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视连续剧《辛亥女杰刘青霞》
提 要:
刘青霞虽为女儿之身,却有男儿气概;虽拥资千万,却不甘做守财奴;虽偏居一隅,却胸怀天下。她佩戴着“一品诰命夫人”的光环,却背叛封建社会和家庭,追随孙中山先生走上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道路。她代表着河南人的精神,不愧为“天下为公”的楷模……
剧中人物:
刘青霞:女,17岁—46岁,原名马青霞,清末名臣马丕瑶的小女儿,聪明美丽,文武双全,受家风的影响,自小就济困救危,乐于助人。因机缘巧合与进步青年张钟端产生了爱情,但却心愿未遂。后禀父命嫁于河南尉氏富豪刘耀德,随夫姓改称刘青霞。因热心公益、泽被乡邻,而被光绪帝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她从刘氏家族极度豪奢的生活中,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家族走向衰败的前兆,试图整饬革新,却遭到了家族的反对。尤其是在财产的利用和走向问题上,与整个刘氏家族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后在张钟端、刘恒泰、马吉樟等人的帮助下,赴日游历,结识了孙中山等革命先驱和鲁迅等革命斗士,从而转变成了一个致力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者,最后将自己所有的家产全部捐献给了国家,有“南秋瑾,北青霞”之誉。
刘耀德:男,21岁—30岁,刘青霞丈夫。纨绔子弟,河南首富,号称刘半县。深爱自己的妻子,但因生理问题而时常放纵自己。堂兄刘宪德为阴谋霸占其财产,唆使邵二让刘耀德吸食鸦片,最后死于疾病,成为家族斗争中的一个牺牲品。
马丕瑶:男,64岁,清末两广巡抚,刘青霞之父。忧心国是,勤政爱民,人称马青天。因查办李鸿藻贪墨案得罪了权臣李鸿章,中日《马关条约》后,忧愤而死。
马吉樟:男,35岁—55岁,刘青霞二哥。清末著名教育家和书法家,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北按察使、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等职,对刘青霞的一生影响很大,是刘青霞赴日游历的直接促成者,并多次帮助刘青霞逃过了危难。刘青霞通过马吉樟结识了袁世凯等京城要员,并在武昌起义前将张钟端荐入马吉樟幕下,使武昌起义得以成功。
张钟端:男,18岁—34岁,英挺俊朗,文武双全,思想进步。曾是刘青霞的老师、恋人和挚友,因暴打日商伊藤而被官府通缉,后在刘青霞帮助下到马丕瑶的幕下效力。为了成全刘青霞的婚姻,张钟端在马丕瑶的授意下诈死赴日留学,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成为革命党人。在河南开封等地秘密活动期间,与刘青霞配合,多次粉碎了刘宪德夺取刘家家产的阴谋,并向刘青霞灌输革命思想,鼓动刘青霞赴日。武昌起义时,为了便于联络,他在刘青霞的帮助下进入马吉樟幕下工作。后与刘青霞一起策划河南起义,由于刘宪德的告密而被捕,最后英勇就义。
马吉森:男,38岁—60岁,刘青霞大哥。清末著名实业家,一生致力于实业报国,为振兴河南工业做出了极大贡献。作为安阳蒋村马氏庄园的当家人,他坚信诚信是立商之本,并时时刻刻都在为维护家族的荣誉而呕心沥血。他极力反对自己的妹妹嫁给思想激进的张钟端,是马、刘两家联姻的促成者,这固然有其商业目的,但他敦厚务实的长兄风范却传留后世。为了河南的工业事业,他巧妙周旋于日商伊藤和德商亨利之间,相继创办了安阳广益纱厂和六河沟煤矿,然而动荡的时局最终却将他的毕生心血化为抛影。
刘宪德:男,30岁—55岁,一个自私而又精明的商人,刘青霞的婆家堂兄。为了侵吞刘氏财产他不择手段、机关算尽。先是以利诱惑刘氏桐茂典二掌柜邵二为其卖命,让刘耀德吸食鸦片。刘青霞嫁过来后,他精明察觉到刘青霞是他侵吞财产的最大障碍,于是泡制了诸多事端陷害刘青霞,两次和官府勾结,阴谋陷害刘青霞和河南起义部队,成为残害革命志士的最大帮凶。但最终败于刘青霞之手,惶急而死。
袁世凯:男,35岁—55岁,北洋政府总理,中华民国大总统,喜好玩弄权术,深谙官场玄机。由于他的告密,致使维新运动失败,直接造成了“六君子惨案。但在查办李鸿藻贪墨案中,他却为马丕瑶上表求情,因而得到了马氏一门的好感,然后他又利用马、刘两家的财势,培植自己的实力。嵩云草堂创办豫学堂时,刘青霞通过马吉樟第一次认识了袁世凯,随后袁世凯便多次得到刘青霞的捐赠。袁世凯在洹上休养时,也是通过马吉樟而了解朝廷动向。他东山再起窃取了革命果实后,将马吉樟收入幕中,刘青霞又一度成为他敛财的工具,直到他阴谋复辟帝制,刘青霞才认清了他的真面目,并与之绝交。最后在革命军的声讨之中死去。
孙中山:男,40岁—48岁,革命党人领袖,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刘青霞赴日游历时,与其结识,被其革命激情鼓舞而加入同盟会。袁氏窃国后,刘青霞辗转至上海与他见面,欲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捐给国家,受到他的热烈赞赏,并亲自书写“天下为公”送给刘青霞。
康有为:男,29岁—40岁: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派首脑,曾公车上书反对《马关条约》,后协助光绪帝策划维新运动,由于袁世凯的告密,维新运动失败,康有为流亡日本。刘青霞赴日游历时与其相识,欲拉拢刘青霞成为立宪派成员,被刘青霞婉拒。
梁启超:男,23岁—34岁:康有为的学生,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派首脑之一,曾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反对《马关条约》,后协助光绪帝策划维新运动,由于袁世凯的告密,维新运动失败,和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刘青霞赴日游历时与其相识,他和康有为一起拉拢刘青霞成为立宪派成员,被刘青霞婉拒。他和孙中山合作过也对抗过,对袁世凯支持过也声讨过。
黄 兴:男,32岁—42岁,革命党人,同盟会重要领导之一,刘青霞赴日游历时,与其结识,并通过他认识了孙中山。刘青霞回国前,黄兴托刘青霞给秋瑾捎去一封信,刘青霞和秋瑾因而结识。
鲁 迅:男,26岁—45岁,文坛巨匠,与刘青霞在日本相识并成为好朋友,曾一度担任刘青霞创办的《中国新女界》和《河南》杂志的主笔。刘青霞曾因家产诉讼一事请教鲁迅,鲁迅劝她在报纸上与其族人公开对抗。后刘青霞又多次出款帮鲁迅筹办杂志,被鲁迅赞为“巾帼英雄,才貌双全”。
周世武:男,26岁—50岁,火龙岗山寨王,外号“镇山虎”,性直侠义。因抢劫马丕瑶官轿而认识刘青霞,多次救青霞于危难之间,并帮助刘青霞杀死了邵二。因张钟端曾诈死欺骗青霞,他认为张钟端薄情无义,一直对张钟端产生误会,并因此失手打伤了张钟端。后参加了革命军,并在刘青霞的掇合下与秋红结为夫妇。
李鸿章:男,60岁—65岁,清末重臣,洋务派核心人物。和袁世凯相互倾轧利用,后因李鸿藻贪墨案上章弹劾马丕瑶,但得知真相后,心里又对马丕瑶十分愧疚。马丕瑶死后,他对马吉樟很为重用。甲午战争失败后,他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曾一度遭到国人唾骂,后郁郁而死。
秋 红:女,16岁—35岁,刘青霞贴身丫环,和刘青霞情同姐妹。由于长期随侍刘青霞,受刘耳闻目染的影响,思想进步,倾向革命。后在刘青霞的掇合与周世武结为夫妇。河南起义时为掩护刘青霞而死。
杨 氏:女,40岁—50岁,刘耀德生母,刘青霞婆婆。乐善好施、传统保守但又精明强干。她早已洞悉刘宪德谋夺家产的企图,但终因势单力孤而无能为力。马、刘联姻后,她寄希望于马家权势能对刘宪德产生震慑作用。她听信谣传曾一度对刘青霞很有敌意,当明白了刘青霞的一番苦心后,将管理权交付刘青霞,婆媳俩携手对付刘宪德,但儿子的死和无嗣的遗憾,又时常折磨着她,在帮助刘青霞过继了刘鼎元之后便郁郁而死。
伊 藤:男,24岁—50岁,日本商人,伊道恒株式会社社长,他在作生意的同时,还负责为日本军方秘密提供情报。他唯恐中国不乱,利用一切机会破坏中国人的团结,以从中渔利,他是刘氏家产争夺战中的幕后主使,但和刘青霞的多次交锋中,却是败多胜少。1903年,安阳甲骨文面世后,他借机收罗,并因此而杀害了很多人。后与马吉森联合创办了安阳广益纱厂,任纱厂总经理,但终于斗不过马吉森,灰溜溜地回国。
故事大纲
故事发生在光绪十四年春。
蒙蒙细雨中,几辆顶篷马车在数匹快马的护卫下沿着蜿蜒的山道向黄河南岸进发。突然,一声凄厉的口哨引来一袭拿着长矛大刀的人马,将行进中的马车团团围住。为首的自称周世武,扬言凡过火龙岗,必留买路钱。
马车中走下来一长者,他制止住欲动武的快马队家丁,告诉周世武自己是安阳蒋村人士马丕瑶,奉旨前往广西赴任布政使。并说理解周世武为何要打家劫舍拦路行抢,但还是奉劝周世武洗心革面回家种地耕田,并告知周,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迟早要受到大清律法的惩罚。周世武深受感化,执意要护送马青天南渡黄河。隋行的马丕瑶17岁的小女儿马青霞把自己积攒的碎银荷包送给了周世武,希望这位大哥哥和他的弟兄们有吃有穿,周世武率众弟兄跪地谢罪。
来到广西的小青霞将自己随父赴任的经历记载了下来,特别是沿途百姓的疾苦深深刺痛了青霞。父亲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她终于明白人生于世要为社会为百姓谋福利的道理。
安阳昼锦书堂新来两个漂亮帅气的书生,先生张钟端无意中发现这两个帅气书生原来是女儿身。马青霞只得告知先生自己和丫环秋红女扮男装求学的秘密。张钟端倍加喜欢聪慧知理的青霞,答应替她保守秘密,并教她骑马射箭。青霞也对这个年轻桀骜的先生产生好感。
马丕瑶卸任回安阳休假,答应前来提亲的陕西布政使刘鸿恩,将自己的女儿青霞许配给他的侄子刘耀德。青霞闻知,内心并不情愿,但碍于父命,只得应允。大婚在即,马氏庄园上上下下都在为青霞忙碌着,而青霞却没当回事,依然和秋红着男装去文峰塔游玩。正在上香的日本商人伊藤被青霞的气质所迷,他执意要与青霞交朋友,青霞为不暴露自己的女儿身,到昼锦书堂躲避伊藤的纠缠。张钟端发现伊藤的企图,出手狠狠教训伊藤,为此遭到官府通缉。
来安阳与马吉森及伊藤洽谈生意的刘耀德,看到城门口张贴的通缉犯张钟端竟是自己的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