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6477
成片时长:约86分钟
阅读:10730
发表:2016/3/10
主旋律
电影剧本
沉重的矸石山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字幕:谨以此片献给全国四百多万矿工兄弟。
(画外音)“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如今我们都生活在幸福之中。每当想起,那场变革的转折时期所放生的一切,那些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那些生死兄弟无私的倾情相帮,那些肩并肩手挽手共度风雨的勇敢,那……。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感动,血液里总会涌起一股滚烫的力量。回望过去,是为了未来的日子过得更好。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这些感动,我想您会和我一样,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我身上,而在您身边发生的故事也许一样。”
1、北方的深秋。傍晚。
高高的矸石山,孤零零地充斥着整个画面,沉重地压迫着人们的视觉。
镜头慢慢的拉开。几只南迁的大雁,队型散乱的挣扎着从矸石山上飞过,飞的很慢。
矸石山的山顶,一个早已弃用的翻车架孤寂地耸立在那儿,半山腰升腾起一缕缕铅白色的
烟,早已燃尽的地方露出片片的红褐色。
推出片名:沉重的矸石山
2、矿区,日,外
通往矿井的铁轨旁。枕木间长满了一尺多高的荒草,枯黄的野草在秋风中微微地颤动。 两
节破旧的铁矿车,翻倒着被遗弃在铁轨旁。
一座铁制的天轮架耸立在离井口不足百米的地方,铁天轮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吱——哐啷,吱——哐啷。”的响声。
俯视矿内。一排排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低矮平房显得十分凌乱。几幢七十年代初的小灰楼,孤零零地夹杂在其中。
3、大街上,晨,外
文小泉走在一条慢坡的街上。几位晨练的老人从他身旁跑过,他与老人们打着招呼。
坡下,李大山和两个人吃力地推着一辆装满砖头的手推车,迎面而来。
文小泉紧走了几步迎上去,帮助他们将车子推到坡上。
停下车子,几个人站在坡上休息。
李大山:(喘着粗气)“小泉,这么早你干啥去?”
文小泉:“我上班。你们这是……”
李大山:(抬头看了看天)“给王富贵家帮工,换后墙。他家的后墙都要倒了。”
文小泉:“噢。”
李大山:“矿上都停产半年多了,你们这些当官的也不给我们想想办法。就这么耗着,什么时候能是个头啊?”
文小泉:“咱们这儿资源早就枯竭了。过去,国家每年都给咱们补三、四千万的亏损,老这么着国家也补不起。从今年开始,所有国企的亏损煤矿,国家不在给一分的补贴。矿上已经把报告打上去了,是破产还是改制,就等国家批了。等等吧,快了。”
4、矿办公楼里,晨,内
孙矿长夹着公文包,推门从外面走进来。
门卫:“孙矿长,您来了?”
孙矿长用鼻子‘嗯’了一声,向楼梯走去。一只脚刚迈上楼梯,又转身走了回来,走到门卫室。
孙矿长:“有上访的来找我,一律给我挡住。就说我出门开会去了,不在。”
门卫:“是。”
孙矿长叮嘱完,转身走向楼梯。
5、文小泉的办公室里,上午,内
文小泉在认真地看电脑。
电脑屏幕上。标题文章:《深化国企的改革——股份与股份制》
屋门被推开,走近的脚步声。
孙矿长:“小泉,你这儿还有水吗?”
一只放有茶叶的玻璃水杯,放在了办公桌上。
文小泉站起来,转身从窗台上拿起暖水瓶,用手晃了晃。
文小泉:“有。”
文小泉给玻璃杯里冲上水,又转身将暖水瓶放到窗台上。
孙矿长:“玩儿什么呢?”
孙矿长伸手从桌上端起茶杯,然后走到文小泉的身旁。
文小泉:“哦。我在看一篇文章,写的挺好。”
孙矿长凑近电脑屏幕上看了看,挺起身。
孙矿长:“唉。这一停产,比过去生产时还累,天天打发那些来要小钱的。家里没米了、
孩子没钱交学费了、房子漏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我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文小泉拿过桌上的烟,递给孙矿长一支,自己也抽出一支,点燃。
文小泉:“一个月,只有一百七十多块钱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职工们的生活确实困难。”
孙矿长:“郭书记这一有病住院,啥事儿都落在了我身上。上边不给咱拨钱,找我有啥用。我能有啥办法?”
文小泉:“矿上资源枯竭,年年亏损,国家也真补不起。看来国企的改革确实是事在必行。”
孙矿长:“不管怎么改革,反正咱把报告打上去了,上边怎么说咱就怎么办。”
文小泉沉默无言。
6、供应科办公室,上午,内
梅井长推门进来。
梅井长:“老高,忙啥呢?”
高科长:(从办公桌后站起来)“是老梅啊。快请坐。”
梅井长走到办公桌前,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高科长。
高科长接过去,用手捏了捏,放到办公桌里。
梅井长:(低声地)“再给我弄一车铁顶子。”
高科长:(面露难色,小心地)“铁顶子不多了。你可得小心点,别弄大扯喽,整出事咱俩都得摊官司。”
梅井长:(不屑地)“没事儿,我都给打在井下丢损上了。都这时候了,谁还管谁呀。在不
抓紧时间弄点,以后用钱找谁去?听省煤管局的老王跟我透话,说咱矿恐怕就要黄了。”
高科长:“那矿上是怎么安排咱们的?”
梅井长:“还不知道。有能耐就自己想办法呗。”
高科长:“你小子神通广大,到时候可别忘了咱哥们儿。”
梅井长:“有钱能使鬼推磨。啥事儿办不成?”
高科长:“行。到时候你说个数。”
7、矿办公楼门卫室前,午,内
一个老太太领着十二、三岁的孙子,正在向门卫央求。
老太太:“大兄弟,求求你了,就让我进去吧。”
门卫:(有些不耐烦地)“快走,快走。你都磨叽一上午了。不是告诉你了吗,你这事儿没人能管。矿领导都不在,出去开会了。”
老太太:(擦了一下眼睛,无助地)“这可咋办,这可咋办。”
老太太看着门卫,无奈却又不愿离去。孙子站在她身边,低着头。
门卫转身走回室内,“砰”地一声关上门。
文小泉从楼上走下来。走过门卫室时,看到门前站着的祖孙俩,停下了脚步。
文小泉:“怎么了?”
老太太仿佛遇到救星似的赶紧走过来。
老太太:“同志啊。我儿子叫黑子,原来是咱矿上的工人。你认识不?”
文小泉:(点了点头)“我知道。”
老太太:“知道就好,知道就好。我儿子不坏,不信你到我们那儿打听打听邻居。就是脾
气不好,爱打抱不平。这回把人给打坏了,判了十五年。他媳妇要跟他离婚,可把我孙子
给坑喽。”
老太太说着,又擦了擦眼睛。
文小泉:“大婶,你别急。来,咱进屋坐下慢慢说。”
文小泉把祖孙二人领进门卫室。让老太太坐在床上,自己拉过一把椅子,坐在老太太对面。
文小泉:“大婶,有啥事你就慢慢说吧。”
老太太:“你是矿上的官吗?”
门卫:“他是咱们矿的文矿长。”
老太太一把拉住了文小泉的手。
老太太:“文矿长。我儿子是咱矿上的工人,因为打仗判的刑。我们家的事儿,矿上就不管么?”
文小泉:“管,管。只要是咱矿上的人,咱就管。什么事?大婶你说吧。”
老太太:“黑子判刑活该,是他自己作的。儿媳妇要离婚,我们老人也没办法。就是坑了我这孙子。老头子一个月的退休费不到五百块钱,我们老两口都有病,光吃药就得二、三百块钱。孙子的学费没交,让老师给撵了回来。家里现在连买粮的钱都没有了,上那儿去弄学费啊。孩子现在这么小,不让他念书将来可怎么办啊?呜—。”
老太太哭了起来。孙子瞅了瞅奶奶,低下头,眼里“啪嗒啪嗒”的落泪。
文小泉:“大婶,你不用怕。孩子不会不让他上学,家里有困难还有矿上呢。”
文小泉站起身,走到桌子前,写了个条子。
文小泉:“你拿着这个条子,去找他们校长。”
老太太接过条子,看看文小泉,又看了看门卫,有些半信半疑。
门卫:“放心吧,老太太。有文矿长的签字,保证你孙子能上学。”
老太太:(有些犹豫地)“那文矿长能不能再给我签个字,让矿里借给我们点钱,等老头子开资的时候再扣。我们家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
门卫:“老太太,你没完了?咱矿里那有钱借给你。快走吧,别没完没了。”
文小泉摆了摆手,制止住门卫。他从兜里掏出二百块钱,递给老太太。
文小泉:“大婶,你先把这点钱拿着。过两天,我抽时间到家里看看。劝劝黑子媳妇,能不离婚就不离婚,孩子没妈怎么行。有什么困难,矿里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
8、大街上,午,外
街道上显得有些泥泞和湿滑。街上的车不多,行人也很少。
街旁杨树上,两只小麻雀在枝条上蹦来跳去“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文小泉沿着街边向前走。他一脸的庄重,时而将眉头聚起。
9、王富贵家,午,外
土坯墙被完全扒开,天棚用原木打着几个顶子。用砖头砌起的墙,已经有近一米高了。
李大山领着几个帮工的人,正在立窗口。
帮工甲:“早晨听文矿长那话的意思,咱们矿这回恐怕真得黄。”
帮工乙:“唉。现在国有企业,家家都亏损,也不知道是咋整得。”
(画外音)“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如今我们都生活在幸福之中。每当想起,那场变革的转折时期所放生的一切,那些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那些生死兄弟无私的倾情相帮,那些肩并肩手挽手共度风雨的勇敢,那……。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感动,血液里总会涌起一股滚烫的力量。回望过去,是为了未来的日子过得更好。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这些感动,我想您会和我一样,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我身上,而在您身边发生的故事也许一样。”
1、北方的深秋。傍晚。
高高的矸石山,孤零零地充斥着整个画面,沉重地压迫着人们的视觉。
镜头慢慢的拉开。几只南迁的大雁,队型散乱的挣扎着从矸石山上飞过,飞的很慢。
矸石山的山顶,一个早已弃用的翻车架孤寂地耸立在那儿,半山腰升腾起一缕缕铅白色的
烟,早已燃尽的地方露出片片的红褐色。
推出片名:沉重的矸石山
2、矿区,日,外
通往矿井的铁轨旁。枕木间长满了一尺多高的荒草,枯黄的野草在秋风中微微地颤动。 两
节破旧的铁矿车,翻倒着被遗弃在铁轨旁。
一座铁制的天轮架耸立在离井口不足百米的地方,铁天轮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吱——哐啷,吱——哐啷。”的响声。
俯视矿内。一排排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低矮平房显得十分凌乱。几幢七十年代初的小灰楼,孤零零地夹杂在其中。
3、大街上,晨,外
文小泉走在一条慢坡的街上。几位晨练的老人从他身旁跑过,他与老人们打着招呼。
坡下,李大山和两个人吃力地推着一辆装满砖头的手推车,迎面而来。
文小泉紧走了几步迎上去,帮助他们将车子推到坡上。
停下车子,几个人站在坡上休息。
李大山:(喘着粗气)“小泉,这么早你干啥去?”
文小泉:“我上班。你们这是……”
李大山:(抬头看了看天)“给王富贵家帮工,换后墙。他家的后墙都要倒了。”
文小泉:“噢。”
李大山:“矿上都停产半年多了,你们这些当官的也不给我们想想办法。就这么耗着,什么时候能是个头啊?”
文小泉:“咱们这儿资源早就枯竭了。过去,国家每年都给咱们补三、四千万的亏损,老这么着国家也补不起。从今年开始,所有国企的亏损煤矿,国家不在给一分的补贴。矿上已经把报告打上去了,是破产还是改制,就等国家批了。等等吧,快了。”
4、矿办公楼里,晨,内
孙矿长夹着公文包,推门从外面走进来。
门卫:“孙矿长,您来了?”
孙矿长用鼻子‘嗯’了一声,向楼梯走去。一只脚刚迈上楼梯,又转身走了回来,走到门卫室。
孙矿长:“有上访的来找我,一律给我挡住。就说我出门开会去了,不在。”
门卫:“是。”
孙矿长叮嘱完,转身走向楼梯。
5、文小泉的办公室里,上午,内
文小泉在认真地看电脑。
电脑屏幕上。标题文章:《深化国企的改革——股份与股份制》
屋门被推开,走近的脚步声。
孙矿长:“小泉,你这儿还有水吗?”
一只放有茶叶的玻璃水杯,放在了办公桌上。
文小泉站起来,转身从窗台上拿起暖水瓶,用手晃了晃。
文小泉:“有。”
文小泉给玻璃杯里冲上水,又转身将暖水瓶放到窗台上。
孙矿长:“玩儿什么呢?”
孙矿长伸手从桌上端起茶杯,然后走到文小泉的身旁。
文小泉:“哦。我在看一篇文章,写的挺好。”
孙矿长凑近电脑屏幕上看了看,挺起身。
孙矿长:“唉。这一停产,比过去生产时还累,天天打发那些来要小钱的。家里没米了、
孩子没钱交学费了、房子漏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我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文小泉拿过桌上的烟,递给孙矿长一支,自己也抽出一支,点燃。
文小泉:“一个月,只有一百七十多块钱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职工们的生活确实困难。”
孙矿长:“郭书记这一有病住院,啥事儿都落在了我身上。上边不给咱拨钱,找我有啥用。我能有啥办法?”
文小泉:“矿上资源枯竭,年年亏损,国家也真补不起。看来国企的改革确实是事在必行。”
孙矿长:“不管怎么改革,反正咱把报告打上去了,上边怎么说咱就怎么办。”
文小泉沉默无言。
6、供应科办公室,上午,内
梅井长推门进来。
梅井长:“老高,忙啥呢?”
高科长:(从办公桌后站起来)“是老梅啊。快请坐。”
梅井长走到办公桌前,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高科长。
高科长接过去,用手捏了捏,放到办公桌里。
梅井长:(低声地)“再给我弄一车铁顶子。”
高科长:(面露难色,小心地)“铁顶子不多了。你可得小心点,别弄大扯喽,整出事咱俩都得摊官司。”
梅井长:(不屑地)“没事儿,我都给打在井下丢损上了。都这时候了,谁还管谁呀。在不
抓紧时间弄点,以后用钱找谁去?听省煤管局的老王跟我透话,说咱矿恐怕就要黄了。”
高科长:“那矿上是怎么安排咱们的?”
梅井长:“还不知道。有能耐就自己想办法呗。”
高科长:“你小子神通广大,到时候可别忘了咱哥们儿。”
梅井长:“有钱能使鬼推磨。啥事儿办不成?”
高科长:“行。到时候你说个数。”
7、矿办公楼门卫室前,午,内
一个老太太领着十二、三岁的孙子,正在向门卫央求。
老太太:“大兄弟,求求你了,就让我进去吧。”
门卫:(有些不耐烦地)“快走,快走。你都磨叽一上午了。不是告诉你了吗,你这事儿没人能管。矿领导都不在,出去开会了。”
老太太:(擦了一下眼睛,无助地)“这可咋办,这可咋办。”
老太太看着门卫,无奈却又不愿离去。孙子站在她身边,低着头。
门卫转身走回室内,“砰”地一声关上门。
文小泉从楼上走下来。走过门卫室时,看到门前站着的祖孙俩,停下了脚步。
文小泉:“怎么了?”
老太太仿佛遇到救星似的赶紧走过来。
老太太:“同志啊。我儿子叫黑子,原来是咱矿上的工人。你认识不?”
文小泉:(点了点头)“我知道。”
老太太:“知道就好,知道就好。我儿子不坏,不信你到我们那儿打听打听邻居。就是脾
气不好,爱打抱不平。这回把人给打坏了,判了十五年。他媳妇要跟他离婚,可把我孙子
给坑喽。”
老太太说着,又擦了擦眼睛。
文小泉:“大婶,你别急。来,咱进屋坐下慢慢说。”
文小泉把祖孙二人领进门卫室。让老太太坐在床上,自己拉过一把椅子,坐在老太太对面。
文小泉:“大婶,有啥事你就慢慢说吧。”
老太太:“你是矿上的官吗?”
门卫:“他是咱们矿的文矿长。”
老太太一把拉住了文小泉的手。
老太太:“文矿长。我儿子是咱矿上的工人,因为打仗判的刑。我们家的事儿,矿上就不管么?”
文小泉:“管,管。只要是咱矿上的人,咱就管。什么事?大婶你说吧。”
老太太:“黑子判刑活该,是他自己作的。儿媳妇要离婚,我们老人也没办法。就是坑了我这孙子。老头子一个月的退休费不到五百块钱,我们老两口都有病,光吃药就得二、三百块钱。孙子的学费没交,让老师给撵了回来。家里现在连买粮的钱都没有了,上那儿去弄学费啊。孩子现在这么小,不让他念书将来可怎么办啊?呜—。”
老太太哭了起来。孙子瞅了瞅奶奶,低下头,眼里“啪嗒啪嗒”的落泪。
文小泉:“大婶,你不用怕。孩子不会不让他上学,家里有困难还有矿上呢。”
文小泉站起身,走到桌子前,写了个条子。
文小泉:“你拿着这个条子,去找他们校长。”
老太太接过条子,看看文小泉,又看了看门卫,有些半信半疑。
门卫:“放心吧,老太太。有文矿长的签字,保证你孙子能上学。”
老太太:(有些犹豫地)“那文矿长能不能再给我签个字,让矿里借给我们点钱,等老头子开资的时候再扣。我们家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
门卫:“老太太,你没完了?咱矿里那有钱借给你。快走吧,别没完没了。”
文小泉摆了摆手,制止住门卫。他从兜里掏出二百块钱,递给老太太。
文小泉:“大婶,你先把这点钱拿着。过两天,我抽时间到家里看看。劝劝黑子媳妇,能不离婚就不离婚,孩子没妈怎么行。有什么困难,矿里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
8、大街上,午,外
街道上显得有些泥泞和湿滑。街上的车不多,行人也很少。
街旁杨树上,两只小麻雀在枝条上蹦来跳去“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文小泉沿着街边向前走。他一脸的庄重,时而将眉头聚起。
9、王富贵家,午,外
土坯墙被完全扒开,天棚用原木打着几个顶子。用砖头砌起的墙,已经有近一米高了。
李大山领着几个帮工的人,正在立窗口。
帮工甲:“早晨听文矿长那话的意思,咱们矿这回恐怕真得黄。”
帮工乙:“唉。现在国有企业,家家都亏损,也不知道是咋整得。”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