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8080
成片时长:每集约46分钟
阅读:11173
发表:2017/10/18
20集 悬疑,犯罪 电视剧剧本
《豫西迷案:柏子山计划》第1-4集
1-4
5-9
9-14
15-18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一集
1982年盛夏的一个早上,豫西县公安局刑警陈得索在郑州大学法律系培训结业后坐公共汽车回老家陈家庄探望母亲,途径村西漫滩湖,发现学生指着湖面惊叫,“鬼、鬼!”陈得索下车观看,发现离水闸楼三十米开外的湖面上有骷髅人头露出,头顶光秃,七孔发黑,面目狰狞,摇头晃脑向人们游来.... 陈得索迅速脱掉外衣,飞身跳进湖里……他双手把“鬼头”抓住托出水面……原来是个大鲶鱼头扎进人头骨出不来成了“鬼”。
陈得索提着“鬼头”到公安局技术科作解剖复面,竟然是他父亲陈国清的头骨。他父亲陈国清原是孔庙小学教师,在1951年春的镇反运动中被怀疑是《柏子山计划》中的“特务”而“畏罪自缢”,死后埋到孔庙小学后洼地。孔庙小学在漫滩湖西南岸,若沿湖外公路相距约有8里,若按湖水面算与学校相距至少3里。为什么陈国清的头骨在漫滩湖?陈得索和局长杨抗利在陈得索母亲艾灵带领下,决定到孔庙小学掘坟验尸。结果打开墓穴尸骨全无。为什么有人要把陈国清的尸体转移到湖里?在场的人议论纷纷,你挤我拥……突然,门卫陈青岩的老婆枝子在人群中浑身颤抖,她‘啊’的尖叫一声,晕倒在地,不省人事......
此时陈得索的母亲艾灵脑海勾起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往事——
1951年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悍然发动朝鲜战争,残留在大陆的特务、土匪、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反动会道门头子等,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蒋介石即将反攻大陆”,于是蠢蠢欲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保家卫国,中国政府决定派志愿军入朝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击侵略者;同时,为了巩固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镇反运动!”
在此背景下,豫西县委书记宋名接到军区转来截获的台湾蒋特的无线电密码,并初步破译出了电文主题是《柏子山计划》。宋名召集办公室主任于才厚,公安局长单虎、孔庙镇兵役部长谢先研究案情。宋名、于才厚、谢先、单虎都对柏子山都很敏感。柏子山也叫始祖山,传说是华夏始祖之一柏皇故地,它北靠漫滩湖,西邻孔庙镇,是豫西县孔庙镇的名胜古迹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宋名、谢先、单虎等新四军抗日游击队与国民党预备役团长柏云曾在此联合阻击过日寇。于才厚是谢先的老师,在抗日战争以前在孔庙小学当国语史地老师,更知道附近的柏子山。宋名认为,敌特双方对孔庙镇周围比较熟悉,要求谢先要积极配合公安局尽快挖出潜伏的特务, 粉碎《柏子山计划》。谢先说,“孔庙镇区域复杂,解放前土匪横行,日寇践踏,国共交战,可谓是鱼龙混杂。”宋名说,“你是土生土长的孔庙镇人,是镇长兼镇兵役部长,先把你知道的情况,作以认真梳理。”谢先说, “抗日战争前夕,我和陈国清、艾灵、杨秀峰、杨秀玉、陈青岩、吴明法等都在孔庙镇小学就读,1938年中原危机,国民政府宣布孔庙镇小学解散,选派少年精英南迁,当时于才厚主任是我们的国语史地老师,对我们进行抗日救国教育;虽然我也被学校选中,但没有走,而是按于老师的指导参加了新四军抗日游击队......”他迟疑片刻,“但跟随艾校长、于老师南迁的部分师生,重庆解放后只有于老师带回了陈国清、艾灵夫妇和没有姓名的体育老师老赵。现在陈国清夫妇和老赵在孔庙小学任教,其他人却都没有了消息。”于才厚对谢先后半部分的陈述惊恐、不满。宋名说,“孔庙小学老师的成分最复杂,要一一认真排查。特别重点调查曾在国统区上学或工作过的,在国民党队伍当兵的,跟日本人当伪军或在西山当土匪的。 ”单虎道,“政治形势,需要我们坐的个人历史都要交代清楚。”宋名、于才厚、谢先表情凝重,陷入沉思。
宋名要求单虎、谢先以孔庙小学教师为调查阵地,重点调查从重庆回来的老师和白龙沟村民龙山。
晚上,孔庙小学校长陈青岩在学校组织召开镇反运动动员会。谢先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单虎传达了县委镇压反革命会议精神,要求大家检举揭发,坚决粉碎敌特的《柏子山计划》阴谋。突如其来的政治运动,使大家疑虑、恐惧,彼此开始猜忌。台下的杨秀玉、武大林的目光投向台上的教导主任吴明法,而体育老师老赵却斜视台上的单虎;台上的谢先,校长陈青岩却盯着台下的陈国清、艾灵。台下的陈国清脑际却浮现他13岁时被土匪绑架的情景(略)。
散会后,陈国清、艾灵夫妇回到住室。陈国清情绪低落,引起妻子艾灵怀疑,“你好像有什么心事?”陈国清说,“《柏子山计划》,危害到豫西新政权和漫滩湖的安全,我作为共产党员,应自觉担起政治责任,我不得不联想到自己少年时遭绑架和我父亲神秘失踪等奇怪事件……艾灵冷笑道,“你自己还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有心思怀疑他人?”陈国清瞪大眼睛,“你怀疑我有问题?”艾灵说:“是的。于老师你们是怎么从白公馆逃出来的?‘真老赵’为什么成了‘假老赵’?”陈国清急忙捂着艾灵的嘴……”
陈国清带着怀孕的妻子艾灵从孔庙学校回到陈家庄家。母亲问回来原因。陈国清说,“我县有敌特搞《柏子山计划》,公安局要对孔庙小学教师历史进行清查,停课了。” 陈高氏又惊又疑,“你俩在老蒋那里干了什么?” 陈国清说,“娘,我是共产党员,没有做对不起党和政府的事。”陈国清沉默片刻,“组织可以对我和艾灵调查,我也有权利调查别人。”他上前一步问,“我离家前刻骨铭心的是土匪绑架我,勒索咱家。但后来,父亲都干些什么?他为什么神秘失踪呢?”陈高氏说,“你走后不久,孔庙镇沦陷,小鬼子似狼,汉奸像狗,土匪如鼠,就连你表哥谢先也当起强盗,害你爹,咱家的日子没有一天安生过。”陈高氏脑际浮出昔日的往事——“这是1942年夏,伪保长陈礼、保丁陈石堆帮日本人收的小麦存放咱仓库里,晚上一伙蒙面人,称是‘谢先的抗日游击队’逼你父亲开仓放粮。第二天,陈礼诬告你父亲通共。日本小队长龟田,要枪毙你父亲,被黑柱保释出来。你爹回来后,大骂谢先不是个东西。同年冬夜,一伙蒙面人又来我村又抢劫又抓人,陈青岩也被一伙蒙面人绑走,从此没有了音信。”陈国清问, “我父亲是啥时失踪的?”陈高氏说,“45年麦罢,二半夜时,有两个一胖一瘦的当兵人抬着竹轿,说谢先带领新四军游击队在柏子山和日本鬼子对打负伤,叫你爹去为他治伤。你爹被抬走后,从此没了信儿。”
第二集
陈国清准备找单虎反映谢先的情况,而单虎正和谢先徒步却到孔庙镇白龙村调查龙山。
谢先和杨秀玉在新四军抗日游击队结婚。杨秀玉和龙山是姨表兄妹。麦罢后,杨秀玉到龙山家与龙山妻同月生子。白龙沟村伪村长龙道、皇协军小队长吴明法让龙山给日本人运粮,并发现了老同学杨秀玉在龙山家。杨秀玉在龙山家得本村给日本人运粮信息后,把儿子交给龙山夫妇,连夜跑回抗日游击队,帮助宋名、谢先设伏劫走了日军皇粮。吴明法举报龙山家窝藏女共匪。龟田来龙山家问罪,龙山为保其子,把谢先的孩子交给了龟田当场被杀,而龙山的孩子——龙根却保住了。这是宋名点名调查他的缘由。龙山承认他自私保子,但不承认与《柏子山计划》有关。
宋名和于才厚到孔庙镇向单虎、谢先通告军区破译出的《柏子山计划》内容——“以柏子山为主,绘漫滩湖周边图,制《柏子山计划》。当心,东边有耳。”四人认为电文的中心是让潜伏的特务“以柏子山为中心区域,绘制漫滩湖地图。”但对电文结尾, ‘当心,东边有耳’这句话意见不一。谢先理解,“让制图人小心,不要暴露,隔墙有耳。”宋名、单虎虽有疑问但无新解,只得默认。而于才厚不以为然,他怀疑 ‘东边有耳’是指陈国清,但他没有明说。恰在此时,陈国清来找于才厚、单虎反映谢先问题。
陈国清被单虎、于才厚请到孔庙镇机关会议室内。陈国清反映,“谢先抗日战争时期,曾当土匪抢老日的皇粮,父亲陈子义神秘失踪也与其有关。”单虎说:“谢先抢日本人的皇粮,在柏子山与日作战,都是真的,但时间不对。你反映的问题我要向宋书记汇报。”
单虎走。于才厚对陈国清说, “破译出的《柏子山计划》内容,点了你的姓。”
陈国清惊恐愤怒。于才厚说,“你对柏子山和漫滩湖比较熟悉,‘老赵’有与台湾联系的能力和方法。‘老赵’是老牌特务,在重庆,他是特务头子毛人凤的铁杆干将。国民党要反攻大陆,逃台湾的毛人凤,难道不会与老赵联络?”陈国清说,“老赵是老牌特务,不能也说我也是老牌特务呀!”于才厚:“你要拿出经得起考验的证据。”陈国清说,“让我举报‘老赵’是老牌特务?暴露我们?”二人这前段对话恰巧被孔庙小学教导主任吴明法偷听到。吴明法迅速离开……
于才厚、陈国清二人在会议室继续争执。于才厚没有正面回答是否举报‘老赵’是老牌特务,而是让陈国清重温《狱中八条》。陈国清背出: “一、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于才厚道,“这《狱中八条》是许晓轩、江姐、刘国志等烈士们对罗广斌我们活着人的嘱托,也是向党赤忱的诉说,更是一封用烈士鲜血写成的控告信。渣滓洞和白公馆被关押遇难的地下共产党员,是由四川重庆地下党高层领导人纷纷变节导致的。其惨痛教训就是地下党部分领导干部存在严重的腐化、组织纪律松懈和用机会主义动机来领导地下工作等问题。血的教训,使烈士们总结出这《狱中八条》,希望我们活着出来的人要铭刻在心,同时还需要我们向组织转告:党的腐败现象时刻存在,即使在国民党特务到处疯狂抓捕时也存在;即使中共地下党在处于黎明前最黑暗、最残酷的阶段,党内领导干部的身份和地位也不能界定他的信仰和意志是否坚强。”陈国清认真倾听,他脑际浮现江姐、许晓轩、李国志、罗广斌等大批地下党坚贞不屈的壮举……陈国清说,请您放心,“我不当特务,更不当叛徒!”于才厚说,“当前,镇反运动让人相互猜忌,我们要牢记狱中八条,应对运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希望你经得起考验,记住我们的约定!”
单虎走进谢先办公室,他阴沉着脸透露了陈国清反映的内容。宋名、谢先对陈国清很不满。这时,孔庙小学教导主任吴明法进来,把全体老师政审档案放到谢先案前,并趴到谢先耳朵嘀咕一阵离开。
于才厚与陈国清谈话后也返回谢先办公室。谢先问于才厚,“审陈国清了吗?”于才厚反而说,“陈国清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谢先冷笑道,“那您为什么怀疑陈国清与《柏子山计划》有关?”于才厚矢口否认,并质问谢先,“陈国清的父亲陈子义失踪,是不是与你有关?你是不是当过土匪?”宋名为谢先洗清,“抗日战争时期,谢先跟我在柏子山和国民党预备团长柏云阻击日寇,在白龙沟设伏抢粮,从来没有在陈家庄抢粮,更没有要陈子义给谢先治伤。说谢先是土匪,这是有人对谢先诬陷和栽赃。”于才厚说,“如果有人诬陷谢先,不是陈国清而是另有其人。陈国清的父亲陈子义失踪这是事实。”宋名说,“抗日战争时期,豫西有多种武装,陈子义都有可能参与,得罪的人可能很多。但他没有加入新四军游击队,也有没有死在我们新四军手里。是死是活我们无法追究。”谢先说,“陈国清在转移我们的视线,来一个恶人告恶状,真正的特务是他和老赵,这两个人是《柏子山计划》案的最大嫌疑!”单虎吃惊, “你有什么证据?”谢先说:“请于主任回答。”于才厚心想,自己与陈国清的谈话可能被人偷听到,镇静道,“老赵不是特务。他原是南京中学体育教师,家人全部被日本人杀害,38年我们在武汉相遇,一路同行到重庆一中任教,1949年4月,重庆一中号召全市中学师生举行“争温饱、争生存” 罢课和示威游行。4月21日,国民党政府逮捕了积极领导组织发动运动的骨干人物,宣布学校解散,老赵失业拉起黄包车。”单虎说:“组织不能凭你说。”宋名决定: “把于才厚、陈国清和老赵控制起来,弄清他们的历史!”
第三集
于才厚被单虎隔离审查。他向单虎坦白:家住东北,9.18事变后,随张学良东北军到西北军,后到孔庙镇教学,期间经郾城县小学校长、地下共产党员蔡永令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冬,中原抗日危机,孔庙小学解散。校长艾丁率于才厚等骨干老师和10名精英少年南迁武汉。到武汉后,他们遭日本飞机轰炸,校长艾丁夫妇和部分老师被炸死。于才厚又带艾灵、陈国清、杨秀峰等师生坐轮船到重庆。途中认识南京某中学体育老师老赵等师生。他们合队到重庆后被重庆一中校长文艺陶,教师周梅修接走,开始了新的工作学习生活。抗日战争结束后,陈国清、艾灵、杨秀峰等人留校任教。陈国清经于才厚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艾灵结婚。1949年春,重庆一中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了以学生为主体并有广大公教人员和部分工人群众参加的声势浩大的“争温饱、争生存” 罢课和示威游行。国民党当局对组织这次运动的领导人和骨干进行大逮捕。4月21日,运动达到最高潮,史称 “四•二一”运动。
孔庙小学体育老师老赵也被谢先五花大绑。谢先问,“你这个老牌特务,台湾是怎么与你保持联系而实施《柏子山计划》的?”老赵镇静道,“谁能证明我是特务?”谢先说,“于才厚和陈国清能证明!”陈国清被两名战士架着走进来让指认,陈国清却不承认说过老赵是‘老牌特务’,他要求证人出面作证。谢先让吴明法进来作证,复述了于才厚与陈国清对话的前部分内容。谢先说,“你和老牌特务勾结一起,实施《柏子山计划》,却诬陷我是土匪。现在你还有什么说的?”陈国清不服。吴明法鼓动道,“谢部长,这家伙欠修理!”在谢先默许下,吴明法伙同教师侯气对陈国清拳打脚踢,并决定吊起来。艾灵挺着大肚子从外面冲进来,护着陈国清,说,“国情是被国民党逮捕关押过的共产党员。”陈国清痛苦摇头。艾灵说,“你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忠诚。为迎来新中国的诞生,你积极参与重庆一中“四•二一”运动而被捕。在国民党的狱中你不屈不挠,为什么在共产党组织面前胡说八道?你疯了?活够了?”陈国清说, “我没有疯,也没有活够。”无奈陈国清交代被捕出狱的经过——
1949年4月21日,陈国清参与于才厚领导的重庆一中“四•二一”运动。国民党军警把文艺陶、于才厚、周梅修、陈国清抓起来关进白公馆。重庆一中解散,体育老师老赵拉起黄包车。1949年11底,国民党对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于才厚和《红岩》作者罗广斌等策反了白公馆看守杨钦典,放出了他们未处决的19人。谢先问老赵和杨钦典的下落,陈国清说,“杨钦典被国民党军警击毙,老赵拉黄包车偶然遇我们,随之来豫西。”谢先对陈国清的供述,将信将疑,把二人移交给公安局。
陈国清承认被捕过后,单虎、谢先在宋名办公室对于才厚进一步审讯。宋名问,“你们为什么要一直隐瞒被捕事实?”于才厚说, “怕你们不相信我们对党对新中国的忠诚!”宋名拍案而起,“你这是不信任共产党!”于才厚说,“我信任党和人民的军队,但是有个别领导的水平我并不敢恭维。”宋名说,“你是说在坐的我仨?抗日寇,打蒋匪,我们出生入死,谢先孩子放龙山家被龟田刺死。目前我们都为镇反运动工作,殚精竭虑。”于才厚说,“我没有否定你们的工作,但是,长期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给我党地下工作者以血的教训。渣滓洞、白公馆的烈士在最后一刻,总结出《狱中八条》,告诫活着的同志相信领导,但不能迷信领导,因为领导也会犯主观错误,更容易贪污腐败。”谢先认为,“于才厚是故弄玄虚。”单虎认为,“根本没有什么《狱中八条》,这是潜伏特务编造的‘护身符。”宋名决定,“继续调查。”
单虎在重庆市公安局刑侦处科长刘子峰的配合下,调查了重庆市团委书记罗广斌、重庆一中校长文艺陶、教师周梅修。他们和于才厚、陈国清被捕出狱供述吻合,都不承认是特务、叛徒。但他们对杨钦典、老赵的相貌及下落却有不同说法。罗广斌说,“杨钦典是河南豫西人,高个子,小眼睛,面色黝黑。在他没有放我们之前,我们承诺他不受迫害。我们出狱第三天就向重庆军管会保他无罪,军管会还答应给他安排工作,但是我们寻找他时,却没有找到。”而文艺陶说,“老赵高个子,肤色白,是大眼睛。一中复学后失踪了。”刘子峰说, “当时军管会寻找渣滓洞、白公馆烈士活动,在白公馆后山路上,发现有了一辆黄包车和一具尸体,对无名尸体只草草埋掉。”单虎和重庆公安局决定罗广斌到孔庙小学辨别老赵真实身份。
1982年盛夏的一个早上,豫西县公安局刑警陈得索在郑州大学法律系培训结业后坐公共汽车回老家陈家庄探望母亲,途径村西漫滩湖,发现学生指着湖面惊叫,“鬼、鬼!”陈得索下车观看,发现离水闸楼三十米开外的湖面上有骷髅人头露出,头顶光秃,七孔发黑,面目狰狞,摇头晃脑向人们游来.... 陈得索迅速脱掉外衣,飞身跳进湖里……他双手把“鬼头”抓住托出水面……原来是个大鲶鱼头扎进人头骨出不来成了“鬼”。
陈得索提着“鬼头”到公安局技术科作解剖复面,竟然是他父亲陈国清的头骨。他父亲陈国清原是孔庙小学教师,在1951年春的镇反运动中被怀疑是《柏子山计划》中的“特务”而“畏罪自缢”,死后埋到孔庙小学后洼地。孔庙小学在漫滩湖西南岸,若沿湖外公路相距约有8里,若按湖水面算与学校相距至少3里。为什么陈国清的头骨在漫滩湖?陈得索和局长杨抗利在陈得索母亲艾灵带领下,决定到孔庙小学掘坟验尸。结果打开墓穴尸骨全无。为什么有人要把陈国清的尸体转移到湖里?在场的人议论纷纷,你挤我拥……突然,门卫陈青岩的老婆枝子在人群中浑身颤抖,她‘啊’的尖叫一声,晕倒在地,不省人事......
此时陈得索的母亲艾灵脑海勾起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往事——
1951年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悍然发动朝鲜战争,残留在大陆的特务、土匪、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反动会道门头子等,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蒋介石即将反攻大陆”,于是蠢蠢欲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保家卫国,中国政府决定派志愿军入朝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击侵略者;同时,为了巩固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镇反运动!”
在此背景下,豫西县委书记宋名接到军区转来截获的台湾蒋特的无线电密码,并初步破译出了电文主题是《柏子山计划》。宋名召集办公室主任于才厚,公安局长单虎、孔庙镇兵役部长谢先研究案情。宋名、于才厚、谢先、单虎都对柏子山都很敏感。柏子山也叫始祖山,传说是华夏始祖之一柏皇故地,它北靠漫滩湖,西邻孔庙镇,是豫西县孔庙镇的名胜古迹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宋名、谢先、单虎等新四军抗日游击队与国民党预备役团长柏云曾在此联合阻击过日寇。于才厚是谢先的老师,在抗日战争以前在孔庙小学当国语史地老师,更知道附近的柏子山。宋名认为,敌特双方对孔庙镇周围比较熟悉,要求谢先要积极配合公安局尽快挖出潜伏的特务, 粉碎《柏子山计划》。谢先说,“孔庙镇区域复杂,解放前土匪横行,日寇践踏,国共交战,可谓是鱼龙混杂。”宋名说,“你是土生土长的孔庙镇人,是镇长兼镇兵役部长,先把你知道的情况,作以认真梳理。”谢先说, “抗日战争前夕,我和陈国清、艾灵、杨秀峰、杨秀玉、陈青岩、吴明法等都在孔庙镇小学就读,1938年中原危机,国民政府宣布孔庙镇小学解散,选派少年精英南迁,当时于才厚主任是我们的国语史地老师,对我们进行抗日救国教育;虽然我也被学校选中,但没有走,而是按于老师的指导参加了新四军抗日游击队......”他迟疑片刻,“但跟随艾校长、于老师南迁的部分师生,重庆解放后只有于老师带回了陈国清、艾灵夫妇和没有姓名的体育老师老赵。现在陈国清夫妇和老赵在孔庙小学任教,其他人却都没有了消息。”于才厚对谢先后半部分的陈述惊恐、不满。宋名说,“孔庙小学老师的成分最复杂,要一一认真排查。特别重点调查曾在国统区上学或工作过的,在国民党队伍当兵的,跟日本人当伪军或在西山当土匪的。 ”单虎道,“政治形势,需要我们坐的个人历史都要交代清楚。”宋名、于才厚、谢先表情凝重,陷入沉思。
宋名要求单虎、谢先以孔庙小学教师为调查阵地,重点调查从重庆回来的老师和白龙沟村民龙山。
晚上,孔庙小学校长陈青岩在学校组织召开镇反运动动员会。谢先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单虎传达了县委镇压反革命会议精神,要求大家检举揭发,坚决粉碎敌特的《柏子山计划》阴谋。突如其来的政治运动,使大家疑虑、恐惧,彼此开始猜忌。台下的杨秀玉、武大林的目光投向台上的教导主任吴明法,而体育老师老赵却斜视台上的单虎;台上的谢先,校长陈青岩却盯着台下的陈国清、艾灵。台下的陈国清脑际却浮现他13岁时被土匪绑架的情景(略)。
散会后,陈国清、艾灵夫妇回到住室。陈国清情绪低落,引起妻子艾灵怀疑,“你好像有什么心事?”陈国清说,“《柏子山计划》,危害到豫西新政权和漫滩湖的安全,我作为共产党员,应自觉担起政治责任,我不得不联想到自己少年时遭绑架和我父亲神秘失踪等奇怪事件……艾灵冷笑道,“你自己还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有心思怀疑他人?”陈国清瞪大眼睛,“你怀疑我有问题?”艾灵说:“是的。于老师你们是怎么从白公馆逃出来的?‘真老赵’为什么成了‘假老赵’?”陈国清急忙捂着艾灵的嘴……”
陈国清带着怀孕的妻子艾灵从孔庙学校回到陈家庄家。母亲问回来原因。陈国清说,“我县有敌特搞《柏子山计划》,公安局要对孔庙小学教师历史进行清查,停课了。” 陈高氏又惊又疑,“你俩在老蒋那里干了什么?” 陈国清说,“娘,我是共产党员,没有做对不起党和政府的事。”陈国清沉默片刻,“组织可以对我和艾灵调查,我也有权利调查别人。”他上前一步问,“我离家前刻骨铭心的是土匪绑架我,勒索咱家。但后来,父亲都干些什么?他为什么神秘失踪呢?”陈高氏说,“你走后不久,孔庙镇沦陷,小鬼子似狼,汉奸像狗,土匪如鼠,就连你表哥谢先也当起强盗,害你爹,咱家的日子没有一天安生过。”陈高氏脑际浮出昔日的往事——“这是1942年夏,伪保长陈礼、保丁陈石堆帮日本人收的小麦存放咱仓库里,晚上一伙蒙面人,称是‘谢先的抗日游击队’逼你父亲开仓放粮。第二天,陈礼诬告你父亲通共。日本小队长龟田,要枪毙你父亲,被黑柱保释出来。你爹回来后,大骂谢先不是个东西。同年冬夜,一伙蒙面人又来我村又抢劫又抓人,陈青岩也被一伙蒙面人绑走,从此没有了音信。”陈国清问, “我父亲是啥时失踪的?”陈高氏说,“45年麦罢,二半夜时,有两个一胖一瘦的当兵人抬着竹轿,说谢先带领新四军游击队在柏子山和日本鬼子对打负伤,叫你爹去为他治伤。你爹被抬走后,从此没了信儿。”
第二集
陈国清准备找单虎反映谢先的情况,而单虎正和谢先徒步却到孔庙镇白龙村调查龙山。
谢先和杨秀玉在新四军抗日游击队结婚。杨秀玉和龙山是姨表兄妹。麦罢后,杨秀玉到龙山家与龙山妻同月生子。白龙沟村伪村长龙道、皇协军小队长吴明法让龙山给日本人运粮,并发现了老同学杨秀玉在龙山家。杨秀玉在龙山家得本村给日本人运粮信息后,把儿子交给龙山夫妇,连夜跑回抗日游击队,帮助宋名、谢先设伏劫走了日军皇粮。吴明法举报龙山家窝藏女共匪。龟田来龙山家问罪,龙山为保其子,把谢先的孩子交给了龟田当场被杀,而龙山的孩子——龙根却保住了。这是宋名点名调查他的缘由。龙山承认他自私保子,但不承认与《柏子山计划》有关。
宋名和于才厚到孔庙镇向单虎、谢先通告军区破译出的《柏子山计划》内容——“以柏子山为主,绘漫滩湖周边图,制《柏子山计划》。当心,东边有耳。”四人认为电文的中心是让潜伏的特务“以柏子山为中心区域,绘制漫滩湖地图。”但对电文结尾, ‘当心,东边有耳’这句话意见不一。谢先理解,“让制图人小心,不要暴露,隔墙有耳。”宋名、单虎虽有疑问但无新解,只得默认。而于才厚不以为然,他怀疑 ‘东边有耳’是指陈国清,但他没有明说。恰在此时,陈国清来找于才厚、单虎反映谢先问题。
陈国清被单虎、于才厚请到孔庙镇机关会议室内。陈国清反映,“谢先抗日战争时期,曾当土匪抢老日的皇粮,父亲陈子义神秘失踪也与其有关。”单虎说:“谢先抢日本人的皇粮,在柏子山与日作战,都是真的,但时间不对。你反映的问题我要向宋书记汇报。”
单虎走。于才厚对陈国清说, “破译出的《柏子山计划》内容,点了你的姓。”
陈国清惊恐愤怒。于才厚说,“你对柏子山和漫滩湖比较熟悉,‘老赵’有与台湾联系的能力和方法。‘老赵’是老牌特务,在重庆,他是特务头子毛人凤的铁杆干将。国民党要反攻大陆,逃台湾的毛人凤,难道不会与老赵联络?”陈国清说,“老赵是老牌特务,不能也说我也是老牌特务呀!”于才厚:“你要拿出经得起考验的证据。”陈国清说,“让我举报‘老赵’是老牌特务?暴露我们?”二人这前段对话恰巧被孔庙小学教导主任吴明法偷听到。吴明法迅速离开……
于才厚、陈国清二人在会议室继续争执。于才厚没有正面回答是否举报‘老赵’是老牌特务,而是让陈国清重温《狱中八条》。陈国清背出: “一、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于才厚道,“这《狱中八条》是许晓轩、江姐、刘国志等烈士们对罗广斌我们活着人的嘱托,也是向党赤忱的诉说,更是一封用烈士鲜血写成的控告信。渣滓洞和白公馆被关押遇难的地下共产党员,是由四川重庆地下党高层领导人纷纷变节导致的。其惨痛教训就是地下党部分领导干部存在严重的腐化、组织纪律松懈和用机会主义动机来领导地下工作等问题。血的教训,使烈士们总结出这《狱中八条》,希望我们活着出来的人要铭刻在心,同时还需要我们向组织转告:党的腐败现象时刻存在,即使在国民党特务到处疯狂抓捕时也存在;即使中共地下党在处于黎明前最黑暗、最残酷的阶段,党内领导干部的身份和地位也不能界定他的信仰和意志是否坚强。”陈国清认真倾听,他脑际浮现江姐、许晓轩、李国志、罗广斌等大批地下党坚贞不屈的壮举……陈国清说,请您放心,“我不当特务,更不当叛徒!”于才厚说,“当前,镇反运动让人相互猜忌,我们要牢记狱中八条,应对运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希望你经得起考验,记住我们的约定!”
单虎走进谢先办公室,他阴沉着脸透露了陈国清反映的内容。宋名、谢先对陈国清很不满。这时,孔庙小学教导主任吴明法进来,把全体老师政审档案放到谢先案前,并趴到谢先耳朵嘀咕一阵离开。
于才厚与陈国清谈话后也返回谢先办公室。谢先问于才厚,“审陈国清了吗?”于才厚反而说,“陈国清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谢先冷笑道,“那您为什么怀疑陈国清与《柏子山计划》有关?”于才厚矢口否认,并质问谢先,“陈国清的父亲陈子义失踪,是不是与你有关?你是不是当过土匪?”宋名为谢先洗清,“抗日战争时期,谢先跟我在柏子山和国民党预备团长柏云阻击日寇,在白龙沟设伏抢粮,从来没有在陈家庄抢粮,更没有要陈子义给谢先治伤。说谢先是土匪,这是有人对谢先诬陷和栽赃。”于才厚说,“如果有人诬陷谢先,不是陈国清而是另有其人。陈国清的父亲陈子义失踪这是事实。”宋名说,“抗日战争时期,豫西有多种武装,陈子义都有可能参与,得罪的人可能很多。但他没有加入新四军游击队,也有没有死在我们新四军手里。是死是活我们无法追究。”谢先说,“陈国清在转移我们的视线,来一个恶人告恶状,真正的特务是他和老赵,这两个人是《柏子山计划》案的最大嫌疑!”单虎吃惊, “你有什么证据?”谢先说:“请于主任回答。”于才厚心想,自己与陈国清的谈话可能被人偷听到,镇静道,“老赵不是特务。他原是南京中学体育教师,家人全部被日本人杀害,38年我们在武汉相遇,一路同行到重庆一中任教,1949年4月,重庆一中号召全市中学师生举行“争温饱、争生存” 罢课和示威游行。4月21日,国民党政府逮捕了积极领导组织发动运动的骨干人物,宣布学校解散,老赵失业拉起黄包车。”单虎说:“组织不能凭你说。”宋名决定: “把于才厚、陈国清和老赵控制起来,弄清他们的历史!”
第三集
于才厚被单虎隔离审查。他向单虎坦白:家住东北,9.18事变后,随张学良东北军到西北军,后到孔庙镇教学,期间经郾城县小学校长、地下共产党员蔡永令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冬,中原抗日危机,孔庙小学解散。校长艾丁率于才厚等骨干老师和10名精英少年南迁武汉。到武汉后,他们遭日本飞机轰炸,校长艾丁夫妇和部分老师被炸死。于才厚又带艾灵、陈国清、杨秀峰等师生坐轮船到重庆。途中认识南京某中学体育老师老赵等师生。他们合队到重庆后被重庆一中校长文艺陶,教师周梅修接走,开始了新的工作学习生活。抗日战争结束后,陈国清、艾灵、杨秀峰等人留校任教。陈国清经于才厚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艾灵结婚。1949年春,重庆一中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了以学生为主体并有广大公教人员和部分工人群众参加的声势浩大的“争温饱、争生存” 罢课和示威游行。国民党当局对组织这次运动的领导人和骨干进行大逮捕。4月21日,运动达到最高潮,史称 “四•二一”运动。
孔庙小学体育老师老赵也被谢先五花大绑。谢先问,“你这个老牌特务,台湾是怎么与你保持联系而实施《柏子山计划》的?”老赵镇静道,“谁能证明我是特务?”谢先说,“于才厚和陈国清能证明!”陈国清被两名战士架着走进来让指认,陈国清却不承认说过老赵是‘老牌特务’,他要求证人出面作证。谢先让吴明法进来作证,复述了于才厚与陈国清对话的前部分内容。谢先说,“你和老牌特务勾结一起,实施《柏子山计划》,却诬陷我是土匪。现在你还有什么说的?”陈国清不服。吴明法鼓动道,“谢部长,这家伙欠修理!”在谢先默许下,吴明法伙同教师侯气对陈国清拳打脚踢,并决定吊起来。艾灵挺着大肚子从外面冲进来,护着陈国清,说,“国情是被国民党逮捕关押过的共产党员。”陈国清痛苦摇头。艾灵说,“你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忠诚。为迎来新中国的诞生,你积极参与重庆一中“四•二一”运动而被捕。在国民党的狱中你不屈不挠,为什么在共产党组织面前胡说八道?你疯了?活够了?”陈国清说, “我没有疯,也没有活够。”无奈陈国清交代被捕出狱的经过——
1949年4月21日,陈国清参与于才厚领导的重庆一中“四•二一”运动。国民党军警把文艺陶、于才厚、周梅修、陈国清抓起来关进白公馆。重庆一中解散,体育老师老赵拉起黄包车。1949年11底,国民党对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于才厚和《红岩》作者罗广斌等策反了白公馆看守杨钦典,放出了他们未处决的19人。谢先问老赵和杨钦典的下落,陈国清说,“杨钦典被国民党军警击毙,老赵拉黄包车偶然遇我们,随之来豫西。”谢先对陈国清的供述,将信将疑,把二人移交给公安局。
陈国清承认被捕过后,单虎、谢先在宋名办公室对于才厚进一步审讯。宋名问,“你们为什么要一直隐瞒被捕事实?”于才厚说, “怕你们不相信我们对党对新中国的忠诚!”宋名拍案而起,“你这是不信任共产党!”于才厚说,“我信任党和人民的军队,但是有个别领导的水平我并不敢恭维。”宋名说,“你是说在坐的我仨?抗日寇,打蒋匪,我们出生入死,谢先孩子放龙山家被龟田刺死。目前我们都为镇反运动工作,殚精竭虑。”于才厚说,“我没有否定你们的工作,但是,长期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给我党地下工作者以血的教训。渣滓洞、白公馆的烈士在最后一刻,总结出《狱中八条》,告诫活着的同志相信领导,但不能迷信领导,因为领导也会犯主观错误,更容易贪污腐败。”谢先认为,“于才厚是故弄玄虚。”单虎认为,“根本没有什么《狱中八条》,这是潜伏特务编造的‘护身符。”宋名决定,“继续调查。”
单虎在重庆市公安局刑侦处科长刘子峰的配合下,调查了重庆市团委书记罗广斌、重庆一中校长文艺陶、教师周梅修。他们和于才厚、陈国清被捕出狱供述吻合,都不承认是特务、叛徒。但他们对杨钦典、老赵的相貌及下落却有不同说法。罗广斌说,“杨钦典是河南豫西人,高个子,小眼睛,面色黝黑。在他没有放我们之前,我们承诺他不受迫害。我们出狱第三天就向重庆军管会保他无罪,军管会还答应给他安排工作,但是我们寻找他时,却没有找到。”而文艺陶说,“老赵高个子,肤色白,是大眼睛。一中复学后失踪了。”刘子峰说, “当时军管会寻找渣滓洞、白公馆烈士活动,在白公馆后山路上,发现有了一辆黄包车和一具尸体,对无名尸体只草草埋掉。”单虎和重庆公安局决定罗广斌到孔庙小学辨别老赵真实身份。
阅读剧本正文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