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2917
成片时长:约139分钟
阅读:9561
发表:2019/10/11
主旋律,农村,家庭
电影剧本
纳西县长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杨秀敏一手抱着一件稍长的蓝色“归使”服(一种乡下人穿的抗寒耐磨、厚重铁实的百衲衣式劳动服),一手提着花布口袋,王志林抱着一床被子走了过来。
王志林看着一脸愉悦的陈卫忠:“陈记者,看你高兴的,收获一定不小!我们是不是该走了?”
陈卫忠站起来,收拾好挎包,高兴地:“行,那我们走吧!”
老队长和明强从杨秀敏手中接过东西:“秀敏,你忙你的吧!我去送他们。”
杨秀敏把一行人送到大门口,刚转身又听到已经走出门外的陈卫忠在给王志林说着话:“王师傅,麻烦你等我几分钟,我有几句重要的话忘了问嫂子了!”
陈卫忠快步走回来,见杨秀敏也正好转身回头,便站住笑着说:“嫂子,咱们也别上去了,就在这儿说,我还想问您个情况呢?”
没等杨秀敏开口说什么的,陈卫忠就直截了当地问道:“嫂子,这么多年来,您有没有过出来参加工作的机会?”
杨秀敏坦然地、不假思索地脱口说出:“啊!陈记者是要了解这个,那我可以如实地告诉你,有!至少是有二、三次机会离开农村去城里的!”
陈卫忠:“嫂子,您说具体一点!”
杨秀敏认真地:“大概在七八年前吧!我家那个,就是和学武还在下面当区委书记的时候,就有一次去当炊事员的机会。再一次就是“文革”后的第二、三年吧!县革委会招待所需要几个管理员,当时的革委会主任(军代表)亲自出面,同意我为正式编制的管理人员。”
“那您怎么没有去呢?”
杨秀敏情绪上似乎有些波动,她感叹着说:“是我家那个坚决不让我出来,不过,说实话,他说的还是在理,所以我听了他的!”
“怎么个说法?”陈卫忠追问道。
杨秀敏稍作思考后,轻声笑了笑说道:“他首先让我想想,说杨秀敏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也没有一个在外当领导的男人,那你能去城里的机关单位工作吗?如果去了,老百姓就可能会说是你沾了和学武的光,走后门进去的,这样的事情我和学武作为一个老党员,一个党培养了多年的领导干部是不愿看到和听到的。所以我看你还是在梅子村里踏踏实实参加农业生产,那就是对我和学武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了!”
听着杨秀敏这番话,陈卫忠上前再一次握住杨秀敏的双手激动地:“嫂子啊!我是从不轻易夸奖人的,今天您是例外!我认为您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纳西族女性……”
陈卫忠好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看了看小院四周后问道:“嫂子,我听说您们家两个儿女,怎么不在家吗?”
杨秀敏点头答道:“对,两个娃娃,大的是儿子,上四年级,小的女儿,上一年级了,早上起来就去学校了!”
陈卫忠从挎包里掏出两小本笔记册、两支圆珠笔交到杨秀敏手上:“嫂子,代我交给他俩,告诉他们要好好读书,有您们这么好的父母亲,我相信将来他们都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嫂子,那我走啦!”陈卫忠说完转身快步离去。
33 天红大队
天高云淡,阳光格外灿烂。吉普车离开坝子里308省道,驶入一条前往天红去的崎岖的山间土路。
吉普车翻过一条大山梁子后,视线豁然开阔起来,眼前是一片连绵的丘陵,低矮不一的灌木林、荒山、乱石岗随处可见,半山坡上,三三两两的低矮的木楞房依稀可辨,山脚下的纳西族村寨似乎还透露着一些原汁原味的民族遗风。
不久,我们终于见到了天红人民团结一心,战天斗地的动人场面。
一个“坡改梯”工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众多醒目的白底红字的标语牌:“愚公移山,向荒山荒坡要粮!”“战天斗地,为人民群众造福!”“远学大寨,近学新联,天红人民紧跟毛主席,紧跟共产党!”……
几块篮球场大小的“坡改梯”田头,数以百计的男女群众一片忙碌着,男的打石、挑石,垒石,女的挖土、背土、刨土……
一块插着 “青年突击队”旗帜的坡田里,二三十个男女青年在一阵阵“加油、加油”的喊声中,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场面壮观!他们有的二三人推着装有石块、土块的木轮车,有的拉着套有粗麻绳的刮板,其中我们见到了拉着粗绳,满头大汗的和学武,后面把着刮板的、身穿花黑色羊皮褂子的是40岁出头的大队革委会主任和玉文。
早已从吉普车上下来的陈卫忠忙开了,他挎着照相机,寻找着诸多场面上的最佳镜头,“咔嚓、咔嚓”地按着快门……
王志林远远地向上大叫着:“‘县长孟’,我把陈记者带来啦!”
和学武、和玉文手里拿着白毛巾擦着汗水,随即又挥动着从山坡上走了下来……
34 汝寒坪村生产队仓库房间里
一栋二层三间的楼房,屋顶上的瓦片参差不齐,两边分别用石块或旧木板压着,紧挨着楼房东面山墙是两间连通的平房,墙壁是用泥土打夯筑成的,走廊里凹凸不平,房间还未隔整,用一排松木板临时钉着。
连通的房间内空落落的,自然就显得宽敞了许多,中间用土基围搭着一个大火塘,从房梁上端放下来的一根铁丝钩子上,挂着一个黑乎乎的用作烧开水的铁壶,铁壶下面搭着长条形的一副铁架,上面放着一口炒菜锅、一口焖饭锣锅,火塘边沿有几个煮茶用的小罐子和几个因茶垢而变色的小瓷杯。
离大火塘不远,在两堆土基上,用木板搭着一张长方形大桌子,桌上放有两个布口袋,一个竹壳热水壶,一个邮递大挎包、一杆旱烟管以及二三副碗筷等零零星星的小杂件。靠土墙的两侧,放着几床草席,其中一床上有铺盖,铺盖上端压着一领黑色的羊毛披毡。
男子深沉的画外音:很难想象,这儿就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长、现任丽江县主管农业的革委会副主任和学武蹲点时的饮食住行起居处,如果硬要美言一下说成为是办公地点,那就有点牵强了!不过,县上、公社或是大队里下来人找他商谈工作或者汇报什么的,也的的确确是在这儿进行的,那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说“办公地点”或许也就又有了正确的一面!
王志林把那床被子和那件“归使”放到了桌子上,然后从那个花布口袋里先拿出腊肉放好,又伸进手去时叫了起来:“啊呀!鸡蛋颠坏了……”然后一个一个数着把没有颠坏的鸡蛋放到桌上,朝和学武苦笑了一声,说道:“七个完好,废了三个,‘县长孟’不能怪我呀!这路实在是太颠了!”
和玉文不解地看着和学武问:“‘县长孟’,你这是……”
和学武不经意地笑了笑后:“陈记者硬要上来要与我同吃同住上两三天,他能吃得惯洋芋蔓菁干菜吗?这不,我让小王去找我家那口子带上来一点小东西,怎么也得让人家吃得下去些吧!”
王志林收拾好东西,抬手看了看表,脸上露出少许焦虑的神情,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对着和学武开口道:“和主任,请您出来一下,我有点事……”二人随即走了出去。
35走廊里
王志林低声向和学武说着什么……
一会,二人又走进了房间。
36 房间里
和学武向王志林认真交代:“小王,这样,你后天把我们梅子村和明强老队长接到天红来,前阵子在四干会上我已经说好的,这回咱们雷管、炸药齐了,得让他发挥一下特长了,当年他在关坡电站建设中是这方面的土专家呢!”
王志林背上一个军用挎包,向陈卫忠、和玉文告别:“和主任、陈记者,我有事要回城里去,咱们后天再见面啦!”说完匆匆走出了房间。
和玉文看着和学武:“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了?”
和学武解释说:“是小孩生病了,早上出来时还高烧着呢!他妻子带着去医院了,现在也不知怎样了,就着急呢!这段时间他跟着我跑上跑下的,一天在干着两天、三天的事呢!”
房间里渐渐暗了下来,那张很不工整的大长桌子,摆上了装在白大碗里的那几个香味扑鼻的菜肴,小碗里倒上了甘蔗酒,一顿看似极为普通但又显得很不寻常的晚餐在滇西北高原山区——天红大队汝寒坪村一间空落落的仓库平房屋里进行着。
一顿饭下来,时间已是晚上10点多钟。和学武把两床草席移到大火塘边,在其中一床上铺好被盖,对陈卫忠说:“陈记者你就睡这儿,晚上你不会冷着的!”说着他拿上那杆旱烟管,装好烟丝,坐到床边,对着火塘接上火,“吧哒吧哒”地抽了起来。
只见和玉文从靠墙那边和学武的床上拿来一个枕头和那领羊毛披毡,来到另外那床草席边,放好枕头,把羊毛披毡顺势往身上一裹,背向着大火塘躺了下去。
陈卫忠脱去鞋子,坐到和学武替他铺好的床位上,看着他征求道:“明天您陪我怎么走?”
和学武又猛抽了几口旱烟管后慢慢说道:“二队那边还有后山盘石岗那里转转,估计一天也就差不多了!”
陈卫忠表示同意:“行!那后天上午请您安排几个贫下中农代表来座谈一下,主要是再了解一下群众对改土造田方面有没有不同的观点或是意见什么的?完了到下午呢,王师傅车来了就和他下山回城去了,我估计我们去中甸的人要返回来了!”
和学武点头应道:“好的,陈记者,你放心,这些都没问题!”说完朝和玉文床上扫了一眼,大声叫着:“哎!老和,你不是睡着了吧?”
和玉文沙哑着嗓子回答:“没有,正听着你们说呢!”
和学武摇摇头,继续大声说道:“老和,你明早上就回大队那边去,布置一下,让武装民兵突击队后天全部集中到汝寒坪来,现场搞一下炮眼装填火药引线的训练!”
和玉文迷迷糊糊地回应了一句:“是,一切听从‘县长孟’指挥,调动……”
忽然,房外上空一阵狂风刮起,只见梁上挂着的电灯来回摇摆起来,灯光也显得更加黯淡下来,房瓦上“唰唰唰”地掉落下一阵阵的泥沙。
又是一阵阵“呼……”的大风刮来,“哗啦……”一声响,二层楼房上刮落下了许多瓦片,有些二次砸在了平房顶上后掉落而下,还好,大都落在靠墙部位,有惊无险!不过,陈卫忠还是稍稍惊吓了一下。
终于,大风渐渐平息下来。和学武又往大火塘中投进几根大块头后,对陈卫忠关切地:“陈记者,睡吧!没事的!”说着往一侧自个床边走去……
37 汝寒坪生产队仓库走廊
早上9点多钟,在和学武与生产队长和松的安排下,陈卫忠与六七位村子里具有代表性的群众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座谈会。
11点多的时候,和学武、陈卫忠他们送走了那几位群众正欲收拾走廊里的桌子时,大队革委会主任和玉文急匆匆地走进了院子。
和玉文上来就急忙向和学武说:“‘县长孟’,县革委会办公室打电话来了,说是办公室李主任和财政局革委会木主任一道来这儿汇报几项工作,估计中午1点左右到达,还说你让王师傅接梅子村队长一事只能在明后天办了!”
和学武一听没好气地:“哼!准是又来扯车子的事了!”
陈卫忠凭着记者特有的敏感性,忙向和学武问:“‘县长孟’,您说什么,扯车子什么事?”
和学武看了看身边几个人后说道:“这事也没有必要隐瞒的,是县里要挤出一点钱买一辆新车,说是那辆老吉普车已经20多年,现在样子也有些上不了台面了,且上面也同意给指标!”
“那就换嘛!我听说你们县里就那一辆老吉普,还是50年代初期战场上的缴获品,的确是“老掉牙”啦,既然上面给指标换掉也就是啦!‘县长孟’难道就不喜欢坐上新车?”陈卫忠善意地对和学武如是说了一番。
和学武不以为然,不假思索地认真讲道:“坐新车我当然也喜欢,但是我们县上财政那么困难,把其它地方的钱挤出来买车子确实是不妥的,再说那辆吉普车虽然旧了,但再坚持跑上几年也不是不行,所以我是坚持目前暂时不换车,四干会时我就说过我的意见啦!”
“那他们今天过来是不是……”陈卫忠欲言又止。
和学武直说道:“说是来汇报工作,我看是来做我的工作了,哼!看看谁做谁的工作!”
和玉文不解也不便多问,只能圆滑着说:“‘县长孟’,你是主管全县农业的,要跑24个公社,是应该有辆好车的,要不就同意了吧!”
和学武盯着和玉文,埋怨着说道:“你这个老和呀!做好你的大队主任,一如既往,全力支持我在你们天红的这次蹲点就行了啊!”
陈卫忠笑着打圆场了,他赞叹着说道:“哎!我看你们三方、四方都是好心肠的,你们丽江人纳西人都很实在呀!看来是谁也不好做谁的工作啦!”
和学武胸有成竹地:“你们今天就看我的,看看我和学武是怎样做通他们工作的吧!”
和玉文轻轻地摇了摇头,脸色一片茫然……
中午1时许,王志林开着的吉普车停到了村道口旁,从车上下来的有县革委会办公室李主任,县财政局革委会那位女主管木主任等4人。他们一行跟在王志林身后朝生产队仓库方向走来。
一行人又坐在了刚才开座谈会的原地,办公室李主任微笑着首先向和学武汇报:“和副主任,新车指标批了,财政局筹的款子也到位了,今天上来就是向您具体汇报一下!”
财政局革委会木主任露出两排洁白、整齐的牙齿,和颜悦色地说明道:“我们是在没有违反财政规章制度的原则下想方设法挤出的款项,这个请和副主任放心!”
和学武点点头后问道:“那县里吴仕德主任有什么具体的指示和意见吗?”
李主任回答:“吴主任早就同意了的,但他说您原来就是县里的主要领导,现在又在主管全县农业,经常跑在外,确实是需要一辆比较好的车子。所以这次有指标及款项了,希望您能最后拍板下来!”
和学武追问了一句:“要我最后拍板?”
李主任认真地:“是的,他说一定尊重您的意见!”
和学武高兴起来,笑着对大伙说道:“这事就好办啦!”说完看着李、木二人说:“咱们县革委会办公室和县财政局革委会的领导同志我是要表扬一下,你们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和学武要向你们学习啦!”
和学武察觉到眼前这几个人似有尴尬之神情,就哈哈哈地笑出声来,说道:“好了,大家都轻松一下,我带大家出去转转吧!”
李主任缓过神来,笑了笑问:“和副主任,是不是您拍了板,咱们再……”
和学武笑着:“不碍事,咱们转转回来我就拍板,我相信到时候你们都会支持我的拍板的,至少不会反对!”
38 村后一所小学
中午2时许,土坯房里传出了一阵阵稚嫩、不整的读书声。
这是一间极其简陋的教室,地面凹凸不平,没有课桌,没有坐凳,只是在几排码成的土基堆上横放着几块长条木板,而坐凳就是土基或是一节节的木墩。红褐色的土基墙上,露着两个窗洞,用几块木板杂乱地封堵着,山风从缝隙处不断吹来。房间两头,各挂着一块已经变了形和色的黑板,一块上写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另一块上是10以内加减法计算题目的几道作业。显然,这里是一个复式教学班级,上课的老师是本村一个约40岁的男教师,此刻,他正在一窗洞处一张黑黝黝的桌子上批改着学生的作业本,这些作业本参差不齐,其中有些是用香烟壳等废纸用线缝起来的。
和学武领着那一行人走进了这间教室里,两个班级、背靠背模式的20几个衣着不整(有的甚至还光着脚)的小孩子们,瞪大着眼睛,“哇”地一阵叫着纷纷站了起来。
大队革委会主任和玉文向那位有些诚惶诚恐的老师介绍着和学武一行人。和学武紧紧握住这位教师的双手,激动地:“老师,您辛苦、受累了!”说着转身向一旁的众人喊道:“请各位仔细看看,或是自己体验一下,看能不能坐下来,看能不能在这‘课桌’上写写画画!”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了难为情但又显然是深受冲击并震撼着心灵后才显现出来的一种特别的、感慨的表情!
一同过来的陈卫忠也处在一种难以表达的感慨之中,他无言无为,只是不失时机地用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瞬间!
众人走出教室,在一片空地间停下脚步。和学武扫视了一圈后,看着身边的李主任、木主任说道:“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反正我是有这样一种感悟,当我们蹬上小汽车的时候,想到这些孩子们,就会坐不住、坐不安的!”
李主任摇了摇头后感叹着说:“我走基层时间少,真没想到山区农村还有这样艰苦的小学校啊!”
木主任显得感触更深,激动地看着和学武:“‘县长孟’啊!你这工作真做到家了,你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呀!”
和学武看着大家动了真情,有了实感,就严肃、认真地说道:“我是这样想的,咱们还是暂时不买新车,把这笔钱支持给学校吧!”
和学武随即向李主任交代:“我看这样,事不宜迟,你明天就与文教局负责人联系,请他们派专人前往各个公社认真细致地了解一下,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在的村小那样情况的,先排出一二十个左右来,补助上二千三千的,让孩子们最起码有个坐凳,有张课桌,让老师有张办公桌,有张椅子……
39 汝寒坪村村道口
那辆我们已经十分熟悉的吉普车又停在了村道口。和学武、和玉文、和松等一行人在欢声笑语中,把县革委会办公室李主任、财政局革委会木主任等和那位我们尊敬的远方来的客人——省报记者陈卫忠一行人送到吉普车前。
临上车之际,和学武把陈卫忠拉到一侧,轻快、自信地笑着告诉他:“陈记者啊!过几年你一定再来看看,我还亲自陪你上天红来,到那时,你一定会看到天红的一片新天地。”
陈卫忠激动地:“会的,‘县长孟’,我深信一定会的。”
二人拥抱在一起……
40 汝寒坪生产队仓库
太阳西斜。
陪和学武住在这里的民兵排长带着另外一个青年人走进院子,民兵排长朝屋里直喊:“‘县长孟’,吃饭了吗?”
和学武走出屋子一看:“哎!今儿个还早着嘛,怎么和三没来,换人了吗?”他说着话看了看民兵排长身后那个年轻的新面孔。
民兵排长笑着:“是我弟弟,陪我来了,和三他爷爷今天中午不在了,看来是不能来一段时间啦!”
和学武关切地:“啊呀!听说和三家爷爷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民歌手,我还想着要去拜望他的,怎么就不在了呢?”
民兵排长惋惜地:“哎!昨晚上我去约和三都还见他好好的,听说今天中午饭后说是头有点晕,一下子就倒下去啦呢!”
和学武想了片刻,吩咐道:“这样,你去喊和松队长过来,咱们一道去和三家一趟吧!”
“行!我这就去,不过他这下也许就在和三家了呢!”民兵排长对自家兄弟交代了几句后很快走出去了……
王志林看着一脸愉悦的陈卫忠:“陈记者,看你高兴的,收获一定不小!我们是不是该走了?”
陈卫忠站起来,收拾好挎包,高兴地:“行,那我们走吧!”
老队长和明强从杨秀敏手中接过东西:“秀敏,你忙你的吧!我去送他们。”
杨秀敏把一行人送到大门口,刚转身又听到已经走出门外的陈卫忠在给王志林说着话:“王师傅,麻烦你等我几分钟,我有几句重要的话忘了问嫂子了!”
陈卫忠快步走回来,见杨秀敏也正好转身回头,便站住笑着说:“嫂子,咱们也别上去了,就在这儿说,我还想问您个情况呢?”
没等杨秀敏开口说什么的,陈卫忠就直截了当地问道:“嫂子,这么多年来,您有没有过出来参加工作的机会?”
杨秀敏坦然地、不假思索地脱口说出:“啊!陈记者是要了解这个,那我可以如实地告诉你,有!至少是有二、三次机会离开农村去城里的!”
陈卫忠:“嫂子,您说具体一点!”
杨秀敏认真地:“大概在七八年前吧!我家那个,就是和学武还在下面当区委书记的时候,就有一次去当炊事员的机会。再一次就是“文革”后的第二、三年吧!县革委会招待所需要几个管理员,当时的革委会主任(军代表)亲自出面,同意我为正式编制的管理人员。”
“那您怎么没有去呢?”
杨秀敏情绪上似乎有些波动,她感叹着说:“是我家那个坚决不让我出来,不过,说实话,他说的还是在理,所以我听了他的!”
“怎么个说法?”陈卫忠追问道。
杨秀敏稍作思考后,轻声笑了笑说道:“他首先让我想想,说杨秀敏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也没有一个在外当领导的男人,那你能去城里的机关单位工作吗?如果去了,老百姓就可能会说是你沾了和学武的光,走后门进去的,这样的事情我和学武作为一个老党员,一个党培养了多年的领导干部是不愿看到和听到的。所以我看你还是在梅子村里踏踏实实参加农业生产,那就是对我和学武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了!”
听着杨秀敏这番话,陈卫忠上前再一次握住杨秀敏的双手激动地:“嫂子啊!我是从不轻易夸奖人的,今天您是例外!我认为您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纳西族女性……”
陈卫忠好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看了看小院四周后问道:“嫂子,我听说您们家两个儿女,怎么不在家吗?”
杨秀敏点头答道:“对,两个娃娃,大的是儿子,上四年级,小的女儿,上一年级了,早上起来就去学校了!”
陈卫忠从挎包里掏出两小本笔记册、两支圆珠笔交到杨秀敏手上:“嫂子,代我交给他俩,告诉他们要好好读书,有您们这么好的父母亲,我相信将来他们都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嫂子,那我走啦!”陈卫忠说完转身快步离去。
33 天红大队
天高云淡,阳光格外灿烂。吉普车离开坝子里308省道,驶入一条前往天红去的崎岖的山间土路。
吉普车翻过一条大山梁子后,视线豁然开阔起来,眼前是一片连绵的丘陵,低矮不一的灌木林、荒山、乱石岗随处可见,半山坡上,三三两两的低矮的木楞房依稀可辨,山脚下的纳西族村寨似乎还透露着一些原汁原味的民族遗风。
不久,我们终于见到了天红人民团结一心,战天斗地的动人场面。
一个“坡改梯”工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众多醒目的白底红字的标语牌:“愚公移山,向荒山荒坡要粮!”“战天斗地,为人民群众造福!”“远学大寨,近学新联,天红人民紧跟毛主席,紧跟共产党!”……
几块篮球场大小的“坡改梯”田头,数以百计的男女群众一片忙碌着,男的打石、挑石,垒石,女的挖土、背土、刨土……
一块插着 “青年突击队”旗帜的坡田里,二三十个男女青年在一阵阵“加油、加油”的喊声中,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场面壮观!他们有的二三人推着装有石块、土块的木轮车,有的拉着套有粗麻绳的刮板,其中我们见到了拉着粗绳,满头大汗的和学武,后面把着刮板的、身穿花黑色羊皮褂子的是40岁出头的大队革委会主任和玉文。
早已从吉普车上下来的陈卫忠忙开了,他挎着照相机,寻找着诸多场面上的最佳镜头,“咔嚓、咔嚓”地按着快门……
王志林远远地向上大叫着:“‘县长孟’,我把陈记者带来啦!”
和学武、和玉文手里拿着白毛巾擦着汗水,随即又挥动着从山坡上走了下来……
34 汝寒坪村生产队仓库房间里
一栋二层三间的楼房,屋顶上的瓦片参差不齐,两边分别用石块或旧木板压着,紧挨着楼房东面山墙是两间连通的平房,墙壁是用泥土打夯筑成的,走廊里凹凸不平,房间还未隔整,用一排松木板临时钉着。
连通的房间内空落落的,自然就显得宽敞了许多,中间用土基围搭着一个大火塘,从房梁上端放下来的一根铁丝钩子上,挂着一个黑乎乎的用作烧开水的铁壶,铁壶下面搭着长条形的一副铁架,上面放着一口炒菜锅、一口焖饭锣锅,火塘边沿有几个煮茶用的小罐子和几个因茶垢而变色的小瓷杯。
离大火塘不远,在两堆土基上,用木板搭着一张长方形大桌子,桌上放有两个布口袋,一个竹壳热水壶,一个邮递大挎包、一杆旱烟管以及二三副碗筷等零零星星的小杂件。靠土墙的两侧,放着几床草席,其中一床上有铺盖,铺盖上端压着一领黑色的羊毛披毡。
男子深沉的画外音:很难想象,这儿就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长、现任丽江县主管农业的革委会副主任和学武蹲点时的饮食住行起居处,如果硬要美言一下说成为是办公地点,那就有点牵强了!不过,县上、公社或是大队里下来人找他商谈工作或者汇报什么的,也的的确确是在这儿进行的,那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说“办公地点”或许也就又有了正确的一面!
王志林把那床被子和那件“归使”放到了桌子上,然后从那个花布口袋里先拿出腊肉放好,又伸进手去时叫了起来:“啊呀!鸡蛋颠坏了……”然后一个一个数着把没有颠坏的鸡蛋放到桌上,朝和学武苦笑了一声,说道:“七个完好,废了三个,‘县长孟’不能怪我呀!这路实在是太颠了!”
和玉文不解地看着和学武问:“‘县长孟’,你这是……”
和学武不经意地笑了笑后:“陈记者硬要上来要与我同吃同住上两三天,他能吃得惯洋芋蔓菁干菜吗?这不,我让小王去找我家那口子带上来一点小东西,怎么也得让人家吃得下去些吧!”
王志林收拾好东西,抬手看了看表,脸上露出少许焦虑的神情,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对着和学武开口道:“和主任,请您出来一下,我有点事……”二人随即走了出去。
35走廊里
王志林低声向和学武说着什么……
一会,二人又走进了房间。
36 房间里
和学武向王志林认真交代:“小王,这样,你后天把我们梅子村和明强老队长接到天红来,前阵子在四干会上我已经说好的,这回咱们雷管、炸药齐了,得让他发挥一下特长了,当年他在关坡电站建设中是这方面的土专家呢!”
王志林背上一个军用挎包,向陈卫忠、和玉文告别:“和主任、陈记者,我有事要回城里去,咱们后天再见面啦!”说完匆匆走出了房间。
和玉文看着和学武:“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了?”
和学武解释说:“是小孩生病了,早上出来时还高烧着呢!他妻子带着去医院了,现在也不知怎样了,就着急呢!这段时间他跟着我跑上跑下的,一天在干着两天、三天的事呢!”
房间里渐渐暗了下来,那张很不工整的大长桌子,摆上了装在白大碗里的那几个香味扑鼻的菜肴,小碗里倒上了甘蔗酒,一顿看似极为普通但又显得很不寻常的晚餐在滇西北高原山区——天红大队汝寒坪村一间空落落的仓库平房屋里进行着。
一顿饭下来,时间已是晚上10点多钟。和学武把两床草席移到大火塘边,在其中一床上铺好被盖,对陈卫忠说:“陈记者你就睡这儿,晚上你不会冷着的!”说着他拿上那杆旱烟管,装好烟丝,坐到床边,对着火塘接上火,“吧哒吧哒”地抽了起来。
只见和玉文从靠墙那边和学武的床上拿来一个枕头和那领羊毛披毡,来到另外那床草席边,放好枕头,把羊毛披毡顺势往身上一裹,背向着大火塘躺了下去。
陈卫忠脱去鞋子,坐到和学武替他铺好的床位上,看着他征求道:“明天您陪我怎么走?”
和学武又猛抽了几口旱烟管后慢慢说道:“二队那边还有后山盘石岗那里转转,估计一天也就差不多了!”
陈卫忠表示同意:“行!那后天上午请您安排几个贫下中农代表来座谈一下,主要是再了解一下群众对改土造田方面有没有不同的观点或是意见什么的?完了到下午呢,王师傅车来了就和他下山回城去了,我估计我们去中甸的人要返回来了!”
和学武点头应道:“好的,陈记者,你放心,这些都没问题!”说完朝和玉文床上扫了一眼,大声叫着:“哎!老和,你不是睡着了吧?”
和玉文沙哑着嗓子回答:“没有,正听着你们说呢!”
和学武摇摇头,继续大声说道:“老和,你明早上就回大队那边去,布置一下,让武装民兵突击队后天全部集中到汝寒坪来,现场搞一下炮眼装填火药引线的训练!”
和玉文迷迷糊糊地回应了一句:“是,一切听从‘县长孟’指挥,调动……”
忽然,房外上空一阵狂风刮起,只见梁上挂着的电灯来回摇摆起来,灯光也显得更加黯淡下来,房瓦上“唰唰唰”地掉落下一阵阵的泥沙。
又是一阵阵“呼……”的大风刮来,“哗啦……”一声响,二层楼房上刮落下了许多瓦片,有些二次砸在了平房顶上后掉落而下,还好,大都落在靠墙部位,有惊无险!不过,陈卫忠还是稍稍惊吓了一下。
终于,大风渐渐平息下来。和学武又往大火塘中投进几根大块头后,对陈卫忠关切地:“陈记者,睡吧!没事的!”说着往一侧自个床边走去……
37 汝寒坪生产队仓库走廊
早上9点多钟,在和学武与生产队长和松的安排下,陈卫忠与六七位村子里具有代表性的群众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座谈会。
11点多的时候,和学武、陈卫忠他们送走了那几位群众正欲收拾走廊里的桌子时,大队革委会主任和玉文急匆匆地走进了院子。
和玉文上来就急忙向和学武说:“‘县长孟’,县革委会办公室打电话来了,说是办公室李主任和财政局革委会木主任一道来这儿汇报几项工作,估计中午1点左右到达,还说你让王师傅接梅子村队长一事只能在明后天办了!”
和学武一听没好气地:“哼!准是又来扯车子的事了!”
陈卫忠凭着记者特有的敏感性,忙向和学武问:“‘县长孟’,您说什么,扯车子什么事?”
和学武看了看身边几个人后说道:“这事也没有必要隐瞒的,是县里要挤出一点钱买一辆新车,说是那辆老吉普车已经20多年,现在样子也有些上不了台面了,且上面也同意给指标!”
“那就换嘛!我听说你们县里就那一辆老吉普,还是50年代初期战场上的缴获品,的确是“老掉牙”啦,既然上面给指标换掉也就是啦!‘县长孟’难道就不喜欢坐上新车?”陈卫忠善意地对和学武如是说了一番。
和学武不以为然,不假思索地认真讲道:“坐新车我当然也喜欢,但是我们县上财政那么困难,把其它地方的钱挤出来买车子确实是不妥的,再说那辆吉普车虽然旧了,但再坚持跑上几年也不是不行,所以我是坚持目前暂时不换车,四干会时我就说过我的意见啦!”
“那他们今天过来是不是……”陈卫忠欲言又止。
和学武直说道:“说是来汇报工作,我看是来做我的工作了,哼!看看谁做谁的工作!”
和玉文不解也不便多问,只能圆滑着说:“‘县长孟’,你是主管全县农业的,要跑24个公社,是应该有辆好车的,要不就同意了吧!”
和学武盯着和玉文,埋怨着说道:“你这个老和呀!做好你的大队主任,一如既往,全力支持我在你们天红的这次蹲点就行了啊!”
陈卫忠笑着打圆场了,他赞叹着说道:“哎!我看你们三方、四方都是好心肠的,你们丽江人纳西人都很实在呀!看来是谁也不好做谁的工作啦!”
和学武胸有成竹地:“你们今天就看我的,看看我和学武是怎样做通他们工作的吧!”
和玉文轻轻地摇了摇头,脸色一片茫然……
中午1时许,王志林开着的吉普车停到了村道口旁,从车上下来的有县革委会办公室李主任,县财政局革委会那位女主管木主任等4人。他们一行跟在王志林身后朝生产队仓库方向走来。
一行人又坐在了刚才开座谈会的原地,办公室李主任微笑着首先向和学武汇报:“和副主任,新车指标批了,财政局筹的款子也到位了,今天上来就是向您具体汇报一下!”
财政局革委会木主任露出两排洁白、整齐的牙齿,和颜悦色地说明道:“我们是在没有违反财政规章制度的原则下想方设法挤出的款项,这个请和副主任放心!”
和学武点点头后问道:“那县里吴仕德主任有什么具体的指示和意见吗?”
李主任回答:“吴主任早就同意了的,但他说您原来就是县里的主要领导,现在又在主管全县农业,经常跑在外,确实是需要一辆比较好的车子。所以这次有指标及款项了,希望您能最后拍板下来!”
和学武追问了一句:“要我最后拍板?”
李主任认真地:“是的,他说一定尊重您的意见!”
和学武高兴起来,笑着对大伙说道:“这事就好办啦!”说完看着李、木二人说:“咱们县革委会办公室和县财政局革委会的领导同志我是要表扬一下,你们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和学武要向你们学习啦!”
和学武察觉到眼前这几个人似有尴尬之神情,就哈哈哈地笑出声来,说道:“好了,大家都轻松一下,我带大家出去转转吧!”
李主任缓过神来,笑了笑问:“和副主任,是不是您拍了板,咱们再……”
和学武笑着:“不碍事,咱们转转回来我就拍板,我相信到时候你们都会支持我的拍板的,至少不会反对!”
38 村后一所小学
中午2时许,土坯房里传出了一阵阵稚嫩、不整的读书声。
这是一间极其简陋的教室,地面凹凸不平,没有课桌,没有坐凳,只是在几排码成的土基堆上横放着几块长条木板,而坐凳就是土基或是一节节的木墩。红褐色的土基墙上,露着两个窗洞,用几块木板杂乱地封堵着,山风从缝隙处不断吹来。房间两头,各挂着一块已经变了形和色的黑板,一块上写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另一块上是10以内加减法计算题目的几道作业。显然,这里是一个复式教学班级,上课的老师是本村一个约40岁的男教师,此刻,他正在一窗洞处一张黑黝黝的桌子上批改着学生的作业本,这些作业本参差不齐,其中有些是用香烟壳等废纸用线缝起来的。
和学武领着那一行人走进了这间教室里,两个班级、背靠背模式的20几个衣着不整(有的甚至还光着脚)的小孩子们,瞪大着眼睛,“哇”地一阵叫着纷纷站了起来。
大队革委会主任和玉文向那位有些诚惶诚恐的老师介绍着和学武一行人。和学武紧紧握住这位教师的双手,激动地:“老师,您辛苦、受累了!”说着转身向一旁的众人喊道:“请各位仔细看看,或是自己体验一下,看能不能坐下来,看能不能在这‘课桌’上写写画画!”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了难为情但又显然是深受冲击并震撼着心灵后才显现出来的一种特别的、感慨的表情!
一同过来的陈卫忠也处在一种难以表达的感慨之中,他无言无为,只是不失时机地用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瞬间!
众人走出教室,在一片空地间停下脚步。和学武扫视了一圈后,看着身边的李主任、木主任说道:“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反正我是有这样一种感悟,当我们蹬上小汽车的时候,想到这些孩子们,就会坐不住、坐不安的!”
李主任摇了摇头后感叹着说:“我走基层时间少,真没想到山区农村还有这样艰苦的小学校啊!”
木主任显得感触更深,激动地看着和学武:“‘县长孟’啊!你这工作真做到家了,你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呀!”
和学武看着大家动了真情,有了实感,就严肃、认真地说道:“我是这样想的,咱们还是暂时不买新车,把这笔钱支持给学校吧!”
和学武随即向李主任交代:“我看这样,事不宜迟,你明天就与文教局负责人联系,请他们派专人前往各个公社认真细致地了解一下,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在的村小那样情况的,先排出一二十个左右来,补助上二千三千的,让孩子们最起码有个坐凳,有张课桌,让老师有张办公桌,有张椅子……
39 汝寒坪村村道口
那辆我们已经十分熟悉的吉普车又停在了村道口。和学武、和玉文、和松等一行人在欢声笑语中,把县革委会办公室李主任、财政局革委会木主任等和那位我们尊敬的远方来的客人——省报记者陈卫忠一行人送到吉普车前。
临上车之际,和学武把陈卫忠拉到一侧,轻快、自信地笑着告诉他:“陈记者啊!过几年你一定再来看看,我还亲自陪你上天红来,到那时,你一定会看到天红的一片新天地。”
陈卫忠激动地:“会的,‘县长孟’,我深信一定会的。”
二人拥抱在一起……
40 汝寒坪生产队仓库
太阳西斜。
陪和学武住在这里的民兵排长带着另外一个青年人走进院子,民兵排长朝屋里直喊:“‘县长孟’,吃饭了吗?”
和学武走出屋子一看:“哎!今儿个还早着嘛,怎么和三没来,换人了吗?”他说着话看了看民兵排长身后那个年轻的新面孔。
民兵排长笑着:“是我弟弟,陪我来了,和三他爷爷今天中午不在了,看来是不能来一段时间啦!”
和学武关切地:“啊呀!听说和三家爷爷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民歌手,我还想着要去拜望他的,怎么就不在了呢?”
民兵排长惋惜地:“哎!昨晚上我去约和三都还见他好好的,听说今天中午饭后说是头有点晕,一下子就倒下去啦呢!”
和学武想了片刻,吩咐道:“这样,你去喊和松队长过来,咱们一道去和三家一趟吧!”
“行!我这就去,不过他这下也许就在和三家了呢!”民兵排长对自家兄弟交代了几句后很快走出去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