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0731
成片时长:每集约27分钟
阅读:14794
发表:2016/11/5 修改:2016/11/27
20集 主旋律,爱情,军事 电视剧剧本
《归去来兮》第1-6集
1-6
7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怀港市,女儿:“不就是老战友见个面吗?往后如果他来怀港市办事,我们再找机会吧。”
西塬市,母亲:“可是,你哪会知道,人家一直都记住你,而且是专门到家里来打听你的情况的,希望能在这两天就能见到你。”
怀港市,女儿:“哪会是谁呀?他还在原先部队吗?”
西塬市,母亲:“不要多问了,你明天就坐飞机赶回来吧。”挂机。
怀港市,女儿:“妈,妈……”
甄玉将话筒移开并提在下垂的手上:“(思忖,画外音)奇怪,他到底要干什么呀?一个部队的战友到家里来问问情况,不也就是一般的战友情谊吗,怎么会使妈妈的口气这么坚决。”
西塬市,甄禾桑:“(对韦丽兰)小玉还没有作最后肯定的答复,你挂机干什么?”
韦丽兰:“我不是叫她马上坐飞机回来呀,还用得着她答复不答复吗?”
甄禾桑:“那不行,终归要孩子一个确切的答复才行。你再拨通过去。”
怀港市,甄玉住宅内,电话铃声“叮叮……”响。
甄玉拿起话筒:“呵,是妈妈呀,刚才是线路问题吧?”
西塬市,母亲:“不是线路问题,是我挂了。你爸说没有听到你的肯定答复,所以我才又打过来的。”
怀港市,女儿:“呵,爸爸也在旁边啦。”
西塬市,母亲:“你跟你爸爸说吧。”
甄禾桑从韦丽兰手中接过话筒:
“小玉,你听见了吧?”
怀港市,女儿:“听见了,爸爸。”
西塬市,父亲:“你不要多问,马上回来,有要事,也是急事、好事,等你回来。”
怀港市,女儿:“(迟疑一会)好吧,我现在就派人去买明天的飞机票。”
西塬市,父亲:“这就对啦,好,回来见。(挂断电话对韦丽兰)现在就去买飞机票了。”
韦丽兰:“(笑呵呵的)还是只听你的。”
怀港市,甄玉放下电话后,坐在床上寻思:
“(心声)入伍的那个部队的战友?一直都记住我,专程到家里来打听、看望,这到底是谁呀?有急事、要事商量,会不会是有关姬翔的事呢?(摇摇头)可是除此之处,在我入伍的那个部队,不可能有其他方面的要事需要找我了解的。难道是姬翔本人找到家里来了(咧嘴一笑)——不可能,只能说自己自作多情。不管怎样,回去看看吧,听爸爸的话,从来就没有错。”
8、甄禾桑、韦丽兰家中,客厅里。第二天下午。
“实在是想不到,我的老政委来了。”
岑高:“(双关语)我也没有想到,我们会这样的在你父母亲家中见面”
韦丽兰:“(坐下后问女儿)你与老首长多长时间未过面了?”
甄玉:“自1973年3月我离开部队后至今,22年了吧。”
岑高:“我老了,可是你并没有多大变化。”
甄玉:“(不好意思地)变化大呢。那时是年青姑娘,现在也像个老太婆了。”
岑高:“不,不,是变化不大,看外表就是三十来岁的样子。”
韦丽兰:“你每次去北京的时候为啥就不抽空去看望看望老首长呢,难道你不知道岑高同志在北京八一0研究院当院长?”
甄玉:“完全知道。说实在的,我每次去北京办事,都作了去看望老政委的打算。然而到北京后,一办起事来,又感到实在没有时间,于是又安慰自己,下一次再说吧。”
韦丽兰:“就这样没完没了的下一次。”
甄玉:“可不是吗?真对不起我的老政委。”
岑高:“一样的道理,我也去过怀港市,也想过去看看你,同样是挤不出时间。”
韦丽兰:“那就不一样了,从抗美援朝归国到现在,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你一直都惦记着我们全家。尤其是在非常时期,你甚至不顾个人的安危保护我们。”
甄玉:“(大喜过望)哎哟,这么说,你们原来也都是老战友啊?”
韦丽兰:“你现在才知道吧?不然的话,你怎么会在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形势下,能到部队去当兵呢?而在那一年,你爸爸虽然没有再挨批斗了,但还没有被安排工作。”
甄禾桑:“(对女儿)你能够在那种形势下去当兵,走的正是岑高同志这一扇后门。”
甄玉:“(不解地)可是,无论在家里还是在部队,怎么就没有听过你们任何一人说起过呀?”
甄禾桑:“为什么一定要跟你说呢?不得已让你从后门进,但无论如何也不许你再从后门出。这后来的路,就得靠你自己从前门出来并一往向前。”
甄玉:“(点点头)爸爸说的有道理。”
岑高:“(对甄玉笑道)你的当兵走了我开的后门,那是因为我的当兵也是走的你爸爸开给我的后门。”(甄禾桑、韦丽兰、岑高同时哈哈大笑)
甄玉有些茫然。
岑高:“(对甄玉)我跟你父亲的关系,既然你以前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部队,都没有听人讲过,那么,我们现在就一起讲给你听一听吧。”
甄禾桑:“(笑着说)好,好。(对甄玉)你就听听岑叔叔给你讲一讲。”
岑高:“应当是我们一起来讲。”(回忆)
9、(岑高回忆)鸭绿江畔。1950年10月。
一支志愿军部队正在鸭徐江畔待命。
鸭绿江畔的一个小村庄,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或在擦拭枪枝,或在练习刺杀,或在给抬着担架的青壮年百姓教练战地救护。
村里的百姓为支援志愿军过江,同样忙得热气腾腾。他们有的在修理船只,有的在捆扎木伐,有的在筹架马车。更有那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或腰缠彩带,或提着鞭炮,或打着旗鼓,准备欢送志愿军和支前的妇孺。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等待过江命令的到来。
一位男青年见不远处有七、八个如雄师猛虎般的志愿军战士,正在练习刺杀,便怯生生的走过去急切地说:“同志,打搅了。”
谁也未听清他说些什么,其中战士甲比划了一下手势,为了安全,让他离远一些。然而,该男青年不但未远离反而靠的更近:“同志,打搅一下。”
战士甲气喘吁吁的问:“你说什么?”
该青年:“我想打搅你们一下。”
战士甲:“你也想练一练吗?”
男青年:“不,不,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要向你们打听,你们的首长是谁?”
此时,练习刺杀的战士都停下来休息。
战士乙问:“你要找多大的首长?”
男青年:“这,我不知道,反正是要找首长。”
战士甲:“你有什么事?我们的班长也是首长呀,我们的军长也是首长,中间排长,连长······还有正、副的,还有参谋长等等,多的很呢。”
男青年:“班长小了点吧?军长,大概(摇摇头)不必。”
战士乙:“是需要给你解决问题?”
男青年:“你说对了,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快告诉我该找哪位首长?”
战士丙:“(笑道)你得说清楚解决什么问题才行,大首长解决大问题,小首长解决小问题,这一点你还不懂吗?”
男青年:“我想要…(欲说又语塞)。”
战士甲:“快说吧,真是急煞人。你想要解决哪方面的问题?是不是我们志愿军战士有人犯了纪律?”
男青年:“(急忙解释)不,不,不,志愿军战士个个好样的,要不,我怎么会想着也要当志愿军呢?”
战士们几乎同时:“呵……你是想当志愿军?”
男青年:“(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快告诉我,应该到哪里找哪一位首长才能解决。”
战士乙:“那,可能要找团长。”
此时,营长甄禾桑正巧路经这里。待甄禾桑走远后。
战士丁:“(对男青年)刚才这位正是我们的营长,你先去找他试试看。”
战士丙:“对,你快跑过去,(见男青年犹豫)快追过去呀!一旦命令过江了,你就谁也找不到了。”
男青年一听,立即小跑追上去,气喘吁吁地挡住甄禾桑:“您是营长?”
甄禾桑:“(笑了笑)二十团一营营长甄禾桑。咦,本村的老百姓都认识我呀,你是从别村里调来支前的?”
男青年:“营长,我来请求您办一件事。”
甄禾桑:“你说,什么事?”
男青年:“我想当志愿军。”
甄禾桑:“那好哇。你赶快到乡政府去报名,这几天,县兵役局一直都在忙着征兵的工作。”
男青年:“不行啦,我报过名的,体检不合格。”
甄禾桑:“那是为什么?看你的样子身体挺棒 。”
男青年:“就是差一点,近视眼。”
甄禾桑:“(脑袋一别,示意男青年别在这挡路)难怪。(说罢欲起步向前)。”
男青年:“(又追上去拦住)能不能你说了算,别搞什么报名体检的,就让我跟着你这个营的部队走。”
甄禾桑:“(摇摇头)这可是去打仗啊,你近视眼,到时候敌我不分,把敌人放过去,把自己人当敌人打,岂不是糟糕透了。”
男青年:“我戴上近视眼镜一样的可以上战场。再说,我发现在志愿军队伍里,不是也有戴眼镜的人吗?”
甄禾桑:“这能比吗?那些人都是文武双全的知识分子,部队不能没有知识分子呀,而且他们都是大知识分子,大学生。”
男青年:“营长说的对极了,部队不能没有知识分子。我正是一个知识分子,大学生,不是天生近视,是读书读近视的。”
甄禾桑:“(动情地)你是大学生?大学生都懂外国语 ,你懂?”
男青年:“我懂,我的英语水平能赛过我的老师,全校都知道的。”
甄禾桑:“那不行,这次主要是跟美国佬打仗,你学英语的不行,要能流利地讲美国话的。”
男青年:“(哭笑不得)营长,美国英国人讲的都是英语,要不我怎会积极要求当志愿军呢?”
甄禾桑:“真的?(见男青年点点头后,喜笑颜开地指着旁边的老乡家)那么,我们就到老乡屋里去再谈谈,我就住在这里面。”
10、(岑高回忆)鸭绿江畔的老乡屋里。1952年12月。
隔着一张炕桌,甄禾桑与男青上在坑沿上分坐两侧。
甄禾桑:“你叫什么名字?”
男青年:“‘岑高’,唐代边塞大诗人岑参的岑。”
甄禾桑:“咱不认识他,你就说这个‘岑’字怎么写吧。”
岑高:“上面一个‘高山’的‘山’字,下面一个‘今天’的‘今’字,合起来就是姓‘岑’的‘岑’字。”
甄禾桑:“你叫岑高?那么岑高的‘高’字应该是高山的‘高’吧?”
岑高:“对,对,你说的对。”
甄禾桑:“岑高,好,这个名字好记,也好写。你真的是大学生吗?”
岑高:“(从身上掏出学生证)这是我的学生证。”
甄禾桑:“(接过学生证仔细看)不错,是个快毕业的大学生。出生1930年12月(抬头想了一会),20岁?”
岑高:“对,是12月9日生的,正是‘一二·九运动的纪念日。”
甄禾桑:“(将学生证还给岑高)仅是我的一半年纪,整整比我小20岁,好好干。”
岑高:“营长,我当志愿军的事,是不是就这样定下来了?”
甄禾桑:“先别着急,我还没考考你。”
岑高:“营长,你让我参加几天训练再考我不行吗?我至今从来就没有摸过枪呢。”
甄禾桑:“这可以在战斗中边打边学,不考这些。我问你:‘缴枪枪不杀’,美国话怎么讲?”
岑高:“Give up your arms and live!”
甄禾桑:“你身上有纸和笔吗?写给我看看。”
岑高:“(拿出笔和小本子,在炕桌上边写边念)Give up your arms and live!”
甄禾桑:“(伸长脖子看着岑高写的)怎么写的跟你刚才讲的大不一样呢?”
岑高:“刚才是读音,也就是说话,而这写的是字母,就好比我们说中国话,一句话要写下来,就有一个个字,每个字又有一划一划的笔划。”
西塬市,母亲:“可是,你哪会知道,人家一直都记住你,而且是专门到家里来打听你的情况的,希望能在这两天就能见到你。”
怀港市,女儿:“哪会是谁呀?他还在原先部队吗?”
西塬市,母亲:“不要多问了,你明天就坐飞机赶回来吧。”挂机。
怀港市,女儿:“妈,妈……”
甄玉将话筒移开并提在下垂的手上:“(思忖,画外音)奇怪,他到底要干什么呀?一个部队的战友到家里来问问情况,不也就是一般的战友情谊吗,怎么会使妈妈的口气这么坚决。”
西塬市,甄禾桑:“(对韦丽兰)小玉还没有作最后肯定的答复,你挂机干什么?”
韦丽兰:“我不是叫她马上坐飞机回来呀,还用得着她答复不答复吗?”
甄禾桑:“那不行,终归要孩子一个确切的答复才行。你再拨通过去。”
怀港市,甄玉住宅内,电话铃声“叮叮……”响。
甄玉拿起话筒:“呵,是妈妈呀,刚才是线路问题吧?”
西塬市,母亲:“不是线路问题,是我挂了。你爸说没有听到你的肯定答复,所以我才又打过来的。”
怀港市,女儿:“呵,爸爸也在旁边啦。”
西塬市,母亲:“你跟你爸爸说吧。”
甄禾桑从韦丽兰手中接过话筒:
“小玉,你听见了吧?”
怀港市,女儿:“听见了,爸爸。”
西塬市,父亲:“你不要多问,马上回来,有要事,也是急事、好事,等你回来。”
怀港市,女儿:“(迟疑一会)好吧,我现在就派人去买明天的飞机票。”
西塬市,父亲:“这就对啦,好,回来见。(挂断电话对韦丽兰)现在就去买飞机票了。”
韦丽兰:“(笑呵呵的)还是只听你的。”
怀港市,甄玉放下电话后,坐在床上寻思:
“(心声)入伍的那个部队的战友?一直都记住我,专程到家里来打听、看望,这到底是谁呀?有急事、要事商量,会不会是有关姬翔的事呢?(摇摇头)可是除此之处,在我入伍的那个部队,不可能有其他方面的要事需要找我了解的。难道是姬翔本人找到家里来了(咧嘴一笑)——不可能,只能说自己自作多情。不管怎样,回去看看吧,听爸爸的话,从来就没有错。”
8、甄禾桑、韦丽兰家中,客厅里。第二天下午。
“实在是想不到,我的老政委来了。”
岑高:“(双关语)我也没有想到,我们会这样的在你父母亲家中见面”
韦丽兰:“(坐下后问女儿)你与老首长多长时间未过面了?”
甄玉:“自1973年3月我离开部队后至今,22年了吧。”
岑高:“我老了,可是你并没有多大变化。”
甄玉:“(不好意思地)变化大呢。那时是年青姑娘,现在也像个老太婆了。”
岑高:“不,不,是变化不大,看外表就是三十来岁的样子。”
韦丽兰:“你每次去北京的时候为啥就不抽空去看望看望老首长呢,难道你不知道岑高同志在北京八一0研究院当院长?”
甄玉:“完全知道。说实在的,我每次去北京办事,都作了去看望老政委的打算。然而到北京后,一办起事来,又感到实在没有时间,于是又安慰自己,下一次再说吧。”
韦丽兰:“就这样没完没了的下一次。”
甄玉:“可不是吗?真对不起我的老政委。”
岑高:“一样的道理,我也去过怀港市,也想过去看看你,同样是挤不出时间。”
韦丽兰:“那就不一样了,从抗美援朝归国到现在,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你一直都惦记着我们全家。尤其是在非常时期,你甚至不顾个人的安危保护我们。”
甄玉:“(大喜过望)哎哟,这么说,你们原来也都是老战友啊?”
韦丽兰:“你现在才知道吧?不然的话,你怎么会在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形势下,能到部队去当兵呢?而在那一年,你爸爸虽然没有再挨批斗了,但还没有被安排工作。”
甄禾桑:“(对女儿)你能够在那种形势下去当兵,走的正是岑高同志这一扇后门。”
甄玉:“(不解地)可是,无论在家里还是在部队,怎么就没有听过你们任何一人说起过呀?”
甄禾桑:“为什么一定要跟你说呢?不得已让你从后门进,但无论如何也不许你再从后门出。这后来的路,就得靠你自己从前门出来并一往向前。”
甄玉:“(点点头)爸爸说的有道理。”
岑高:“(对甄玉笑道)你的当兵走了我开的后门,那是因为我的当兵也是走的你爸爸开给我的后门。”(甄禾桑、韦丽兰、岑高同时哈哈大笑)
甄玉有些茫然。
岑高:“(对甄玉)我跟你父亲的关系,既然你以前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部队,都没有听人讲过,那么,我们现在就一起讲给你听一听吧。”
甄禾桑:“(笑着说)好,好。(对甄玉)你就听听岑叔叔给你讲一讲。”
岑高:“应当是我们一起来讲。”(回忆)
9、(岑高回忆)鸭绿江畔。1950年10月。
一支志愿军部队正在鸭徐江畔待命。
鸭绿江畔的一个小村庄,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或在擦拭枪枝,或在练习刺杀,或在给抬着担架的青壮年百姓教练战地救护。
村里的百姓为支援志愿军过江,同样忙得热气腾腾。他们有的在修理船只,有的在捆扎木伐,有的在筹架马车。更有那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或腰缠彩带,或提着鞭炮,或打着旗鼓,准备欢送志愿军和支前的妇孺。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等待过江命令的到来。
一位男青年见不远处有七、八个如雄师猛虎般的志愿军战士,正在练习刺杀,便怯生生的走过去急切地说:“同志,打搅了。”
谁也未听清他说些什么,其中战士甲比划了一下手势,为了安全,让他离远一些。然而,该男青年不但未远离反而靠的更近:“同志,打搅一下。”
战士甲气喘吁吁的问:“你说什么?”
该青年:“我想打搅你们一下。”
战士甲:“你也想练一练吗?”
男青年:“不,不,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要向你们打听,你们的首长是谁?”
此时,练习刺杀的战士都停下来休息。
战士乙问:“你要找多大的首长?”
男青年:“这,我不知道,反正是要找首长。”
战士甲:“你有什么事?我们的班长也是首长呀,我们的军长也是首长,中间排长,连长······还有正、副的,还有参谋长等等,多的很呢。”
男青年:“班长小了点吧?军长,大概(摇摇头)不必。”
战士乙:“是需要给你解决问题?”
男青年:“你说对了,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快告诉我该找哪位首长?”
战士丙:“(笑道)你得说清楚解决什么问题才行,大首长解决大问题,小首长解决小问题,这一点你还不懂吗?”
男青年:“我想要…(欲说又语塞)。”
战士甲:“快说吧,真是急煞人。你想要解决哪方面的问题?是不是我们志愿军战士有人犯了纪律?”
男青年:“(急忙解释)不,不,不,志愿军战士个个好样的,要不,我怎么会想着也要当志愿军呢?”
战士们几乎同时:“呵……你是想当志愿军?”
男青年:“(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快告诉我,应该到哪里找哪一位首长才能解决。”
战士乙:“那,可能要找团长。”
此时,营长甄禾桑正巧路经这里。待甄禾桑走远后。
战士丁:“(对男青年)刚才这位正是我们的营长,你先去找他试试看。”
战士丙:“对,你快跑过去,(见男青年犹豫)快追过去呀!一旦命令过江了,你就谁也找不到了。”
男青年一听,立即小跑追上去,气喘吁吁地挡住甄禾桑:“您是营长?”
甄禾桑:“(笑了笑)二十团一营营长甄禾桑。咦,本村的老百姓都认识我呀,你是从别村里调来支前的?”
男青年:“营长,我来请求您办一件事。”
甄禾桑:“你说,什么事?”
男青年:“我想当志愿军。”
甄禾桑:“那好哇。你赶快到乡政府去报名,这几天,县兵役局一直都在忙着征兵的工作。”
男青年:“不行啦,我报过名的,体检不合格。”
甄禾桑:“那是为什么?看你的样子身体挺棒 。”
男青年:“就是差一点,近视眼。”
甄禾桑:“(脑袋一别,示意男青年别在这挡路)难怪。(说罢欲起步向前)。”
男青年:“(又追上去拦住)能不能你说了算,别搞什么报名体检的,就让我跟着你这个营的部队走。”
甄禾桑:“(摇摇头)这可是去打仗啊,你近视眼,到时候敌我不分,把敌人放过去,把自己人当敌人打,岂不是糟糕透了。”
男青年:“我戴上近视眼镜一样的可以上战场。再说,我发现在志愿军队伍里,不是也有戴眼镜的人吗?”
甄禾桑:“这能比吗?那些人都是文武双全的知识分子,部队不能没有知识分子呀,而且他们都是大知识分子,大学生。”
男青年:“营长说的对极了,部队不能没有知识分子。我正是一个知识分子,大学生,不是天生近视,是读书读近视的。”
甄禾桑:“(动情地)你是大学生?大学生都懂外国语 ,你懂?”
男青年:“我懂,我的英语水平能赛过我的老师,全校都知道的。”
甄禾桑:“那不行,这次主要是跟美国佬打仗,你学英语的不行,要能流利地讲美国话的。”
男青年:“(哭笑不得)营长,美国英国人讲的都是英语,要不我怎会积极要求当志愿军呢?”
甄禾桑:“真的?(见男青年点点头后,喜笑颜开地指着旁边的老乡家)那么,我们就到老乡屋里去再谈谈,我就住在这里面。”
10、(岑高回忆)鸭绿江畔的老乡屋里。1952年12月。
隔着一张炕桌,甄禾桑与男青上在坑沿上分坐两侧。
甄禾桑:“你叫什么名字?”
男青年:“‘岑高’,唐代边塞大诗人岑参的岑。”
甄禾桑:“咱不认识他,你就说这个‘岑’字怎么写吧。”
岑高:“上面一个‘高山’的‘山’字,下面一个‘今天’的‘今’字,合起来就是姓‘岑’的‘岑’字。”
甄禾桑:“你叫岑高?那么岑高的‘高’字应该是高山的‘高’吧?”
岑高:“对,对,你说的对。”
甄禾桑:“岑高,好,这个名字好记,也好写。你真的是大学生吗?”
岑高:“(从身上掏出学生证)这是我的学生证。”
甄禾桑:“(接过学生证仔细看)不错,是个快毕业的大学生。出生1930年12月(抬头想了一会),20岁?”
岑高:“对,是12月9日生的,正是‘一二·九运动的纪念日。”
甄禾桑:“(将学生证还给岑高)仅是我的一半年纪,整整比我小20岁,好好干。”
岑高:“营长,我当志愿军的事,是不是就这样定下来了?”
甄禾桑:“先别着急,我还没考考你。”
岑高:“营长,你让我参加几天训练再考我不行吗?我至今从来就没有摸过枪呢。”
甄禾桑:“这可以在战斗中边打边学,不考这些。我问你:‘缴枪枪不杀’,美国话怎么讲?”
岑高:“Give up your arms and live!”
甄禾桑:“你身上有纸和笔吗?写给我看看。”
岑高:“(拿出笔和小本子,在炕桌上边写边念)Give up your arms and live!”
甄禾桑:“(伸长脖子看着岑高写的)怎么写的跟你刚才讲的大不一样呢?”
岑高:“刚才是读音,也就是说话,而这写的是字母,就好比我们说中国话,一句话要写下来,就有一个个字,每个字又有一划一划的笔划。”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