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梗概:
本剧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故事主人公名叫吴树兰,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副巡视员,河南省新蔡县孙召镇大吴庄村第一书记,全国劳动模范。虽然年过五十,为了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不顾自身的疾病,依然下到贫困农村做驻村第一书记,不怕苦和累,最终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
详细梗概:
(3618字) 吴树兰闻讯省委下派了一批干部到贫困农村做驻村第一书记,当时53岁的她毛遂自荐,申请下到自己的家乡贫困村河南省驻马店新蔡县大吴庄做第一书记,也是唯一的一位女同志。
吴树兰申请成功后,把要下村做第一书记的事告诉了丈夫林楠,林楠因为担心吴树兰的身体,不愿意让她去,但是最终吴树兰还是说服了林楠。吴树兰回到了家乡,在村民面前没有一点官架子,穿着也很朴素,这让村民对她很敬重。
在第一次村支部会议上,吴树兰发现村支部的干部懒散,缺少精气神,同时党员年龄老龄化严重,需要发展一批年轻党员进来。吴树兰与村干部加班做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且吴树兰自己掏腰包拿出了一万元做村支部的特殊党费,这让村干部们很感动。
吴树兰经过两天的走访和巡视,发现大吴庄不但贫穷,环境还特别差,路两边垃圾遍地,土路坑坑洼洼,村学校条件也很差面临倒闭,也没有卫生室,村民要跑很远的镇里看病拿药……一系列的问题让吴树兰迫切的认识到要改变大吴庄,但是村集体没有资金,也让村干部很头疼,吴树兰决定自己去找资金。
吴树兰带领村民清理路两边的垃圾,并选种买各种树苗种在路边,搞绿化,亲自护树。吴树兰亲自去各部门为大吴庄跑款,发动亲戚朋友为大吴庄募捐,村学校得以翻新,校长和老师都很感动。吴树兰还向校长许诺等村里资金充足了就为学校增加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其他设施。
吴树兰发现村民烧玉米秸秆,这让她想到了发展企业的点子。吴树兰召集村干部,把发展企业的想法告诉了村干部。吴树兰告诉村干部玉米秸秆是上好的牛饲料,可以建奶牛场养奶牛,经过一番细说,村干部认为吴树兰的主意很好,就积极响应。但是建奶牛场需要很大的资金,吴树兰决定亲自去找投资。
吴树兰奔走于好几个城市,甚至新疆都去过,都是毫无收获。在一次跑项目的时候,由于吴树兰穿的太普通,被一个保安拦住,在大雨里被盘问了好久,以至于吴树兰发了高烧。半夜,吴树兰实在熬不住,和村支书吴镇江联系,吴镇江和爱人给她送来了姜汤。
而村干部统计养殖的村户,却反应村民参与养殖奶牛的积极性不高,吴树兰认为要尽快找到投资。吴树兰经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河南天福文化有限公司的老板陈有富。吴树兰对陈有富拜访,把要在大吴庄建造奶牛场的思路告诉了陈有富,因为两人都是学的畜牧,所以沟通很顺畅,陈有富还对吴树兰的精神很敬佩,决定拿出一千万的投资金投资大吴庄。
吴树兰和村干部非常高兴,赶紧把找到投资的消息告诉了村民,但是有的村民喜有的村民忧,最后有几家村户报名养奶牛。吴树兰认为村里不能只建奶牛场养奶牛,应该再发展一个企业,经过讨论,吴树兰认为可以建一个养鸭小区,并依托县里的天龙禽业。为了方便管理,养鸭小区由村集体投资建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由村民租赁饲养,统一销售,吴镇江他们觉得吴树兰的话有道理,就按照吴树兰的话去办,由村干部去统计养鸭的村户,吴树兰去跑建养鸭小区的款项。
由于村民养殖鸭子的积极性不高,吴树兰和村干部商量,用奖励现金的政策激励村民参与创业。
大老板陈有富和吴树兰在大吴庄选建奶牛场的位置,有几户占地的村民需要挪走。有一个村妇死活不挪,气的吴建华说了难听话,那个村妇更加不想搬走,最后还是吴树兰亲自给村妇做了思想工作,村妇才同意搬走。
吴树兰在会议上,谈到了如何劝导占地村户搬家的事,批评了吴建华的脾气,教导村干部应该和村民好好商量着来。
不久,又有一户占地的村民不搬家,借口是宅子风水好,以后会出大官,所以不搬家,其实不搬家的原因是嫌补贴的钱少,最后吴树兰亲自去做通了占地村户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甘心的搬走。
林楠给吴树兰打了电话,询问她的情况,因为吴树兰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所以这让林楠很担心,并叮嘱吴树兰要按时吃药。由于吴树兰整天忙着工作,以至于晕倒在地,索性被村民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最后被确诊得了糖尿病,林楠得知后,更加反对吴树兰继续去大吴庄工作,但是吴树兰依然决定继续干下去,这让林楠生气又无奈。
吴树兰为了回村里给村干部开会,凌晨四点就让护士给她扎针,输完水立刻赶回了村里,村干部得知吴树兰带病赶了回来,都非常敬佩,而吴树兰回来的目的是让年轻的党员做入党宣誓,表彰优秀党员,以及为几名党员集体过生日,这让村干部非常感动。
奶牛场开始动工了,吴树兰在现场监工,并帮忙干活。而村里的水泥路也开始修了起来,村民都很高兴。
有个村民叫魏小海,家庭贫困,吴树兰发现魏小海的手有点毛病,就建议他养奶牛试试,魏小海表示没有钱养,而吴树兰决定帮他。
奶牛场和养鸭小区已经建的差不多了,吴树兰让村民租赁开始养殖,但是得知总共报名的三四十家养殖户中,有十几家困难户,没有启动资金,吴树兰不能看着村民办不起来,就决定用她的工资去贷款,村支书吴镇江也用他的工资去贷款,但是他们两个的工资才能贷款15万,吴树兰决定发动她的亲人朋友去帮忙贷款。
吴树兰把贷款的事告诉林楠,林楠不同意用他的工资贷款,但是经不住吴树兰的要求,最后还是同意了。但是用林楠的工资贷款依然不够,吴树兰觉得女儿林果工资高,就想用女儿的工资贷款,林楠虽然很反对,但是也拿吴树兰没办法。最后吴树兰终于通过亲戚朋友的贷款,把钱款送到了困难的村户手里,村户都非常感动。
奶牛和鸭苗都送到了大吴庄,吴树兰利用自己的养牛知识传授给养奶牛的村户,自从奶牛和鸭苗进来后,吴树兰更加睡不踏实,早早的起床去奶牛场和养鸭小区,晚上也是忙到很晚才去休息。
到了中秋节,女儿林果要回家,但是吴树兰却没能回去,和养奶牛的村户在沟里度过了中秋节。
吴树兰每天起的很早,帮贫困户魏小海打玉米秸秆,打湿了两双鞋,让魏小海很过意不去,魏小海想请吴树兰去家里吃饭,吴树兰也不去,吴树兰的行为让魏小海非常感动。
吴树兰帮村民干活的时候,又一次晕倒在地,被送进了省城医院,吴树兰在医院的时候,吴镇江告诉吴树兰,奶农没有钱打青了,这样奶牛就没有吃的,需要20万元,吴树兰为了给奶农筹钱,针都没有打完。吴树兰通过家人和朋友筹集了十来万,但是还不够,于是吴树兰私自用女儿从美国留学带回来的美金换成了人民币救急,虽然林楠很反对,还是拿吴树兰没办法。
吴树兰又赶回了村里,已经晚上了,吴树兰来到了奶牛场,把20万元交给了吴镇江,吴镇江和村民都感动的流泪了。吴树兰没有立刻回去休息,而是在奶牛场呆了很久,接着又去了养鸭小区。
忙到了晚上12点多,吴树兰才想起来忘记打胰岛素了,才给自己打了一针,虽然很晚,也不忘写日记记录每天的一切。
吴树兰依然帮着奶农干活,从早干到晚。一晚上只睡了两个小时。而一天早上,魏小海给吴树兰打电话说他的奶牛病了,想让吴树兰帮他请个专家,吴树兰得知后,很着急,但是吴树兰的身体开始不适,头晕难受,但是依然去省城去为魏小海找专家,在见到专家后,专家也看出吴树兰的不对劲,在回去的路上,吴树兰最后还是晕了过去,被及时的送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为过度疲劳引发的休克。林楠得知后,祈求吴树兰放弃,不要再继续干下去,但是吴树兰觉得已经走到这一步,不想轻言放弃,最后林楠还是拗不过吴树兰。
村干部吴建华和吴大山等人来医院看望吴树兰,被吴树兰责怪,吴树兰认为在这么忙的秋收季节,应该带领村民在家帮忙干活,而不是来看望她。
吴树兰女儿林果回来了,女儿看到吴树兰憔悴的样子,心疼的哭了,女儿也劝吴树兰放弃,但是吴树兰依然坚持要继续干,女儿也拿吴树兰没辙。
在吴树兰住院期间,村里建的养鸭厂,借了10万块,现在人家来催债了,没钱还,吴镇江又给吴树兰打电话求救,最后吴树兰向女儿借了5万元,虽然女儿不情愿,但是还是借给了吴树兰。
吴树兰把五万元交给了吴镇江的手里,吴镇江接过钱眼泪就出来了,其他干部同样也是眼眶湿润,他们认为总给吴树兰添麻烦,过意不去。
在吴树兰他们的努力下,奶牛场和养鸭小区都已经正常运转了,吴树兰决定开建卫生室,还有改善学校的教学设备。
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改善了很多,老师的待遇也提高了,校长和老师对吴树兰非常的感激,并决定好好教学。
吴树兰又让村干部统计出哪个学生家庭是特别贫困,吴树兰想找爱心人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最后村里65名特别贫困生都有固定的爱心人进行长期帮扶,这些特别贫困的家庭对吴树兰非常感激,提着礼品来对吴树兰进行感谢,被吴树兰责怪一番,而吴树兰的愿望是孩子们都好好上学。
卫生室建好后,医院开张了,村医为村民检查身体,建卫生档案,村民都很高兴。
最后,经过吴树兰的努力,大吴庄拥有了两大企业,奶牛场和养鸭小区,建造了蔬菜大棚,村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路两边是绿化带,新型农村社社区也建立了起来,村敬老院,扶贫雨露计划培训中心,排污系统等各种设施也都建了起来。
来视察大吴庄的领导们纷纷对吴树兰竖起大拇指,林楠也参观了大吴庄,也对吴树兰竖起了大拇指。
吴树兰在大吴庄做驻村第一书记的日期快到了,吴树兰又去申请继续到另外一个贫困的山村去做驻村书记,最后被许可了申请。
吴树兰和村民告别,村民都非常不舍得吴树兰离开。
吴树兰又来到了驻马店市确山县西王楼村,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改变了这个贫困的山村。
阅读剧本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