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7181
成片时长:约90分钟
阅读:7726
发表:2020/9/7 修改:2020/9/8
话剧舞台剧剧本
见龙在田-古田的已巳年畅月廿八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陈毅:中央让我起草一个书面报告,汇报红四军的情况,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该从何说起?
28年4月,朱军长带着我和南昌起义仅存的800多人与毛泽东带领的秋收起义余部及湘南五县的农军会师井冈山,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迄今已有一年四个月啦……期间历经了龙源口大捷,湘赣边界各级苏维埃的成立,八月失败,黄洋界保卫战,彭德怀上山,赣南游击,大柏地战斗,东固修整,克汀州消灭郭凤鸣,下龙岩打跑陈国辉,建立闽西根据地,一路筚路蓝缕、跌宕起伏,可谓波澜壮阔。在朱毛的带领下,这支完全由共产党独立创建的军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初步形成了一套有别于中国历史上任何旧军队的组织编制、军政训练、经济给养、战略战术体系。是要认真反思一下喽!
红四军采取过黄埔式军队编制,也采取过苏联红军的编制,但都不适合,最后,还是沿用了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的编制体系,但红四军的最大特点就是枪少人多。一个2千人的团,扛枪的战士不过千人,原因一是政治工作人员多,他们是发动群众,教育士兵,开展宣传鼓动的强大力量,更是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的需要;二是便于战后快速收集搬运缴获的敌军枪械。其中秘诀和玄妙之处,是军阀们想不到、也搞不懂的。
坚持党的领导,更是红军的生命线。毛泽东在率领秋收义部队上井冈山途经三湾时,就将党支部建在了连上,军事主官与政治主官平等,在党内由书记总其成,一切工作归支部,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的前敌委员会,既领导四军军委,又领导根据地党委,使军队与地方保持高度统一,协同作战。部队离开井冈山向赣南游击后,前委随军行动,为便于快速反映,暂停了军委的职能,前委直接指挥团、营,避免了前委与军委机关重叠的问题,实事证明这一决定在特定时期是正确的。
但是在是否恢复军委以及何时恢复军委的问题上,朱毛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刘安恭同志的到来,使分歧扩大化。由此而引发的争论,在四军本已存在的极端民主化倾向之下,脱离了党内正常讨论的范围,变得不可收拾。这也正是我在七大上,分别对朱毛给予处分,同时对刘安恭、林彪提出严历批评的原因,团结是红四军生存发展的根本,朱毛红军不能分裂。但是,这样的处理似乎只能暂时平息争论,并未解决问题的实质,希望中央和恩来同志能给出一个彻底的解决!
(陈毅回到桌前,开始伏案疾书。片刻,传来敲门声。)
周恩来上
陈毅:恩来同志,营救行动成功了?
周恩来:行动失败了……彭湃、杨殷同志牺牲了……不过叛徒白鑫已被除掉!
(俩人默坐良久。)
周恩来:你的报告写好了?
陈毅:刚刚写好。我写了五份报告,分别汇报了红四军的历史、党务、争论等问题。
周恩来:好,把报告给我,我转交中央,你随时准备向中央做汇报。
(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门外有人大叫道:林先生,你家楼下起火了,朋友们正在救火,你快走吧,从后门抄近路走,有朋友在外面接你!
(周、陈闻声急忙起身收好重要文件,夺门而出)
汀婆婆上
汀婆婆:正如周恩来所料,敌人在码头上没有截获陈毅并未死心,他们让叛徒赵宝善化装成小商贩,在法租界四处查访陈毅去向。赵宝善发现新都旅社往来人员复杂,三楼陈毅住的房间灯火彻夜不息,于是向特务报告。而这个消息恰好被陈毅的大哥陈孟熙和特科的同志及时截获,并在旅馆外的街道上实施拦截,才使陈毅再次免遭劫难。之后,陈毅被转移至老同学金满城家里。
【背景银幕上海某处石库门街景】
(房间里陈毅与周恩来对坐而谈。)
周恩来:你向中央做的汇报很好,中央决定由你回去把毛泽东同志请回四军任前委书记。我看给四军的指示信也由你来执笔。
陈毅:我回去传达中央的指示合适吗?
周恩来:中央决定让你回去的理由有三:一是你提出由中央派人接替朱毛的想法,现在无法实现,中央派不出合适人选;二是红四军由朱毛共同创建,中途换人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三是你对朱毛红军的了解胜过任何一人,你回去便于问题的解决。解铃还需系铃人嘛。另外中央已决定将刘安恭同志调回。
陈毅:中央既然决定了,我服从。但我深知我的理论水平有限,无法担负起草中央指示的重任。
周恩来:你给中央的五个报告全面、客观、公正,对中央把握红四军的发展方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是我党创建军队的重要经验总结,价值无可估量。你在四军七大上的错误在于,为求团结而没能坚持原则,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没能伸张。
陈毅:这段时间在上海,通过你和立三同志的帮助,我深刻认识到了我的错误,也有决心改正这个错误。
周恩来:你和朱德同志为保存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做出了重大贡献。相信由你回四军解决这场争论,大家都会接受。
陈毅:我和朱军长结缘还是你的安排。南昌起义打响后,8月10日我才在江西宜黄随武汉军政分校军官教导团赶上了大部队。你分配我任73团党代表。部队进入广东三河坝后决定分兵,主力攻打潮汕;73团和第九军教育团由朱德统一指挥,留守三河坝阻击敌人。起义军主力进入潮汕陷入重围最终溃散,2万多人的部队只剩下三河坝上的2000余人。几经周折后剩下了800多人,这支南昌起义仅存的火种最终在朱军长的带领下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周恩来:是啊,现在回想,三河坝分兵的决定是错误的,这个错误应由我负主要责任。我们的每一次失败都伴随血的教训,要认真汲取!
陈毅:我和朱军长在湘南没能阻止29团解散,为此,还受了留党查看三个月的处分。有人说朱军长拒不承认错误。其实他们不知道,当初兵败三河坝时,军心涣散。那天傍晚,在天心圩外的河滩上,朱军长召集残部开会,他说: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从此,“革命全凭自觉”就成了这支队伍的口号。面对农军的回家愿望,我们是无法拒绝的。
周恩来:关于你们的这场争论,中央认为,大敌当前,你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对敌斗争上,而专注于争论,特别是朱德同志将争论扩大化,有极端民主化的倾向。毛泽东同志对现阶段集权必要性的说明和坚持不够。刘安恭同志更是企图引起红军内部的派别斗争,前委这种号召大家努力来争论的态度同样错误。甚至对党管一切的原则提出质疑,这些都是极端错误的。在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党内民主的问题上,你们的认识亟待提高。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不是自下而上的民主,而是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这与家长制风马牛不相及嘛。
陈毅:我在七大上的作法,让毛泽东同志很失望。
周恩来:毛泽东同志是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四军党代会无权罢免。当然,他多次提出辞职同样带有个人义气。秋收起义后,中央让他带领队伍打长沙,他拒绝执行,为此中央还撤销他后补委员的资格,听说决议辗转到了井冈山,竟然变成了开除党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动摇自己的信仰和立场。现在看,攻打长沙的命令值得商榷。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之所能够存在的论断,以及先有农村政权后有城市政权的论述,符合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中国经济的产物。
陈毅: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多次批评有些同志的单纯军事观念以及由此导致的流寇思想。
周恩来: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是红军的首要任务;实行游击战争,武装农民,并扩大自身组织是第二要务;第三就是扩大游击区域,在政治上起到影响全国的作用。
陈毅:有了中央对红军任务的明确指示,我想其它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周恩来:为确保红军任务的实现,四军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机关,这是正确的,绝不能动摇。不能机械地引用家长制这个名词来削弱指导机关的权力,来做极端民主化的掩护。前委对一切问题应先有决定后交下级讨论,而不是相反。
陈毅:由于红四军中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大家都有权参与部队的管理,这本是为破除旧军队中把士兵当工具而采取的举措,结果却将之扩大到党内决策中来,导致极端民主化倾向。对此,我们前委的同志都有责任。
周恩来:你报告中提到的红军中右倾思想,如取消观念,分家观念,离队观念,与缩小团体倾向,极端民主化,红军脱离生产即不能存在等观念,都非常错误,皆原于同志理论水平低落,党的教育缺乏。这些观念不肃清于红军前途有极大危险,前委应坚决与之斗争。
陈毅:此次上海之行,在中央特别是恩来同志的帮助下,学习研究了国内外形势与中国革命诸问题,对红军近两年来的历史与现状作了全面的回顾与反思,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就像上了一期训练班,中央既然如些信任我,让我起草给四军的指示信,那我就来执笔,权当是这个训练班的毕业答卷了!
周恩来:你有这样的态度和认识就好。你回去后要再开一次党代会,把中央的指示传达下去,统一思想,明辨是非,开创出一个新局面!我会计划一个你安全离沪的方案。另外,中央根据广东革命形势的发展,正在筹备让红四军进入粤东一带。你转道香港后,就不要走厦门了,要从汕头进入粤东,到东江地区与朱军长会合,东江方面的联络地址、接头办法都在这封信里。路上要多加小心啊!
陈毅: 这一别不知何日再相会,你也要保重!
(言罢俩人起身,紧紧握手。)
第四幕 毛泽东再统红四军
时间:1929年10月下旬的一天
地点:上杭县苏家坡树槐堂
汀婆婆上
汀婆婆:(唱客家山歌)正月里来闹匆匆,家家户户点红灯,茶女翻身做主人,感谢共产党大恩人。茶女翻身做主人,感谢共产党大恩人。
汀婆婆:花开两朵,各表一支。话说7月29日,蛟洋一别,陈毅衔命远赴上海,朱军长带着队伍转战闽中。毛泽东在闽西特委的护送下,潜行于上杭、永定的高山密林间养病。先后在苏家坡、大洋坝、岐岭、金丰、石岭、湖雷等地落脚。由于山区缺医少药,他的病情一直未见好转。真到9月18日,红军打破上杭城,彻底粉碎了敌人的会剿,朱军长连续二次去信催促毛泽东到上杭,一是为召开四军八大,二是为毛泽东提供一个好的医疗条件。10月10日,毛泽东被担架抬进了上杭。在上杭的半个月间,毛泽东的病得到了有效治疗,营养也随之加强,身体渐渐康复。此时,朱军长接中央命令,要红四军深入粤东一带作战,20日,红军前脚拔营起寨,敌人就扑向上杭。22日,闽西特委和毛泽东被迫转移至苏家坡,就住在树槐堂。
【背影银幕树槐堂以及堂后层林尽染的群山】
(毛泽东手拿一本《模范英文读本》,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读着英语。)
毛泽东:MY NAIM IS MAOZHEDONG. I FORM IS CHAIN. FORM IS CHAIN.
贺子珍上。(听到毛泽东的湖南英语,大笑不止。)
毛泽东:莫笑,莫笑!笑话人,不如人。你来试试?
贺子珍:(止住笑声,正色道)苏联人又不说英语,你学英语做什么?
毛泽东:西方人的话,听起来都差不多。再说,哪里去找俄文书来读嘛?
贺子珍:看你现在这个样子,还要去苏联嘛?
毛泽东:只要中央批准,我们马上动身!
贺子珍:言不由衷!你老毛也会说假话了!
毛泽东:只要陈毅那个折衷主义不打倒,我是不会再回前委的!
贺子珍:朱军长,还有同志们都希望你回去,你又何必这么固执。难道你真舍得离开红四军?世人皆知朱毛红军是朱不离毛,毛不离朱,你们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正因为此,事关红军发展大计,我才不能妥协!
贺子珍:(又笑道)那你也不用学英语呀!你说的英语不但俄国人听不懂,英国人也听不懂,
你的胡王母(from)也就是我这个江西人听得懂。(说罢又大笑不止)
毛泽东:(摇摇头)看来我毛泽东这辈子只好呆在中国,说湖南话喽!当初,蔡和森他们组织留法,我还为他们筹了不少款,就是因为怕学外国话,最终没有跟他们一起走!
贺子珍:你要是也走了,谁在这深山老林里闹红军呦!
毛泽东:现在,也不知道和森在广州怎么样啦?(毛泽东抬头遥望远处的群山陷入沉思,过了一会,他吟道)
毛泽东: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贺子珍:嗳!这才是毛泽东该做的嘛。看来,打了几个月摆子,毛泽东的头壳还没有被打坏,又可以做诗了。(笑)
邓子恢提一大口袋上
邓子恢:毛委员作诗了!毛委员的诗名,早就听红军将士们说过,今天有幸第一次听到,还是新作,而且把我们闽西也写进去了!
毛泽东:不好,不好啊!随口之作,见不得人。子恢同志,有什么好消息带来?
邓子恢:(提了提手里的口袋)都是毛委员想要的!
毛泽东:好大的口袋啊,什么好东西。(接过打开,抽出一大叠报纸)报纸!还是《大公报》、《申报》,还有这个星期的,好哇!
邓子恢:我可是没有忘记在金丰的山里时,被毛委员批评,说我只知道搞肉体食粮,不知道搞精神食粮!
毛泽东:这就对了!我毛泽东可以不吃肉,不能不看报。我们身处大山中,再没有消息来源,不知道外面的事,那可就真成了瞎子、聋子啦!
贺子珍:子恢同志不知道,老毛在长沙时,可是个办报的,要不是闹革命,我看他这辈子,就是个开报馆的!(笑)
邓子恢:那可不行,中国不缺一个开报馆的毛泽东,却少不了一个干革命的毛泽东!
毛泽东:子恢同志,你这话就不对了,开报馆也可以干革命嘛!
汀婆婆上
汀婆婆:毛委员,邓书记,贺同志,来尝尝我们家新做的秋茶,刚刚做好!
毛泽东:有劳婆婆啦,还是子恢同志有口福,你一到,我们就有新茶吃!
汀婆婆:今年的秋茶虽说有点晚,但口感更好!
毛泽东:嗯!好香哇,清冽甘甜,好茶!好久没有这样的茶吃了!婆婆,今年的茶叶收成如何?
汀婆婆:托红军的福,今年的秋茶成色好,产量也高,再加上茶园都归了咱农民。大家高兴着咧!你没听采茶姑娘们唱的新茶歌嘛!
毛泽东:噢,新茶歌?唱来听听。
汀婆婆:(唱客家山歌)姑娘采茶忙,采到东来采到西,采茶姑娘笑眯眯,过去采茶为别人,如今采茶为自己。
毛泽东:唱得好,过去采茶为别人,现在采茶为自己。子恢同志,这就是群众的心声啊!
邓子恢:是,现在我们闽西各地都在开展土地革命,我们就是按照毛委员在闽西特委一大上指导我们制定的土地政策搞的,收效很好,群众很拥护。
毛泽东:婆婆,那粮食收成如何呀?
汀婆婆:收成还好!只是,只是新粮一上市,就跌价。看来明年春天粮价是要猛涨的。
毛泽东:为什么呢?
汀婆婆:还不是那些不法奸商把持市场,吃亏的总是穷人。
毛泽东:正好,邓书记在。你们特委的同志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问题搞清楚,对不法奸商,该打击的要打击,该采取措施的要采取措施,比如限价,平价。特别是像粮食这样的民生商品,不能任由奸商们胡来,更不容他们为赚取暴利坑害群众!
邓子恢:这个情况,我一定会深入调查研究,搞清其中内幕,打击奸商,保护群众的利益。
毛泽东:我们的根据地,苏维埃政府,能不能存在,既取决于我们与国民党政府、军队的战斗,也取决于人民群众是否拥护,但决定因素还是人民群众是否拥护。封建帝王都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我们共产党人岂能不知?
邓子恢:毛委员的话深刻,共产党就是为穷人服务的,关心民生我们责无旁贷!
汀婆婆:毛委员,你们谈,我去准备饭食。
贺子珍:婆婆,我也去帮忙。邓书记,你们谈。
汀婆婆、贺子珍下
毛泽东:子恢同志,你认为领导者的任务究竟是什么?
邓子恢:这……我还真没想过。
毛泽东:据我看来,领导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他们的任务就是在于替群众当传达员,把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传达给党委,党委根据群众意见加以总结分析做出决定,然后再传达到群众中去。
邓子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这个办法好,我一定将毛委员的指示传达到特委各机关,只要我们真心为群众谋利益,就不怕敌人的任何进攻!
毛泽东:子恢同志,我来这里几天了,发现村里有十几个孩子没学上,到处跑,这样不行。我建议办个贫民小学,让穷人家的孩子都来读书,学习知识,也学习革命的道理,你觉得如何呀?
邓子恢:我完全同意。农村特别是偏远乡村,穷人家的孩子没书读。我们客家人祖祖辈辈都是耕读传家,但没钱上学的人家还很多,在村里办个小学,让穷人家的孩子也有书读,也懂得革命的道理,是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毛泽东:我看就在这个树槐堂的正厅里办就很好。我也可以来教书嘛!
邓子恢:好,我马上去办。
交通员上
交通员:报告毛委员,邓书记,朱军长从东江来信来了。
毛泽东:说来听听。
交通员:朱军长来信说,他们在东江行动受挫,损失不小,三纵司令刘安恭同志牺牲了。
交通员下
毛泽东:噢!(沉默片刻)看来这个蔡廷锴不好对付啊,我们吃了他几次亏了。
邓子恢:中央为什么屡屡要求红四军进入他们的地盘?
毛泽东: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就值得深思了。在红四军向何处发展的问题上,我一直是坚持在闽赣边界地区发展的,争取在一到二年时间里,建立闽赣边界根据地。也许这次吃亏,能让同志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交通员再上
28年4月,朱军长带着我和南昌起义仅存的800多人与毛泽东带领的秋收起义余部及湘南五县的农军会师井冈山,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迄今已有一年四个月啦……期间历经了龙源口大捷,湘赣边界各级苏维埃的成立,八月失败,黄洋界保卫战,彭德怀上山,赣南游击,大柏地战斗,东固修整,克汀州消灭郭凤鸣,下龙岩打跑陈国辉,建立闽西根据地,一路筚路蓝缕、跌宕起伏,可谓波澜壮阔。在朱毛的带领下,这支完全由共产党独立创建的军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初步形成了一套有别于中国历史上任何旧军队的组织编制、军政训练、经济给养、战略战术体系。是要认真反思一下喽!
红四军采取过黄埔式军队编制,也采取过苏联红军的编制,但都不适合,最后,还是沿用了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的编制体系,但红四军的最大特点就是枪少人多。一个2千人的团,扛枪的战士不过千人,原因一是政治工作人员多,他们是发动群众,教育士兵,开展宣传鼓动的强大力量,更是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的需要;二是便于战后快速收集搬运缴获的敌军枪械。其中秘诀和玄妙之处,是军阀们想不到、也搞不懂的。
坚持党的领导,更是红军的生命线。毛泽东在率领秋收义部队上井冈山途经三湾时,就将党支部建在了连上,军事主官与政治主官平等,在党内由书记总其成,一切工作归支部,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的前敌委员会,既领导四军军委,又领导根据地党委,使军队与地方保持高度统一,协同作战。部队离开井冈山向赣南游击后,前委随军行动,为便于快速反映,暂停了军委的职能,前委直接指挥团、营,避免了前委与军委机关重叠的问题,实事证明这一决定在特定时期是正确的。
但是在是否恢复军委以及何时恢复军委的问题上,朱毛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刘安恭同志的到来,使分歧扩大化。由此而引发的争论,在四军本已存在的极端民主化倾向之下,脱离了党内正常讨论的范围,变得不可收拾。这也正是我在七大上,分别对朱毛给予处分,同时对刘安恭、林彪提出严历批评的原因,团结是红四军生存发展的根本,朱毛红军不能分裂。但是,这样的处理似乎只能暂时平息争论,并未解决问题的实质,希望中央和恩来同志能给出一个彻底的解决!
(陈毅回到桌前,开始伏案疾书。片刻,传来敲门声。)
周恩来上
陈毅:恩来同志,营救行动成功了?
周恩来:行动失败了……彭湃、杨殷同志牺牲了……不过叛徒白鑫已被除掉!
(俩人默坐良久。)
周恩来:你的报告写好了?
陈毅:刚刚写好。我写了五份报告,分别汇报了红四军的历史、党务、争论等问题。
周恩来:好,把报告给我,我转交中央,你随时准备向中央做汇报。
(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门外有人大叫道:林先生,你家楼下起火了,朋友们正在救火,你快走吧,从后门抄近路走,有朋友在外面接你!
(周、陈闻声急忙起身收好重要文件,夺门而出)
汀婆婆上
汀婆婆:正如周恩来所料,敌人在码头上没有截获陈毅并未死心,他们让叛徒赵宝善化装成小商贩,在法租界四处查访陈毅去向。赵宝善发现新都旅社往来人员复杂,三楼陈毅住的房间灯火彻夜不息,于是向特务报告。而这个消息恰好被陈毅的大哥陈孟熙和特科的同志及时截获,并在旅馆外的街道上实施拦截,才使陈毅再次免遭劫难。之后,陈毅被转移至老同学金满城家里。
【背景银幕上海某处石库门街景】
(房间里陈毅与周恩来对坐而谈。)
周恩来:你向中央做的汇报很好,中央决定由你回去把毛泽东同志请回四军任前委书记。我看给四军的指示信也由你来执笔。
陈毅:我回去传达中央的指示合适吗?
周恩来:中央决定让你回去的理由有三:一是你提出由中央派人接替朱毛的想法,现在无法实现,中央派不出合适人选;二是红四军由朱毛共同创建,中途换人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三是你对朱毛红军的了解胜过任何一人,你回去便于问题的解决。解铃还需系铃人嘛。另外中央已决定将刘安恭同志调回。
陈毅:中央既然决定了,我服从。但我深知我的理论水平有限,无法担负起草中央指示的重任。
周恩来:你给中央的五个报告全面、客观、公正,对中央把握红四军的发展方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是我党创建军队的重要经验总结,价值无可估量。你在四军七大上的错误在于,为求团结而没能坚持原则,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没能伸张。
陈毅:这段时间在上海,通过你和立三同志的帮助,我深刻认识到了我的错误,也有决心改正这个错误。
周恩来:你和朱德同志为保存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做出了重大贡献。相信由你回四军解决这场争论,大家都会接受。
陈毅:我和朱军长结缘还是你的安排。南昌起义打响后,8月10日我才在江西宜黄随武汉军政分校军官教导团赶上了大部队。你分配我任73团党代表。部队进入广东三河坝后决定分兵,主力攻打潮汕;73团和第九军教育团由朱德统一指挥,留守三河坝阻击敌人。起义军主力进入潮汕陷入重围最终溃散,2万多人的部队只剩下三河坝上的2000余人。几经周折后剩下了800多人,这支南昌起义仅存的火种最终在朱军长的带领下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周恩来:是啊,现在回想,三河坝分兵的决定是错误的,这个错误应由我负主要责任。我们的每一次失败都伴随血的教训,要认真汲取!
陈毅:我和朱军长在湘南没能阻止29团解散,为此,还受了留党查看三个月的处分。有人说朱军长拒不承认错误。其实他们不知道,当初兵败三河坝时,军心涣散。那天傍晚,在天心圩外的河滩上,朱军长召集残部开会,他说: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从此,“革命全凭自觉”就成了这支队伍的口号。面对农军的回家愿望,我们是无法拒绝的。
周恩来:关于你们的这场争论,中央认为,大敌当前,你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对敌斗争上,而专注于争论,特别是朱德同志将争论扩大化,有极端民主化的倾向。毛泽东同志对现阶段集权必要性的说明和坚持不够。刘安恭同志更是企图引起红军内部的派别斗争,前委这种号召大家努力来争论的态度同样错误。甚至对党管一切的原则提出质疑,这些都是极端错误的。在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党内民主的问题上,你们的认识亟待提高。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不是自下而上的民主,而是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这与家长制风马牛不相及嘛。
陈毅:我在七大上的作法,让毛泽东同志很失望。
周恩来:毛泽东同志是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四军党代会无权罢免。当然,他多次提出辞职同样带有个人义气。秋收起义后,中央让他带领队伍打长沙,他拒绝执行,为此中央还撤销他后补委员的资格,听说决议辗转到了井冈山,竟然变成了开除党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动摇自己的信仰和立场。现在看,攻打长沙的命令值得商榷。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之所能够存在的论断,以及先有农村政权后有城市政权的论述,符合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中国经济的产物。
陈毅: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多次批评有些同志的单纯军事观念以及由此导致的流寇思想。
周恩来: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是红军的首要任务;实行游击战争,武装农民,并扩大自身组织是第二要务;第三就是扩大游击区域,在政治上起到影响全国的作用。
陈毅:有了中央对红军任务的明确指示,我想其它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周恩来:为确保红军任务的实现,四军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机关,这是正确的,绝不能动摇。不能机械地引用家长制这个名词来削弱指导机关的权力,来做极端民主化的掩护。前委对一切问题应先有决定后交下级讨论,而不是相反。
陈毅:由于红四军中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大家都有权参与部队的管理,这本是为破除旧军队中把士兵当工具而采取的举措,结果却将之扩大到党内决策中来,导致极端民主化倾向。对此,我们前委的同志都有责任。
周恩来:你报告中提到的红军中右倾思想,如取消观念,分家观念,离队观念,与缩小团体倾向,极端民主化,红军脱离生产即不能存在等观念,都非常错误,皆原于同志理论水平低落,党的教育缺乏。这些观念不肃清于红军前途有极大危险,前委应坚决与之斗争。
陈毅:此次上海之行,在中央特别是恩来同志的帮助下,学习研究了国内外形势与中国革命诸问题,对红军近两年来的历史与现状作了全面的回顾与反思,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就像上了一期训练班,中央既然如些信任我,让我起草给四军的指示信,那我就来执笔,权当是这个训练班的毕业答卷了!
周恩来:你有这样的态度和认识就好。你回去后要再开一次党代会,把中央的指示传达下去,统一思想,明辨是非,开创出一个新局面!我会计划一个你安全离沪的方案。另外,中央根据广东革命形势的发展,正在筹备让红四军进入粤东一带。你转道香港后,就不要走厦门了,要从汕头进入粤东,到东江地区与朱军长会合,东江方面的联络地址、接头办法都在这封信里。路上要多加小心啊!
陈毅: 这一别不知何日再相会,你也要保重!
(言罢俩人起身,紧紧握手。)
第四幕 毛泽东再统红四军
时间:1929年10月下旬的一天
地点:上杭县苏家坡树槐堂
汀婆婆上
汀婆婆:(唱客家山歌)正月里来闹匆匆,家家户户点红灯,茶女翻身做主人,感谢共产党大恩人。茶女翻身做主人,感谢共产党大恩人。
汀婆婆:花开两朵,各表一支。话说7月29日,蛟洋一别,陈毅衔命远赴上海,朱军长带着队伍转战闽中。毛泽东在闽西特委的护送下,潜行于上杭、永定的高山密林间养病。先后在苏家坡、大洋坝、岐岭、金丰、石岭、湖雷等地落脚。由于山区缺医少药,他的病情一直未见好转。真到9月18日,红军打破上杭城,彻底粉碎了敌人的会剿,朱军长连续二次去信催促毛泽东到上杭,一是为召开四军八大,二是为毛泽东提供一个好的医疗条件。10月10日,毛泽东被担架抬进了上杭。在上杭的半个月间,毛泽东的病得到了有效治疗,营养也随之加强,身体渐渐康复。此时,朱军长接中央命令,要红四军深入粤东一带作战,20日,红军前脚拔营起寨,敌人就扑向上杭。22日,闽西特委和毛泽东被迫转移至苏家坡,就住在树槐堂。
【背影银幕树槐堂以及堂后层林尽染的群山】
(毛泽东手拿一本《模范英文读本》,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读着英语。)
毛泽东:MY NAIM IS MAOZHEDONG. I FORM IS CHAIN. FORM IS CHAIN.
贺子珍上。(听到毛泽东的湖南英语,大笑不止。)
毛泽东:莫笑,莫笑!笑话人,不如人。你来试试?
贺子珍:(止住笑声,正色道)苏联人又不说英语,你学英语做什么?
毛泽东:西方人的话,听起来都差不多。再说,哪里去找俄文书来读嘛?
贺子珍:看你现在这个样子,还要去苏联嘛?
毛泽东:只要中央批准,我们马上动身!
贺子珍:言不由衷!你老毛也会说假话了!
毛泽东:只要陈毅那个折衷主义不打倒,我是不会再回前委的!
贺子珍:朱军长,还有同志们都希望你回去,你又何必这么固执。难道你真舍得离开红四军?世人皆知朱毛红军是朱不离毛,毛不离朱,你们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正因为此,事关红军发展大计,我才不能妥协!
贺子珍:(又笑道)那你也不用学英语呀!你说的英语不但俄国人听不懂,英国人也听不懂,
你的胡王母(from)也就是我这个江西人听得懂。(说罢又大笑不止)
毛泽东:(摇摇头)看来我毛泽东这辈子只好呆在中国,说湖南话喽!当初,蔡和森他们组织留法,我还为他们筹了不少款,就是因为怕学外国话,最终没有跟他们一起走!
贺子珍:你要是也走了,谁在这深山老林里闹红军呦!
毛泽东:现在,也不知道和森在广州怎么样啦?(毛泽东抬头遥望远处的群山陷入沉思,过了一会,他吟道)
毛泽东: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贺子珍:嗳!这才是毛泽东该做的嘛。看来,打了几个月摆子,毛泽东的头壳还没有被打坏,又可以做诗了。(笑)
邓子恢提一大口袋上
邓子恢:毛委员作诗了!毛委员的诗名,早就听红军将士们说过,今天有幸第一次听到,还是新作,而且把我们闽西也写进去了!
毛泽东:不好,不好啊!随口之作,见不得人。子恢同志,有什么好消息带来?
邓子恢:(提了提手里的口袋)都是毛委员想要的!
毛泽东:好大的口袋啊,什么好东西。(接过打开,抽出一大叠报纸)报纸!还是《大公报》、《申报》,还有这个星期的,好哇!
邓子恢:我可是没有忘记在金丰的山里时,被毛委员批评,说我只知道搞肉体食粮,不知道搞精神食粮!
毛泽东:这就对了!我毛泽东可以不吃肉,不能不看报。我们身处大山中,再没有消息来源,不知道外面的事,那可就真成了瞎子、聋子啦!
贺子珍:子恢同志不知道,老毛在长沙时,可是个办报的,要不是闹革命,我看他这辈子,就是个开报馆的!(笑)
邓子恢:那可不行,中国不缺一个开报馆的毛泽东,却少不了一个干革命的毛泽东!
毛泽东:子恢同志,你这话就不对了,开报馆也可以干革命嘛!
汀婆婆上
汀婆婆:毛委员,邓书记,贺同志,来尝尝我们家新做的秋茶,刚刚做好!
毛泽东:有劳婆婆啦,还是子恢同志有口福,你一到,我们就有新茶吃!
汀婆婆:今年的秋茶虽说有点晚,但口感更好!
毛泽东:嗯!好香哇,清冽甘甜,好茶!好久没有这样的茶吃了!婆婆,今年的茶叶收成如何?
汀婆婆:托红军的福,今年的秋茶成色好,产量也高,再加上茶园都归了咱农民。大家高兴着咧!你没听采茶姑娘们唱的新茶歌嘛!
毛泽东:噢,新茶歌?唱来听听。
汀婆婆:(唱客家山歌)姑娘采茶忙,采到东来采到西,采茶姑娘笑眯眯,过去采茶为别人,如今采茶为自己。
毛泽东:唱得好,过去采茶为别人,现在采茶为自己。子恢同志,这就是群众的心声啊!
邓子恢:是,现在我们闽西各地都在开展土地革命,我们就是按照毛委员在闽西特委一大上指导我们制定的土地政策搞的,收效很好,群众很拥护。
毛泽东:婆婆,那粮食收成如何呀?
汀婆婆:收成还好!只是,只是新粮一上市,就跌价。看来明年春天粮价是要猛涨的。
毛泽东:为什么呢?
汀婆婆:还不是那些不法奸商把持市场,吃亏的总是穷人。
毛泽东:正好,邓书记在。你们特委的同志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问题搞清楚,对不法奸商,该打击的要打击,该采取措施的要采取措施,比如限价,平价。特别是像粮食这样的民生商品,不能任由奸商们胡来,更不容他们为赚取暴利坑害群众!
邓子恢:这个情况,我一定会深入调查研究,搞清其中内幕,打击奸商,保护群众的利益。
毛泽东:我们的根据地,苏维埃政府,能不能存在,既取决于我们与国民党政府、军队的战斗,也取决于人民群众是否拥护,但决定因素还是人民群众是否拥护。封建帝王都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我们共产党人岂能不知?
邓子恢:毛委员的话深刻,共产党就是为穷人服务的,关心民生我们责无旁贷!
汀婆婆:毛委员,你们谈,我去准备饭食。
贺子珍:婆婆,我也去帮忙。邓书记,你们谈。
汀婆婆、贺子珍下
毛泽东:子恢同志,你认为领导者的任务究竟是什么?
邓子恢:这……我还真没想过。
毛泽东:据我看来,领导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他们的任务就是在于替群众当传达员,把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传达给党委,党委根据群众意见加以总结分析做出决定,然后再传达到群众中去。
邓子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这个办法好,我一定将毛委员的指示传达到特委各机关,只要我们真心为群众谋利益,就不怕敌人的任何进攻!
毛泽东:子恢同志,我来这里几天了,发现村里有十几个孩子没学上,到处跑,这样不行。我建议办个贫民小学,让穷人家的孩子都来读书,学习知识,也学习革命的道理,你觉得如何呀?
邓子恢:我完全同意。农村特别是偏远乡村,穷人家的孩子没书读。我们客家人祖祖辈辈都是耕读传家,但没钱上学的人家还很多,在村里办个小学,让穷人家的孩子也有书读,也懂得革命的道理,是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毛泽东:我看就在这个树槐堂的正厅里办就很好。我也可以来教书嘛!
邓子恢:好,我马上去办。
交通员上
交通员:报告毛委员,邓书记,朱军长从东江来信来了。
毛泽东:说来听听。
交通员:朱军长来信说,他们在东江行动受挫,损失不小,三纵司令刘安恭同志牺牲了。
交通员下
毛泽东:噢!(沉默片刻)看来这个蔡廷锴不好对付啊,我们吃了他几次亏了。
邓子恢:中央为什么屡屡要求红四军进入他们的地盘?
毛泽东: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就值得深思了。在红四军向何处发展的问题上,我一直是坚持在闽赣边界地区发展的,争取在一到二年时间里,建立闽赣边界根据地。也许这次吃亏,能让同志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交通员再上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