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红云白雾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9581
阅读:7402
发表:2014/5/6
34章 主旋律 小说
《红云白雾》第5章:一
任勤 [北京朝阳区]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5
  第五章(一)作品名:红云白雾 作者:任勤
  
  第五章
  
  圣诞后 颂歌唱出“东方红”
  
  回到队里后,邱成峰拽着爬犁,把颜宝柯直接送到了前院王国泰家里。
  
  常守志领着同学们走之后,黎晓华就来打过招呼,刚刚躺下要睡觉的王国泰听说颜宝柯受伤了,赶紧爬起来穿好衣服,又把西屋的王秀珍和隔壁的王金祥都叫了起来,吩咐他们做好了救治准备。
  
  王国泰对青年点的大多数人并不都很熟悉,但唯独对颜宝柯的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很有好感。
  
  几个男同学将颜宝柯抬到了东屋已经烧的热乎乎的北炕上,王国泰和王金祥解下了缠在他腿上的绑腿,又取下了用来固定左小臂的段树皮,然后用剪子剪开他棉袄的左袖,把他的棉袄和棉裤都扒了下来。王国泰认真的检查完他的伤势以后,脸上显出为难的表情。
  
  “王大夫,他的伤很重吗?”一直陪在颜宝柯身旁的谭影有些担心的问。
  
  “左小臂骨折,这个复位之后敷上些草药,再内服一些消炎止疼、活血化瘀和壮骨的药,调养一段时间后会好的!”
  
  “那是腿上的伤很重吗?”邱成峰焦急的问。
  
  “是啊,腿上的伤重吗?”谭影紧张起来。
  
  “腿上的伤也只是皮肉之伤,只要伤口处理好了,恢复的应当比胳膊的骨伤要快,只不过······”,说到这里王国泰有些语塞。
  
  “王大夫,有什么难处你尽管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听说颜宝柯的伤势并无大碍,邱成峰轻松了一些,他反倒安慰起王国泰了。
  
  “腿上的伤势虽然不算重,但它是枪伤,按规定,我们治疗枪伤是要向保卫部门报告和备案的。”
  
  “王大夫,这你不用担心,那个规定主要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枪伤往往会涉及到刑事案件。可是,今天颜宝柯腿上的伤是意外造成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也都可以证明,所以你不必有什么顾虑。”将野猪送回青年点后,刚刚赶过来的常守志,这样的解释着。
  
  “守志大兄弟,我知道你和黎晓华是知识青年的负责人,又是民兵排长,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栋梁之才,你们敢于承担,敢于负责,我非常佩服,但我的身份与你们不同,我现在既是一个大夫,又是一个地主分子,这两个身份都约束着我不能随便行事。”
  
  战战兢兢的王国泰不顾自己和常守志的年龄差距,竟称常守志为“大兄弟”,以博得他的同情。
  
  “王国泰,你就不要拐弯抹角了,你就直接说颜宝柯的伤你治不治?要治的话你还有什么要求?”看到王国泰不急着给颜宝柯治伤,反倒一个劲的讲自己的难处,常守志有些急了。
  
  “守志兄弟,你不要急,宝柯的伤我是一定要治的,而且一定要治好!我唯一提的一个条件就是请你们找一下大队治保主任张吉祥,或者民兵连长胡松林,只要他们写一个条子来,责令我为宝柯疗伤,我一定尽力把他的伤治好。”
  
  “那好吧!你马上先给宝柯治胳膊的骨伤,我这就去找胡连长,等拿回条子来你再给他治腿上的枪伤。”
  
  听王国泰说的有其自己的道理,常守志扔下一句话转身走了。
  
  有了常守志的允诺,王国泰马上动手给颜宝柯疗伤。他用两只手攥住颜宝柯的左臂,先是轻轻的捋顺着,然后趁颜宝柯不注意猛的一扽一收,疼的颜宝柯“妈呀!”的叫了一声。但王国泰毫不手软,又用力捏了捏他的小臂,这回颜宝柯没有再叫,应当是断骨复位了,他的伤臂也不再那么疼了。王国泰吩咐王秀珍用酒精给颜宝柯的伤臂消过毒,然后又将段树皮箍在了他的左小臂上用绷带缠好,依旧用它来固定已经复位的断骨。
  
  刚刚处理完胳膊上的骨伤,常守志就急匆匆的赶了回来,后面还跟着胡松林。没等王国泰开口,胡松林就用命令的口吻说“马上给颜宝柯治疗,该手术就手术,该上药就上药,一定要把他的伤治好,其他的事情由我们来负责。”
  
  得到胡松林的指示,王国泰就像得到了圣旨,立刻安排儿子和闺女洗手、消毒、准备器械。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王国泰亲自动手为颜宝柯的伤腿做手术。因为子弹只是嵌在了他的小腿肚子的浅层肌肉中,所以很顺利的就被取了出来。
  
  看到手术的成功,屋里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但是,当看到胡松林将取出来的子弹用纱布包好,小心的揣到自己兜里的时候,邱成峰又感到了一丝紧张。他扭头看了看一直没有靠前,但却一直站在东屋门口,关注着整个治疗过程的高洁:只见她表情木讷,甚至完全没有察觉到一直陪在她身旁的赵炎。邱成峰知道,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会给高洁带来沉重的思想压力。
  
  手术之后,同学们本想把颜宝柯抬回宿舍,但做事谨慎的王国泰却建议他住在自己家里,并说这既避免了抬来抬去的麻烦,也减轻了颜宝柯的痛苦,同时也便于他随时观察手术后伤情的变化,更有利于颜宝柯的康复。听王国泰说的有道理,邱成峰便主动的提出要陪护颜宝柯,王国泰很高兴的答应了。当晚邱成峰和颜宝柯就住在了东屋的北炕,王国泰老两口子住在南炕,王秀珍在回西屋睡觉之前,又往东屋的北灶里添加了一些柴禾。
  
  第二天,王国泰因为还要去公社卫生院上班,所以起的很早。他叫醒了呼呼大睡的邱成峰和颜宝柯,认真的查看了颜宝柯的伤情,然后吩咐刚刚来到东屋的王秀珍,给颜宝柯服用了消炎和止疼药。颜宝柯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邱成峰要回青年点吃早饭,并说要让杨二婶单独给颜宝柯做一点“病号饭”。他刚跨出东屋,正在厨房里做饭的王秀珍的母亲便阻止了他。
  
  “孩子,别忙着往回跑了!我已经给宝柯煮了面条,还卧了几个鸡蛋,你也不用回去了,就一块在我们家吃早饭吧!吃完饭还得送宝柯去公社卫生院,别再耽误了事。”
  
  邱成峰本想拒绝,王秀珍这时挤到厨房里,拦住了他,王国泰也一再的挽留他,并且说还有事情要向他交代,邱成峰只好留下了。
  
  吃饭时,王国泰告诉邱成峰,吃完饭就去找杨二叔套车,把颜宝柯送到公社卫生院去,因为需要给他拍个X光片,以便确定一下断骨复位的情况,还要请相关科室的大夫一起会诊,看看他是否需要住院,以便随时了解他伤情的变化或恢复的情况,进而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知青宿舍里则是另一种情况,由于头天晚上忙着颜宝柯的事,又忙着收拾野猪,所以大家都是下半夜才睡的觉。早晨,大家还都没有起床,张云鹏就来了。厨房里一股难闻的气味,已经被开了膛的野猪放在并在一起的三张炕桌上,一整副野猪下水都放在靠北墙根的一个大箩筐里,散发着腥臭气。张云鹏绕过放野猪的桌子,进了男生住的西屋,悄悄的摸到了徐良的头顶,然后猫下腰,对着徐良的耳边轻轻的叫着。
  
  “徐良、徐良,醒醒!”
  
  徐良睁开了眼睛,懒洋洋的说:“谁呀?什么事?”
  
  “是我!张云鹏。你赶紧起来,我大哥,也就是张主任,叫你和高洁到家里去一趟。”
  
  “张主任叫我们,一大早的有什么事?”
  
  “还不是打野猪的事!”
  
  “打野猪怎么了?”徐良心里有些忐忑,但嘴里还假撑着。
  
  “别管怎么了,你先起床!咱们去了再说。”
  
  徐良急忙起床穿好了衣服,两人又到东屋喊出了高洁,三个人一起来到了张主任家。
  
  张主任和张云鹏兄弟俩分住在东、西院:西院的两间老房子,张云鹏复员后哥哥嫂子就让给了他;东院是张主任前几年盖的三间新房,一家四口人住着。
  
  刚刚吃完早饭,张主任的媳妇正在厨房里刷锅刷碗。张主任把三个人让进了东屋,他自己脱鞋上了南炕,张云鹏和徐良坐在了炕沿边上,高洁则坐到了北炕的炕沿边上。
  
  “你们的事怎么处理?”张主任开门见山的问。
  
  “怎么处理我们都行!”徐良心中无数,随便的回答着。
  
  “不是怎么处理你们,是野猪怎么处理?”张主任问的更明确了。
  
  徐良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眼中露出了疑惑,他看了看对面的张云鹏。
  
  “怎么处理,我们几个人可以自己商量,这还用大队领导来操心吗?”张云鹏嘴很硬,但心是虚的。
  
  “不用我们操心?我们要操心的事多啦!我问你,颜宝柯的伤怎么办?你们私自动用民兵训练用的枪支弹药去打野猪,武装部追查下来怎么办?大家都像你一样,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成天打鱼摸虾,套野鸡撵狍子,队里的生产怎么办?你还不用我们操心,没人种地,打不下粮食,你吃什么?能天天吃上野猪肉?”
  
  徐良没想到张主任会这么生气,还提出这么多自己根本想不到的问题。看到张云鹏被一连串的“怎么办?”问的哑口无言,高洁也很不自在的坐在那里,她赶紧打圆场说。
  
  “张主任,没想到我们会惹出这么多麻烦。这样吧,让我们三个人商量商量,看看这事怎么办好,最后还得请您帮我们拿拿主意。”
  
  张主任想了想说:“那好吧,你们歇晌前给我个回话,下午生产队开社员大会,王队长今天还要安排人磨些麦子,准备按人口每人分二斤白面。”
  
  徐良暗想:这和分白面有什么关系?
  
  三个人起身来到西院张云鹏家,两间草房一明一暗,外间是厨房。自打参军直到复员,张云鹏独身生活惯了,眼里根本就没有家务活,所以屋里很乱,厨房里靠北墙戳着两捆茅柴和一些柈子,南灶的锅里积着一些刷锅水,北灶上的锅已是锈迹斑斑了。三个人进了里屋,屋里是南北两铺炕,北炕堆着些玉米棒子,南炕的炕梢放着一只已经有些脱漆了的炕柜,炕头靠里卷着一床军用棉被,炕中间放着一张小炕桌。张云鹏拉着徐良脱鞋上了炕里,高洁坐在了炕边上。
  
  “张哥,你看这事咋办?”刚坐稳,徐良就急切的问。
  
  高洁虽然没说话,但她看着张云鹏,也想知道他的态度。
  
  “跟你们说吧,徐良、高洁,怎么着我都不怕!这事要是就涉及到我一个人,我就跟他们对着干!我现在最担心的是颜宝柯的伤,我觉得对不起他,再一个我怕连累你们俩。我自己都无所谓,现在的身份是老农民一个,谁还能给我开除出地球啊!你们俩就不同了,知识青年、革命小将,将来的前途远大着呢,别跟我在这事上摔跟头。所以我得听你们的,你们想怎么办我都同意。”
  
  “那张主任是什么意思,我咋没听懂呢?”高洁试探的问。
  
  “他什么意思我很清楚,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野猪能不能交公?再一个就是颜宝柯的医疗费、误工费怎么办?由谁来负担?”
  
  “啊······!”徐良终于明白了,“张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和高洁就先回去跟宝柯和同学们商量一下,然后咱们再去给张主任回话,你看怎么样?”
  
  “那好吧,我等着你们。”
  
  徐良和高洁回到宿舍,天虽然很冷,院子里却很热闹,野猪和下水都已经被抬了出来,不少人在围着看,除了知青外还有一些当地社员。常守志和黎晓华正在招呼同学们进屋吃早饭,早饭后还要复习胡松林布置的军事科目。在两人的催促下,同学们都进了屋,一边忙着盛饭吃饭,一边还在议论着打野猪和颜宝柯受伤的事。
  
  徐良和高洁也顾不上吃饭,分头把常守志和黎晓华叫到了厨房里,跟两个人讲了张主任找他们谈话的事情,要他们两人帮着拿拿主意。两人都没有马上表态,黎晓华考虑了一会说:“我看还是先听听你们的想法吧!”
  
  “我是有自己的想法,但又有些拿不准。”
  
  “徐良,你既然有想法就说出来吗!我们再一起认真考虑考虑,看看是不是可行。”高洁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是这样想的,张云鹏不是说有两个问题吗?第一,野猪可以交给队里,队里会按人口将野猪肉分给各家的,我们青年点也会分到一些。再一个就是宝柯的医药费的问题,他的伤势怎么样,在治好前还说不准吗,但我想医药费少则得二、三十元,多则得五、六十元,不论多少,在我们的安置费中不是有一部分医疗费吗?我看就从那里出算了。”
  
  “这好说,同学们肯定都不会有意见!”常守志很有把握的说。
  
  “可是这样处理,颜宝柯和张云鹏会不会有意见呢?一头野猪的价钱可能会远远超出颜宝柯的医药费的。”黎晓华提出了疑问。
  
  “我想不会的,张云鹏已经表态了,他说要听我和高洁的意见,颜宝柯呢,如果医药费青年点给他出了,他只会感谢大家,怎么还会有意见呢?”
  
  “徐良说的有道理。”常守志表了态。
  
  “那就这么办吧!”黎晓华也同意了。
  
  下午,邱成峰、谭影和王秀珍陪着颜宝柯从公社卫生院回来了。经过会诊,诊断的结果为:颜宝柯右腿的枪伤,只伤及了皮肉,并无大碍;左小臂为劈裂性骨折,现已复位,经处理后已打上石膏加以固定,预计两周后就会基本痊愈,但要三、四个月后才能完全康复,医生建议,在此期间,颜宝柯不能干重活,也不能做其它大运动量的活动。
  
  得知颜宝柯的伤无大碍,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尤其是高洁,更是感到轻松了许多。
  
  下半晌,在大队部的院里,召开了生产队全体社员大会,队长王成业主持会议。会上,民兵连长胡松林对张云鹏私自带领知识青年,动用民兵训练用的枪支弹药上山打猎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同时也检讨了自己对枪支弹药管理不严的问题。接着王队长宣布生产队的决定:张云鹏等人所打的野猪交公,野猪肉按全生产队的人口平均分配;为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野猪头分给张云鹏,野猪骨架和下水分给青年点。另外,队里还磨了一些白面,按人口每人可分二斤;颜宝柯因伤休息半个月,按出勤处理,半个月以后,根据他身体恢复的情况,酌情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最后张云天主任代表大队革委会宣布:今后,任何人如果不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私自下河抓鱼、上山打猎,都将被认为是一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行为,所得到的收益一律没收,归集体所有。
  
  散会后,王队长安排于会计带着几个社员,把野猪就地剥皮、剔骨,然后又分割成小块,再由专人过秤、或添或减,最后做到了每一份重量都是相等的,所分的份数也是与全生产队的人口数相等。一份一份的野猪肉摆到了铺在地上的一张草席上,然后各家的户主就按事先抓阄所确定好的顺序,依次拿走与自己家的人口数相等份数的野猪肉,而参与分肉的于会计他们几个人,则要等到最后才能拿走自己家应分得的肉。
  
  看到如此的场面和分肉的方式,邱成峰联想到了《社会发展史》中所描写的、处于原始共产主义状态的鄂温克人分配猎物的方式,他头脑中随之冒出了一个以前从没想到过的问题:人民公社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组织形式,而现在采用的却是原始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基本社会制度与这种分配方式岂不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他感到有些可笑,之后又有了几分疑惑,这可是以前在历史教课或政治教课书书中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野猪肉分完了,每人又分到了二斤白面,社员们都带着分到的肉和面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面对着分到的一口袋白面、一大盆野猪肉,一副野猪骨架和一箩筐野猪下水,同学们是既高兴又犯愁:高兴的是可以包饺子吃了、愁的是这一箩筐下水得怎么处理?看到知青们面对野猪下水手足无措的样子,王队长亲自动手来帮他们收拾。常守志和几个男同学忙着从井里打水,拎到厨房里烧水,以便用来清洗猪下水。起初,女同学还有人帮着王队长洗一洗猪肝、猪心、猪腰子什么的,可是当王队长收拾猪肠子、猪肚子的时候,她们看到清理出来的野猪粪便,就都远远的躲开了。赵艳凑到黎晓华的旁边,悄悄的和她说:“班长,这肠子、肚子咱们就不要了,送给王队长家算了!”
  
  “赵艳,这事我这倒好说,咱们女同学也不会有意见,可是男同学会同意吗?”
  
  “我哥在屋里烧水呢,让他跟常守志说说,看怎么样?”
  
  “我看算了,别再让男同学笑话我们娇气,他们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做好后我们不吃就是了。”
  
  “对了,晚上不是要吃饺子吗?我去剁肉馅、和面。”赵艳找了一个可以不再清洗野猪肠子和肚子的正当理由。
  
  王秀珍把分到的野猪肉和白面送回家里后,按着上午在卫生院时爸爸的吩咐,从自家的柜子里翻出了一瓶虎骨酒。她回到后院的时候,王队长正在收拾猪肠子和猪肚子,女同学们则都离的远远的看着。她大大方方的进了男生宿舍,把虎骨酒往正靠着行李、坐在炕里看小说的颜宝柯身边一放,只简单的说了一句,“我爸让你每天喝一盅,骨伤好的快!”便转身到院里帮着王队长收拾下水去了。颜宝柯放下右手拿着的小说,一只手拿起酒瓶,反复看了看,瓶口不仅塞着软木塞,而且还用蜡封着,里面淡黄色的液体里还泡着一块骨头,他马上意识到这是“虎骨酒”。
  
  颜宝柯以前听说过“虎骨酒”,也在省城中街的“同仁堂”药店里见过,但从来没有喝过。他知道这种东西很稀缺、也很金贵,具有强筋壮骨,促进骨伤恢复的功效。他很受感动,但并不想接受这么稀缺、金贵的东西。这时,刚刚拎水回来的徐良、邱成峰和另外几个男同学都围了过来。
  
  徐良把他手里的酒瓶拿了过来,翻转的看着:“宝柯,什么东西?”
  
  “肯定是虎骨酒!”邱成峰的姥爷和舅舅也都是中医大夫,他在姥姥家看到过虎骨酒。
  
  “行啊!宝柯,秀珍一家人对你真不错呀,可这样谭影会不高兴的。”黄龙彪开玩笑说。
  
  “黄龙彪,你别胡说好不好,王秀珍她爸是大夫,我是患者,他让我服用虎骨酒,是想让我的骨伤早点好,这是大夫的责任,况且我也并不想接受这东西,所以你千万别往歪了说,尤其是当着谭影的面,你再这么说的话,我可跟你急,咱们就不再是朋友了。”
  
  “别、别、别、宝柯,我刚才是在跟你开玩笑,我肯定不会再说了。不过我劝你收下这瓶虎骨酒,因为它对你骨伤的恢复有好处。”看颜宝柯急了,黄龙彪赶紧把话拉了回来。
  
  “龙彪这话说的对!宝柯,别的事你可以要面子、讲客气,但在涉及伤病的问题上你可客气不得。王秀珍一家对你的情义,你可以记在心里,以后加倍报答他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吗!但这瓶虎骨酒你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了,健康可是个大事,不要因一时顾及面子,而把自己弄成个半残废。”邱成峰出于对颜宝柯的关心,有意把话说到了极限。
  
  “对!宝柯,这瓶酒你必须收下,而且要把它喝了,有了个好身体才有了革命的本钱、报恩的本钱。”徐良边说边把酒瓶塞到了颜宝柯的行李下面。
  
  “好!既然哥几个都这么说,那我就把它留下、喝了!”
  
  “邱成峰!常守志在外面劈大柴呢,赵炎在烧火呢,我们女同学现在要和面、洗菜、剁肉馅,准备包饺子。你们男同学是不是去帮王队长收拾收拾下水呀,就是不会干别的,起码端个热水,打个下手什么的总行吧!”黎晓华在门口叫着他们。
  
  “好!我们这就去。天这么冷,不能让王队长一个人在外面给我们干活,我们却躲在屋里。”邱成峰带头出去了。
  
  晚饭名符其实的有些“晚”。女同学们急三火四的和面、剁馅,本想在王队长收拾完下水之前包好一些饺子,让他带回家给孩子们尝尝,但是没来得及。经过黎晓华和常守志商量,便让林秋月把收拾好的野猪肠子给王队长家送去了一半。起初王队长执意不收,后经林秋月一再强调说,多数同学都吃不惯这东西,扔了又可惜,王队长才勉强收下了。
  
  饺子还没包到一半,张保忠便自告奋勇的点着了西屋的北灶,开始烧水。他的本意是,最好先煮上一锅饺子,让已经等不及了的男同学们先吃着,等全都包完之后,女同学再煮了吃。他的这种想法常守志也默认了,但是黎晓华怕再发生“十·一”吃馅饼那样的事,所以她没有同意,坚持要等饺子全包完了之后,把四个炉灶全点着火,用四口锅同时煮饺子,煮好后大家一起吃。
  
  张保忠烧的那锅水是开了一遍又一遍,西屋的男同学们也一次又一次的到敞着门的东屋,去看饺子包好了没有。闲饥难忍的张保忠冲着那些急于吃饺子的男同学,委婉的唱起了《智取威虎山》唱段:“······耐心待命······我虽然劝他们,自己的心潮也难平······”。结果引起了两个屋里的同学们的一阵哄堂大笑。
  
  当热气腾腾的野猪肉馅的饺子端上桌的时候,好几个男同学都不约而同的说了一句话,“好饭不怕晚!”然后,便纷纷操起碗筷,狼吞虎咽的吃起了插队后的第一顿饺子。
  
  在煤油灯下享受着美味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引发了一些人的联想:颜宝柯想起了往年的年三十晚上,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情景;邱成峰再一次想到了原始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张保忠则想到了《水浒传》里描述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好汉们,他端起了自己下午事先买好的半茶缸白酒,冲着坐在南炕里面,左臂吊着绷带的颜宝柯说:“老颜,我向你表示敬意,你用自己的皮肉之苦、筋骨之痛,给我们换来了野味之香。来,向我们的‘打猪英雄’致敬,祝你早日恢复健康!”
  
  屋里想起了一片掌声。
  
  掌声平息之后,张保忠的表情庄重起来,他环顾着大家,字字铿锵的说:“今天还恰逢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那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七十五周岁诞辰,让我们敬祝他老人家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然后举起茶缸喝了一大口酒。
  
  面对张保忠的这番话语和举动,起初大家都愣住了,但仅仅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屋里就响起了一片“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声音,东屋的女同学也被这声音吸引了过来。
  
  在同学们的一片欢呼声中,邱成峰凑到张保忠的身边,轻声的说:“祝你十八周岁的生日快乐!”
  
  “谢谢!”张保忠轻声的回答。
  
  两人都不愿意别人听到他们的对话,在同学中,只有邱成峰知道张保忠的生日是十二月二十六日——与毛主席同月同日。
  
  屋里又渐渐的恢复了平静,大家继续吃着饺子,但不知是已经吃饱了的缘故,还是因为女同学“光临”的缘故,男同学的吃态已由“狼吞虎咽”变成了“细嚼慢咽”。
  
  坐在南炕的颜宝柯放下了筷子,用右手撑着身体又往炕里挪了挪,靠在行李上,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轻声的唱了起来。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捎个信儿到北京,革命战士想念恩人毛主席······”。
  
  歌声中带着惆怅和思念,正在吃饺子的人被他的歌声感染了,大家停下了筷子,停止了咀嚼,静静的听着。
  
  歌声停了下来,人人都沉默无语,仍然沉浸在歌词和韵律的意境中。坐在炕边的谭影转过头来,望着颜宝柯,语调中带着毫不掩饰的亲昵:“老颜,你太忧郁了,今天我们应当唱一首热情奔放的歌曲。”
  
  “对,谭影你起个头吧!”黎晓华对谭影的提议表示支持。
  
  “好!我起个头,咱们一起来唱:‘敬爱的毛主席——’预备——唱!”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你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你唱。千万颗红心在激烈的跳动,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我们衷心祝愿您老人家,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奔放的旋律,撩拨起了大家高涨的热情。
  
  “再来一首,‘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唱!”于文成兴奋的站了起了,右手还拿着一根筷子。
  
  “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大风浪里炼红心,MZD思想来武装,横扫一切害人虫······”。
  
  大家充满激情的唱着,于文成挥动着手中的筷子,指挥着这场男女声合唱。赵炎拉起了手风琴,随之笛子、口琴、二胡、小提琴都加入了伴奏的行列,奏响了一曲与这狭小的空间比起来,显得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冬天的夜长,山区冬天的夜更长,在漫漫的长夜里,没有电、没有电灯,便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但却可以唱歌、可以弹琴、可以吹笛子。
  
  “我们组织个文艺宣传队吧!”趁着歌声和器乐声停下来的时候,于文成提出了建议。
  
  “好啊!”
  
  “同意!”
  
  “文成,你来当队长吧!”
  
  “对!成立文艺宣传队,于文成当队长,黎晓华当指导员!”女同学的声音占了主导地位。
  
  “通过了!”一片欢呼声和掌声。
  
  一个自发的群众组织及其领导人将要诞生了,什么叫时势造英雄?什么叫顺应潮流、应运而生?邱成峰想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
  
  文艺宣传队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就组建起来了,指导员——黎晓华,队长——于文成,队员——多数同学都自愿加入,乐器——手风琴一架、二胡两把、中阮一把、小提琴一把、笛子一支。据说大队还有一架旧扬琴和锣、鼓、镲等,但是都被学校搞活动时借去了,一直放在学校的库房里,于文成和黎晓华说,第二天找张主任把它们借来。人员和乐器问题落实好了之后,在给宣传队起个什么名字的问题上却引起了一番争论:于文成一派提议叫“溪河湾MZD思想文艺宣传队”,黎晓华一派说应该叫“‘一二·二六’MZD思想文艺宣传队”。
  
  就在两种意见争执不下的时候,高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两个名字都比较长,而且太一般化,我看不如叫‘东方红文艺宣传队’,这一来是因为我们这个宣传队是在毛主席诞辰这天成立的,毛主席的诞辰就是日出东方的时间;再则,队名里虽然没有‘MZD思想’的字样,但‘东方红’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早已成为‘毛主席’和‘MZD思想’的同义语了。”
  
  “说的好!立意独特,称谓新颖,不落俗套,我同意。”于文成首先表了态。
  
  “我也同意!”黎晓华也表示赞同。
  
  “既然两位‘领导’都表了态,那我们就鼓掌通过吧!”赵炎带头鼓起了掌。
  
  随着一片掌声的响起“东方红文艺宣传队”的名字便确定下来了。
  
  第二天早晨上工时,黎晓华和于文成恰好碰见了张主任,便向他提起了组建文艺宣传队以及借扬琴和锣、鼓、镲的事情。张主任高兴地答应了,但是又说还须要和学校的丁校长打一下招呼,要他们俩中午休息时去学校取就可以了。张主任还一再表示宣传队以后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大队也会尽力帮助解决的。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看江湖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莉莉丝
  • 神秘人
    xue
  • 学生
    sep
  • 学生
    Ear
  • 学生
    zli
  • 学生
    和酱魔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提示:4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红云白雾(主旋律)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市长的面试(主旋律)

同类推荐作品

蓝色游戏(主旋律)
青花梅瓶(主旋律)
血染的风采(主旋律)
狗与老人(主旋律)
花开迟暮(主旋律)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剑影(主旋律, 武侠动作, 军事)
活着再见(主旋律, 军事)
天行有常(主旋律)
咳,工会(主旋律)

同类随机作品

大妈的烦恼(小小说)(主旋律, 家庭)
爱相随(主旋律, 爱情, 都市)
侯魁一(主旋律)
蓝色游戏(主旋律)
老黑卖字(主旋律)
无名英雄(主旋律)
母爱深深(主旋律)
坚守(主旋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