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爱情,校园
电视剧剧本
丁香花开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那你的意思,转班不转呢?”
“不转。我哪也不去,就在二班。”
“万一下学期你和政治老师又闹不愉快咋办?”丁常发担心地说。
“爸爸,不会的。下学期不管她在课堂上胡讲什么,我保证守纪律不说话。”
“如果你们班主任一定要让你转班呢?”
“爸爸,你班主任只是建议,没说一定让我转班。”丁一钻字眼了。
“呵,还会抠字眼了哦。好,就依你,不转就不转,我明天去找你们班主任说说。”
“爸爸,我们下盘棋吧?”丁一边说边拿象棋。
“好,陪我儿子下盘棋。”老丁笑呵呵地说。
“老丁,你过来帮帮我。”丁一刚把棋盘摆好,赵兰秀就在厨房叫丁常发了。
“儿子,等会我们两爷子再下棋,我帮赵阿姨弄饭去了。”
“去吧去吧。”丁一一边说,一边端起棋盘,稀里哗啦的把棋子打倒进盒子,然后悄悄出门去了。
丁常发和赵兰秀从厨房出来不见了丁一,初始两人没在意,等到吃晚饭时间,还不见丁一的人影,这才有些着急了。
“兰秀,你在家歇着,我去喊丁一回来吃饭。”
“老丁,这孩子是不是不愿意接纳我?不打招呼就跑了。”赵兰秀问老丁。
“不是不是。你别多心。紧张了一学期,是该放松放松了。你歇着,我去去就回。”
丁常发以为丁一找村里的孩子玩去了,没想在村里找遍了也不见丁一的踪影。这才警觉到丁一和他闹别扭了。
——丁一是不愿意父亲心里有了别的女人。
丁常发这样想算是想对了。
打看见赵兰秀第一眼起,丁一的脸上就明显表现出不满。他不讨厌父亲,但他讨厌取代他母亲的一切女人。他不允许任何一个女人占据母亲在父亲心中的位置。
这以后,赵兰秀又来过几次。有一次是丁一从外面回来,碰巧看见赵兰秀和父亲亲热,丁一再也忍不住了,背起书包便离家出走了。
第十一章飘飘何所似
丁一的离家出走在下河村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简直是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丁一这么大的孩子了还不醒事,父亲这么做也是为他好,他居然不理解父亲的苦衷。诚然,说这种话的人去完全是站在大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有不偏不倚从家庭角度考虑的,他们说,一个家庭没个女人真不行,做饭洗衣管孩子,那都是女人的活。
也有从孩子角度着眼的,这些人大都是中年女性。她们说,不管怎么说,孩子刚死母亲几个月,既使又难处,也得忍一忍,等孩子长大成人再说。
说话人皆抱着不同的心态看待丁一离家出走这件事。让丁常发和赵兰秀感觉好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似的。见了人总是低着头,赵兰秀从此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到下河村来了。
今天是7月18号,丁一离家出走已经第五天了。
这孩子会到哪里去呢?丁常发低声问自己。
丁一离家的当天下午,丁常发就去学校找了班主任余虹,余虹说没见丁一到学校来,余虹又打了几个电话问学生,大家都说没有看见丁一。
“他会不会去找语文老师?”丁常发心怀希冀地问。
“夏语到市里参加新教材培训,11号就走了。”余虹说完,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只见她拿起电话,拨了一串号码。
余虹拨了电话,并没有说话就把电话挂了。
“你等等,看丁一是不是找她去了。”于是,丁常发就坐下来等。
十多分钟后,电话响了,余虹将电话拿了起来。
“……是这样的,丁一和他父亲闹了别扭就离家出走了,今天已经第五天了……哦,好,一有他的消息就马上通知我。好,再见。”
“我刚才和夏老师通了电话,丁一没去找她,她说她会留心打听丁一的下落,一有消息就立即通知我。”余虹放下电话回头对丁常发说。
“谢谢余老师。我就告辞了。”从余虹家出来,丁常发左想右想觉得不妥,便去公安局报了案。
丁一的外婆听说丁一离家出走了,简直气坏了,特从十里外的铜鼓乡赶到下河村,把丁常发狠狠地骂了一顿。
“丁常发,你给我听好了,丁一是我女儿的血脉,他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我这把老骨头就撩你这儿了……”老太婆指手画脚的在丁常发家堂屋好一阵大骂,惹得村里人都跑来看热闹。
“大娘,你老消消气。丁一是你的外孙,也是丁叔的儿子,大家心里都着急是吧?你们这样吵吵闹闹无济于事,不如心平气和的坐下来想一想,丁一可能去的地方和方向。”邻村的大学生田亮说。
“不愧是多喝了几瓶墨水见过世面的,说起话来头头是道。”门口的六爻娘夸赞田亮。
“田亮,大几了?”丁常发问。
“丁叔,我大三,明年这个时候就毕业了。”
“走咯,走咯,没事了。”门口看热闹的人见双方已经停火,甚觉无趣,便都散了。
“丁叔,丁一走几天了?亲戚和同学家里你们都问过了吗?”田亮问丁常发。
“都问过了,老师家也去过了,如果有消息他们会打电话来的。”丁常发说。
“这么说,丁一不会去找谁,但他总会有个目标和方向吧?”田亮说。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丁一的语文老师调到乌鲁木齐去了,他会不会往这个方向去?”丁常发恍然大悟似的。
“他非常喜欢这个老师吗?”田亮问。
田亮这么问,是因为他曾有过相类似的经历。不过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
十年前,田亮在麻田耕小读五年级,教他们语文的老师姓孟名蕙兰,是72年就下放到麻田的老知青。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上大学了的,没想却因为父亲的问题受到牵连。后来又考了两次,公社还是以她父亲的政治问题没搞清楚为由,强行将她留了下来。大队书记见她文化好,就让她到耕小教孩子。她从一年级一直教到五年级,一天下午上课之前,上面突然来人将她接走了,说是她父亲已经官复原职。
田亮到学校听同学说孟老师走了,当时就哭了。他哭着喊着向孟老师走的方向猛追。他一口气追出三里多地连孟老师的影子也没见着。
“我那时也这样。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很留恋。”从记忆中回过神来的田亮对丁长发羞涩地笑笑。
“田亮,谢谢你提醒了我。我现在就到公安局去一下,让他们通知乌鲁木齐警方。说不定这孩子还真往哪里去了。”
“去乌鲁木齐的多少钱啊,他有那么多钱买车票吗?”丁一的外婆说。
“他不一定要买票。”田亮说。
“妈,你就在这歇着,我去去就回。”丁常发把自行车推了出来。
“我跟你一起去。”田亮双脚轻轻一踮,屁股便不偏不斜地坐到自行车后座上了。丁长发用手摁摁铃铛,脚下用力一踩,自行车便叮叮当当地欢叫着离开了下河村。
知道丁一出走的人都在猜测丁一去了哪里,实际上他们一个都没有猜着。丁一从家来出来后第一个是去找夏老师。夏老师的母亲见丁一背着书包,以为他是来问夏语作业的,就说,夏老师到重庆学习去了,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丁一听说夏老师不在,对夏老师母亲扬扬手便转身走了。
丁一茫然了。
他不知道是该回家还是继续向前。他像丢了魂似的六神无主了。如果夏老师在,那该多好啊?夏老师可以给他想办法拿主意,可惜,夏老师不在。
太阳已经收敛起刺眼的光亮,摇摇欲坠的悬挂在西边的天际。丁一不知道自己究竟闲逛了多久,他心里空落落的,既不想回家,也不知道该去哪,刚才离家时那股冲动已经全然没有了。
一辆公共汽车吱的一声突然在丁一身边停下,车门一开,一个老太太颤巍巍的被售票员扶了下来,就在售票员叮嘱老太太走好时,丁一上了车。
上了车,丁一依旧很茫然。他不知道到了县城又何去何从。
十多分钟后,汽车进了站。
丁一站在车站门口茫然四顾,全都是匆匆的脚步,陌生的面孔,似乎连空气都是陌生的。他不禁想起了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两句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他漫无目的晃荡着,竟不知不觉走到了火车站。这时,两个小伙子背着鼓鼓的行囊有说有笑的从他身边过去了,他不由好奇地跟了上去。
听了他们的谈话,丁一才知道这两个大哥哥原来是去西安旅游的,不由心生羡慕。便和他们搭讪上了。
“大哥哥,你们是去西安玩吗?去西安要多少钱?”
“坐票不贵,二十多就够了。我们坐的这班车是最便宜的。”其中一个瘦瘦的小伙子说。
“小兄弟,你这是去哪里呢?”个头矮一点的小伙子问丁一。
“我还没确定去哪里。”丁一说。
“就你一个人出去?你胆真够大的。”
“我就是想一个人出去,外婆说胆子是练出来的。”
“呵呵,小兄弟,我佩服你的勇气,来,我们认识一下,我叫沈剑飞,大二学生,家住沁水巷23号,等我们从西安回来后,你到家来玩。”
“我叫罗日升,和他是邻居,也是大学同学。以后来玩。”
“我叫丁一……
“各位乘客请注意,2234次开往西安的列车开始检票了。”
“丁一,我们检票去了,再见。”两小伙子提起行囊走了,丁一看着他们消失的背影心里又是一阵莫名的失落。
西安的列车开走以后,丁一回到候车室坐下,就再也没挪动过。午夜时分,困意阵阵袭来,他便在椅子上躺下了。
四点多的时候,一列开往汉口的列车驶进了车站。因为错车,列车多停了二十分钟,也就是在这二十分钟之内,丁一突然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便乘乘务员不注意,悄悄上了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丁一在心里轻轻地吟诵着李白的这首诗。他不知道是因为这首诗吸引了他的脚步呢还是沈剑飞两人的行动感染了他,反正,现在他的脚已经离开了家乡的土地。火车载着他正一路轰隆着向前狂奔。
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究竟是个啥样子呢?
如果能去戴望舒笔下的雨巷看看那该多好啊!
丁一就这么遐想着来到了黄鹤楼所在地武汉。
“看啊,丁一回来了,丁一回来了。”一群小孩子蹦蹦跳跳的跟在丁一身后大声嚷嚷着,好像来了个外星人似的。
但丁一却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贺知章《回乡偶书》中所描绘的境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儿童想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哟呵,流浪汉回家咯。”正站在门口嗑瓜子的王家菊打趣丁一。
“流浪汉回家咯,流浪汉回家咯。”王家菊如此一说,跟在丁一身后的小孩立即改了口。
丁常发刚回家,正换衣服,突然听见小孩喊流浪汉回家了,心里突然一热,光着上身便跑了出来。
“儿子!你终于回来了,你想死爸爸了。”丁常发把儿子的头紧紧抱在怀里,激动得忍不住哭了。
“爸爸,我们进屋吧。”丁一看了一眼周围的人说。
“好,进屋进屋。大家也进屋坐坐。”走到门边,丁常发对围过来的乡亲们说。
“不用不用,我们在门口站站就是了。”刘阿娘说。
“不行不行,大家都为我丁一费了心,到了我这里总的坐着喝口水再走吧。”丁常发在堂屋摆好凳子,把刘阿娘等全叫进了屋子。
“丁一,你这一个多月去哪里了?怎么过的?”
刘阿娘抢在丁一爸爸前面问话了,她问的这话,也是丁常发最急于想知道的。
“我一直在武汉。”丁一回答。
“武汉?那不是出省了吗?你到那住哪儿?吃什么?”
“我去参观了黄鹤楼,然后在一个姓张的大叔店里招呼客人,端端盘子,晚上就住他家。他还给我发了工钱。”丁一说着从包里拿出一把大小不等的票子。
“听见了吧,听见了吧,人家丁一多能干啊,出门有人管吃管住,还发工钱。”刘阿娘对门口围观的一群孩子说。
“是啊是啊,丁一这次也算是长见识了。”李大爷说。
“大娘大叔,话不能这么说。他私自跑出去,身上没钱,总得想法子吃饭睡觉不是。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值得称赞。”丁常发说。
“我们那些娃儿胆子就没这么大,就是你拿钱喊他出去,他都不敢。”周洪斌说。
“还是生儿子好,出门少操心。”刘琴说。
“生什么都好,只要是自己的。就看你怎么教了。”吴春红乜刘琴一眼,还撇了撇嘴。
“散了吧,散了吧,让他们父子俩好好絮叨絮叨。”村支书雷大明看见丁常发家门口围了一大群人,便近前来看,刚好听见吴春红带刺的话,便叫大家赶紧散了。
“雷书记,稀客啊,进屋喝口茶吧。”
“我说大家伙围在这里看什么,原来是丁一回来了啊。”雷书记摸摸丁一的头。
“就是。乡亲们都挺挂念丁一的,看见回来了,就赶来问问。”
“人之常情嘛!虽然不是自己的娃,毕竟乡里乡亲的,问候问候也是应该的。”
“雷叔叔,嗑瓜子。”丁一端起一盘瓜子请雷大明吃。
“不吃,不吃。你们父子一个多月没见面了,好好唠唠,我有事,走了。”雷大明边说边站起来往外走。
“雷书记慢走,空了常来坐坐。”丁常发将雷书记送到门外。看雷书记转过屋角,这才得空听丁一诉说他在武汉的那些日子。
“不转。我哪也不去,就在二班。”
“万一下学期你和政治老师又闹不愉快咋办?”丁常发担心地说。
“爸爸,不会的。下学期不管她在课堂上胡讲什么,我保证守纪律不说话。”
“如果你们班主任一定要让你转班呢?”
“爸爸,你班主任只是建议,没说一定让我转班。”丁一钻字眼了。
“呵,还会抠字眼了哦。好,就依你,不转就不转,我明天去找你们班主任说说。”
“爸爸,我们下盘棋吧?”丁一边说边拿象棋。
“好,陪我儿子下盘棋。”老丁笑呵呵地说。
“老丁,你过来帮帮我。”丁一刚把棋盘摆好,赵兰秀就在厨房叫丁常发了。
“儿子,等会我们两爷子再下棋,我帮赵阿姨弄饭去了。”
“去吧去吧。”丁一一边说,一边端起棋盘,稀里哗啦的把棋子打倒进盒子,然后悄悄出门去了。
丁常发和赵兰秀从厨房出来不见了丁一,初始两人没在意,等到吃晚饭时间,还不见丁一的人影,这才有些着急了。
“兰秀,你在家歇着,我去喊丁一回来吃饭。”
“老丁,这孩子是不是不愿意接纳我?不打招呼就跑了。”赵兰秀问老丁。
“不是不是。你别多心。紧张了一学期,是该放松放松了。你歇着,我去去就回。”
丁常发以为丁一找村里的孩子玩去了,没想在村里找遍了也不见丁一的踪影。这才警觉到丁一和他闹别扭了。
——丁一是不愿意父亲心里有了别的女人。
丁常发这样想算是想对了。
打看见赵兰秀第一眼起,丁一的脸上就明显表现出不满。他不讨厌父亲,但他讨厌取代他母亲的一切女人。他不允许任何一个女人占据母亲在父亲心中的位置。
这以后,赵兰秀又来过几次。有一次是丁一从外面回来,碰巧看见赵兰秀和父亲亲热,丁一再也忍不住了,背起书包便离家出走了。
第十一章飘飘何所似
丁一的离家出走在下河村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简直是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丁一这么大的孩子了还不醒事,父亲这么做也是为他好,他居然不理解父亲的苦衷。诚然,说这种话的人去完全是站在大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有不偏不倚从家庭角度考虑的,他们说,一个家庭没个女人真不行,做饭洗衣管孩子,那都是女人的活。
也有从孩子角度着眼的,这些人大都是中年女性。她们说,不管怎么说,孩子刚死母亲几个月,既使又难处,也得忍一忍,等孩子长大成人再说。
说话人皆抱着不同的心态看待丁一离家出走这件事。让丁常发和赵兰秀感觉好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似的。见了人总是低着头,赵兰秀从此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到下河村来了。
今天是7月18号,丁一离家出走已经第五天了。
这孩子会到哪里去呢?丁常发低声问自己。
丁一离家的当天下午,丁常发就去学校找了班主任余虹,余虹说没见丁一到学校来,余虹又打了几个电话问学生,大家都说没有看见丁一。
“他会不会去找语文老师?”丁常发心怀希冀地问。
“夏语到市里参加新教材培训,11号就走了。”余虹说完,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只见她拿起电话,拨了一串号码。
余虹拨了电话,并没有说话就把电话挂了。
“你等等,看丁一是不是找她去了。”于是,丁常发就坐下来等。
十多分钟后,电话响了,余虹将电话拿了起来。
“……是这样的,丁一和他父亲闹了别扭就离家出走了,今天已经第五天了……哦,好,一有他的消息就马上通知我。好,再见。”
“我刚才和夏老师通了电话,丁一没去找她,她说她会留心打听丁一的下落,一有消息就立即通知我。”余虹放下电话回头对丁常发说。
“谢谢余老师。我就告辞了。”从余虹家出来,丁常发左想右想觉得不妥,便去公安局报了案。
丁一的外婆听说丁一离家出走了,简直气坏了,特从十里外的铜鼓乡赶到下河村,把丁常发狠狠地骂了一顿。
“丁常发,你给我听好了,丁一是我女儿的血脉,他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我这把老骨头就撩你这儿了……”老太婆指手画脚的在丁常发家堂屋好一阵大骂,惹得村里人都跑来看热闹。
“大娘,你老消消气。丁一是你的外孙,也是丁叔的儿子,大家心里都着急是吧?你们这样吵吵闹闹无济于事,不如心平气和的坐下来想一想,丁一可能去的地方和方向。”邻村的大学生田亮说。
“不愧是多喝了几瓶墨水见过世面的,说起话来头头是道。”门口的六爻娘夸赞田亮。
“田亮,大几了?”丁常发问。
“丁叔,我大三,明年这个时候就毕业了。”
“走咯,走咯,没事了。”门口看热闹的人见双方已经停火,甚觉无趣,便都散了。
“丁叔,丁一走几天了?亲戚和同学家里你们都问过了吗?”田亮问丁常发。
“都问过了,老师家也去过了,如果有消息他们会打电话来的。”丁常发说。
“这么说,丁一不会去找谁,但他总会有个目标和方向吧?”田亮说。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丁一的语文老师调到乌鲁木齐去了,他会不会往这个方向去?”丁常发恍然大悟似的。
“他非常喜欢这个老师吗?”田亮问。
田亮这么问,是因为他曾有过相类似的经历。不过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
十年前,田亮在麻田耕小读五年级,教他们语文的老师姓孟名蕙兰,是72年就下放到麻田的老知青。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上大学了的,没想却因为父亲的问题受到牵连。后来又考了两次,公社还是以她父亲的政治问题没搞清楚为由,强行将她留了下来。大队书记见她文化好,就让她到耕小教孩子。她从一年级一直教到五年级,一天下午上课之前,上面突然来人将她接走了,说是她父亲已经官复原职。
田亮到学校听同学说孟老师走了,当时就哭了。他哭着喊着向孟老师走的方向猛追。他一口气追出三里多地连孟老师的影子也没见着。
“我那时也这样。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很留恋。”从记忆中回过神来的田亮对丁长发羞涩地笑笑。
“田亮,谢谢你提醒了我。我现在就到公安局去一下,让他们通知乌鲁木齐警方。说不定这孩子还真往哪里去了。”
“去乌鲁木齐的多少钱啊,他有那么多钱买车票吗?”丁一的外婆说。
“他不一定要买票。”田亮说。
“妈,你就在这歇着,我去去就回。”丁常发把自行车推了出来。
“我跟你一起去。”田亮双脚轻轻一踮,屁股便不偏不斜地坐到自行车后座上了。丁长发用手摁摁铃铛,脚下用力一踩,自行车便叮叮当当地欢叫着离开了下河村。
知道丁一出走的人都在猜测丁一去了哪里,实际上他们一个都没有猜着。丁一从家来出来后第一个是去找夏老师。夏老师的母亲见丁一背着书包,以为他是来问夏语作业的,就说,夏老师到重庆学习去了,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丁一听说夏老师不在,对夏老师母亲扬扬手便转身走了。
丁一茫然了。
他不知道是该回家还是继续向前。他像丢了魂似的六神无主了。如果夏老师在,那该多好啊?夏老师可以给他想办法拿主意,可惜,夏老师不在。
太阳已经收敛起刺眼的光亮,摇摇欲坠的悬挂在西边的天际。丁一不知道自己究竟闲逛了多久,他心里空落落的,既不想回家,也不知道该去哪,刚才离家时那股冲动已经全然没有了。
一辆公共汽车吱的一声突然在丁一身边停下,车门一开,一个老太太颤巍巍的被售票员扶了下来,就在售票员叮嘱老太太走好时,丁一上了车。
上了车,丁一依旧很茫然。他不知道到了县城又何去何从。
十多分钟后,汽车进了站。
丁一站在车站门口茫然四顾,全都是匆匆的脚步,陌生的面孔,似乎连空气都是陌生的。他不禁想起了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两句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他漫无目的晃荡着,竟不知不觉走到了火车站。这时,两个小伙子背着鼓鼓的行囊有说有笑的从他身边过去了,他不由好奇地跟了上去。
听了他们的谈话,丁一才知道这两个大哥哥原来是去西安旅游的,不由心生羡慕。便和他们搭讪上了。
“大哥哥,你们是去西安玩吗?去西安要多少钱?”
“坐票不贵,二十多就够了。我们坐的这班车是最便宜的。”其中一个瘦瘦的小伙子说。
“小兄弟,你这是去哪里呢?”个头矮一点的小伙子问丁一。
“我还没确定去哪里。”丁一说。
“就你一个人出去?你胆真够大的。”
“我就是想一个人出去,外婆说胆子是练出来的。”
“呵呵,小兄弟,我佩服你的勇气,来,我们认识一下,我叫沈剑飞,大二学生,家住沁水巷23号,等我们从西安回来后,你到家来玩。”
“我叫罗日升,和他是邻居,也是大学同学。以后来玩。”
“我叫丁一……
“各位乘客请注意,2234次开往西安的列车开始检票了。”
“丁一,我们检票去了,再见。”两小伙子提起行囊走了,丁一看着他们消失的背影心里又是一阵莫名的失落。
西安的列车开走以后,丁一回到候车室坐下,就再也没挪动过。午夜时分,困意阵阵袭来,他便在椅子上躺下了。
四点多的时候,一列开往汉口的列车驶进了车站。因为错车,列车多停了二十分钟,也就是在这二十分钟之内,丁一突然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便乘乘务员不注意,悄悄上了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丁一在心里轻轻地吟诵着李白的这首诗。他不知道是因为这首诗吸引了他的脚步呢还是沈剑飞两人的行动感染了他,反正,现在他的脚已经离开了家乡的土地。火车载着他正一路轰隆着向前狂奔。
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究竟是个啥样子呢?
如果能去戴望舒笔下的雨巷看看那该多好啊!
丁一就这么遐想着来到了黄鹤楼所在地武汉。
“看啊,丁一回来了,丁一回来了。”一群小孩子蹦蹦跳跳的跟在丁一身后大声嚷嚷着,好像来了个外星人似的。
但丁一却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贺知章《回乡偶书》中所描绘的境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儿童想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哟呵,流浪汉回家咯。”正站在门口嗑瓜子的王家菊打趣丁一。
“流浪汉回家咯,流浪汉回家咯。”王家菊如此一说,跟在丁一身后的小孩立即改了口。
丁常发刚回家,正换衣服,突然听见小孩喊流浪汉回家了,心里突然一热,光着上身便跑了出来。
“儿子!你终于回来了,你想死爸爸了。”丁常发把儿子的头紧紧抱在怀里,激动得忍不住哭了。
“爸爸,我们进屋吧。”丁一看了一眼周围的人说。
“好,进屋进屋。大家也进屋坐坐。”走到门边,丁常发对围过来的乡亲们说。
“不用不用,我们在门口站站就是了。”刘阿娘说。
“不行不行,大家都为我丁一费了心,到了我这里总的坐着喝口水再走吧。”丁常发在堂屋摆好凳子,把刘阿娘等全叫进了屋子。
“丁一,你这一个多月去哪里了?怎么过的?”
刘阿娘抢在丁一爸爸前面问话了,她问的这话,也是丁常发最急于想知道的。
“我一直在武汉。”丁一回答。
“武汉?那不是出省了吗?你到那住哪儿?吃什么?”
“我去参观了黄鹤楼,然后在一个姓张的大叔店里招呼客人,端端盘子,晚上就住他家。他还给我发了工钱。”丁一说着从包里拿出一把大小不等的票子。
“听见了吧,听见了吧,人家丁一多能干啊,出门有人管吃管住,还发工钱。”刘阿娘对门口围观的一群孩子说。
“是啊是啊,丁一这次也算是长见识了。”李大爷说。
“大娘大叔,话不能这么说。他私自跑出去,身上没钱,总得想法子吃饭睡觉不是。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值得称赞。”丁常发说。
“我们那些娃儿胆子就没这么大,就是你拿钱喊他出去,他都不敢。”周洪斌说。
“还是生儿子好,出门少操心。”刘琴说。
“生什么都好,只要是自己的。就看你怎么教了。”吴春红乜刘琴一眼,还撇了撇嘴。
“散了吧,散了吧,让他们父子俩好好絮叨絮叨。”村支书雷大明看见丁常发家门口围了一大群人,便近前来看,刚好听见吴春红带刺的话,便叫大家赶紧散了。
“雷书记,稀客啊,进屋喝口茶吧。”
“我说大家伙围在这里看什么,原来是丁一回来了啊。”雷书记摸摸丁一的头。
“就是。乡亲们都挺挂念丁一的,看见回来了,就赶来问问。”
“人之常情嘛!虽然不是自己的娃,毕竟乡里乡亲的,问候问候也是应该的。”
“雷叔叔,嗑瓜子。”丁一端起一盘瓜子请雷大明吃。
“不吃,不吃。你们父子一个多月没见面了,好好唠唠,我有事,走了。”雷大明边说边站起来往外走。
“雷书记慢走,空了常来坐坐。”丁常发将雷书记送到门外。看雷书记转过屋角,这才得空听丁一诉说他在武汉的那些日子。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