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790
阅读:876
发表:2023/11/15
180章 历史 小说
《荆公为政》第119章:狂欢金明池
1-2
…
118
119
120
…
180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119章 狂欢金明池
经过近四年的努力,青苗、均输、免役、农田水利诸法虽是在艰难中蹒跚而行,但收益却是不得不令人惊诧喜悦:内藏、左藏两库物资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只要下一步将冗兵弱旅、“将不识兵、兵不知将”之现象扭转过来,再收回燕云十六州,到那时,饱受他国欺凌的历史就会彻底结束,一个强大的赵宋王朝就会昂首挺胸屹立于天下,驰骋于四海!想到此,神宗帝更是心潮澎湃,难能自已。
过了年,已是神宗登大位的五周年。
为纪念这个隆重的日子,神宗帝决定借新年元宵节之际,在金明池大肆操办一次灯会。此一是为庆贺自己登位五周年,二要让世人看看这五年来大宋经过变法所带来的变化,给国人一个巨大的振奋与鼓舞。
灯会从三月初开始,一直办到月底。
灯会前,按照惯例,神宗帝对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在京或不在京的文武官员,均按官秩高下,颁赉衣带、鞍马、器币、茶药等礼品。灯会第二天,神宗帝亲率“三后”嫔妃、王公大臣,前去金明池观灯。
金明池在外城顺天门大街北面,属东京汴梁琼林苑、宜春园、玉津园四大御花园之一,也是其中的最大御花园,其南北三里,东西七里。池东岸沿城墙直至西水门,两岸垂杨戏水,烟草铺地。南岸往西百余步有座殿,名临水殿,殿西侧有一停泊龙船之所,彩幄卫护,称作奥屋。
临水殿前仪卫排立,殿内坐椅井然。
神宗领着文武百官、“三后”及皇亲国戚到来,一一依次而坐,静观殿前远处水中那蓄势待发的四只彩舟。
每只彩舟上绘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彩舟两侧纵列两只小船,船上皆是敲打锣鼓奏乐之人。彩船前面中央又有一小船,小船上扎彩楼,彩楼下有三小门,叫作傀儡棚,傀儡棚正面对临水殿。
见皇上已领文武百官在临水殿就坐,乐船上参军挥动手中小旗,顿时锣鼓齐鸣,彩楼中门除除拉开,从中划出一条小船,小船上端坐一白衣垂钓老者,后有小童举棹划船,缭绕数回,老者钓竿一提,竟钓起一条活蹦乱跳的大红鲤鱼。
神宗及百官正喝彩,那大红鲤鱼不知如何就蹦到神宗面前。众臣正觉新奇,水中彩船上已响起一片 “鱼跃龙门,祝我主万岁万万岁!”及“大宋江山万年万万年!”的欢呼声。
此时,乐船上锣鼓奏得更响,小船入棚,有一木偶人筑球舞旋,口念致语、唱和,此谓之“水傀儡”。
又有两只画船,上立秋千,船尾近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走上秋千架,荡起秋千,那秋千荡得了得,屡屡与架齐平,又是赢得阵阵喝彩。船上虞候监教更是助兴,不断向半空中投掷铜钱。荡秋千人身手不凡,每见铜钱掷来,伸手一挠,轻轻将铜钱挠入手中;再投,再挠……又是赢得阵阵喝彩。
坐在临水殿观看的官员中,终有年轻活跃的,如曾布、吕嘉问等,见荡秋千人有如此好身手,想到这天身上正有皇上赏赐的银两,也不惜掏出一枚两枚,向那荡秋千人掷去。
荡秋千人忽见白闪闪的银币投来,哪肯放过,可那飞来的银币速度远快于铜钱,眼看银币在眼前闪道弧光就要落入水中,荡秋千人不急不忙,纵身一跃,脱离秋千架,一个筋斗尾随银币扎入水中,不待临水殿里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嫔妃宫娥吓得乍舌惊叫,荡秋千人已口衔银币从水底上来。此有说法,叫作“水秋千”。
水戏表演完毕,各船动乐舞旗,分头退去。
接着出现二十只龙形小船,上有绯衣军士各五十余人,各设旗鼓铜锣,船头有一军校,舞旗招引。又见二十只虎头船自另一处过来,船上同样有杂彩戏衫五十余人,间列杂色小旗绯伞,左右招舞,鸣着小锣鼓铙铎之类。有一锦衣人执小旗立于船头,其余皆着青短衣、长顶头巾,奋力舞棹。又有独木鳅鱼船二只,仅容一人撑划。诸船竞到奥屋,牵拽大龙船出到水殿面前。大龙船长约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
此时,大龙船上一军校以红旗挥动,龙船各鸣锣鼓出阵,划棹旋转,组成圆阵,名曰“旋罗”;大龙船上又以旗招之,锣鼓齐鸣,就见其船一分为二,各以圆阵,此二圆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支船头重新相连,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诸船皆列水殿前方,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竹竿,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远处的龙虎两队船只鸣鼓并进,竞向临水殿这边奋力划来……
水中竞标正式开始。
就见龙虎两队在金明池中划得浆棹翻飞,鼓乐震天,船侧船后已是白浪滔天,声淹鼓乐;水上岸上的观赛者更是掌声雷动,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在临水殿东廊观看竞标的太皇太后、皇太后、向后,以及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已看得全神贯注,如醉如痴,早把身边一切忘得一干二净。
神宗帝见“三后”及众臣看得开心、专注,就将目光投向坐在他右旁的丞相。
丞相荆公此时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两队竞争的龙虎舟,看着龙虎舟二面棹叶翻飞掀起的滔滔白浪,以及划棹者随着鼓点发出的震天响的“嘿嘿”吆喝声,神思早已飞扬到一千三百年前,想起一千三百年前屈子那“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昔三后之纯粹兮,因众芳之所在……彼尧舜之耿介兮,说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抵敬兮,同论道而莫差……”的诗句。
战胜列侯,统一中国,使楚国国君功追三皇,步尧舜,法禹汤,赛文武——这既是一心为振兴楚国的屈子的理想,更是屈子的热切期盼。屈子何止只有理想与期盼,更是有着自己的担当。“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他期望楚王实行美政,扬弃秽弊,改革现状,废除旧制,而他自己不仅是个倡导者,呼号者,更是一位甘愿作这种改革的马前卒、开路人——这是一位何种言行一致的爱国与实践的智者、勇者!
神宗帝见荆公那两道浓眉时蹙时展,更见那嘴角愈抿愈紧,最后竟抿成一道平直的线条,就知道荆公的心思已不在龙舟,而在某一个深深的思考上,于是转头轻问一声:“丞相又在想何事?”
荆公惊醒,回头小声“哦”了一声,歉意地回道:“陛下,看着这竞飞的龙舟,臣想起一人。”
“何人?”
“一千三百年前的那位三闾大夫。”
“哦,那个投身汨罗江的屈大夫?”
“正是。”
经过近四年的努力,青苗、均输、免役、农田水利诸法虽是在艰难中蹒跚而行,但收益却是不得不令人惊诧喜悦:内藏、左藏两库物资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只要下一步将冗兵弱旅、“将不识兵、兵不知将”之现象扭转过来,再收回燕云十六州,到那时,饱受他国欺凌的历史就会彻底结束,一个强大的赵宋王朝就会昂首挺胸屹立于天下,驰骋于四海!想到此,神宗帝更是心潮澎湃,难能自已。
过了年,已是神宗登大位的五周年。
为纪念这个隆重的日子,神宗帝决定借新年元宵节之际,在金明池大肆操办一次灯会。此一是为庆贺自己登位五周年,二要让世人看看这五年来大宋经过变法所带来的变化,给国人一个巨大的振奋与鼓舞。
灯会从三月初开始,一直办到月底。
灯会前,按照惯例,神宗帝对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在京或不在京的文武官员,均按官秩高下,颁赉衣带、鞍马、器币、茶药等礼品。灯会第二天,神宗帝亲率“三后”嫔妃、王公大臣,前去金明池观灯。
金明池在外城顺天门大街北面,属东京汴梁琼林苑、宜春园、玉津园四大御花园之一,也是其中的最大御花园,其南北三里,东西七里。池东岸沿城墙直至西水门,两岸垂杨戏水,烟草铺地。南岸往西百余步有座殿,名临水殿,殿西侧有一停泊龙船之所,彩幄卫护,称作奥屋。
临水殿前仪卫排立,殿内坐椅井然。
神宗领着文武百官、“三后”及皇亲国戚到来,一一依次而坐,静观殿前远处水中那蓄势待发的四只彩舟。
每只彩舟上绘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彩舟两侧纵列两只小船,船上皆是敲打锣鼓奏乐之人。彩船前面中央又有一小船,小船上扎彩楼,彩楼下有三小门,叫作傀儡棚,傀儡棚正面对临水殿。
见皇上已领文武百官在临水殿就坐,乐船上参军挥动手中小旗,顿时锣鼓齐鸣,彩楼中门除除拉开,从中划出一条小船,小船上端坐一白衣垂钓老者,后有小童举棹划船,缭绕数回,老者钓竿一提,竟钓起一条活蹦乱跳的大红鲤鱼。
神宗及百官正喝彩,那大红鲤鱼不知如何就蹦到神宗面前。众臣正觉新奇,水中彩船上已响起一片 “鱼跃龙门,祝我主万岁万万岁!”及“大宋江山万年万万年!”的欢呼声。
此时,乐船上锣鼓奏得更响,小船入棚,有一木偶人筑球舞旋,口念致语、唱和,此谓之“水傀儡”。
又有两只画船,上立秋千,船尾近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走上秋千架,荡起秋千,那秋千荡得了得,屡屡与架齐平,又是赢得阵阵喝彩。船上虞候监教更是助兴,不断向半空中投掷铜钱。荡秋千人身手不凡,每见铜钱掷来,伸手一挠,轻轻将铜钱挠入手中;再投,再挠……又是赢得阵阵喝彩。
坐在临水殿观看的官员中,终有年轻活跃的,如曾布、吕嘉问等,见荡秋千人有如此好身手,想到这天身上正有皇上赏赐的银两,也不惜掏出一枚两枚,向那荡秋千人掷去。
荡秋千人忽见白闪闪的银币投来,哪肯放过,可那飞来的银币速度远快于铜钱,眼看银币在眼前闪道弧光就要落入水中,荡秋千人不急不忙,纵身一跃,脱离秋千架,一个筋斗尾随银币扎入水中,不待临水殿里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嫔妃宫娥吓得乍舌惊叫,荡秋千人已口衔银币从水底上来。此有说法,叫作“水秋千”。
水戏表演完毕,各船动乐舞旗,分头退去。
接着出现二十只龙形小船,上有绯衣军士各五十余人,各设旗鼓铜锣,船头有一军校,舞旗招引。又见二十只虎头船自另一处过来,船上同样有杂彩戏衫五十余人,间列杂色小旗绯伞,左右招舞,鸣着小锣鼓铙铎之类。有一锦衣人执小旗立于船头,其余皆着青短衣、长顶头巾,奋力舞棹。又有独木鳅鱼船二只,仅容一人撑划。诸船竞到奥屋,牵拽大龙船出到水殿面前。大龙船长约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
此时,大龙船上一军校以红旗挥动,龙船各鸣锣鼓出阵,划棹旋转,组成圆阵,名曰“旋罗”;大龙船上又以旗招之,锣鼓齐鸣,就见其船一分为二,各以圆阵,此二圆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支船头重新相连,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诸船皆列水殿前方,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竹竿,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远处的龙虎两队船只鸣鼓并进,竞向临水殿这边奋力划来……
水中竞标正式开始。
就见龙虎两队在金明池中划得浆棹翻飞,鼓乐震天,船侧船后已是白浪滔天,声淹鼓乐;水上岸上的观赛者更是掌声雷动,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在临水殿东廊观看竞标的太皇太后、皇太后、向后,以及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已看得全神贯注,如醉如痴,早把身边一切忘得一干二净。
神宗帝见“三后”及众臣看得开心、专注,就将目光投向坐在他右旁的丞相。
丞相荆公此时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两队竞争的龙虎舟,看着龙虎舟二面棹叶翻飞掀起的滔滔白浪,以及划棹者随着鼓点发出的震天响的“嘿嘿”吆喝声,神思早已飞扬到一千三百年前,想起一千三百年前屈子那“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昔三后之纯粹兮,因众芳之所在……彼尧舜之耿介兮,说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抵敬兮,同论道而莫差……”的诗句。
战胜列侯,统一中国,使楚国国君功追三皇,步尧舜,法禹汤,赛文武——这既是一心为振兴楚国的屈子的理想,更是屈子的热切期盼。屈子何止只有理想与期盼,更是有着自己的担当。“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他期望楚王实行美政,扬弃秽弊,改革现状,废除旧制,而他自己不仅是个倡导者,呼号者,更是一位甘愿作这种改革的马前卒、开路人——这是一位何种言行一致的爱国与实践的智者、勇者!
神宗帝见荆公那两道浓眉时蹙时展,更见那嘴角愈抿愈紧,最后竟抿成一道平直的线条,就知道荆公的心思已不在龙舟,而在某一个深深的思考上,于是转头轻问一声:“丞相又在想何事?”
荆公惊醒,回头小声“哦”了一声,歉意地回道:“陛下,看着这竞飞的龙舟,臣想起一人。”
“何人?”
“一千三百年前的那位三闾大夫。”
“哦,那个投身汨罗江的屈大夫?”
“正是。”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