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6813
成片时长:每集约52分钟
阅读:6309
发表:2020/12/14
20集 喜剧,古装 电视剧剧本
《寻御》第14-16集
1-2
3-5
6-8
9-10
11-13
14-16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妙锦:你为何这么肯定。
朱爽:额,我猜的!看面相嘛,炽儿满脸福气,一看就是太子命。(朱爽画外音:也不知道仙仙师父的随笔准不准,里面还说朱高炽会当皇帝呢。不管了,就当是啦,嘿嘿。)
穗儿:我还当你有什么高见呢,原来就是靠猜的啊。
朱爽:那你有什么高见啊。
穗儿:我哪知道。
朱爽:十七弟呢,怎么看。
朱权:啊?都好,都好。
朱爽:什么都好都好?瞧你那傻样,哈哈。
(案席对面的朱高煦凑近朱橞)
朱高煦:得到最新情报,一会父皇会在家宴里公布太子人选,明日就在朝堂上颁旨了,这可咋整啊。
朱橞:这么快?
朱高煦:是啊,这父皇想来个措手不及啊。
朱橞:呵,你父皇向来不按套路出牌,你才知道啊。不过不要慌,按原计划进行,太子能选就能废,怕什么。
朱高煦:可是。
朱橞:你怂了啊?这可不像你啊。
朱高煦:哎,是有点,最近也不知怎么了。
朱橞:镇定点,拿出你的气势来。
11,应天街头,外,晚
(人物:格雅、格丽纱)
(格雅姐妹在街头闲逛,看着热闹的人群和绚丽的彩灯)
格丽纱:京城就是京城啊,小地方是没法比啊,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到处都是啊,尤其这街头的花灯,更是光彩夺目啊。
格雅:是啊,元宵佳节,自然是热闹非凡。(脸上淡而无光)
格丽纱:怎么啦,不开心啊,你的殿下不过是去宫里吃个晚饭,这就想啦,哦,我明白了,要是你的殿下能陪你出来逛街,而不是去参加宴会,你一定会高兴的跳起来,对吧。
格雅:阿姐,你就知道取笑我。那你呢,姐夫都走了那么些年了,你也没少找啊,要是姐夫现在出现在这,陪你逛街,你会不会也跳起来啊。。
格丽纱:(收了笑容))大过节的,说这个干嘛。
格雅:你天天的说我,还不让我说一句啊。
格丽纱:怎么没找,可茫茫人海,有何处寻找呢,我猜他肯定已经不在了,不然不可能丢下我们孤儿寡母的。
格雅:怎么会,想来是姐夫他受了重伤或者不便行走吧,要不然他不可能不回来的。
格丽纱:呵呵,我不还如当他死了的好,那样我还能一辈子有个念想,否则我可不能接受他活着却不回来。
格雅:可是活着总是好的啊,最起码还有希望,若是人真死了,孤坟一座,那岂不是徒增伤感和遗憾。
格丽莎: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大过节的,看灯呢说这个干嘛。
格雅:好,看灯.这鸳鸯灯确实好看,意头也好,百年好合,和和美美,想来世人的心思都是一样的吧,谁都期待有一份美好和辉煌,姐,要不咱买一对吧。(半晌丽纱未说话)姐?姐?看什么呢。
格丽纱:(目光盯着不远处一对人马,眼眸中显露出鲜有的惊叹和深情)
格雅:姐,怎么了?
格丽纱:是他……
格雅:(定睛望去)谁啊?
格丽纱:四年了……我都快要忘记他的样子了,不曾想。
格雅:难道?那个是姐夫?
格丽纱:我不会认错,居然躲在大明的京城,怪不得找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找到,真是逍遥自在啊,原来是为朝廷效力了。(看着官兵队伍远去)他们走了!不知道那队官兵是什么人啊。
格雅:我也不知道,不过没事,可以问啊。(转脸问向旁边卖灯的小贩)哎,大叔,那边的官兵是什么人啊。
商贩:嗨,那你都不知道啊?(压了压声音)那可是锦衣卫!!整个应天府啊,谁都怕他们,见了都得躲。
格雅:为啥呀,那你怎么没躲啊?
商贩:这不元宵吗,大过节的,我躲他干嘛,我一普通小老百姓,遵纪守法,他们啊,管不着咱们。
格雅:那这个锦衣卫到底是干嘛的?
商贩:这个啊,说不得了,除非你买我这灯。
格丽纱:你这是强买强卖啊!
格雅:好好好,买,一定买,我要买一对,这样可以了吧。
商贩:哈哈,好说,好说,这个锦衣卫啊,那可是很复杂的…….
12, 皇宫家宴大殿,内,晚
(朱棣入席后,众人朝拜完毕,舞乐声起,殿内一片欢腾和祥和,舞姬们手持琉璃灯笼,曼妙身姿,灯笼随着节奏摇曳,好看极了,)
朱爽:(低笑)不错,不错,好些年没见到这么漂亮的舞姬了,漂亮。
穗儿:你想要啊,简单哪,回府后给你买个十个八个的,天天在你眼前晃悠,岂不是更好。
朱爽:你要这么说,明儿就去买,十个八个哪够啊,得买一两百个,天天换着看,那叫一个新鲜!
穗儿:你!……
朱权:四哥身边那孩子是?
朱爽:你不知道啊?
朱权:啊。
朱爽:是高炽的儿子,老四的孙儿。
朱权:看来这个孙子颇得他的喜爱啊。
朱爽:(画外音:当然喜爱咯,这孙子将来可是要当皇帝的,哎呀,忘了是哪年当地皇帝的了,回去得再翻翻那个随笔。)
(一曲舞完毕,朱棣带头举杯共邀)
朱棣:今日只是家宴,诸位王兄王弟无需太拘谨,随意就好。
(底下诸王回敬朱棣)
朱棣:各位王弟,远道而来,回到应天府,一路甚为辛苦,值此元宵佳节之际,朕想与大家好好聊聊家常。元宵一过,今年这年节也算是收尾了,去年是洪武三十五年,今年便是朕的永乐元年,更是朕谨遵先皇遗愿,兴盛大明,令海内外臣服之元年。
(案下的辉祖、妙锦、朱爽、朱权等人无不一惊,面面相觑)
朱橞:陛下英明,永乐万岁!大明昌隆!国民之幸也。
辉祖:(低声)不要脸。
妙锦:(从背后轻捅了捅辉祖)
朱爽:(低声)这给他能的,估计父皇要是还在,估计会被气死吧。
朱权:(低声)我已经无言以对了。
朱爽:咱们还是吃菜吧。
朱权:喝酒。
(案上朱棣继续说道)
朱棣:有一事想知会一下诸位王弟,北方鞑靼滋扰甚久,应天府旧,又远离北国,故朕有迁都顺天府之念,方能永保朕大明江山万世永固。
朱高煦:父皇英明!
(众人皆是一惊)
朱权:敢问皇兄,迁都一事,乃是国之大事,当年父皇拼尽半生心血,打下我大明江山,定都应天,也是审时度势,思虑良久,才有如今大明物阜民丰,眼下陛下突然迁都,怕是不妥吧。
朱棣:哦?那十七弟觉得应该如何啊。(脸上挂着笑意,却隐隐透一丝不悦)
朱权:不敢,臣弟只是觉得既然军情紧急,还是先对抗外敌更为要紧,迁都之事又何须过急,等退了外敌再议也不迟啊,陛下您看呢。
朱棣:呵呵(抚了抚须)。
朱高煦:(看了看朱橞的颜色,相互点了点头)父皇在上,儿臣方才听父皇说到鞑靼,听闻鞑靼近来整顿军容,集结战马,欲有叛乱之势,儿臣是想诸位叔伯即是我朱家子孙,又是我大明良臣,更应该各自出力,以分陛下之忧,以尽社稷之责。
朱棣:吾儿英武!心忧社稷啊。边关之事乃朝政军事,本不该在今日家宴之列,但诸位王叔都是朝廷之臣,说来参详一下,也无不可。
朱高煦:父皇所说极是,北方兵强,骑兵更是骁勇,儿臣听闻舅舅英武过人,久经沙场,想必一出马,定能杀得鞑靼兵退避三舍,永不敢犯。
徐辉祖:二皇子抬爱了,为舅久在府中,远离军务已久,筋骨生疏,旧疾常犯,恐其不能胜任此等要职,还望明鉴。
朱棣:(复又饮了一口)煦儿,莫要无礼,你舅舅他在府中静修思人,已然无暇脱身,又怎会有闲时关切大明边疆之事呢。
(半晌殿内无语)
朱高煦:儿臣以为舅舅神武不减当年,既然今日是佳节家宴,普通歌舞太过无趣,为逗父皇一乐,为解父皇战事忧思,儿臣愿向舅舅讨教几招,将来沙场上好更好的杀敌,还请舅舅不吝赐教啊。
朱棣:这样啊,宴席上,舞动弄枪的,不大好吧。
朱高煦:回父皇,只是比比拳脚,再说舅舅出手肯定会有分寸的。
徐辉祖:……(沉虑良久瞅了瞅皇后徐氏一眼,徐氏微微点头,其他众王目光皆投了过来,辉祖无奈独叹。)好外甥,少年英勇,既如此,做舅舅的就陪你过几招,就当是今儿元宵宴的一节目吧。
(朱爽,妙锦等人都是一惊)
朱爽:(低声)真去啊?
徐辉祖:(低声)你以为我想啊。
13,应天府街头,外,晚
(人物:格雅、格丽纱、朱尚炳、小王妃)
(朱尚炳带着小王妃逛着闹市,看着花灯,不亦乐乎,正好看到格雅姐妹)
格雅:小王爷!
朱尚炳:咦,是你们啊,怎么样,玩的还开心吗。
格雅:很好!王爷和王妃呢。
朱尚炳:嗨,还行,就是人有点多,哈哈。你也别王爷王爷的叫我了。我啊,都听说了,您有可能成为我未来的十七婶呢,这么说,我还成了你的晚辈了呢,叫我尚炳就好了。
小王妃:别乱说,雅姑娘多不好意思啊。
朱尚炳:哦,哈哈,迟早的事,姑娘家就是脸皮薄啊。哦对了,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怎么今天你姐姐变哑巴啦。
格雅:额……确实有点事。哎,对了,我们有一位……朋友,好像身在锦衣卫,尚炳可知锦衣卫?
朱尚炳:啊!?你问这干嘛,那锦衣卫最好少沾边为好,都是一群凶神恶煞之人。你们怎么会有朋友在那里头啊。
格雅:说来话长,不知道你可有认识的人,我们想打听打听。
朱尚炳:这个嘛,还真难倒我了,我久居藩地,常年不在京城,那锦衣卫里实在没什么熟人啊,我想想哈,有了,有个人倒是熟悉,回头我帮你问问他啊。
格丽纱:什么人啊?
朱尚炳:你会说话啊,我当你今天转性了呢。什么人我暂时不能说,我只说,嘿,是个胖子,哈哈。
格丽纱:……?
小王妃:(掩嘴一笑)呵呵。
14,皇宫家宴大殿,内,晚
(人物:朱棣、朱爽、徐辉祖、朱高煦、郑和、徐妙锦、朱高炽、朱权、朱瞻基等)
(朱高煦和辉祖摆开架势,此时的宴会已入正巡,殿内众人尽皆观这舅甥二人一战,一边饮酒寒暄一边目光聚向大殿的中央,坐案两边烛台上火苗微跳,一阵散风悄席殿中,堂中两人携风瑟瑟,说是迟那时快,高煦重拳挥去,辉祖斜身躲闪,拳风劲劲,几乎吹灭近旁一轮烛火,辉祖酒劲上头,气血微涌,翻身入的背后,攻其下盘,岂料这外甥外表粗旷,身手颇为敏捷,翻身跳跃,闪电出拳,舅舅腰间吃了一拳,退了几步,火石之间,侄儿铲脚窜来,辉祖奋力跃起,窜过过高煦头顶,正要落地反抓外甥后肩,不料酒劲上头,一阵轻微晕眩,被高煦反身扫堂,重重摔倒在地。)
妙锦:(大惊)啊!(不经意中面纱居然脱落,淡妆雅白,烛火交映,面泛红润,如桃花笑春风,亦若秋叶遍红山)
(诸王皆惊,朱棣尤甚)
朱棣:(微醺的眼神,仔细端详案下的妙锦,这个多年未见的小姨子,从前见到时,还是个十来岁的小丫头,而今已经出落成标致的大美人了。比上次宫里匆匆一见,更显艳丽无双。)
朱爽:额,我猜的!看面相嘛,炽儿满脸福气,一看就是太子命。(朱爽画外音:也不知道仙仙师父的随笔准不准,里面还说朱高炽会当皇帝呢。不管了,就当是啦,嘿嘿。)
穗儿:我还当你有什么高见呢,原来就是靠猜的啊。
朱爽:那你有什么高见啊。
穗儿:我哪知道。
朱爽:十七弟呢,怎么看。
朱权:啊?都好,都好。
朱爽:什么都好都好?瞧你那傻样,哈哈。
(案席对面的朱高煦凑近朱橞)
朱高煦:得到最新情报,一会父皇会在家宴里公布太子人选,明日就在朝堂上颁旨了,这可咋整啊。
朱橞:这么快?
朱高煦:是啊,这父皇想来个措手不及啊。
朱橞:呵,你父皇向来不按套路出牌,你才知道啊。不过不要慌,按原计划进行,太子能选就能废,怕什么。
朱高煦:可是。
朱橞:你怂了啊?这可不像你啊。
朱高煦:哎,是有点,最近也不知怎么了。
朱橞:镇定点,拿出你的气势来。
11,应天街头,外,晚
(人物:格雅、格丽纱)
(格雅姐妹在街头闲逛,看着热闹的人群和绚丽的彩灯)
格丽纱:京城就是京城啊,小地方是没法比啊,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到处都是啊,尤其这街头的花灯,更是光彩夺目啊。
格雅:是啊,元宵佳节,自然是热闹非凡。(脸上淡而无光)
格丽纱:怎么啦,不开心啊,你的殿下不过是去宫里吃个晚饭,这就想啦,哦,我明白了,要是你的殿下能陪你出来逛街,而不是去参加宴会,你一定会高兴的跳起来,对吧。
格雅:阿姐,你就知道取笑我。那你呢,姐夫都走了那么些年了,你也没少找啊,要是姐夫现在出现在这,陪你逛街,你会不会也跳起来啊。。
格丽纱:(收了笑容))大过节的,说这个干嘛。
格雅:你天天的说我,还不让我说一句啊。
格丽纱:怎么没找,可茫茫人海,有何处寻找呢,我猜他肯定已经不在了,不然不可能丢下我们孤儿寡母的。
格雅:怎么会,想来是姐夫他受了重伤或者不便行走吧,要不然他不可能不回来的。
格丽纱:呵呵,我不还如当他死了的好,那样我还能一辈子有个念想,否则我可不能接受他活着却不回来。
格雅:可是活着总是好的啊,最起码还有希望,若是人真死了,孤坟一座,那岂不是徒增伤感和遗憾。
格丽莎: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大过节的,看灯呢说这个干嘛。
格雅:好,看灯.这鸳鸯灯确实好看,意头也好,百年好合,和和美美,想来世人的心思都是一样的吧,谁都期待有一份美好和辉煌,姐,要不咱买一对吧。(半晌丽纱未说话)姐?姐?看什么呢。
格丽纱:(目光盯着不远处一对人马,眼眸中显露出鲜有的惊叹和深情)
格雅:姐,怎么了?
格丽纱:是他……
格雅:(定睛望去)谁啊?
格丽纱:四年了……我都快要忘记他的样子了,不曾想。
格雅:难道?那个是姐夫?
格丽纱:我不会认错,居然躲在大明的京城,怪不得找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找到,真是逍遥自在啊,原来是为朝廷效力了。(看着官兵队伍远去)他们走了!不知道那队官兵是什么人啊。
格雅:我也不知道,不过没事,可以问啊。(转脸问向旁边卖灯的小贩)哎,大叔,那边的官兵是什么人啊。
商贩:嗨,那你都不知道啊?(压了压声音)那可是锦衣卫!!整个应天府啊,谁都怕他们,见了都得躲。
格雅:为啥呀,那你怎么没躲啊?
商贩:这不元宵吗,大过节的,我躲他干嘛,我一普通小老百姓,遵纪守法,他们啊,管不着咱们。
格雅:那这个锦衣卫到底是干嘛的?
商贩:这个啊,说不得了,除非你买我这灯。
格丽纱:你这是强买强卖啊!
格雅:好好好,买,一定买,我要买一对,这样可以了吧。
商贩:哈哈,好说,好说,这个锦衣卫啊,那可是很复杂的…….
12, 皇宫家宴大殿,内,晚
(朱棣入席后,众人朝拜完毕,舞乐声起,殿内一片欢腾和祥和,舞姬们手持琉璃灯笼,曼妙身姿,灯笼随着节奏摇曳,好看极了,)
朱爽:(低笑)不错,不错,好些年没见到这么漂亮的舞姬了,漂亮。
穗儿:你想要啊,简单哪,回府后给你买个十个八个的,天天在你眼前晃悠,岂不是更好。
朱爽:你要这么说,明儿就去买,十个八个哪够啊,得买一两百个,天天换着看,那叫一个新鲜!
穗儿:你!……
朱权:四哥身边那孩子是?
朱爽:你不知道啊?
朱权:啊。
朱爽:是高炽的儿子,老四的孙儿。
朱权:看来这个孙子颇得他的喜爱啊。
朱爽:(画外音:当然喜爱咯,这孙子将来可是要当皇帝的,哎呀,忘了是哪年当地皇帝的了,回去得再翻翻那个随笔。)
(一曲舞完毕,朱棣带头举杯共邀)
朱棣:今日只是家宴,诸位王兄王弟无需太拘谨,随意就好。
(底下诸王回敬朱棣)
朱棣:各位王弟,远道而来,回到应天府,一路甚为辛苦,值此元宵佳节之际,朕想与大家好好聊聊家常。元宵一过,今年这年节也算是收尾了,去年是洪武三十五年,今年便是朕的永乐元年,更是朕谨遵先皇遗愿,兴盛大明,令海内外臣服之元年。
(案下的辉祖、妙锦、朱爽、朱权等人无不一惊,面面相觑)
朱橞:陛下英明,永乐万岁!大明昌隆!国民之幸也。
辉祖:(低声)不要脸。
妙锦:(从背后轻捅了捅辉祖)
朱爽:(低声)这给他能的,估计父皇要是还在,估计会被气死吧。
朱权:(低声)我已经无言以对了。
朱爽:咱们还是吃菜吧。
朱权:喝酒。
(案上朱棣继续说道)
朱棣:有一事想知会一下诸位王弟,北方鞑靼滋扰甚久,应天府旧,又远离北国,故朕有迁都顺天府之念,方能永保朕大明江山万世永固。
朱高煦:父皇英明!
(众人皆是一惊)
朱权:敢问皇兄,迁都一事,乃是国之大事,当年父皇拼尽半生心血,打下我大明江山,定都应天,也是审时度势,思虑良久,才有如今大明物阜民丰,眼下陛下突然迁都,怕是不妥吧。
朱棣:哦?那十七弟觉得应该如何啊。(脸上挂着笑意,却隐隐透一丝不悦)
朱权:不敢,臣弟只是觉得既然军情紧急,还是先对抗外敌更为要紧,迁都之事又何须过急,等退了外敌再议也不迟啊,陛下您看呢。
朱棣:呵呵(抚了抚须)。
朱高煦:(看了看朱橞的颜色,相互点了点头)父皇在上,儿臣方才听父皇说到鞑靼,听闻鞑靼近来整顿军容,集结战马,欲有叛乱之势,儿臣是想诸位叔伯即是我朱家子孙,又是我大明良臣,更应该各自出力,以分陛下之忧,以尽社稷之责。
朱棣:吾儿英武!心忧社稷啊。边关之事乃朝政军事,本不该在今日家宴之列,但诸位王叔都是朝廷之臣,说来参详一下,也无不可。
朱高煦:父皇所说极是,北方兵强,骑兵更是骁勇,儿臣听闻舅舅英武过人,久经沙场,想必一出马,定能杀得鞑靼兵退避三舍,永不敢犯。
徐辉祖:二皇子抬爱了,为舅久在府中,远离军务已久,筋骨生疏,旧疾常犯,恐其不能胜任此等要职,还望明鉴。
朱棣:(复又饮了一口)煦儿,莫要无礼,你舅舅他在府中静修思人,已然无暇脱身,又怎会有闲时关切大明边疆之事呢。
(半晌殿内无语)
朱高煦:儿臣以为舅舅神武不减当年,既然今日是佳节家宴,普通歌舞太过无趣,为逗父皇一乐,为解父皇战事忧思,儿臣愿向舅舅讨教几招,将来沙场上好更好的杀敌,还请舅舅不吝赐教啊。
朱棣:这样啊,宴席上,舞动弄枪的,不大好吧。
朱高煦:回父皇,只是比比拳脚,再说舅舅出手肯定会有分寸的。
徐辉祖:……(沉虑良久瞅了瞅皇后徐氏一眼,徐氏微微点头,其他众王目光皆投了过来,辉祖无奈独叹。)好外甥,少年英勇,既如此,做舅舅的就陪你过几招,就当是今儿元宵宴的一节目吧。
(朱爽,妙锦等人都是一惊)
朱爽:(低声)真去啊?
徐辉祖:(低声)你以为我想啊。
13,应天府街头,外,晚
(人物:格雅、格丽纱、朱尚炳、小王妃)
(朱尚炳带着小王妃逛着闹市,看着花灯,不亦乐乎,正好看到格雅姐妹)
格雅:小王爷!
朱尚炳:咦,是你们啊,怎么样,玩的还开心吗。
格雅:很好!王爷和王妃呢。
朱尚炳:嗨,还行,就是人有点多,哈哈。你也别王爷王爷的叫我了。我啊,都听说了,您有可能成为我未来的十七婶呢,这么说,我还成了你的晚辈了呢,叫我尚炳就好了。
小王妃:别乱说,雅姑娘多不好意思啊。
朱尚炳:哦,哈哈,迟早的事,姑娘家就是脸皮薄啊。哦对了,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怎么今天你姐姐变哑巴啦。
格雅:额……确实有点事。哎,对了,我们有一位……朋友,好像身在锦衣卫,尚炳可知锦衣卫?
朱尚炳:啊!?你问这干嘛,那锦衣卫最好少沾边为好,都是一群凶神恶煞之人。你们怎么会有朋友在那里头啊。
格雅:说来话长,不知道你可有认识的人,我们想打听打听。
朱尚炳:这个嘛,还真难倒我了,我久居藩地,常年不在京城,那锦衣卫里实在没什么熟人啊,我想想哈,有了,有个人倒是熟悉,回头我帮你问问他啊。
格丽纱:什么人啊?
朱尚炳:你会说话啊,我当你今天转性了呢。什么人我暂时不能说,我只说,嘿,是个胖子,哈哈。
格丽纱:……?
小王妃:(掩嘴一笑)呵呵。
14,皇宫家宴大殿,内,晚
(人物:朱棣、朱爽、徐辉祖、朱高煦、郑和、徐妙锦、朱高炽、朱权、朱瞻基等)
(朱高煦和辉祖摆开架势,此时的宴会已入正巡,殿内众人尽皆观这舅甥二人一战,一边饮酒寒暄一边目光聚向大殿的中央,坐案两边烛台上火苗微跳,一阵散风悄席殿中,堂中两人携风瑟瑟,说是迟那时快,高煦重拳挥去,辉祖斜身躲闪,拳风劲劲,几乎吹灭近旁一轮烛火,辉祖酒劲上头,气血微涌,翻身入的背后,攻其下盘,岂料这外甥外表粗旷,身手颇为敏捷,翻身跳跃,闪电出拳,舅舅腰间吃了一拳,退了几步,火石之间,侄儿铲脚窜来,辉祖奋力跃起,窜过过高煦头顶,正要落地反抓外甥后肩,不料酒劲上头,一阵轻微晕眩,被高煦反身扫堂,重重摔倒在地。)
妙锦:(大惊)啊!(不经意中面纱居然脱落,淡妆雅白,烛火交映,面泛红润,如桃花笑春风,亦若秋叶遍红山)
(诸王皆惊,朱棣尤甚)
朱棣:(微醺的眼神,仔细端详案下的妙锦,这个多年未见的小姨子,从前见到时,还是个十来岁的小丫头,而今已经出落成标致的大美人了。比上次宫里匆匆一见,更显艳丽无双。)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