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345
成片时长:约11分钟
阅读:6477
发表:2019/10/15
主旋律,
微电影剧本
妈妈,生日快乐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950】
主要人物:
常建中,父亲
安然,母亲(已故)
常安,女儿(我)
正文
1 小院门口 日 外
(闪回)
【(空镜)清晨,微凉,胡同里一排排平房的门口挂着一面面五星红旗,随风飘扬。
童年的我(画外音):妈妈,怎么这么多红色的旗子,好多小星星。
母亲(画外音):今天是祖国的生日,所以要挂五星红旗呀。
童年的我(画外音):祖国是什么?
母亲(画外音):祖国就是妈妈。
【幕渐黑,推出片名:《妈妈,生日快乐》
2 小院东屋客厅 日 内
【客厅电话声响,父亲走过去接起电话。
我(画外音):爸,新房装修好了,过几天接您过来住。
父亲:我不去了,我这儿挺好。
我(画外音):爸,这边地方大,小区环境也好。
父亲:我呀,住惯了平房了,哪也不去。
我(画外音):要不国庆接您来住几天,您感觉感觉。
父亲:行了,行了,我不想折腾,十一你早点过来。
我(画外音):好吧,好吧,真是拗不过您。
3 小院门口 日 外
【父亲拿着一面红旗走到院门口,准备插红旗,插口有些高,父亲回到院里搬了一个小凳子出来,一只脚踏上了凳子,被正巧回家的我看到,我忙上前制止。
我:哎爸,快下来,我不是说等我回来插吗,您再摔了。
父亲:谁知道你几时回来。
【我看到有些生气的父亲,赶紧上前搂抱住撒娇。
我:好了,我的领导,我不是听从您的指令,一大早就回来了吗。您现在可以回屋了,旗子我来插,保证完成好任务。
【父亲走回屋,背影。
【(空镜)插好的红旗。
4 小院东屋客厅 日 内
【我拎着两大包食品走到冰箱旁,冰箱里面空间略显满,我把食品逐一放进冰箱。
我:爸,我给您买的吃的,您可吃啊,别不舍的,再都放坏了。
父亲:我知道,我一人也吃不了,你以后别买那么多了,浪费。
我:您吃就不浪费。
【放好食品,洗了手,父亲正在摆放桌上的糕点。
我:呦,蜜贡。
【我伸手就捏起了一块蜜贡,却被父亲打手,蜜贡掉落回盘子中。
父亲:那是给你妈留的。
我:妈又……
【看到父亲严肃的表情后,只得作罢,舔了舔手。
【父亲转身欲离开,突然又转回身,再次看向我。
父亲(一脸严肃):不准偷吃。
【我举起双手,掌心朝向父亲,诚恳且肯定的点了点头。
我:好,不偷吃。
5 小院东屋客厅 日 内
【父亲穿的旧外套挂在门口处的挂钩上。
【我一边吃瓜子一边和父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视正在直播国庆阅兵。
我:对了爸,我看您还穿着旧外套,我给您买的新的呢,怎么没穿?
父亲:旧衣服也没坏。
我:新的您放哪儿了?
父亲:里屋柜子里。
我:给您买了新的您就穿,这旧的都多少年了。
【我一边说着,一边起身走向卧室。
6 小院东屋卧室 日 内
【衣柜里的衣服摆放的整整齐齐,我找出衣服,标签都没有剪,拉开书桌抽屉寻找剪刀。
【抽屉拉开,一张照片映入眼帘,那是一张很旧的黑白照,照片上是年轻的父亲和母亲。
【电视里坦克和装甲车正在驶过,坦克的轰鸣声渐渐的变成了火车鸣笛声,我陷入回忆。
7 车厢 日 外/内
(闪回)
【车站,停着牡丹江-北京的绿皮火车,人山人海,母亲和兵团战友拎着行李上火车。
(旁白):1971年母亲和战友一起返乡探亲。火车上挤满了返乡的知青,母亲她们拉着好几个大包,很难挤上车。
母亲(对着战友):你先上车,我从窗户给你递行李。
【战友从车窗冲母亲招手,母亲递行李。
(旁白):母亲艰难的把包袱一个个推向车窗,但最后那个包袱实在太重了,母亲使足了劲儿,也是力不从心。
【行李包上多出了一双手(手部特写),托住了行李底部。
(旁白):猛然间,母亲突然觉得包袱变得异常的轻,她发现包袱上多了一双手,一双虽不白细,但是修长整洁的双手。
【镜头转向父亲(近景)
(旁白):母亲回过头,眼前是一张文秀的面孔,瘦瘦的脸颊,圆圆的眼睛,高高的个子,穿着一件深咖色老皮袄。这就是我父亲。
【母亲忙着递行李,而父亲转身离去。
母亲:谢……
(旁白):母亲递完了行李,想要转身说声谢谢,父亲已经消失在人群中,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8 车厢 日 内
(闪回)
【车厢内,父亲拎着行李走向母亲对面的位子,二人相视一笑。
(旁白):没想到,他们很快又再次相遇。父亲正好坐在母亲对面的位子。
母亲:刚才,谢谢你。
父亲:不客气,举手之劳。
【随后二人沉默。
9 车厢 夜 内
(闪回)
【入夜,火车前进中,母亲不时的把双手放在嘴边哈气,整个人缩成一团。
(旁白):我听母亲说过,那个时候为了探亲特意穿了薄款的棉衣,因为衣服太厚不方便扛行李,而东北的冬天格外冷,尤其是一入夜,夜晚的寒流根本抵御不住。
【母亲站起来,搓搓手,跺跺脚,活动活动身子。
【对面,父亲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皮袄放在了身旁。
【母亲看了看皮袄,又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皮袄,走上前。
母亲(指着皮袄对父亲):你好,衣服,如果你现在不穿,能不能借我穿穿。
【父亲看着瑟瑟发抖的母亲,把皮袄递给了母亲。
父亲:我不冷,你穿。
(旁白):后来,火车到京,人流熙攘,来不及相互道别,就结束了他们的这第二次见面。
10宿舍 日 外
(闪回)
【(空镜):一排排砖房宿舍
(旁白):后来过了很久,这人这事也渐渐淡忘。
【母亲与几个战友在宿舍前嬉笑,一辆推土机开过,母亲闻声抬头张望。
(旁白):直到推土机上走下一个人,瘦瘦的脸庞,高高的个子,母亲一下认出来这就是父亲。这是他们第三次的重逢。
【母亲和父亲对视。
(旁白):从此母亲和父亲便相识了。
【父亲和母亲一起散步,一起坐在草堆上谈心。
(旁白):父亲和母亲同年,还都是来自北京的知青,母亲当时在34连,而父亲负责开推土机,修水利、伐木,总之哪个营连有需要,就到哪里去,这一年到了母亲待的连队。
11 松花江边 日 外
(闪回)
【松花江边停靠着船只,船与岸之间搭着一根又长又窄的木棍,所有人扛着麻袋包踩在木棍上运送,母亲艰难的走在独木棍上,腿吃不上劲儿。
(旁白):兵团岁月苦,瘦小的母亲换上了腿疾,已经不适合干太繁重的劳动了。
12 酒窖 日 内
(闪回)
【母亲在制作酒曲。
(旁白):于是,母亲被调到了副业连,负责制作酒曲。
【父亲来看望母亲,母亲把存下的酒拿给父亲。
(旁白):而每次量酒剩下的酒,母亲也不舍得自己喝,留着每次父亲来喝。
13 宿舍 日 外
(闪回)
【宿舍外允许返乡的战友一个个离去,母亲面露难过之色。
(旁白):后来,在政策的允许下,很多知青申请了返乡,母亲也越发的思念家乡。
14 领导办公室 日 内
(闪回)
【领导对母亲摇摇头,将文件退给母亲,母亲失望的走出办公室。
(旁白):但是母亲递交的回京申请迟迟未通过。
【父亲拎着酒和布匹多次进出领导办公室。
【母亲将医院证明和片子出示给领导(镜头拉近医院证明和片子)
(旁白):再后来,母亲的腿疾越发的严重了,而父亲为了母亲能够顺利的回乡,到处求人,母亲也从医院开了证明。
15 宿舍 日 外
(闪回)
【父亲帮母亲把行李放在了马车上。
(旁白):母亲的回京申请终于批下来了,而回乡的名额始终是有限的,父亲依旧要留在东北,且返京的日子遥遥无期。母亲临走前,父亲特意和母亲合了个影。
【父亲和母亲站在宿舍外合影。
【马车离去,母亲坐在马车上冲着父亲挥手。
母亲(挥手):我等你。
16 车站 日 外
(闪回)
【(空镜)牡丹江-北京的火车驶入站台。
(旁白):母亲这一等就是三年,终于迎来了父亲的回京。
17小院东屋卧室 日 内
常建中,父亲
安然,母亲(已故)
常安,女儿(我)
正文
1 小院门口 日 外
(闪回)
【(空镜)清晨,微凉,胡同里一排排平房的门口挂着一面面五星红旗,随风飘扬。
童年的我(画外音):妈妈,怎么这么多红色的旗子,好多小星星。
母亲(画外音):今天是祖国的生日,所以要挂五星红旗呀。
童年的我(画外音):祖国是什么?
母亲(画外音):祖国就是妈妈。
【幕渐黑,推出片名:《妈妈,生日快乐》
2 小院东屋客厅 日 内
【客厅电话声响,父亲走过去接起电话。
我(画外音):爸,新房装修好了,过几天接您过来住。
父亲:我不去了,我这儿挺好。
我(画外音):爸,这边地方大,小区环境也好。
父亲:我呀,住惯了平房了,哪也不去。
我(画外音):要不国庆接您来住几天,您感觉感觉。
父亲:行了,行了,我不想折腾,十一你早点过来。
我(画外音):好吧,好吧,真是拗不过您。
3 小院门口 日 外
【父亲拿着一面红旗走到院门口,准备插红旗,插口有些高,父亲回到院里搬了一个小凳子出来,一只脚踏上了凳子,被正巧回家的我看到,我忙上前制止。
我:哎爸,快下来,我不是说等我回来插吗,您再摔了。
父亲:谁知道你几时回来。
【我看到有些生气的父亲,赶紧上前搂抱住撒娇。
我:好了,我的领导,我不是听从您的指令,一大早就回来了吗。您现在可以回屋了,旗子我来插,保证完成好任务。
【父亲走回屋,背影。
【(空镜)插好的红旗。
4 小院东屋客厅 日 内
【我拎着两大包食品走到冰箱旁,冰箱里面空间略显满,我把食品逐一放进冰箱。
我:爸,我给您买的吃的,您可吃啊,别不舍的,再都放坏了。
父亲:我知道,我一人也吃不了,你以后别买那么多了,浪费。
我:您吃就不浪费。
【放好食品,洗了手,父亲正在摆放桌上的糕点。
我:呦,蜜贡。
【我伸手就捏起了一块蜜贡,却被父亲打手,蜜贡掉落回盘子中。
父亲:那是给你妈留的。
我:妈又……
【看到父亲严肃的表情后,只得作罢,舔了舔手。
【父亲转身欲离开,突然又转回身,再次看向我。
父亲(一脸严肃):不准偷吃。
【我举起双手,掌心朝向父亲,诚恳且肯定的点了点头。
我:好,不偷吃。
5 小院东屋客厅 日 内
【父亲穿的旧外套挂在门口处的挂钩上。
【我一边吃瓜子一边和父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视正在直播国庆阅兵。
我:对了爸,我看您还穿着旧外套,我给您买的新的呢,怎么没穿?
父亲:旧衣服也没坏。
我:新的您放哪儿了?
父亲:里屋柜子里。
我:给您买了新的您就穿,这旧的都多少年了。
【我一边说着,一边起身走向卧室。
6 小院东屋卧室 日 内
【衣柜里的衣服摆放的整整齐齐,我找出衣服,标签都没有剪,拉开书桌抽屉寻找剪刀。
【抽屉拉开,一张照片映入眼帘,那是一张很旧的黑白照,照片上是年轻的父亲和母亲。
【电视里坦克和装甲车正在驶过,坦克的轰鸣声渐渐的变成了火车鸣笛声,我陷入回忆。
7 车厢 日 外/内
(闪回)
【车站,停着牡丹江-北京的绿皮火车,人山人海,母亲和兵团战友拎着行李上火车。
(旁白):1971年母亲和战友一起返乡探亲。火车上挤满了返乡的知青,母亲她们拉着好几个大包,很难挤上车。
母亲(对着战友):你先上车,我从窗户给你递行李。
【战友从车窗冲母亲招手,母亲递行李。
(旁白):母亲艰难的把包袱一个个推向车窗,但最后那个包袱实在太重了,母亲使足了劲儿,也是力不从心。
【行李包上多出了一双手(手部特写),托住了行李底部。
(旁白):猛然间,母亲突然觉得包袱变得异常的轻,她发现包袱上多了一双手,一双虽不白细,但是修长整洁的双手。
【镜头转向父亲(近景)
(旁白):母亲回过头,眼前是一张文秀的面孔,瘦瘦的脸颊,圆圆的眼睛,高高的个子,穿着一件深咖色老皮袄。这就是我父亲。
【母亲忙着递行李,而父亲转身离去。
母亲:谢……
(旁白):母亲递完了行李,想要转身说声谢谢,父亲已经消失在人群中,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8 车厢 日 内
(闪回)
【车厢内,父亲拎着行李走向母亲对面的位子,二人相视一笑。
(旁白):没想到,他们很快又再次相遇。父亲正好坐在母亲对面的位子。
母亲:刚才,谢谢你。
父亲:不客气,举手之劳。
【随后二人沉默。
9 车厢 夜 内
(闪回)
【入夜,火车前进中,母亲不时的把双手放在嘴边哈气,整个人缩成一团。
(旁白):我听母亲说过,那个时候为了探亲特意穿了薄款的棉衣,因为衣服太厚不方便扛行李,而东北的冬天格外冷,尤其是一入夜,夜晚的寒流根本抵御不住。
【母亲站起来,搓搓手,跺跺脚,活动活动身子。
【对面,父亲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皮袄放在了身旁。
【母亲看了看皮袄,又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皮袄,走上前。
母亲(指着皮袄对父亲):你好,衣服,如果你现在不穿,能不能借我穿穿。
【父亲看着瑟瑟发抖的母亲,把皮袄递给了母亲。
父亲:我不冷,你穿。
(旁白):后来,火车到京,人流熙攘,来不及相互道别,就结束了他们的这第二次见面。
10宿舍 日 外
(闪回)
【(空镜):一排排砖房宿舍
(旁白):后来过了很久,这人这事也渐渐淡忘。
【母亲与几个战友在宿舍前嬉笑,一辆推土机开过,母亲闻声抬头张望。
(旁白):直到推土机上走下一个人,瘦瘦的脸庞,高高的个子,母亲一下认出来这就是父亲。这是他们第三次的重逢。
【母亲和父亲对视。
(旁白):从此母亲和父亲便相识了。
【父亲和母亲一起散步,一起坐在草堆上谈心。
(旁白):父亲和母亲同年,还都是来自北京的知青,母亲当时在34连,而父亲负责开推土机,修水利、伐木,总之哪个营连有需要,就到哪里去,这一年到了母亲待的连队。
11 松花江边 日 外
(闪回)
【松花江边停靠着船只,船与岸之间搭着一根又长又窄的木棍,所有人扛着麻袋包踩在木棍上运送,母亲艰难的走在独木棍上,腿吃不上劲儿。
(旁白):兵团岁月苦,瘦小的母亲换上了腿疾,已经不适合干太繁重的劳动了。
12 酒窖 日 内
(闪回)
【母亲在制作酒曲。
(旁白):于是,母亲被调到了副业连,负责制作酒曲。
【父亲来看望母亲,母亲把存下的酒拿给父亲。
(旁白):而每次量酒剩下的酒,母亲也不舍得自己喝,留着每次父亲来喝。
13 宿舍 日 外
(闪回)
【宿舍外允许返乡的战友一个个离去,母亲面露难过之色。
(旁白):后来,在政策的允许下,很多知青申请了返乡,母亲也越发的思念家乡。
14 领导办公室 日 内
(闪回)
【领导对母亲摇摇头,将文件退给母亲,母亲失望的走出办公室。
(旁白):但是母亲递交的回京申请迟迟未通过。
【父亲拎着酒和布匹多次进出领导办公室。
【母亲将医院证明和片子出示给领导(镜头拉近医院证明和片子)
(旁白):再后来,母亲的腿疾越发的严重了,而父亲为了母亲能够顺利的回乡,到处求人,母亲也从医院开了证明。
15 宿舍 日 外
(闪回)
【父亲帮母亲把行李放在了马车上。
(旁白):母亲的回京申请终于批下来了,而回乡的名额始终是有限的,父亲依旧要留在东北,且返京的日子遥遥无期。母亲临走前,父亲特意和母亲合了个影。
【父亲和母亲站在宿舍外合影。
【马车离去,母亲坐在马车上冲着父亲挥手。
母亲(挥手):我等你。
16 车站 日 外
(闪回)
【(空镜)牡丹江-北京的火车驶入站台。
(旁白):母亲这一等就是三年,终于迎来了父亲的回京。
17小院东屋卧室 日 内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