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7637
成片时长:每集约41分钟
阅读:7914
发表:2019/4/17
36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汉宣大帝》第13-15集
1-3
…
10-12
13-15
16-18
…
34-3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027】
连皇太后都来了,还要召见自己。此时,刘贺更加慌乱起来,以为是自己当初调戏上官氏的事发了,急忙问黄门令:“朕做错了什么了?现在皇太后也宣召朕!”
黄门令答道,“陛下自己进去不就知道了吗?”
昌邑王刘贺入殿后,看到上官太后身披珠襦,盛装坐于大殿之上,群臣表情肃穆,于是便匍匐跪拜。
安静片刻,上官太后宣召刘贺伏前听诏。
此时,霍光与群臣将联名弹劾昌邑王的奏章交了上来。上官太后令尚书令当庭宣读这一份奏章。
尚书令听令,便从队列中站了出来,从上官太后的手中接过大臣们联名写的奏章,开始朗声宣读起来:“丞相臣敞等昧死言皇太后陛下:孝昭皇帝早弃天下,遣使征昌邑王典丧,服斩衰,无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所居传舍。始至谒见,立为皇太子,常私买鸡豚以食。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就次,发玺不封。从官更持节引内昌邑从官、驺宰、官奴二百馀人,常与居禁闼内敖戏。为书曰:‘皇帝问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赐君卿取十妻。’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召内泰壹、宗庙乐人,悉奏众乐。驾法驾驱驰北宫、桂宫,弄彘,斗虎。召皇太后御小马车,使官奴骑乘,游戏掖庭中。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腰斩!’……”
尚书令读到此处,上官太后实在听不下去了,用十分愤怒的声音说道:“够了!为人臣子,怎能悖乱如此!”
小姑娘声音虽然不大,吓得刘贺匍匐跪行到上官太后的跟前,想请求她的原谅。
尚书令顿了顿,接着读道:“……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绶、黄绶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赏赐所与游戏者。与从官、官奴夜饮,湛沔于酒。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1127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臣敞等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臣敞等谨与博士议,皆曰:‘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后,行淫辟不轨。“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由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宗庙重于君,陛下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臣请有司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
愤怒未消的上官太后连考都没有考虑,即刻说了一个字,就批准了大臣们的请求:“准!”
这句话说出口,跪在地上的刘贺就不是皇帝了,而是一个普通的罪王。
尚书令宣读完毕,众卫兵便一拥而上,将刘贺从昌邑带过来的人全部绑了起来。
昌邑王刘贺一见,这才知道大势已去。他直到这个时候,才想起早些天龚遂对自己的忠告,可惜事情已经太晚了,而且无法再挽回了。自己确实是太心急了一些,急于让昌邑的旧人取代朝中有实力的大臣,可是,事情才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在一登基的时候,就应该斩除霍光这个大权臣的。不过,他仍然不死心,在尚书令宣布完他的“罪状”之后他仍然不忘记替自己分辩道:“你们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朕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朕身为一个天子,任命朝中大臣,这些人持节诏诸官署征发,难道全是些荒唐的事?好吧,朕再退一步,就算这些全是些荒唐的事,也全部都算到我头上好了。朕听说过如果天子有七个诤臣,即使无道也不会丢了天下。朕身边的诤臣有郎中令龚遂、校尉王吉、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等人,又何止七个?如今,你们却说朕行径昏庸,将危及大汉的天下,是何道理?”
霍光没有想到这刘贺居然还如此钻牛角尖,提出这么棘手的问题来,不过,现在朝中的局势已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他直接避开了这个尖锐的问题,转而十分傲慢地回答道:“皇太后已经下诏把你废了,你已不再是我大汉的天子了,还是让臣护送你回你原来的封地去吧。” 说完,霍光就把刘贺身上佩戴的象征皇帝身份的玉玺绶带解下,呈给上官太后。
谁都知道,这是霍光理屈词穷了,要知道,这个掌握皇帝废立之权的上官太后此时不过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而且她还是霍光的外孙女。昌邑王刘贺一见跟霍光这种人没有道理可讲,人家根本就不依你的,再这么僵持下去,弄不好自己性命都难保,只好仰天长叹了一口气,看了朝中文武众大臣一眼,自我解嘲地说道:“都怪我太傻了,戆头戆脑的,这大汉的帝位不是我这种人能坐的。不坐也好,我还是回我的封地快活些。”说完之后,也不接旨,就上车扬长而去。
文武群臣上奏太后说:“古时候,被废黜之人,要放逐到远方去,使其不能再参与政事。请将昌邑王刘贺迁徙到汉中房陵县。”太后下诏,命刘贺回昌邑居住,赐给他二千户人家作为汤沐邑,他当昌邑王时的家财也全部发还给他,其姐妹四人,各赐一千户人家作为汤沐邑;撤销昌邑国,改为山陽郡。 至此,废帝一案圆满落幕。
霍光一看,还有些不放心,于是也赶紧上马,亲自以皇帝乘舆的副车陪送刘贺到达昌邑王的府邸。
临别,他对刘贺说:“大王所作所为,乃自绝于上天。我宁愿对不起大王,不敢对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爱,我不能再侍奉于大王左右了。”然后,居然还挤出了几滴眼泪,作状痛哭了一番,这才放心地离去。
昌邑王既然已废,这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霍光召集众大臣开始商议策立新君王之事来。可是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定不下来。于是,中国大地出现了短暂的没有皇帝、又缺乏继承人选的情况。
这一天,霍光觉得不能再这样拖延下去了,再一次召开了商议策立新君王的朝会。
“今天要推选新皇,我还是那个意见。新的皇帝首先要从孝武帝的子孙中挑选,你们认为呢?” 霍光这一次列出了一项要求,他是孝武皇帝指定的顾命大臣,不可能将大汉的江山转到其它宗的皇室成员中去。要不,他九泉之下又如何去面对授命于他的汉武大帝?
大臣们听完今天的议题是商议策立新君王之事,顿时一个个交头接耳,在未央宫的大殿上议论纷纷起来。
“这要求没有错。可是孝武帝的儿子中长子太子被抄家,次子齐怀王于元狩六年驾薨没有后代,燕王刘旦谋反自杀,属于大逆不道,他的子孙也丧失了继承资格。如今昌邑哀王刘髆唯一的儿子又因行径昏乱被废。那就只有广陵王这一脉的人了啊!”御史大夫蔡义扳着手指头数来数去的说道。
“是啊,这么看来只有从这广陵王刘胥这一脉中找人选的了。” 廷尉田广明附和道。
“不行。广陵王刘胥无能无德,孝武帝生前就将他排除在皇位继承人选之外了。”张安世反对道。
“对,车骑将军张大人说得对。孝武帝生前在的时候,广陵王刘胥就迷信鬼神,多次受到孝武帝的斥责。他是屡教不改的人,我听说他对那些巫师特别的信任,屡次赐给钱物。这种不信苍生信鬼神的人,我们把他推选上来当皇帝,巫蛊之事送命的人还少吗?那是血流成河的教训啊!”霍光明确反对道。
“可是,如果广陵王刘胥不行的话,那就没有合适的皇位继承人了。硬要选的话,只能从先皇的侧支中去寻找了。” 太仆杜延年说道。他是霍光的属吏提升上来的,冒冒失失地提了一句。
霍光一听,立刻把严厉的眼光射向了他。杜延年心中一惊,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得赶紧亡羊补牢才行,于是尴尬地干咳了二声。“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当年商帝太甲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那三年里,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依我看,当年孝武皇帝将孤儿和天下一并托付给了大司马,大司马就是当年的伊尹啊!”
霍光一听,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笑容,但还是谦虚的道:“不妥,不妥。我哪里能跟伊尹相比啊?伊尹那可是古代十分著名的一代名相,为商朝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
大堂之中,又有谁不知道他这是自谦的呢?
黄门令答道,“陛下自己进去不就知道了吗?”
昌邑王刘贺入殿后,看到上官太后身披珠襦,盛装坐于大殿之上,群臣表情肃穆,于是便匍匐跪拜。
安静片刻,上官太后宣召刘贺伏前听诏。
此时,霍光与群臣将联名弹劾昌邑王的奏章交了上来。上官太后令尚书令当庭宣读这一份奏章。
尚书令听令,便从队列中站了出来,从上官太后的手中接过大臣们联名写的奏章,开始朗声宣读起来:“丞相臣敞等昧死言皇太后陛下:孝昭皇帝早弃天下,遣使征昌邑王典丧,服斩衰,无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所居传舍。始至谒见,立为皇太子,常私买鸡豚以食。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就次,发玺不封。从官更持节引内昌邑从官、驺宰、官奴二百馀人,常与居禁闼内敖戏。为书曰:‘皇帝问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赐君卿取十妻。’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召内泰壹、宗庙乐人,悉奏众乐。驾法驾驱驰北宫、桂宫,弄彘,斗虎。召皇太后御小马车,使官奴骑乘,游戏掖庭中。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腰斩!’……”
尚书令读到此处,上官太后实在听不下去了,用十分愤怒的声音说道:“够了!为人臣子,怎能悖乱如此!”
小姑娘声音虽然不大,吓得刘贺匍匐跪行到上官太后的跟前,想请求她的原谅。
尚书令顿了顿,接着读道:“……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绶、黄绶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赏赐所与游戏者。与从官、官奴夜饮,湛沔于酒。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1127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臣敞等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臣敞等谨与博士议,皆曰:‘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后,行淫辟不轨。“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由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宗庙重于君,陛下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臣请有司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
愤怒未消的上官太后连考都没有考虑,即刻说了一个字,就批准了大臣们的请求:“准!”
这句话说出口,跪在地上的刘贺就不是皇帝了,而是一个普通的罪王。
尚书令宣读完毕,众卫兵便一拥而上,将刘贺从昌邑带过来的人全部绑了起来。
昌邑王刘贺一见,这才知道大势已去。他直到这个时候,才想起早些天龚遂对自己的忠告,可惜事情已经太晚了,而且无法再挽回了。自己确实是太心急了一些,急于让昌邑的旧人取代朝中有实力的大臣,可是,事情才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在一登基的时候,就应该斩除霍光这个大权臣的。不过,他仍然不死心,在尚书令宣布完他的“罪状”之后他仍然不忘记替自己分辩道:“你们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朕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朕身为一个天子,任命朝中大臣,这些人持节诏诸官署征发,难道全是些荒唐的事?好吧,朕再退一步,就算这些全是些荒唐的事,也全部都算到我头上好了。朕听说过如果天子有七个诤臣,即使无道也不会丢了天下。朕身边的诤臣有郎中令龚遂、校尉王吉、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等人,又何止七个?如今,你们却说朕行径昏庸,将危及大汉的天下,是何道理?”
霍光没有想到这刘贺居然还如此钻牛角尖,提出这么棘手的问题来,不过,现在朝中的局势已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他直接避开了这个尖锐的问题,转而十分傲慢地回答道:“皇太后已经下诏把你废了,你已不再是我大汉的天子了,还是让臣护送你回你原来的封地去吧。” 说完,霍光就把刘贺身上佩戴的象征皇帝身份的玉玺绶带解下,呈给上官太后。
谁都知道,这是霍光理屈词穷了,要知道,这个掌握皇帝废立之权的上官太后此时不过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而且她还是霍光的外孙女。昌邑王刘贺一见跟霍光这种人没有道理可讲,人家根本就不依你的,再这么僵持下去,弄不好自己性命都难保,只好仰天长叹了一口气,看了朝中文武众大臣一眼,自我解嘲地说道:“都怪我太傻了,戆头戆脑的,这大汉的帝位不是我这种人能坐的。不坐也好,我还是回我的封地快活些。”说完之后,也不接旨,就上车扬长而去。
文武群臣上奏太后说:“古时候,被废黜之人,要放逐到远方去,使其不能再参与政事。请将昌邑王刘贺迁徙到汉中房陵县。”太后下诏,命刘贺回昌邑居住,赐给他二千户人家作为汤沐邑,他当昌邑王时的家财也全部发还给他,其姐妹四人,各赐一千户人家作为汤沐邑;撤销昌邑国,改为山陽郡。 至此,废帝一案圆满落幕。
霍光一看,还有些不放心,于是也赶紧上马,亲自以皇帝乘舆的副车陪送刘贺到达昌邑王的府邸。
临别,他对刘贺说:“大王所作所为,乃自绝于上天。我宁愿对不起大王,不敢对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爱,我不能再侍奉于大王左右了。”然后,居然还挤出了几滴眼泪,作状痛哭了一番,这才放心地离去。
昌邑王既然已废,这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霍光召集众大臣开始商议策立新君王之事来。可是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定不下来。于是,中国大地出现了短暂的没有皇帝、又缺乏继承人选的情况。
这一天,霍光觉得不能再这样拖延下去了,再一次召开了商议策立新君王的朝会。
“今天要推选新皇,我还是那个意见。新的皇帝首先要从孝武帝的子孙中挑选,你们认为呢?” 霍光这一次列出了一项要求,他是孝武皇帝指定的顾命大臣,不可能将大汉的江山转到其它宗的皇室成员中去。要不,他九泉之下又如何去面对授命于他的汉武大帝?
大臣们听完今天的议题是商议策立新君王之事,顿时一个个交头接耳,在未央宫的大殿上议论纷纷起来。
“这要求没有错。可是孝武帝的儿子中长子太子被抄家,次子齐怀王于元狩六年驾薨没有后代,燕王刘旦谋反自杀,属于大逆不道,他的子孙也丧失了继承资格。如今昌邑哀王刘髆唯一的儿子又因行径昏乱被废。那就只有广陵王这一脉的人了啊!”御史大夫蔡义扳着手指头数来数去的说道。
“是啊,这么看来只有从这广陵王刘胥这一脉中找人选的了。” 廷尉田广明附和道。
“不行。广陵王刘胥无能无德,孝武帝生前就将他排除在皇位继承人选之外了。”张安世反对道。
“对,车骑将军张大人说得对。孝武帝生前在的时候,广陵王刘胥就迷信鬼神,多次受到孝武帝的斥责。他是屡教不改的人,我听说他对那些巫师特别的信任,屡次赐给钱物。这种不信苍生信鬼神的人,我们把他推选上来当皇帝,巫蛊之事送命的人还少吗?那是血流成河的教训啊!”霍光明确反对道。
“可是,如果广陵王刘胥不行的话,那就没有合适的皇位继承人了。硬要选的话,只能从先皇的侧支中去寻找了。” 太仆杜延年说道。他是霍光的属吏提升上来的,冒冒失失地提了一句。
霍光一听,立刻把严厉的眼光射向了他。杜延年心中一惊,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得赶紧亡羊补牢才行,于是尴尬地干咳了二声。“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当年商帝太甲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那三年里,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依我看,当年孝武皇帝将孤儿和天下一并托付给了大司马,大司马就是当年的伊尹啊!”
霍光一听,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笑容,但还是谦虚的道:“不妥,不妥。我哪里能跟伊尹相比啊?伊尹那可是古代十分著名的一代名相,为商朝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
大堂之中,又有谁不知道他这是自谦的呢?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