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9581
阅读:7402
发表:2014/5/6
34章 主旋律 小说
《红云白雾》第5章:一
0
…
4
5
5
…
34
全部
第五章(一)作品名:红云白雾 作者:任勤
第五章
圣诞后 颂歌唱出“东方红”
回到队里后,邱成峰拽着爬犁,把颜宝柯直接送到了前院王国泰家里。
常守志领着同学们走之后,黎晓华就来打过招呼,刚刚躺下要睡觉的王国泰听说颜宝柯受伤了,赶紧爬起来穿好衣服,又把西屋的王秀珍和隔壁的王金祥都叫了起来,吩咐他们做好了救治准备。
王国泰对青年点的大多数人并不都很熟悉,但唯独对颜宝柯的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很有好感。
几个男同学将颜宝柯抬到了东屋已经烧的热乎乎的北炕上,王国泰和王金祥解下了缠在他腿上的绑腿,又取下了用来固定左小臂的段树皮,然后用剪子剪开他棉袄的左袖,把他的棉袄和棉裤都扒了下来。王国泰认真的检查完他的伤势以后,脸上显出为难的表情。
“王大夫,他的伤很重吗?”一直陪在颜宝柯身旁的谭影有些担心的问。
“左小臂骨折,这个复位之后敷上些草药,再内服一些消炎止疼、活血化瘀和壮骨的药,调养一段时间后会好的!”
“那是腿上的伤很重吗?”邱成峰焦急的问。
“是啊,腿上的伤重吗?”谭影紧张起来。
“腿上的伤也只是皮肉之伤,只要伤口处理好了,恢复的应当比胳膊的骨伤要快,只不过······”,说到这里王国泰有些语塞。
“王大夫,有什么难处你尽管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听说颜宝柯的伤势并无大碍,邱成峰轻松了一些,他反倒安慰起王国泰了。
“腿上的伤势虽然不算重,但它是枪伤,按规定,我们治疗枪伤是要向保卫部门报告和备案的。”
“王大夫,这你不用担心,那个规定主要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枪伤往往会涉及到刑事案件。可是,今天颜宝柯腿上的伤是意外造成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也都可以证明,所以你不必有什么顾虑。”将野猪送回青年点后,刚刚赶过来的常守志,这样的解释着。
“守志大兄弟,我知道你和黎晓华是知识青年的负责人,又是民兵排长,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栋梁之才,你们敢于承担,敢于负责,我非常佩服,但我的身份与你们不同,我现在既是一个大夫,又是一个地主分子,这两个身份都约束着我不能随便行事。”
战战兢兢的王国泰不顾自己和常守志的年龄差距,竟称常守志为“大兄弟”,以博得他的同情。
“王国泰,你就不要拐弯抹角了,你就直接说颜宝柯的伤你治不治?要治的话你还有什么要求?”看到王国泰不急着给颜宝柯治伤,反倒一个劲的讲自己的难处,常守志有些急了。
“守志兄弟,你不要急,宝柯的伤我是一定要治的,而且一定要治好!我唯一提的一个条件就是请你们找一下大队治保主任张吉祥,或者民兵连长胡松林,只要他们写一个条子来,责令我为宝柯疗伤,我一定尽力把他的伤治好。”
“那好吧!你马上先给宝柯治胳膊的骨伤,我这就去找胡连长,等拿回条子来你再给他治腿上的枪伤。”
听王国泰说的有其自己的道理,常守志扔下一句话转身走了。
有了常守志的允诺,王国泰马上动手给颜宝柯疗伤。他用两只手攥住颜宝柯的左臂,先是轻轻的捋顺着,然后趁颜宝柯不注意猛的一扽一收,疼的颜宝柯“妈呀!”的叫了一声。但王国泰毫不手软,又用力捏了捏他的小臂,这回颜宝柯没有再叫,应当是断骨复位了,他的伤臂也不再那么疼了。王国泰吩咐王秀珍用酒精给颜宝柯的伤臂消过毒,然后又将段树皮箍在了他的左小臂上用绷带缠好,依旧用它来固定已经复位的断骨。
刚刚处理完胳膊上的骨伤,常守志就急匆匆的赶了回来,后面还跟着胡松林。没等王国泰开口,胡松林就用命令的口吻说“马上给颜宝柯治疗,该手术就手术,该上药就上药,一定要把他的伤治好,其他的事情由我们来负责。”
得到胡松林的指示,王国泰就像得到了圣旨,立刻安排儿子和闺女洗手、消毒、准备器械。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王国泰亲自动手为颜宝柯的伤腿做手术。因为子弹只是嵌在了他的小腿肚子的浅层肌肉中,所以很顺利的就被取了出来。
看到手术的成功,屋里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但是,当看到胡松林将取出来的子弹用纱布包好,小心的揣到自己兜里的时候,邱成峰又感到了一丝紧张。他扭头看了看一直没有靠前,但却一直站在东屋门口,关注着整个治疗过程的高洁:只见她表情木讷,甚至完全没有察觉到一直陪在她身旁的赵炎。邱成峰知道,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会给高洁带来沉重的思想压力。
手术之后,同学们本想把颜宝柯抬回宿舍,但做事谨慎的王国泰却建议他住在自己家里,并说这既避免了抬来抬去的麻烦,也减轻了颜宝柯的痛苦,同时也便于他随时观察手术后伤情的变化,更有利于颜宝柯的康复。听王国泰说的有道理,邱成峰便主动的提出要陪护颜宝柯,王国泰很高兴的答应了。当晚邱成峰和颜宝柯就住在了东屋的北炕,王国泰老两口子住在南炕,王秀珍在回西屋睡觉之前,又往东屋的北灶里添加了一些柴禾。
第二天,王国泰因为还要去公社卫生院上班,所以起的很早。他叫醒了呼呼大睡的邱成峰和颜宝柯,认真的查看了颜宝柯的伤情,然后吩咐刚刚来到东屋的王秀珍,给颜宝柯服用了消炎和止疼药。颜宝柯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邱成峰要回青年点吃早饭,并说要让杨二婶单独给颜宝柯做一点“病号饭”。他刚跨出东屋,正在厨房里做饭的王秀珍的母亲便阻止了他。
“孩子,别忙着往回跑了!我已经给宝柯煮了面条,还卧了几个鸡蛋,你也不用回去了,就一块在我们家吃早饭吧!吃完饭还得送宝柯去公社卫生院,别再耽误了事。”
邱成峰本想拒绝,王秀珍这时挤到厨房里,拦住了他,王国泰也一再的挽留他,并且说还有事情要向他交代,邱成峰只好留下了。
吃饭时,王国泰告诉邱成峰,吃完饭就去找杨二叔套车,把颜宝柯送到公社卫生院去,因为需要给他拍个X光片,以便确定一下断骨复位的情况,还要请相关科室的大夫一起会诊,看看他是否需要住院,以便随时了解他伤情的变化或恢复的情况,进而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知青宿舍里则是另一种情况,由于头天晚上忙着颜宝柯的事,又忙着收拾野猪,所以大家都是下半夜才睡的觉。早晨,大家还都没有起床,张云鹏就来了。厨房里一股难闻的气味,已经被开了膛的野猪放在并在一起的三张炕桌上,一整副野猪下水都放在靠北墙根的一个大箩筐里,散发着腥臭气。张云鹏绕过放野猪的桌子,进了男生住的西屋,悄悄的摸到了徐良的头顶,然后猫下腰,对着徐良的耳边轻轻的叫着。
“徐良、徐良,醒醒!”
徐良睁开了眼睛,懒洋洋的说:“谁呀?什么事?”
“是我!张云鹏。你赶紧起来,我大哥,也就是张主任,叫你和高洁到家里去一趟。”
“张主任叫我们,一大早的有什么事?”
“还不是打野猪的事!”
“打野猪怎么了?”徐良心里有些忐忑,但嘴里还假撑着。
“别管怎么了,你先起床!咱们去了再说。”
徐良急忙起床穿好了衣服,两人又到东屋喊出了高洁,三个人一起来到了张主任家。
张主任和张云鹏兄弟俩分住在东、西院:西院的两间老房子,张云鹏复员后哥哥嫂子就让给了他;东院是张主任前几年盖的三间新房,一家四口人住着。
刚刚吃完早饭,张主任的媳妇正在厨房里刷锅刷碗。张主任把三个人让进了东屋,他自己脱鞋上了南炕,张云鹏和徐良坐在了炕沿边上,高洁则坐到了北炕的炕沿边上。
“你们的事怎么处理?”张主任开门见山的问。
“怎么处理我们都行!”徐良心中无数,随便的回答着。
“不是怎么处理你们,是野猪怎么处理?”张主任问的更明确了。
徐良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眼中露出了疑惑,他看了看对面的张云鹏。
“怎么处理,我们几个人可以自己商量,这还用大队领导来操心吗?”张云鹏嘴很硬,但心是虚的。
“不用我们操心?我们要操心的事多啦!我问你,颜宝柯的伤怎么办?你们私自动用民兵训练用的枪支弹药去打野猪,武装部追查下来怎么办?大家都像你一样,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成天打鱼摸虾,套野鸡撵狍子,队里的生产怎么办?你还不用我们操心,没人种地,打不下粮食,你吃什么?能天天吃上野猪肉?”
徐良没想到张主任会这么生气,还提出这么多自己根本想不到的问题。看到张云鹏被一连串的“怎么办?”问的哑口无言,高洁也很不自在的坐在那里,她赶紧打圆场说。
“张主任,没想到我们会惹出这么多麻烦。这样吧,让我们三个人商量商量,看看这事怎么办好,最后还得请您帮我们拿拿主意。”
张主任想了想说:“那好吧,你们歇晌前给我个回话,下午生产队开社员大会,王队长今天还要安排人磨些麦子,准备按人口每人分二斤白面。”
徐良暗想:这和分白面有什么关系?
三个人起身来到西院张云鹏家,两间草房一明一暗,外间是厨房。自打参军直到复员,张云鹏独身生活惯了,眼里根本就没有家务活,所以屋里很乱,厨房里靠北墙戳着两捆茅柴和一些柈子,南灶的锅里积着一些刷锅水,北灶上的锅已是锈迹斑斑了。三个人进了里屋,屋里是南北两铺炕,北炕堆着些玉米棒子,南炕的炕梢放着一只已经有些脱漆了的炕柜,炕头靠里卷着一床军用棉被,炕中间放着一张小炕桌。张云鹏拉着徐良脱鞋上了炕里,高洁坐在了炕边上。
“张哥,你看这事咋办?”刚坐稳,徐良就急切的问。
高洁虽然没说话,但她看着张云鹏,也想知道他的态度。
“跟你们说吧,徐良、高洁,怎么着我都不怕!这事要是就涉及到我一个人,我就跟他们对着干!我现在最担心的是颜宝柯的伤,我觉得对不起他,再一个我怕连累你们俩。我自己都无所谓,现在的身份是老农民一个,谁还能给我开除出地球啊!你们俩就不同了,知识青年、革命小将,将来的前途远大着呢,别跟我在这事上摔跟头。所以我得听你们的,你们想怎么办我都同意。”
“那张主任是什么意思,我咋没听懂呢?”高洁试探的问。
“他什么意思我很清楚,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野猪能不能交公?再一个就是颜宝柯的医疗费、误工费怎么办?由谁来负担?”
“啊······!”徐良终于明白了,“张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和高洁就先回去跟宝柯和同学们商量一下,然后咱们再去给张主任回话,你看怎么样?”
“那好吧,我等着你们。”
徐良和高洁回到宿舍,天虽然很冷,院子里却很热闹,野猪和下水都已经被抬了出来,不少人在围着看,除了知青外还有一些当地社员。常守志和黎晓华正在招呼同学们进屋吃早饭,早饭后还要复习胡松林布置的军事科目。在两人的催促下,同学们都进了屋,一边忙着盛饭吃饭,一边还在议论着打野猪和颜宝柯受伤的事。
徐良和高洁也顾不上吃饭,分头把常守志和黎晓华叫到了厨房里,跟两个人讲了张主任找他们谈话的事情,要他们两人帮着拿拿主意。两人都没有马上表态,黎晓华考虑了一会说:“我看还是先听听你们的想法吧!”
“我是有自己的想法,但又有些拿不准。”
“徐良,你既然有想法就说出来吗!我们再一起认真考虑考虑,看看是不是可行。”高洁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是这样想的,张云鹏不是说有两个问题吗?第一,野猪可以交给队里,队里会按人口将野猪肉分给各家的,我们青年点也会分到一些。再一个就是宝柯的医药费的问题,他的伤势怎么样,在治好前还说不准吗,但我想医药费少则得二、三十元,多则得五、六十元,不论多少,在我们的安置费中不是有一部分医疗费吗?我看就从那里出算了。”
“这好说,同学们肯定都不会有意见!”常守志很有把握的说。
“可是这样处理,颜宝柯和张云鹏会不会有意见呢?一头野猪的价钱可能会远远超出颜宝柯的医药费的。”黎晓华提出了疑问。
“我想不会的,张云鹏已经表态了,他说要听我和高洁的意见,颜宝柯呢,如果医药费青年点给他出了,他只会感谢大家,怎么还会有意见呢?”
“徐良说的有道理。”常守志表了态。
“那就这么办吧!”黎晓华也同意了。
下午,邱成峰、谭影和王秀珍陪着颜宝柯从公社卫生院回来了。经过会诊,诊断的结果为:颜宝柯右腿的枪伤,只伤及了皮肉,并无大碍;左小臂为劈裂性骨折,现已复位,经处理后已打上石膏加以固定,预计两周后就会基本痊愈,但要三、四个月后才能完全康复,医生建议,在此期间,颜宝柯不能干重活,也不能做其它大运动量的活动。
得知颜宝柯的伤无大碍,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尤其是高洁,更是感到轻松了许多。
下半晌,在大队部的院里,召开了生产队全体社员大会,队长王成业主持会议。会上,民兵连长胡松林对张云鹏私自带领知识青年,动用民兵训练用的枪支弹药上山打猎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同时也检讨了自己对枪支弹药管理不严的问题。接着王队长宣布生产队的决定:张云鹏等人所打的野猪交公,野猪肉按全生产队的人口平均分配;为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野猪头分给张云鹏,野猪骨架和下水分给青年点。另外,队里还磨了一些白面,按人口每人可分二斤;颜宝柯因伤休息半个月,按出勤处理,半个月以后,根据他身体恢复的情况,酌情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最后张云天主任代表大队革委会宣布:今后,任何人如果不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私自下河抓鱼、上山打猎,都将被认为是一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行为,所得到的收益一律没收,归集体所有。
散会后,王队长安排于会计带着几个社员,把野猪就地剥皮、剔骨,然后又分割成小块,再由专人过秤、或添或减,最后做到了每一份重量都是相等的,所分的份数也是与全生产队的人口数相等。一份一份的野猪肉摆到了铺在地上的一张草席上,然后各家的户主就按事先抓阄所确定好的顺序,依次拿走与自己家的人口数相等份数的野猪肉,而参与分肉的于会计他们几个人,则要等到最后才能拿走自己家应分得的肉。
看到如此的场面和分肉的方式,邱成峰联想到了《社会发展史》中所描写的、处于原始共产主义状态的鄂温克人分配猎物的方式,他头脑中随之冒出了一个以前从没想到过的问题:人民公社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组织形式,而现在采用的却是原始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基本社会制度与这种分配方式岂不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他感到有些可笑,之后又有了几分疑惑,这可是以前在历史教课或政治教课书书中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野猪肉分完了,每人又分到了二斤白面,社员们都带着分到的肉和面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面对着分到的一口袋白面、一大盆野猪肉,一副野猪骨架和一箩筐野猪下水,同学们是既高兴又犯愁:高兴的是可以包饺子吃了、愁的是这一箩筐下水得怎么处理?看到知青们面对野猪下水手足无措的样子,王队长亲自动手来帮他们收拾。常守志和几个男同学忙着从井里打水,拎到厨房里烧水,以便用来清洗猪下水。起初,女同学还有人帮着王队长洗一洗猪肝、猪心、猪腰子什么的,可是当王队长收拾猪肠子、猪肚子的时候,她们看到清理出来的野猪粪便,就都远远的躲开了。赵艳凑到黎晓华的旁边,悄悄的和她说:“班长,这肠子、肚子咱们就不要了,送给王队长家算了!”
“赵艳,这事我这倒好说,咱们女同学也不会有意见,可是男同学会同意吗?”
“我哥在屋里烧水呢,让他跟常守志说说,看怎么样?”
“我看算了,别再让男同学笑话我们娇气,他们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做好后我们不吃就是了。”
“对了,晚上不是要吃饺子吗?我去剁肉馅、和面。”赵艳找了一个可以不再清洗野猪肠子和肚子的正当理由。
王秀珍把分到的野猪肉和白面送回家里后,按着上午在卫生院时爸爸的吩咐,从自家的柜子里翻出了一瓶虎骨酒。她回到后院的时候,王队长正在收拾猪肠子和猪肚子,女同学们则都离的远远的看着。她大大方方的进了男生宿舍,把虎骨酒往正靠着行李、坐在炕里看小说的颜宝柯身边一放,只简单的说了一句,“我爸让你每天喝一盅,骨伤好的快!”便转身到院里帮着王队长收拾下水去了。颜宝柯放下右手拿着的小说,一只手拿起酒瓶,反复看了看,瓶口不仅塞着软木塞,而且还用蜡封着,里面淡黄色的液体里还泡着一块骨头,他马上意识到这是“虎骨酒”。
颜宝柯以前听说过“虎骨酒”,也在省城中街的“同仁堂”药店里见过,但从来没有喝过。他知道这种东西很稀缺、也很金贵,具有强筋壮骨,促进骨伤恢复的功效。他很受感动,但并不想接受这么稀缺、金贵的东西。这时,刚刚拎水回来的徐良、邱成峰和另外几个男同学都围了过来。
徐良把他手里的酒瓶拿了过来,翻转的看着:“宝柯,什么东西?”
“肯定是虎骨酒!”邱成峰的姥爷和舅舅也都是中医大夫,他在姥姥家看到过虎骨酒。
“行啊!宝柯,秀珍一家人对你真不错呀,可这样谭影会不高兴的。”黄龙彪开玩笑说。
“黄龙彪,你别胡说好不好,王秀珍她爸是大夫,我是患者,他让我服用虎骨酒,是想让我的骨伤早点好,这是大夫的责任,况且我也并不想接受这东西,所以你千万别往歪了说,尤其是当着谭影的面,你再这么说的话,我可跟你急,咱们就不再是朋友了。”
“别、别、别、宝柯,我刚才是在跟你开玩笑,我肯定不会再说了。不过我劝你收下这瓶虎骨酒,因为它对你骨伤的恢复有好处。”看颜宝柯急了,黄龙彪赶紧把话拉了回来。
“龙彪这话说的对!宝柯,别的事你可以要面子、讲客气,但在涉及伤病的问题上你可客气不得。王秀珍一家对你的情义,你可以记在心里,以后加倍报答他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吗!但这瓶虎骨酒你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了,健康可是个大事,不要因一时顾及面子,而把自己弄成个半残废。”邱成峰出于对颜宝柯的关心,有意把话说到了极限。
“对!宝柯,这瓶酒你必须收下,而且要把它喝了,有了个好身体才有了革命的本钱、报恩的本钱。”徐良边说边把酒瓶塞到了颜宝柯的行李下面。
“好!既然哥几个都这么说,那我就把它留下、喝了!”
“邱成峰!常守志在外面劈大柴呢,赵炎在烧火呢,我们女同学现在要和面、洗菜、剁肉馅,准备包饺子。你们男同学是不是去帮王队长收拾收拾下水呀,就是不会干别的,起码端个热水,打个下手什么的总行吧!”黎晓华在门口叫着他们。
“好!我们这就去。天这么冷,不能让王队长一个人在外面给我们干活,我们却躲在屋里。”邱成峰带头出去了。
晚饭名符其实的有些“晚”。女同学们急三火四的和面、剁馅,本想在王队长收拾完下水之前包好一些饺子,让他带回家给孩子们尝尝,但是没来得及。经过黎晓华和常守志商量,便让林秋月把收拾好的野猪肠子给王队长家送去了一半。起初王队长执意不收,后经林秋月一再强调说,多数同学都吃不惯这东西,扔了又可惜,王队长才勉强收下了。
饺子还没包到一半,张保忠便自告奋勇的点着了西屋的北灶,开始烧水。他的本意是,最好先煮上一锅饺子,让已经等不及了的男同学们先吃着,等全都包完之后,女同学再煮了吃。他的这种想法常守志也默认了,但是黎晓华怕再发生“十·一”吃馅饼那样的事,所以她没有同意,坚持要等饺子全包完了之后,把四个炉灶全点着火,用四口锅同时煮饺子,煮好后大家一起吃。
张保忠烧的那锅水是开了一遍又一遍,西屋的男同学们也一次又一次的到敞着门的东屋,去看饺子包好了没有。闲饥难忍的张保忠冲着那些急于吃饺子的男同学,委婉的唱起了《智取威虎山》唱段:“······耐心待命······我虽然劝他们,自己的心潮也难平······”。结果引起了两个屋里的同学们的一阵哄堂大笑。
当热气腾腾的野猪肉馅的饺子端上桌的时候,好几个男同学都不约而同的说了一句话,“好饭不怕晚!”然后,便纷纷操起碗筷,狼吞虎咽的吃起了插队后的第一顿饺子。
在煤油灯下享受着美味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引发了一些人的联想:颜宝柯想起了往年的年三十晚上,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情景;邱成峰再一次想到了原始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张保忠则想到了《水浒传》里描述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好汉们,他端起了自己下午事先买好的半茶缸白酒,冲着坐在南炕里面,左臂吊着绷带的颜宝柯说:“老颜,我向你表示敬意,你用自己的皮肉之苦、筋骨之痛,给我们换来了野味之香。来,向我们的‘打猪英雄’致敬,祝你早日恢复健康!”
屋里想起了一片掌声。
掌声平息之后,张保忠的表情庄重起来,他环顾着大家,字字铿锵的说:“今天还恰逢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那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七十五周岁诞辰,让我们敬祝他老人家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然后举起茶缸喝了一大口酒。
面对张保忠的这番话语和举动,起初大家都愣住了,但仅仅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屋里就响起了一片“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声音,东屋的女同学也被这声音吸引了过来。
在同学们的一片欢呼声中,邱成峰凑到张保忠的身边,轻声的说:“祝你十八周岁的生日快乐!”
“谢谢!”张保忠轻声的回答。
两人都不愿意别人听到他们的对话,在同学中,只有邱成峰知道张保忠的生日是十二月二十六日——与毛主席同月同日。
屋里又渐渐的恢复了平静,大家继续吃着饺子,但不知是已经吃饱了的缘故,还是因为女同学“光临”的缘故,男同学的吃态已由“狼吞虎咽”变成了“细嚼慢咽”。
坐在南炕的颜宝柯放下了筷子,用右手撑着身体又往炕里挪了挪,靠在行李上,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轻声的唱了起来。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捎个信儿到北京,革命战士想念恩人毛主席······”。
歌声中带着惆怅和思念,正在吃饺子的人被他的歌声感染了,大家停下了筷子,停止了咀嚼,静静的听着。
歌声停了下来,人人都沉默无语,仍然沉浸在歌词和韵律的意境中。坐在炕边的谭影转过头来,望着颜宝柯,语调中带着毫不掩饰的亲昵:“老颜,你太忧郁了,今天我们应当唱一首热情奔放的歌曲。”
“对,谭影你起个头吧!”黎晓华对谭影的提议表示支持。
“好!我起个头,咱们一起来唱:‘敬爱的毛主席——’预备——唱!”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你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你唱。千万颗红心在激烈的跳动,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我们衷心祝愿您老人家,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奔放的旋律,撩拨起了大家高涨的热情。
“再来一首,‘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唱!”于文成兴奋的站了起了,右手还拿着一根筷子。
“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大风浪里炼红心,MZD思想来武装,横扫一切害人虫······”。
大家充满激情的唱着,于文成挥动着手中的筷子,指挥着这场男女声合唱。赵炎拉起了手风琴,随之笛子、口琴、二胡、小提琴都加入了伴奏的行列,奏响了一曲与这狭小的空间比起来,显得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冬天的夜长,山区冬天的夜更长,在漫漫的长夜里,没有电、没有电灯,便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但却可以唱歌、可以弹琴、可以吹笛子。
“我们组织个文艺宣传队吧!”趁着歌声和器乐声停下来的时候,于文成提出了建议。
“好啊!”
“同意!”
“文成,你来当队长吧!”
“对!成立文艺宣传队,于文成当队长,黎晓华当指导员!”女同学的声音占了主导地位。
“通过了!”一片欢呼声和掌声。
一个自发的群众组织及其领导人将要诞生了,什么叫时势造英雄?什么叫顺应潮流、应运而生?邱成峰想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
文艺宣传队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就组建起来了,指导员——黎晓华,队长——于文成,队员——多数同学都自愿加入,乐器——手风琴一架、二胡两把、中阮一把、小提琴一把、笛子一支。据说大队还有一架旧扬琴和锣、鼓、镲等,但是都被学校搞活动时借去了,一直放在学校的库房里,于文成和黎晓华说,第二天找张主任把它们借来。人员和乐器问题落实好了之后,在给宣传队起个什么名字的问题上却引起了一番争论:于文成一派提议叫“溪河湾MZD思想文艺宣传队”,黎晓华一派说应该叫“‘一二·二六’MZD思想文艺宣传队”。
就在两种意见争执不下的时候,高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两个名字都比较长,而且太一般化,我看不如叫‘东方红文艺宣传队’,这一来是因为我们这个宣传队是在毛主席诞辰这天成立的,毛主席的诞辰就是日出东方的时间;再则,队名里虽然没有‘MZD思想’的字样,但‘东方红’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早已成为‘毛主席’和‘MZD思想’的同义语了。”
“说的好!立意独特,称谓新颖,不落俗套,我同意。”于文成首先表了态。
“我也同意!”黎晓华也表示赞同。
“既然两位‘领导’都表了态,那我们就鼓掌通过吧!”赵炎带头鼓起了掌。
随着一片掌声的响起“东方红文艺宣传队”的名字便确定下来了。
第二天早晨上工时,黎晓华和于文成恰好碰见了张主任,便向他提起了组建文艺宣传队以及借扬琴和锣、鼓、镲的事情。张主任高兴地答应了,但是又说还须要和学校的丁校长打一下招呼,要他们俩中午休息时去学校取就可以了。张主任还一再表示宣传队以后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大队也会尽力帮助解决的。
第五章
圣诞后 颂歌唱出“东方红”
回到队里后,邱成峰拽着爬犁,把颜宝柯直接送到了前院王国泰家里。
常守志领着同学们走之后,黎晓华就来打过招呼,刚刚躺下要睡觉的王国泰听说颜宝柯受伤了,赶紧爬起来穿好衣服,又把西屋的王秀珍和隔壁的王金祥都叫了起来,吩咐他们做好了救治准备。
王国泰对青年点的大多数人并不都很熟悉,但唯独对颜宝柯的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很有好感。
几个男同学将颜宝柯抬到了东屋已经烧的热乎乎的北炕上,王国泰和王金祥解下了缠在他腿上的绑腿,又取下了用来固定左小臂的段树皮,然后用剪子剪开他棉袄的左袖,把他的棉袄和棉裤都扒了下来。王国泰认真的检查完他的伤势以后,脸上显出为难的表情。
“王大夫,他的伤很重吗?”一直陪在颜宝柯身旁的谭影有些担心的问。
“左小臂骨折,这个复位之后敷上些草药,再内服一些消炎止疼、活血化瘀和壮骨的药,调养一段时间后会好的!”
“那是腿上的伤很重吗?”邱成峰焦急的问。
“是啊,腿上的伤重吗?”谭影紧张起来。
“腿上的伤也只是皮肉之伤,只要伤口处理好了,恢复的应当比胳膊的骨伤要快,只不过······”,说到这里王国泰有些语塞。
“王大夫,有什么难处你尽管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听说颜宝柯的伤势并无大碍,邱成峰轻松了一些,他反倒安慰起王国泰了。
“腿上的伤势虽然不算重,但它是枪伤,按规定,我们治疗枪伤是要向保卫部门报告和备案的。”
“王大夫,这你不用担心,那个规定主要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枪伤往往会涉及到刑事案件。可是,今天颜宝柯腿上的伤是意外造成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也都可以证明,所以你不必有什么顾虑。”将野猪送回青年点后,刚刚赶过来的常守志,这样的解释着。
“守志大兄弟,我知道你和黎晓华是知识青年的负责人,又是民兵排长,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栋梁之才,你们敢于承担,敢于负责,我非常佩服,但我的身份与你们不同,我现在既是一个大夫,又是一个地主分子,这两个身份都约束着我不能随便行事。”
战战兢兢的王国泰不顾自己和常守志的年龄差距,竟称常守志为“大兄弟”,以博得他的同情。
“王国泰,你就不要拐弯抹角了,你就直接说颜宝柯的伤你治不治?要治的话你还有什么要求?”看到王国泰不急着给颜宝柯治伤,反倒一个劲的讲自己的难处,常守志有些急了。
“守志兄弟,你不要急,宝柯的伤我是一定要治的,而且一定要治好!我唯一提的一个条件就是请你们找一下大队治保主任张吉祥,或者民兵连长胡松林,只要他们写一个条子来,责令我为宝柯疗伤,我一定尽力把他的伤治好。”
“那好吧!你马上先给宝柯治胳膊的骨伤,我这就去找胡连长,等拿回条子来你再给他治腿上的枪伤。”
听王国泰说的有其自己的道理,常守志扔下一句话转身走了。
有了常守志的允诺,王国泰马上动手给颜宝柯疗伤。他用两只手攥住颜宝柯的左臂,先是轻轻的捋顺着,然后趁颜宝柯不注意猛的一扽一收,疼的颜宝柯“妈呀!”的叫了一声。但王国泰毫不手软,又用力捏了捏他的小臂,这回颜宝柯没有再叫,应当是断骨复位了,他的伤臂也不再那么疼了。王国泰吩咐王秀珍用酒精给颜宝柯的伤臂消过毒,然后又将段树皮箍在了他的左小臂上用绷带缠好,依旧用它来固定已经复位的断骨。
刚刚处理完胳膊上的骨伤,常守志就急匆匆的赶了回来,后面还跟着胡松林。没等王国泰开口,胡松林就用命令的口吻说“马上给颜宝柯治疗,该手术就手术,该上药就上药,一定要把他的伤治好,其他的事情由我们来负责。”
得到胡松林的指示,王国泰就像得到了圣旨,立刻安排儿子和闺女洗手、消毒、准备器械。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王国泰亲自动手为颜宝柯的伤腿做手术。因为子弹只是嵌在了他的小腿肚子的浅层肌肉中,所以很顺利的就被取了出来。
看到手术的成功,屋里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但是,当看到胡松林将取出来的子弹用纱布包好,小心的揣到自己兜里的时候,邱成峰又感到了一丝紧张。他扭头看了看一直没有靠前,但却一直站在东屋门口,关注着整个治疗过程的高洁:只见她表情木讷,甚至完全没有察觉到一直陪在她身旁的赵炎。邱成峰知道,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会给高洁带来沉重的思想压力。
手术之后,同学们本想把颜宝柯抬回宿舍,但做事谨慎的王国泰却建议他住在自己家里,并说这既避免了抬来抬去的麻烦,也减轻了颜宝柯的痛苦,同时也便于他随时观察手术后伤情的变化,更有利于颜宝柯的康复。听王国泰说的有道理,邱成峰便主动的提出要陪护颜宝柯,王国泰很高兴的答应了。当晚邱成峰和颜宝柯就住在了东屋的北炕,王国泰老两口子住在南炕,王秀珍在回西屋睡觉之前,又往东屋的北灶里添加了一些柴禾。
第二天,王国泰因为还要去公社卫生院上班,所以起的很早。他叫醒了呼呼大睡的邱成峰和颜宝柯,认真的查看了颜宝柯的伤情,然后吩咐刚刚来到东屋的王秀珍,给颜宝柯服用了消炎和止疼药。颜宝柯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邱成峰要回青年点吃早饭,并说要让杨二婶单独给颜宝柯做一点“病号饭”。他刚跨出东屋,正在厨房里做饭的王秀珍的母亲便阻止了他。
“孩子,别忙着往回跑了!我已经给宝柯煮了面条,还卧了几个鸡蛋,你也不用回去了,就一块在我们家吃早饭吧!吃完饭还得送宝柯去公社卫生院,别再耽误了事。”
邱成峰本想拒绝,王秀珍这时挤到厨房里,拦住了他,王国泰也一再的挽留他,并且说还有事情要向他交代,邱成峰只好留下了。
吃饭时,王国泰告诉邱成峰,吃完饭就去找杨二叔套车,把颜宝柯送到公社卫生院去,因为需要给他拍个X光片,以便确定一下断骨复位的情况,还要请相关科室的大夫一起会诊,看看他是否需要住院,以便随时了解他伤情的变化或恢复的情况,进而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知青宿舍里则是另一种情况,由于头天晚上忙着颜宝柯的事,又忙着收拾野猪,所以大家都是下半夜才睡的觉。早晨,大家还都没有起床,张云鹏就来了。厨房里一股难闻的气味,已经被开了膛的野猪放在并在一起的三张炕桌上,一整副野猪下水都放在靠北墙根的一个大箩筐里,散发着腥臭气。张云鹏绕过放野猪的桌子,进了男生住的西屋,悄悄的摸到了徐良的头顶,然后猫下腰,对着徐良的耳边轻轻的叫着。
“徐良、徐良,醒醒!”
徐良睁开了眼睛,懒洋洋的说:“谁呀?什么事?”
“是我!张云鹏。你赶紧起来,我大哥,也就是张主任,叫你和高洁到家里去一趟。”
“张主任叫我们,一大早的有什么事?”
“还不是打野猪的事!”
“打野猪怎么了?”徐良心里有些忐忑,但嘴里还假撑着。
“别管怎么了,你先起床!咱们去了再说。”
徐良急忙起床穿好了衣服,两人又到东屋喊出了高洁,三个人一起来到了张主任家。
张主任和张云鹏兄弟俩分住在东、西院:西院的两间老房子,张云鹏复员后哥哥嫂子就让给了他;东院是张主任前几年盖的三间新房,一家四口人住着。
刚刚吃完早饭,张主任的媳妇正在厨房里刷锅刷碗。张主任把三个人让进了东屋,他自己脱鞋上了南炕,张云鹏和徐良坐在了炕沿边上,高洁则坐到了北炕的炕沿边上。
“你们的事怎么处理?”张主任开门见山的问。
“怎么处理我们都行!”徐良心中无数,随便的回答着。
“不是怎么处理你们,是野猪怎么处理?”张主任问的更明确了。
徐良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眼中露出了疑惑,他看了看对面的张云鹏。
“怎么处理,我们几个人可以自己商量,这还用大队领导来操心吗?”张云鹏嘴很硬,但心是虚的。
“不用我们操心?我们要操心的事多啦!我问你,颜宝柯的伤怎么办?你们私自动用民兵训练用的枪支弹药去打野猪,武装部追查下来怎么办?大家都像你一样,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成天打鱼摸虾,套野鸡撵狍子,队里的生产怎么办?你还不用我们操心,没人种地,打不下粮食,你吃什么?能天天吃上野猪肉?”
徐良没想到张主任会这么生气,还提出这么多自己根本想不到的问题。看到张云鹏被一连串的“怎么办?”问的哑口无言,高洁也很不自在的坐在那里,她赶紧打圆场说。
“张主任,没想到我们会惹出这么多麻烦。这样吧,让我们三个人商量商量,看看这事怎么办好,最后还得请您帮我们拿拿主意。”
张主任想了想说:“那好吧,你们歇晌前给我个回话,下午生产队开社员大会,王队长今天还要安排人磨些麦子,准备按人口每人分二斤白面。”
徐良暗想:这和分白面有什么关系?
三个人起身来到西院张云鹏家,两间草房一明一暗,外间是厨房。自打参军直到复员,张云鹏独身生活惯了,眼里根本就没有家务活,所以屋里很乱,厨房里靠北墙戳着两捆茅柴和一些柈子,南灶的锅里积着一些刷锅水,北灶上的锅已是锈迹斑斑了。三个人进了里屋,屋里是南北两铺炕,北炕堆着些玉米棒子,南炕的炕梢放着一只已经有些脱漆了的炕柜,炕头靠里卷着一床军用棉被,炕中间放着一张小炕桌。张云鹏拉着徐良脱鞋上了炕里,高洁坐在了炕边上。
“张哥,你看这事咋办?”刚坐稳,徐良就急切的问。
高洁虽然没说话,但她看着张云鹏,也想知道他的态度。
“跟你们说吧,徐良、高洁,怎么着我都不怕!这事要是就涉及到我一个人,我就跟他们对着干!我现在最担心的是颜宝柯的伤,我觉得对不起他,再一个我怕连累你们俩。我自己都无所谓,现在的身份是老农民一个,谁还能给我开除出地球啊!你们俩就不同了,知识青年、革命小将,将来的前途远大着呢,别跟我在这事上摔跟头。所以我得听你们的,你们想怎么办我都同意。”
“那张主任是什么意思,我咋没听懂呢?”高洁试探的问。
“他什么意思我很清楚,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野猪能不能交公?再一个就是颜宝柯的医疗费、误工费怎么办?由谁来负担?”
“啊······!”徐良终于明白了,“张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和高洁就先回去跟宝柯和同学们商量一下,然后咱们再去给张主任回话,你看怎么样?”
“那好吧,我等着你们。”
徐良和高洁回到宿舍,天虽然很冷,院子里却很热闹,野猪和下水都已经被抬了出来,不少人在围着看,除了知青外还有一些当地社员。常守志和黎晓华正在招呼同学们进屋吃早饭,早饭后还要复习胡松林布置的军事科目。在两人的催促下,同学们都进了屋,一边忙着盛饭吃饭,一边还在议论着打野猪和颜宝柯受伤的事。
徐良和高洁也顾不上吃饭,分头把常守志和黎晓华叫到了厨房里,跟两个人讲了张主任找他们谈话的事情,要他们两人帮着拿拿主意。两人都没有马上表态,黎晓华考虑了一会说:“我看还是先听听你们的想法吧!”
“我是有自己的想法,但又有些拿不准。”
“徐良,你既然有想法就说出来吗!我们再一起认真考虑考虑,看看是不是可行。”高洁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是这样想的,张云鹏不是说有两个问题吗?第一,野猪可以交给队里,队里会按人口将野猪肉分给各家的,我们青年点也会分到一些。再一个就是宝柯的医药费的问题,他的伤势怎么样,在治好前还说不准吗,但我想医药费少则得二、三十元,多则得五、六十元,不论多少,在我们的安置费中不是有一部分医疗费吗?我看就从那里出算了。”
“这好说,同学们肯定都不会有意见!”常守志很有把握的说。
“可是这样处理,颜宝柯和张云鹏会不会有意见呢?一头野猪的价钱可能会远远超出颜宝柯的医药费的。”黎晓华提出了疑问。
“我想不会的,张云鹏已经表态了,他说要听我和高洁的意见,颜宝柯呢,如果医药费青年点给他出了,他只会感谢大家,怎么还会有意见呢?”
“徐良说的有道理。”常守志表了态。
“那就这么办吧!”黎晓华也同意了。
下午,邱成峰、谭影和王秀珍陪着颜宝柯从公社卫生院回来了。经过会诊,诊断的结果为:颜宝柯右腿的枪伤,只伤及了皮肉,并无大碍;左小臂为劈裂性骨折,现已复位,经处理后已打上石膏加以固定,预计两周后就会基本痊愈,但要三、四个月后才能完全康复,医生建议,在此期间,颜宝柯不能干重活,也不能做其它大运动量的活动。
得知颜宝柯的伤无大碍,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尤其是高洁,更是感到轻松了许多。
下半晌,在大队部的院里,召开了生产队全体社员大会,队长王成业主持会议。会上,民兵连长胡松林对张云鹏私自带领知识青年,动用民兵训练用的枪支弹药上山打猎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同时也检讨了自己对枪支弹药管理不严的问题。接着王队长宣布生产队的决定:张云鹏等人所打的野猪交公,野猪肉按全生产队的人口平均分配;为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野猪头分给张云鹏,野猪骨架和下水分给青年点。另外,队里还磨了一些白面,按人口每人可分二斤;颜宝柯因伤休息半个月,按出勤处理,半个月以后,根据他身体恢复的情况,酌情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最后张云天主任代表大队革委会宣布:今后,任何人如果不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私自下河抓鱼、上山打猎,都将被认为是一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行为,所得到的收益一律没收,归集体所有。
散会后,王队长安排于会计带着几个社员,把野猪就地剥皮、剔骨,然后又分割成小块,再由专人过秤、或添或减,最后做到了每一份重量都是相等的,所分的份数也是与全生产队的人口数相等。一份一份的野猪肉摆到了铺在地上的一张草席上,然后各家的户主就按事先抓阄所确定好的顺序,依次拿走与自己家的人口数相等份数的野猪肉,而参与分肉的于会计他们几个人,则要等到最后才能拿走自己家应分得的肉。
看到如此的场面和分肉的方式,邱成峰联想到了《社会发展史》中所描写的、处于原始共产主义状态的鄂温克人分配猎物的方式,他头脑中随之冒出了一个以前从没想到过的问题:人民公社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组织形式,而现在采用的却是原始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基本社会制度与这种分配方式岂不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他感到有些可笑,之后又有了几分疑惑,这可是以前在历史教课或政治教课书书中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野猪肉分完了,每人又分到了二斤白面,社员们都带着分到的肉和面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面对着分到的一口袋白面、一大盆野猪肉,一副野猪骨架和一箩筐野猪下水,同学们是既高兴又犯愁:高兴的是可以包饺子吃了、愁的是这一箩筐下水得怎么处理?看到知青们面对野猪下水手足无措的样子,王队长亲自动手来帮他们收拾。常守志和几个男同学忙着从井里打水,拎到厨房里烧水,以便用来清洗猪下水。起初,女同学还有人帮着王队长洗一洗猪肝、猪心、猪腰子什么的,可是当王队长收拾猪肠子、猪肚子的时候,她们看到清理出来的野猪粪便,就都远远的躲开了。赵艳凑到黎晓华的旁边,悄悄的和她说:“班长,这肠子、肚子咱们就不要了,送给王队长家算了!”
“赵艳,这事我这倒好说,咱们女同学也不会有意见,可是男同学会同意吗?”
“我哥在屋里烧水呢,让他跟常守志说说,看怎么样?”
“我看算了,别再让男同学笑话我们娇气,他们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做好后我们不吃就是了。”
“对了,晚上不是要吃饺子吗?我去剁肉馅、和面。”赵艳找了一个可以不再清洗野猪肠子和肚子的正当理由。
王秀珍把分到的野猪肉和白面送回家里后,按着上午在卫生院时爸爸的吩咐,从自家的柜子里翻出了一瓶虎骨酒。她回到后院的时候,王队长正在收拾猪肠子和猪肚子,女同学们则都离的远远的看着。她大大方方的进了男生宿舍,把虎骨酒往正靠着行李、坐在炕里看小说的颜宝柯身边一放,只简单的说了一句,“我爸让你每天喝一盅,骨伤好的快!”便转身到院里帮着王队长收拾下水去了。颜宝柯放下右手拿着的小说,一只手拿起酒瓶,反复看了看,瓶口不仅塞着软木塞,而且还用蜡封着,里面淡黄色的液体里还泡着一块骨头,他马上意识到这是“虎骨酒”。
颜宝柯以前听说过“虎骨酒”,也在省城中街的“同仁堂”药店里见过,但从来没有喝过。他知道这种东西很稀缺、也很金贵,具有强筋壮骨,促进骨伤恢复的功效。他很受感动,但并不想接受这么稀缺、金贵的东西。这时,刚刚拎水回来的徐良、邱成峰和另外几个男同学都围了过来。
徐良把他手里的酒瓶拿了过来,翻转的看着:“宝柯,什么东西?”
“肯定是虎骨酒!”邱成峰的姥爷和舅舅也都是中医大夫,他在姥姥家看到过虎骨酒。
“行啊!宝柯,秀珍一家人对你真不错呀,可这样谭影会不高兴的。”黄龙彪开玩笑说。
“黄龙彪,你别胡说好不好,王秀珍她爸是大夫,我是患者,他让我服用虎骨酒,是想让我的骨伤早点好,这是大夫的责任,况且我也并不想接受这东西,所以你千万别往歪了说,尤其是当着谭影的面,你再这么说的话,我可跟你急,咱们就不再是朋友了。”
“别、别、别、宝柯,我刚才是在跟你开玩笑,我肯定不会再说了。不过我劝你收下这瓶虎骨酒,因为它对你骨伤的恢复有好处。”看颜宝柯急了,黄龙彪赶紧把话拉了回来。
“龙彪这话说的对!宝柯,别的事你可以要面子、讲客气,但在涉及伤病的问题上你可客气不得。王秀珍一家对你的情义,你可以记在心里,以后加倍报答他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吗!但这瓶虎骨酒你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了,健康可是个大事,不要因一时顾及面子,而把自己弄成个半残废。”邱成峰出于对颜宝柯的关心,有意把话说到了极限。
“对!宝柯,这瓶酒你必须收下,而且要把它喝了,有了个好身体才有了革命的本钱、报恩的本钱。”徐良边说边把酒瓶塞到了颜宝柯的行李下面。
“好!既然哥几个都这么说,那我就把它留下、喝了!”
“邱成峰!常守志在外面劈大柴呢,赵炎在烧火呢,我们女同学现在要和面、洗菜、剁肉馅,准备包饺子。你们男同学是不是去帮王队长收拾收拾下水呀,就是不会干别的,起码端个热水,打个下手什么的总行吧!”黎晓华在门口叫着他们。
“好!我们这就去。天这么冷,不能让王队长一个人在外面给我们干活,我们却躲在屋里。”邱成峰带头出去了。
晚饭名符其实的有些“晚”。女同学们急三火四的和面、剁馅,本想在王队长收拾完下水之前包好一些饺子,让他带回家给孩子们尝尝,但是没来得及。经过黎晓华和常守志商量,便让林秋月把收拾好的野猪肠子给王队长家送去了一半。起初王队长执意不收,后经林秋月一再强调说,多数同学都吃不惯这东西,扔了又可惜,王队长才勉强收下了。
饺子还没包到一半,张保忠便自告奋勇的点着了西屋的北灶,开始烧水。他的本意是,最好先煮上一锅饺子,让已经等不及了的男同学们先吃着,等全都包完之后,女同学再煮了吃。他的这种想法常守志也默认了,但是黎晓华怕再发生“十·一”吃馅饼那样的事,所以她没有同意,坚持要等饺子全包完了之后,把四个炉灶全点着火,用四口锅同时煮饺子,煮好后大家一起吃。
张保忠烧的那锅水是开了一遍又一遍,西屋的男同学们也一次又一次的到敞着门的东屋,去看饺子包好了没有。闲饥难忍的张保忠冲着那些急于吃饺子的男同学,委婉的唱起了《智取威虎山》唱段:“······耐心待命······我虽然劝他们,自己的心潮也难平······”。结果引起了两个屋里的同学们的一阵哄堂大笑。
当热气腾腾的野猪肉馅的饺子端上桌的时候,好几个男同学都不约而同的说了一句话,“好饭不怕晚!”然后,便纷纷操起碗筷,狼吞虎咽的吃起了插队后的第一顿饺子。
在煤油灯下享受着美味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引发了一些人的联想:颜宝柯想起了往年的年三十晚上,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情景;邱成峰再一次想到了原始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张保忠则想到了《水浒传》里描述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好汉们,他端起了自己下午事先买好的半茶缸白酒,冲着坐在南炕里面,左臂吊着绷带的颜宝柯说:“老颜,我向你表示敬意,你用自己的皮肉之苦、筋骨之痛,给我们换来了野味之香。来,向我们的‘打猪英雄’致敬,祝你早日恢复健康!”
屋里想起了一片掌声。
掌声平息之后,张保忠的表情庄重起来,他环顾着大家,字字铿锵的说:“今天还恰逢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那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七十五周岁诞辰,让我们敬祝他老人家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然后举起茶缸喝了一大口酒。
面对张保忠的这番话语和举动,起初大家都愣住了,但仅仅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屋里就响起了一片“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声音,东屋的女同学也被这声音吸引了过来。
在同学们的一片欢呼声中,邱成峰凑到张保忠的身边,轻声的说:“祝你十八周岁的生日快乐!”
“谢谢!”张保忠轻声的回答。
两人都不愿意别人听到他们的对话,在同学中,只有邱成峰知道张保忠的生日是十二月二十六日——与毛主席同月同日。
屋里又渐渐的恢复了平静,大家继续吃着饺子,但不知是已经吃饱了的缘故,还是因为女同学“光临”的缘故,男同学的吃态已由“狼吞虎咽”变成了“细嚼慢咽”。
坐在南炕的颜宝柯放下了筷子,用右手撑着身体又往炕里挪了挪,靠在行李上,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轻声的唱了起来。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捎个信儿到北京,革命战士想念恩人毛主席······”。
歌声中带着惆怅和思念,正在吃饺子的人被他的歌声感染了,大家停下了筷子,停止了咀嚼,静静的听着。
歌声停了下来,人人都沉默无语,仍然沉浸在歌词和韵律的意境中。坐在炕边的谭影转过头来,望着颜宝柯,语调中带着毫不掩饰的亲昵:“老颜,你太忧郁了,今天我们应当唱一首热情奔放的歌曲。”
“对,谭影你起个头吧!”黎晓华对谭影的提议表示支持。
“好!我起个头,咱们一起来唱:‘敬爱的毛主席——’预备——唱!”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你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你唱。千万颗红心在激烈的跳动,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我们衷心祝愿您老人家,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奔放的旋律,撩拨起了大家高涨的热情。
“再来一首,‘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唱!”于文成兴奋的站了起了,右手还拿着一根筷子。
“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大风浪里炼红心,MZD思想来武装,横扫一切害人虫······”。
大家充满激情的唱着,于文成挥动着手中的筷子,指挥着这场男女声合唱。赵炎拉起了手风琴,随之笛子、口琴、二胡、小提琴都加入了伴奏的行列,奏响了一曲与这狭小的空间比起来,显得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冬天的夜长,山区冬天的夜更长,在漫漫的长夜里,没有电、没有电灯,便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但却可以唱歌、可以弹琴、可以吹笛子。
“我们组织个文艺宣传队吧!”趁着歌声和器乐声停下来的时候,于文成提出了建议。
“好啊!”
“同意!”
“文成,你来当队长吧!”
“对!成立文艺宣传队,于文成当队长,黎晓华当指导员!”女同学的声音占了主导地位。
“通过了!”一片欢呼声和掌声。
一个自发的群众组织及其领导人将要诞生了,什么叫时势造英雄?什么叫顺应潮流、应运而生?邱成峰想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
文艺宣传队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就组建起来了,指导员——黎晓华,队长——于文成,队员——多数同学都自愿加入,乐器——手风琴一架、二胡两把、中阮一把、小提琴一把、笛子一支。据说大队还有一架旧扬琴和锣、鼓、镲等,但是都被学校搞活动时借去了,一直放在学校的库房里,于文成和黎晓华说,第二天找张主任把它们借来。人员和乐器问题落实好了之后,在给宣传队起个什么名字的问题上却引起了一番争论:于文成一派提议叫“溪河湾MZD思想文艺宣传队”,黎晓华一派说应该叫“‘一二·二六’MZD思想文艺宣传队”。
就在两种意见争执不下的时候,高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两个名字都比较长,而且太一般化,我看不如叫‘东方红文艺宣传队’,这一来是因为我们这个宣传队是在毛主席诞辰这天成立的,毛主席的诞辰就是日出东方的时间;再则,队名里虽然没有‘MZD思想’的字样,但‘东方红’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早已成为‘毛主席’和‘MZD思想’的同义语了。”
“说的好!立意独特,称谓新颖,不落俗套,我同意。”于文成首先表了态。
“我也同意!”黎晓华也表示赞同。
“既然两位‘领导’都表了态,那我们就鼓掌通过吧!”赵炎带头鼓起了掌。
随着一片掌声的响起“东方红文艺宣传队”的名字便确定下来了。
第二天早晨上工时,黎晓华和于文成恰好碰见了张主任,便向他提起了组建文艺宣传队以及借扬琴和锣、鼓、镲的事情。张主任高兴地答应了,但是又说还须要和学校的丁校长打一下招呼,要他们俩中午休息时去学校取就可以了。张主任还一再表示宣传队以后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大队也会尽力帮助解决的。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