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5626
成片时长:每集约35分钟
阅读:9377
发表:2018/3/30
24集 主旋律,悬疑,犯罪 电视剧剧本
《豫西迷案:道中还有道》第11-15集
1-3
4-7
8-10
11-15
16-20
21-24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8-A-00867】
【本作品可免费使用。免费条件:1、取得作者授权;2、拍摄方为有作品的影视公司, 公演编剧署作者实名,参与拟定主演、导演。】
△王新明铸塑般坐在沙发上,脑子一片空白……
场:12——25
时:夜晚
景:王新明卧室内
人:王新明(男,少年,10岁)、王母(女,青年,32岁。王新明的母亲年轻时)、王新忠 (男,青年,35岁。王新明的小弟)
画外音:“石长远的信和省委陈书记的批示让王新明倍感压力。这一天他很疲惫,晚上躺下来,意识在流动——”
王新明:(独白)“我出生在豫东一个贫穷农村,那里地多人少。淮河的几大支流如洪汝河、黑河、大沙河等都像箭一样往俺那地方发射,成了蛤蟆尿泡都发水的洼地。但若是旱天,那黑土地却过早张开大口,吞食着枯萎的禾苗。俺同胞5个,我为长兄。父亲长年劳作,过早辞世。母亲领着我们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唯我上了高中,回乡当民师。后赶上恢复高考才进大学门,毕业后转入行政。多亏组织信任,一步步把我提拔为县纪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直至县委书记。因重任在肩,很少回去探望80多岁的老母亲。昨天,小弟新忠来电话——”
王新忠:“大哥,母亲卧床半月,将要油尽灯灭!”
王新明:“我这段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回去看咱娘。你们多尽孝心。”
△王新明的泪水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似睡非睡入梦境——(剪影)
△母亲大眼睛,脸红润,健康而美丽……
△纺车嗡嗡叫。母亲右手摇纺车,左手抽棉线,无穷无尽……
△织布机啪嗒响。母亲双脚蹬踏板,机杼上下颠,两手左右搧,梭子随着飞……
△突然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把王新明从梦中唤醒。
△王新明抓起电话,内传出老家小弟王新忠的哭泣——
王新忠:“大哥,咱娘,走了……”
△王新明一阵悲伤,再无睡意……
场:12——26
时:日
景:蔡州县城北/池塘内/岸边
人:王新明
△王新明回家奔丧。轿车风驰电掣般向豫东驶去……
△车过蔡州县城北,王新明脑海闪出20年前的一个盛夏月夜——
场:12——27
时:月夜
景:蔡州县城北池塘内/岸边
人:王新明(男,青年,24岁,实习老师)、思远(男,青年,23岁,实习老师)
△蔡州城北池塘。盛夏月夜,月光朦胧。池塘内,芦苇瑟瑟……‘呱呱叽鸟儿’泣诉,蟋蟀弹琴,蛙儿“咯咯”悲鸣……
△王新明和大学同学思远,头顶弦月,伫立在池塘边遥想李斯当年—
王新明:“李斯,蔡州人,少时胸有大志,学习刻苦,后做秦朝宰相,帮助秦始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吏治,实行郡县,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皇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秦二世继位后,李斯被害,家诛九族,宅挖三尺,从此李斯之宅成了千古不平的池塘……
思 远:“此处就是秦朝丞相李斯家宅遗址吗? ”
王新明:(喃喃地)“是的。”
思 远:(自语)“自古忠臣无好死!”
王新明:(伫立沉思)“真是这样吗?”
场:12——27
时:日
景:汝南县城北
人:王新明
△车颠了一下,水杯砸到王新明腿上,把他拉回现实。他往外看,白云随车飘,杨柳往后跑……
△车很快要到汝南县城北。王新明脑海里又展现汝南古城的历史画卷——
场:12——28
时:日
景:古战场
人:李愬(男,中年,50岁。唐朝节度使)、岳飞(男,青壮年38岁。南宋抗金名将)
画卷一
△唐节度使李愬率奇兵雪夜突袭蔡州(今汝南城),拂晓,兵临城下,大雪飘飘;狗吠套脖,鸭鸣拴嘴,神兵天降,活捉了藩镇王吴元济。
画卷二
△南宋抗金将领岳飞,不愿偏安,图中原,他率军北伐,收洛宁、抵蔡州
(汝南)……
△汝南城北。岳飞率宋军与金兀术撕杀……
岳 飞:(横马呐喊)“中原有望归。弟兄们,杀!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
△岳飞背刺‘精忠报国’,蒙冤风波亭。他口吐鲜血,仰天长啸——
岳 飞:“天曰昭昭!天曰昭昭!”
场:12——29
时:日
景:汝南县城南
人:王新明、司机(男,青年,30岁)
△车飞速向前,把历史名城甩到后面。王新明心中感叹——
王新明:(画外音)“历史经验——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历史教训——精忠报国英雄,要慎防奸佞小人。”
△车颠簸几下,王新明又心生感慨——
王新明:(画外音)‘历史如长河滚滚东逝水,浪沙淘尽风流人物。人生如斯路,有平坦,有坎坷,有笔直,有曲折。社会如此车,有平稳,有颠簸,但终是前进的。然而石长远来信,省委陈书记批示,如何解决?我从历史中找到厚重,却找不到答案。为工作,母亲病重就没归家,满以为无愧于党和人民,但群众和领导却不能肯定自己的工作。更令人迷茫的是,纪委、人大等部门靠不住,那我靠谁?”
场:12——30
时:日
景:王新明村/老家院内外
人:王新明、王新忠、大舅(男,老年,70岁)、二叔(男,老年,68岁)、乡亲(男女老幼50人)、亲属(男女老幼30人)
(剪影)——
△王新明老家在村中间。车进村里,小孩追逐闹,大人一边瞧。王新明看到大叔和大妈便下车打招呼。
△王新明走进老家院,同胞姐弟迎上来,拉着哭,抹着泪……
△王新明泪流满面,被簇拥着扑向母亲……
△刹那间,鞭炮叭叭炸,纸钱熊熊烧;老亲旧眷,哭喊如潮……
△王新明哭成泪人,不知谁已把他从头到脚加上孝。哭声渐渐息,王新明却
还跪着抽泣,秘书和老舅反复劝,这才站起来。
△大家红着眼,抹着泪,慢慢地向王新明围上来。有大舅及妗妗、二叔及婶婶,还有姐弟及儿孙。
△大人脸上皱巴巴,唯有小孩脸上泛红晕……
场:12——31
时:同上
景:王新明老家院内/外
人:同上
△大家坐定。
大 舅:“新明,大家都等你,总盼你回来了。按规矩,咱这儿停尸三天再土葬。你娘的棺材是有了,但寿衣,人客招待,还得安排,看你啥意见?”
王新明:“咱这儿没有殡葬改革?”
大 舅:“这里和西乡不同,地不值钱,死人和活人一样占地,加上离城比较远,火
化也不方便,还是老规矩——土葬。”
王新明:“咱这儿民政部门没有要求?”
二 叔:“要求是有,但谁听?政府只说说,没强求。入乡随俗,你只当你的孝子就行了,其它没你的事!”
△王新明只有作罢,拿钱给小弟王新忠——
王新明:“你们在家都为母亲尽了孝道。这5000元先收着,寿衣和人客招待,我都包了。葬礼我都不要。”
△王新忠接过钱。
二 叔:(安排有关事宜)“小五,你报丧;二毛,你迎客;能算,你记礼单;常理,
你管生活;中和,你负责串灵;中乐,你管响器班;大力,你找人挖穴;你
们孝子、孝女轮留守灵……”
场:12——32
时:日
景:王新明老家院内
人:王新明、大舅、二叔、副县长(男,中年,42岁,副县长)
△第二天上午。王新明开始受习俗摆布—— 他披麻戴孝光脚走路,响班来
了施礼,亲戚来了跪迎,父老乡亲吊丧跪拜……
△10点左右。只听两班唢呐齐奏,院内老幼乱喊,王新明不知原故。
二 叔:(慌慌张张报)“孝子快出去行大礼,咱县的、局的、乡的来了十几部车!”
△王书记不敢怠慢,领孝子向家乡父母官,又是跪拜,又是握手,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彼此寒暄问安、致谢,尔后上礼,接烟、带孝……
△停留片刻,挂帅的副县长带队向王母行礼致哀,尔后寒暄后告辞。
副县长:(握住王新明的手)“请节哀、保重!”
场:12——33
时:日
景:村街
人:王新明、二叔、村民
画外音:“第三天殡葬。孝子要参加三步程序——一给王母穿寿衣入殓盖棺。二选墓地挖穴。三打煞绳捆绑棺材埋葬。王新明从始至终参加打煞绳。”
△村街。王新明的二叔在指挥——
二 叔:“步出50米。一头横放一辆托斗车,在车梆一侧中间,并排固定两条长板凳,板凳上安装钩经绳的‘拧车子’。”
△王新明安装‘拧车子’。‘拧车子’由三根小擀面杖粗的铁棍,分别折成‘直角摇把’,尔后成等腰三角穿过两个木板。木板眼光滑有空隙,便于铁棍旋转。三个铁棍一头分别固定在木制的‘扶手托子’上,供人摆转。三个铁棍另一头分别钩着麻绳经,人退着续麻拧绳股……
△为了使三个旋转铁棍在转动中保持衡,一块木板靠近铁棍钩绳股固定,另一块木板靠近‘扶手托子’固定。
△王新明把拧车子安装完毕,大舅、二叔、王新忠分别钩住麻经,退着续麻……
△王新明双手抓住‘扶手托子’在胸前顺时针摆转……
△三条股经越来越长,王新明感到越来越吃力,浑身冒起汗。几个小伙子轮番替他摆转…… 50米的三股经完成。二叔把三股经等距离地钩挂在另一端的‘拧车子’上,两端的‘拧车子,一同旋转。三股经股左右摆,上下跳,不一会儿绳股绷紧,质地发硬。
△王新明的二叔开始用‘攥子’撮合绳股。‘攥子’是三股经撮合成煞绳的‘结合器’,整体形状像个‘三叉飞机’。它腰两头尖中间粗,形如橄榄球;腰部有三条匀等的竖沟,三股经镶在里面;腰中间有两个木翅膀,便于手抓。
△王新明的二叔弯着腰,弓着腿,稳握‘攥子’,手指控制三股绳经嵌在槽沟里不让出来。‘攥子’翅膀慢慢前进,两端‘拧车子’加力,一条又粗又硬又结实的白麻煞绳尾随拧成……
画外音:“王新明看完打煞绳的经过,脑海里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撞出灵感的火花——”
王新明:(画外音)“‘打煞绳’,隐含着解决柏子山特区问题的机制和答案呀。”
场:12——34
时:日
场:12——25
时:夜晚
景:王新明卧室内
人:王新明(男,少年,10岁)、王母(女,青年,32岁。王新明的母亲年轻时)、王新忠 (男,青年,35岁。王新明的小弟)
画外音:“石长远的信和省委陈书记的批示让王新明倍感压力。这一天他很疲惫,晚上躺下来,意识在流动——”
王新明:(独白)“我出生在豫东一个贫穷农村,那里地多人少。淮河的几大支流如洪汝河、黑河、大沙河等都像箭一样往俺那地方发射,成了蛤蟆尿泡都发水的洼地。但若是旱天,那黑土地却过早张开大口,吞食着枯萎的禾苗。俺同胞5个,我为长兄。父亲长年劳作,过早辞世。母亲领着我们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唯我上了高中,回乡当民师。后赶上恢复高考才进大学门,毕业后转入行政。多亏组织信任,一步步把我提拔为县纪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直至县委书记。因重任在肩,很少回去探望80多岁的老母亲。昨天,小弟新忠来电话——”
王新忠:“大哥,母亲卧床半月,将要油尽灯灭!”
王新明:“我这段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回去看咱娘。你们多尽孝心。”
△王新明的泪水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似睡非睡入梦境——(剪影)
△母亲大眼睛,脸红润,健康而美丽……
△纺车嗡嗡叫。母亲右手摇纺车,左手抽棉线,无穷无尽……
△织布机啪嗒响。母亲双脚蹬踏板,机杼上下颠,两手左右搧,梭子随着飞……
△突然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把王新明从梦中唤醒。
△王新明抓起电话,内传出老家小弟王新忠的哭泣——
王新忠:“大哥,咱娘,走了……”
△王新明一阵悲伤,再无睡意……
场:12——26
时:日
景:蔡州县城北/池塘内/岸边
人:王新明
△王新明回家奔丧。轿车风驰电掣般向豫东驶去……
△车过蔡州县城北,王新明脑海闪出20年前的一个盛夏月夜——
场:12——27
时:月夜
景:蔡州县城北池塘内/岸边
人:王新明(男,青年,24岁,实习老师)、思远(男,青年,23岁,实习老师)
△蔡州城北池塘。盛夏月夜,月光朦胧。池塘内,芦苇瑟瑟……‘呱呱叽鸟儿’泣诉,蟋蟀弹琴,蛙儿“咯咯”悲鸣……
△王新明和大学同学思远,头顶弦月,伫立在池塘边遥想李斯当年—
王新明:“李斯,蔡州人,少时胸有大志,学习刻苦,后做秦朝宰相,帮助秦始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吏治,实行郡县,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皇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秦二世继位后,李斯被害,家诛九族,宅挖三尺,从此李斯之宅成了千古不平的池塘……
思 远:“此处就是秦朝丞相李斯家宅遗址吗? ”
王新明:(喃喃地)“是的。”
思 远:(自语)“自古忠臣无好死!”
王新明:(伫立沉思)“真是这样吗?”
场:12——27
时:日
景:汝南县城北
人:王新明
△车颠了一下,水杯砸到王新明腿上,把他拉回现实。他往外看,白云随车飘,杨柳往后跑……
△车很快要到汝南县城北。王新明脑海里又展现汝南古城的历史画卷——
场:12——28
时:日
景:古战场
人:李愬(男,中年,50岁。唐朝节度使)、岳飞(男,青壮年38岁。南宋抗金名将)
画卷一
△唐节度使李愬率奇兵雪夜突袭蔡州(今汝南城),拂晓,兵临城下,大雪飘飘;狗吠套脖,鸭鸣拴嘴,神兵天降,活捉了藩镇王吴元济。
画卷二
△南宋抗金将领岳飞,不愿偏安,图中原,他率军北伐,收洛宁、抵蔡州
(汝南)……
△汝南城北。岳飞率宋军与金兀术撕杀……
岳 飞:(横马呐喊)“中原有望归。弟兄们,杀!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
△岳飞背刺‘精忠报国’,蒙冤风波亭。他口吐鲜血,仰天长啸——
岳 飞:“天曰昭昭!天曰昭昭!”
场:12——29
时:日
景:汝南县城南
人:王新明、司机(男,青年,30岁)
△车飞速向前,把历史名城甩到后面。王新明心中感叹——
王新明:(画外音)“历史经验——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历史教训——精忠报国英雄,要慎防奸佞小人。”
△车颠簸几下,王新明又心生感慨——
王新明:(画外音)‘历史如长河滚滚东逝水,浪沙淘尽风流人物。人生如斯路,有平坦,有坎坷,有笔直,有曲折。社会如此车,有平稳,有颠簸,但终是前进的。然而石长远来信,省委陈书记批示,如何解决?我从历史中找到厚重,却找不到答案。为工作,母亲病重就没归家,满以为无愧于党和人民,但群众和领导却不能肯定自己的工作。更令人迷茫的是,纪委、人大等部门靠不住,那我靠谁?”
场:12——30
时:日
景:王新明村/老家院内外
人:王新明、王新忠、大舅(男,老年,70岁)、二叔(男,老年,68岁)、乡亲(男女老幼50人)、亲属(男女老幼30人)
(剪影)——
△王新明老家在村中间。车进村里,小孩追逐闹,大人一边瞧。王新明看到大叔和大妈便下车打招呼。
△王新明走进老家院,同胞姐弟迎上来,拉着哭,抹着泪……
△王新明泪流满面,被簇拥着扑向母亲……
△刹那间,鞭炮叭叭炸,纸钱熊熊烧;老亲旧眷,哭喊如潮……
△王新明哭成泪人,不知谁已把他从头到脚加上孝。哭声渐渐息,王新明却
还跪着抽泣,秘书和老舅反复劝,这才站起来。
△大家红着眼,抹着泪,慢慢地向王新明围上来。有大舅及妗妗、二叔及婶婶,还有姐弟及儿孙。
△大人脸上皱巴巴,唯有小孩脸上泛红晕……
场:12——31
时:同上
景:王新明老家院内/外
人:同上
△大家坐定。
大 舅:“新明,大家都等你,总盼你回来了。按规矩,咱这儿停尸三天再土葬。你娘的棺材是有了,但寿衣,人客招待,还得安排,看你啥意见?”
王新明:“咱这儿没有殡葬改革?”
大 舅:“这里和西乡不同,地不值钱,死人和活人一样占地,加上离城比较远,火
化也不方便,还是老规矩——土葬。”
王新明:“咱这儿民政部门没有要求?”
二 叔:“要求是有,但谁听?政府只说说,没强求。入乡随俗,你只当你的孝子就行了,其它没你的事!”
△王新明只有作罢,拿钱给小弟王新忠——
王新明:“你们在家都为母亲尽了孝道。这5000元先收着,寿衣和人客招待,我都包了。葬礼我都不要。”
△王新忠接过钱。
二 叔:(安排有关事宜)“小五,你报丧;二毛,你迎客;能算,你记礼单;常理,
你管生活;中和,你负责串灵;中乐,你管响器班;大力,你找人挖穴;你
们孝子、孝女轮留守灵……”
场:12——32
时:日
景:王新明老家院内
人:王新明、大舅、二叔、副县长(男,中年,42岁,副县长)
△第二天上午。王新明开始受习俗摆布—— 他披麻戴孝光脚走路,响班来
了施礼,亲戚来了跪迎,父老乡亲吊丧跪拜……
△10点左右。只听两班唢呐齐奏,院内老幼乱喊,王新明不知原故。
二 叔:(慌慌张张报)“孝子快出去行大礼,咱县的、局的、乡的来了十几部车!”
△王书记不敢怠慢,领孝子向家乡父母官,又是跪拜,又是握手,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彼此寒暄问安、致谢,尔后上礼,接烟、带孝……
△停留片刻,挂帅的副县长带队向王母行礼致哀,尔后寒暄后告辞。
副县长:(握住王新明的手)“请节哀、保重!”
场:12——33
时:日
景:村街
人:王新明、二叔、村民
画外音:“第三天殡葬。孝子要参加三步程序——一给王母穿寿衣入殓盖棺。二选墓地挖穴。三打煞绳捆绑棺材埋葬。王新明从始至终参加打煞绳。”
△村街。王新明的二叔在指挥——
二 叔:“步出50米。一头横放一辆托斗车,在车梆一侧中间,并排固定两条长板凳,板凳上安装钩经绳的‘拧车子’。”
△王新明安装‘拧车子’。‘拧车子’由三根小擀面杖粗的铁棍,分别折成‘直角摇把’,尔后成等腰三角穿过两个木板。木板眼光滑有空隙,便于铁棍旋转。三个铁棍一头分别固定在木制的‘扶手托子’上,供人摆转。三个铁棍另一头分别钩着麻绳经,人退着续麻拧绳股……
△为了使三个旋转铁棍在转动中保持衡,一块木板靠近铁棍钩绳股固定,另一块木板靠近‘扶手托子’固定。
△王新明把拧车子安装完毕,大舅、二叔、王新忠分别钩住麻经,退着续麻……
△王新明双手抓住‘扶手托子’在胸前顺时针摆转……
△三条股经越来越长,王新明感到越来越吃力,浑身冒起汗。几个小伙子轮番替他摆转…… 50米的三股经完成。二叔把三股经等距离地钩挂在另一端的‘拧车子’上,两端的‘拧车子,一同旋转。三股经股左右摆,上下跳,不一会儿绳股绷紧,质地发硬。
△王新明的二叔开始用‘攥子’撮合绳股。‘攥子’是三股经撮合成煞绳的‘结合器’,整体形状像个‘三叉飞机’。它腰两头尖中间粗,形如橄榄球;腰部有三条匀等的竖沟,三股经镶在里面;腰中间有两个木翅膀,便于手抓。
△王新明的二叔弯着腰,弓着腿,稳握‘攥子’,手指控制三股绳经嵌在槽沟里不让出来。‘攥子’翅膀慢慢前进,两端‘拧车子’加力,一条又粗又硬又结实的白麻煞绳尾随拧成……
画外音:“王新明看完打煞绳的经过,脑海里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撞出灵感的火花——”
王新明:(画外音)“‘打煞绳’,隐含着解决柏子山特区问题的机制和答案呀。”
场:12——34
时:日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