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8080
成片时长:每集约46分钟
阅读:11166
发表:2017/10/18
20集 悬疑,犯罪 电视剧剧本
《豫西迷案:柏子山计划》第1-4集
1-4
5-9
9-14
15-18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谢改成作品登记证书号——
(国作登字-2017-A-A0026590)
系列悬案侦破电视连续剧《豫西迷案》
【上部】《柏子山计划》(1——4集)
谢改成●著
片头设计
△音乐时而哀婉,时而恐怖,时而激昂……
△孔庙镇小学——古柏、古松枝挂残雪,掩映灰色瓦房,显得神秘,阴沉。
△柏子山——松柏稀疏,坟茔隐约……
△陈家庄——二郎山脚下,炊烟袅袅……
△京珠国道——如黑色飘带随二郎山蜿蜒,随柏子山摆动……,
△漫滩湖——远景,水势浩瀚,薄薄水雾升腾,隐约有山。大坝与青山相连,湖如倒挂的葫芦,上窄下宽…….中景,湖岸有芦苇、杂草;湖水倒映大坝闸楼……近景,水中鱼群游动。突然一个骷髅人头露出水面,七窍发黑,鱼群哗啦隐遁……
字幕跳出片名——柏子山计划。
△音乐响起,男女声二重唱——
沧桑辉煌
(雄浑 苍凉)
男 声:天地沧桑
寒来暑往
春华秋实
百态炎凉
女 声:翻开尘封的画卷
看人间万象
人变鬼
鬼变人
梦幻莫测
阴阴阳阳
男 声:人生多歧路
路路须提防
走正道
有陷阱
上鬼路
有法网
敢问苍天去处
试问大地何方
女 声:莫困惑
天自有公断
丑不会美
臭不会香
莫迷茫
地自有公道
是鬼
下地狱
是人
进天堂
男 女:日升月落是自然
苦甜酸辣是营养
成功失败是收获
沧桑浮沉是辉煌
第一集
场:1——1
时:晨
景:漫滩湖/陈家庄/柏子山/国道
人:陈得索(男,中年,1982——2002年,31——52岁。82年春,父亲陈国清冤案平反,他被安排到豫西县公安局当刑警,后升为刑警队长、副局长。是一二部剧中第一号正面人物)
画外音:“1982年盛夏的一个早上,豫西县公安局刑警陈得索在郑州大学法律系培训结业后坐公共汽车回老家陈家庄探望母亲。途径村西漫滩湖——”
△漫滩湖——湖岸蜿蜒,水势浩瀚,薄薄水雾升腾……
△湖出水口——二郎山伸臂阻挡,水闸楼在湖坝上矗立。
△二郎山脚下——陈家庄,村庄错落,炊烟袅袅……
△汽车沿漫滩湖大坝国道由远及近,陈得索坐在车上往外瞭望,面容冷峻,凝重……
场:1——2
时:晨
景:漫滩湖水闸楼栏杆桥上
人:陈得索、陈男(男,11岁,孔庙小学生)、小学生若干名
△客车通过大坝水闸楼桥。
△水闸楼没有开闸放水,但上早学的学生却叽叽喳喳地在水楼闸栏杆桥上聚集……
△汽车鸣笛。学生不理会,仍关注湖面……
△孔庙小学学生陈男惊叫一声——
陈 男:“鬼又露头了!”
△胆小的哭着往学校跑,胆大的仍迷惑地在 傻站着……
△陈得索听到学生的惊叫,好奇地站起来往
外张望。
陈得索:(招呼司机)“停车!”
△陈得索飞身下车,倚桥栏眺望——水静静的,朦朦胧胧。只有鱼儿在你一群,我一伙,嘴一张一合地无精打采地闲游着……
陈得索:(画外音)“哪儿有鬼呢?”
△同学们有的伸舌头挠头,有的锁眉踱步,个个不知所措…… 突然,湖面“轰隆”一声,露头的鱼像遭霹雳一样齐钻水中,激起湖水波浪相撞,响声哗哗……
△人们屏着呼吸,全神贯注看着湖面,只见离水闸楼三十米开外的湖面上有骷髅人头露出,头顶光秃,七孔发黑,面目狰狞,摇头晃脑向人们游来……
△霎时,人群如炸锅,乱喊乱叫…… 陈得索迅速脱掉外衣,飞身跳进湖里……
△鬼头打着旋儿挣扎下沉欲逃……说时迟那时快,陈得索猛一跃身,接近“鬼头”,双手把“鬼头”抓住托出水面……
场:1——3
时:同上
景:同上
人:陈得索、吴九清(男,1982年,31岁。漫滩湖湖区派出所长)、陈明(男,1982年,24岁。漫滩湖湖区派出所干警)、陈男(男,11岁,孔庙小学生)、小学生若干名
△漫滩湖派出所长吴九清、民警陈明一前一后从闸楼里光着膀子跑出来——
吴九清:(吼道)“小孩子,嚷嚷啥?”
陈 男:(指湖下) “那个警察叔叔捉个鬼!”
△吴九清拨开众人俯视湖面,发现陈得索举着鬼头慢慢游来,惊奇……
△陈得索上岸,左手拉,右手拽,‘鬼头’和身体分了家,现出原形——
众 人:(惊叫)“啊?是个大鲶鱼!”
陈得索:“是的,它是个鲶鱼,鲶鱼善钻洞寻食,它头扎进人头骨时,拔不出来,从
此戴了个面具,变成了‘丑鬼’。”
△吴九清上前拍拍陈得索的肩膀,露出飘忽不定笑——
吴九清:“行啊。老同学培训回来就当钟馗呀。”
△陈得索笑笑,拾起衣服,没有理睬他。
吴九清:“把人头扔了吧,鱼留住吃。”
陈得索:(摇头,把鲶鱼递给陈明)“鱼可以吃,但人头也不能扔。”
吴九清:(困惑瞪眼)“为什么?你想放家供着?”
陈得索:(瞪大眼睛)“请问,死者是谁? ”
△吴九清摇头。
陈 明:“可能是发大水,从上游冲下的。”
△吴九清斜了陈明一眼。
陈得索:(提着‘鬼头’)“我拿公安局技术科,作解剖复面。”
场:1——4
时:日
景:豫西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科室内
人:陈得索、杨抗利(男,后又叫杨弘。中年, 1982——1987年,31——37岁,先后任豫西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队长、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兼政委)
△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科室内。杨抗利和陈得索都盯着‘鬼头’石膏像。
杨抗利:(诧异地望着陈得索)“这‘鬼头’的鼻子和眼睛,为啥这样像你?”
陈得索:(惊恐而又困惑地摸着自己的鼻子)“是的,我也感到奇怪,但更奇怪的是,
你,也像我童年时认识的一个人!”
杨抗利:(吃惊的样子)“谁?”
陈得索:“这人也与我父亲的死有关。在没有弄清我父亲死因之前,我不能告诉你。”
杨抗利:“这事儿玄乎了,怎么还与我有关?我问你,你父亲埋葬在哪里?”
陈得索:(痛苦地)“听我母亲说埋在孔庙镇小学后的洼地里。”
杨抗利:“走,我们先让你母亲辨认,看是不是你父亲!”
场:1——5
时:日
景:陈得索家室内
人:陈得索、杨抗利、艾灵(女,1982年,58岁。陈得索的母亲,退休教师)
△陈得索陪杨抗利回陈家庄。
△陈得索从黑皮箱里取出‘鬼头’。
陈得索:“娘,您看这是谁?”
△艾灵仔细端详。突然,她放声大哭起来——
艾 灵:“国清呀,你死的冤呀!”
△陈得索也抽泣起来……
杨抗利:(扶艾灵)“艾妈妈,您不要难过。国清叔不是埋在孔庙小学吗?”
艾 灵:“这是国清到漫滩湖显灵,让得索为他报仇呀!”
△杨抗利摇摇头。
陈得索:(也不相信)“不,我父亲可能没有埋在孔庙小学!”
△艾灵惊呆。
艾 灵:“怎么证明?”
陈得索:“到孔庙小学挖棺验证!”
杨抗利:(点头,看艾灵)“您看——?”
艾 灵:“中,我领你们去孔庙小学!”
场:1——6
时:日
景:孔庙小学院内
人:陈得索、杨抗利、艾灵、陈青岩(男,1982年,58岁。孔庙小学门卫,原孔庙小学校长)、赵志德(男,1982年,22岁,民师,孔庙小学校长)
画外音:“二郎山如老人的一支右臂,由西向东伸来,尔后弯肘东北拥抱漫滩湖。湖外的柏子山像是二郎山老人的肘关节,肘下偏东北是陈家庄,肘上偏西南是孔庙镇。孔庙镇因孔子周游列国讲学后人为其立庙而来。镇北靠漫滩湖有一所小学,曾是孔子讲学的地方,所以叫孔庙小学。站在孔庙小学,遥望西南,青山摘云;放眼东北,湖波连天。”
△学校大门面南。以大门为中心路,把校园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从南至北有三排老式青瓦房。第一、二排,房前松柏。第三排,房前垂柳,房后花园。东区,是教学区。教室、砖路、操场、吊环、绿地、国旗,彼此陪衬。
△杨抗利、陈得索、艾灵驱车到孔庙小学大门口。
△陈得索鸣笛,看大门的老校长陈青岩弓着腰打开大门,他抬头看是陈得索,一愣怔,而后笑容可掬——
陈青岩:“老弟好!”
△陈得索机械地点点头,艾灵表情漠然。
△警车开进校园,在歪脖柏树下停。
△赵志德看有警车,紧忙从办公室跑出,看到艾灵、陈得索、杨抗利,慌忙
迎上——
(国作登字-2017-A-A0026590)
系列悬案侦破电视连续剧《豫西迷案》
【上部】《柏子山计划》(1——4集)
谢改成●著
片头设计
△音乐时而哀婉,时而恐怖,时而激昂……
△孔庙镇小学——古柏、古松枝挂残雪,掩映灰色瓦房,显得神秘,阴沉。
△柏子山——松柏稀疏,坟茔隐约……
△陈家庄——二郎山脚下,炊烟袅袅……
△京珠国道——如黑色飘带随二郎山蜿蜒,随柏子山摆动……,
△漫滩湖——远景,水势浩瀚,薄薄水雾升腾,隐约有山。大坝与青山相连,湖如倒挂的葫芦,上窄下宽…….中景,湖岸有芦苇、杂草;湖水倒映大坝闸楼……近景,水中鱼群游动。突然一个骷髅人头露出水面,七窍发黑,鱼群哗啦隐遁……
字幕跳出片名——柏子山计划。
△音乐响起,男女声二重唱——
沧桑辉煌
(雄浑 苍凉)
男 声:天地沧桑
寒来暑往
春华秋实
百态炎凉
女 声:翻开尘封的画卷
看人间万象
人变鬼
鬼变人
梦幻莫测
阴阴阳阳
男 声:人生多歧路
路路须提防
走正道
有陷阱
上鬼路
有法网
敢问苍天去处
试问大地何方
女 声:莫困惑
天自有公断
丑不会美
臭不会香
莫迷茫
地自有公道
是鬼
下地狱
是人
进天堂
男 女:日升月落是自然
苦甜酸辣是营养
成功失败是收获
沧桑浮沉是辉煌
第一集
场:1——1
时:晨
景:漫滩湖/陈家庄/柏子山/国道
人:陈得索(男,中年,1982——2002年,31——52岁。82年春,父亲陈国清冤案平反,他被安排到豫西县公安局当刑警,后升为刑警队长、副局长。是一二部剧中第一号正面人物)
画外音:“1982年盛夏的一个早上,豫西县公安局刑警陈得索在郑州大学法律系培训结业后坐公共汽车回老家陈家庄探望母亲。途径村西漫滩湖——”
△漫滩湖——湖岸蜿蜒,水势浩瀚,薄薄水雾升腾……
△湖出水口——二郎山伸臂阻挡,水闸楼在湖坝上矗立。
△二郎山脚下——陈家庄,村庄错落,炊烟袅袅……
△汽车沿漫滩湖大坝国道由远及近,陈得索坐在车上往外瞭望,面容冷峻,凝重……
场:1——2
时:晨
景:漫滩湖水闸楼栏杆桥上
人:陈得索、陈男(男,11岁,孔庙小学生)、小学生若干名
△客车通过大坝水闸楼桥。
△水闸楼没有开闸放水,但上早学的学生却叽叽喳喳地在水楼闸栏杆桥上聚集……
△汽车鸣笛。学生不理会,仍关注湖面……
△孔庙小学学生陈男惊叫一声——
陈 男:“鬼又露头了!”
△胆小的哭着往学校跑,胆大的仍迷惑地在 傻站着……
△陈得索听到学生的惊叫,好奇地站起来往
外张望。
陈得索:(招呼司机)“停车!”
△陈得索飞身下车,倚桥栏眺望——水静静的,朦朦胧胧。只有鱼儿在你一群,我一伙,嘴一张一合地无精打采地闲游着……
陈得索:(画外音)“哪儿有鬼呢?”
△同学们有的伸舌头挠头,有的锁眉踱步,个个不知所措…… 突然,湖面“轰隆”一声,露头的鱼像遭霹雳一样齐钻水中,激起湖水波浪相撞,响声哗哗……
△人们屏着呼吸,全神贯注看着湖面,只见离水闸楼三十米开外的湖面上有骷髅人头露出,头顶光秃,七孔发黑,面目狰狞,摇头晃脑向人们游来……
△霎时,人群如炸锅,乱喊乱叫…… 陈得索迅速脱掉外衣,飞身跳进湖里……
△鬼头打着旋儿挣扎下沉欲逃……说时迟那时快,陈得索猛一跃身,接近“鬼头”,双手把“鬼头”抓住托出水面……
场:1——3
时:同上
景:同上
人:陈得索、吴九清(男,1982年,31岁。漫滩湖湖区派出所长)、陈明(男,1982年,24岁。漫滩湖湖区派出所干警)、陈男(男,11岁,孔庙小学生)、小学生若干名
△漫滩湖派出所长吴九清、民警陈明一前一后从闸楼里光着膀子跑出来——
吴九清:(吼道)“小孩子,嚷嚷啥?”
陈 男:(指湖下) “那个警察叔叔捉个鬼!”
△吴九清拨开众人俯视湖面,发现陈得索举着鬼头慢慢游来,惊奇……
△陈得索上岸,左手拉,右手拽,‘鬼头’和身体分了家,现出原形——
众 人:(惊叫)“啊?是个大鲶鱼!”
陈得索:“是的,它是个鲶鱼,鲶鱼善钻洞寻食,它头扎进人头骨时,拔不出来,从
此戴了个面具,变成了‘丑鬼’。”
△吴九清上前拍拍陈得索的肩膀,露出飘忽不定笑——
吴九清:“行啊。老同学培训回来就当钟馗呀。”
△陈得索笑笑,拾起衣服,没有理睬他。
吴九清:“把人头扔了吧,鱼留住吃。”
陈得索:(摇头,把鲶鱼递给陈明)“鱼可以吃,但人头也不能扔。”
吴九清:(困惑瞪眼)“为什么?你想放家供着?”
陈得索:(瞪大眼睛)“请问,死者是谁? ”
△吴九清摇头。
陈 明:“可能是发大水,从上游冲下的。”
△吴九清斜了陈明一眼。
陈得索:(提着‘鬼头’)“我拿公安局技术科,作解剖复面。”
场:1——4
时:日
景:豫西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科室内
人:陈得索、杨抗利(男,后又叫杨弘。中年, 1982——1987年,31——37岁,先后任豫西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队长、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兼政委)
△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科室内。杨抗利和陈得索都盯着‘鬼头’石膏像。
杨抗利:(诧异地望着陈得索)“这‘鬼头’的鼻子和眼睛,为啥这样像你?”
陈得索:(惊恐而又困惑地摸着自己的鼻子)“是的,我也感到奇怪,但更奇怪的是,
你,也像我童年时认识的一个人!”
杨抗利:(吃惊的样子)“谁?”
陈得索:“这人也与我父亲的死有关。在没有弄清我父亲死因之前,我不能告诉你。”
杨抗利:“这事儿玄乎了,怎么还与我有关?我问你,你父亲埋葬在哪里?”
陈得索:(痛苦地)“听我母亲说埋在孔庙镇小学后的洼地里。”
杨抗利:“走,我们先让你母亲辨认,看是不是你父亲!”
场:1——5
时:日
景:陈得索家室内
人:陈得索、杨抗利、艾灵(女,1982年,58岁。陈得索的母亲,退休教师)
△陈得索陪杨抗利回陈家庄。
△陈得索从黑皮箱里取出‘鬼头’。
陈得索:“娘,您看这是谁?”
△艾灵仔细端详。突然,她放声大哭起来——
艾 灵:“国清呀,你死的冤呀!”
△陈得索也抽泣起来……
杨抗利:(扶艾灵)“艾妈妈,您不要难过。国清叔不是埋在孔庙小学吗?”
艾 灵:“这是国清到漫滩湖显灵,让得索为他报仇呀!”
△杨抗利摇摇头。
陈得索:(也不相信)“不,我父亲可能没有埋在孔庙小学!”
△艾灵惊呆。
艾 灵:“怎么证明?”
陈得索:“到孔庙小学挖棺验证!”
杨抗利:(点头,看艾灵)“您看——?”
艾 灵:“中,我领你们去孔庙小学!”
场:1——6
时:日
景:孔庙小学院内
人:陈得索、杨抗利、艾灵、陈青岩(男,1982年,58岁。孔庙小学门卫,原孔庙小学校长)、赵志德(男,1982年,22岁,民师,孔庙小学校长)
画外音:“二郎山如老人的一支右臂,由西向东伸来,尔后弯肘东北拥抱漫滩湖。湖外的柏子山像是二郎山老人的肘关节,肘下偏东北是陈家庄,肘上偏西南是孔庙镇。孔庙镇因孔子周游列国讲学后人为其立庙而来。镇北靠漫滩湖有一所小学,曾是孔子讲学的地方,所以叫孔庙小学。站在孔庙小学,遥望西南,青山摘云;放眼东北,湖波连天。”
△学校大门面南。以大门为中心路,把校园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从南至北有三排老式青瓦房。第一、二排,房前松柏。第三排,房前垂柳,房后花园。东区,是教学区。教室、砖路、操场、吊环、绿地、国旗,彼此陪衬。
△杨抗利、陈得索、艾灵驱车到孔庙小学大门口。
△陈得索鸣笛,看大门的老校长陈青岩弓着腰打开大门,他抬头看是陈得索,一愣怔,而后笑容可掬——
陈青岩:“老弟好!”
△陈得索机械地点点头,艾灵表情漠然。
△警车开进校园,在歪脖柏树下停。
△赵志德看有警车,紧忙从办公室跑出,看到艾灵、陈得索、杨抗利,慌忙
迎上——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