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7055
成片时长:每集约26分钟
阅读:12312
发表:2016/4/16
20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村委干部》第1-7集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22、县城西日(晴)
东叔:“二狗。你记清楚地方吗?没错吧!”
二狗:“叔,应该没错,这半年咱那太忙,没机会来县城,变化那是太大了呀!”
东叔:“是啊,这就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什么时侯咱们田家屯也这么开变化那才叫美哩!你看这高楼大厦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孪生姊妹一样,要是我真还认不出来。”
二狗:“叔,让我想想,春湖小区那是没错,不过是几幢,几单元,几户,我想不起来了。”
东叔:“是这呀!只要记得大概位置,咱们跟前一问不就知道了吗。”
二狗:“也是。”
23、春湖小区门口日(晴)
十几分钟没到,两人便到了春湖小区的门口。
二狗急忙跑到门卫跟前去打听。
二狗:“大爷,你好,打听个人,咱们县文教局田局长家在哪一幢呀?”
老大爷:“哦,你是问田局长呀!在二号楼西单元三层西户,他在我亲戚家对面。”
东叔一袋一袋的将东西挪下了车,付了钱,朝门口走去。
二狗从门卫那儿打听出了七伯家的具体位置,就拎着袋子与东叔朝二号楼走去。
这是一家大型住宅区,楼房一座连着一座,都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样子,一模一样。要不是外面贴着号,真有可能像走迷魂阵一样把人给晕在里面。进了西单元,上到三层楼,二狗轻轻按响了西户的门铃。
第二集
24、田大局长家日(晴)
门开了。
二狗:“七婶。”
七婶一瞧,说道:“原来是二狗与村长来了。”忙将防盗门打开,让两人先进来。
二狗与东叔傻了,抬起的脚收了回来,看到自已和东叔脚上的那两双烂布鞋,再瞅瞅七婶家洁白的地板,心里有点怯了,七婶瞧明白了,强拉硬扯将两人拽了进来。
二人坐在沙发上,将脚固定在一个地方,啥地方都不敢挪动。只是坐在那儿瞎胡望。
七伯家是一两室两厅的房子,家具全都是原来的,基本没变。还是老家的那一套。摆设显得特别简单。与这座白净的房子显得有些不太相称。东叔也有点大失所望。
东叔:“他七婶,你们家怎么变化不大呀!都是大局长了,还这么寒碜,你看这家具还是老家那一套。”
七婶:“他叔,他呀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可不容易呀!哪有钱摆这阔。”
东叔:“这不行吧!老七呢?我得说说他了,这太赛碜了。”
七婶:“他开会去了。”
东叔:“哦!他七婶,一看到你们家的这些家具,我不由得就想起以前的事了呀!”
七婶:“他叔,多亏了你了呀!不然,我们家可烂得很呢!”
东叔:“唉!太不容易了,他七伯可是一步步熬过来的呀!”
二狗:“叔,讲讲吧!让我听听七伯的故事。”
东叔:“唉!让人流泪啊!二狗,你看那西墙角的旧式高低柜,那可是你七伯刚结婚时我给做的,漆色是黄中带红,虽然褪了些,可依然干净明亮。”
二狗:“时间很长了吧!”
东叔:“二十多年了吧!”
二狗:“叔,说说吧!我常听我爹妈说七伯小时侯的事,很感人的,你就说说吧!我得向七伯学。”
东叔:“学啥呀!讲是可以,可不能学。”
七婶:“是啊,都啥年月了,难倒还学着变穷吗?他叔,我也想听听他以前的那段日子,我问了好几回,他都说到半截就停了,泪流满面啊!今天,你就说说吧!让我也听听。”
东叔:“好吧!想起当时,老七和我年龄相仿,小时候那可是玩打仗最好的伙伴,大家学习都还差不多,恢复学制那年,老七运气好,考上了县上的一所师范学校,而我因父母去世,也便结束了自已的学习生涯,当时那日子可算穷到极点,大家吃的是玉米面。现在想起来都让人难受。穿的是用大人的衣服改做的,老七他娘常拖我给送些玉米面馍馍,后来老七毕业回到村上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才算有了点起色。可老七家弟兄多,就你老七一人在外,全家几乎只能靠他一人一个月那十几块钱。
后来,瞅了一个东南村的女子魏氏,两人很快便结了婚,那时别说家具了,有一床被子也已算不错了。那是简单的不能在简单了。实际上这个魏氏还不是你。”
东叔指了指七婶。
七婶:“是的,不是我,是前妻。”
二狗:“嗯!”
东叔:“魏氏对老七可好了,老七天天都回来,魏氏在家照顾整个家里,没过几年,魏氏便生了一儿一女,那可幸福了,老七家中也有佘钱了,不到三年功夫,老七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调动到了乡初中。魏氏也随同到学校给老七做饭。老七这人把工作看的重。不到一学期,就被文教局任命为乡中学校长。魏氏的主要工作就是给老七和孩子们做饭洗衣服。可事不凑巧,一年冬上,魏氏突然心脏病发作,一眨眼撇下老七和两个孩子离去了,这犹如晴天霹雳,可伤透了老七的心了。学校的几名教师硬是用架子车将魏氏的尸骨运回了田家屯。寻了一个四明材,也便掩埋了。老七一个人便拖家带孩子又重回到了学校,当时老七才三十多岁,大娃四岁,小女两岁。那可真不容易呀!当时,我还看过几回呢?”
东叔抹了一下泪痕,又继续说道:“我现在还觉得记忆犹新呢。一个不大的学校,也就二三百平米的地方,校门是用木板订的,四间大瓦房是学校的教室,教师住的是原来的庙改建的。老七是校长,家中人口又多,所以在旁边另搭建了一个简易房子。进得屋子一看,可没把我给可怜死,满屋子的虱子虫,到处是窟窿,里面太湿了,公家单位还没有自已的家好呢。到处是书,住的和做饭都在一个地方,做饭用的是泥炉子,烧的是用煤渣粘成的煤块块。满屋子里都是烟,呛得人受不了,两个娃娃们还扒在床上写作业着呢。老七招呼我坐下,给了我一袋子旱烟,要我卷着吃。那次,我的眼泪可多了,我心想啊,这熬到啥时候是个尽头呀。这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即当爹又当妈,还要教学当校长,这不容易呀。回到村子之后,我就拖人给老七找媳妇。只要人心眼好,能好好对待两个孩子,就行了,我呀就到处发布消息,不到半个月,桂岭婶给寻了一个,说是名叫红艳,男人刚死,手头有一女子,人挺和善,干活也麻利,听桂岭婶说,人家娘家钱可多了,还可以给老七家补贴补贴呢。我呀!觉得这还行,就到老七的学校一合算,这事就算定下了,这红艳就是你——七婶呀!”
七婶流着眼泪叹道:“我呀!当时是看他们父子可怜,所以也就答应了,唉,过来之后,那可是太寒酸了,就结婚的嫁妆方面没法说呀!多亏你东叔了呀!”
东叔继续说道:“当时村上人的经济情况也已基本好转,我和大伙商量,大伙都觉得上次小办不吉利,这次可得大办一场。实际上,再大办也就是多摆了几席罢了。再婚那年,老七三十二岁,唯有的一套新家具就是我用我自已家的木板花了三个晚上给做的。当时为这事熬得两眼发肿,老七给我送来二十块钱做报酬,我死活没要,想想这都已过去二十多年了,别人家的都已找不着影了。”
七婶:“他舍不得呀!这在他的心里可是宝呀!所以一直没有换,爱不释手呀!”
东叔:“你看看,这沙发、茶几也都是老式的。”
七婶:“那低柜上的电视机是刚买的,那是大孩子去年硬买的。”
二狗:“你们看,那张照片,七伯好帅呀!”
七婶:“那是老七前些年照的。当时他穿一身毛蓝中山服,头上一顶压舌帽子。旁边还有一群人。身后是一座座新盖的厦房,那是80年代,你七伯调到县文教局当副局长时盖的。”
二狗:“哦,是哪个学校呀!”
东叔:“是咱们村小学呀!一场暴雨,村小学的教室全部塌裂,孩子们没办法上学,我和乡亲们去找老七,老七与县上协调,从上头拨了几千块钱的建校款,我带领大伙修建的。建成那天,老七来到这里检查,大加赞赏我和众乡亲,局里的同志为老七和众乡亲拍的一张照片。到现在,那一片教室也已坐了好几辈子人了,可这张照片还在,当年那场建房的场面依然在我脑海中闪现呀!”
七婶:“过去是太穷了呀!现在可是好多了,其码有了自己的房子。也算是有个窝了呀!”
东叔:“就是,有了家那才是好事呀!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呀!他婶,过去的就让过去吧!该换新的还是要换的,不能老这么呀!这不太守旧了吗?”
七婶:“过去的总让人难忘呀!今天我才算明白老七的心思了,为什么这些个旧家具总不愿换,而且天天都是自己擦。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呀!”
二狗:“这一段历史可能在七伯心中烙印很深呀!”
东叔:“好了,都别伤感了,咱们还有正事呢!”
七婶:“你看,红糖水都凉了,我给你们换点热的。”
东叔:“不用了。”
七婶瞅了一眼东叔身后的大小包裹,说道: “东叔啊!你们这是干啥呀?来就来呗,还带这么些东西,乡里乡亲的,你这不是见外吗?”
没等东叔发话,二狗抢先一步直接入题:“不是,七婶,大家伙有事求你们呀。”
七婶:“啥事?快说呀!”
二狗:“七婶,是这回事,村上想打一眼水井,水泵钱暂时没处着落,大家伙想请俺七伯帮忙,弄点扶助资金。”
七婶:“哦!就为这事情,东叔呀!他七伯到省城开会去了,昨个刚走,估计得一周时间才能回来。”
东叔:“嗯!是这样啊。村人生活还不富裕,自筹难啊!所以才来求田大局长。”
七婶:“他叔,你言重了,都是自家兄弟,村上的事也就是大家的事,你何必见外呢!”
东叔:“他七婶,要不,你给转达一下,村上人可盼着哩。我和二狗就不打扰了。”
东叔忙抬身欲走。
七婶:“吃了饭再走。”
东叔:“不啦,我们家里农活紧,事还多着呢。”
二狗:“七婶,就是,家里还忙着呢,你不用管了,我们就回去了。”
东叔拽着二狗的胳膊肘儿掂着脚向门口奔去。
七婶:“别,别。”
七婶急忙拦在门口:“东叔,咱农家人挣点钱也不容易,村上这事,他七伯一回来,我一定捎到。东西我们不能拿,你们得拿走。”说着,就将袋子硬拽着给东叔和二狗套上。
东叔、二狗:“这,这……”
25、楼道日(晴)
东叔和二狗下得楼来,觉得浑身轻松了许多,可心里却闷了。两人的脸上火辣辣的,总感觉不是滋味。
东叔:“二狗,我琢磨不大对劲!”
二狗:“我也有这种感觉,事是办了,好像办得并不顺畅,心里不是滋味。”东叔:“这老七家的婆娘真是面善心不善。做事叫人捉摸不透。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人家可是分文未取,这,这,这买泵、挖井一事该不就这么给簧了吧。”
二狗:“这也对呀!就是,为啥不收咱的东西,难道这事不成。”
东叔:“唉,听天由命吧!想来老七这人也不至于不认咱们吧!”
二狗:“你对他那么好,我想他不会不给你面子的。再说了,他每年都回家,如果不办,村上的人的嘴他可能都堵不住。”
两人一步一步走着,都没有言语,都陷入了沉思。
东叔:“你这话也对,当时要不是我和村上人帮衬,这七婶可能还轮不上她呢。她可能还在深山老林里受苦呢。”
二狗:“是啊,叔,这不是过去,你呀,也别放在心上,人家现在可非同一般,那可是田大局长的夫人。”
东叔:“人啊,真是看不出来,权利和地位会把人撑死。唉!谁还会想她以前的事呢?现在位子高了,老向前看,后面的可就再也瞧不见了。我觉得我这呀!今天可没白来,七婶给他给咱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我对"人"这个字有了新的注解。”
二狗:“是啊!很生动啊!不过咱们农家人离城镇远,还没有受传染,朴实无华的风味还依然保留着。”
东叔:“你这娃,这以后就难说了,这人一到城市这座大熔炉里一炼,就全都变了。这样的现实,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只是老七婆娘的变化。老七呢?这可就难说了,这些年人也发福了,官位也攀升的厉害了,这想来变化也就更大了,有了官体,也就有了官架子了,也就有了官威了。没有以前那种味道了。再不是原来那个稚气、腼腆而且质朴的小学教师了。人啊,在权利和金钱面前会大显原形,应该说,金钱和权利就是《封神演义》中的照妖镜吧。这两样具备了一样,都会把人的天性给淹没了的。我的娃以后若是弄成,这一点,我是得老早就教的,别让他变质。唉!这些是后话,咱不提了,谁教咱是乡巴佬呀,没事找事。这件事对乡亲们可咋交待呀?总不实话实说吧。想到田泥、田余会上那种自信的口气,我不知怎地气马上就涌上来了。”
二狗:“回去之后,咱还是一不作,二不休,先等等看,等以后再把事情全盘说给大伙儿吧。”
26、县城街道日(晴)
街上的叫卖声在日头下有增无减,可再也勾不起两人的兴头来,只瞧见两个急匆匆的身影,只看见两张像死人一样的面孔。步履快如骤雨般在街道上穿梭。街面上到处是逛街的闲人,东叔和二狗径直走到刚才买水果的地方。
强子大伯:“村长,怎么了?不是找田大局长办水泵一事吗?”
东叔:“甭提了,这东西还得原封不动给你呀!这花的是村上的钱,东西没送出去,可得交公呀。”
强子大伯:“村长,你是给全村人办大事,给。”
强子大伯将钱给了东叔,顺便给东叔和二狗塞了一个橘子。东叔和二狗硬是不肯,又把橘子放回了原处。
东叔装好钱,从寄车处取回自行车,两人向家骑去。
27、田家屯村口日(晴)
刚到村口,二狗老远就瞅见兰儿从地里往出挪玉米袋子,虽只有一小半袋,可一个姑娘家显得特别吃力,地里再无其它人帮忙,
二狗:“东叔,你先走,我去给帮撑一下。”
东叔:“好吧!”
28、桂兰兰家地头日(晴)
东叔先走,二狗骑到兰儿家地头,将车撇进水渠里,全速奔向兰儿去接兰儿手中的口袋。
二狗车速太快,闸还没杀稳,就双手朝前去搂口袋,只因用力太猛,将个瘦小的兰儿也搂进了自已的怀抱,兰儿可吓了一大跳,刚想大喊,一看是二狗,忙忍住了声音,脸刷的一下子就红到了脖子根了,急欲挣脱,可二狗的手却搂得更紧了,两人几乎要嘴对着嘴了,二狗浑身颤动起来,这还是头一次怀里揣着个大姑娘呀。兰儿见挣不开去,便闭上了眼睛,将头向后仰着。二狗有点站不稳了,怀里的口袋快掉下去了,二狗怕兰儿生气、慌慌张张松开了手,去捡口袋。兰儿束紧的心也开始放松了下来,脸上红扑扑的,心里觉得酸酸的,她自已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桂兰兰:“二狗,你今儿个是不是疯了,坏得厉害,趁人家没留意,尽想占人家便宜。”
二狗:“没有,没有,人家想帮你,只是用力太大。”
桂兰兰:“你真坏,帮我,你真坏。”
二狗觉得产生歧义了,在农村,“帮”可就是“吻”的意思呀。也便故意又逗号起来了:“人家喜欢,以后结了婚天天帮。”
二狗:“人家只是想帮助你挪玉米袋子,没刹住车,难道,搂也不行吗?”
桂兰兰:“不行就是不行,你不嫌羞我还嫌羞,人家还要见人呢。你看这地里,到处都是人,你还是快走吧。”
29、村间路上日(晴)
二狗觉得兰儿说的有道理,忙扛起口袋,与兰儿一道朝地头走去。二狗将口袋放到兰儿的架子车上,自已从水渠内提出自行车,和兰儿一同向村里走去。
东叔:“二狗。你记清楚地方吗?没错吧!”
二狗:“叔,应该没错,这半年咱那太忙,没机会来县城,变化那是太大了呀!”
东叔:“是啊,这就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什么时侯咱们田家屯也这么开变化那才叫美哩!你看这高楼大厦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孪生姊妹一样,要是我真还认不出来。”
二狗:“叔,让我想想,春湖小区那是没错,不过是几幢,几单元,几户,我想不起来了。”
东叔:“是这呀!只要记得大概位置,咱们跟前一问不就知道了吗。”
二狗:“也是。”
23、春湖小区门口日(晴)
十几分钟没到,两人便到了春湖小区的门口。
二狗急忙跑到门卫跟前去打听。
二狗:“大爷,你好,打听个人,咱们县文教局田局长家在哪一幢呀?”
老大爷:“哦,你是问田局长呀!在二号楼西单元三层西户,他在我亲戚家对面。”
东叔一袋一袋的将东西挪下了车,付了钱,朝门口走去。
二狗从门卫那儿打听出了七伯家的具体位置,就拎着袋子与东叔朝二号楼走去。
这是一家大型住宅区,楼房一座连着一座,都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样子,一模一样。要不是外面贴着号,真有可能像走迷魂阵一样把人给晕在里面。进了西单元,上到三层楼,二狗轻轻按响了西户的门铃。
第二集
24、田大局长家日(晴)
门开了。
二狗:“七婶。”
七婶一瞧,说道:“原来是二狗与村长来了。”忙将防盗门打开,让两人先进来。
二狗与东叔傻了,抬起的脚收了回来,看到自已和东叔脚上的那两双烂布鞋,再瞅瞅七婶家洁白的地板,心里有点怯了,七婶瞧明白了,强拉硬扯将两人拽了进来。
二人坐在沙发上,将脚固定在一个地方,啥地方都不敢挪动。只是坐在那儿瞎胡望。
七伯家是一两室两厅的房子,家具全都是原来的,基本没变。还是老家的那一套。摆设显得特别简单。与这座白净的房子显得有些不太相称。东叔也有点大失所望。
东叔:“他七婶,你们家怎么变化不大呀!都是大局长了,还这么寒碜,你看这家具还是老家那一套。”
七婶:“他叔,他呀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可不容易呀!哪有钱摆这阔。”
东叔:“这不行吧!老七呢?我得说说他了,这太赛碜了。”
七婶:“他开会去了。”
东叔:“哦!他七婶,一看到你们家的这些家具,我不由得就想起以前的事了呀!”
七婶:“他叔,多亏了你了呀!不然,我们家可烂得很呢!”
东叔:“唉!太不容易了,他七伯可是一步步熬过来的呀!”
二狗:“叔,讲讲吧!让我听听七伯的故事。”
东叔:“唉!让人流泪啊!二狗,你看那西墙角的旧式高低柜,那可是你七伯刚结婚时我给做的,漆色是黄中带红,虽然褪了些,可依然干净明亮。”
二狗:“时间很长了吧!”
东叔:“二十多年了吧!”
二狗:“叔,说说吧!我常听我爹妈说七伯小时侯的事,很感人的,你就说说吧!我得向七伯学。”
东叔:“学啥呀!讲是可以,可不能学。”
七婶:“是啊,都啥年月了,难倒还学着变穷吗?他叔,我也想听听他以前的那段日子,我问了好几回,他都说到半截就停了,泪流满面啊!今天,你就说说吧!让我也听听。”
东叔:“好吧!想起当时,老七和我年龄相仿,小时候那可是玩打仗最好的伙伴,大家学习都还差不多,恢复学制那年,老七运气好,考上了县上的一所师范学校,而我因父母去世,也便结束了自已的学习生涯,当时那日子可算穷到极点,大家吃的是玉米面。现在想起来都让人难受。穿的是用大人的衣服改做的,老七他娘常拖我给送些玉米面馍馍,后来老七毕业回到村上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才算有了点起色。可老七家弟兄多,就你老七一人在外,全家几乎只能靠他一人一个月那十几块钱。
后来,瞅了一个东南村的女子魏氏,两人很快便结了婚,那时别说家具了,有一床被子也已算不错了。那是简单的不能在简单了。实际上这个魏氏还不是你。”
东叔指了指七婶。
七婶:“是的,不是我,是前妻。”
二狗:“嗯!”
东叔:“魏氏对老七可好了,老七天天都回来,魏氏在家照顾整个家里,没过几年,魏氏便生了一儿一女,那可幸福了,老七家中也有佘钱了,不到三年功夫,老七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调动到了乡初中。魏氏也随同到学校给老七做饭。老七这人把工作看的重。不到一学期,就被文教局任命为乡中学校长。魏氏的主要工作就是给老七和孩子们做饭洗衣服。可事不凑巧,一年冬上,魏氏突然心脏病发作,一眨眼撇下老七和两个孩子离去了,这犹如晴天霹雳,可伤透了老七的心了。学校的几名教师硬是用架子车将魏氏的尸骨运回了田家屯。寻了一个四明材,也便掩埋了。老七一个人便拖家带孩子又重回到了学校,当时老七才三十多岁,大娃四岁,小女两岁。那可真不容易呀!当时,我还看过几回呢?”
东叔抹了一下泪痕,又继续说道:“我现在还觉得记忆犹新呢。一个不大的学校,也就二三百平米的地方,校门是用木板订的,四间大瓦房是学校的教室,教师住的是原来的庙改建的。老七是校长,家中人口又多,所以在旁边另搭建了一个简易房子。进得屋子一看,可没把我给可怜死,满屋子的虱子虫,到处是窟窿,里面太湿了,公家单位还没有自已的家好呢。到处是书,住的和做饭都在一个地方,做饭用的是泥炉子,烧的是用煤渣粘成的煤块块。满屋子里都是烟,呛得人受不了,两个娃娃们还扒在床上写作业着呢。老七招呼我坐下,给了我一袋子旱烟,要我卷着吃。那次,我的眼泪可多了,我心想啊,这熬到啥时候是个尽头呀。这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即当爹又当妈,还要教学当校长,这不容易呀。回到村子之后,我就拖人给老七找媳妇。只要人心眼好,能好好对待两个孩子,就行了,我呀就到处发布消息,不到半个月,桂岭婶给寻了一个,说是名叫红艳,男人刚死,手头有一女子,人挺和善,干活也麻利,听桂岭婶说,人家娘家钱可多了,还可以给老七家补贴补贴呢。我呀!觉得这还行,就到老七的学校一合算,这事就算定下了,这红艳就是你——七婶呀!”
七婶流着眼泪叹道:“我呀!当时是看他们父子可怜,所以也就答应了,唉,过来之后,那可是太寒酸了,就结婚的嫁妆方面没法说呀!多亏你东叔了呀!”
东叔继续说道:“当时村上人的经济情况也已基本好转,我和大伙商量,大伙都觉得上次小办不吉利,这次可得大办一场。实际上,再大办也就是多摆了几席罢了。再婚那年,老七三十二岁,唯有的一套新家具就是我用我自已家的木板花了三个晚上给做的。当时为这事熬得两眼发肿,老七给我送来二十块钱做报酬,我死活没要,想想这都已过去二十多年了,别人家的都已找不着影了。”
七婶:“他舍不得呀!这在他的心里可是宝呀!所以一直没有换,爱不释手呀!”
东叔:“你看看,这沙发、茶几也都是老式的。”
七婶:“那低柜上的电视机是刚买的,那是大孩子去年硬买的。”
二狗:“你们看,那张照片,七伯好帅呀!”
七婶:“那是老七前些年照的。当时他穿一身毛蓝中山服,头上一顶压舌帽子。旁边还有一群人。身后是一座座新盖的厦房,那是80年代,你七伯调到县文教局当副局长时盖的。”
二狗:“哦,是哪个学校呀!”
东叔:“是咱们村小学呀!一场暴雨,村小学的教室全部塌裂,孩子们没办法上学,我和乡亲们去找老七,老七与县上协调,从上头拨了几千块钱的建校款,我带领大伙修建的。建成那天,老七来到这里检查,大加赞赏我和众乡亲,局里的同志为老七和众乡亲拍的一张照片。到现在,那一片教室也已坐了好几辈子人了,可这张照片还在,当年那场建房的场面依然在我脑海中闪现呀!”
七婶:“过去是太穷了呀!现在可是好多了,其码有了自己的房子。也算是有个窝了呀!”
东叔:“就是,有了家那才是好事呀!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呀!他婶,过去的就让过去吧!该换新的还是要换的,不能老这么呀!这不太守旧了吗?”
七婶:“过去的总让人难忘呀!今天我才算明白老七的心思了,为什么这些个旧家具总不愿换,而且天天都是自己擦。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呀!”
二狗:“这一段历史可能在七伯心中烙印很深呀!”
东叔:“好了,都别伤感了,咱们还有正事呢!”
七婶:“你看,红糖水都凉了,我给你们换点热的。”
东叔:“不用了。”
七婶瞅了一眼东叔身后的大小包裹,说道: “东叔啊!你们这是干啥呀?来就来呗,还带这么些东西,乡里乡亲的,你这不是见外吗?”
没等东叔发话,二狗抢先一步直接入题:“不是,七婶,大家伙有事求你们呀。”
七婶:“啥事?快说呀!”
二狗:“七婶,是这回事,村上想打一眼水井,水泵钱暂时没处着落,大家伙想请俺七伯帮忙,弄点扶助资金。”
七婶:“哦!就为这事情,东叔呀!他七伯到省城开会去了,昨个刚走,估计得一周时间才能回来。”
东叔:“嗯!是这样啊。村人生活还不富裕,自筹难啊!所以才来求田大局长。”
七婶:“他叔,你言重了,都是自家兄弟,村上的事也就是大家的事,你何必见外呢!”
东叔:“他七婶,要不,你给转达一下,村上人可盼着哩。我和二狗就不打扰了。”
东叔忙抬身欲走。
七婶:“吃了饭再走。”
东叔:“不啦,我们家里农活紧,事还多着呢。”
二狗:“七婶,就是,家里还忙着呢,你不用管了,我们就回去了。”
东叔拽着二狗的胳膊肘儿掂着脚向门口奔去。
七婶:“别,别。”
七婶急忙拦在门口:“东叔,咱农家人挣点钱也不容易,村上这事,他七伯一回来,我一定捎到。东西我们不能拿,你们得拿走。”说着,就将袋子硬拽着给东叔和二狗套上。
东叔、二狗:“这,这……”
25、楼道日(晴)
东叔和二狗下得楼来,觉得浑身轻松了许多,可心里却闷了。两人的脸上火辣辣的,总感觉不是滋味。
东叔:“二狗,我琢磨不大对劲!”
二狗:“我也有这种感觉,事是办了,好像办得并不顺畅,心里不是滋味。”东叔:“这老七家的婆娘真是面善心不善。做事叫人捉摸不透。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人家可是分文未取,这,这,这买泵、挖井一事该不就这么给簧了吧。”
二狗:“这也对呀!就是,为啥不收咱的东西,难道这事不成。”
东叔:“唉,听天由命吧!想来老七这人也不至于不认咱们吧!”
二狗:“你对他那么好,我想他不会不给你面子的。再说了,他每年都回家,如果不办,村上的人的嘴他可能都堵不住。”
两人一步一步走着,都没有言语,都陷入了沉思。
东叔:“你这话也对,当时要不是我和村上人帮衬,这七婶可能还轮不上她呢。她可能还在深山老林里受苦呢。”
二狗:“是啊,叔,这不是过去,你呀,也别放在心上,人家现在可非同一般,那可是田大局长的夫人。”
东叔:“人啊,真是看不出来,权利和地位会把人撑死。唉!谁还会想她以前的事呢?现在位子高了,老向前看,后面的可就再也瞧不见了。我觉得我这呀!今天可没白来,七婶给他给咱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我对"人"这个字有了新的注解。”
二狗:“是啊!很生动啊!不过咱们农家人离城镇远,还没有受传染,朴实无华的风味还依然保留着。”
东叔:“你这娃,这以后就难说了,这人一到城市这座大熔炉里一炼,就全都变了。这样的现实,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只是老七婆娘的变化。老七呢?这可就难说了,这些年人也发福了,官位也攀升的厉害了,这想来变化也就更大了,有了官体,也就有了官架子了,也就有了官威了。没有以前那种味道了。再不是原来那个稚气、腼腆而且质朴的小学教师了。人啊,在权利和金钱面前会大显原形,应该说,金钱和权利就是《封神演义》中的照妖镜吧。这两样具备了一样,都会把人的天性给淹没了的。我的娃以后若是弄成,这一点,我是得老早就教的,别让他变质。唉!这些是后话,咱不提了,谁教咱是乡巴佬呀,没事找事。这件事对乡亲们可咋交待呀?总不实话实说吧。想到田泥、田余会上那种自信的口气,我不知怎地气马上就涌上来了。”
二狗:“回去之后,咱还是一不作,二不休,先等等看,等以后再把事情全盘说给大伙儿吧。”
26、县城街道日(晴)
街上的叫卖声在日头下有增无减,可再也勾不起两人的兴头来,只瞧见两个急匆匆的身影,只看见两张像死人一样的面孔。步履快如骤雨般在街道上穿梭。街面上到处是逛街的闲人,东叔和二狗径直走到刚才买水果的地方。
强子大伯:“村长,怎么了?不是找田大局长办水泵一事吗?”
东叔:“甭提了,这东西还得原封不动给你呀!这花的是村上的钱,东西没送出去,可得交公呀。”
强子大伯:“村长,你是给全村人办大事,给。”
强子大伯将钱给了东叔,顺便给东叔和二狗塞了一个橘子。东叔和二狗硬是不肯,又把橘子放回了原处。
东叔装好钱,从寄车处取回自行车,两人向家骑去。
27、田家屯村口日(晴)
刚到村口,二狗老远就瞅见兰儿从地里往出挪玉米袋子,虽只有一小半袋,可一个姑娘家显得特别吃力,地里再无其它人帮忙,
二狗:“东叔,你先走,我去给帮撑一下。”
东叔:“好吧!”
28、桂兰兰家地头日(晴)
东叔先走,二狗骑到兰儿家地头,将车撇进水渠里,全速奔向兰儿去接兰儿手中的口袋。
二狗车速太快,闸还没杀稳,就双手朝前去搂口袋,只因用力太猛,将个瘦小的兰儿也搂进了自已的怀抱,兰儿可吓了一大跳,刚想大喊,一看是二狗,忙忍住了声音,脸刷的一下子就红到了脖子根了,急欲挣脱,可二狗的手却搂得更紧了,两人几乎要嘴对着嘴了,二狗浑身颤动起来,这还是头一次怀里揣着个大姑娘呀。兰儿见挣不开去,便闭上了眼睛,将头向后仰着。二狗有点站不稳了,怀里的口袋快掉下去了,二狗怕兰儿生气、慌慌张张松开了手,去捡口袋。兰儿束紧的心也开始放松了下来,脸上红扑扑的,心里觉得酸酸的,她自已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桂兰兰:“二狗,你今儿个是不是疯了,坏得厉害,趁人家没留意,尽想占人家便宜。”
二狗:“没有,没有,人家想帮你,只是用力太大。”
桂兰兰:“你真坏,帮我,你真坏。”
二狗觉得产生歧义了,在农村,“帮”可就是“吻”的意思呀。也便故意又逗号起来了:“人家喜欢,以后结了婚天天帮。”
二狗:“人家只是想帮助你挪玉米袋子,没刹住车,难道,搂也不行吗?”
桂兰兰:“不行就是不行,你不嫌羞我还嫌羞,人家还要见人呢。你看这地里,到处都是人,你还是快走吧。”
29、村间路上日(晴)
二狗觉得兰儿说的有道理,忙扛起口袋,与兰儿一道朝地头走去。二狗将口袋放到兰儿的架子车上,自已从水渠内提出自行车,和兰儿一同向村里走去。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