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3597
成片时长:每集约58分钟
阅读:8041
发表:2019/4/19
36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汉宣大帝》第22-24集
1-3
…
19-21
22-24
25-27
…
34-3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031】
刘病已听了一阵,明白了。现在朝中局势,主张出战的都是些武将,毕竟尚武的都是军人,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开战哪来的立功的机会?一打仗,就有可能一举成名封侯的呀!不主张开战的都是些文臣。他们考虑的都是民生问题,还有一方面就是害怕打不赢,劳民又伤财的。不过,这御史大夫田广明倒是一个异类。
这样讨论下去,没完没了的,得赶紧拿出个主意来。刘病已看了下今天还没有发言的霍光,只要他同意开战,这事就一锤定音了,于是便问道:“大司马,您是主张战还是不战?”
“那我就来说几句吧。这打有打的好处,不打也有不打的好处,怎么办?依臣看,还是要分析其利弊的大小。我的意见是,当然得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匈奴从漠北之役后,老实了四十多年了。如今,他们攻打乌孙国,困我受降城,应该说是一种战略试探。如果我们不加理睬,他们就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从而得寸进尺。”霍光大义凛然地说道。
“好!朕要的就是这一句话!胆敢挑衅我大汉王朝,那就开战吧!朕都想好了,这一战,我们要再打一个漠北之役,彻底打疼匈奴,让大汉的边境再稳定个四十年!”刘病已一听霍光也主张开战,他心里很是高兴。他要象他的曾祖爷爷那样,彪斌史册。这样,在朝野当中,就会有足够的威信,将来亲政,也没有人敢少瞧自己!
“不,陛下。老臣认为,是应该开战,但不是现在。”霍光忽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刘病已一时都懵了,“大司马此话怎讲?”
霍光道:“臣这三日来每天都在查阅以前的史册,得出了一个结论。两次河西之战的时间,第一次是春天、第二次是夏天;漠北之战的时间也是在春天。这三次战役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其它时间发起的战斗都不理想,这说明了这胜利决不是偶然的。而综观匈奴人每次出兵的时间点,我们就发现他们一般会选择在秋天的时候。所以,老臣认为,最佳的出兵时间,应该选择在春、夏二季。”
看来这三天里,霍光确实没有闲着,而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的。他这话一出,立刻引起了朝中大臣的赞叹。
苏武站出来道:“禀陛下,臣以为大司马言之有理。臣在漠北也生活了十九年,所以臣最清楚其中的缘由。秋季时节,战马已经进入乏情期,一般不再进行交配,而且刚刚经历夏天,马儿都吃饱喝足了,体力最为充沛,所以匈奴人一般会选择秋高马肥之时与我军作战。春、夏之季,则正是牲畜发情交配时节。如果这个时候打仗会错过这个重要的繁衍节点。另外,在春、夏之季打仗,很多怀孕临产的牲畜就会在长途奔跑的过程当中堕胎,母畜也可能活不了。牲畜就是匈奴人的金钱和粮食,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牲畜繁衍,匈奴百姓就会缺衣少食,就会在冬季饿死或冻死。”
“话是这么说,可是救兵如救火。我们决不能坐视乌孙国被灭掉,那样做的话,大汉在西域各国中的信誉都将荡然无存!西域各国也将从此瞧不起我们!” 常惠站了出来说道。
“我们可以发兵北上,做出进攻的态势,来个围魏救赵,这样,匈奴就必然会从乌孙国边境退兵。”韩增说道。
“那既然要发兵北上,一样要花钱,兴师动众的,那何不干脆就打他一锤子,怕个鸟啊!”御史大夫田广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打一锤子是打,打两锤子也是打。干脆就把动静搞大一些。四十年快过去了,匈奴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了!那我们这一次就彻底把他打疼了,打趴下了,他才会老实,边塞才会安宁个四十年。而且,这一次,还是解忧公主在向我们求救,如果我们不出兵,那我大汉在西域各国中的信誉都将荡然无存!西域各国也将从此瞧不起我们,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也将从此断送!而出兵的话,虽然花费巨大,但是还是值得的。”刘病已说道。
“陛下,老臣认为此事不可蛮干,打是要打的,但现在不是时机啊!”霍光道。
刘病已道,“大司马的担忧,朕觉得有些道理。但是,时不我待,救兵如救火。既然大司马也同意出兵解乌孙国、受降城之围,朕倒是有另外一个主意。”刘病已说完,就走到殿中挂着的一幅大地图前,用一根棍子指着上面的方向道:“我们可以派出使臣,说服乌孙国出兵,与我军相策应,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匈奴人如果把主力放在我们这边,那样,乌孙国就能得手。匈奴人如果把主力用于防堵乌孙国,那我们就能杀他个措手不及。这样,匈奴人必定顾头不顾腚的,朕觉得胜算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陛下英明!”主战派一看皇上支持立刻出兵,立刻兴奋起来。
刘病已见霍光没有吱声,便询问道:“大司马意下如何?”
霍光见刘病已居然不愿意听取自己的意见,心里暗想让他受些挫折也好,便道:“禀陛下,臣想起了当年孝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国,也就是想与大月氏国联合抗击匈奴,可惜没能成事。如果能说服乌孙国同时与我军出击,这也是一步好棋。可是,我朝当中又有谁能承担这个重担呢?据臣所知,这乌孙国也是两面下注的,他的王妃当中,就有匈奴女子。万一说服不了,我军岂不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沉默了。毕竟这可是玩命的活啊。
“臣愿往。臣懂乌孙语,定不辱使命!” 常惠站出来道。
“好!常爱卿。朕命你为大汉使臣,持符节前往乌孙国。一定要说服乌孙国王,与我军同时出击,东西并进,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夹击匈奴。”刘病已道。
“请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 常惠朗声应道。
“好,关于出兵的事,就这么定了。下面,我们再来议一议,此次出征,可由谁挂帅?”刘病已道。
大臣们都不说话,把目光投向霍光。
霍光则故作矜持地道:“皇上让大家都议一议,各位就不必拘束,大胆发言吧。”
魏相大大方方地站了出来,道:“陛下,臣认为,此次出征,不应设主帅。”
刘病已颇为惊讶,道:“魏爱卿,说说你的看法吧。”
魏相便走到墙上挂着的西域地图前,道:“陛下,请借您手中之物一用。”
刘病已笑了笑,将手中的棍子递给了他。
魏相接了过去,道:“我们过去跟匈奴决战,最苦恼的是什么?就是一直找不到匈奴的主力。匈奴人以游牧为生,行迹飘忽不定,而且地理环境又比我们熟悉。如果我们只从一路出击,匈奴人看到我们早就躲得远远的了,又怎么能够实现陛下的作战意图呢?”
这样讨论下去,没完没了的,得赶紧拿出个主意来。刘病已看了下今天还没有发言的霍光,只要他同意开战,这事就一锤定音了,于是便问道:“大司马,您是主张战还是不战?”
“那我就来说几句吧。这打有打的好处,不打也有不打的好处,怎么办?依臣看,还是要分析其利弊的大小。我的意见是,当然得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匈奴从漠北之役后,老实了四十多年了。如今,他们攻打乌孙国,困我受降城,应该说是一种战略试探。如果我们不加理睬,他们就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从而得寸进尺。”霍光大义凛然地说道。
“好!朕要的就是这一句话!胆敢挑衅我大汉王朝,那就开战吧!朕都想好了,这一战,我们要再打一个漠北之役,彻底打疼匈奴,让大汉的边境再稳定个四十年!”刘病已一听霍光也主张开战,他心里很是高兴。他要象他的曾祖爷爷那样,彪斌史册。这样,在朝野当中,就会有足够的威信,将来亲政,也没有人敢少瞧自己!
“不,陛下。老臣认为,是应该开战,但不是现在。”霍光忽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刘病已一时都懵了,“大司马此话怎讲?”
霍光道:“臣这三日来每天都在查阅以前的史册,得出了一个结论。两次河西之战的时间,第一次是春天、第二次是夏天;漠北之战的时间也是在春天。这三次战役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其它时间发起的战斗都不理想,这说明了这胜利决不是偶然的。而综观匈奴人每次出兵的时间点,我们就发现他们一般会选择在秋天的时候。所以,老臣认为,最佳的出兵时间,应该选择在春、夏二季。”
看来这三天里,霍光确实没有闲着,而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的。他这话一出,立刻引起了朝中大臣的赞叹。
苏武站出来道:“禀陛下,臣以为大司马言之有理。臣在漠北也生活了十九年,所以臣最清楚其中的缘由。秋季时节,战马已经进入乏情期,一般不再进行交配,而且刚刚经历夏天,马儿都吃饱喝足了,体力最为充沛,所以匈奴人一般会选择秋高马肥之时与我军作战。春、夏之季,则正是牲畜发情交配时节。如果这个时候打仗会错过这个重要的繁衍节点。另外,在春、夏之季打仗,很多怀孕临产的牲畜就会在长途奔跑的过程当中堕胎,母畜也可能活不了。牲畜就是匈奴人的金钱和粮食,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牲畜繁衍,匈奴百姓就会缺衣少食,就会在冬季饿死或冻死。”
“话是这么说,可是救兵如救火。我们决不能坐视乌孙国被灭掉,那样做的话,大汉在西域各国中的信誉都将荡然无存!西域各国也将从此瞧不起我们!” 常惠站了出来说道。
“我们可以发兵北上,做出进攻的态势,来个围魏救赵,这样,匈奴就必然会从乌孙国边境退兵。”韩增说道。
“那既然要发兵北上,一样要花钱,兴师动众的,那何不干脆就打他一锤子,怕个鸟啊!”御史大夫田广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打一锤子是打,打两锤子也是打。干脆就把动静搞大一些。四十年快过去了,匈奴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了!那我们这一次就彻底把他打疼了,打趴下了,他才会老实,边塞才会安宁个四十年。而且,这一次,还是解忧公主在向我们求救,如果我们不出兵,那我大汉在西域各国中的信誉都将荡然无存!西域各国也将从此瞧不起我们,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也将从此断送!而出兵的话,虽然花费巨大,但是还是值得的。”刘病已说道。
“陛下,老臣认为此事不可蛮干,打是要打的,但现在不是时机啊!”霍光道。
刘病已道,“大司马的担忧,朕觉得有些道理。但是,时不我待,救兵如救火。既然大司马也同意出兵解乌孙国、受降城之围,朕倒是有另外一个主意。”刘病已说完,就走到殿中挂着的一幅大地图前,用一根棍子指着上面的方向道:“我们可以派出使臣,说服乌孙国出兵,与我军相策应,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匈奴人如果把主力放在我们这边,那样,乌孙国就能得手。匈奴人如果把主力用于防堵乌孙国,那我们就能杀他个措手不及。这样,匈奴人必定顾头不顾腚的,朕觉得胜算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陛下英明!”主战派一看皇上支持立刻出兵,立刻兴奋起来。
刘病已见霍光没有吱声,便询问道:“大司马意下如何?”
霍光见刘病已居然不愿意听取自己的意见,心里暗想让他受些挫折也好,便道:“禀陛下,臣想起了当年孝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国,也就是想与大月氏国联合抗击匈奴,可惜没能成事。如果能说服乌孙国同时与我军出击,这也是一步好棋。可是,我朝当中又有谁能承担这个重担呢?据臣所知,这乌孙国也是两面下注的,他的王妃当中,就有匈奴女子。万一说服不了,我军岂不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沉默了。毕竟这可是玩命的活啊。
“臣愿往。臣懂乌孙语,定不辱使命!” 常惠站出来道。
“好!常爱卿。朕命你为大汉使臣,持符节前往乌孙国。一定要说服乌孙国王,与我军同时出击,东西并进,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夹击匈奴。”刘病已道。
“请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 常惠朗声应道。
“好,关于出兵的事,就这么定了。下面,我们再来议一议,此次出征,可由谁挂帅?”刘病已道。
大臣们都不说话,把目光投向霍光。
霍光则故作矜持地道:“皇上让大家都议一议,各位就不必拘束,大胆发言吧。”
魏相大大方方地站了出来,道:“陛下,臣认为,此次出征,不应设主帅。”
刘病已颇为惊讶,道:“魏爱卿,说说你的看法吧。”
魏相便走到墙上挂着的西域地图前,道:“陛下,请借您手中之物一用。”
刘病已笑了笑,将手中的棍子递给了他。
魏相接了过去,道:“我们过去跟匈奴决战,最苦恼的是什么?就是一直找不到匈奴的主力。匈奴人以游牧为生,行迹飘忽不定,而且地理环境又比我们熟悉。如果我们只从一路出击,匈奴人看到我们早就躲得远远的了,又怎么能够实现陛下的作战意图呢?”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