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5207
成片时长:约150分钟
阅读:10765
发表:2019/4/1 修改:2023/9/19
主旋律,农村
电影剧本
太行山区肖家人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元成孝、元成仁(男,40多岁,元解放的儿子)元青树(男,18岁,元解放的孙子)过去帮他归置柴草。
大家围着磨盘或坐或站在湿冷的院子里。
元解放的妻子和儿媳妇端着锅碗过来,给人们盛了热汤晾到磨盘上。
肖天厚:这是俺爹俺娘的老宅。当年,一担水,两条命……如今我都50岁了,乡亲们还是吃不饱,还跑十几里担水吃。废话不说了。连上我,一共来了十七个人,分工事先都说好了。路上也把工作再三的交待了。从今天起,拍石头公社正式成立。这儿就是咱的家了。自打开了愚公洞,谁也别再说啥事有多难、干不成。咱把各自分工的活安排停妥,庄稼活、社员家事都是大事。除了赵振开平时守着摊子给大家伙做一早一晚的饭,平日里大家伙全都下到地头、农家。秋收粮食打下来忙完,咱要开始修往县里的路。这中间,各大队长除了地种好,要把劳力都统计好、动员起来,要培养骨干力量。咱把壮劳力组织起来,成立个民兵连,遇到艰难的活儿,冲到最前头,咱这十几个人都是队员。平日里要种庄稼,也要学习劈山开石打坝砌岸的技术和经验。书望,民兵连你负责。
秦书望(男,30岁):中!
肖天厚:干部们去社员家,只能出力,不能沾光。自己带干粮,不能喝群众一口水。争取今年一冬把路打通,明年开春忙完农活,开始填平郊东沟,修渠、造大田……
元解放一家人听得兴奋不已,摩拳擦掌。
肖天厚:解放叔,从分田地到如今,天天在坡上造田,是咱们的好榜样啊。叔,你对农业生产有啥建议,随时告诉我。
元解放高兴:哎,哎,中。
肖天厚:我跟赵书记保证过了:面貌不改变,咱都不下山。
众人异口同声:中。干了。
108.石门山沟 晨 冬 外
大雪。
赵得胜、赵丰堂带领上千人带着工具挺进山沟。
肖大海带着“愚公移山专业队”队员走在队伍中。
人们在沟底安营扎寨。
“石门水库指挥部”的牌子挂在草棚外的树上。
109.洪洲城荒滩 晨 冬 外
狂风。
大队人马向荒滩进发。
人们刨地坑,安营扎寨。
“洪洲城造田指挥部”的牌子立在地坑门边。
110.拍石头公社 杏坡岭 日 冬 外
风雪。
“拍石头人民公社”的牌子立在一个山洞边。
洞外,赵振开带着几个妇女盘灶烧饭。
民工们在肖天厚的带领下,将绝壁公路内边的山石劈掉推下山崖,将路拓宽,修平。
“拍石头人民公社民兵连”的旗帜插在山坡上。
秦书望带着青壮劳力在抡锤劈石,清渣运料。
元青树一边干着活儿,一边跟旁边人说笑着:咱县里都说了,往后进山的路修通,推车不用拉,骑车不用下,汽车可以带拖掛……往后大姑娘小媳妇想进城?再也不是做梦了……
111.郊东沟 晨 冬 外
积雪封山。寒风呼啸。
社员们推车担担扛着工具进了郊东沟。
飘扬的“拍石头人民公社民兵连”的旗帜。
肖天厚和干部们走在最前面。
另一支长长的队伍向这边挺进。
“泰县教育局声援团”的旗帜高高飘扬。
赵得胜、陈廷坚扛着工具走在最前面。
张春旺霍然看见远处的红旗,兴奋地大喊:肖书记,县里来支援咱了!
肖天厚感到意外,兴奋大喊:社员们,老少爷们儿,县里派人支援造田的数量不能算是咱的功劳。咱的任务定量只能超,不能减……
两支队伍在沟底汇合,人们很快散开,操工具清理乱石。
大家撬、抬、挑、搬,将石头挪到一处。
秦书望和民兵连的骨干们在垒坝。
肖天厚、赵得胜等在社员中间,挥汗如雨。
石头堆积。被人们砌成坝岸。
黄土一车车、一担担、一筐筐地堆卸,被锨平、锄耙。
112.郊东沟 日 春 外
肖天厚还在带着大家填土造田。
远处,造出的良田里,碧绿的庄稼长势喜人。
113.朱红家 日 秋 内
门开。陈继承进来,兴奋地刚要开口。
朱红手里拿着刚摘下的老花镜:继承呀,我正给你写微信呢。泰县市要建一个愚公移山纪念馆,正在网上征集跟此相关的资料、信息、物品等等。我把自己手头的东西整理了一下,还不太全。你说你姥爷那里有一些资料……
陈继承兴奋:是的朱阿姨!你猜我发现什么了?
朱红看着他。
陈继承:您写的一直未发表的那篇报道里的肖天厚,他是我姥姥的、父亲。
朱红惊诧。
114.肖天厚家 日 夏 外
上世纪70年代。
阴天。
腊梅坐在院中树下纺棉花。
门外自行车由远而近的声音。
腊梅惊喜起身。
张春旺推着自行车进来。
腊梅眼光暗淡下来:俺爹嘞?
115.肖天厚家屋里 日 夏 内
家徒四壁。
肖妻坐在树根上纳着鞋底,流泪:我这身体,干不了重活。恁爹也不说来家看看,都一年多了,平时忙,过年嘞?过罢年都又半年了,咋都恁忙嘞?
肖大海在剥玉米:娘,家里你有啥活儿叫腊梅跟她嫂干。不中还有我嘞。
肖媳抱着幼儿在一旁做着针线:你回来暖不热板凳就走了,咋指望你?
张春旺进来,将一包草药放到水缸上,不知该说什么:肖书记给您买的草药。
肖妻:那边路远山高,我这腿脚……胃病一直犯,前年补房修屋欠着债嘞……
张春旺犹豫了下,从书包里摸出几张零钱,数了数,又数了一遍,递给肖妻:婶,这、是肖书记叫我、叫我捎给您嘞。
雷声沉闷(OS)。
116.山路上 日 夏 外
雷声阵阵,大雨瓢泼。
雨水汇集,顺着山坡流下。
洪水从山口冲过来,冲到玉米地里。
洪水漫过玉米,裹挟着庄稼、树木,向下游冲去。
被冲垮的石坝。
山坡上,肖天厚和干群站那里,很多人悲天呛地,号啕大哭。
117.郊东沟沟底 日 夏 外
石滩上,坝石狼藉,水渍尚存,泥土不再。
赵得胜和肖天厚等人浑身泥泞查看受灾情况。
赵得胜:一是咱没经验,二是山高、缺材料,三是今年洪水太大。这回恁可给下游办好事了,贡水大队用大块石头坝的梯田,虽是受了亏,石坝没冲跑,土壤不仅没受损,恁这些土都冲到他那蓄起来,黄土层比以前可厚实多了。只要根脚牢,洪水冲不倒。坝不倒,土不跑。
众人大悟。
118.郊东沟 晨 秋 外
大幅标语:“大干一千天,填平三个川。”“乱石河滩造良田,粮食产量翻一番。”
镜头拉开,山坡上,几千人马向这边汇集。
“泰县教育局声援团”、“泰县化肥厂”、“泰县化工厂”、“泰县机械厂”、“泰县供销社”等旗帜飘扬,人们扛着工具,各种推车、平车、马车、牛车、拖拉机等向这边进发。
解放军某部几辆卡车载着战士们唱着歌曲向这边驶来。
两面山坡上,白花花的帐蓬,木头支起的茅草庵……
忙碌运石运土运水泥的汽车、拖拉机、马车、牛车、架子车、独轮车……
119.郊东沟 夜 秋 外
两面山坡上灯火辉煌。
沟底人山人海,劳动号子此起彼伏。
120.杏坡岭公路 日 冬 外
寒风呼啸。
一辆拉水泥的手扶拖拉机靠边停下。
肖大海、郭饱蹲搀着肖妻下车。
肖媳抱着孩子,和腊梅下车,在后面跟着。
拖拉机离去。
几个人上了山道。
121.拍石头公社 日 冬 外
肖大海带着全家进了院子:爹——
屋门框上,崭新的春联。
一家人进屋。
干枯的柿子树。
肖天厚一头大汗地跑进来。
张春旺挑着一桶水跟在后面。
122.拍石头公社屋里 日 冬 内
地上,厚实的麦草上,铺盖乱七八糟地各卷一团。
墙上钉的木橛上,挂着衣、帽、鞋、记事簿等物。
门后两条腿的桌子用石头支着。
大家围着磨盘或坐或站在湿冷的院子里。
元解放的妻子和儿媳妇端着锅碗过来,给人们盛了热汤晾到磨盘上。
肖天厚:这是俺爹俺娘的老宅。当年,一担水,两条命……如今我都50岁了,乡亲们还是吃不饱,还跑十几里担水吃。废话不说了。连上我,一共来了十七个人,分工事先都说好了。路上也把工作再三的交待了。从今天起,拍石头公社正式成立。这儿就是咱的家了。自打开了愚公洞,谁也别再说啥事有多难、干不成。咱把各自分工的活安排停妥,庄稼活、社员家事都是大事。除了赵振开平时守着摊子给大家伙做一早一晚的饭,平日里大家伙全都下到地头、农家。秋收粮食打下来忙完,咱要开始修往县里的路。这中间,各大队长除了地种好,要把劳力都统计好、动员起来,要培养骨干力量。咱把壮劳力组织起来,成立个民兵连,遇到艰难的活儿,冲到最前头,咱这十几个人都是队员。平日里要种庄稼,也要学习劈山开石打坝砌岸的技术和经验。书望,民兵连你负责。
秦书望(男,30岁):中!
肖天厚:干部们去社员家,只能出力,不能沾光。自己带干粮,不能喝群众一口水。争取今年一冬把路打通,明年开春忙完农活,开始填平郊东沟,修渠、造大田……
元解放一家人听得兴奋不已,摩拳擦掌。
肖天厚:解放叔,从分田地到如今,天天在坡上造田,是咱们的好榜样啊。叔,你对农业生产有啥建议,随时告诉我。
元解放高兴:哎,哎,中。
肖天厚:我跟赵书记保证过了:面貌不改变,咱都不下山。
众人异口同声:中。干了。
108.石门山沟 晨 冬 外
大雪。
赵得胜、赵丰堂带领上千人带着工具挺进山沟。
肖大海带着“愚公移山专业队”队员走在队伍中。
人们在沟底安营扎寨。
“石门水库指挥部”的牌子挂在草棚外的树上。
109.洪洲城荒滩 晨 冬 外
狂风。
大队人马向荒滩进发。
人们刨地坑,安营扎寨。
“洪洲城造田指挥部”的牌子立在地坑门边。
110.拍石头公社 杏坡岭 日 冬 外
风雪。
“拍石头人民公社”的牌子立在一个山洞边。
洞外,赵振开带着几个妇女盘灶烧饭。
民工们在肖天厚的带领下,将绝壁公路内边的山石劈掉推下山崖,将路拓宽,修平。
“拍石头人民公社民兵连”的旗帜插在山坡上。
秦书望带着青壮劳力在抡锤劈石,清渣运料。
元青树一边干着活儿,一边跟旁边人说笑着:咱县里都说了,往后进山的路修通,推车不用拉,骑车不用下,汽车可以带拖掛……往后大姑娘小媳妇想进城?再也不是做梦了……
111.郊东沟 晨 冬 外
积雪封山。寒风呼啸。
社员们推车担担扛着工具进了郊东沟。
飘扬的“拍石头人民公社民兵连”的旗帜。
肖天厚和干部们走在最前面。
另一支长长的队伍向这边挺进。
“泰县教育局声援团”的旗帜高高飘扬。
赵得胜、陈廷坚扛着工具走在最前面。
张春旺霍然看见远处的红旗,兴奋地大喊:肖书记,县里来支援咱了!
肖天厚感到意外,兴奋大喊:社员们,老少爷们儿,县里派人支援造田的数量不能算是咱的功劳。咱的任务定量只能超,不能减……
两支队伍在沟底汇合,人们很快散开,操工具清理乱石。
大家撬、抬、挑、搬,将石头挪到一处。
秦书望和民兵连的骨干们在垒坝。
肖天厚、赵得胜等在社员中间,挥汗如雨。
石头堆积。被人们砌成坝岸。
黄土一车车、一担担、一筐筐地堆卸,被锨平、锄耙。
112.郊东沟 日 春 外
肖天厚还在带着大家填土造田。
远处,造出的良田里,碧绿的庄稼长势喜人。
113.朱红家 日 秋 内
门开。陈继承进来,兴奋地刚要开口。
朱红手里拿着刚摘下的老花镜:继承呀,我正给你写微信呢。泰县市要建一个愚公移山纪念馆,正在网上征集跟此相关的资料、信息、物品等等。我把自己手头的东西整理了一下,还不太全。你说你姥爷那里有一些资料……
陈继承兴奋:是的朱阿姨!你猜我发现什么了?
朱红看着他。
陈继承:您写的一直未发表的那篇报道里的肖天厚,他是我姥姥的、父亲。
朱红惊诧。
114.肖天厚家 日 夏 外
上世纪70年代。
阴天。
腊梅坐在院中树下纺棉花。
门外自行车由远而近的声音。
腊梅惊喜起身。
张春旺推着自行车进来。
腊梅眼光暗淡下来:俺爹嘞?
115.肖天厚家屋里 日 夏 内
家徒四壁。
肖妻坐在树根上纳着鞋底,流泪:我这身体,干不了重活。恁爹也不说来家看看,都一年多了,平时忙,过年嘞?过罢年都又半年了,咋都恁忙嘞?
肖大海在剥玉米:娘,家里你有啥活儿叫腊梅跟她嫂干。不中还有我嘞。
肖媳抱着幼儿在一旁做着针线:你回来暖不热板凳就走了,咋指望你?
张春旺进来,将一包草药放到水缸上,不知该说什么:肖书记给您买的草药。
肖妻:那边路远山高,我这腿脚……胃病一直犯,前年补房修屋欠着债嘞……
张春旺犹豫了下,从书包里摸出几张零钱,数了数,又数了一遍,递给肖妻:婶,这、是肖书记叫我、叫我捎给您嘞。
雷声沉闷(OS)。
116.山路上 日 夏 外
雷声阵阵,大雨瓢泼。
雨水汇集,顺着山坡流下。
洪水从山口冲过来,冲到玉米地里。
洪水漫过玉米,裹挟着庄稼、树木,向下游冲去。
被冲垮的石坝。
山坡上,肖天厚和干群站那里,很多人悲天呛地,号啕大哭。
117.郊东沟沟底 日 夏 外
石滩上,坝石狼藉,水渍尚存,泥土不再。
赵得胜和肖天厚等人浑身泥泞查看受灾情况。
赵得胜:一是咱没经验,二是山高、缺材料,三是今年洪水太大。这回恁可给下游办好事了,贡水大队用大块石头坝的梯田,虽是受了亏,石坝没冲跑,土壤不仅没受损,恁这些土都冲到他那蓄起来,黄土层比以前可厚实多了。只要根脚牢,洪水冲不倒。坝不倒,土不跑。
众人大悟。
118.郊东沟 晨 秋 外
大幅标语:“大干一千天,填平三个川。”“乱石河滩造良田,粮食产量翻一番。”
镜头拉开,山坡上,几千人马向这边汇集。
“泰县教育局声援团”、“泰县化肥厂”、“泰县化工厂”、“泰县机械厂”、“泰县供销社”等旗帜飘扬,人们扛着工具,各种推车、平车、马车、牛车、拖拉机等向这边进发。
解放军某部几辆卡车载着战士们唱着歌曲向这边驶来。
两面山坡上,白花花的帐蓬,木头支起的茅草庵……
忙碌运石运土运水泥的汽车、拖拉机、马车、牛车、架子车、独轮车……
119.郊东沟 夜 秋 外
两面山坡上灯火辉煌。
沟底人山人海,劳动号子此起彼伏。
120.杏坡岭公路 日 冬 外
寒风呼啸。
一辆拉水泥的手扶拖拉机靠边停下。
肖大海、郭饱蹲搀着肖妻下车。
肖媳抱着孩子,和腊梅下车,在后面跟着。
拖拉机离去。
几个人上了山道。
121.拍石头公社 日 冬 外
肖大海带着全家进了院子:爹——
屋门框上,崭新的春联。
一家人进屋。
干枯的柿子树。
肖天厚一头大汗地跑进来。
张春旺挑着一桶水跟在后面。
122.拍石头公社屋里 日 冬 内
地上,厚实的麦草上,铺盖乱七八糟地各卷一团。
墙上钉的木橛上,挂着衣、帽、鞋、记事簿等物。
门后两条腿的桌子用石头支着。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