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5511
成片时长:约82分钟
阅读:14530
发表:2013/12/31
家庭
电影剧本
门风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段氏方才回过神来。
段氏:“哦,我,刚才眼里进了灰。”
段氏使劲眨了几下眼。
大嫂:“我还心思,你身上不舒坦了呢。”
段氏恢复了常态。
段氏:“没事儿了,好了。”
伙房门外,娘一直在那里,聆听着里面。
52、冯家奶奶屋里 夜
爷爷、奶奶、爹、娘、婶娘、二伯也从城里回来了,冯家两代当家人都在,有要事要商讨。
父亲:“乡差也来过,确认了。这个张庄的外甥,就是他,就是那个拐骗老三家的。这个错不了。”
娘:“那个没廉耻的,这两天,就像丢了魂儿。一到耪地的进了院,就朝着门口望着。”
爷爷:“都拿个主意吧。只心思,出了这个败坏门风的丑事儿,日子长了,也就压下不提了。这咱呢,压是压不下了。这不是,都找上门来了。”
婶娘:“这要是让他得了手,再把老三家的拐了走,咱这个门里,丢人可就丢大发了。”
二伯:“这个事儿,现在就着手办,不能耽搁。谁让他自个儿找了来呢?就得‘做’了他。”
奶奶:“弄这个事儿,你们爷们,谁行?再说,咱自个儿出手,也嫌他脏了手。你们想想吧。”
二伯:“找城里警务局的人做,要是找不对人,会走了风。还是找‘团’吧,多花点钱。
二伯说的团,就是成伙儿的土匪。
父亲:“行,就找黑七。得花一百块银洋。“
二伯:“我回去,把柜上的钱都拿上,不够再凑凑。”
奶奶拿出她柜子的钥匙给了父亲。
奶奶:“老大,你去,先用我的。”
父亲拿着钥匙,进了奶奶的里间。出来,捧出一个装钱的盒子。放在奶奶面前。奶奶又推到二伯面前。二伯从里面数出一百银洋,装进身边的随身的小包里。
爷爷:“都定好。老二,你别自个儿出面,找个中间人。跟他们,也别说是咱使得钱,就说是人托人。”
二伯:“爹,我知道,明儿就去办。”
53、冯家的地里 头晌
这天,耪地的又多了一个人。这个人耪着地,紧靠着丁三。这个人的气质和别的伙计有些不同。
地头休息了,这个人把自己的搭子往身边放了。
老于:“伙计,来,喝水。”
这个人起身接水,一手提着他的搭子。老于似乎看出一些隐情,他看看丁三,又看看这个人。
54、冯家院里 收工以后
耪地的伙计们吃着晚饭。大哥给每个人发着当天的报酬,还是一升粮食,装进他们带来的口袋。
大哥:“这几天大伙儿受累了。明儿,大伙儿还去人市吧。再用人,咱们到人市上找大伙儿。”
老于在丁三身边吃着饭。
老于:“我跟东家推举过你。东家说,以后忙了,再找你来。”
丁三:“嗯。我先在近处,找个活儿干着。往后用人,你也好找我。”
天黑了,耪地的陆续离去。丁三起身走了,那个人背上搭子,摸了摸搭子里面,跟了出去了。
55、冯家城里的铺子 夜
有人敲门。书恒要去开门,二伯急忙推开他,亲自去看门。
中间人:“冯掌柜,你要的活儿,做了。这个,交给你。你再转给主家。”
二伯从门外接过一个纸包儿,打开看了,又急忙包起。纸包儿渗出了血迹。二伯从衣服里掏出几块银元,塞给了中间人。算是酬谢。
二伯:“这个一点意思,你先收着。我再转给主家,他再答谢你。”
中间人:“都是这个场面上的人。以后用到,你就尽管说话。”
二伯进来,要藏好那个纸包儿。书恒好奇。
书恒:“爹,那个人给的什么?”
二伯:“这个,别问了。明天你关照着铺面儿,我一早就回家,给你爷爷奶奶报个信儿。”
56、冯家伙房 黄昏
长工老于抱着柴火进来。女人们在伙房里操劳着饭食。段氏不知道丁三的去向,她还盼着再相见。段氏在灶台边。
段氏:“于大哥,你自个儿忙这些活儿,就没有别的伙计了?”
老于:“那些耪地的,都打发了。有个张庄的外甥,愿意留下,人也勤快,活儿也好。”
段氏:“你一个人,担着这些活儿,也该有个帮你的。”
老于:“用人,东家会安排。我只管干活儿。”
段氏:“要是有那能干的,雇了来,也好替替你。”
大嫂听着这些话,她叹了一口气。
57、村长家堂屋 中午
村长家来了客人,段氏的娘家爹段文山。段文山从外边回到家里,听说了女儿与长工私奔,在张庄被稽查,最终落到早有婚约的冯家。
段文山认为,这是不幸之幸运。感激张庄乡公所,也感激村长。
他给闺女置办了陪嫁,有箱笼、瓶罐、被褥和一应物品,套了大车,拉到了冯庄。他先到村长家。村长在堂屋接待段文山。
段文山:“村长原谅,我早就该来认亲。在外边做事儿,所以来的晚了些。”
村长:“段先生你来就行。你来,这是应该有的礼数。事儿都过去了,礼数不能少。你去见见你老亲家、亲家,是正事儿。也看看闺女。完了正事儿,再回我这里来,咱们好好叙叙。”
段文山:“我来,一是这闺女的陪嫁,该有的不能没有。再就是感谢你,有你和乡长的关照,闺女才有这个结果。我一年很少回家,内人是个继室,对闺女管教也不严谨。好在亲戚冯家这头,也都看在村长的面上,真实宽宏大量。”
村长:“当个村长,该承担的就得承担。干闺女都认下了,你亲家那头,还能不给我面子?往后啊,你们段家冯家两亲家,常来常往。再加上我,干亲也长走动。”
段文山:“那是,那是,亲戚走动,越走越亲。”
58、冯家院里 中午
段家的车夫赶的拉陪嫁的车,停在院外。车夫往院里搬运陪嫁物品。伙计老于帮车夫搬动。送进段氏的屋里,有的放在了门口。
冯家各个房里的女眷,望着这个情景。有的撇嘴挤眼,如二嫂;有的好奇;有的说着刻薄话,如婶娘、小姑子。
婶娘:“调教出这样的闺女,还有脸上门认亲。”
二嫂:“看这个来头,这往后,还得当亲戚走呢。”
段文山由村长领着,进了院子。和冯家的爷爷、爹见礼。主人让客人进屋。
59、爷爷屋里 中午
爷爷、爹等陪着段文山和村长吃饭饮酒,段文山很感激。
村长:“你孙子书鹏,是个有出息的还孩子。也该找回来,见见他的老泰山。”
爷爷:“嗯,那倒是……”
爹:“哎。他学堂里也不好再请假。他回来过了。前些日子,他和他的同学,去了徐州了。他自个儿闯荡去了。”
段文山:“嗯。不是说么,好男志在四方。外边谋个事儿,比留在咱这个地方,更有前程。”
爷爷:“这隔代的人,我老了,也管不了多少了。由着他们吧,儿大了不由爷。”
村长:“书鹏是个有心计的。从小念书,往后能做大事。”
60、段氏房里 下午
段文山来到自己闺女屋里。
段氏:“爹,你来这里,是不放心我。我自己的道儿,是不是走偏了,让你受牵连了?”
段文山:“儿啊,这都是你亲娘走得早,我在外头,没有照管你。”
段氏:“这是我自个儿的命,命该这样。”
段文山:“这个冯家,挺好的门户。你爷爷公公,咱早就认识了。你公婆,也都是体面人。刚才我知道了,你女婿,念书进取。他去了徐州谋事儿了,将来错不了。你们,还投缘么?”
段氏:“爹,我能和谁投缘,你说呢?”
段文成:“哎,爹也不多嘱咐你了。往后,好好在这个门里过日子。这样的人家,看中门风。要勤谨侍奉这家老的。爹离得远,有这个庄的村长这样的干爹,也是你的依靠。”
段氏:“爹,你不用多嘱咐 ,也不用惦记。我自己有心,我也不是小孩家。”
61、冯家奶奶屋里 下午
冯书恒去他丈人家回来了,没有接回他媳妇许氏。报告给奶奶、娘、婶娘。奶奶正在训斥他。
奶奶:“你去接她,就是给够了她家脸面了。还想怎么着?你没说,是我让你去接的么?”
书恒:“都说了。她娘说,她身子不舒服,再在她家调养些日子再说。她自个儿也不说话。”
奶奶:“不是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儿。她家还能把她闺女收回去?”
婶娘:“让自个儿的男人打,哪个女人不是这么过来的?偏偏她就打不得?她会是秫秸穰儿扎的,一打就零散了?娶来的婆娘买来的马,也能骑也能打。谁家不是这样?”
娘:“咱不说这些了。她在娘家,也是娇惯了的。偏偏她个脸还青着,她娘家嫂子就来看她。再过十天半月,再去接接她。她娘的气消了,就没有事儿了。”
书恒:“她要是还想回来……
2013/8/10
段氏:“哦,我,刚才眼里进了灰。”
段氏使劲眨了几下眼。
大嫂:“我还心思,你身上不舒坦了呢。”
段氏恢复了常态。
段氏:“没事儿了,好了。”
伙房门外,娘一直在那里,聆听着里面。
52、冯家奶奶屋里 夜
爷爷、奶奶、爹、娘、婶娘、二伯也从城里回来了,冯家两代当家人都在,有要事要商讨。
父亲:“乡差也来过,确认了。这个张庄的外甥,就是他,就是那个拐骗老三家的。这个错不了。”
娘:“那个没廉耻的,这两天,就像丢了魂儿。一到耪地的进了院,就朝着门口望着。”
爷爷:“都拿个主意吧。只心思,出了这个败坏门风的丑事儿,日子长了,也就压下不提了。这咱呢,压是压不下了。这不是,都找上门来了。”
婶娘:“这要是让他得了手,再把老三家的拐了走,咱这个门里,丢人可就丢大发了。”
二伯:“这个事儿,现在就着手办,不能耽搁。谁让他自个儿找了来呢?就得‘做’了他。”
奶奶:“弄这个事儿,你们爷们,谁行?再说,咱自个儿出手,也嫌他脏了手。你们想想吧。”
二伯:“找城里警务局的人做,要是找不对人,会走了风。还是找‘团’吧,多花点钱。
二伯说的团,就是成伙儿的土匪。
父亲:“行,就找黑七。得花一百块银洋。“
二伯:“我回去,把柜上的钱都拿上,不够再凑凑。”
奶奶拿出她柜子的钥匙给了父亲。
奶奶:“老大,你去,先用我的。”
父亲拿着钥匙,进了奶奶的里间。出来,捧出一个装钱的盒子。放在奶奶面前。奶奶又推到二伯面前。二伯从里面数出一百银洋,装进身边的随身的小包里。
爷爷:“都定好。老二,你别自个儿出面,找个中间人。跟他们,也别说是咱使得钱,就说是人托人。”
二伯:“爹,我知道,明儿就去办。”
53、冯家的地里 头晌
这天,耪地的又多了一个人。这个人耪着地,紧靠着丁三。这个人的气质和别的伙计有些不同。
地头休息了,这个人把自己的搭子往身边放了。
老于:“伙计,来,喝水。”
这个人起身接水,一手提着他的搭子。老于似乎看出一些隐情,他看看丁三,又看看这个人。
54、冯家院里 收工以后
耪地的伙计们吃着晚饭。大哥给每个人发着当天的报酬,还是一升粮食,装进他们带来的口袋。
大哥:“这几天大伙儿受累了。明儿,大伙儿还去人市吧。再用人,咱们到人市上找大伙儿。”
老于在丁三身边吃着饭。
老于:“我跟东家推举过你。东家说,以后忙了,再找你来。”
丁三:“嗯。我先在近处,找个活儿干着。往后用人,你也好找我。”
天黑了,耪地的陆续离去。丁三起身走了,那个人背上搭子,摸了摸搭子里面,跟了出去了。
55、冯家城里的铺子 夜
有人敲门。书恒要去开门,二伯急忙推开他,亲自去看门。
中间人:“冯掌柜,你要的活儿,做了。这个,交给你。你再转给主家。”
二伯从门外接过一个纸包儿,打开看了,又急忙包起。纸包儿渗出了血迹。二伯从衣服里掏出几块银元,塞给了中间人。算是酬谢。
二伯:“这个一点意思,你先收着。我再转给主家,他再答谢你。”
中间人:“都是这个场面上的人。以后用到,你就尽管说话。”
二伯进来,要藏好那个纸包儿。书恒好奇。
书恒:“爹,那个人给的什么?”
二伯:“这个,别问了。明天你关照着铺面儿,我一早就回家,给你爷爷奶奶报个信儿。”
56、冯家伙房 黄昏
长工老于抱着柴火进来。女人们在伙房里操劳着饭食。段氏不知道丁三的去向,她还盼着再相见。段氏在灶台边。
段氏:“于大哥,你自个儿忙这些活儿,就没有别的伙计了?”
老于:“那些耪地的,都打发了。有个张庄的外甥,愿意留下,人也勤快,活儿也好。”
段氏:“你一个人,担着这些活儿,也该有个帮你的。”
老于:“用人,东家会安排。我只管干活儿。”
段氏:“要是有那能干的,雇了来,也好替替你。”
大嫂听着这些话,她叹了一口气。
57、村长家堂屋 中午
村长家来了客人,段氏的娘家爹段文山。段文山从外边回到家里,听说了女儿与长工私奔,在张庄被稽查,最终落到早有婚约的冯家。
段文山认为,这是不幸之幸运。感激张庄乡公所,也感激村长。
他给闺女置办了陪嫁,有箱笼、瓶罐、被褥和一应物品,套了大车,拉到了冯庄。他先到村长家。村长在堂屋接待段文山。
段文山:“村长原谅,我早就该来认亲。在外边做事儿,所以来的晚了些。”
村长:“段先生你来就行。你来,这是应该有的礼数。事儿都过去了,礼数不能少。你去见见你老亲家、亲家,是正事儿。也看看闺女。完了正事儿,再回我这里来,咱们好好叙叙。”
段文山:“我来,一是这闺女的陪嫁,该有的不能没有。再就是感谢你,有你和乡长的关照,闺女才有这个结果。我一年很少回家,内人是个继室,对闺女管教也不严谨。好在亲戚冯家这头,也都看在村长的面上,真实宽宏大量。”
村长:“当个村长,该承担的就得承担。干闺女都认下了,你亲家那头,还能不给我面子?往后啊,你们段家冯家两亲家,常来常往。再加上我,干亲也长走动。”
段文山:“那是,那是,亲戚走动,越走越亲。”
58、冯家院里 中午
段家的车夫赶的拉陪嫁的车,停在院外。车夫往院里搬运陪嫁物品。伙计老于帮车夫搬动。送进段氏的屋里,有的放在了门口。
冯家各个房里的女眷,望着这个情景。有的撇嘴挤眼,如二嫂;有的好奇;有的说着刻薄话,如婶娘、小姑子。
婶娘:“调教出这样的闺女,还有脸上门认亲。”
二嫂:“看这个来头,这往后,还得当亲戚走呢。”
段文山由村长领着,进了院子。和冯家的爷爷、爹见礼。主人让客人进屋。
59、爷爷屋里 中午
爷爷、爹等陪着段文山和村长吃饭饮酒,段文山很感激。
村长:“你孙子书鹏,是个有出息的还孩子。也该找回来,见见他的老泰山。”
爷爷:“嗯,那倒是……”
爹:“哎。他学堂里也不好再请假。他回来过了。前些日子,他和他的同学,去了徐州了。他自个儿闯荡去了。”
段文山:“嗯。不是说么,好男志在四方。外边谋个事儿,比留在咱这个地方,更有前程。”
爷爷:“这隔代的人,我老了,也管不了多少了。由着他们吧,儿大了不由爷。”
村长:“书鹏是个有心计的。从小念书,往后能做大事。”
60、段氏房里 下午
段文山来到自己闺女屋里。
段氏:“爹,你来这里,是不放心我。我自己的道儿,是不是走偏了,让你受牵连了?”
段文山:“儿啊,这都是你亲娘走得早,我在外头,没有照管你。”
段氏:“这是我自个儿的命,命该这样。”
段文山:“这个冯家,挺好的门户。你爷爷公公,咱早就认识了。你公婆,也都是体面人。刚才我知道了,你女婿,念书进取。他去了徐州谋事儿了,将来错不了。你们,还投缘么?”
段氏:“爹,我能和谁投缘,你说呢?”
段文成:“哎,爹也不多嘱咐你了。往后,好好在这个门里过日子。这样的人家,看中门风。要勤谨侍奉这家老的。爹离得远,有这个庄的村长这样的干爹,也是你的依靠。”
段氏:“爹,你不用多嘱咐 ,也不用惦记。我自己有心,我也不是小孩家。”
61、冯家奶奶屋里 下午
冯书恒去他丈人家回来了,没有接回他媳妇许氏。报告给奶奶、娘、婶娘。奶奶正在训斥他。
奶奶:“你去接她,就是给够了她家脸面了。还想怎么着?你没说,是我让你去接的么?”
书恒:“都说了。她娘说,她身子不舒服,再在她家调养些日子再说。她自个儿也不说话。”
奶奶:“不是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儿。她家还能把她闺女收回去?”
婶娘:“让自个儿的男人打,哪个女人不是这么过来的?偏偏她就打不得?她会是秫秸穰儿扎的,一打就零散了?娶来的婆娘买来的马,也能骑也能打。谁家不是这样?”
娘:“咱不说这些了。她在娘家,也是娇惯了的。偏偏她个脸还青着,她娘家嫂子就来看她。再过十天半月,再去接接她。她娘的气消了,就没有事儿了。”
书恒:“她要是还想回来……
2013/8/10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