妈妈,小五家也去吗?
明珠:大家都报名了,她家是工人,大概是去另一个地方,三线。
小楣:我去问问她,(跑出去)。
晓栋:(有点忧虑地)那,我们以后还回北京来吗?我上学怎么办?
[12]明珠家里,地上摆着一个木板钉成的大箱子,小楣拿着毛笔在箱子上写上了金明珠和北国大学的字样。晓栋和明珠很吃力地用大张的塑料布包好叠起来的被褥和衣服,两个人朝两边用力拽着绳子尽可能地把行李捆紧。这时候外面传来汽车鸣笛的声音,小楣忙跑到阳台上张望,见一辆卡车停在楼下,车上已经装了不少同样的大木头箱子和五颜六色塑料布包着捆扎好的被褥。祁柯,陈宇还有几个男教工跳下车来。
小楣:(从阳台上跑进屋里,喊)妈妈,运行李的卡车来了。
祁柯等人上楼来到明珠家里,开始搬东西,祁柯用手提了提捆好的被褥,发现捆得太松,就动手把绳子解开,把被褥重新叠好,用塑料布包好,明珠想上去帮忙,可插不上手,只见祁柯用训练有素的军队打背包的方法几下就把被褥捆得结结实实。几个男人把行李和木箱子运到楼下,搬到车上。搬走了行李箱子的屋子十分凌乱,明珠四下里看看,动手收拾,小楣也帮着妈妈收拾。晓栋打开书柜,拿出一本书来翻了翻,恋恋不舍地放回去,拿出另一本看看,又放回去。
[13]北京站,明珠提着手提包,晓栋和小楣各自背着书包在站台上等候上车。
[14]原野上,一列火车飞驰而过。
[15]江南的一个小站,明珠提着手提包带着背着书包的晓栋和小楣下了火车。
[16]长途汽车站,明珠带着两个孩子上了长途汽车。
[17]金村外,明珠带着晓栋和小楣走在村口的大路上。晓栋和小楣望着江南农村的景色,感到很新奇的样子。
小楣:(指着村子里的房子)外婆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吗?
明珠:嗯,差不多吧。
晓栋:妈妈,这里就是你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吗?我记得外婆告诉我说这里的风景可好了,看起来不像外婆说得那么好啊。
明珠:(环顾四周)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的家乡最美了。嗯,不过,我小的时候,那个山坡上还有很多大树,现在怎么都没了?那时候的风景确实比现在好多了,我们家里有很多间房子,是个大院子,我记得,还有…咳,不说了。看见前面那个大院子了吗?就是那里,咱们快到外婆家了。
[18]香柳家所在的院子,院子里还有另外几户人家合住着。有一家门口,一个看上去七十来岁,衣衫破旧的老婆婆坐在稻草编的蒲团上,在那里不停的用手从棉花条里拉出棉纱来搓成线,眼睛却很茫然地向前望着。走进院子,明珠不用指哪间房子是香柳家,因为晓栋和小楣都看到了香柳家门上那刺眼的牌子。香柳从屋里出来,手扶门框,擦着眼泪望着明珠和两个孩子。
[19]香柳家,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
明珠:(给两个孩子夹菜)多久都没有吃外婆做的饭了。娘,您刚走的时候,他们都说我做的饭没有您做的好吃,尤其是林鹏。(眼圈儿一红,忙岔开),来,多吃点儿。现在啊,晓栋都学会做好几样菜了。
小楣:外婆,我也学会做饭了。
晓栋:你会什么呀,煮的饭不是夹生就是糊了。(三口两口吃完,把碗一推),我吃完了,我要出去转转,看看这江南的农村是什么样子的。
小楣:(也把碗一推)我也吃完了,我也要出去转。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