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寨门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7860
阅读:7968
发表:2014/2/22 修改:2014/2/23
农村 小说
寨门
莫闲 [四川威远]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寨门
  莫闲
  
  吴小双站在寨门前,默默地注视着山下出神。每天的这个时候,他都会在寨门前这样出神地发呆,一站就是半晌。凤凰寨的人都知道,往日每天在这里发呆的,还有吴小双的孪生哥哥:吴大双。不过此时的吴大双,以和寨上的人们一样,走出了寨门,走出了他和吴小双守了近半个世纪的凤凰寨。二十一世纪的乡村,都是能进城打工的打工,能创业的创业,走得所剩无几,更何况凤凰寨这山高路远,鸟不拉屎的地方。
  凤凰寨是这方圆百里最高的一座山。寨门是凤凰寨的最高点,也是进出凤凰寨的唯一通道。正是因为它高且险,所以当年才被土匪看中,盘踞山上。解放后,土匪被剿灭了,留下了许多寨楼空着。百废待兴的年代,房子是珍贵的。寨上陆陆续续搬来不少人家,他们不怕山高路远,为着这些寨楼,在凤凰寨安下了家。吴小双的祖父也是这样,来到了凤凰寨。
  吴小双的一家,一直都是凤凰寨茶余饭后谈论的风云人物。他家的每一个成员,在人们眼里,都有着浓郁的传奇色彩,和怪异的行为举止。吴小双的祖父是抗日英雄,父亲也是军人。当年抗美缓朝时,差一点就上了前线。他在天安门前站过岗,听说后来因为乱搞男女关系,被处分回乡。那北京的天安门,是人们只有在年画里才看到过的。吴小双的父亲回乡,在人们眼里不是被遣送,而是衣锦还乡。人们簇拥着他问长问短,吴小双的父亲讲得绘声绘色,听得人们惊叹不以。
  自从吴小双的父亲回凤凰寨以后,寨上就热闹了。除了做完工分讲天安门外,每天天不见亮,他父亲就带着一群娃儿走“一二一。”刚开始娃儿们图新鲜跟着走,时间久了便一个个当了逃兵。剩下吴小双父亲一个光杆师令,他仍然本着军人的坚定信念,坚持不懈。每天早上,寨上都传来铿锵有力,有模有样的操练声。
  吴小双的母亲出生书香门第。她每说出一句话都带有:知呼?者也!经常让人们听得一头雾水。人门搞不懂的,还有她的生育能力,她三胎生了五个娃,第一胎生了吴小双和吴大双一对男双,第二胎又生了一对女双,第三胎生了一个女儿后,我国就实行计划生育了。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谁也说不准她会生多少双胞胎。遗憾的是,因为那时生活条件不好,一双女胎没有养活,养活了吴小双、吴大双、吴君三秭妹。养出了一个博士,和两个画家。
  吴小双从小就爱画画,画啥像啥,人们都叫他小画家。吴小双也暗下决心,自己将来要当一个画家。一有空闲,他就拿着小人书照着描,描出来一模一样,看着自己的画那么像,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已经是画家了。他想到山外去学点见识。
  山外十几里是小镇,镇上有两个用九宫格,画炭金像的画匠。画出来的像,似像非像,不过生意还很不错。死了人都是要设灵堂开灵的,开灵又怎么能少得了死者的遗像呢?吴小双看了半天,他觉得这些画一点都不美,而且还画走了样,这不是他要的众家之长,可以说是无长可取。他要到大城市里去,听说那里有美术学院,有真正的画家。他拿出早以准备好的,抓泥鳅黄鳝卖了攒下的二十块钱。烙了一书包摊饼,穿上平日里只有走亲戚才穿的,那件只有一个补丁的衣服。一双唯一的,以经露出了两个脚趾的黄布胶鞋。志高气昂地走出寨门。
  吴小双磨破了鞋底,终于站到美术学院校门前。他看着一个个穿着讲究,背着画板的老师或同学,从自己身边走过,心里有些迷茫。觉得自己像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怎么觉得自己一下了就矮了许多呢!他不知所措地,拘谨地注视着人们。人们也好奇打量着他,然后窃窃私语着走过。一个老师经过他时停下了脚步,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后,用和蔼可亲的语气问吴小双:“请问你有什么事吗?”吴小双涨红了小脸,鼓足勇气说:“我想看看你们画的画。”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再次打量了眼前这个,只有十五六岁,衣服补着补丁,露着脚丫的吴小双。吴小双不由自主地,把露在鞋外面的脚趾卷缩起来。
  老师知道了吴小双的来历后,带领吴小双走进了他梦寐以求的美术学院。吴小双没有学费,因为他的情况特殊,学校不但不收他的学费,还给了他一份工作,搬一些上课写生用的道具:比如砖头、瓦罐、石膏模型什么的。免费吃住,干完活后,还可以旁听。吴小双贪婪地不放过一分一秒学习,在美术学院学习后,吴小双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自己一点基础都没有,他庆幸自己有机会学到了真正的美术课程。他的造型能力强,悟性高,很快就撑握了立体造型的基本要领,素描画、水粉画、油画、……几期下来都得心应手。他觉得此时自己已插上了翅膀,随时可以展翅飞翔。他从小就有一个理想,他要飞出贫穷闭塞的寨门,要考美员,端铁饭碗。
  要考美员,除了要把专业学好外,得要有高中文化,他刚小学毕业。要自学到高中文化,并非一两年能完成的。
  妹妹吴君的学习成绩很好,一直都是全乡一二名,家里每期凑吴君的学费都很艰难,他没有条仵浪废时间。他得找一条既有经济收入,又能自学文化,巩固专业三不误的路。他想到了在镇上看到的,画炭金像的画师。一张画像好几十块钱,那在当时是一个很不错的收入,已在美术学院进修过的吴小双的水平画像,简直绰绰有余。
  于是,他回到了凤凰寨,挂出了画像的招牌。果然,他一开笔,生意就特别好。他画出来的像,咋一看,就像是站在面一样,而且不止是死了人才找他画,有许多岁数大点的,看他画得好,也请他画一张备用。有时也画一些诸如:“母猪食料、”“老鼠药”之内的广告画。再加上吴小双的父亲,对北京熟悉,所以把生意发展到了北京。由吴小双父亲不定期,举着招牌,在北京的街头巷尾收像片。然后一批一批地邮寄回来,他们两兄弟在家画好了,再一批一批的寄到北京去。所以他们的生意是供不应求,他们画的人物肖像可以说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有的还被带到了国外。
  吴大双比吴小双早两分钟来这个世界。他们兄弟不但长相相仿,性格、趣味也甚是相投。吴小双在美术学院学到的知识,回来后又教给吴大双,他们一起自学文化,要一起考美员。
  他们每天,天不见亮就起床,父亲跑步,吴大双和吴小双就捧着书本大声朗读。沉睡的山寨,在朗朗的读书声和继继续续的“一二一”声中醒来,亮起点点灯火。在炊烟渺漫,曙光笼照的晨光中,人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陆陆续续地,或挑或背地走出寨门,下山种地。他们哥俩早读完后,喜欢站在寨门前那块大石上,静静地注视着走出寨门,下山干的人们,注视着山下的世界。早晨的空气是最新鲜的,山下是一座座小山丘,每次站在寨门前登高一望,就有神清气爽,和傲视众山的气概。整理好心情,吸饱新鲜空气,得去完成新接到的生意,临摹一个个头部结构。
  头像是最复杂的形体,要把头像画好,是不能有一点马虎的,稍有偏差就是另一个人了。而且还要赋予它生命,让它从平面中站立起来,让你的眼神被它的眼神牵动。吴小双把自己的精神熔入了每一张头像,尽管这不是他喜欢临摹的。他喜欢描摹那大海的浩瀚、江河的磅礴、高山的俊朗、草原的辽阔。然而这些只是自己精神上的饥渴,是可以忍耐的,而身体的饥渴却是不能不管的。不知是谁家飘出的,蒜苗回锅肉的肉香,让他想起家里以经很久没有打牙祭了。家里的柴米油盐,不是缺这,就是少那的,吴君已经在县城里读重点中学了,除了学费,还有生活费……所以,他只有不停地临摹一个个头像。
  每天中午,从吴小双父亲从北京带回来的小收音机里,传来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一开讲,寨上的男女老少都端着饭碗,聚满了他们唯一的一间正屋。或坐或蹲,听得聚精会神。评书讲得声情并貌,绘声绘色,每每听到最惊险,最关健处,刘兰芳总是惊堂木一拍:“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人们惺惜无奈地感叹着,议论着故事的各种可能,久久不舍离去。
  黄昏时候,寨上又有一阵骚动,寨上的小青年、大姑娘、小媳妇早早吃过晚饭,他们相邀成群,有说有笑,到寨下家庭条件好的人家里看电视。这段时间演的《射雕英雄传》演得很精彩。寨上土地瘦薄,山高路远,经济条件和山下的人家相差甚远。山下几户人家里,已经有了电视机,凤凰寨上吴小双家那台小收音机,是整个山寨唯一的家用电器。贫穷的人们,也有着对文化生活的渴求。只要听说哪里有坝坝电影,或是哪家有喜事包了录像,寨上就会象是过节一样高兴,总是在头一天,人们就口口相传。第二天,家家户户都早早吃过晚饭,扛着板凳,打着火把,背着小孩,牵着老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几里,有时十几里外去看电影。有时遇到雷雨天气,电影正演得精彩,任凭雷声从头顶轰隆而过,人们也无动于衷,直到豆大的雨点噼哩啪啦地砸下来,人们才恋恋不舍地,惊惶失措地寻找走散的家人。刹时,哭喊声,呼叫声,响成一片,然后一边骂着老天爷,一边踩着一路泥泞跌跌撞撞地往家赶。第二天,人们忘却了那场雨带来的辛酸,沉浸回味着电影故事的精彩情节,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仍然还在津津乐道。
  吴小双也爱去看电影,虽然电影里多数是一些战争或武打片,对于他来说少了点内涵,可是那种热闹的气氛,那种一支支火把汇成的,长长的火龙,那划破夜空的壮观景色,让他为之心驰神往。他的生活既繁忙又单调,看上一场电影无疑是放松心情的最好方法。
  半功半读,化整为零,吴小双兄弟俩在这清贫、单调又繁忙中自学了五年后,终拿到了准考证。考试结果出来,他们都因专业有余,文化不足,最终没有被录取。这个结果他并不意外,毕竟他们的文化全是靠自学,学得并不系统全面。他不但没有气馁,还有几许欣慰,至少他的专业得到了认可。早已认识到生活艰辛和无奈,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随着知识的增加,吴小双更加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它能让人心胸宽阔,高大起来。他知道了为什么,自己当年站在美术学院门前,会觉得比别人矮了许多的原因。考美员固然重要,供妹妹读书和养家更重要,妹妹明年就要考大学了,以她现在全重点中学前三名的成绩,考上大学不是不可能的事,他只有坚持走这条路,别无选择。
  除了更加努力学习外,吴小双的生活还是那样不徐不急,平淡无奇。这一天的太阳照样像个害羞的小媳妇,慢腾腾地从寨门上空升起,可是这一天,吴小双那颗静谧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天,有个女孩来到他的画室。她那一张红扑扑的脸上,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女孩一边欣赏着挂在墙上的画,一边赞叹,看完后就直接走到吴小双身后。吴小双回过身来,正好碰到姑娘含情脉脉的目光 。那目光像一股强大的电流,电得吴小双心直发颤,一颗心在胸腔里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四周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后来,吴小双才知道了女孩的名字叫:英子,是寨下邻村的。以后英子时不时就会来看吴小双画画。她们很少说话,可是,对方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深深地吸引着他。每天吴小双就像丢了魂似的盼着英子的到来。正当吴小双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时候,任吴小双望穿了双眼,也没有盼到英子的到来。原来,英子的家人看到英子老往寨上跑,知道了英子的心事,怎么也不让女儿去寨上了。英子的家人考虑问题很全面:寨上的人都想方设法地往寨下奔,谁家愿意把自家姑娘嫁到又穷又苦的寨上去呢?更何况吴小双家穷得叮噹响,就那么一间正屋,吃、喝、睡,一家子人都齐在这间屋子里。再说他本人,行为也很怪异,都是二十好几的大男人了,还天天拿本书,叽哩呱啦地念个没完没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只会画点画,虽说现在画像也挣钱,可是时代在发展,保不定哪天这行就被淘汰了……
  吴小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失落,他痛心他憧憬的,五彩缤纷的爱情,就这样还没有开花结果,就无疾而终,被拆损在了现实的淫威下。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整,他才又重新振作起来。他是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有为青年,不是佣夫俗子,凡夫走卒。最后,他对这些人嗤之以鼻,又潜心学习起来。偶尔有人为他们兄弟俩提亲的,但是都要求要建新房子,谁也不愿意结了婚,还和公婆、叔子齐在一间大屋里。吴小双觉得她们太庸俗,和自己心中的那份爱情差甚远。何况,要供吴君读书,哪有钱盖新房。更后来,他的年龄已进入了大龄青年行列,给他介绍的对像不是身体有残疾,就是离过婚的,再不然就是死了丈夫的,他更是视若无睹,拒之门外。尽管他已过了晚婚年龄,这个年龄在农村来讲,已经不好找对象了。尽管他也有着对女人的须求,他每天都在承受着这种须求的煎熬。但是他不想为了生理需要结婚,他放不下自己高贵的尊严,去仰合身体生理的需要。
  每个周末,吴君回家渡假,家里才一改平日里咸菜下玉米糊糊的生活,想着法子做点好吃的,尽量有点晕星,或是磨点豆花,实在是连豆子也没有了,也得炒两样新鲜菜。
  每次吴君一回来,她的两个小伙伴:萍儿、秀秀便早早来邀她玩。萍儿和秀秀在镇上读书高中,她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是凤凰寨上公认的三只小凤凰。看到寨上贫穷艰苦的生活,三人约定,一定要走出这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吴君考上北大的消息传来,寨上一阵沸腾,又一次齐满了吴小双家的屋子 。人们争相传阅那张,盖着大红印的北大录取通知书。那时,一个乡能有出几个大学生?考上北大更是不简单。考上了大学就是跳出了农门,吃上了国家粮。凤凰寨,这山窝窝里真的飞出了金凤凰。
  送吴君上学那天,他们俩兄弟和往常一样,站在寨门前的大石上,目送欢送的队伍。吴小双脸上有几许安慰,自己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等吴君大学四年毕业后,他们两兄弟肩上的担子就可以卸下了,然后……他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欢送吴君的队伍很庞大,村上请来了吹鼓手,还放了一挂大鞭炮,像电影里老百姓送红军上战场一样,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把吴君送出寨门。吴小双的父亲梳着小分头,胸前别着天安门国徽,反背着手,迈着庄严的八字步,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吴小双的母亲握住女儿的手,一步一叮咛:“吾儿!勿忘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期望,务必勤勉……”“吾儿!身处异乡,冷暖自知,随遇而安,切记、切记……”
  萍儿和秀秀在这一年,高考双双落榜,萍儿通过动务输出公司的亲戚,成了第一批南方打工的打工妹。秀秀高考落榜后,她不甘从此和寨上的人们一样,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平平淡淡的过一生。背着行李,出了寨门,只身去了县城。
  一年后,秀秀回了一次凤凰寨,秀秀已不像当年,染了一头金色的卷发,铺了厚厚一层粉底的脸上,涂着鲜红的嘴唇。尖尖的高跟鞋,走在三合土晒坝上“呵呵”响。人们盯着看她走出的每一步,好像是在当心她会摔倒,或是那尖尖的鞋跟,会把他们的晒坝丁坏。她腰上别着一个,听说叫“传呼机”的东西,不时传来“嘀,嘀,嘀”的声音。每次那声音响后,秀秀就会一边嘴里骂着:“这鸟不拉屎的鬼地方。”一边往山下唯一有公用电话的小店跑。第二年后,秀秀再回来时,腰里没有了“传呼机”,而是手里握着个,有砖块那么大,有根长长的天线的,叫做:“大哥大”的东西。时不时地就有人从“大哥大”里和她聊天。后来秀秀就再也没有回过凤凰寨,有人说她一直在歌舞厅做小姐,后来被一个香港大老板包养了,坐飞机去了香港。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看江湖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编剧
    庆婉柔
  • 其他
    pet
  • 学生
    孙迎光
  • 学生
    洋葱哥
  • 导演
    lit
  • 学生
    Ech
  • 神秘人
    qiu
  • 编剧
    精致的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提示:6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孽缘(其他, 军事)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潺潺流过的清溪(爱情, 农村)
白洋淀的孩子们(农村)

同类最新作品

老来无依(农村, 家庭, 犯罪)
小小(农村)
赤裸人生(爱情, 农村)
我的朋友马小军(农村)
走在思恋中(爱情, 农村, 奇幻)
孕事(农村, 家庭)
2022年的第一场雪(爱情, 农村)
井下的真相(农村)

同类随机作品

那些年,那些事儿(主旋律, 农村)
父亲的摩托车(农村, 家庭)
朱砂痣记(爱情, 农村, 历史)
井下的真相(农村)
永别了,银河!(爱情, 农村, 科幻)
白洋淀的孩子们(农村)
大黑“买马”(农村)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