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动作,
小说
道证黄庭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 楔子》
《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属于洞玄部。现传《黄庭经》有《黄庭外景玉经》、《黄庭内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三种,因中经出现较晚,可以暂置不论。书中认为人体各处都有神仙,首次提出了三丹田的理论。介绍了许多存思观想的方法。关于内外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相互关系,向来有多种说法。
《黄庭经》是道教重要的经典,它包括《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统称《黄庭经》。
据传是西晋天师道魏华(女)存创作。然据考证应是男仙所著。其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解剖学以言养生,是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产。但因其行文隐晦,多设喻,所以当时只在上层士人中流传。对后来的医药学,解剖学,养生学有巨大的影响与发展推动。
《黄庭经》其内容可以概括为:
(1)强调吐纳行气;勤于咽津滓海时时保精、固精;永持恬淡无欲;巩固守一之法。
(2)论述长生久视之道,分别论述人体各主要器管的大略及其主要生理作用。为了修炼得法,又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每部有八景神镇守,合称二十四真神;人如果能调养真气,就能消除疾病,长生不老。
(3)阐述黄庭三宫及三丹田与养生的密切关系。
(4)存思黄庭,炼养丹田,积精累气为宗旨,执行不殆为要诀。
《正文卷一 归道黄庭》
《第一章 雪中少年》
寒风长影暗雪山,白絮纷飞迷人眼。
冬天的雪永远是那么的讨厌,在这边陲小镇,可没有什么文人骚客为其大肆笔墨留下千古名唱,有的只是行色匆匆的行脚商人,和腰跨长刀的武林侠客。
“格老子的,今年的雪楞是个比往年大,也不晓得能不能在年前把货物送回去。”披着蓑衣的大汉,操着一口浓郁的川蜀口音大肆抱怨着,脸上密集的伤痕让人生畏。
“你也别抱怨了,这雪来的确实是让人有些措不及防,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在这大雪封路之时赶路。今儿天冷,我们先在这里落脚补充下物资,也好方便明日赶路。”一旁的儒雅男子取下斗笠,抖了抖上面覆盖的白雪,视线却是落在眼前这大门紧闭的客栈。
儒雅男子开口,大汉只好住嘴,不过心中却是很好奇管家有什么法子,居然可以在鹅毛大雪纷落之际继续赶路。
心中想着,手上的动作也不慢,将斗笠与蓑衣取下拂去白雪后放在背后木箱上,接着伸手推开了那紧闭的大门。
门被大汉推开的瞬间,寒气便一股脑的钻入屋中,而屋中的景象,也在门大打而开时,落在大汉与儒雅男子眼中。
一楼的面积并不大,一眼望去便尽收眼底,只有十来张供人吃饭的桌椅,大门的右侧则是一处柜台。
可能是白雪纷飞的缘故,此刻的一楼居然没有客人,只有一个账房先生撑着脑袋在打盹。
不过这账房先生的瞌睡,在大门打开的时候,瞬间便被寒气驱走,忽地打了一个哆嗦后,茫然抬头向大门看去,似乎在疑惑明明紧闭着大门,为何还有寒气进来。
“哟,二位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在看到正关门的大汉二人,账房先生精神一震,连忙开口招呼着。从两人衣着来看,定然是不差钱的主。
“有上好的客房没有?给我们来两间。”
“有,有。”
账房先生的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要知道在这大雪封路的时刻,很多行脚商人都不得不停下步伐在此落脚,只有等雪停了再出发,而且从天色来看,这雪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停的下来的。
看着那被放置在柜台上的一锭纹银,账房的态度更加的殷勤,连忙引路到桌边,伸手将在火炉上的水壶提起,给汉子两人倒了两碗热水。
儒雅男子吹了吹热气,微微抿了一口后,放下茶碗向账房问道:“怎么你们这里只有你一人?没有伙计在吗?”
儒雅男子的声音很是好听,充满着磁性。
账房提着水壶一叹,“接近年关,这地方又偏远,哪里有人喔,就连平常时刻人也不是很多。所以店里也没几个伙计,再加上今儿下雪,所以店里只有一个伙计在后厨帮忙。”
儒雅男子点点头没有再开口,倒是汉子不时的问着一些。
可能是太冷,汉子一口将碗中热水吞下,也不怕那滚烫的温度,只是说话间的白气更加的多了。
这一幕账房先生看在眼中,心中也大致猜测到了两人并不是普通的行脚商人,不过对两人的身份却没有什么兴趣,只要有钱就足够了。
在喝了两碗热水,身上的寒意也已经被驱除的差不多的时候,儒雅男子放下茶碗开口道:“带我们去房间吧,另外酒菜尽管上好的,送到房间就好。”
“好嘞!”
账房连忙上前引路,嘴里还不停的吐出一些有关当地的趣事,当然对自家的客栈也是一阵吹捧。
散发着香味的后厨中,不时传出阵阵切菜时的刀案之声。
“真不知道掌柜的一大早,跑去千仞山看雪景有什么意思,也不怕被冻着。”一身单薄麻衣的楚浩,嘟囔着往灶中添了把柴火,他嘴上虽然这般说着,但眼中却是充满着深深的向往。
正切着羊肉的男子握刀的手一顿,面色流露出一丝尊敬,“东家一身功夫厉害的紧,已经达到了寒暑不侵的地步,这区区寒冬哪能奈何的了东家。”
“真不知道我多久能达到掌柜的境界。”
“就你那柄破木剑?”
楚浩的脸一黑,“李厨子,你要知道,剑法的第二境界就是以花草树木为剑,枯草落叶也是剑。”
李厨子放下菜刀,将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苦口婆心的劝道:“你还是少看点你那本什么秘籍吧,送人都没人要。踏踏实实做事才是正确的,指不定东家一开心就指点你两招。你看李老头不就是这样吗?”
“要是掌柜的不教呢?李老头做了二十年账房才被传授一点招式,难道我也要等二十年?”楚浩梗着脖子反驳着。自己这秘籍确实差的起劲,但至少也是家传的。
“二十年也还好啊,你再待十五年就好了,那时候你才二十六岁,也还可以去闯个名头。”
“二十六岁根骨都定了,还走的远吗?”
“强身健体也可以啊。”
楚浩被一本正经的李厨子,噎的直翻白眼,发现几年来始终都说不过他,只好郁闷的再添了一块柴火。
李厨子哈哈一笑,再次拿起菜刀处理着那块还剩一半的羊肉。
李厨子的刀工不差,很快的便将羊肉处理完并下了锅。
泛白的羊肉在油水中渐渐变的金黄,那特殊的香味也散发了出来,引的楚浩咽喉一阵滑动。
“你先带点回去,这里的事交给我就好了。”李厨子起锅后,将部分羊肉装入一旁的食盒并对楚浩说着。
“你这忙的过来吗?”
“两个客人能吃多少?”
听到这话,楚浩也没矫情,拎起食盒径直向后门走去,身后还插着一柄长约三尺的木剑。
伸手推开被油烟熏的有些发黄的木门,接着又紧了紧身上单薄的麻衣,这才举步走了出去。
“这小子又不关门。”温暖的厨房中突然灌入寒风,导致那正烧水熬汤的李厨子,顿时一个激灵,笑骂着走向大打而开的后门,将它重新关了起来。
寒风凌冽,大雪飘扬。
走在街上,楚浩就感觉好似从温暖的被窝,一下子落入了冰窖当中,冻的浑身直哆嗦,身上这单薄的衣物,实在难以挡住这刺骨的寒意。
而且那呼啸的寒风,就像刀子一样,刮的脸颊生疼。竟然还将落在地上的雪又卷了起来,混合着落雪,争先恐后的直往他领口钻着,似乎想要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
“这该死的大雪!”
楚浩忍不住缩了缩脖子,骂咧咧的将食盒上的落雪扫去,同时,脚下的步子,也迈的更快了。
《第二章 家人否决》
客栈距离楚浩的家并不远,只是因为穷苦的原因,位置有些偏僻罢了。
“妹妹,看我给你带什么好吃的回来了?”人还没到,楚浩的声音就在院里响了起来,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他并非家中独子,名下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年龄还不过五岁,却十分的懂事,还长得乖巧动人,十分惹人怜爱。
因此给妹妹和父母带吃食回来改善伙食,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环,特别是李厨子的看家本领就是羊肉,在这严冬时期简直在适合不过。
片刻后,楚浩没见到飞奔出来的身影,他猜测妹妹应该睡着了,当下也不再抱着逗弄的心思,抖去身上的积雪,就抱着食盒向堂屋走了过去。
屋内一片昏黄,跳动的火苗发出清脆的爆响,时不时飞溅起零碎的火星,就像是朵朵盛开的烟花。
父亲坐在火堆旁,手中拿着烟袋,深深的吸了一口后,对推门进来的楚浩说道:“浩儿,明天开始就不要去客栈了。”
楚浩怔了怔,把食盒放在了桌上,没有说话。
父亲又吧嗒吧嗒吸了几口,叹息道:“浩儿啊,我知道你想学武,但是以我们的家境,实在买不起药材。你现在还年轻,能走的路还很远,免得像我一样,这辈子就待在镇子里,所以还是去学堂读书吧,考个童生也算的上有了不错的前途。”
楚浩沉默了会儿,认真的说道:“爹,四书五经李老头已经教过我了,识文断字和格物我也不差,但是在这个地方,文人的地位始终比不上武人,我不想一辈子被人压在头上,至于习武锻骨的药材,会有其它办法的。”
习武要锻骨,也类似道门中的筑基,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够走的更远,但这一步对药材的需求也是极其庞大,根本就没有上限一说,完全就是一个巨大的销金窟,别说他这样的穷苦家庭,就是一些富裕家庭,也有些扛不住。
“就这么定了,你有了基础,考个童生不会太难。”父亲磕了磕烟袋,起身说道。
楚浩张了张嘴,这时母亲端着饭菜走了过来,“行了行了,说这么重的话干嘛,我们家浩儿都会这些了,想学武怎么了?又不是学不会。”
“妇道人家。”
父亲的小声嘀咕,却不巧被母亲听见,顿时引得一阵不满,“妇道人家怎么了,我家浩儿不论想学什么,我都支持,邻里邻居的,谁不羡慕浩儿的聪慧。”
楚浩揉了揉眉心,没有打搅二老拌嘴,转身向里屋走了进去。
里屋只是一间不大的卧房,温暖的土炕上,睡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女童,因为紧裹被褥的原因,导致整个小脸都是红扑扑的。
“琳儿,该吃午饭了,再睡,酥炸羊肉可就没了喔。”楚浩伸手在楚琳的脸蛋上点了点,冰凉的手指,顿时就让这贪睡的小懒虫惊醒过来。
“呀?”
楚琳眨着长长的睫毛,两眼都快弯成了月牙,对楚浩伸出了胳膊,咯咯直笑道:“琳儿起不来呀,要哥哥抱才行。”
“你呀!”
楚浩揉了揉楚琳的小脑袋,用嘴对着自己手哈了几口气,等到不再那么冰后,才将她抱了起来。
“哥哥,爹爹说今天三叔要来,接你去学堂拜访先生,以后你可就是要当大官的人了。”楚琳两眼都在冒着星星,显然是对自家哥哥崇拜到了极致。
“是吗?”楚浩将她抱在怀中,笑道:“那你是想哥哥当个大官呢,还是像齐天大圣那样,当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保护你和爹娘呢?”
“这个……”
楚琳咬着指头沉思着,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看起来还真像是个小大人般。
“哥哥应该是大英雄,以后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物,和哥哥一起保护爹爹和娘亲,那样我们就永远都能在一起了。”思索结束后,楚琳把自己的小手,握成了一个拳头。
楚浩轻笑着用额头抵了抵妹妹的额头,然后抱着她向堂屋走去,那边母亲已经在催促了。
“爹,三叔今天是要来,对吧?”楚浩喝着碗里的野菜汤,抬头说道。
“应该在下半天的时候,你三叔比爹有出息,现在已经当上了主簿,所以啊,你要好好读书,唉,孩儿他娘,给老三准备的腌菜包好了吧?”父亲提到老三,脸上一片唏嘘。
母亲点头,感慨道:“浩儿啊,你三叔是个好人,不是他的帮助,我们哪里度的过这兵荒马乱的日子,还能不饿肚子,你以后不管是读书还是习武,只要有出息了,都不要忘记你三叔。”
“娘,我知道,这是大恩。”楚浩认真的回答。
“习什么武,读书才是他接下来要做的事。”父亲把带回来的羊肉,全都分给了楚浩兄妹和他夫人,自己则是啃着窝窝头。
正说着,忽然外面传来敲门声,接着便响起了道爽朗的声音。
“大哥,我来喽。”
楚浩放弃碗筷,立刻开门跑向外面把院门推开,只见一个精瘦的中年男子,笑吟吟的站在那里,身上还穿着皂色官服。
看到开门的楚浩,顿时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这才没过多久,个子又长高了不少。”
这时候,楚浩父母也相继走了出来,他父亲笑道:“老三,我们正说着你就来了,快进屋,外面冷的紧,浩儿,还不去给你三叔准备凳子和碗筷。”
楚浩应了声,连忙回屋拿出一个板凳摆在桌前,又去厨房拿了副碗筷,不管愿不愿意去学堂,对长辈的态度都是一如既往。
“大哥,浩儿的学问我也听说过,底子打的很好,只要去学堂好生读书,来年秋试一定能拿个童生,以后的举人也不会太难。”三叔坐下,先是逗弄了番腮帮子鼓鼓的楚琳,然后对楚浩父亲说道。
楚浩父亲叹了口气,道:“浩儿聪慧,我对他的能耐不怀疑,就是现在他的心全在习武上,不愿意去学堂。”
三叔望着一旁沉默的楚浩,说道:“浩儿,你知道习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吗?还有锻骨时的成果,直接判定了你能在武道上能走多远。”
“三叔,我知道。”楚浩认真的回答道。
父亲一瞪眼,却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自己的三弟。
三叔沉吟了少许,摇了摇头道:“我还是建议不要习武,走仕途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非要习武,那就等成为举人,可以在书院中学习六艺。”
《第三章 约定、歌谣》
时间过了午后,楚浩跟着三叔离开了,他的父母拉着楚琳一路相送,直到马车消失在了期望的目光中。
马车缓慢的街上前行,楚浩的身子随着地面的坑洼起伏晃动,他背后没了木剑,怀里多了一个不大的包裹,带着父母对他的期望,和自身的不愿,前往了从未去过的学堂。
他想过强硬拒绝父亲的意愿,直接拂过三叔的好意,但那与身体不匹配的灵魂,却在告诉他这不是个好的做法,要想不去学堂读书,就只有说服先生才行。
就在楚浩沉默思索时,他的肩膀被人轻轻拍动,回神抬眼一看,三叔正面带微笑的望着他,认真的说道:“浩儿,只要你好生读书,在来年秋试考中童生,前路就会宽广起来,往后你想要学武,书院定会照拂于你的。还有,稍后先生肯定会考验你的学识,不要紧张,也不要藏拙。”
“放心吧,三叔,我会认真对待。”楚浩点着头道。
三叔哈哈一笑,抖了抖手里的缰绳,说道:“那就好,其它的就别想太多了。”
学堂就在镇子东头,并没有多远的路程,楚浩靠在车厢一侧,看着三叔的背影,心绪有些复杂,在心中默默念了几声对不起,那扑面而来的寒风和落雪,竟让他恍然看到了白发时的父母。
时间渐渐流逝,颠簸的马车,也逐渐停了下来。
下了马车,展现在楚浩面前的是两间黄培茅草房,屋顶压盖着厚厚的积雪,像是一块惹人垂涎的蛋糕,不过屋檐前的冰刺,却是让人有些胆战心惊。
向那扇紧闭的门前望了望,只见积雪还未彻底覆盖的地方,有着许些不大的脚印,脚尖是朝外的,说明学堂已经放学,授学的先生并不在此处,不过三叔倒是知道先生在哪里般,拍拍楚浩肩膀,动身向另一间茅草屋走了过去。
楚浩将包裹抱在胸前,踩着脚下的雪地,紧紧跟着三叔的步伐,在这洁白的地面上,留下了两串长长的脚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先生所在的屋子中。
先生是个年近六旬的老人,穿着破旧的儒杉,头缠伦巾,花白的胡须被修整的一丝不苟,笔直的垂在胸前,配上那对睿智的双眼,隐隐像是传说中蕴含浩然正气的大儒。
三叔把楚浩带到先生跟前,拱手道:“穆先生,我向您提起的侄儿已经来了,他的年纪虽说有些偏大,也没有上过学堂,但在学识上却没有落下过。”
《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属于洞玄部。现传《黄庭经》有《黄庭外景玉经》、《黄庭内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三种,因中经出现较晚,可以暂置不论。书中认为人体各处都有神仙,首次提出了三丹田的理论。介绍了许多存思观想的方法。关于内外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相互关系,向来有多种说法。
《黄庭经》是道教重要的经典,它包括《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统称《黄庭经》。
据传是西晋天师道魏华(女)存创作。然据考证应是男仙所著。其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解剖学以言养生,是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产。但因其行文隐晦,多设喻,所以当时只在上层士人中流传。对后来的医药学,解剖学,养生学有巨大的影响与发展推动。
《黄庭经》其内容可以概括为:
(1)强调吐纳行气;勤于咽津滓海时时保精、固精;永持恬淡无欲;巩固守一之法。
(2)论述长生久视之道,分别论述人体各主要器管的大略及其主要生理作用。为了修炼得法,又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每部有八景神镇守,合称二十四真神;人如果能调养真气,就能消除疾病,长生不老。
(3)阐述黄庭三宫及三丹田与养生的密切关系。
(4)存思黄庭,炼养丹田,积精累气为宗旨,执行不殆为要诀。
《正文卷一 归道黄庭》
《第一章 雪中少年》
寒风长影暗雪山,白絮纷飞迷人眼。
冬天的雪永远是那么的讨厌,在这边陲小镇,可没有什么文人骚客为其大肆笔墨留下千古名唱,有的只是行色匆匆的行脚商人,和腰跨长刀的武林侠客。
“格老子的,今年的雪楞是个比往年大,也不晓得能不能在年前把货物送回去。”披着蓑衣的大汉,操着一口浓郁的川蜀口音大肆抱怨着,脸上密集的伤痕让人生畏。
“你也别抱怨了,这雪来的确实是让人有些措不及防,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在这大雪封路之时赶路。今儿天冷,我们先在这里落脚补充下物资,也好方便明日赶路。”一旁的儒雅男子取下斗笠,抖了抖上面覆盖的白雪,视线却是落在眼前这大门紧闭的客栈。
儒雅男子开口,大汉只好住嘴,不过心中却是很好奇管家有什么法子,居然可以在鹅毛大雪纷落之际继续赶路。
心中想着,手上的动作也不慢,将斗笠与蓑衣取下拂去白雪后放在背后木箱上,接着伸手推开了那紧闭的大门。
门被大汉推开的瞬间,寒气便一股脑的钻入屋中,而屋中的景象,也在门大打而开时,落在大汉与儒雅男子眼中。
一楼的面积并不大,一眼望去便尽收眼底,只有十来张供人吃饭的桌椅,大门的右侧则是一处柜台。
可能是白雪纷飞的缘故,此刻的一楼居然没有客人,只有一个账房先生撑着脑袋在打盹。
不过这账房先生的瞌睡,在大门打开的时候,瞬间便被寒气驱走,忽地打了一个哆嗦后,茫然抬头向大门看去,似乎在疑惑明明紧闭着大门,为何还有寒气进来。
“哟,二位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在看到正关门的大汉二人,账房先生精神一震,连忙开口招呼着。从两人衣着来看,定然是不差钱的主。
“有上好的客房没有?给我们来两间。”
“有,有。”
账房先生的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要知道在这大雪封路的时刻,很多行脚商人都不得不停下步伐在此落脚,只有等雪停了再出发,而且从天色来看,这雪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停的下来的。
看着那被放置在柜台上的一锭纹银,账房的态度更加的殷勤,连忙引路到桌边,伸手将在火炉上的水壶提起,给汉子两人倒了两碗热水。
儒雅男子吹了吹热气,微微抿了一口后,放下茶碗向账房问道:“怎么你们这里只有你一人?没有伙计在吗?”
儒雅男子的声音很是好听,充满着磁性。
账房提着水壶一叹,“接近年关,这地方又偏远,哪里有人喔,就连平常时刻人也不是很多。所以店里也没几个伙计,再加上今儿下雪,所以店里只有一个伙计在后厨帮忙。”
儒雅男子点点头没有再开口,倒是汉子不时的问着一些。
可能是太冷,汉子一口将碗中热水吞下,也不怕那滚烫的温度,只是说话间的白气更加的多了。
这一幕账房先生看在眼中,心中也大致猜测到了两人并不是普通的行脚商人,不过对两人的身份却没有什么兴趣,只要有钱就足够了。
在喝了两碗热水,身上的寒意也已经被驱除的差不多的时候,儒雅男子放下茶碗开口道:“带我们去房间吧,另外酒菜尽管上好的,送到房间就好。”
“好嘞!”
账房连忙上前引路,嘴里还不停的吐出一些有关当地的趣事,当然对自家的客栈也是一阵吹捧。
散发着香味的后厨中,不时传出阵阵切菜时的刀案之声。
“真不知道掌柜的一大早,跑去千仞山看雪景有什么意思,也不怕被冻着。”一身单薄麻衣的楚浩,嘟囔着往灶中添了把柴火,他嘴上虽然这般说着,但眼中却是充满着深深的向往。
正切着羊肉的男子握刀的手一顿,面色流露出一丝尊敬,“东家一身功夫厉害的紧,已经达到了寒暑不侵的地步,这区区寒冬哪能奈何的了东家。”
“真不知道我多久能达到掌柜的境界。”
“就你那柄破木剑?”
楚浩的脸一黑,“李厨子,你要知道,剑法的第二境界就是以花草树木为剑,枯草落叶也是剑。”
李厨子放下菜刀,将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苦口婆心的劝道:“你还是少看点你那本什么秘籍吧,送人都没人要。踏踏实实做事才是正确的,指不定东家一开心就指点你两招。你看李老头不就是这样吗?”
“要是掌柜的不教呢?李老头做了二十年账房才被传授一点招式,难道我也要等二十年?”楚浩梗着脖子反驳着。自己这秘籍确实差的起劲,但至少也是家传的。
“二十年也还好啊,你再待十五年就好了,那时候你才二十六岁,也还可以去闯个名头。”
“二十六岁根骨都定了,还走的远吗?”
“强身健体也可以啊。”
楚浩被一本正经的李厨子,噎的直翻白眼,发现几年来始终都说不过他,只好郁闷的再添了一块柴火。
李厨子哈哈一笑,再次拿起菜刀处理着那块还剩一半的羊肉。
李厨子的刀工不差,很快的便将羊肉处理完并下了锅。
泛白的羊肉在油水中渐渐变的金黄,那特殊的香味也散发了出来,引的楚浩咽喉一阵滑动。
“你先带点回去,这里的事交给我就好了。”李厨子起锅后,将部分羊肉装入一旁的食盒并对楚浩说着。
“你这忙的过来吗?”
“两个客人能吃多少?”
听到这话,楚浩也没矫情,拎起食盒径直向后门走去,身后还插着一柄长约三尺的木剑。
伸手推开被油烟熏的有些发黄的木门,接着又紧了紧身上单薄的麻衣,这才举步走了出去。
“这小子又不关门。”温暖的厨房中突然灌入寒风,导致那正烧水熬汤的李厨子,顿时一个激灵,笑骂着走向大打而开的后门,将它重新关了起来。
寒风凌冽,大雪飘扬。
走在街上,楚浩就感觉好似从温暖的被窝,一下子落入了冰窖当中,冻的浑身直哆嗦,身上这单薄的衣物,实在难以挡住这刺骨的寒意。
而且那呼啸的寒风,就像刀子一样,刮的脸颊生疼。竟然还将落在地上的雪又卷了起来,混合着落雪,争先恐后的直往他领口钻着,似乎想要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
“这该死的大雪!”
楚浩忍不住缩了缩脖子,骂咧咧的将食盒上的落雪扫去,同时,脚下的步子,也迈的更快了。
《第二章 家人否决》
客栈距离楚浩的家并不远,只是因为穷苦的原因,位置有些偏僻罢了。
“妹妹,看我给你带什么好吃的回来了?”人还没到,楚浩的声音就在院里响了起来,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他并非家中独子,名下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年龄还不过五岁,却十分的懂事,还长得乖巧动人,十分惹人怜爱。
因此给妹妹和父母带吃食回来改善伙食,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环,特别是李厨子的看家本领就是羊肉,在这严冬时期简直在适合不过。
片刻后,楚浩没见到飞奔出来的身影,他猜测妹妹应该睡着了,当下也不再抱着逗弄的心思,抖去身上的积雪,就抱着食盒向堂屋走了过去。
屋内一片昏黄,跳动的火苗发出清脆的爆响,时不时飞溅起零碎的火星,就像是朵朵盛开的烟花。
父亲坐在火堆旁,手中拿着烟袋,深深的吸了一口后,对推门进来的楚浩说道:“浩儿,明天开始就不要去客栈了。”
楚浩怔了怔,把食盒放在了桌上,没有说话。
父亲又吧嗒吧嗒吸了几口,叹息道:“浩儿啊,我知道你想学武,但是以我们的家境,实在买不起药材。你现在还年轻,能走的路还很远,免得像我一样,这辈子就待在镇子里,所以还是去学堂读书吧,考个童生也算的上有了不错的前途。”
楚浩沉默了会儿,认真的说道:“爹,四书五经李老头已经教过我了,识文断字和格物我也不差,但是在这个地方,文人的地位始终比不上武人,我不想一辈子被人压在头上,至于习武锻骨的药材,会有其它办法的。”
习武要锻骨,也类似道门中的筑基,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够走的更远,但这一步对药材的需求也是极其庞大,根本就没有上限一说,完全就是一个巨大的销金窟,别说他这样的穷苦家庭,就是一些富裕家庭,也有些扛不住。
“就这么定了,你有了基础,考个童生不会太难。”父亲磕了磕烟袋,起身说道。
楚浩张了张嘴,这时母亲端着饭菜走了过来,“行了行了,说这么重的话干嘛,我们家浩儿都会这些了,想学武怎么了?又不是学不会。”
“妇道人家。”
父亲的小声嘀咕,却不巧被母亲听见,顿时引得一阵不满,“妇道人家怎么了,我家浩儿不论想学什么,我都支持,邻里邻居的,谁不羡慕浩儿的聪慧。”
楚浩揉了揉眉心,没有打搅二老拌嘴,转身向里屋走了进去。
里屋只是一间不大的卧房,温暖的土炕上,睡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女童,因为紧裹被褥的原因,导致整个小脸都是红扑扑的。
“琳儿,该吃午饭了,再睡,酥炸羊肉可就没了喔。”楚浩伸手在楚琳的脸蛋上点了点,冰凉的手指,顿时就让这贪睡的小懒虫惊醒过来。
“呀?”
楚琳眨着长长的睫毛,两眼都快弯成了月牙,对楚浩伸出了胳膊,咯咯直笑道:“琳儿起不来呀,要哥哥抱才行。”
“你呀!”
楚浩揉了揉楚琳的小脑袋,用嘴对着自己手哈了几口气,等到不再那么冰后,才将她抱了起来。
“哥哥,爹爹说今天三叔要来,接你去学堂拜访先生,以后你可就是要当大官的人了。”楚琳两眼都在冒着星星,显然是对自家哥哥崇拜到了极致。
“是吗?”楚浩将她抱在怀中,笑道:“那你是想哥哥当个大官呢,还是像齐天大圣那样,当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保护你和爹娘呢?”
“这个……”
楚琳咬着指头沉思着,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看起来还真像是个小大人般。
“哥哥应该是大英雄,以后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物,和哥哥一起保护爹爹和娘亲,那样我们就永远都能在一起了。”思索结束后,楚琳把自己的小手,握成了一个拳头。
楚浩轻笑着用额头抵了抵妹妹的额头,然后抱着她向堂屋走去,那边母亲已经在催促了。
“爹,三叔今天是要来,对吧?”楚浩喝着碗里的野菜汤,抬头说道。
“应该在下半天的时候,你三叔比爹有出息,现在已经当上了主簿,所以啊,你要好好读书,唉,孩儿他娘,给老三准备的腌菜包好了吧?”父亲提到老三,脸上一片唏嘘。
母亲点头,感慨道:“浩儿啊,你三叔是个好人,不是他的帮助,我们哪里度的过这兵荒马乱的日子,还能不饿肚子,你以后不管是读书还是习武,只要有出息了,都不要忘记你三叔。”
“娘,我知道,这是大恩。”楚浩认真的回答。
“习什么武,读书才是他接下来要做的事。”父亲把带回来的羊肉,全都分给了楚浩兄妹和他夫人,自己则是啃着窝窝头。
正说着,忽然外面传来敲门声,接着便响起了道爽朗的声音。
“大哥,我来喽。”
楚浩放弃碗筷,立刻开门跑向外面把院门推开,只见一个精瘦的中年男子,笑吟吟的站在那里,身上还穿着皂色官服。
看到开门的楚浩,顿时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这才没过多久,个子又长高了不少。”
这时候,楚浩父母也相继走了出来,他父亲笑道:“老三,我们正说着你就来了,快进屋,外面冷的紧,浩儿,还不去给你三叔准备凳子和碗筷。”
楚浩应了声,连忙回屋拿出一个板凳摆在桌前,又去厨房拿了副碗筷,不管愿不愿意去学堂,对长辈的态度都是一如既往。
“大哥,浩儿的学问我也听说过,底子打的很好,只要去学堂好生读书,来年秋试一定能拿个童生,以后的举人也不会太难。”三叔坐下,先是逗弄了番腮帮子鼓鼓的楚琳,然后对楚浩父亲说道。
楚浩父亲叹了口气,道:“浩儿聪慧,我对他的能耐不怀疑,就是现在他的心全在习武上,不愿意去学堂。”
三叔望着一旁沉默的楚浩,说道:“浩儿,你知道习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吗?还有锻骨时的成果,直接判定了你能在武道上能走多远。”
“三叔,我知道。”楚浩认真的回答道。
父亲一瞪眼,却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自己的三弟。
三叔沉吟了少许,摇了摇头道:“我还是建议不要习武,走仕途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非要习武,那就等成为举人,可以在书院中学习六艺。”
《第三章 约定、歌谣》
时间过了午后,楚浩跟着三叔离开了,他的父母拉着楚琳一路相送,直到马车消失在了期望的目光中。
马车缓慢的街上前行,楚浩的身子随着地面的坑洼起伏晃动,他背后没了木剑,怀里多了一个不大的包裹,带着父母对他的期望,和自身的不愿,前往了从未去过的学堂。
他想过强硬拒绝父亲的意愿,直接拂过三叔的好意,但那与身体不匹配的灵魂,却在告诉他这不是个好的做法,要想不去学堂读书,就只有说服先生才行。
就在楚浩沉默思索时,他的肩膀被人轻轻拍动,回神抬眼一看,三叔正面带微笑的望着他,认真的说道:“浩儿,只要你好生读书,在来年秋试考中童生,前路就会宽广起来,往后你想要学武,书院定会照拂于你的。还有,稍后先生肯定会考验你的学识,不要紧张,也不要藏拙。”
“放心吧,三叔,我会认真对待。”楚浩点着头道。
三叔哈哈一笑,抖了抖手里的缰绳,说道:“那就好,其它的就别想太多了。”
学堂就在镇子东头,并没有多远的路程,楚浩靠在车厢一侧,看着三叔的背影,心绪有些复杂,在心中默默念了几声对不起,那扑面而来的寒风和落雪,竟让他恍然看到了白发时的父母。
时间渐渐流逝,颠簸的马车,也逐渐停了下来。
下了马车,展现在楚浩面前的是两间黄培茅草房,屋顶压盖着厚厚的积雪,像是一块惹人垂涎的蛋糕,不过屋檐前的冰刺,却是让人有些胆战心惊。
向那扇紧闭的门前望了望,只见积雪还未彻底覆盖的地方,有着许些不大的脚印,脚尖是朝外的,说明学堂已经放学,授学的先生并不在此处,不过三叔倒是知道先生在哪里般,拍拍楚浩肩膀,动身向另一间茅草屋走了过去。
楚浩将包裹抱在胸前,踩着脚下的雪地,紧紧跟着三叔的步伐,在这洁白的地面上,留下了两串长长的脚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先生所在的屋子中。
先生是个年近六旬的老人,穿着破旧的儒杉,头缠伦巾,花白的胡须被修整的一丝不苟,笔直的垂在胸前,配上那对睿智的双眼,隐隐像是传说中蕴含浩然正气的大儒。
三叔把楚浩带到先生跟前,拱手道:“穆先生,我向您提起的侄儿已经来了,他的年纪虽说有些偏大,也没有上过学堂,但在学识上却没有落下过。”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