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7312
成片时长:约88分钟
阅读:16443
发表:2017/4/2
主旋律,谍战,悬疑
电影剧本
谍海狂澜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四、剧本全文
1、1949年3月15日,白天。
字幕:南京洪公祠一号,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
冯儒夹着公事包推门走进特情处机要科,然后径直向里间走去。
谈岳在座位上抬起头:“你来啦,那我下班了。”说完起身离去。
(镜头跟随谈岳,谈岳走出镜头,镜头进入隔壁房间。)电报员小白正全神贯注地记录密电。
小白撂下手中的记录笔,拿着刚刚记录的密电和登记簿,站起身,推门走进冯儒办公室。
小白将密电递给冯儒:“冯科长,刚收到的密电。”
冯儒接过密电,并在登记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小白转身走出里间,带上门。
冯儒站起身,走到书架前。书架旁的墙壁上挂着1949年3月的月份牌。
冯儒从书架中抽出《唐诗三百首赏析》。
冯儒回到办公桌前。
密电特写:1941 8013 4369 2455 9988 5911 ……
冯儒将书翻到第19页,手指数到第41个字。这是“俯”字。它嵌在岑参的诗“俯听闻惊风”中。冯儒写下“俯”字。
又将书翻到第80页,数到第13个字。这是一个“冲”字,它嵌在李白的《蜀道难》诗句中:“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冯儒写下“冲”字。
解密后的绝密电文内容特写:
俯冲一号令相机从速解决二监要犯……此令
2、日,内。
江北,肥东瑶岗村原谢家磨坊内,渡江战役总前委情报科(字幕呈现)。
报务组组长林秀坐在收讯机前,戴着耳机潜心侦听电波。
窗外,竹影摇曳,一片竹叶飘落在窗台上。
林秀摘下耳机,有点失望地站起来,然后出了电报间,在天井下活动身体。
电报间的电报机上发出一阵“吱吱”的蜂鸣声,红色指示灯在不停地闪烁(有电台呼叫)。
林秀连忙快步走到电报机前,戴上耳机,同时向对方发送了“Q简语”——“QRV”。(意即:“我已准备好了”。特效:从电报机内袅袅飘出“我已准备好了”。)
林秀手中的笔在电报纸上飞快地记录,眼睛里放出兴奋而又警惕的神采。
坐在她旁边的吴音扭过头,淡然而不屑地看了一眼林秀。
林秀将铅笔掷在桌子上,手捏着那张记录纸细细地看起来。
特写:电报纸上的电台呼号:“BTB66”。
电文密码:“2430 2372 1468 …………”
林秀又微微抬起头,瞥了一眼桌子上的电报机。
电台上的频率示波器闪烁着几个红色的数字:
10.9 10.9 10.9……
吴音眼睛的余光悄悄斜视了一下林秀。
林秀看了一眼窗外。
窗台上,刚才落下的那一片竹叶静静地躺在那里。
林秀摘下耳机,调转身子,对吴音说道:“吴音,把它……”
吴音:“组长,什么事?”
林秀顿了一下,略带歉意地对吴音说:“没什么事。我去找一下方科长。”
林秀站起身,手里拿着那份电文,向屋外走去。
吴音看着林秀的背影走出门外。
3、日,内。
小红楼,杜林甫的办公室。
冯儒夹着公事包,敲门进入。
冯儒:“处座,刚收到的密电。”同时将来电登记簿放在杜林甫的面前。
杜林甫在登记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冯儒转身走出办公室。
杜林甫仔细看电文:
俯冲一号令相机从速解决二监要犯……此令
杜林甫点上一支烟,思索起来。
片刻之后,他的手伸向电话机。
4、日,外。
南京上空,黑云翻滚,闪电无声(雷雨之前)。
二监阴暗的高墙内。
几十名政治犯默默地站在铁窗前,手抓铁窗栅栏,望着黑暗的天空和同样黑暗的监狱大院。
5、日,内,杜林甫办公室。
特情处行动科的郑少青、华雄飞、杭苏以及张怀文等人坐在沙发上。
杜林甫咬牙道:“就这样定了!明天夜里12点,在草场门外准时行动!事情重大,而且紧迫,不容有任何疏漏!出了问题,坟头相见!”
此时响起敲门声。
杜林甫挥挥手:“你们都回去准备吧。”
众人走出办公室。
秘书晓露走进办公室。
晓露:“处座,总台送来的密电。”
杜林甫略感意外:“哦?总台?”
晓露走出办公室,带上门。
杜林甫拿起电文。
特写:电文末尾两组代码“9880”、“9898”。
杜林甫笑起来:“‘G’、‘Y’,‘观音’,哈哈。不知你给我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杜林甫取出笔和纸。
“‘双重栅栏’!‘位移’加‘替换’!绝对保密!根本不需要什么密钥本!真是天才的设计!”
杜林甫兴奋地喝了一口茶:“‘观音’设计了这样一种密码,共党截获了密电也不易破译。”
杜林甫依约解密,解密后的电文:
“共已知二监事我方有谍!GY”
杜林甫大惊,一时目瞪口呆。
他颓然仰靠在椅背上。
“我的身边有共产党?他是谁?”
他点了一支烟,深吸一口,然后长吁了一口气。
他的脸上渗出了汗珠。
“幸亏我做了这一手……幸亏有‘观音’!要不我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杜林甫喃喃地:“这是一份救命的电报……可是,那个共党是谁呢?”
他像一头困兽在办公室内转来转去。
突然,他的右手猛地一甩,身子象触了电一样哆嗦了一下——他右手中的香烟已经烧到了头,烟蒂的高温烫到了手指。
就在这一刹那间,他想到了办法,脸上焦虑的愁云一扫而光:“对!就这么办!”
6、日,南京西郊,水西门外。
电闪雷鸣,豪雨如注。
乡间土路上,一辆黄包车在雷雨中奋力前行。
车内一个青年农民(只看见他的背部)指着前方对车夫说:“前面拐弯的路口停下。”
风雨中隐约可见一处农舍院落。
农民下了车,向农舍方向狂奔过去。
农舍院门口挂着一个硕大的竹篮。
农民抹了下脸上的雨水,他看见了竹篮(表示安全),然后一口气奔到院门口。
他奋力地敲门。
孙英莲从堂屋来到院门里侧,从院门孔眼中谨慎地看了下来人。
孙英莲打开院门,吃惊地问道:“‘深剑’,你这时候……出什么事了?”
“深剑”不吭声,径直走进屋内。
孙英平及妻子吴阿芳迎出来。
孙英莲:“没其他人,你说吧,出什么事了?”
“深剑”沉痛地:“敌人要大屠杀了!20多名同志!还有几个进步人士……”
孙英平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要赶紧通知陈队长,商量下办法。”
7、日,外,瑶岗村。
林秀有点迟疑地行走在村道上。
她停下脚步,将电报放在眼前端详,眉头微微皱起。
她果断地向前面的屋子走去。
她抬起手,在门上敲了两下。
“嗯……来了。”屋内传来应答声,有点迟疑。
屋内有脚步声。
门开了,方向晖衣冠不整地站在林秀面前。
林秀有点吃惊的表情。
方向晖意外地:“是你啊。”
林秀尴尬地嗫嚅着:“你?”
方向晖赶紧别过身,把钮扣扣好,说:“刚洗了一下澡……”
林秀机智地调侃道:“一个堂堂的正师级科长,竟如此狼狈。把自己搞得像个落汤鸡……”边说边笑起来。
方向晖赶紧跑进房间,匆忙梳理了一下头发。
林秀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环视着堂屋。
“还没化好妆……”林秀又进一步挖苦方向晖。
“少废话!起来!”方向晖一脸严肃地走出来,冲林秀喊道。
林秀一愣。眼前的方向晖军容整洁、面庞清新、神态威严。
方向晖沉着脸:“你真会饶舌!什么事?”
林秀“霍”地一声站起来:“报告科长,收到一份电报!”
“什么内容?”
“这是一份特殊的加密电文!我不知道内容!”说着将手中的密电递上去。
方向晖接过来。
特写:电文最上方的“BTB66”。
方向晖目光移到电文纸下方(没看见他想看见的东西!),然后看了一眼堂屋的西山墙。
林秀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
西山墙上挂着一个破筛子,筛子的南边贴着一张陈旧的年画;筛子的北边,挂着一条皱巴巴的军裤。
“你还有事吗?!”方向晖突然扬起手中的电文,恼怒地说(不是无缘无故的)。
林秀委屈地噘起嘴,一扭头,逃也似地跑出门去。
“刚来了几天,就这么随便。居功自傲!”方向晖低声自语。
8、日,内。方向晖起居室。
方向晖关上屋门,然后走近西山墙,取下挂在山墙上的脏军裤,随手扔在椅子上。
挂裤子的地方有一张月份牌。他用手指在上面移动着。
他在桌旁坐下来,拉开抽屉,取出一本破旧的《中文电报代码本》(这是明码本)。然后拿起笔,看了一眼密电,接着在纸上写起来。一边写,一边轻轻念叨:
“2430,加3,2433;减15,加2,2420……”他翻了一阵明码本,继续念叨,“‘敌’。2372,加3,2375;减15,加2,2362……‘拟’。1468,直接减10,得1458……屠……”
方向晖的表情越来越沉重。
一份解密后的电文:
“敌拟屠宁二监同志数十人。归路。”
9、17日深夜11时许。草场门外,管子桥北侧。
陈言、孙英平率领江宁游击队的几十名战士匍匐在路两侧的沟渠中。
陈言掏出怀表,凑在眼前看了看,轻轻说了一句:“时间快到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