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9988
成片时长:约167分钟
阅读:6579
发表:2022/10/17
主旋律,农村
电影剧本
西部志愿者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江志华:老村长!就别说这‘求’字了。有啥事你们说吧,只要我能做到,我一定尽全力做到。
老村长: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山里,从来就没点过啥子电灯。这次垮山的时候,大家说了好多难听的话。这快过年了,你工地上不是有那个啥子发电机吗?你能不能先给村子牵上线,就用发电机发的电先让村里点上灯,让大家晓得电灯的好处。我还听说电视台的啥子春节晚会好看,你能不能去借一台电视机来,让大家伙也看看?
听着老村长的话,又看到何老师那期盼的眼神,江志华慢慢低下了头。
何老师:志华啊!如果为难的话······
江志华抬起头来,看了一眼何老师和老村长。
江志华:老师!村长!这一段时间你们也看出我江志华是什么样的人了,有什么话我也就照直说了。
何老师和老村长都点了点头。
江志华:老村长,记得有一天你问过我,为什么有发电机,我们工棚里也不安电灯。我就实说吧!这个工程本身是扶贫工程,我们公司根本不赚钱。这台发电机是租用的一台旧发电机,每发一度电所用的油耗,比计划多了三分之一。所以,除了供施工机具使用外,我们根本就不能随便用。另外,别看这只是个小村子,要将每家每户都牵上电线,那可不是一件简单事儿。
老村长、何老师都理解地点了点头。
何老师:这事我也想过,就别说电线了,就是麻绳,要家家户户都牵到那也要好大一堆。
大家都沉闷地低下了头。
扬会计:那看电视的事可不可以呢?就在你们工地上看?
江志华:这事我也想过,也商量过。就算我们自己凑点钱买点油,再把工地上的电线集中起来,临时把线牵到村小,让大家在三十晚上看一次春节晚会。但这件事还是无法实现,不是没有电视机,也不是电的问题,而是另一方面使这事无法做到。
大家疑义地看着江志华。
江志华:你们这个村子,坐落在大山谷的一个山坳里,电视信号太弱。而且,这四周的山里面埋藏着一种非常贵重的矿石,叫钒钛磁铁矿。那些黑黢黢的山石,包括你们修房子的这些石头,都不是普通的石头,是一种矿,里面所含的金属比金子还贵重。中央电视台“西南万里行”节目里,赵忠强老师就对这一带的乡民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是用金子在修房子!’
大家相互对视着,又疑义地看着江志华。
江志华:这样说吧,你们这里是个金窝窝,未来有一天开发出来那是不得了的。正是这样,在这四周有着一个大磁场。也就是说,普通的电视天线根本无法接收到电视信号,就连收音机的信号也收不到。工地上有好几台收音机,他们都爬到山顶了还是收不到信号。所以,就是有了电,有了电视机,还是收看不到电视节目。
老村长:那我们这点就永远也看不成电视了?
江志华:不是永远看不成,那得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或是从山下架设一条闭路线上来。但是,何老师!老村长!这些我都做不到,这比修电站还难。
何老师、老村长等,都呆滞地看着江志华,而江志华微微低下了头。
78、工地指挥部 傍晚 内
陆工忧心忡忡地坐在大案台边,江志华站在窗前沉闷地抽着烟,看着窗外飘飞着的小雪。
江志华:这工程可不能再出什么意外啊!
陆工抬头看了看江志华,江志华也回转过身看了看陆工。
陆 工: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个工程存在的问题,比我们当初想象的还要严重。施工经费的发放一次比一次少,材料的供应更成了问题。
江志华:在技术上,我们可能要采用一些防范措施,万一哪天真的······
马施工跑了进来。
马施工:江队,今天水泥再不运上来就麻烦了。
江志华和陆工对视着无奈地摇了摇头。
江志华:工地上还有多少水泥?
马施工:刚才我到库房查了一下,按正常计划最多够使用到明天中午。
陆 工:你过来。
陆工向大案台走了过去,马施工跟了过去。
陆 工:(在图纸上比画着)你将这一部分的切面做一个临时处理,然后等材料到了后继续施工。这一部分非常重要,就集中现有的材料一定要做到顶。
马施工拿起计算器计算了起来。
马施工:要得,这样的话,这点水泥刚好够。可是·····
陆 工:别可是了,忙你的去吧。小叶今天就能回来,到时候再说。
马施工带着无奈的神色离开了。
陆工回到窗前同江志华站到了一起。
江志华:万不得已,我亲自回去一趟。
陆工看着江志华点了点头。
小叶进来了。
小 叶:我回来了。
陆 工:我以为还要等会儿呢。
小 叶:事情紧急,路上没敢耽误。
陆工和江志华对视了一下。
小 叶:一悲一喜两件事。
江志华:先说悲的。
小 叶:只要到十吨水泥,下次什么时候才能运来,公司没有准确答复,包括叶老板。
江志华:那喜的呢?
小 叶:地区供电局技工学校,同意叶老板派两个人插班学习。尼日河电站,也同意接收三名学徒工。
江志华:好!你去休息。
小叶走了,江志华和陆工对视了一下。
江志华:看来这一趟是非走不可了,也顺便把这几个青年带下去。有件事你帮着注意一下,工程的情况尽量不要让村里的人知道,我已经给几个主要人员分别打了招呼。如果有人问我下山的事,就敷衍一下。
陆工点了点头。
79、工地 晨(雪) 外
几个工人们冒着雪清理道路,马施工和陆工走了过来。
大伟带着几个工人检查着盖着材料的帆布。
80、村小 日 外
小叶正上着课。
老村长顶着雪走到教室外,向教室里看了一眼后,便蹲在教室外的台阶上抽起了烟。
下课了,看着欢笑着跑出来的学生,老村长站了起来。
小 叶:老村长,你有事?
老村长:小叶啊!我有几句话想问问你。听说你们工地没有水泥停工了,江队长下山也是为这个事。
小 叶:你听谁说的?
老村长:村里的石头他们不是在给你们干活么。
小 叶:嗨!你听他们瞎说,前天我运回来的十吨水泥不是还在库房里放着吗。停工是因为这天气,江队下山不是送那几个人去读书吗。
陆工顺着小路走来了。
陆 工:老村长,看学生啊。
老村长:哎!这大的雪,你也来了。
陆 工:工地上没事,我来看看。何老师的病好点没有?
老村长:我正要和小叶说呢。不晓得江队长啥子时候回来,何老师这两天又有点不好了。
陆 工:这冬天,难过啊。
老村长:是啊!人老怕过冬,他又病着。
陆 工:我先去看看。
陆工跟着老村长向何老师家走去了。
81、工棚前 傍晚 外
没事的工人都蹲在工棚门口闲聊着。
几个年龄小一些的工人在雪地里堆着雪人,也拿起雪打闹着。
82、工棚内 傍晚 内
陆工正烤着火,看着一份报纸。
外面传来江志华同大家打招呼的声音。
陆工正要站起身,江志华走了进来。
陆 工:回来啦!还顺利吧。
江志华:也只能说还算顺利。
江志华把一个纸包递给陆工。
江志华:报纸、杂志,在公司能看到的,我全部打了包。
陆工笑着接过后翻了起来。
大李很快端着饭菜进来,将饭菜放到了桌上。
洗了一下的江志华坐到桌边。
江志华:我同叶老板跑了两天,扶贫办、电业局、乡镇企业局都拜了,总算搞到了五十吨水泥,这个礼拜陆续运上来。
陆工欣慰地点了点头。
江志华:你还记得那次叶老板给我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吗:有些事今后你会知道。这次下去,这有些事我终于有点明白了。
陆工疑义地看着江志华。
江志华:这项工程,其实是省里的一位大领导下来视察时,地区实在没话可说了,就临时编造了正在修建这座扶贫电站的故事。没成想,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位大领导认了真,说要抽时间到电站工地看看,所以才有了工程匆匆上马的这些事。
陆工瞪着眼睛看着江志华。
江志华:当然,也不是一点缘由都没有。一年前,县上就向地区申报了修这座电站的申请,当时国家有一笔扶贫款到位。但地区综合了各方面情况后,没有同意这座电站开工。
陆工明白地点了点头。
江志华:我们拿到的这套图纸,就是当时申报这个项目时,县上委托地区设计室用一个礼拜时间搞出来的,因为要赶在地区研究这笔扶贫款怎样使用的会议前。
陆 工:这次领导下来视察,他们没话说了,就把这个工程抬出来当挡箭牌。
江志华:应该说是其中一项。
陆 工:那,这烫手的山芋怎么就落到了叶老板手上?
江志华:正像我估计的那样,就是因为滨湖治理保护的那项市政工程。
陆工凝思着点了点头。
江志华:说句不当的话,滨湖治理保护工程比起这座电站那就更加紧急,那可是滨洲市十几万人的饮水之源啊。
陆 工:手心手背都是肉,唉!。
江志华:所以,这么争光添彩的工程开工,没一个人愿意来剪剪彩什么的。谁都怕呀,没有人认为这座电站能建成,到时候就不是争光添彩的事了。至于这座电站建成后谁来操作、管理,将如何发挥脱贫致富的作用,就自然没人过问了。
陆 工:那建设资金是怎样解决的?
江志华:根本就没有计划资金,只是给叶老板有个暗示,因为这个工程本身就不大,所以先各处凑合着给点资金和材料,等滨湖工程开工后,再从工程中挤点出来。所以,现在全靠叶老板成天四处跑,求着这位领导批个条,求着那个部门给点方便。有钱给点钱,有物给点物,就算是我们在求爹爹告奶奶的扶贫,也就凑合到了今天。
陆工惊疑地看着江志华。
陆 工:那接下来叶老板是怎样打算的?
江志华:不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当叫花子,挨门挨户一遍一遍地要,再就是等滨湖工程开工。
陆 工:岂有此理!
陆工将手上拿着的报纸砸在了桌子上。
陆 工:哎!对了,何老师的病情有点恶化。
老村长: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山里,从来就没点过啥子电灯。这次垮山的时候,大家说了好多难听的话。这快过年了,你工地上不是有那个啥子发电机吗?你能不能先给村子牵上线,就用发电机发的电先让村里点上灯,让大家晓得电灯的好处。我还听说电视台的啥子春节晚会好看,你能不能去借一台电视机来,让大家伙也看看?
听着老村长的话,又看到何老师那期盼的眼神,江志华慢慢低下了头。
何老师:志华啊!如果为难的话······
江志华抬起头来,看了一眼何老师和老村长。
江志华:老师!村长!这一段时间你们也看出我江志华是什么样的人了,有什么话我也就照直说了。
何老师和老村长都点了点头。
江志华:老村长,记得有一天你问过我,为什么有发电机,我们工棚里也不安电灯。我就实说吧!这个工程本身是扶贫工程,我们公司根本不赚钱。这台发电机是租用的一台旧发电机,每发一度电所用的油耗,比计划多了三分之一。所以,除了供施工机具使用外,我们根本就不能随便用。另外,别看这只是个小村子,要将每家每户都牵上电线,那可不是一件简单事儿。
老村长、何老师都理解地点了点头。
何老师:这事我也想过,就别说电线了,就是麻绳,要家家户户都牵到那也要好大一堆。
大家都沉闷地低下了头。
扬会计:那看电视的事可不可以呢?就在你们工地上看?
江志华:这事我也想过,也商量过。就算我们自己凑点钱买点油,再把工地上的电线集中起来,临时把线牵到村小,让大家在三十晚上看一次春节晚会。但这件事还是无法实现,不是没有电视机,也不是电的问题,而是另一方面使这事无法做到。
大家疑义地看着江志华。
江志华:你们这个村子,坐落在大山谷的一个山坳里,电视信号太弱。而且,这四周的山里面埋藏着一种非常贵重的矿石,叫钒钛磁铁矿。那些黑黢黢的山石,包括你们修房子的这些石头,都不是普通的石头,是一种矿,里面所含的金属比金子还贵重。中央电视台“西南万里行”节目里,赵忠强老师就对这一带的乡民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是用金子在修房子!’
大家相互对视着,又疑义地看着江志华。
江志华:这样说吧,你们这里是个金窝窝,未来有一天开发出来那是不得了的。正是这样,在这四周有着一个大磁场。也就是说,普通的电视天线根本无法接收到电视信号,就连收音机的信号也收不到。工地上有好几台收音机,他们都爬到山顶了还是收不到信号。所以,就是有了电,有了电视机,还是收看不到电视节目。
老村长:那我们这点就永远也看不成电视了?
江志华:不是永远看不成,那得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或是从山下架设一条闭路线上来。但是,何老师!老村长!这些我都做不到,这比修电站还难。
何老师、老村长等,都呆滞地看着江志华,而江志华微微低下了头。
78、工地指挥部 傍晚 内
陆工忧心忡忡地坐在大案台边,江志华站在窗前沉闷地抽着烟,看着窗外飘飞着的小雪。
江志华:这工程可不能再出什么意外啊!
陆工抬头看了看江志华,江志华也回转过身看了看陆工。
陆 工: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个工程存在的问题,比我们当初想象的还要严重。施工经费的发放一次比一次少,材料的供应更成了问题。
江志华:在技术上,我们可能要采用一些防范措施,万一哪天真的······
马施工跑了进来。
马施工:江队,今天水泥再不运上来就麻烦了。
江志华和陆工对视着无奈地摇了摇头。
江志华:工地上还有多少水泥?
马施工:刚才我到库房查了一下,按正常计划最多够使用到明天中午。
陆 工:你过来。
陆工向大案台走了过去,马施工跟了过去。
陆 工:(在图纸上比画着)你将这一部分的切面做一个临时处理,然后等材料到了后继续施工。这一部分非常重要,就集中现有的材料一定要做到顶。
马施工拿起计算器计算了起来。
马施工:要得,这样的话,这点水泥刚好够。可是·····
陆 工:别可是了,忙你的去吧。小叶今天就能回来,到时候再说。
马施工带着无奈的神色离开了。
陆工回到窗前同江志华站到了一起。
江志华:万不得已,我亲自回去一趟。
陆工看着江志华点了点头。
小叶进来了。
小 叶:我回来了。
陆 工:我以为还要等会儿呢。
小 叶:事情紧急,路上没敢耽误。
陆工和江志华对视了一下。
小 叶:一悲一喜两件事。
江志华:先说悲的。
小 叶:只要到十吨水泥,下次什么时候才能运来,公司没有准确答复,包括叶老板。
江志华:那喜的呢?
小 叶:地区供电局技工学校,同意叶老板派两个人插班学习。尼日河电站,也同意接收三名学徒工。
江志华:好!你去休息。
小叶走了,江志华和陆工对视了一下。
江志华:看来这一趟是非走不可了,也顺便把这几个青年带下去。有件事你帮着注意一下,工程的情况尽量不要让村里的人知道,我已经给几个主要人员分别打了招呼。如果有人问我下山的事,就敷衍一下。
陆工点了点头。
79、工地 晨(雪) 外
几个工人们冒着雪清理道路,马施工和陆工走了过来。
大伟带着几个工人检查着盖着材料的帆布。
80、村小 日 外
小叶正上着课。
老村长顶着雪走到教室外,向教室里看了一眼后,便蹲在教室外的台阶上抽起了烟。
下课了,看着欢笑着跑出来的学生,老村长站了起来。
小 叶:老村长,你有事?
老村长:小叶啊!我有几句话想问问你。听说你们工地没有水泥停工了,江队长下山也是为这个事。
小 叶:你听谁说的?
老村长:村里的石头他们不是在给你们干活么。
小 叶:嗨!你听他们瞎说,前天我运回来的十吨水泥不是还在库房里放着吗。停工是因为这天气,江队下山不是送那几个人去读书吗。
陆工顺着小路走来了。
陆 工:老村长,看学生啊。
老村长:哎!这大的雪,你也来了。
陆 工:工地上没事,我来看看。何老师的病好点没有?
老村长:我正要和小叶说呢。不晓得江队长啥子时候回来,何老师这两天又有点不好了。
陆 工:这冬天,难过啊。
老村长:是啊!人老怕过冬,他又病着。
陆 工:我先去看看。
陆工跟着老村长向何老师家走去了。
81、工棚前 傍晚 外
没事的工人都蹲在工棚门口闲聊着。
几个年龄小一些的工人在雪地里堆着雪人,也拿起雪打闹着。
82、工棚内 傍晚 内
陆工正烤着火,看着一份报纸。
外面传来江志华同大家打招呼的声音。
陆工正要站起身,江志华走了进来。
陆 工:回来啦!还顺利吧。
江志华:也只能说还算顺利。
江志华把一个纸包递给陆工。
江志华:报纸、杂志,在公司能看到的,我全部打了包。
陆工笑着接过后翻了起来。
大李很快端着饭菜进来,将饭菜放到了桌上。
洗了一下的江志华坐到桌边。
江志华:我同叶老板跑了两天,扶贫办、电业局、乡镇企业局都拜了,总算搞到了五十吨水泥,这个礼拜陆续运上来。
陆工欣慰地点了点头。
江志华:你还记得那次叶老板给我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吗:有些事今后你会知道。这次下去,这有些事我终于有点明白了。
陆工疑义地看着江志华。
江志华:这项工程,其实是省里的一位大领导下来视察时,地区实在没话可说了,就临时编造了正在修建这座扶贫电站的故事。没成想,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位大领导认了真,说要抽时间到电站工地看看,所以才有了工程匆匆上马的这些事。
陆工瞪着眼睛看着江志华。
江志华:当然,也不是一点缘由都没有。一年前,县上就向地区申报了修这座电站的申请,当时国家有一笔扶贫款到位。但地区综合了各方面情况后,没有同意这座电站开工。
陆工明白地点了点头。
江志华:我们拿到的这套图纸,就是当时申报这个项目时,县上委托地区设计室用一个礼拜时间搞出来的,因为要赶在地区研究这笔扶贫款怎样使用的会议前。
陆 工:这次领导下来视察,他们没话说了,就把这个工程抬出来当挡箭牌。
江志华:应该说是其中一项。
陆 工:那,这烫手的山芋怎么就落到了叶老板手上?
江志华:正像我估计的那样,就是因为滨湖治理保护的那项市政工程。
陆工凝思着点了点头。
江志华:说句不当的话,滨湖治理保护工程比起这座电站那就更加紧急,那可是滨洲市十几万人的饮水之源啊。
陆 工:手心手背都是肉,唉!。
江志华:所以,这么争光添彩的工程开工,没一个人愿意来剪剪彩什么的。谁都怕呀,没有人认为这座电站能建成,到时候就不是争光添彩的事了。至于这座电站建成后谁来操作、管理,将如何发挥脱贫致富的作用,就自然没人过问了。
陆 工:那建设资金是怎样解决的?
江志华:根本就没有计划资金,只是给叶老板有个暗示,因为这个工程本身就不大,所以先各处凑合着给点资金和材料,等滨湖工程开工后,再从工程中挤点出来。所以,现在全靠叶老板成天四处跑,求着这位领导批个条,求着那个部门给点方便。有钱给点钱,有物给点物,就算是我们在求爹爹告奶奶的扶贫,也就凑合到了今天。
陆工惊疑地看着江志华。
陆 工:那接下来叶老板是怎样打算的?
江志华:不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当叫花子,挨门挨户一遍一遍地要,再就是等滨湖工程开工。
陆 工:岂有此理!
陆工将手上拿着的报纸砸在了桌子上。
陆 工:哎!对了,何老师的病情有点恶化。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