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2917
成片时长:约139分钟
阅读:9558
发表:2019/10/11
主旋律,农村,家庭
电影剧本
纳西县长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和艾芦淡淡一笑:“怎么到县上来了,我也说不好,可能就是工作需要吧!或者是来为‘先代会’服务一下,完了又回去!”
干事怀着崇敬且好奇的心情又问道:“听说咱们丽江地区12县就您一个记者,而您的文章用稿量是全省第一,这是真的吗?”
和艾芦轻声笑了笑:“不错,这是前不久我和地区军管会一位负责人去昆明参加省军管会政工组新闻处召开的全省新闻工作会议上,把我的用稿量排成全省第一名,还号召全省的新闻工作者们向我看齐呢!”
办公室里的人高兴地表示着感慨:“和记者,真有您的,太棒啦!”“太为我们丽江争光啦!”“您把好经验统统传给我们一下吧!”
和艾芦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说道:“哎!大家千万别给我戴高帽子啊!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为!”
脸色有些腼腆,嘴角挂着真挚的微笑,办公室里唯一的女性陈莉老师带着四川家乡口音的普通话也不禁插上话来:“和记者,听您刚才说的,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哟!我平时比较关注省报和省电台有关丽江方面的报道,可这些文章的署名总是以集体名义出现,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和艾芦放下手中的笔头,微笑着回答说:“陈老师你说对了,这几年我写的评论、通讯、报道、纪实作品等,均署名为是‘写作组’、‘创作组’、‘报道组’的,这是上面不成文的要求呢!意思即不突出个人,体现集体主义的思想及成果嘛!”
陈莉有所感悟地:“啊,是这样……”
宣传干事等几个却是兴奋不已:“和记者,不管落什么名字,您就是最棒的!”“丽江人谁不知道您这个‘眼镜大记者’呀!……”
说着、笑着,不一会儿,他们这些个负责跑材料的陆续走出房间分头忙活去了,办公室里一下子就剩下了负责执笔的和艾芦、陈莉二人。
陈莉含着笑看着和艾芦随意地问道:“和记者呀,看你成果很是辉煌嘛,想必你是从院校新闻系出来的。”
和艾芦高兴地感慨着说道:“陈老师,你一定是川大文学系的高材生,想象力太丰富啦!不过……”
陈莉快言快语:“没关系的,和记者,就算你不是科班出身,成绩摆在这里了嘛,就是好样的!”
和艾芦“扑哧”一笑:“陈老师,我要是来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你不会笑话我吧?那好的,我就给你来个自我介绍,当作相互交底也成!”
“首先我要说明一下,我没学过什么新闻系,搞记者是半路出家的。真实情况是这样,1957年在丽江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1962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中学老师,随后从事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则只是自己的业余爱好!”
陈莉抱歉着表示道:“失敬,失敬啦!和记者,和老师,原来是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出来的,那您……莫非……您……”陈莉好象想到了什么,眼睛里突然一阵异样的闪亮,
陈莉忽然兴奋起来:“对!和老师,您刚才说到了文学创作是吗?我想起来了,五六年前我还在川大中文系读书时,我们的老师曾在系里重点介绍过那时期在中国文坛上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刊物,其中有一本当年(1957年)曾名声大噪的《中国诗选》的印象当时就十分深刻的,许多年过去了,只要一想起来,这本诗选中精彩绝伦的诗篇就会让包括我在内的众多读者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呢!”
和艾芦不禁问了一句:“这么好的评价,看来陈老师对这本诗选是有些情有独钟嘛!”
陈莉认真地:“那肯定是!诗选是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词18首打头的,也许是空前绝后也说不准呢!”
和艾芦表示赞同:“这倒有可能的,至少是不会多见吧!”
陈莉脸上不禁现出了红晕,激动着:“和老师,诗选里还刊登了一位中央民族学院纳西学子创作的三首民族民间歌谣,这位学子名叫和艾芦,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应该就是眼前的你,对吧?”
和艾芦脸上也泛出一阵红晕,他点了点头:“陈老师,你是怎么猜着了的,这事没有多少人知道呢!”
陈莉莞尔一笑:“和老师呀,太不容易了!能和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同一本诗选中激扬文字,抒发情感于中国高端诗坛之上,那是多么荣耀的事!”陈莉满怀崇敬、激情洋溢地说道。
和艾芦激动地:“谢谢褒奖,陈老师,谢谢鼓励啦!”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送给了他们温馨美丽的空间,和艾芦、陈莉此时此刻产生出了相见恨晚的共鸣!他们愉快地讨论着、交流着共同关心的话题!
17 和学武宿舍
听完和艾芦的讲述,和学武赞不绝口:“多好的姑娘,有知识,有水平,有修养,你们之间我看还有缘份嘛,说说看,后面什么情况?”
和艾芦轻声笑了笑:“先代会结束后,我们继续来往,交流、了解多了,彼此的倾慕也很快而至,一个月下来,她同意嫁给我,做纳西族媳妇,我也郑重表示,非她不娶!”
和学武喜出望外,由衷地:“好,好事,好事呀!”
和艾芦高兴不起来,叹了口气:“唉!虽说是好事,却有人就有能耐把它弄成麻烦事,太可恶啦!”
和学武听了着急起来:“怎么回事,你快说来!”
和艾芦气愤地:“是政工组里有人故意找茬,在革委会大院里散布言论,说我和艾芦破坏归国华侨婚姻,说是陈莉有一位大学时期的恋人是归国华侨,是我把他们拆散了的。”
和学武冷静地追问道:“难道说这陈莉老师与她那个同学结了婚或是订婚了,如果没有的话那怎么也不能说是破坏婚姻,破坏华侨政策嘛!”
和艾芦认真地:“陈莉那个同学在外省工作呢!他们平时仅仅是书信来往,也许感情基础是有的,毕竟是同窗几年过来的嘛!不过您说的什么结婚、订婚那些是绝对没有的。”
和学武听着来了气:“听说过破坏军婚是违法犯罪行为,没听说过还有一个破坏华侨婚姻的说法,我知道政工组里有几个人会搞小动作呢!看来你一定是与他们有隔阂啦”。
和艾芦点点头生气地:“还不是看不惯他们盛气凌人的派头,没有和他们进行亲密合作,说了一些公道话而得罪了他们的,结果是处处遭受冷潮热讽,无情打击,甚至是暗中盯梢,想抓个现场大不敬的活典型呢!而昨天,他们在大院里居然贴出了针对我的大字报,想置我于死地而后快呢!”
和学武义愤填膺,涨红了脸:“岂有此理,太不像话啦。”
和艾芦也气愤着:“为此,我想豁出去了,准备现在就去政工组找头头讨个公道,大不了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罢啦!”
和学武冷静下来,思考了一会后摇着头说道:“我看你先不要这么着急的,不是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吗?大记者心里也要放开些嘛!你这事我替你去澄清,我就不信他们这几个人把县革委会大院掀翻啦!”
和艾芦担心地:“和主任啊!您可不必为我这事去找麻烦的,我看这些人上下都是一条线操纵着,拉帮结派搞得火热,没有什么事办不成的呢!”
和学武抬手看了看手表,毅然说道:“我现在就去政工组一趟,你静下心来等着,一切等我回来后再说啊!”
18 政工组办公室
两个年纪相仿,均在二十六七岁的年轻男子正在一张办公桌前窃窃私语。
青年甲得意忘形地:“这回大记者和艾芦日子不好过了,破坏华侨婚姻这条罪状够让他喝一壶的。”
青年乙幸灾乐祸地:“大字报真是威力无比呢!大院里看的人够多的,很多人当场都在指责道貌岸然的大记者,痛骂他是腐化堕落的小人,咳!真是大快人心呀!”
“什么事让你们大快人心呀?”已经悄然无声在办公室门边静听了一会的和学武踏着“咚咚”的脚步并大声问着话走了进来。
屋内两个年轻人吃了一惊,都立马站起身笑脸相迎:“啊!是和副主任呀,快请坐、快请坐!”“和副主任去太安公社蹲点,一去就是一两个月,这回下来是……”
和学武铁青着脸,拉过来一张椅子坐在二人对面:“先别问我回来什么事了,你二人刚才说什么大快人心事,给我讲讲,是什么事让你们如此大快人心的呀?”
二人缓过神来,其中一人忙给和学武泡上茶水端了上来,陪着笑:“啊,和副主任想必是看到院子里和艾芦的大字报了,我们说的就是这事,也请您给我们交流一下读后感言,当然还给我们多作一些指导那是更好!”
另一人也上前进言着:“和副主任,这和艾芦自恃是咱们丽江地区大记者,目中无人太猖狂了,还破坏爱国华侨婚姻,是可忍孰不可忍!先用大字报给他个下马威,好让他悔悟并悬崖勒马,实在不行就狠狠收拾他!”
和学武耐着性子又问道:“这么说大院里大字报是你们贴的啦?”
二人不约而同地:“是的、是的,我们是根据县革委会委员、政工组许强副组长的指示办的!”
和学武轻蔑的一笑:“那看来我是找对人了,你们许副组长人呢,我想直接跟他交流交流呢!”
“他去大研公社革委会指导工作了!”其中一人抢着回答道。
和学武自己掏出“春城”牌香烟点上一支后,摆摆手招呼着二人:“那行,许副组长明天再找他聊,现在我就先给你二人交流一下吧!”
和学武吸了几口香烟,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两人后,漫不经心地说道:“哎!我好像记得你们同王志林一起进县人委会工作的不是?应该都是二十七八岁了的,而且也都结了婚,娃娃也一定是好几岁了吧?”
二人愣住,都不曾想到和学武冷不丁的这么一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傻了眼的相互对视了一下不知所措!
一会,其中一人还算有了相应的回应:“是的,和副主任,那年我们与王志林一道参加工作的,那时您是丽江县县长嘛!不过,当时‘文化大革命’也正好开始啦!”
另一人也好像是突然想到了怎样回答似的,一口气说出:“和副主任,您说对了,我们两个今年都是27岁,娃娃也有4岁了,还都在一个幼儿园呢!我记得那年您还参加了我的婚礼啦!哈哈哈……”得意地一阵笑了起来。
和学武突然把脸一沉,向二人投去严厉的目光,铿锵有力地:“很好,你二人看来还不至于良心让狗吃了!那听好啦,我对你们那个大字报持反对意见,先不说和艾芦为宣传报道咱们丽江做了那么多贡献,就说他个人今年已经是三十二三岁的年龄了,谈个对象碍着你们什么了,你们刚才也说是27岁,娃娃都4岁了不是,可和记者现在已经30老几了,难道谈个对象错了吗?你们安的什么心?”
这二人满面着色,慌忙分别解释道:“可他是破坏华侨政策……”“我们也是按上面领导……”
没容二人说完,和学武生气地:“不要说什么领导让你们这样去做的,你们自身的不良居心我有所了解呢!和记者谈的那个对象是跟华侨订婚了还是结婚啦?说他破坏华侨政策有什么证据?我看你们就是无中生有,诽谤他人,你们才是真正的在违法呢!”
二人木鸡般地呆住,睁大着眼睛还想辩解什么:“……”
和学武不卑不亢地:“好啦!我要和你二人聊的就这样了,等会要是许强副组长回来,就把我说的转告给他,或者明天我再来与他谈谈,不行我就亲自给主管你们政工组的王副主任去交流一下也行!总之呢,我劝你二人好好想想,咱们纳西人是诚实善良的,不能做那些卑鄙肮脏的没有良心的事情!就算你们不为和记者出把力,至少不要再挖墙脚为难人家啦!”
二人面面相觑,脸色不禁一阵尴尬、沮丧、无地自容……
和学武心里暗自一阵涌动,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出政工组办公室。
深情的画外音:在县革委会副主任和学武的亲自干预下,这场荒诞的事态终于平息下来,和艾芦、陈莉这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随后,又在和学武的关心支持下,二人先后上调省城工作。
19 原丽江县委党校大院
狮子山东麓县委党校大院。门楼上悬挂有红色大横标“热烈庆祝丽江县四级干部会议隆重召开”。
中午1时许,一位20多岁,浓眉大眼,身材高挑的年轻人,身着时下流行的草绿色军服,背着一个鼓鼓的黄色挎包,兴冲冲地来到党校门前,他是从省城下来的省报记者,名叫陈卫忠。
门楼外,有二、三个工作人员在洒水、扫地。陈卫忠上前与其中一个打招呼:“同志,请问能找到你们县革委会的和学武副主任吗?”
工作人员热情地:“和县……不,和副主任可能在北面那间大会办公室里,门上贴有字的,您进去找吧!”
偌大的院子里,10几个大会工作人员正在抬板凳、摆桌子,布置会场。
陈卫忠轻快地从几个抬凳子的人员身旁走过,不曾想一个肩扛一把长凳手上又拿着两把短凳的大个子,没有注意到身边有人走来,他转身时肩上那把长凳摇摆了一下,一头正好撞上了陈卫忠后背上。
陈卫忠看清楚了这个大个子,身上穿着一套普通的蓝布衣,脚穿一双黑色布鞋,外罩一件羊皮褂子,后背上倒挂一杆旱烟管。他以为是一个前来帮忙的老乡,就没好气地:“哎,哎!老乡,怎么这么毛手毛脚的,要是撞在头上就脑震荡了啊!”
大个子脸上含着笑,诚恳地道歉着:“实在对不起了,是我没有注意到,不要紧吧?”
“眼光四路点吧!”陈卫忠不屑一顾地扫了大个子一眼后,径直朝院子北面走去。
20 四干会临时办公室
一抹阳光照射在屋里一张乒乓球桌上,桌上放有几个热水壶及多个玻璃杯子,球桌两侧空荡荡的,仅剩余两张长条形的四人凳。
陈卫忠出现在了门口,他打量着屋里的一位年轻人,笑着问道:“同志,你是……”
“我是值班的,你有什么事吗?”
陈卫忠进了屋后说道:“我是从昆明下来的记者,来找一下你们县革委会的和学武副主任。”
这位值班的年轻人热情地:“啊,是省里来的记者!那您请等一下,他在大院那边,我给您叫过来!”
刚到门口又转回头来笑着对陈卫忠说道:“要是有人进来抬凳子,麻烦您说一声,剩下这两条就不要再抬去了,要是领导们碰头商量什么就没有坐的啦。”
陈卫忠笑着:“行!你放心吧,我会说的!”然后把身上那个鼓鼓的挎包放在桌子上,伸手拉了一下近旁的长条凳子坐了下来。这时候,他才觉得刚才在大院里被撞了一下的后背有些隐隐的疼痛,他有意识地双手扩胸伸展了一会……
穿羊皮褂子的大个子进了门,一见刚才被自己扛着的凳子撞了一下的陈卫忠,正从挎包里掏出一架“120”照相机在鼓捣着什么,大个子含着笑,有些难为情地正要开口,不曾想早已发现进来的又是那个抬凳子老乡的陈卫忠冲着他没好气地抢先开了腔:“哎!老乡,值班的人说,剩下这两条凳子不能抬的,你抬走了,等会领导就没有地方坐了啊,你到别处抬吧!”
大个子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啊!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抬凳子的,我是来见你这个记者的。”
陈卫忠有点来气:“老乡,我看你是有点胡搅蛮缠的嘛,哼!还知道我是记者了,你先出去、出去吧!不要耽误了你们的差事,等会我要与县革委会和副主任谈正事,不要来影响我们了。”
大个子哈哈地边笑边认真地说道:“你这个大记者还真是的,我就是你要找的和学武!”
陈卫忠一听顿时懵住,半天才嗫嚅地:“啊……你……你就是……不会……不会错吧……”
和学武点点头:“没错,我就是地地道道的纳西人和学武,1966年10月担任丽江县县长,现在是县革委会主管农业的副主任,记者同志,一定不会错的。”
终于,陈卫忠犹如大梦初醒,上前紧紧握住和学武双手激动地:“和主任,不,和副主任,请您原谅我的失礼,一定要原谅我的失礼……”
值班的年轻人,手里提着热水壶回到办公室里。热情地为陈卫忠泡上茶水。原来他就是县革委会那辆唯一的老吉普车驾驶员王志林。
脱去羊皮褂子的和学武坐在一边的长凳上,含着笑听着坐在对面长凳上的陈卫忠向他作的表白。
陈卫忠微笑着:“和副主任,我们此次下来一张车和三个记者,其中有一个留在大理,另一个继续前往迪庆州中甸县的新联大队,我留在丽江县,首先就来找您,请您支持完成上级交给我在丽江的采访任务。”
和学武认真地:“一定全力支持,不知道陈记者的具体采访任务是……”
“是这样的,你们县里一份关于在天红大队进行改土造田的材料省里很重视,认为与中甸县新联大队进行的坡改梯造田都是省里农业学大寨方面的典型事例,很有必要在全省山区农村推广。而丽江天红大队的改土造田说是和副主任您亲自蹲点主持并领导的嘛!”陈卫忠谈得十分具体、明了。
和学武点点头:“是的,这项工作是我负责在搞,目前我们还在继续苦干,遇到困难也很多,我们上报的材料也没有总结好啊!”
陈卫忠认真地:“材料是好的,但一些具体的、典型的事例不够突出、不够振奋,所以我们这次下来,就是要重点挖掘一下这些欠缺方面,同时也要有一些实地的、现场的照片,来突出地展现天红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震撼场面!”
屋外一位中年人探进头来用纳西话向和学武说道:“老和,开会代表陆续进场了,你要不要准备一下?”
和学武抬头看了看表后站起来对陈卫忠说:“陈记者,要向你表示抱歉了,我们这次四干会今天下午就结束了,等会我要作总结发言,要不你也听听,会后咱们接着谈情况。”
陈卫忠边收拾他的挎包边说道:“大会我就不参加了,手头还有些在大理采访的材料需要整理一下!”
和学武随即吩咐屋里的王志林:“王师傅,你带陈记者去招待所吧!告诉老刘,让陈记者住在2号小院,那儿清静些!”
陈卫忠站起来,背上挎包:“那谢谢您和副主任了,去天红大队的事就烦您安排了。”
和学武稍稍思考了一下后回答:“这样吧!陈记者,明天上午我还有些事要处理,下午3点钟我到招待所来,咱们具体安排布置一下,后天一大早出发上天红大队!”
陈卫忠高兴地与和学武道别后,跟着王志林走出了办公室。
《大海航行靠舵手》之歌响彻云天。在一片反反复复的歌声中,穿着不同服饰的四干会代表有条不紊地入场,其中我们看到有纳西、彝、白、傈僳、藏、普米等10几种少数民族的代表们,满怀革命激情、兴高采烈地走来……
21 玉龙雪山北麓黑水村寨子
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不远处,玉龙雪山主峰白雪皑皑,往下则是一片泛着绿光的冰川,层层叠叠、蔚为壮观!
上午11时许,村头的那片小土场地上,丽江县革委会那辆老吉普车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了和学武和两个普通群众,其中有一位近60岁的生产队彝族老队长阿石普。
阿石普从王志林手上接过那捆铺盖卷,看着和学武他俩上了老吉普车,挥着一只手喊着:“老和……和县长……我等着您来……”
22 丽江县人民医院
位于大研古城南边的县医院,成立于50年代初期,分为东西两个大院落。
2点多钟,陈卫忠从东院药房取了药后,正从院门石阶下来,迎头碰上了急匆匆走来的王志林,陈卫忠愣了片刻后忙问:“哎!王师傅,你怎么在这里?”
干事怀着崇敬且好奇的心情又问道:“听说咱们丽江地区12县就您一个记者,而您的文章用稿量是全省第一,这是真的吗?”
和艾芦轻声笑了笑:“不错,这是前不久我和地区军管会一位负责人去昆明参加省军管会政工组新闻处召开的全省新闻工作会议上,把我的用稿量排成全省第一名,还号召全省的新闻工作者们向我看齐呢!”
办公室里的人高兴地表示着感慨:“和记者,真有您的,太棒啦!”“太为我们丽江争光啦!”“您把好经验统统传给我们一下吧!”
和艾芦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说道:“哎!大家千万别给我戴高帽子啊!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为!”
脸色有些腼腆,嘴角挂着真挚的微笑,办公室里唯一的女性陈莉老师带着四川家乡口音的普通话也不禁插上话来:“和记者,听您刚才说的,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哟!我平时比较关注省报和省电台有关丽江方面的报道,可这些文章的署名总是以集体名义出现,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和艾芦放下手中的笔头,微笑着回答说:“陈老师你说对了,这几年我写的评论、通讯、报道、纪实作品等,均署名为是‘写作组’、‘创作组’、‘报道组’的,这是上面不成文的要求呢!意思即不突出个人,体现集体主义的思想及成果嘛!”
陈莉有所感悟地:“啊,是这样……”
宣传干事等几个却是兴奋不已:“和记者,不管落什么名字,您就是最棒的!”“丽江人谁不知道您这个‘眼镜大记者’呀!……”
说着、笑着,不一会儿,他们这些个负责跑材料的陆续走出房间分头忙活去了,办公室里一下子就剩下了负责执笔的和艾芦、陈莉二人。
陈莉含着笑看着和艾芦随意地问道:“和记者呀,看你成果很是辉煌嘛,想必你是从院校新闻系出来的。”
和艾芦高兴地感慨着说道:“陈老师,你一定是川大文学系的高材生,想象力太丰富啦!不过……”
陈莉快言快语:“没关系的,和记者,就算你不是科班出身,成绩摆在这里了嘛,就是好样的!”
和艾芦“扑哧”一笑:“陈老师,我要是来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你不会笑话我吧?那好的,我就给你来个自我介绍,当作相互交底也成!”
“首先我要说明一下,我没学过什么新闻系,搞记者是半路出家的。真实情况是这样,1957年在丽江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1962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中学老师,随后从事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则只是自己的业余爱好!”
陈莉抱歉着表示道:“失敬,失敬啦!和记者,和老师,原来是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出来的,那您……莫非……您……”陈莉好象想到了什么,眼睛里突然一阵异样的闪亮,
陈莉忽然兴奋起来:“对!和老师,您刚才说到了文学创作是吗?我想起来了,五六年前我还在川大中文系读书时,我们的老师曾在系里重点介绍过那时期在中国文坛上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刊物,其中有一本当年(1957年)曾名声大噪的《中国诗选》的印象当时就十分深刻的,许多年过去了,只要一想起来,这本诗选中精彩绝伦的诗篇就会让包括我在内的众多读者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呢!”
和艾芦不禁问了一句:“这么好的评价,看来陈老师对这本诗选是有些情有独钟嘛!”
陈莉认真地:“那肯定是!诗选是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词18首打头的,也许是空前绝后也说不准呢!”
和艾芦表示赞同:“这倒有可能的,至少是不会多见吧!”
陈莉脸上不禁现出了红晕,激动着:“和老师,诗选里还刊登了一位中央民族学院纳西学子创作的三首民族民间歌谣,这位学子名叫和艾芦,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应该就是眼前的你,对吧?”
和艾芦脸上也泛出一阵红晕,他点了点头:“陈老师,你是怎么猜着了的,这事没有多少人知道呢!”
陈莉莞尔一笑:“和老师呀,太不容易了!能和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同一本诗选中激扬文字,抒发情感于中国高端诗坛之上,那是多么荣耀的事!”陈莉满怀崇敬、激情洋溢地说道。
和艾芦激动地:“谢谢褒奖,陈老师,谢谢鼓励啦!”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送给了他们温馨美丽的空间,和艾芦、陈莉此时此刻产生出了相见恨晚的共鸣!他们愉快地讨论着、交流着共同关心的话题!
17 和学武宿舍
听完和艾芦的讲述,和学武赞不绝口:“多好的姑娘,有知识,有水平,有修养,你们之间我看还有缘份嘛,说说看,后面什么情况?”
和艾芦轻声笑了笑:“先代会结束后,我们继续来往,交流、了解多了,彼此的倾慕也很快而至,一个月下来,她同意嫁给我,做纳西族媳妇,我也郑重表示,非她不娶!”
和学武喜出望外,由衷地:“好,好事,好事呀!”
和艾芦高兴不起来,叹了口气:“唉!虽说是好事,却有人就有能耐把它弄成麻烦事,太可恶啦!”
和学武听了着急起来:“怎么回事,你快说来!”
和艾芦气愤地:“是政工组里有人故意找茬,在革委会大院里散布言论,说我和艾芦破坏归国华侨婚姻,说是陈莉有一位大学时期的恋人是归国华侨,是我把他们拆散了的。”
和学武冷静地追问道:“难道说这陈莉老师与她那个同学结了婚或是订婚了,如果没有的话那怎么也不能说是破坏婚姻,破坏华侨政策嘛!”
和艾芦认真地:“陈莉那个同学在外省工作呢!他们平时仅仅是书信来往,也许感情基础是有的,毕竟是同窗几年过来的嘛!不过您说的什么结婚、订婚那些是绝对没有的。”
和学武听着来了气:“听说过破坏军婚是违法犯罪行为,没听说过还有一个破坏华侨婚姻的说法,我知道政工组里有几个人会搞小动作呢!看来你一定是与他们有隔阂啦”。
和艾芦点点头生气地:“还不是看不惯他们盛气凌人的派头,没有和他们进行亲密合作,说了一些公道话而得罪了他们的,结果是处处遭受冷潮热讽,无情打击,甚至是暗中盯梢,想抓个现场大不敬的活典型呢!而昨天,他们在大院里居然贴出了针对我的大字报,想置我于死地而后快呢!”
和学武义愤填膺,涨红了脸:“岂有此理,太不像话啦。”
和艾芦也气愤着:“为此,我想豁出去了,准备现在就去政工组找头头讨个公道,大不了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罢啦!”
和学武冷静下来,思考了一会后摇着头说道:“我看你先不要这么着急的,不是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吗?大记者心里也要放开些嘛!你这事我替你去澄清,我就不信他们这几个人把县革委会大院掀翻啦!”
和艾芦担心地:“和主任啊!您可不必为我这事去找麻烦的,我看这些人上下都是一条线操纵着,拉帮结派搞得火热,没有什么事办不成的呢!”
和学武抬手看了看手表,毅然说道:“我现在就去政工组一趟,你静下心来等着,一切等我回来后再说啊!”
18 政工组办公室
两个年纪相仿,均在二十六七岁的年轻男子正在一张办公桌前窃窃私语。
青年甲得意忘形地:“这回大记者和艾芦日子不好过了,破坏华侨婚姻这条罪状够让他喝一壶的。”
青年乙幸灾乐祸地:“大字报真是威力无比呢!大院里看的人够多的,很多人当场都在指责道貌岸然的大记者,痛骂他是腐化堕落的小人,咳!真是大快人心呀!”
“什么事让你们大快人心呀?”已经悄然无声在办公室门边静听了一会的和学武踏着“咚咚”的脚步并大声问着话走了进来。
屋内两个年轻人吃了一惊,都立马站起身笑脸相迎:“啊!是和副主任呀,快请坐、快请坐!”“和副主任去太安公社蹲点,一去就是一两个月,这回下来是……”
和学武铁青着脸,拉过来一张椅子坐在二人对面:“先别问我回来什么事了,你二人刚才说什么大快人心事,给我讲讲,是什么事让你们如此大快人心的呀?”
二人缓过神来,其中一人忙给和学武泡上茶水端了上来,陪着笑:“啊,和副主任想必是看到院子里和艾芦的大字报了,我们说的就是这事,也请您给我们交流一下读后感言,当然还给我们多作一些指导那是更好!”
另一人也上前进言着:“和副主任,这和艾芦自恃是咱们丽江地区大记者,目中无人太猖狂了,还破坏爱国华侨婚姻,是可忍孰不可忍!先用大字报给他个下马威,好让他悔悟并悬崖勒马,实在不行就狠狠收拾他!”
和学武耐着性子又问道:“这么说大院里大字报是你们贴的啦?”
二人不约而同地:“是的、是的,我们是根据县革委会委员、政工组许强副组长的指示办的!”
和学武轻蔑的一笑:“那看来我是找对人了,你们许副组长人呢,我想直接跟他交流交流呢!”
“他去大研公社革委会指导工作了!”其中一人抢着回答道。
和学武自己掏出“春城”牌香烟点上一支后,摆摆手招呼着二人:“那行,许副组长明天再找他聊,现在我就先给你二人交流一下吧!”
和学武吸了几口香烟,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两人后,漫不经心地说道:“哎!我好像记得你们同王志林一起进县人委会工作的不是?应该都是二十七八岁了的,而且也都结了婚,娃娃也一定是好几岁了吧?”
二人愣住,都不曾想到和学武冷不丁的这么一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傻了眼的相互对视了一下不知所措!
一会,其中一人还算有了相应的回应:“是的,和副主任,那年我们与王志林一道参加工作的,那时您是丽江县县长嘛!不过,当时‘文化大革命’也正好开始啦!”
另一人也好像是突然想到了怎样回答似的,一口气说出:“和副主任,您说对了,我们两个今年都是27岁,娃娃也有4岁了,还都在一个幼儿园呢!我记得那年您还参加了我的婚礼啦!哈哈哈……”得意地一阵笑了起来。
和学武突然把脸一沉,向二人投去严厉的目光,铿锵有力地:“很好,你二人看来还不至于良心让狗吃了!那听好啦,我对你们那个大字报持反对意见,先不说和艾芦为宣传报道咱们丽江做了那么多贡献,就说他个人今年已经是三十二三岁的年龄了,谈个对象碍着你们什么了,你们刚才也说是27岁,娃娃都4岁了不是,可和记者现在已经30老几了,难道谈个对象错了吗?你们安的什么心?”
这二人满面着色,慌忙分别解释道:“可他是破坏华侨政策……”“我们也是按上面领导……”
没容二人说完,和学武生气地:“不要说什么领导让你们这样去做的,你们自身的不良居心我有所了解呢!和记者谈的那个对象是跟华侨订婚了还是结婚啦?说他破坏华侨政策有什么证据?我看你们就是无中生有,诽谤他人,你们才是真正的在违法呢!”
二人木鸡般地呆住,睁大着眼睛还想辩解什么:“……”
和学武不卑不亢地:“好啦!我要和你二人聊的就这样了,等会要是许强副组长回来,就把我说的转告给他,或者明天我再来与他谈谈,不行我就亲自给主管你们政工组的王副主任去交流一下也行!总之呢,我劝你二人好好想想,咱们纳西人是诚实善良的,不能做那些卑鄙肮脏的没有良心的事情!就算你们不为和记者出把力,至少不要再挖墙脚为难人家啦!”
二人面面相觑,脸色不禁一阵尴尬、沮丧、无地自容……
和学武心里暗自一阵涌动,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出政工组办公室。
深情的画外音:在县革委会副主任和学武的亲自干预下,这场荒诞的事态终于平息下来,和艾芦、陈莉这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随后,又在和学武的关心支持下,二人先后上调省城工作。
19 原丽江县委党校大院
狮子山东麓县委党校大院。门楼上悬挂有红色大横标“热烈庆祝丽江县四级干部会议隆重召开”。
中午1时许,一位20多岁,浓眉大眼,身材高挑的年轻人,身着时下流行的草绿色军服,背着一个鼓鼓的黄色挎包,兴冲冲地来到党校门前,他是从省城下来的省报记者,名叫陈卫忠。
门楼外,有二、三个工作人员在洒水、扫地。陈卫忠上前与其中一个打招呼:“同志,请问能找到你们县革委会的和学武副主任吗?”
工作人员热情地:“和县……不,和副主任可能在北面那间大会办公室里,门上贴有字的,您进去找吧!”
偌大的院子里,10几个大会工作人员正在抬板凳、摆桌子,布置会场。
陈卫忠轻快地从几个抬凳子的人员身旁走过,不曾想一个肩扛一把长凳手上又拿着两把短凳的大个子,没有注意到身边有人走来,他转身时肩上那把长凳摇摆了一下,一头正好撞上了陈卫忠后背上。
陈卫忠看清楚了这个大个子,身上穿着一套普通的蓝布衣,脚穿一双黑色布鞋,外罩一件羊皮褂子,后背上倒挂一杆旱烟管。他以为是一个前来帮忙的老乡,就没好气地:“哎,哎!老乡,怎么这么毛手毛脚的,要是撞在头上就脑震荡了啊!”
大个子脸上含着笑,诚恳地道歉着:“实在对不起了,是我没有注意到,不要紧吧?”
“眼光四路点吧!”陈卫忠不屑一顾地扫了大个子一眼后,径直朝院子北面走去。
20 四干会临时办公室
一抹阳光照射在屋里一张乒乓球桌上,桌上放有几个热水壶及多个玻璃杯子,球桌两侧空荡荡的,仅剩余两张长条形的四人凳。
陈卫忠出现在了门口,他打量着屋里的一位年轻人,笑着问道:“同志,你是……”
“我是值班的,你有什么事吗?”
陈卫忠进了屋后说道:“我是从昆明下来的记者,来找一下你们县革委会的和学武副主任。”
这位值班的年轻人热情地:“啊,是省里来的记者!那您请等一下,他在大院那边,我给您叫过来!”
刚到门口又转回头来笑着对陈卫忠说道:“要是有人进来抬凳子,麻烦您说一声,剩下这两条就不要再抬去了,要是领导们碰头商量什么就没有坐的啦。”
陈卫忠笑着:“行!你放心吧,我会说的!”然后把身上那个鼓鼓的挎包放在桌子上,伸手拉了一下近旁的长条凳子坐了下来。这时候,他才觉得刚才在大院里被撞了一下的后背有些隐隐的疼痛,他有意识地双手扩胸伸展了一会……
穿羊皮褂子的大个子进了门,一见刚才被自己扛着的凳子撞了一下的陈卫忠,正从挎包里掏出一架“120”照相机在鼓捣着什么,大个子含着笑,有些难为情地正要开口,不曾想早已发现进来的又是那个抬凳子老乡的陈卫忠冲着他没好气地抢先开了腔:“哎!老乡,值班的人说,剩下这两条凳子不能抬的,你抬走了,等会领导就没有地方坐了啊,你到别处抬吧!”
大个子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啊!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抬凳子的,我是来见你这个记者的。”
陈卫忠有点来气:“老乡,我看你是有点胡搅蛮缠的嘛,哼!还知道我是记者了,你先出去、出去吧!不要耽误了你们的差事,等会我要与县革委会和副主任谈正事,不要来影响我们了。”
大个子哈哈地边笑边认真地说道:“你这个大记者还真是的,我就是你要找的和学武!”
陈卫忠一听顿时懵住,半天才嗫嚅地:“啊……你……你就是……不会……不会错吧……”
和学武点点头:“没错,我就是地地道道的纳西人和学武,1966年10月担任丽江县县长,现在是县革委会主管农业的副主任,记者同志,一定不会错的。”
终于,陈卫忠犹如大梦初醒,上前紧紧握住和学武双手激动地:“和主任,不,和副主任,请您原谅我的失礼,一定要原谅我的失礼……”
值班的年轻人,手里提着热水壶回到办公室里。热情地为陈卫忠泡上茶水。原来他就是县革委会那辆唯一的老吉普车驾驶员王志林。
脱去羊皮褂子的和学武坐在一边的长凳上,含着笑听着坐在对面长凳上的陈卫忠向他作的表白。
陈卫忠微笑着:“和副主任,我们此次下来一张车和三个记者,其中有一个留在大理,另一个继续前往迪庆州中甸县的新联大队,我留在丽江县,首先就来找您,请您支持完成上级交给我在丽江的采访任务。”
和学武认真地:“一定全力支持,不知道陈记者的具体采访任务是……”
“是这样的,你们县里一份关于在天红大队进行改土造田的材料省里很重视,认为与中甸县新联大队进行的坡改梯造田都是省里农业学大寨方面的典型事例,很有必要在全省山区农村推广。而丽江天红大队的改土造田说是和副主任您亲自蹲点主持并领导的嘛!”陈卫忠谈得十分具体、明了。
和学武点点头:“是的,这项工作是我负责在搞,目前我们还在继续苦干,遇到困难也很多,我们上报的材料也没有总结好啊!”
陈卫忠认真地:“材料是好的,但一些具体的、典型的事例不够突出、不够振奋,所以我们这次下来,就是要重点挖掘一下这些欠缺方面,同时也要有一些实地的、现场的照片,来突出地展现天红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震撼场面!”
屋外一位中年人探进头来用纳西话向和学武说道:“老和,开会代表陆续进场了,你要不要准备一下?”
和学武抬头看了看表后站起来对陈卫忠说:“陈记者,要向你表示抱歉了,我们这次四干会今天下午就结束了,等会我要作总结发言,要不你也听听,会后咱们接着谈情况。”
陈卫忠边收拾他的挎包边说道:“大会我就不参加了,手头还有些在大理采访的材料需要整理一下!”
和学武随即吩咐屋里的王志林:“王师傅,你带陈记者去招待所吧!告诉老刘,让陈记者住在2号小院,那儿清静些!”
陈卫忠站起来,背上挎包:“那谢谢您和副主任了,去天红大队的事就烦您安排了。”
和学武稍稍思考了一下后回答:“这样吧!陈记者,明天上午我还有些事要处理,下午3点钟我到招待所来,咱们具体安排布置一下,后天一大早出发上天红大队!”
陈卫忠高兴地与和学武道别后,跟着王志林走出了办公室。
《大海航行靠舵手》之歌响彻云天。在一片反反复复的歌声中,穿着不同服饰的四干会代表有条不紊地入场,其中我们看到有纳西、彝、白、傈僳、藏、普米等10几种少数民族的代表们,满怀革命激情、兴高采烈地走来……
21 玉龙雪山北麓黑水村寨子
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不远处,玉龙雪山主峰白雪皑皑,往下则是一片泛着绿光的冰川,层层叠叠、蔚为壮观!
上午11时许,村头的那片小土场地上,丽江县革委会那辆老吉普车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了和学武和两个普通群众,其中有一位近60岁的生产队彝族老队长阿石普。
阿石普从王志林手上接过那捆铺盖卷,看着和学武他俩上了老吉普车,挥着一只手喊着:“老和……和县长……我等着您来……”
22 丽江县人民医院
位于大研古城南边的县医院,成立于50年代初期,分为东西两个大院落。
2点多钟,陈卫忠从东院药房取了药后,正从院门石阶下来,迎头碰上了急匆匆走来的王志林,陈卫忠愣了片刻后忙问:“哎!王师傅,你怎么在这里?”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