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1928
成片时长:约39分钟
阅读:12821
发表:2013/9/16 修改:2014/1/17
34集 剧情 电视剧剧本
《柳暗花明》第32集
野雪 [北京]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32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4-J-00278】


  年代戏  知识分子  家族历史

  
  [13]金村香柳家,香柳坐在桌前,呆呆地望着桌上的收音机,听着里面播送的北京颂歌。
  男高音:(画外)啊,北京啊北京,
  祖国的心脏,
  团结的象征。
  人民的骄傲,
  胜利的保证。
  各族人民把你赞颂,
  你是我们心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14]北京站,下车的旅客熙熙攘攘,明珠和孩子们提着大包小包走在旅客中。
  
  [15]金村,香柳家,香柳望着收音机默默流泪。
  秀娥从外面进来,手里端着一个碗,碗里放着几个染成红色的煮鸡蛋。
  秀娥:王婶儿啊,我们志刚订了亲了。前些日子为了他的亲事麻烦您了,(把碗递给香柳)。
  香柳:(推辞)麻烦什么啊,你们志刚和俊英的事儿我也没弄好,志刚不记恨我就成了。
  秀娥:您这是说哪儿去了,那是他们俩没缘分。
  香柳:那,如今找的这姑娘是哪儿的啊?
  秀娥:黄家村大队的,是他们老支书的女儿,以前在公社一起开会的时候见过志刚,媒人一说就成了。
  香柳:(赞叹)多好啊,两家都是贫农出身。
  秀娥:他们家是中农。
  香柳:中农也好啊,唉,像我这样的成分,什么时候能摘掉帽子就好了。那样的话,无论明珠他们到哪儿,我就能跟着去了,(忍不住抹眼泪)。
  秀娥:(环顾屋子里)是啊,小楣走了,这屋子里一下子就冷清了。
  香柳:小楣在这里的时候啊,我有时候感觉好像又回到了过去。有好几次,我冲着小楣叫明珠,自己还不知道,小楣说,外婆,我是小楣,我才明白自己叫错了。你说,我这是不是老糊涂了?
  秀娥:哪儿能呢,您别瞎想了,明珠和孩子们会常来看您的。
  香柳:秀娥啊,我想求你件事。
  秀娥:您说吧。
  香柳:我想,托小黑到队里问问,像我这样的情况,能不能给我摘了地主分子的帽子啊。我出身是中农,当年嫁给了地主,他土改刚过就死了。你说,我为他背着这个罪名到底要背到什么时候啊,我都奔七十岁的人了,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秀娥:(露出有些为难的样子)王婶儿,这土改的时候有戴帽和不戴帽这一说,现在…怕是难了,这些年从来就没听说哪个地主摘了帽子了。(想了想),要不,您去找永成叔,看看他能不能帮您个忙,他已经回到县里去工作了,虽说不是县长了,可毕竟…
  香柳:(摇头,喃喃地)哦,那就算了,算了,永成好不容易才回去工作,我怎么能连累他呢。我也就是随口说说,也别为难小黑去问了,问也是白问,还落得人家怪他帮地主说话。
  
  [16]北京,明珠家,明珠在翻箱倒柜地收拾东西,晓栋和小楣把书柜里的书都搬出来打成捆,两个人不时惊喜地交流着新发现的过去读不懂的书。这时响起敲门声,邻居路家有人开门的声音,祁柯进来。
  祁柯:怎么样,都收拾好了吗?
  明珠:差不多了,也没有太多可收拾的,大件行李衣物什么的,都直接从野鹅滩托运到694基地去了,主要就是这些书,这可都是林鹏的宝贝啊。
  祁柯:还得准备点儿做饭用的调料,在野鹅滩,大家都不用自己做饭,去了694,虽然也有食堂,但是有孩子的家庭还是要以自己做饭为主的。
  明珠:做饭就做饭呗,当地人难道不做饭?油盐酱醋什么的不都可以到那里再买吗?
  祁柯:听先去的同志说,那里没有酱油卖,需要从北京带。
  明珠:什么?带酱油?酱油怎么带啊?
  祁柯:他们都是到百货大楼买的固体酱油,也叫酱油膏,溶解在水里就是酱油。带上几块就能吃很久。
  明珠:哦,那我得去买点儿,晓栋小楣爱吃红烧的东西。
  祁柯:另外,你抽空去看看汪沁芳吧,听陈宇说,她这几天都一个人闷在宿舍里哭,只怕她会想不开。
  明珠:(诧异)她怎么啦?
  祁柯:她到北京以后才知道,高仲君已经不在人世了,在去年一打三反的时候被判了死刑。
  明珠:(大吃一惊)什么?高仲君不就是右派吗?政治思想上的问题,怎么会那么严重?还要判死刑。
  祁柯:唉,听说他曾经企图逃跑,离开他劳改的农场,结果跑到中苏边境上被抓住了,后来就被定了叛国罪。
  明珠:咳,这个高仲君啊,怎么那么傻啊,到处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天罗地网,他怎么跑得掉呢,这可苦了汪沁芳了,我这就去看她。
  
  [17]金村,傍晚,俊英家的院子里,俊英娘趁着天还没黑在缝补衣服,俊龙在读一本书。俊英走过来。
  俊英娘:俊英,你吃过饭了吗?我给你煮个荷包蛋吧。
  俊英:妈,我吃过了,您别忙活了,我就是过来想看看你们。我爸出去了?
  俊英娘:他说趁着天黑前去菜地里除除草。
  俊英:(走到俊龙身边),俊龙,看什么书呢?光线这么暗,小心把眼睛看坏了。
  俊龙:(把书的封面示意给俊英看)文学概论,谢老师借给我看的。
  俊英:(接过书翻看)嗬,都看起大学教材来了。
  俊龙:姐,你知道吗?现在好多大学都恢复招生了,谢老师说,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都有上大学的机会呢。
  俊英:我听振民说了大学招生的事儿,咱们全公社今年有两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
  俊英娘:俊英啊,你留个心眼儿,帮俊龙一把,要是咱大队里有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也帮他争取争取。
  俊英:这次是头一批推荐,咱们队里只有振民被推荐了,最后还要通过公社筛选。等以后再看吧,既然开始招生了,年年都会有的。俊龙,你别泄气,好好学吧。
  俊龙:姐,其实你比姐夫更应该去上大学,谢老师说你的文学基础可好了,要不是当时高中毕业的时候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你准能考上大学。
  俊英:(黯然地)我就没有那个命,也不指望了。
  俊英娘:振民要是能上大学也不错啊,以后大学一毕业,最起码就是城市户口了,你跟上他也能沾光。
  俊英:妈,你别净往好处想了,要说沾光的话,假如将来有一天,他家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帮助俊龙上了大学,我也算是没有白嫁给他时振民。
  
  [18]崇山峻岭之间,一列火车在奔驰穿行。
  
  [19]火车车厢内,明珠、晓栋和小楣坐着,感受着火车在一个接一个地穿过数不清的隧道。
  
  [20]长途汽车站,明珠和孩子们提着行李上了车。
  
  [21]某车站,明珠和孩子们提着行李下了车。往前走着走着,拐过一道弯,看到了隐藏在山根儿下,延伸到半山腰上的一排排灰砖楼房。
  明珠:看,到了,这就是694基地,咱们的新家。
  
  [22]694基地多排灰砖楼房中的一排,三层楼的一个两居室,明珠带着晓栋和小楣进来。
  
  [23]694荒凉的山坡上,晓栋和小楣望着四周的景色。
  晓栋:这儿可真是山沟里啊。
  小楣:妈妈他们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办大学招生啊?
  晓栋:这里是三线,打起仗来,敌人不容易发现。
  小楣:这里是三线,那北京是什么?打起仗来,北京比这里更危险吗?
  晓栋:当然了,你想想,北京离苏修近还是这里离苏修近?瞧你,都要上中学了,一点儿地理知识也没有。
  
  [24]山坡上,晓栋和小楣遇见小四儿,他正和另一个男孩在溜达。
  晓栋:小四儿?
  小四儿:哟,晓栋,小楣,你们家也上这儿来啦。
  晓栋:是啊,小四儿,你都来两年了吧,快给我们介绍介绍这个地方吧,哪儿有什么好玩儿的,好吃的。
  小四儿:这地方,穷山恶水的,没什么好玩儿的地方,比北京可差远了。
  小楣:为什么叫694啊?
  小四儿:可能是69年四月开始大规模建设的吧。我们刚来的时候,这地方的本地人连鱼都不知道怎么吃,我们可以到集市上买到很便宜的鱼,现在不行了,从上海、北京来了好几个大单位,有408,212什么的。
  晓栋:这都是什么单位啊,怎么都用这种数字?
  小四儿:嗨,原来可能是为了保密,现在大家都知道了,408是上海来的机床厂,212是沈阳来的工厂,好像是造飞机的。还有个机械学院,从北京来的,他们的子弟中学还来咱这儿跟我们附属中学比过一场篮球赛,是我们的手下败将,他们都不服输,还想再赛一场。
  
  [25]明珠家的屋子里,傍晚,明珠从食堂里买来饭菜,走进还没完全收拾好的屋子,把桌子腾出来擦擦准备吃饭。晓栋和小楣刚坐到桌旁,外面的高音喇叭就响了。
  女播音员:(画外)紧急通知,紧急通知,所有教职员工,包括附属中学的师生,今晚7点半到101大教室开会,传达中央文件。紧急通知,紧急通知…
  明珠:(疑惑地)什么中央文件这么紧急?
  晓栋:会不会是苏修向咱们国家宣战了?
  明珠:不会吧?嗨,别瞎猜了,快吃饭吧,你们俩中学生晚上也得去听传达。
  
  [26]101大教室,座无虚席,还有些站着的人,大家神色紧张地看着站在前面讲台上的基地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老萧。
  老萧:(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一字一字用缓慢庄重的语调读)中共中央关于向全国群众传达林彪叛党叛国事件的通知。
  大教室里,人们相互对望,所有人都是一脸惊愕的表情。
  
  [27]金村小学,谢老师和学生们打着招呼走进教师办公室,看见振民正在兴奋地和其他教师交谈,见到谢老师进来,有点儿尴尬的闭住了嘴。
  
  [28]金村小学的操场上,站满了小学生们,校长走上前面的领操台上。
  校长:同学们,大学开始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中间选拔优秀青年上大学,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伟大胜利。金村大队的时振民同志光荣地被推荐为我们公社第一位工农兵学员。作为我们贫下中农子弟的优秀代表,我们请他给大家做个报告,我们大家要以他为榜样,从小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在毛主席的阳光雨露哺育下茁壮成长,争取早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下面,请时振民同志作报告,大家鼓掌欢迎。
  小学生们的掌声中,振民走上领操台。
  
  [29]694食堂里,明珠在卖饭的窗口买了三个高粱面窝头和一饭盒的白菜熬粉条,端着饭菜走出食堂。小四儿的妈妈李嫂也端着饭菜,走在明珠身后。
  李嫂:金老师。
  明珠:(停下脚步,回头)哟,是李嫂啊,你也来食堂里买饭啦。
  李嫂:我想看看有没有馒头,可还是来晚了,只剩这种高粱面窝头了,这窝头不好吃,好说歹说的孩子们也不肯吃。
  明珠:是啊,我正发愁呢,这食堂的饭菜那么差,既没油水又没营养,每个月那么点凭票供应的肉和鸡蛋,怎么够吃啊?
  李嫂:你刚来,还不知道呢,我们都是星期天去集市上买农民的鸡蛋。
  明珠:真的吗?我去过一次集市,怎么没有看到卖鸡蛋的?
  李嫂:鸡蛋不让卖,得黑市上才能买得到。
  明珠:黑市?那不是违法的吗?
  李嫂:嗨,没人管那些了,总不能让孩子们缺乏营养啊,他们正长身体呢。
  明珠:那,怎么去黑市啊?
  李嫂:你到周末跟着大家去了就知道了,就还是你去的那个集市,政府让卖的东西都摆在明处,不让卖的东西都藏着盖着的,偷偷卖,这就是黑市。大家都小心翼翼的,要是让管理人员看见了是要被没收的。我们想买鸡蛋的人和卖鸡蛋的农民就悄悄地接头,嗨,就跟过去共产党做地下工作似的。
  明珠:这可真不容易,弄不好被人发现了,鸡蛋没买成,倒把人家农民给害了。
  李嫂:小心点儿也没事儿,遇见心眼儿好的管理人员,也会睁一眼闭一眼的,说两句算了。其实,光靠偷偷摸摸的买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最好是自己再养几只鸡。你看见那一片没,我们家住在那个楼里,楼下都是各家搭的鸡窝。
  
  [30]李嫂家住的楼房前,明珠跟着李嫂过来,看到一个个用砖头瓦片搭成的鸡窝,外面是细竹竿围成的小院子,每个小院子里都有几只鸡,要么在吃食,要么走来走去的,在有的院子里,还看见戴着眼镜的教师在喂鸡。
  
  [31]物理系会议室,教师们在开会,工宣队的罗世贵主持会议。
  罗世贵:搞好对工农兵学员的教学工作,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的政治任务,希望大家就这个问题畅所欲言,充分讨论一下。
  蒋如新:大学从工农兵中招收学员进校,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新生事物,是教育战线也上反修防修的根本措施之一。工农兵学员,不同于旧教育制度下的大学生,他们是工农兵中的优秀分子。所以,他们的任务不仅是要上大学,而且是要参与管理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我们教师呢,则不仅要做好教给他们知识的准备,还要做好接受他们教育的准备。
  罗世贵:祁柯啊,你也谈谈你的想法嘛。
  祁柯:好,我也谈谈。首先,感谢领导和大家对我的信任,让我重新开始负责系里的工作,我一定放下包袱,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尽我的力量做好。我想,工农兵学员是通过层层选拔推荐进入大学的,政治上确实非常可靠。但是,因为没有经过文化考试,他们对于中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会明显不同的。他们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是我们大学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建议要针对这一问题因材施教,按照他们的文化程度分成快班和慢班。
  罗世贵:(赞同地点点头)对,有道理。
  明珠、陈宇、汪沁芳等人也议论着点头表示赞同。
  蒋如新:这样做恐怕不太妥当,文化程度怎么判断?势必要通过文化考试。这样一来,对学生就不是按政治思想来划分,而是按文化程度高低来划分,这和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有什么区别呢?旧的教育体制不是要开始回头了吗。同志们,我们不能忘了,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我们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不能忘记,思想改造不能放松啊。
  
  [32]基地的大门,新竖起了北国大学694分校的牌子,横幅上写着,热烈欢迎工农兵学员。广播喇叭里在播送迎新辞。教职员工们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工农兵学员排着队,意气风发地走进校门。
  女播音员:欢迎你们,新一代的大学生!
  男播音员:欢迎你们,工农兵中的优秀分子!
  女播音员:你们迎着灿烂的朝阳,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希望。
  男播音员:你们带着工农兵的嘱托,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女播音员: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
  男播音员:你们放下铁锤,镰刀和钢枪,走上教育革命的新战场。
  小楣和小五等一群中小学生也站在欢迎的队伍中,边喊着欢迎的口号,边用好奇、钦佩和羡慕的眼神望着工农兵学员,在工农兵学员的队伍中走着时振民,他望着山根儿下的一排排灰砖楼房,脸上有点儿失望的表情。
  
  [33]附属学校两层的教学楼。从一层的窗户上可以看到教室中的学生在上课,传出了小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
  小学生:(画外,齐声读)八角楼的灯光。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的灯光就亮了。…
  
  [34]中学部的一间教室里,教数学的高老师在黑板上布置了作业。
  高老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大家在自习课上把书上的练习1、2做了,下课。
  
  [35]教室里,黑板上写着自习课。小楣和同学们在做作业,后排的几个男生在打打闹闹。
  小五:(拿着自己的本子走过来)小楣,这道数学题怎么做啊?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青梅煮烈酒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zxc
  • 学生
    big
  • 学生
    dre
  • 学生
    莉莉丝
  • 神秘人
    xue
  • 编剧
    牛大力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0月几日?(提示:18号)
      *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