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5077
成片时长:约49分钟
阅读:7868
发表:2018/5/16 修改:2020/3/29
43集 主旋律,军事 电视剧剧本
《鏖战冀南》第3集
1
…
3
32
33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三集
3-1、正月初一上午;苏村镇;东进纵队司令部
陈再道(坐在办公桌前,望着旁边的卜盛光):这两天,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要建立根据地,要向四外发展,还要成立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这都需要大量的能独挡一面的干部。这些人从哪儿来?
卜盛光(点点头):是啊,干部是命脉,人才是关键。这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他低下头想了想):我建议,把一些进步青年召集到这里,进行培训。毕业后,再分配到各地去工作。
陈再道(喜悦地):对!你跟我想到一块去了!成立干部培训班。
卜盛光:将来还可以扩大为军政干部学校。
陈再道:好。学员采取军事化管理,过军事生活。
卜盛光:培训班由谁负责?
陈再道:我亲自担任校长,日常工作由王蕴瑞负责。
卜盛光:非他莫属!校址选在哪里?
陈再道:现在的学员不会太多,就先在我们这个院里,以后人多了,再寻找合适的地方。
卜盛光:好。
陈再道:你马上向各地党组织发一个通知,要求他们迅速挑选一些进步青年,推荐给我们。
卜盛光:好,我马上就办。
叠影字幕;画外音
三天后,第一批学员五十多人,就来到了苏村。东纵首长轮流给他们讲课。主要讲授我党的政策和游击战争知识。
3-2、南宫县苏村;陈再道宿办室
[二月六日上午,陈再道工作了一段时间,走出办公室,想放松一下。他在院里伸伸胳膊,踢踢腿,然后又缓缓地徜徉、踱步。这时,赵一民和王金林一前一后,走进院来。]
王金林(望着陈再道):陈司令,你找我们?
陈再道(点点头):你们俩去跟阎圣音、李耀庭交涉一下,看我们什么时候进城?
赵一民(担忧地):跟他们交涉,难度很大。
陈再道:为什么?
王金林:因为他们都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陈再道(笑着):这个评价也太低了吧?
赵一民(郑重地):一点也不低。他们不光反复无常,还忘恩负义。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陈再道:走,到屋里说去。
王金林:好。
[三个人转身走进陈再道的宿办室。]
[宿办室里,三个人在办公桌旁边坐下。]
陈再道:说吧。我听听你的根据。
赵一民:好吧。(他接着便介绍起来):这得从去年的一次剿匪活动说起。去年腊月,南宫、清河、威县的十余股土匪,约七八千人,聚集在威县郭固一带,成立了所谓的“河北抗日民军”。随后,他们便来到南宫,将南宫城团团包围。
当时,南宫城内的阎圣音、李耀庭,一面组织公安队、保安团固守,一面派张子英和我们‘抗日联军’联系,要求联合退匪。我们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当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能稳定南宫县的局势,使南宫城不受士匪劫难;二是能争取团结城内上层士绅、名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是能进一步扩大‘抗日联军’的影响。于是,我们派周东光进城,与他们展开‘联合退匪’的谈判。
阎圣音、李耀庭等人对周东光亲自进城谈判,求之不得,恭候款待。在谈判中,周东光首先申明了我党的抗日主张,指出国共双方联合退匪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也是双方交往的一个良好开端。阎圣音等人连连点头,并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感谢话。他们还一再表白自己的保安团、公安队力量单薄,素质差,退匪主要靠‘抗日联军’等等。
这次剿匪战斗,还有一个有利的因素。就是我们和这些土匪当中的李景龙有联系。地下党员贾建国、廖仲符、徐剑平等同志,曾经做过他的工作。我们一方面把“抗日联军”往南宫城附近集结,一方面派贾建国、廖仲符、徐剑平与李景龙接洽。经过耐心说服,成功使李景龙的队伍保持中立,削弱了土匪的力量。
联合退匪的行动是在一天傍晚开始的,城内保安团在三辆用汽车改装的‘装甲车’的掩护下,由城内向南进攻。‘抗日联军’由城西南的高家寨驻地出发,向东北进攻。双方共同包围城南葛柏庄一带的土匪。正在烧水做饭,寻欢作乐的土匪,被打得措手不及,狼狈地逃离了南宫县境。其余诸路土匪见势不妙,也纷纷逃走。
联合退匪胜利之后,阎圣音、李耀庭等首领,自恃在城内站稳了脚根,竟指使他的队伍向我们挑衅,企图将我们赶走。我们‘抗日联军’也立刻准备反击。双方战事一触即发。
与此同时,我们仍在做争取李景龙的工作。我们多次派贾建国、廖仲符、徐剑平与李景龙交涉。终于在一月十五日,将李景龙说服,将他的武装改编为“冀南抗日游击独立第一师”。李景龙为师长,廖仲符任政治部主任,贾建国任参谋主任。
这时,陈司令率领东进纵队来到隆平县魏家庄。我们便派人去向陈司令汇报工作。陈司令派王金林来到‘抗日联军’,并将‘抗日联军’改编为‘八路军别动队’。阎圣音、李耀庭一伙慑于八路军的声威,不敢再和我们作对。
陈再道(笑着):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他接着收住笑容,严肃地):我们的政策是,不管他以前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只要他参加抗日,我们就和他联合起来。
赵一民:这我知道。
陈再道:我们应该尽量争取他们。
王金林:争取他们,这得慢慢来。现在主要是先进城。只要进到城里,我们就占据了主动。
陈再道:阎圣音、李耀庭会不会阻拦呢?
赵一民:我料他们不敢。
陈再道(又转向王金林):你认为呢?
王金林:我也认为他们不敢。
陈再道:那好吧。你们去告诉他们,我们明天进城。
王金林(激动地):好,我们马上就去。
叠影字幕;画外音
当天晚上,他们就把“八路军明天进城”的消息告诉了阎圣音和李耀庭。阎圣音表示欢迎,李耀庭则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就带着他的所有人员离开南宫,回了乡下老家。
3-3、二月八日上午;南宫城里
[陈再道、马国瑞、赵一民各骑一匹战马,走在南宫城里的大街上。]
[陈再道举目向四外望去。南宫城里,跟巨鹿县城比起来,没有被轰炸的痕迹。街道比较宽敞,两旁的房屋也比较整齐。一行人默默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北街东侧的一栋楼房前。]
马国瑞:到啦。这就是我们为首长选择的驻地。
[陈再道抬头一看,大门口上面赫然写着“东进纵队司令部”几个大字。]
陈再道(高兴地):你们够快的!都拾掇好啦!
赵一民:这里是天津英美烟草公司的南宫华兴公经销处,已经倒闭半年多了。这里很适合首长办公,我们就把它整理了一下。
[几个人都走进了这座院子。]
3-4、大院内
[院落很宽敞,西面楼房十二间,北面北屋(抱厦)五间,东屋和南屋各三间。这个地方既宽敞又安静,陈再道感到很满意。]
李菁玉:这里不错。
陈再道:很好!我们就在这里住了。
……
3-5、叠影字幕;画外音
二月九日上午,陈再道在南宫城里召开万人大会。他首先发表讲话,号召大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随后是各界群众代表发言,揭露和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3-6、会后;南宫大街上
[东进纵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步兵方队前面扛着马克沁重机枪,后面扛着轻机枪,排列整齐,步伐雄健。骑兵方队全是高头大马,非常威武。]
3-7、南宫城里;参军报名处
[青年人十分踊跃,排着长队报名参军。]
3-8、二月十一日上午;南宫城;东进纵队司令部
[纷纷扬扬的雪花,飘酒了一夜。整个大地都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着。院里的雪虽然都被战士们扫起来,堆到了墙角。但地面上仍然残留着一丝丝白色的痕迹。]
[上午九点钟,李菁玉、卜盛光、马国瑞、赵一民、王金林等人,都陆续走进会议室,参加由陈再道召开的工作会议。会议已经开始。陈再道正在向大家讲话。]
陈再道(声如铜钟):我们的队伍发展很快,已经达到一千多人。我准备在老一连、老十连的基础上,成立东进纵队第一团。大家研究研究,团长和政委由谁担任?
卜盛光(沉思着):我建议,团长由红军干部程启光担任。
陈再道:程启光,我们是老相识了。一九二七年,我们一起参加黄麻起义。他还参加过一至四次反围剿。长征时,他就是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一八团团长。
李菁玉:我也有所耳闻。听说他兄妹四人都参加了革命,有两个成为烈士。他的妹妹程训宣还是徐向前副师长的前妻,被张国涛杀害。
陈再道:对。团长非他莫属。政委就由桂承志担任吧。桂承志也是老红军,战斗经验很丰富。
李菁玉:同意。
陈再道:我想把第一团派到隆平、尧山、任县一带开展工作,逐步接近并袭扰敌人的平汉铁路。
卜盛光:赞成。
李菁玉:同时,我们还要向东发展,威胁敌人的津浦铁路。
陈再道:这我也想好了。我们再组建一支队伍,向东发展,逐步威胁敌人的津浦铁路。这支队伍就叫津浦支队吧。
卜盛光:好,我同意。司令员由老红军孙继先担任。
李菁玉:孙继先,我听说过。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指挥者,也是十八勇士之一。曾经担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参谋长,参加了“援西军”西征。
卜盛光:对。。
李菁玉:把队伍交给他,我们放心。
陈再道:好,支队长就由孙继先担任。(他又转向李菁玉)老李,你推荐一个政委吧。要是本地人,政治上要成熟,可靠。
李菁玉(低下头想了想):就让王育民去吧。
陈再道:你介绍介绍这个人。
李菁玉:王育民,原名王魁章,河北省景县人。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共津南工委组织部长,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来到延安“抗大”学习,前不久刚毕业回来。
陈再道:在“抗大”学习过,这没问题。就是他了。
卜盛光:我们要尽快把这两支队伍组建起来,并让他们各奔东西。
陈再道(笑着):对。
……
3-9、二月十三日上午;东进纵队司令部
[会议室里,一个陌生人坐在屋里方桌旁的椅子上。陈再道和李菁玉走了进来。]
陌生人(慌忙站起身,迎上前来):首长好!
陈再道(热情地握住那人的手):你是从鲁西北来的?
陌生人(点点头):我叫张承先,是范筑先将军的秘书。受山东省委驻鲁西北代表张霖之委派,来向陈司令汇报工作。
特写镜头:张承先,二十岁出头,身材魁梧,面容清秀,浑身充满活力。
陈再道:我是陈再道。我给你介绍介绍。(他转身指着李菁玉)这是东进纵队政委李菁玉同志。
张承先(上前一步):李政委,你好!
李菁玉(握住张承先的手):你好!请坐。
[张承先又重新坐下。陈再道和李菁玉也在方桌另一边的椅子上坐下。]
陈再道:我早就听说鲁西北的工作搞得很好。冀南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希望你们为我们提供一些成功的经验。
[李菁玉马上准备好纸和笔,准备记录。]
张承先(开始汇报):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是由范筑先将军和我党共同创建的。当时,进步青年张维翰通过他二哥张维玺和范筑先的关系,到第六专署当了秘书。从此,他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将一些进步青年吸收进专署内,又团结了范筑先身边的一些进步人士,形成了一股进步力量。一九三七年初,张维翰在彭雪枫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月,他通过山东省委将共产党员冯基良、刁子言、解彭年等十二名同志,聘请到六区任干事,又到第三集团军政治部政工人员训练班中挑选了二百四十多名进步学员,充实鲁西北的抗日力量。
范筑先是具有民族气节的国民党将军。在张维翰的影响下,他将第六专署和保安司令部合在一起,成立了“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并认命张维翰为政训处处长。
此时,日军已经占领德州,大兵压至山东境内。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命令范筑先将部队撤至黄河以南。范筑先遵照命令,将部队撤到黄河北岸齐河渡口,坐观形势。这时,张维翰亲自赶到齐河渡口,力劝范筑先返回聊城。张维翰激动地说:“日本强盗占我国土,灭我种族,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怎么能不战而退,望风而逃!”
工作在范筑先身边的共产党员姚第鸿,也动情地说:“在此民族危亡之际,如果我们放弃国土,逃到黄河以南,那将成为历史罪人。”
范筑先本来就有强烈的爱国爱民思想,听了两个年轻人的慷慨陈词,他深为感动,毅然率领部队返回聊城。
十一月,张霖之受山东省委派遣,来到鲁西北。这时,鲁西北的形势更加严峻。韩复榘再一次命令范筑先南撤,并说:“黄河以北再无中国军队,假如现在不撤,以后就来不及了。”
3-1、正月初一上午;苏村镇;东进纵队司令部
陈再道(坐在办公桌前,望着旁边的卜盛光):这两天,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要建立根据地,要向四外发展,还要成立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这都需要大量的能独挡一面的干部。这些人从哪儿来?
卜盛光(点点头):是啊,干部是命脉,人才是关键。这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他低下头想了想):我建议,把一些进步青年召集到这里,进行培训。毕业后,再分配到各地去工作。
陈再道(喜悦地):对!你跟我想到一块去了!成立干部培训班。
卜盛光:将来还可以扩大为军政干部学校。
陈再道:好。学员采取军事化管理,过军事生活。
卜盛光:培训班由谁负责?
陈再道:我亲自担任校长,日常工作由王蕴瑞负责。
卜盛光:非他莫属!校址选在哪里?
陈再道:现在的学员不会太多,就先在我们这个院里,以后人多了,再寻找合适的地方。
卜盛光:好。
陈再道:你马上向各地党组织发一个通知,要求他们迅速挑选一些进步青年,推荐给我们。
卜盛光:好,我马上就办。
叠影字幕;画外音
三天后,第一批学员五十多人,就来到了苏村。东纵首长轮流给他们讲课。主要讲授我党的政策和游击战争知识。
3-2、南宫县苏村;陈再道宿办室
[二月六日上午,陈再道工作了一段时间,走出办公室,想放松一下。他在院里伸伸胳膊,踢踢腿,然后又缓缓地徜徉、踱步。这时,赵一民和王金林一前一后,走进院来。]
王金林(望着陈再道):陈司令,你找我们?
陈再道(点点头):你们俩去跟阎圣音、李耀庭交涉一下,看我们什么时候进城?
赵一民(担忧地):跟他们交涉,难度很大。
陈再道:为什么?
王金林:因为他们都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陈再道(笑着):这个评价也太低了吧?
赵一民(郑重地):一点也不低。他们不光反复无常,还忘恩负义。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陈再道:走,到屋里说去。
王金林:好。
[三个人转身走进陈再道的宿办室。]
[宿办室里,三个人在办公桌旁边坐下。]
陈再道:说吧。我听听你的根据。
赵一民:好吧。(他接着便介绍起来):这得从去年的一次剿匪活动说起。去年腊月,南宫、清河、威县的十余股土匪,约七八千人,聚集在威县郭固一带,成立了所谓的“河北抗日民军”。随后,他们便来到南宫,将南宫城团团包围。
当时,南宫城内的阎圣音、李耀庭,一面组织公安队、保安团固守,一面派张子英和我们‘抗日联军’联系,要求联合退匪。我们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当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能稳定南宫县的局势,使南宫城不受士匪劫难;二是能争取团结城内上层士绅、名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是能进一步扩大‘抗日联军’的影响。于是,我们派周东光进城,与他们展开‘联合退匪’的谈判。
阎圣音、李耀庭等人对周东光亲自进城谈判,求之不得,恭候款待。在谈判中,周东光首先申明了我党的抗日主张,指出国共双方联合退匪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也是双方交往的一个良好开端。阎圣音等人连连点头,并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感谢话。他们还一再表白自己的保安团、公安队力量单薄,素质差,退匪主要靠‘抗日联军’等等。
这次剿匪战斗,还有一个有利的因素。就是我们和这些土匪当中的李景龙有联系。地下党员贾建国、廖仲符、徐剑平等同志,曾经做过他的工作。我们一方面把“抗日联军”往南宫城附近集结,一方面派贾建国、廖仲符、徐剑平与李景龙接洽。经过耐心说服,成功使李景龙的队伍保持中立,削弱了土匪的力量。
联合退匪的行动是在一天傍晚开始的,城内保安团在三辆用汽车改装的‘装甲车’的掩护下,由城内向南进攻。‘抗日联军’由城西南的高家寨驻地出发,向东北进攻。双方共同包围城南葛柏庄一带的土匪。正在烧水做饭,寻欢作乐的土匪,被打得措手不及,狼狈地逃离了南宫县境。其余诸路土匪见势不妙,也纷纷逃走。
联合退匪胜利之后,阎圣音、李耀庭等首领,自恃在城内站稳了脚根,竟指使他的队伍向我们挑衅,企图将我们赶走。我们‘抗日联军’也立刻准备反击。双方战事一触即发。
与此同时,我们仍在做争取李景龙的工作。我们多次派贾建国、廖仲符、徐剑平与李景龙交涉。终于在一月十五日,将李景龙说服,将他的武装改编为“冀南抗日游击独立第一师”。李景龙为师长,廖仲符任政治部主任,贾建国任参谋主任。
这时,陈司令率领东进纵队来到隆平县魏家庄。我们便派人去向陈司令汇报工作。陈司令派王金林来到‘抗日联军’,并将‘抗日联军’改编为‘八路军别动队’。阎圣音、李耀庭一伙慑于八路军的声威,不敢再和我们作对。
陈再道(笑着):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他接着收住笑容,严肃地):我们的政策是,不管他以前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只要他参加抗日,我们就和他联合起来。
赵一民:这我知道。
陈再道:我们应该尽量争取他们。
王金林:争取他们,这得慢慢来。现在主要是先进城。只要进到城里,我们就占据了主动。
陈再道:阎圣音、李耀庭会不会阻拦呢?
赵一民:我料他们不敢。
陈再道(又转向王金林):你认为呢?
王金林:我也认为他们不敢。
陈再道:那好吧。你们去告诉他们,我们明天进城。
王金林(激动地):好,我们马上就去。
叠影字幕;画外音
当天晚上,他们就把“八路军明天进城”的消息告诉了阎圣音和李耀庭。阎圣音表示欢迎,李耀庭则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就带着他的所有人员离开南宫,回了乡下老家。
3-3、二月八日上午;南宫城里
[陈再道、马国瑞、赵一民各骑一匹战马,走在南宫城里的大街上。]
[陈再道举目向四外望去。南宫城里,跟巨鹿县城比起来,没有被轰炸的痕迹。街道比较宽敞,两旁的房屋也比较整齐。一行人默默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北街东侧的一栋楼房前。]
马国瑞:到啦。这就是我们为首长选择的驻地。
[陈再道抬头一看,大门口上面赫然写着“东进纵队司令部”几个大字。]
陈再道(高兴地):你们够快的!都拾掇好啦!
赵一民:这里是天津英美烟草公司的南宫华兴公经销处,已经倒闭半年多了。这里很适合首长办公,我们就把它整理了一下。
[几个人都走进了这座院子。]
3-4、大院内
[院落很宽敞,西面楼房十二间,北面北屋(抱厦)五间,东屋和南屋各三间。这个地方既宽敞又安静,陈再道感到很满意。]
李菁玉:这里不错。
陈再道:很好!我们就在这里住了。
……
3-5、叠影字幕;画外音
二月九日上午,陈再道在南宫城里召开万人大会。他首先发表讲话,号召大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随后是各界群众代表发言,揭露和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3-6、会后;南宫大街上
[东进纵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步兵方队前面扛着马克沁重机枪,后面扛着轻机枪,排列整齐,步伐雄健。骑兵方队全是高头大马,非常威武。]
3-7、南宫城里;参军报名处
[青年人十分踊跃,排着长队报名参军。]
3-8、二月十一日上午;南宫城;东进纵队司令部
[纷纷扬扬的雪花,飘酒了一夜。整个大地都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着。院里的雪虽然都被战士们扫起来,堆到了墙角。但地面上仍然残留着一丝丝白色的痕迹。]
[上午九点钟,李菁玉、卜盛光、马国瑞、赵一民、王金林等人,都陆续走进会议室,参加由陈再道召开的工作会议。会议已经开始。陈再道正在向大家讲话。]
陈再道(声如铜钟):我们的队伍发展很快,已经达到一千多人。我准备在老一连、老十连的基础上,成立东进纵队第一团。大家研究研究,团长和政委由谁担任?
卜盛光(沉思着):我建议,团长由红军干部程启光担任。
陈再道:程启光,我们是老相识了。一九二七年,我们一起参加黄麻起义。他还参加过一至四次反围剿。长征时,他就是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一八团团长。
李菁玉:我也有所耳闻。听说他兄妹四人都参加了革命,有两个成为烈士。他的妹妹程训宣还是徐向前副师长的前妻,被张国涛杀害。
陈再道:对。团长非他莫属。政委就由桂承志担任吧。桂承志也是老红军,战斗经验很丰富。
李菁玉:同意。
陈再道:我想把第一团派到隆平、尧山、任县一带开展工作,逐步接近并袭扰敌人的平汉铁路。
卜盛光:赞成。
李菁玉:同时,我们还要向东发展,威胁敌人的津浦铁路。
陈再道:这我也想好了。我们再组建一支队伍,向东发展,逐步威胁敌人的津浦铁路。这支队伍就叫津浦支队吧。
卜盛光:好,我同意。司令员由老红军孙继先担任。
李菁玉:孙继先,我听说过。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指挥者,也是十八勇士之一。曾经担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参谋长,参加了“援西军”西征。
卜盛光:对。。
李菁玉:把队伍交给他,我们放心。
陈再道:好,支队长就由孙继先担任。(他又转向李菁玉)老李,你推荐一个政委吧。要是本地人,政治上要成熟,可靠。
李菁玉(低下头想了想):就让王育民去吧。
陈再道:你介绍介绍这个人。
李菁玉:王育民,原名王魁章,河北省景县人。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共津南工委组织部长,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来到延安“抗大”学习,前不久刚毕业回来。
陈再道:在“抗大”学习过,这没问题。就是他了。
卜盛光:我们要尽快把这两支队伍组建起来,并让他们各奔东西。
陈再道(笑着):对。
……
3-9、二月十三日上午;东进纵队司令部
[会议室里,一个陌生人坐在屋里方桌旁的椅子上。陈再道和李菁玉走了进来。]
陌生人(慌忙站起身,迎上前来):首长好!
陈再道(热情地握住那人的手):你是从鲁西北来的?
陌生人(点点头):我叫张承先,是范筑先将军的秘书。受山东省委驻鲁西北代表张霖之委派,来向陈司令汇报工作。
特写镜头:张承先,二十岁出头,身材魁梧,面容清秀,浑身充满活力。
陈再道:我是陈再道。我给你介绍介绍。(他转身指着李菁玉)这是东进纵队政委李菁玉同志。
张承先(上前一步):李政委,你好!
李菁玉(握住张承先的手):你好!请坐。
[张承先又重新坐下。陈再道和李菁玉也在方桌另一边的椅子上坐下。]
陈再道:我早就听说鲁西北的工作搞得很好。冀南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希望你们为我们提供一些成功的经验。
[李菁玉马上准备好纸和笔,准备记录。]
张承先(开始汇报):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是由范筑先将军和我党共同创建的。当时,进步青年张维翰通过他二哥张维玺和范筑先的关系,到第六专署当了秘书。从此,他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将一些进步青年吸收进专署内,又团结了范筑先身边的一些进步人士,形成了一股进步力量。一九三七年初,张维翰在彭雪枫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月,他通过山东省委将共产党员冯基良、刁子言、解彭年等十二名同志,聘请到六区任干事,又到第三集团军政治部政工人员训练班中挑选了二百四十多名进步学员,充实鲁西北的抗日力量。
范筑先是具有民族气节的国民党将军。在张维翰的影响下,他将第六专署和保安司令部合在一起,成立了“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并认命张维翰为政训处处长。
此时,日军已经占领德州,大兵压至山东境内。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命令范筑先将部队撤至黄河以南。范筑先遵照命令,将部队撤到黄河北岸齐河渡口,坐观形势。这时,张维翰亲自赶到齐河渡口,力劝范筑先返回聊城。张维翰激动地说:“日本强盗占我国土,灭我种族,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怎么能不战而退,望风而逃!”
工作在范筑先身边的共产党员姚第鸿,也动情地说:“在此民族危亡之际,如果我们放弃国土,逃到黄河以南,那将成为历史罪人。”
范筑先本来就有强烈的爱国爱民思想,听了两个年轻人的慷慨陈词,他深为感动,毅然率领部队返回聊城。
十一月,张霖之受山东省委派遣,来到鲁西北。这时,鲁西北的形势更加严峻。韩复榘再一次命令范筑先南撤,并说:“黄河以北再无中国军队,假如现在不撤,以后就来不及了。”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