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698
阅读:86
发表:2025/9/2
43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第43章:千里跃进(3)
1
…
42
43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四
王仲廉奉命追击,不见人影,直到刘、邓主力过了陇海路,先头出现在太康、柘城一线,这才发觉鲁西南地区共军已是寥寥无几了。
8月18日,王仲廉被蒋介石以“谎报军情、作战不力”为由撤职,押送南京候审,该职由罗广文接任。1948年8月,王仲廉被汤恩伯保释。
******
千里跃进,行动隐秘,刚开始是只传达到了旅一级,部队没发地图,没有行军路线,也不进行动员。刚开始还算顺利,8月12日,12万多大军跨过了陇海路,向国民党军辽阔空虚的战略纵深疾进。
14日,刘邓发布命令,16日向黄泛区进发。
要挺进大别山,势必越过黄泛区。
黄泛区,就是黄河泛滥大水漫过的地区,地域相当广,通常主要指豫东地区。这些地区原本是一片冲积沃土,村镇密布,田园锦绣,邻村相望。但经黄河多次改道、泛滥,黄水过后,黄沙淤积,有些地方成了沙荒,有些地方成了泽国,即便空出些可供居住耕作的地方,也是十涝九疫,贫瘠异常。
1938年6月,日寇进攻中原,陷开封,进逼郑州,威胁武汉。蒋介石决计放水阻扼日寇,于6月6日下令炸毁郑州以东的花园口黄河大堤,把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4个县1千2百万老百姓推入洪水之中,89万人葬身水底,五万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洪水淹没,数十万人辗转流离,背井离乡,从此,沃野良田成为一片泽国。
******
张秉钧向顾祝同道:“种种迹象表明,刘伯承不可能再退回黄河以北,他们是在战略转移,目标是大别山。”顾祝同即向蒋介石报告:“刘伯承、邓小平南窜,所率各部已过陇海路者有六个纵队番号,先头出现于太康、柘城一线,似有被迫窜入或黄泛区迹象,不能完全排除向东或向西流窜。”
“很好,”将介石道,“刘伯承进入黄泛区便是进入死路。该逆以极端疲备之师,远离后方,前无接应,后无补给,我看他如何走出这四十里泽国。命令各部继续围堵,他们是过不了沙河的。”
******
黄泛区最险处是一条宽三四十里,遍地积水,浅则至膝、深则至脐的污泥地带。
刘伯承在摆脱追击后,便从这三四十里宽的黄泛区通过。
连日暴雨,河水猛涨。
刘、邓12万之众来到黄泛区北端,凄凉的景象展现在他们眼前。
遍地洪水,草木萋萋,千里荒凉的土地上,不见一个人影,四野死一般地寂静。野雁从水草深处飞起,发出数声哀鸣。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泥沼泽国,刘伯承沉重道:“花园口决堤,死了89万无辜百姓。观近代历史,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乃至1937年12月日冠南京大屠杀,1945年8月广岛原子弹轰炸,这些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都不能与花园口决堤相比。”
他对身边的人说:“为结束这些人间悲剧,我们一定要走到大别山,赢得胜利。”
刘伯承、邓小平挽起裤脚,带头走向泥沼。
邓小平说:“说老实话,比我想象中的黄泛区要好的多。”
随后,各路官兵冒着天上敌机轰炸扫射,义无反顾,纷纷跳进泥水里。
如果从空中俯瞰,在宽面四十里的荒凉水域里,三条细细的黑线,弯弯蜒蜒,正在不屈地缓慢前行。
走在全军最前列的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两位首领——刘伯承、邓小平。
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说:“这是第二个草地。”
晴天,赤沙炙烤,水气蒸腾,热得人发昏;雨天,水深过膝,浑身淋透,冷得人发抖。有的地方明明看着干涸,一脚踩下去,全是烂泥,脚陷在泥里,拔步爬行,一拔就是二三里。人们用拐棍助步,手牵手,互相挽扶前行。自六月三十日渡河至今一个半月,不停地行军作战,没有休整、没有正常补充,官兵们饥饿困顿、赢弱多病,一时听不到追赶的枪声,有的人便仰倒地上不想再走。
人都不容易过,炮车就更不用说。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摆脱追兵,刘伯承命令将沉重的榴弹炮炸毁。炮手们一面执行命令,一面抱着大炮放声痛哭。
******
8月17日,顾祝同听从参谋长张秉钧建议,报告蒋介石:“多方证实,刘伯承要奔大别山,是不上应该调部队在前面堵截。”
蒋介石仍怀疑:“刘伯承真的要去大别山?他要去大别山做什么?就算刘伯承走出黄泛区,挡在他前面的五条河如何得过?”
但他又不得不有所顾忌,便吩咐军务局长俞济时传谕:“命令程潜从平汉路调整编85师,由漯河向东插到沙河之南待敌,不要让刘伯承渡过沙河。”
又命:“令武汉行辕副主任张轸从周家口,第三兵团司令张淦从淮阳、第八绥靖区司令官夏威从涡阳向刘伯承前进方向向斜插过去,堵住刘伯承去路。”
俞济时把口谕记录下来,顺手呈上一份报告:“晋南陈赓、谢富治主力已开到黄河北岸,正在准备渡河,刘伯承左翼纵队转向平汉路方向。”
程潜领命,即派吴绍周整编85师快速行动,从平汉线向东直插沙河南岸。
部队待要行动,蒋介石又犹豫了。
他与程潜商议道:“陈赓要渡河南下豫西,是要南下与刘伯承会合,还是要西去陕西?”
程潜也弄不清共军意图,只说:“平汉这条线太单薄,万一刘伯承打回头,或者陈毅出兵侧后,情势可能发生严峻变化。”
权衡再三,蒋介石说:“还是不要打乱平汉路部署,只要保住平汉路,陈赓过了河也没什么作为,陈赓不能会合刘邓,刘邓也别想会合陈赓。”
于是决定:“豫东、皖北的三支部队先行动作,八十五师暂且不动,看看再说。”并电谕顾祝同:“加强追歼,两厢不必摆多少兵力,中间大胆楔入,追上刘伯承。”
******
沙河,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以河床积沙多而得名,上游洪水暴涨暴落,河槽不稳定。
刘伯承、邓小平率中路军到达沙河岸边时,敌机跟了上来,在空中盘旋扫射。豫皖苏军区二分区部队在宽达100米的河面上,用几十艘大木船架起了浮桥,和主力部队迅速通过了沙河。辎重车辆、弹药、医药要过河时,敌机炸毁了浮桥。后卫部队一边抢修浮桥搬运辎重,一边构筑工事阻击追敌。到19日中午,中路军全部到达沙河南岸,闯过了挺进大别山途中的第二道天险。与此同时,左、右两路一纵和三纵,也在不同渡点突破沙河。
为加快南进速度,摆脱追击,部队一过沙河,刘伯承、邓小平命令部队再次忍痛炸毁笨重武器、车辆辎重,全军轻装前进,公开提出了“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的口号。
鬼使神差,如果蒋介石不改变命令,整编八十五师抢到沙河待敌,或者另三路部队有一路抢到前头,刘邓的大转移可能会以失败告终。结果是,整编八十五师未调,另三路迟滞没能如期开进,刘邓所率中路部队于八月十八日渡过沙河,将尾追的蒋军甩在沙河以北。
这时,蒋介石终于明白了刘伯承要去大别山,他大骂顾祝同:“大将多疑,迁延误事!” 8月19日,蒋介石从各地调集12个整编师和2个独立旅,统归武汉行辕副主任张轸指挥,令张轸不惜一切代价阻挡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并直接下令整编八十五师师长吴绍周:“得令即行,兼程东进,在汝河南岸严阵以待。”
******
刘邓渡过沙河,之后是颖河,洪河,洪河过去是汝河。
在汝河南岸待敌的是吴绍周整编85师。
汝河,是淮河重要支流,发源于河南省泌阳五峰山,乃刘邓大军南进途中第三道险关,刘邓在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吴绍周接蒋介石命令,不敢怠慢,亲率先头旅于8月23日晨到达汝河岸边。
吴绍周命令部队将沿河两岸船只统统拖走,不肯拖走的就地炸沉。然后把部队沿南岸一字摆开,后续部队向南延伸,单等北面顾祝同追兵一到,东边三个师开来,即围歼刘邓。
部队刚刚摆开,共军已像狂潮一般涌到汝河北面。这是一支庞大而杂乱的队伍,有刘邓的中央纵队,有他的统帅机关,有中央中原局,有大批随军南下的地方干部,还有数以万计的民兵。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空中是飞机轰炸,脚下是汝河,汝河横宽五六十米,河槽深陷,河岸陡峭,水深丈余,没有船只,无法徒涉。
刘伯承、邓小平到达汝河岸边,叫来六纵司令王近山。刘伯承说:“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只有一条路,过河;只有一个办法,扎筏子,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要从这里打开一条血路。”
王近山艰难接受任务,遂下达命令:
李德生17旅为左路,掩护纵队炮兵和辎重部队由岳城过汝河。
肖永银18旅为右路军先锋强渡汝河,消灭南岸敌军,为大军开道。
尤太忠16旅为右路军后卫,掩护中原局、刘邓总指挥部从汝南埠过汝河。
李德生领命,率17旅同岳城过河,不提。这边大部从汝南埠过河,最是凶险。
没有船只,王近山只好让官兵寻找旧便器材结扎木排筏子。
王近山下了死命令:“一定要让大军渡过汝河!”
吴绍周以重武器向对岸射击。解放军不理不还击,专心致志地准备渡河,人们跑来跑去搬运木料、芦苇、秸秆等物,忙着结扎成各式渡河工具。
渡河开始了,南岸轻重武器一起发射,天上三架飞机助战,汝河好像被一支无形的巨臂给提了起来,又倒扣下去。各式各样的筏子,有的尚未下水就被打散了,有的经不起波浪激荡一头扎进水底化作碎片再冒上来,有的被抛向半空翻转跌落下去,几乎没有一个能划过中游。一批批筏子翻沉消失了,紧接着又一批筏子抬到河岸推向水中。
鲜血染红了河滩,染红了汝水,然而解放军官兵好像视而不见,奔跑着搬运着结扎着划动……
这种惊人的沉稳和无休止地重复引起吴绍周的怀疑:据飞机侦察,共军左中右三路南下,他们是不是有意把我们吸在岸上,让另两路纵队从上游或从下游绕到我背后愉袭呢?
想到这里,吴绍周一身冷汗,便一刻都不敢延误,立即改变部署,留一个团控制岸边大雷岗,其余各部队撤至小雷庄岗、王庄、小王庄,构筑环形阵地,以防不测。
吴绍周一分兵,河防出现了空虚。刘伯承发现机会,立即下令分散过间,共军官兵争先恐后推筏下水,翻动木棒和双手,直向对岸冲去。封锁面小了,抢渡面宽了,惊天地动鬼神的呼喊令人震颤,中野解放军终于从上游爬上滩头。
控制滩头的团长知道不可再守,遵照吴绍周的嘱咐退出大雷岗。
吴绍周什么都考虑周到了,唯独忘记了大雷岗存放的那些收缴的船只。
刘伯承占领了大雷岗,得到了那里的船只,这一下解决了更大问题,迅速搭建浮桥,接应数万人马渡河。
******
先头6纵肖永银18旅、尤太忠16旅相继渡过汝河,这时是8月24日。
先过河的18旅面临的是更加险恶的敌58师环形防线。这是一片狭长的开阔地,没有任何遮蔽,一个整编师的强大火力网就隐在马蹄形的几个村庄边缘。
渡过河在滩头阵地的18旅背水而战。
24日夜,18旅旅长萧永银率52团为左翼,政委李震率53团为右翼,以赴死决心率先插入中间阵地。
一直打到拂晓,狭长的地面上布满尸体。
中间的通道终于被打开一个缺口。18旅占领了大小雷岗阵地。
******
汝河岸边,架设浮桥的战斗紧张进行着。18、16两个旅的工兵连并肩一起,冒着敌机敌炮火力,架起了一座能通行车马的浮桥。
但敌机不断俯冲轰炸,浮桥刚架好就被炸坍了,如此两次都被炸坍。
工兵连长向肖永银报告:“浮桥又被敌机炸坍了!”
肖永银大怒:“给我再架!”
工兵连长很为难:“老乡的门板都用上了,没有木料了!”
肖永银喊道:“那么多房子是干什么的?”
工兵连长:“敌人把房子都烧掉了!”
肖永银:“敌人放火,总不能把房子全烧光吧!我不管你什么办法,我只要浮桥,一定要让大部队渡过汝河。”
工兵连长立即带着战士跑到附近的村子里,老百姓早已跑光了,村子里房子大都被烧掉了,工兵连就把村庄里没有烧掉的房子拆掉,木头和木板被运到河边,继续抢架浮桥。
******
刘伯承、邓小平和参谋长李达来到汝河岸边。6纵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副司令员韦杰、16旅旅长尤太忠、18旅旅长肖永银先后到来。
刘伯承:“情况非常紧急,现在让参谋长介绍一下情况。”
李达打开地图,说:“我们部队过沙河后,敌人发现了我们的战略意图,开始派部队追击我们,企图拦住我军主力,在汝河以北进行决战,以阻止我进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现在敌吴绍周整编85师和15师第64旅已在汝河南岸之油坊店至汝南埠一线占领阵地,我军南进道路已被截断。后面尾追之敌3个整编师接踵而至,并且其先头部队已经与我后卫46团交火,敌军距离汝河只剩30公里了。”
刘伯承目光巡视着大家,说:“同志们!情况确实蛮严重,我们都能听到追赶之敌的炮声了!若让后边的敌人追上来,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但影响整个战略跃进,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他提高了嗓门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啊!同志们,从现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要从敌人阵地上杀出一条血路来!野司要从这里过河!”
邓小平强调:“情况就是这个情况,千钧一发啊!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坚决冲过去!”
正在这时,汝河南岸突然响起激烈的枪炮声,几发炮弹落在河北岸边。
王近山当即对肖永银和尤太忠下达命令道:“18旅开路,插到敌人中间,强行打开一条血路,16旅接替18旅大、小雷岗阵地,掩护全军渡河!”
“我中野指挥部人员分散过河,刘邓首长随18旅行动!”李达补充说道。
旅长肖水银一愣:“18旅要从敌人阵地上杀出一条血路,首长跟着我们18旅太危险!”
“这是命令,执行吧!”王近山歪了他一眼。
肖永银立即立正:“坚决完成任务!”
王近山转头对政委杜义德和副司令员韦杰道:“咱们分一下工,你们随18旅行动,我去16旅。”
18旅战士听说刘邓首长来到了18旅,就在河边,要跟他们一起行动,顿时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坚决执行命令,杀出一条血路!”
18旅政委李震给53团团长蔡启荣下命令说:“让刘邓首长跟你们53团走,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绝对保证刘邓首长的安全。”
53团1营有700多人,全部日械装备,团长蔡启荣和政委李震宇进行分工,蔡启荣到前边指挥战斗,政委李震宇带领1营负责保卫刘邓首长。他对李震宇说:“万一我牺牲了,你负责指挥全团。”李震宇:“好!我保证首长安全。”
此时,后卫46团正在和尾追敌人激烈交火,炮声隆隆,从远处传来。邓小平指示野司:“各部门立即将机密文件全部烧毁!”
6纵政委杜义德对副司令韦杰说道:“我去前卫18旅,指挥他们开路。你负责全军过河,维护秩序,并且派人通知与尾追之敌交战的后卫46团,打到最后,过不了汝河,就地分散打游击。”
韦杰说道:“一定保证野司全部渡过汝河,我最后一个过河。”
18旅接到命令,已将大小雷岗阵地移交给16旅,肖永银亲率18旅冲杀在前从中间突出开道。杜义德随即赶到河南岸18旅时,肖永银已经部署采取坚决措施:各团以1至9连的序列,排成4路纵队,一律枪上装刺刀,手榴弹开盖,不论死伤,坚决向前,只要遇到敌人坚决消灭,一路走过不留一个据点,一个敌人。
一场激烈的拉锯战开始了, 18旅占领了汝河南岸七、八个村子,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
王仲廉奉命追击,不见人影,直到刘、邓主力过了陇海路,先头出现在太康、柘城一线,这才发觉鲁西南地区共军已是寥寥无几了。
8月18日,王仲廉被蒋介石以“谎报军情、作战不力”为由撤职,押送南京候审,该职由罗广文接任。1948年8月,王仲廉被汤恩伯保释。
******
千里跃进,行动隐秘,刚开始是只传达到了旅一级,部队没发地图,没有行军路线,也不进行动员。刚开始还算顺利,8月12日,12万多大军跨过了陇海路,向国民党军辽阔空虚的战略纵深疾进。
14日,刘邓发布命令,16日向黄泛区进发。
要挺进大别山,势必越过黄泛区。
黄泛区,就是黄河泛滥大水漫过的地区,地域相当广,通常主要指豫东地区。这些地区原本是一片冲积沃土,村镇密布,田园锦绣,邻村相望。但经黄河多次改道、泛滥,黄水过后,黄沙淤积,有些地方成了沙荒,有些地方成了泽国,即便空出些可供居住耕作的地方,也是十涝九疫,贫瘠异常。
1938年6月,日寇进攻中原,陷开封,进逼郑州,威胁武汉。蒋介石决计放水阻扼日寇,于6月6日下令炸毁郑州以东的花园口黄河大堤,把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4个县1千2百万老百姓推入洪水之中,89万人葬身水底,五万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洪水淹没,数十万人辗转流离,背井离乡,从此,沃野良田成为一片泽国。
******
张秉钧向顾祝同道:“种种迹象表明,刘伯承不可能再退回黄河以北,他们是在战略转移,目标是大别山。”顾祝同即向蒋介石报告:“刘伯承、邓小平南窜,所率各部已过陇海路者有六个纵队番号,先头出现于太康、柘城一线,似有被迫窜入或黄泛区迹象,不能完全排除向东或向西流窜。”
“很好,”将介石道,“刘伯承进入黄泛区便是进入死路。该逆以极端疲备之师,远离后方,前无接应,后无补给,我看他如何走出这四十里泽国。命令各部继续围堵,他们是过不了沙河的。”
******
黄泛区最险处是一条宽三四十里,遍地积水,浅则至膝、深则至脐的污泥地带。
刘伯承在摆脱追击后,便从这三四十里宽的黄泛区通过。
连日暴雨,河水猛涨。
刘、邓12万之众来到黄泛区北端,凄凉的景象展现在他们眼前。
遍地洪水,草木萋萋,千里荒凉的土地上,不见一个人影,四野死一般地寂静。野雁从水草深处飞起,发出数声哀鸣。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泥沼泽国,刘伯承沉重道:“花园口决堤,死了89万无辜百姓。观近代历史,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乃至1937年12月日冠南京大屠杀,1945年8月广岛原子弹轰炸,这些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都不能与花园口决堤相比。”
他对身边的人说:“为结束这些人间悲剧,我们一定要走到大别山,赢得胜利。”
刘伯承、邓小平挽起裤脚,带头走向泥沼。
邓小平说:“说老实话,比我想象中的黄泛区要好的多。”
随后,各路官兵冒着天上敌机轰炸扫射,义无反顾,纷纷跳进泥水里。
如果从空中俯瞰,在宽面四十里的荒凉水域里,三条细细的黑线,弯弯蜒蜒,正在不屈地缓慢前行。
走在全军最前列的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两位首领——刘伯承、邓小平。
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说:“这是第二个草地。”
晴天,赤沙炙烤,水气蒸腾,热得人发昏;雨天,水深过膝,浑身淋透,冷得人发抖。有的地方明明看着干涸,一脚踩下去,全是烂泥,脚陷在泥里,拔步爬行,一拔就是二三里。人们用拐棍助步,手牵手,互相挽扶前行。自六月三十日渡河至今一个半月,不停地行军作战,没有休整、没有正常补充,官兵们饥饿困顿、赢弱多病,一时听不到追赶的枪声,有的人便仰倒地上不想再走。
人都不容易过,炮车就更不用说。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摆脱追兵,刘伯承命令将沉重的榴弹炮炸毁。炮手们一面执行命令,一面抱着大炮放声痛哭。
******
8月17日,顾祝同听从参谋长张秉钧建议,报告蒋介石:“多方证实,刘伯承要奔大别山,是不上应该调部队在前面堵截。”
蒋介石仍怀疑:“刘伯承真的要去大别山?他要去大别山做什么?就算刘伯承走出黄泛区,挡在他前面的五条河如何得过?”
但他又不得不有所顾忌,便吩咐军务局长俞济时传谕:“命令程潜从平汉路调整编85师,由漯河向东插到沙河之南待敌,不要让刘伯承渡过沙河。”
又命:“令武汉行辕副主任张轸从周家口,第三兵团司令张淦从淮阳、第八绥靖区司令官夏威从涡阳向刘伯承前进方向向斜插过去,堵住刘伯承去路。”
俞济时把口谕记录下来,顺手呈上一份报告:“晋南陈赓、谢富治主力已开到黄河北岸,正在准备渡河,刘伯承左翼纵队转向平汉路方向。”
程潜领命,即派吴绍周整编85师快速行动,从平汉线向东直插沙河南岸。
部队待要行动,蒋介石又犹豫了。
他与程潜商议道:“陈赓要渡河南下豫西,是要南下与刘伯承会合,还是要西去陕西?”
程潜也弄不清共军意图,只说:“平汉这条线太单薄,万一刘伯承打回头,或者陈毅出兵侧后,情势可能发生严峻变化。”
权衡再三,蒋介石说:“还是不要打乱平汉路部署,只要保住平汉路,陈赓过了河也没什么作为,陈赓不能会合刘邓,刘邓也别想会合陈赓。”
于是决定:“豫东、皖北的三支部队先行动作,八十五师暂且不动,看看再说。”并电谕顾祝同:“加强追歼,两厢不必摆多少兵力,中间大胆楔入,追上刘伯承。”
******
沙河,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以河床积沙多而得名,上游洪水暴涨暴落,河槽不稳定。
刘伯承、邓小平率中路军到达沙河岸边时,敌机跟了上来,在空中盘旋扫射。豫皖苏军区二分区部队在宽达100米的河面上,用几十艘大木船架起了浮桥,和主力部队迅速通过了沙河。辎重车辆、弹药、医药要过河时,敌机炸毁了浮桥。后卫部队一边抢修浮桥搬运辎重,一边构筑工事阻击追敌。到19日中午,中路军全部到达沙河南岸,闯过了挺进大别山途中的第二道天险。与此同时,左、右两路一纵和三纵,也在不同渡点突破沙河。
为加快南进速度,摆脱追击,部队一过沙河,刘伯承、邓小平命令部队再次忍痛炸毁笨重武器、车辆辎重,全军轻装前进,公开提出了“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的口号。
鬼使神差,如果蒋介石不改变命令,整编八十五师抢到沙河待敌,或者另三路部队有一路抢到前头,刘邓的大转移可能会以失败告终。结果是,整编八十五师未调,另三路迟滞没能如期开进,刘邓所率中路部队于八月十八日渡过沙河,将尾追的蒋军甩在沙河以北。
这时,蒋介石终于明白了刘伯承要去大别山,他大骂顾祝同:“大将多疑,迁延误事!” 8月19日,蒋介石从各地调集12个整编师和2个独立旅,统归武汉行辕副主任张轸指挥,令张轸不惜一切代价阻挡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并直接下令整编八十五师师长吴绍周:“得令即行,兼程东进,在汝河南岸严阵以待。”
******
刘邓渡过沙河,之后是颖河,洪河,洪河过去是汝河。
在汝河南岸待敌的是吴绍周整编85师。
汝河,是淮河重要支流,发源于河南省泌阳五峰山,乃刘邓大军南进途中第三道险关,刘邓在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吴绍周接蒋介石命令,不敢怠慢,亲率先头旅于8月23日晨到达汝河岸边。
吴绍周命令部队将沿河两岸船只统统拖走,不肯拖走的就地炸沉。然后把部队沿南岸一字摆开,后续部队向南延伸,单等北面顾祝同追兵一到,东边三个师开来,即围歼刘邓。
部队刚刚摆开,共军已像狂潮一般涌到汝河北面。这是一支庞大而杂乱的队伍,有刘邓的中央纵队,有他的统帅机关,有中央中原局,有大批随军南下的地方干部,还有数以万计的民兵。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空中是飞机轰炸,脚下是汝河,汝河横宽五六十米,河槽深陷,河岸陡峭,水深丈余,没有船只,无法徒涉。
刘伯承、邓小平到达汝河岸边,叫来六纵司令王近山。刘伯承说:“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只有一条路,过河;只有一个办法,扎筏子,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要从这里打开一条血路。”
王近山艰难接受任务,遂下达命令:
李德生17旅为左路,掩护纵队炮兵和辎重部队由岳城过汝河。
肖永银18旅为右路军先锋强渡汝河,消灭南岸敌军,为大军开道。
尤太忠16旅为右路军后卫,掩护中原局、刘邓总指挥部从汝南埠过汝河。
李德生领命,率17旅同岳城过河,不提。这边大部从汝南埠过河,最是凶险。
没有船只,王近山只好让官兵寻找旧便器材结扎木排筏子。
王近山下了死命令:“一定要让大军渡过汝河!”
吴绍周以重武器向对岸射击。解放军不理不还击,专心致志地准备渡河,人们跑来跑去搬运木料、芦苇、秸秆等物,忙着结扎成各式渡河工具。
渡河开始了,南岸轻重武器一起发射,天上三架飞机助战,汝河好像被一支无形的巨臂给提了起来,又倒扣下去。各式各样的筏子,有的尚未下水就被打散了,有的经不起波浪激荡一头扎进水底化作碎片再冒上来,有的被抛向半空翻转跌落下去,几乎没有一个能划过中游。一批批筏子翻沉消失了,紧接着又一批筏子抬到河岸推向水中。
鲜血染红了河滩,染红了汝水,然而解放军官兵好像视而不见,奔跑着搬运着结扎着划动……
这种惊人的沉稳和无休止地重复引起吴绍周的怀疑:据飞机侦察,共军左中右三路南下,他们是不是有意把我们吸在岸上,让另两路纵队从上游或从下游绕到我背后愉袭呢?
想到这里,吴绍周一身冷汗,便一刻都不敢延误,立即改变部署,留一个团控制岸边大雷岗,其余各部队撤至小雷庄岗、王庄、小王庄,构筑环形阵地,以防不测。
吴绍周一分兵,河防出现了空虚。刘伯承发现机会,立即下令分散过间,共军官兵争先恐后推筏下水,翻动木棒和双手,直向对岸冲去。封锁面小了,抢渡面宽了,惊天地动鬼神的呼喊令人震颤,中野解放军终于从上游爬上滩头。
控制滩头的团长知道不可再守,遵照吴绍周的嘱咐退出大雷岗。
吴绍周什么都考虑周到了,唯独忘记了大雷岗存放的那些收缴的船只。
刘伯承占领了大雷岗,得到了那里的船只,这一下解决了更大问题,迅速搭建浮桥,接应数万人马渡河。
******
先头6纵肖永银18旅、尤太忠16旅相继渡过汝河,这时是8月24日。
先过河的18旅面临的是更加险恶的敌58师环形防线。这是一片狭长的开阔地,没有任何遮蔽,一个整编师的强大火力网就隐在马蹄形的几个村庄边缘。
渡过河在滩头阵地的18旅背水而战。
24日夜,18旅旅长萧永银率52团为左翼,政委李震率53团为右翼,以赴死决心率先插入中间阵地。
一直打到拂晓,狭长的地面上布满尸体。
中间的通道终于被打开一个缺口。18旅占领了大小雷岗阵地。
******
汝河岸边,架设浮桥的战斗紧张进行着。18、16两个旅的工兵连并肩一起,冒着敌机敌炮火力,架起了一座能通行车马的浮桥。
但敌机不断俯冲轰炸,浮桥刚架好就被炸坍了,如此两次都被炸坍。
工兵连长向肖永银报告:“浮桥又被敌机炸坍了!”
肖永银大怒:“给我再架!”
工兵连长很为难:“老乡的门板都用上了,没有木料了!”
肖永银喊道:“那么多房子是干什么的?”
工兵连长:“敌人把房子都烧掉了!”
肖永银:“敌人放火,总不能把房子全烧光吧!我不管你什么办法,我只要浮桥,一定要让大部队渡过汝河。”
工兵连长立即带着战士跑到附近的村子里,老百姓早已跑光了,村子里房子大都被烧掉了,工兵连就把村庄里没有烧掉的房子拆掉,木头和木板被运到河边,继续抢架浮桥。
******
刘伯承、邓小平和参谋长李达来到汝河岸边。6纵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副司令员韦杰、16旅旅长尤太忠、18旅旅长肖永银先后到来。
刘伯承:“情况非常紧急,现在让参谋长介绍一下情况。”
李达打开地图,说:“我们部队过沙河后,敌人发现了我们的战略意图,开始派部队追击我们,企图拦住我军主力,在汝河以北进行决战,以阻止我进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现在敌吴绍周整编85师和15师第64旅已在汝河南岸之油坊店至汝南埠一线占领阵地,我军南进道路已被截断。后面尾追之敌3个整编师接踵而至,并且其先头部队已经与我后卫46团交火,敌军距离汝河只剩30公里了。”
刘伯承目光巡视着大家,说:“同志们!情况确实蛮严重,我们都能听到追赶之敌的炮声了!若让后边的敌人追上来,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但影响整个战略跃进,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他提高了嗓门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啊!同志们,从现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要从敌人阵地上杀出一条血路来!野司要从这里过河!”
邓小平强调:“情况就是这个情况,千钧一发啊!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坚决冲过去!”
正在这时,汝河南岸突然响起激烈的枪炮声,几发炮弹落在河北岸边。
王近山当即对肖永银和尤太忠下达命令道:“18旅开路,插到敌人中间,强行打开一条血路,16旅接替18旅大、小雷岗阵地,掩护全军渡河!”
“我中野指挥部人员分散过河,刘邓首长随18旅行动!”李达补充说道。
旅长肖水银一愣:“18旅要从敌人阵地上杀出一条血路,首长跟着我们18旅太危险!”
“这是命令,执行吧!”王近山歪了他一眼。
肖永银立即立正:“坚决完成任务!”
王近山转头对政委杜义德和副司令员韦杰道:“咱们分一下工,你们随18旅行动,我去16旅。”
18旅战士听说刘邓首长来到了18旅,就在河边,要跟他们一起行动,顿时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坚决执行命令,杀出一条血路!”
18旅政委李震给53团团长蔡启荣下命令说:“让刘邓首长跟你们53团走,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绝对保证刘邓首长的安全。”
53团1营有700多人,全部日械装备,团长蔡启荣和政委李震宇进行分工,蔡启荣到前边指挥战斗,政委李震宇带领1营负责保卫刘邓首长。他对李震宇说:“万一我牺牲了,你负责指挥全团。”李震宇:“好!我保证首长安全。”
此时,后卫46团正在和尾追敌人激烈交火,炮声隆隆,从远处传来。邓小平指示野司:“各部门立即将机密文件全部烧毁!”
6纵政委杜义德对副司令韦杰说道:“我去前卫18旅,指挥他们开路。你负责全军过河,维护秩序,并且派人通知与尾追之敌交战的后卫46团,打到最后,过不了汝河,就地分散打游击。”
韦杰说道:“一定保证野司全部渡过汝河,我最后一个过河。”
18旅接到命令,已将大小雷岗阵地移交给16旅,肖永银亲率18旅冲杀在前从中间突出开道。杜义德随即赶到河南岸18旅时,肖永银已经部署采取坚决措施:各团以1至9连的序列,排成4路纵队,一律枪上装刺刀,手榴弹开盖,不论死伤,坚决向前,只要遇到敌人坚决消灭,一路走过不留一个据点,一个敌人。
一场激烈的拉锯战开始了, 18旅占领了汝河南岸七、八个村子,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