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111
阅读:7738
发表:2016/4/4
100章 都市 小说
《教育世家传奇》第31-32章
1-2
…
31-32
97-98
99-100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第四卷、在硝烟弥漫的年代
(三十一)李家收养日本遗孤
李喜乐从黑龙江拉了一车原木,开往龙城。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到处堵车,到处是丢盔卸甲、狼狈逃窜的日本人。尤其是每遇到火车站更是难以通过。急于回国的日本人昔日威风殆尽,鬼哭狼嚎,拼命往车上挤。有的老人小孩被身强力壮的军人挤出人群,失声痛哭,骂声一片。喜乐心中暗喜,非常解恨。他突然想到“兵败如山倒”和“树倒猢狲散”两个成语。此时此刻他亲眼看到这两句成语所描绘的混乱场面。
在佳木斯站,他一直等待火车开走,刚要发动车,便听到从附近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他立即下了车,寻声走去。原来路边上站着一个两三岁的日本小女孩,拼命朝火车开去的方向大喊不止,哭闹不停。李喜乐走到女孩跟前问她:“你怎么了?你爸爸妈妈呢?他们为什么不管你?”小女孩可能是听不懂中国话,还是一个劲地哭,一句也不答。
一个铁路工人走过来告诉李喜乐:“这是小鬼子扔下的,哪天都有几个。大人顾命跑了,不要自己的孩子,这些日本人可真够狠的。”李喜乐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抱起孩子上了车。铁路工人摇摇头,嘟嘟哝哝地说:“这是恶狼扔下的狼崽子,根本不该管。”
小女孩上车后,不太哭了,可能是哭累了。喜乐拿出一块点心递给小女孩,又打开水瓶让她喝水。女孩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又咕嘟咕嘟地喝了很多水,大概她又饿又渴。吃完喝完她不再哭闹了,不一会便睡着了。一路上,喜乐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这个不懂中国话的日本孩。
到家后,全家人都很惊奇。喜乐讲了捡这个小孩的经过。凤河说:“喜乐,你做得对,孩子没有罪。就是小猫小狗,咱也不能看他饿死、冻死,何况是个人呢。”丹凤把孩子哄过去,问啥她都不说一句,可把大伙急坏了。丹凤给她洗洗脸,把她领到东里屋,交给于妈说:“这是喜乐在路上捡的日本孩,让他和阳阳、月月在一起玩玩就好了。”
阳阳亲切地拉着小女孩的手问:“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呀?”小女孩摇摇头。月月拍拍她的肩膀说:“你为什么不说话呢?”然后回过头来问保姆:“大娘,她为什么不说话呢?她是哑巴吗?”于妈说:“她是日本人,不会中国话。”阳阳突然一把把她推个大跟斗,大声说:“你是日本人,我恨你!我恨死你了!你不要上我家来!我爷爷的眼睛就是你们日本人给弄瞎的。你走!你走!”小女孩哇哇淘淘哭起来,叽里哇啦不知喊些啥?
于妈一边哄女孩,一边说阳阳:“阳阳,这是你大大在路上捡的爹妈不要的孩子,她好可怜,你不能欺负她。”阳阳说:“她是日本人,我恨她!”于妈说:“她是孩子,她没罪。”月月说:“哥,她没有爸爸妈妈,我们不要欺负她。”说完去拉小女孩的手说,“别哭了!别哭了!我带你出去玩。”善良的小月月把小女孩领出去,到葡萄架摘葡萄。
丹凤和凤河研究小女孩的问题。丹凤说:“这个孩子我们就留下吧,给她起个名字,让她和阳阳、月月在一起,再给于妈加点薪水,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他们三个在一起,日子长了,慢慢地她就能听懂中国话了。等喜乐和喜安回来再商量商量管谁叫爸爸的问题。”
凤河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个孩子,既然捡来了,我们不能不收留。喜乐家还在黑龙江,总是两头跑,这个孩子不能给他。我看就管喜安叫爸爸吧,喜安两个孩子一个叫朝阳,一个叫晚月,我看她就叫晨星吧。”丹凤说:“你也太狂了吧,太阳、月亮、星星都管你叫爷爷,那你是谁呀?”风河说:“你不是也借光了吗?你是阳阳、月月、星星的奶奶。”两人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样开心,笑得那样痛快。因为他们头上的阴云散尽,露出了明朗的天空,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他们的豁达、他们的宽容、他们的善良,使他们根本没有计较这个小女孩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日本鬼子的孩子。他们认为孩子是无辜的,孩子今后所走的路,决定于李家的后天教育,而不决定她的先天的血统。星星很快就融入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中,和月月最好,阳阳也一点点消除偏见,把她当做是自己的小妹妹。
过年了,乡下的老师们全回来了,合家欢乐大团圆,他们在一起谈话的主要内容还是学校问题。令喜安和文静激动不已的是,他们又多了一个漂亮的女儿星星。文静为了让星星接受她这个陌生的妈妈,整天不离开星星,经常把她抱在腿上听大家唠嗑、给她讲故事,教她说中国话。阳阳和月月都有点嫉妒了。
这个年最热闹,在外读书工作的丽影的子女剑南和梦娇回来了; 喜泰、喜山回来了。大伯凤海和二伯凤江两家也回来了。几十口人热热闹闹、乐乐呵呵过大年。老哥仨到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他们都老了,以后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所以他们非常珍惜这次全家大团圆。凤河的大女儿喜如的未婚夫新智中学的王世杰老师也来了,唯独缺少二女儿喜泰的丈夫张韶轩。
喜泰一直闷闷不乐,喜如和妈妈发现她的变化很着急,问她怎么了?她始终不肯说。
喜泰和张韶轩已经结婚五年了,一直住在省城,很少回家。喜泰是一名小学教员,张韶轩据说是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卫兵。因为李家和鬼子汉奸有仇,所以张韶轩一直不太敢登李家的门,他和喜泰的婚事,家里始终反对。喜泰在省城念书时和同学张韶梅外出旅游,被同行的张韶梅的哥哥张韶轩骗奸,后来不得不嫁个这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他们一直没有孩子。婚后张韶轩仍然吃喝嫖赌不务正业,他那个有钱的爹给他买了一个御林军的空缺,据说是给溥仪当卫兵。光复后,他和一个皇宫里的小护士勾搭在一起,在外租房鬼混,喜泰明明知道丈夫有外室,但是性格懦弱的她对张韶轩无能为力,一直忍让。所以回家后,看到哥哥姐姐们家家和和睦睦、乐乐呵呵,喜泰无限哀伤,又不敢告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鬼子被打跑了,李家人盼望雨过天晴、云开雾散、红日高照。可是接踵而来的是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更加让人忍受不了的战乱。他们谁也没想到他们会遇到更大的挫折和考验。
(三十二)、在千钧一发之际
日本人撤出龙城后,八路军的七人工作队来接收这座古城。这七个人各自分管一摊:有县长,有主管治安的、有主管经济的、有主管县城建设的、主管文教卫生的、还有两个通信员。他们来后首先抓社会治安,把一些罪大恶极的汉奸先抓起来,防止他们捣乱破坏。因为没有带兵来,所以只得在城里招一些临时治安员在监狱看押犯人。又招一些18岁到30岁的新兵组成城防部队。因为不是正规军,所以一律发给黑色棉袄棉裤。
其他部门也在积极筹建。主管文教卫生的文思语是喜安妻子文静的亲侄子。他对李家的爱国事迹早有耳闻,对李凤河十分敬仰和佩服。他在同志们闲聊时,讲起李凤河宁可扎瞎双眼也不当汉奸的故事,引起县长卢武发的极大兴趣,卢县长一定要拜访这位了不起的爱国人士。文思语事先也没和李家打招呼就到了李家大院。
李家人从没接触过八路军,对这个部队没有了解,只是在广播里听到过八路军和日本鬼子几场大战的事,所以李凤河对这些不请自到的客人极其友好。尽管他什么也看不见,可是听到卢县长那亲切诚恳的谈话、和蔼可亲的语调,体会到这位八路军县长那礼贤下士的作风和求贤若渴的态度。这使他对这位客人产生好感和深深的敬意。他们谈得更多的是中小学复课问题。喜安在旁插嘴道:“全城只有一座中学,还被小鬼子烧成了灰烬。有三座小学可以恢复上课,可是老师不知能否召集回来?”文思语这时才想起给县长介绍自己的姑父:“卢县长,这是我的姑父李喜安先生,新智中学的创始人。”
卢县长说:“这么说不是还有一座中学吗?”喜安说:“我们的新智中学不在县城里,是在五十里以外的乡下——烧锅店。”卢县长遗憾地说:“这怎么办呢?我们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不好开展工作。我看这样吧,想请李校长回到县城,协助我们先把几座小学复课,等上级经费拨下来,我们再考虑重建中学问题。”
李凤河说:“经费问题不大,我家可以拿出些钱来,只是在哪建?建多大规模的?还是由政府决定。”之后他们谈了很多具体问题,谈得既融洽又开心。直到深夜卢县长他们才离开。
临走时卢县长说:“今天我们不虚此行,李老先生和李校长对我们启发和帮助很大,今后龙城的教育就靠二位了。过些天我请示上级批准李喜安先生作教育局局长,把老文撤出来专抓公安工作。”
李喜安连连说:“喜安才疏学浅,不敢承担如此大任,另请高明吧!”卢县长哈哈大笑:“好哇!你要能在龙城推荐出比你还强的,我就不用你了。”文思语说:“除了我李爷爷好像没有比我姑父还强的人了,可惜李爷爷失明了。”
(三十一)李家收养日本遗孤
李喜乐从黑龙江拉了一车原木,开往龙城。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到处堵车,到处是丢盔卸甲、狼狈逃窜的日本人。尤其是每遇到火车站更是难以通过。急于回国的日本人昔日威风殆尽,鬼哭狼嚎,拼命往车上挤。有的老人小孩被身强力壮的军人挤出人群,失声痛哭,骂声一片。喜乐心中暗喜,非常解恨。他突然想到“兵败如山倒”和“树倒猢狲散”两个成语。此时此刻他亲眼看到这两句成语所描绘的混乱场面。
在佳木斯站,他一直等待火车开走,刚要发动车,便听到从附近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他立即下了车,寻声走去。原来路边上站着一个两三岁的日本小女孩,拼命朝火车开去的方向大喊不止,哭闹不停。李喜乐走到女孩跟前问她:“你怎么了?你爸爸妈妈呢?他们为什么不管你?”小女孩可能是听不懂中国话,还是一个劲地哭,一句也不答。
一个铁路工人走过来告诉李喜乐:“这是小鬼子扔下的,哪天都有几个。大人顾命跑了,不要自己的孩子,这些日本人可真够狠的。”李喜乐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抱起孩子上了车。铁路工人摇摇头,嘟嘟哝哝地说:“这是恶狼扔下的狼崽子,根本不该管。”
小女孩上车后,不太哭了,可能是哭累了。喜乐拿出一块点心递给小女孩,又打开水瓶让她喝水。女孩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又咕嘟咕嘟地喝了很多水,大概她又饿又渴。吃完喝完她不再哭闹了,不一会便睡着了。一路上,喜乐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这个不懂中国话的日本孩。
到家后,全家人都很惊奇。喜乐讲了捡这个小孩的经过。凤河说:“喜乐,你做得对,孩子没有罪。就是小猫小狗,咱也不能看他饿死、冻死,何况是个人呢。”丹凤把孩子哄过去,问啥她都不说一句,可把大伙急坏了。丹凤给她洗洗脸,把她领到东里屋,交给于妈说:“这是喜乐在路上捡的日本孩,让他和阳阳、月月在一起玩玩就好了。”
阳阳亲切地拉着小女孩的手问:“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呀?”小女孩摇摇头。月月拍拍她的肩膀说:“你为什么不说话呢?”然后回过头来问保姆:“大娘,她为什么不说话呢?她是哑巴吗?”于妈说:“她是日本人,不会中国话。”阳阳突然一把把她推个大跟斗,大声说:“你是日本人,我恨你!我恨死你了!你不要上我家来!我爷爷的眼睛就是你们日本人给弄瞎的。你走!你走!”小女孩哇哇淘淘哭起来,叽里哇啦不知喊些啥?
于妈一边哄女孩,一边说阳阳:“阳阳,这是你大大在路上捡的爹妈不要的孩子,她好可怜,你不能欺负她。”阳阳说:“她是日本人,我恨她!”于妈说:“她是孩子,她没罪。”月月说:“哥,她没有爸爸妈妈,我们不要欺负她。”说完去拉小女孩的手说,“别哭了!别哭了!我带你出去玩。”善良的小月月把小女孩领出去,到葡萄架摘葡萄。
丹凤和凤河研究小女孩的问题。丹凤说:“这个孩子我们就留下吧,给她起个名字,让她和阳阳、月月在一起,再给于妈加点薪水,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他们三个在一起,日子长了,慢慢地她就能听懂中国话了。等喜乐和喜安回来再商量商量管谁叫爸爸的问题。”
凤河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个孩子,既然捡来了,我们不能不收留。喜乐家还在黑龙江,总是两头跑,这个孩子不能给他。我看就管喜安叫爸爸吧,喜安两个孩子一个叫朝阳,一个叫晚月,我看她就叫晨星吧。”丹凤说:“你也太狂了吧,太阳、月亮、星星都管你叫爷爷,那你是谁呀?”风河说:“你不是也借光了吗?你是阳阳、月月、星星的奶奶。”两人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样开心,笑得那样痛快。因为他们头上的阴云散尽,露出了明朗的天空,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他们的豁达、他们的宽容、他们的善良,使他们根本没有计较这个小女孩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日本鬼子的孩子。他们认为孩子是无辜的,孩子今后所走的路,决定于李家的后天教育,而不决定她的先天的血统。星星很快就融入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中,和月月最好,阳阳也一点点消除偏见,把她当做是自己的小妹妹。
过年了,乡下的老师们全回来了,合家欢乐大团圆,他们在一起谈话的主要内容还是学校问题。令喜安和文静激动不已的是,他们又多了一个漂亮的女儿星星。文静为了让星星接受她这个陌生的妈妈,整天不离开星星,经常把她抱在腿上听大家唠嗑、给她讲故事,教她说中国话。阳阳和月月都有点嫉妒了。
这个年最热闹,在外读书工作的丽影的子女剑南和梦娇回来了; 喜泰、喜山回来了。大伯凤海和二伯凤江两家也回来了。几十口人热热闹闹、乐乐呵呵过大年。老哥仨到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他们都老了,以后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所以他们非常珍惜这次全家大团圆。凤河的大女儿喜如的未婚夫新智中学的王世杰老师也来了,唯独缺少二女儿喜泰的丈夫张韶轩。
喜泰一直闷闷不乐,喜如和妈妈发现她的变化很着急,问她怎么了?她始终不肯说。
喜泰和张韶轩已经结婚五年了,一直住在省城,很少回家。喜泰是一名小学教员,张韶轩据说是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卫兵。因为李家和鬼子汉奸有仇,所以张韶轩一直不太敢登李家的门,他和喜泰的婚事,家里始终反对。喜泰在省城念书时和同学张韶梅外出旅游,被同行的张韶梅的哥哥张韶轩骗奸,后来不得不嫁个这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他们一直没有孩子。婚后张韶轩仍然吃喝嫖赌不务正业,他那个有钱的爹给他买了一个御林军的空缺,据说是给溥仪当卫兵。光复后,他和一个皇宫里的小护士勾搭在一起,在外租房鬼混,喜泰明明知道丈夫有外室,但是性格懦弱的她对张韶轩无能为力,一直忍让。所以回家后,看到哥哥姐姐们家家和和睦睦、乐乐呵呵,喜泰无限哀伤,又不敢告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鬼子被打跑了,李家人盼望雨过天晴、云开雾散、红日高照。可是接踵而来的是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更加让人忍受不了的战乱。他们谁也没想到他们会遇到更大的挫折和考验。
(三十二)、在千钧一发之际
日本人撤出龙城后,八路军的七人工作队来接收这座古城。这七个人各自分管一摊:有县长,有主管治安的、有主管经济的、有主管县城建设的、主管文教卫生的、还有两个通信员。他们来后首先抓社会治安,把一些罪大恶极的汉奸先抓起来,防止他们捣乱破坏。因为没有带兵来,所以只得在城里招一些临时治安员在监狱看押犯人。又招一些18岁到30岁的新兵组成城防部队。因为不是正规军,所以一律发给黑色棉袄棉裤。
其他部门也在积极筹建。主管文教卫生的文思语是喜安妻子文静的亲侄子。他对李家的爱国事迹早有耳闻,对李凤河十分敬仰和佩服。他在同志们闲聊时,讲起李凤河宁可扎瞎双眼也不当汉奸的故事,引起县长卢武发的极大兴趣,卢县长一定要拜访这位了不起的爱国人士。文思语事先也没和李家打招呼就到了李家大院。
李家人从没接触过八路军,对这个部队没有了解,只是在广播里听到过八路军和日本鬼子几场大战的事,所以李凤河对这些不请自到的客人极其友好。尽管他什么也看不见,可是听到卢县长那亲切诚恳的谈话、和蔼可亲的语调,体会到这位八路军县长那礼贤下士的作风和求贤若渴的态度。这使他对这位客人产生好感和深深的敬意。他们谈得更多的是中小学复课问题。喜安在旁插嘴道:“全城只有一座中学,还被小鬼子烧成了灰烬。有三座小学可以恢复上课,可是老师不知能否召集回来?”文思语这时才想起给县长介绍自己的姑父:“卢县长,这是我的姑父李喜安先生,新智中学的创始人。”
卢县长说:“这么说不是还有一座中学吗?”喜安说:“我们的新智中学不在县城里,是在五十里以外的乡下——烧锅店。”卢县长遗憾地说:“这怎么办呢?我们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不好开展工作。我看这样吧,想请李校长回到县城,协助我们先把几座小学复课,等上级经费拨下来,我们再考虑重建中学问题。”
李凤河说:“经费问题不大,我家可以拿出些钱来,只是在哪建?建多大规模的?还是由政府决定。”之后他们谈了很多具体问题,谈得既融洽又开心。直到深夜卢县长他们才离开。
临走时卢县长说:“今天我们不虚此行,李老先生和李校长对我们启发和帮助很大,今后龙城的教育就靠二位了。过些天我请示上级批准李喜安先生作教育局局长,把老文撤出来专抓公安工作。”
李喜安连连说:“喜安才疏学浅,不敢承担如此大任,另请高明吧!”卢县长哈哈大笑:“好哇!你要能在龙城推荐出比你还强的,我就不用你了。”文思语说:“除了我李爷爷好像没有比我姑父还强的人了,可惜李爷爷失明了。”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